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家庭的文章

2023/01/04好文章

关于家庭的文章(精选20篇)

书香润家

文/廖华玲

古代爱读书的人,一般都是“家藏万卷书”。受纸张及潮湿的影响,那时的书易出现霉变、虫蛀等问题。为此,人们便放些芸香草和樟木片在书箱里,让书籍得到一定的保护。时间久了,当书的主人打开书箱,翻动书页,一股香气便扑面而来,此乃“书香”。家中能飘出书香的,或许只有富贵人家的宅第,于是“书香门第”便特指古代那些诗礼传家,有文脉底蕴的家庭。

其实,书香只为书人飘,无论你出身书香门第、书香世家,或是贫苦的寒门,一切皆因书而使家庭显得温馨、幸福、和谐。书香之家,泽润全家,爱书、读书、藏书,这是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不管网络时代如何潮起潮落,对纸质书籍的信仰始终矢志不渝,从未改变。一本好书,几代人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一种优良的文化,这大概就是以书立家、以书持家、以书传家的家风吧。

家是什么?是我们生活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它是温馨的港湾,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是梦魂萦绕的风景,是一本永远值得品读的好书。人们常说“我是为这个家好”,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确实需要家庭成员来好好培育,使它良性生长,不恶化,而书则是最好的“营养”。

当一个家庭把买书作为生活的必需消费,把读书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其显示的气质与风度,会让人肃然起敬和无限向往。如今,家庭进入数字化的娱乐时代,但总觉得飘着翰墨书香的家才有文化风韵。

记得一位平时总低头“刷屏”的好友对我说:“手机阅读,就是碎片化阅读,快餐文化,我最害怕读书的人”。朋友接着解释道:“我最害怕读书的人,是因为害怕书后的那张脸。书一放下,一张自信的脸便在眼前闪耀,举手投足,尽是风采。”好友的观点,也许有点夸张。读自己的书,能使别人害怕?不过,阅读确实是一种魔力,父亲爱读古朴典雅的线装书,一脸的“智者”像;我最爱看装帧精美的文学书,容颜也“青春”了起来;儿子爱翻童话书,稚嫩的童心像花儿一样绽放在脸上。书香润家,很精致的生活,值得追求。

家庭美德的培养,除了长辈的言传身教,书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一种正能量。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读书怡情,可以读书益智,可以读书修身,可以读书养心。家庭构成社会,书香之家构建书香社会。伴着书香,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发展的福音。

书香润家,温馨千万家,幸福你我他。

烟火气

文/徐强

习以为常的事情,一旦被“叫停”,瞬间感觉有些不习惯。

2020年春节前夕,我在单位值班,突然传来武汉封城的消息。本打算值完班就回老家看看的计划,就此泡汤。那段时间,别说回不了老家,就连出门,也要随身携带小区印发的出入证,而且是每两天才允许外出一次购买生活必需品。街上冷冷清清的,几乎看不到行人,车辆也很少。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在有规律地交替闪烁,却没有一辆小车驶过。那一刻,时间和空间仿佛已经停滞,连空气似乎都是凝固的。

此后接连两个春节,我依然无法踏上回乡的路途。本职工作和疫情防控,都需要我尽量减少外出,留在工作地是最合适的。说起来未免有些伤感,老家的亲人本就不多,祖父和母亲已经相继去世,只有妹妹独自在家照顾年迈的祖母和父亲,这多少让我感到愧疚。曾经同窗共读的同学,有的也已英年早逝,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每每念及,不禁黯然神伤。

好在我所生活的这座小城已经没有了疫情,虽然外防输入的压力不小,毕竟还是一切恢复如常了。马路上车流如水,公园里游人如织。到了晚上,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下馆子的下馆子……失而复得的活力,重新点燃了人世间的气息。

其实我个人的这点经历,微不足道,不值一提。这几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社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人性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考验,世相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悲欢离合的故事一幕接着一幕上演。有人轰轰烈烈,有人默无声息。无论如何,我相信有一个愿望乃是众所期盼的,那就是天下无疫,人人安康。只有这个愿望早日实现,人世间的烟火气才算是满血复活。

如若不然,何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何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何来“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何来“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浓浓的烟火气,不在别处,也无需刻意营造,它就在迎来送往的日常生活中,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

那些曾困在高速公路上茫然无助的货车司机,收到附近村民送来的免费饭菜和饮用水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是因为他们除了感受到质朴的温情之外,还闻到了久违的烟火气。那些无奈地把自己关在家里的市民,一旦获知城市解封的消息,马上奔向街头,在大大小小的店铺前排起长龙进行“报复性消费”,也无非是为了呼吸往日曾经带给自己无限欢乐的烟火气。有烟火气的人间,才是真实的;有烟火气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

烟火气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英国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在《人的疆域》中写道:

“其实我们很像保龄球的球瓶。九个家庭成员像球瓶一样被摆好。我们一起短暂、呆滞地立在那里,不知如何与彼此交流。那个要击倒我们的球在一个长长的轨道上朝我们滚来了,我们只能傻傻地立在那里等。那一击是我们唯一能与彼此交流的机会,我们尽力触碰身边的球瓶,来证明彼此的存在。这一击后,我们会被换到别的位置,被换到了一个新家庭,身边的人也变了,在新的家庭中又变成一个球瓶,傻傻地、木讷地再次等待那次撞击的来临。”

在卡内蒂笔下的“保龄球型家庭”中,各个家庭成员就像球瓶一样,相互隔绝、没有交流,感觉不到彼此的存在,貌合神离,虚有其表。当保龄球滚滚而来,整个家庭便不堪一击,轰然倒塌。

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身处其间的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不能没有沟通,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只有相濡以沫、心心相印,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群体,不被不期而遇、轰隆而至的“保龄球”击垮。

你我皆在烟火之中,唯愿人间烟火长盛。

翻开影集

文/武家仪

妇女节前,我翻开自己的影集,一张张照片呈现眼前,一件件往事也随之浮现。回忆我的过往,从童年至老年,各阶段均有着难忘而美好的经历。我觉得自己作为女人,是幸运快乐的,更是幸福而自豪的。

我的童年是梦:蓝天白云下,梦想闯天下。我出生在长江边,从懂事起就憧憬着,长大后要实现自己当军人、教师、医生等梦想。可以说我是伴着浩瀚的江水,做着各种梦长大的。

我的少年是幅画: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读中学时,我被选中参加军事干校入伍。当我第一次穿上军装戴上军帽,站在镜子前一照,好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兵!进入军营后的生活是紧张、严肃、艰苦的,每天的操练、定期的拉练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政治文化课为我提供了精神食粮,使我逐渐有了军人的风度与气质。

我的青年是首诗:胸怀大志,报效祖国。经过部队干校的培养,我成了一名文化教员,被分配到干部学校任教。我的学员们年龄比我大,军龄比我长,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老干部们齐刷刷精神抖擞地站起,我顿时被震撼住了。从此我与这些学员们朝夕相处,辅导他们的文化课。由于教学成绩显著,我荣立了三等功。教学任务完成,我转业到地方一所中学任教,一直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我的中年是部小说:家庭温暖,幸福绵长。拥有了爱情,建立了家庭后的生活温馨美满。接着孩子们诞生,使我感受到为人母的艰辛,也让我领略母爱其实是一种最美的享受。我的几个孩子逐渐长大,学习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由他们各自去经历,这一个个片段、一个个故事,是我这部小说中不可缺的内容。渐渐地,我像一个长途旅客,沿途将一个个包袱卸下,我轻松了,从此迈向了人生坦途,享受着孩子们回报的爱。

我的老年是套哲学:珍爱生命,享受生活。退休后,开始失落、迷茫,我告诉自己要尽快调整心态。我努力让自己的内心鲜活起来:坚持参加晨练,在书海中求索,将每天记日记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学电脑、智能手机,与时俱进……这些帮我打造出了一片亮丽的天空,使我领悟到活着就是精彩。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虽然人生沿途也有风雨,但我凭着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女人特有的韧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既有对事业的追求,又肩负着家庭的责任,体现了自我价值。我为自己是一个女人而骄傲自豪。

生活给予我们

文/溢溪

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太多,最直接的就是男女之分,男女成家之后,组建一个新的家庭,需要一起生活,生儿育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同时还需要举案齐眉,夫唱妇随,默契自如的心系整个家庭。为彼此而想,为彼此而活,才能使家庭兴盛不衰。反之只有结婚证没有感情的家庭裂痕累累。德语说:“婚姻,若非天堂,即是地狱。”对于一个爱家的女人,却有一个风花雪月的男人,要想生活,打掉牙只能往肚子里咽,这是最大的悲哀。而对于一个风流不安的女人遇到一个顾家丈夫更是奇耻大辱。在生活的孕育中有了孩子,其实这样的家庭最伤害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在成长中受到了多少摧残,甚至会牵绊一生。好的家庭来源于夫妻双方,在婚姻生活中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能长久地睁着眼睛,否则累坏了自己,也给别人上了一层无形的枷锁,那样何谈自由,以心交心。《冰与火之歌》中的席恩说:“与一个好女人结婚,你是在暴风雨中找到了避风港;和一个坏女人结婚,你是在港中遇到了暴风雨。”

夫妻之间不要说一句谎言,不要用一点诈术,不要作一件欺骗对方的事,以诚相待,如果不谨慎说了一句谎言,或作了一件不诚实的事,应当急速向对方承认,切不可再说谎遮掩。遮掩的结果就是矛盾的积累,夫妻之间建立好信用是必要的。这样能免去二人中间许多的祸患罪恶和危险。姑姑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而且父亲在她三岁时候去世了,母亲很弱,姊妹九个她是老小,受尽了哥嫂的虐待,之后被迫嫁给了一个家里一贫如洗,缺少管教的男人,有主见的姑姑虽然反抗,但对于哥嫂的威胁,母亲的无奈只有走出虎窝进入狼窝,婚后的日子心酸,姑父的分流韵事虽然有所收敛,但是与他有染的女人对姑姑不是谩骂就是唾弃,这样的生活如何过下去,离婚对于一个农村女子来说是什么?离开对于一个有身孕的女子又意味着什么?哥嫂不管,母亲无奈,丈夫不惜的姑姑选择了上吊,那样的选择需要痛苦地煎熬与决心,心灰意冷的女人只有这条路选了……就在踢开凳子的瞬间,仿佛看见了可爱的未出世的宝宝在哭泣,无助的母亲在流泪,可恶的哥嫂再用棍子抽着她流血的身体,不要脸的女人跟前跟后在唾骂她……她最后选择了活着,在生活面前她学会了生存与保护,为了孩子,为了自己她勇敢的面对生活,蹉跎岁月留下了身体的烙印,但是心灵深处被姑父龌龊之事伤的痕迹累累,支离破碎,为了孩子只有忍耐,忍不下去了就吵架,最后姑父下跪道歉,在别人眼里姑姑凶,姑父面善,日子久了狗改不了吃屎,真是“家庭不和街坊欺,夫妻不和邻里欺”。受尽了所有人的欺辱之后的姑姑寄托所有的希望于孩子身上,为了走出这个奇耻大辱的地方,只有让孩子好好念书,管教很严,孩子也挣气,最后考上大学,顺利考取了公务员,也许早知道妈妈的苦楚,更觉得父亲丢脸,母子一起离开了那个伤心地地方。而姑父依旧粘花若草,姑姑觉得他很肮脏,除了是孩子的父亲之外,还不如陌生人。演员塞缪尔说“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个人,而一个人就可以使它失败”。

每每看到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人,不由的感慨万千,是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有的人就不好好的生活,要么出轨,要么贪污,要么吸毒,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身心所受的折磨远比地震,瘟疫,空难,海难更痛苦,为什么人们不叫自己活得洒脱,叫别人也活的爽心呢!只有相互的给予才会有所收获爱,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任何的杂质,否则会变质,失去芳香甜蜜,爱是至善至美的,爱不需要有欲望的存在,否则肮脏不堪。一个家庭的维系离不开爱,离不开给予。

今天看着友人八面玲珑,打扮时尚,近乎妖艳,不禁问自己你活的累吗?寂寞吗?为了孩子,为了丈夫,为了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保养,没有更多的朋友圈,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富裕的生活,只有一个完整的三口之家,一个太憨厚了,一个太捣蛋了,还有十年的房贷,如大山般摆在眼前,还有一份看似稳定的工作,饿不死,吃不饱。我深深地羡慕友人,她时尚,左右逢源,自由,漂亮,唯有的不足就是结婚五年没怀上孩子,说是不能生育,老公也负了她,最后以离婚收场。也许离开是一种解脱,如今的她除了外面旅游,就是孝敬父母,疼爱侄女,虽然有不幸的婚姻,也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她的生活,她把爱给予了身边的人,活出了美,活出了洒脱,活出惬意,是美丽的风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固然可贵,一个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可当生命不快乐时,就需要别人给予,自己给予,此时给予便重于泰山,这就是给予生命珍贵的礼物。

支撑幸福,编织美好

文/婉溪清扬

在茫茫人海,遇见就是缘分。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门不成婚。"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缘起缘落,缘让有缘分的人走近,能够相知相爱是缘分的开始,谈婚论嫁步入"执子之手、与之携老"的婚姻天堂是缘分的延续。一个新的家庭出现,就意味着两人结束浪漫的恋爱阶段,走进了实实在在的婚姻生活,由恋人关系变成了夫妻关系,于是家庭生活开始了。

家庭生活如一杯白开水,要靠慢慢体会,细细品味,用心欣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原来最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在那如水的平淡、简单中活出来精彩,就是在那如水的平凡、单调中找出来的精致。

幸福的家庭,美好的生活不是凭空想象的,是要靠家庭的男主角去支撑幸福,靠家庭的女主角去编织美好。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两个人能在那么多人中相遇、相知、相爱,来之不易的缘分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学会珍惜,懂得真爱才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朝夕相处的日子难免有磕磕碰碰,今后的人生旅途难免遇到风风雨雨,只要夫妻双方能够开朗豁达地面对这一切,风雨兼程,携手共度,生活中的那些困难就不算什么。

家庭的生活是否幸福,则要靠夫妻双方用心去打点爱情的浪漫。就要靠彼此的相濡以沫滋润爱情之花。家庭生活是否美满,就要靠夫妻双方对家庭,有责任心,关心爱护对方,关心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双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想为他人而想,做为他人而做。夫妻两人能否牵手一生一世,就要靠夫妻双方的互相尊重体谅及宽容大度的爱去呵护生活,靠夫妻双方的相知相亲的情去谱写彼此的人生。

每个家庭,都憧憬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是要靠夫妻两人,用心去编织,无私去奉献。在困难和压力下,能够勇当甘为家庭支撑起那一片蓝天的人,让家庭得到幸福,使家庭有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皆大欢喜的幸福家庭。

他和她因为缘分才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姻缘是美好的,他们的爱情是甜蜜的,他们的人生是精彩的,他们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易,历尽了艰辛困苦,但是他们支撑了家庭的幸福,编织了美好的生活。

她,一个如花的女子。美丽,聪慧,知书达理。嫁给他以后,十年如一日,相夫教子。工作之余,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为妻的贤惠,为儿媳该当的孝顺,为人母的责任心,为他人的贤良。

他,一个帅气的男子。敦厚,善良,耿直大度。他把她娶回家,自始至终,爱她不渝。在工作百忙之中的他,回到家,帮她洗衣做饭,无所不作。

生活,每一天都在重新开始。美好的姻缘,不是凭空想象的浪漫而成就的,是要靠夫妻两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共同努力,才会得到的。他们组合的家庭也很特别,可是他们把生活打点的如此愉悦、舒心、快乐、幸福和美好,是因为他们有颗平常的心,善良的心,不知疲倦的心和用心美好。

他们有一个六口之家,一个上下两层楼的家。他的娘,是她的婆婆。还有儿子,一个寄宿的侄女,一个投亲的外甥女。这两个女孩是她弟弟和他的姐姐的孩子,因为她是老师,加之他们家离她上班的学校不远,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把孩子送到了他们家寄宿上学。

那年,她侄女6岁,他外甥女十岁,他们的儿子跟她侄女同岁,也是6岁。三个年幼的孩子,都在她工作的学校上学。她们的学校内设有幼儿园。大的外甥女上四年级,小的侄女和他们的儿子上幼儿大班。每天她就是孩子王,步行带着三个孩子一起,上班上学,下班放学。那时,她的六十二岁的婆婆身体还好,也会帮助他们打理这样一个组合的家,每天把饭做好等他们回家吃饭。

就这样的六口之家在流年中演绎了他们家庭生活的幸福,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在他们的儿子和她的侄女上二年级的时候,一直默默地帮助他们操持着家务的婆婆病了,确诊是老年痴呆。老人病了以后,整个六口之家乱了方阵。为了给老人治病,他们夫妻两个跑遍了大小医院,诊断结果是不能治愈,只能延缓病情。

为老娘得这个病,本来工作压力大的他伤心落泪。为之她着急,为他担心,怕他被累垮了。她虽然比他小两岁,却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去安慰他,并且担当了很多。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更忙了,累了,他会像大哥哥一样,默默地起早贪黑地帮助她干家务。他出差在外,她会把自己的母亲接来照顾他的娘,使这个家庭暂时变成七口之家。就这样他们相依相扶着走过了一段日子。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和疲倦,但是他们夫妻之间内心深处,有一个永恒的爱在支撑,他们为这个家拼尽了自己的所有,奋不顾身地去编织美好。

?美满幸福的家庭,靠彼此的简单拥有才能得到,靠彼此的体谅真心才能如愿,靠彼此的不遗余力的付出才能达到幸福彼岸。美好的生活是用平常心的体味才会有的,是用平凡的体验才能兑现。而他们却有颗平常人无能体会的那颗沉重的心,去打点了自己的平凡简单而又不同凡响的复杂生活,谱写了人生美丽的诗篇。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看到一个人的品质。他们就是生活的一滴水,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虽然不起眼,却是那么让人感动。

他,天天工作颠簸,生活忙碌。下班回家,照顾老娘,孩子们也都喜欢围着他转,他的风趣让家人们每天沉浸在幸福快乐中。他就是家庭的那一片蓝天,他为了家庭的幸福而撑起了那一片天,支撑着家庭的幸福。

她,每天工作很忙累,下班回家要做饭洗衣干家务,还要照顾孩子和婆婆,确实不容易,但是她却有个乐观的精神支柱的支撑。她很有耐心,照顾婆婆,象哄孩子一样,给婆婆梳头洗脸洗脚。每天,她的婆婆会在他们家属楼下面等她回家,等她捎回家的一些好吃的东西。

她和她的婆婆还有风趣的故事。那是一个星期六,他出差在外,家里的孩子们被自己的母亲,他的岳母带出去玩不在家的日子。那天她正在写一篇晋升职称的论文,婆婆总是开门往外走,她怕老年痴呆病的婆婆走失,只好把婆婆的鞋子脱掉让她坐在沙发上。可是趁着她不注意的时候,婆婆又光着脚往外走了。老年痴呆的婆婆弄得她哭笑不得,只能暂时放下论文不写。婆婆老是这样也不行,万一走丢了怎么办?最后聪慧的她想了一个新奇的好办法,把自己用的红色指甲油涂在了婆婆的手指甲上,还给婆婆描眉化妆,然后搬来一个椅子放在衣橱的衣镜面前,让婆婆坐下照镜子,逗婆婆开心。这个办法还真灵,婆婆光顾着照镜子,再也不往外跑了。以后的日子也是那么有趣,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不会因为压力而忘了快乐。她就是这样为着家里的一切而不辞辛苦地编织着美好,编织着美好生活。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会用精神调节生活的人,为了减轻家庭的每个人的心理压力,他会谈笑风生,风趣逗乐,他会开玩笑逗家里人开心。虽然生活很辛苦劳累,但是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快乐地过着每一天。

在生活中,她是一个有心人,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婆婆,为了减轻家庭家务的负担,她还去街上买了各式颜色图案的碗,分给孩子,让孩子们每天吃完饭后,自己刷自己的有区别标志的碗筷。这样既培养孩子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又能减轻家庭的家务负担。孩子们都很高兴,家庭乐趣无穷。

她工作忙,他就会抢着做家里的一切家务。作为一个男人,洗衣做饭,样样都会,连缝补的活儿都会做的他,让她心中滋生了怜爱。他,为这个家庭支起了一片蓝天,支撑了家庭幸福。

他出差在外,她包揽全家的一切。作为一个女人,她手指关节变粗,让他好心疼。她闲下来的时间,就是编织毛衣。她会用自己的巧手,给家里的每个人都编织上一件漂亮的毛衣。虽然不如商场买的那么精致,却给家里每个人的心灵增添了温馨,编织了生活的美好。

如此的他们,如此的家庭,就这样,他们在流年中共同度过了艰辛坎坎,他们在轮回中跨越了困难重重,他们在时光中缩写着简单如水的情意绵绵。他们在家庭中支撑着那一片蓝天,支撑着幸福;他们在生活中编织着美好,编织着未来;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美好向往。

"青山不老为雪而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流年清浅,岁月催老,他的头发开始有了丝丝的白发,她的俊俏额头开始有了浅浅的皱纹。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心中有着对方而互相关心体谅着,他们彼此之间给对方的温暖能化解一切,而使他们对眼前的困难没有觉得太重,只是感受着幸福,感受着美好。

他们的爱在如此的平淡中反射着浪漫的色彩,他们的情在如此的简单中折射着真爱的精彩。他们的爱情在如此的平凡中放射着光芒。他们在生活中的相互关爱,是最纯美的显现,是最甜蜜的渲染,也是最真实的写照。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他因为有她,而感觉月的宁静,水的平静,感觉生活的美好。她因为有他而感觉天空的蔚蓝,云儿的无忧,感觉生活的幸福。他们的生活就像那平淡无味的水一样,那么清澈透明,简单而朴实,并快乐着。他们的如此,给家庭带来了幸福和美好。

家庭生活就如一杯白开水,融入平淡,汇入平凡里。虽然单调简单,却是快乐的,幸福的。

我们的人生就如一杯水而饮入了生活。我们就是从如此平淡中走向了平凡的家庭生活。在这样的平淡里,我们平凡地活着,活出了简单朴实,活出了自我价值。我们无法拼凑和取舍家庭生活的本质,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家庭生活的方式方法。

人生饱经了风雨兼程,才能品尝到了的一切喜怒哀乐,才能沉淀沧海为田的经纶之道。

轻依时光,流年静美。从容悲喜,淡写平凡。支撑幸福,编织美好。

我们追寻的,不过是一个强大内心

文/小婷半清

有句话说:“很多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努力活成一个普通人的样子。”

可是,再普通的人,也有不平凡的梦想;再普通的生活,都有特别的喜悦。

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无论是好是坏,人间都值得来一趟。

世间没有绝对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

痛苦和伤心都是我们要面临的,再无忧无虑的人,也不可能一点烦恼都没有。

保持平常心,磨难和坎坷不过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工具。

如果你能安然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就会发现自己早已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人。

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发现幸福。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我们总期望从对方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能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过多的期待和索取,是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有时候,试着把期待改成感恩,把索取变成付出,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个幸福家庭的秘诀是爱,而不是操控。

我们都知道一个家是由爱组成的,家是温柔的港湾。

可是,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人想要控制其他家庭成员,那不是给予爱和自由。

想要一个家庭永葆幸福,就要多些爱,少些控制。

让每个人都可以遵循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我们追寻的不过是一个强大的内心。

遇到问题不急躁,遇到磨难敢应对,在大起大落面前,依然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先要学会找到自我,遵循自己的内心,不刻意讨好,也不盲目追寻。

我们看到太多的人生哲学,也有很多书籍和课程教我们怎样为人处世。其实,人活着,本就没有那么复杂。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她的目光。

你简单,世界就简单;你复杂,世界也就繁琐。

过去的事,不能改变,我们要学会放下;未来的事,不可预料,我们要少点幻想;唯有今天,是真实地属于你我。

从今天起,做一个简单而幸福的人,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浪费时间,不沉迷过去,不畏惧将来。

做好眼前的事,珍惜当下的拥有,那么你就是赢家。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人生也注定有曲折和坎坷。

可是太阳下山了也会有灯打开,你看,这世界依然美好。

没有代用品

文/王鼎钧

人事现象往往是,一加一等于三,而三减一等于零。

一个满面愁容的异乡人走进一家简陋的咖啡馆,特别指明要一份烤焦了的面包,一杯半温半冷的牛奶,一盆被虫咬过的生菜,然后对女侍提出要求:“请你坐在对面,向我不断唠叨家常废话,这样可以使我暂时不再想家。”

这个异乡人的婚姻显然并非十分美满,他的太太不是娴静体贴的好主妇,可是他仍然想家。尽管外面有很多地方能提供最好的面包,又香又热的咖啡,善解人意的女侍,也医不好他的思乡病。可见家庭在饮食男女之外,还有一个“X”,这个“X”是家庭的独特产物,没有其他的来源。

不错,现代人对家庭依赖的程度减低了。人常常坐在咖啡馆里,不坐在自己的客厅里;人常常睡在旅馆里,不睡在自己家寝室里;人常常站在公园或高尔夫球场的草坪上,不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男人很容易听到职业性的莺声燕语,却难以听到妻子的情话。但是,家庭永远是家庭,家庭终有它不可及、不能取代的特点,把旅馆、饭店、音乐厅、裁缝店、医院、托儿所、安老院加起来绝对不等于家庭。

家庭“春晚”

文/汪亭

那年除夕夜,天空飘着莹莹的雪花。我和姐姐没有外出跑年。那时候,村子里没几户人家有电视机。我家的17英寸黑白电视机便成了稀罕之物。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吃过年夜饭都到我家来,坐等着看春节晚会。

大家边嗑瓜子边看春晚,笑声一阵压过一阵,弥漫整个房间。我们看到九点多的时候,电视机突然没了声音。父亲立刻检查了一下,原来是音响坏了。就在大家备感扫兴之时,爷爷喊道:“老三(父亲),春晚是看不了了。你给大伙儿拉一段二胡吧。”父亲十分喜爱音乐,所有乐器中,二胡拉得最好。

大伯也附和道:“就拉《天仙配》里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父亲从墙上取下二胡,坐到电视机前面,全神贯注地拉了起来。轻快喜庆的调儿,从弦中缓缓流出。整个房间里,顿时喜气洋洋。大伯和大妈还跟随着弦音,小声地哼唱起来。

一曲拉完,爷爷奶奶没有尽兴,要求父亲再来一首。于是父亲又拉了《女驸马》。姐姐从小就喜欢黄梅戏。听到父亲拉奏《女驸马》,她赶紧站到中央,像模像样地舞动着手绢,大声唱道:“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姐姐的声音铿锵有力,清脆悦耳。大家听了,连连称赞。俏皮的姐姐,还挨个儿打彩。得到彩钱后,她高兴得脸颊都绽出花儿来。

看到这里,我的心也痒痒的,于是我大声喊道:“我也来表演一个节目。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说完,我单脚站立,一只手握着烟花棒,一只手放在额前来回晃动。大家被我的扮相逗得哈哈大笑。坐在中间的奶奶,掏出一张崭新的两元纸币,塞到我的新衣袋里,说:“我这小孙子,还真像个孙猴呢。”随即,伯伯婶婶也都给了压岁钱。我赶忙一一作揖。大伙儿又笑得前俯后仰。

快到凌晨时,父亲注视着母亲,深情地唱了一首他最喜欢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那年那夜,那一场温情欢乐的“春晚”,家人围坐,灯火可亲,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深刻的记忆。

勿忘初心

文/浅笑三千

我从小便被亲戚们说‘这孩子脾气各’说好听点是个性鲜明,说白了就是这孩子性格和平常人不一样。

从做事到交朋友,无一不这样。

我的家庭很平常,父母恩爱,生活平静。但我的朋友们,十个里面八个都是家庭不完整的人,有的分居,有的离婚,有的是未婚先育,有的是父母早逝,有的父母都是残疾人。父母因为这个跟我说了很多次,为什么我不能像一个正常孩子那样去交正常朋友。前几天也是,旅游时认识了一个女孩,父母重新组建家庭,每月给她抚养费让她独自生活。我跟她很聊得来,她比我小四岁,我却总觉得她比我大很多,她对我说她有时回想起十岁前的时候,记忆总是模模糊糊的,明明知道那是她曾经实实在在有过的生活,却总认为那是前世。我从她眼里看见了深深的寂寞与沧桑,一如我之前的许多朋友,我在他们的笑容或泪水中所看到的那些。我认为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活着,而我这个平淡到都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存在于世的普通人,从他们身上感受着生的气息。

可回来后,父母却委婉的建议我,不要再和她联系。我沉默,一如既往的沉默。

曾经我不喜欢一个老师的课,和朋友跑到天台上晒着太阳睡午觉;曾经不想去课外班,把课外班让给了想学的同学;曾经被父母塞钱去还人情,把钱放进了捐赠箱。那时父母同样是或直接或委婉的告诉我,不应该这样做,并对我讲那些所谓的处世之道。慢慢地,我学会了沉默,不再冲动,不再随性而为,父母说我变乖了,我却一次次在深夜中,掐着自己的胳膊,对自己一遍遍的重复,最初的我是什么样子的,生怕有一天会忘得干干净净。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吃饭,他喝得有些多,我问他你年轻时是不是和我现在一样,你又是经历了什么变成了这样,爸爸只是笑了几声,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我相信,他没忘自己最初的样子,酒入口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想起了很多,言多而无言。

那一刻,我开始害怕,害怕有一天我也像爸爸一般,只有在半醉半醒时,才会依稀记起自己最初的样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忘初心,但初心初在何时,还有人会在乎吗?

你的初心,不忘;但你的初心,初在何时?

拥有亲情的人 才是幸福的

文/谢舒涵

从古至今,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人诗句,也有龙应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浓情散文,“亲情”贯穿了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从未断绝。

亲情是严苛与责备,亲情亦是宽容与疼爱。有人曾说:每个母亲身上皆有巫婆与圣母的成分,只不过比例不同罢了。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就是如此,她虽然居丧守寡,但从不耽误对胡适的教育,常告诉胡适要向父亲学习,不要跌了父亲的脸。有一次胡适被母亲罚跪,哭得很凶,用脏手擦眼,染上了眼疾,母亲听说舔泪处可以治儿子的眼病,于是天天舔儿子的眼睛,眼疾竟真的好了。所谓亲情,也就是疼爱中的严厉,责备中的宽容。

亲情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高亢也罢,深沉也罢,都是最真的爱。父爱如山,深沉且沉重,朱自清在《背影》里写出了父子之爱的真挚与深沉。父亲没有多余的话,而朱自清却读懂了父亲眼中的疼爱与关怀。如今,有些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威胁父母,是否太过莽撞,太令父母寒心?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唯有相互包容理解,才能体会到亲情的真谛。

当然,亲情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浇灌。大冰曾说,时间无情,只要你稍一耽误,稍一犹豫,它就立刻帮你决定故事结局,把很多对不起变为来不及。季羡林先生曾坦言,“我一生永久的悔就是离开母亲,我无法体会母亲日夜眺望我,我却始终未归去的失望,直到母亲带着痛苦离去”。生活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例子太多,每每看到都令人扼腕叹息。想想自己,是不是父母也已老去,需要我们的照顾,与其将来悔恨,不如珍惜现在;与其身后尽孝,不如生前奉养。

亲情血缘,相爱相助,只有拥有亲情的人才是完整的,才是幸福的。就个人而言,亲情带给我们温暖,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就国家而言,众多家庭组成了国家,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更不应淡漠亲情,摒弃亲情,而要成为亲情的富有者、维护者、传递者。

爱情·婚姻家庭·性与伦理道德

·爱 情·

关于爱情,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与时代发展而不断衍生变化出新内容的话题。而且,每一个时代的爱情都打满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从古至今,爱情故事俯仰皆是。有真情真心真性的缠绵悱恻,有相亲相偎相思的柔情,有魂断梦萦难成眷属的悲剧,也有灵与肉的赤裸裸的交换。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经中《上邪》式感天动地的真爱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不论是梁山泊与祝英台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的爱情就算再过千年成年也可歌可泣。

杜十娘的爱情却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人性的脆弱、丑陋和阴暗全被暴露得一览无遗。

今天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复杂的人的观念也越来越复杂,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人的意志变得越来越薄弱,爱情便也在这样的变化中不再单纯。

在现代人的眼中,爱情应该是唯美的。所有的影视剧、言情小说都宠坏了富人,教坏了好人,诱惑了纯情的年青人,影响了纯洁的少年人。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爱情,并刻意的去追求一种死去活来的、轰轰烈烈的情节。即使结婚成家以后,仍对“唯美”的爱情极度向往,因此,只要他(她)们稍有发现,就会不顾一切地“燃烧激情”.

当这些婚前热恋只注重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情节的男女,突然在婚后发现,原来,那么美的爱情到头来还是离不了吃饭、睡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套,就会生发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慨叹。原来的那份唯美的爱情就会在忽然之间如同一个被烈火烧得通红的玻璃球猛的掉进冷水,在高温骤冷之下,炸出成团成团的细细密密的纹,只要有外力轻轻一碰,立刻就粉碎成一地玻碎沫。

由于现代青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越来越西式,离传统越来越远,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他们把玩弄感情当成一种乐趣,把爱情看成是一种游戏,没有责任感,没有严肃的态度,把爱情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扯淡的东西,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他们在结婚以前是这种态度,婚后仍然如故,他们的家庭时刻都处在一种风雨飘摇的状态之中。对他们来讲,离婚并不是什么难事。更有甚者,干脆不结婚,也省却了很多麻烦。这样的“爱情”,如今已不鲜见,人们对这样的爱情的态度也逐渐的由鄙视到漠然到不以为意,甚至发展到了理解和支持。我不敢妄评人们的这一思想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是文明了还是无耻了。

还有一点非常可怕。在他(她)们的印象中,爱情是一种性成熟的标志,谁有了“爱情”就证明谁有魅力,谁有了“爱情”,谁就已经成熟了。

这一观念,起源于大学校园,如今不仅在高中,就算在初中也有了它的身影。

至少大学生们已是成年人,已经可以面对社会,面对择业,有了成年人的思维,有了可以拥有爱情的资本,并且可以对爱情负责,也有能力经营爱情,甚至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妥善地处理一应变故,还有一点可以理解的理由。那么,高中生呢,在十八九岁这个年龄段里,正是求学的关键阶段,坠入爱河的他(她)们还能有心思顾及学习吗,当有了最初的性体验之后,他们又会对什么事情负责呢?

高校学生,不论在什么年代,他们都是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和时代先驱的代表者。他们的所做所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后来者。或许在事业上,在某个领域里,他们能够成为一代英豪,可是在爱情问题上,这些“先进的青年一代”的“先进思想”将会带给后来人一种怎样的影响呢?

最可怕的是初中生的早恋。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生也有早恋现象,但那时只限于“地下”.而现在的初中生则对爱情产生一种懵懂的羡慕、崇拜和向往,并把拥有“爱情”作为成熟的标志。

除了以上赘述,还有唯钱的,唯权的,唯性的,等等。

如果说爱情原本是一个高尚的词汇的话,那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爱情也如同一盘怪味鸡丁,被掺杂了许许多多“佐料”,被演绎得五花八门,甚至有的人在谈论爱情时或在进行所谓的爱情时已经到了无耻的地步,在他们说我爱你的时候,听起来还不如野猫发情时的叫声更为动听。

·婚 姻 与 家 庭·

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果的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没有性的婚姻则是没有色彩的婚姻。

婚姻是爱情的鉴证,家庭则是爱情的圣殿。

尽管大多数的人都在用自己的不同的方式来鉴证着爱情的神圣,来构建着爱情的圣殿,并为此持守着一份纯真,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正在用着很多不同的方式在践踏着、亵渎着爱情的神圣。

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男人没小姘,活着真没劲,女人没情夫,活着不如猪”;“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一两个情人太少,三四个情人不多,五六个还算凑合,七八个才叫酷哥”等等。诸如此类的男女,应该说他们多情呢,还是应该说他们根本就是发了情的畜生?

而且,在今天谈起这样的事情时,竟然没有人不好意思,反倒说:“谁有情人是谁的能耐!”这是一种羡慕呢?还是一种无奈?

如果说是羡慕的话,我觉得可怕。那就是摆明了要叛离传统的婚姻与家庭,摆明了要在拥有婚姻家庭以外寻找更多个性伴侣了。如果真的是人人都这样想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可不可以说是一个肉欲的世界?好在人们还只限于谈论间的羡慕,还没有全部的“身体力行”.但这样的思想却是贻害无穷。

让人气愤是,在那么多的影视剧中,在描写“婚外情”时,总是将长吻、抚摸、调情、甚至是床上的细节都进行特写式的渲染,还美其名曰:突破!这种突破的实际意义何在?不就是为了挑起人们原始的欲望而多卖几张门票吗?特别是一些影视剧,全都把英雄写成了到处留情的情种,我承认,英雄总是惹人爱的,可是见一个爱一个跟谁都能上床的就是英雄吗?还是英雄就不该“寂寞”,就应该走到哪里都得有异性相陪?

如果说是一种无奈的话,我仍觉得可怕,无奈就是代表着放任。现在的人在向往纯真的情感同时,对未婚同居已安之若素,对婚外恋已见怪不怪,特别是当今的高校学生对于性已经看得很淡,仿佛那根本就是如同逛街时在路边随手买到的一套煎饼果子,食欲好就咬两口,不合胃口就可以顺手扔进垃圾筒。

由于婚外恋的多发,婚姻、家庭总是处在一种风雨飘摇的尴尬的窘境之中,当一方有了外遇,而另一方已经回天无力时,一纸离婚协议就可以把一个原本完整的婚姻或家庭草草地了结。尽管“你走你的路”唱起来很潇洒,但更多的人还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无奈地选择苦涩的“我的心在等待”.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是家中的“红旗”,明明知道枕边人外面“彩旗飘飘”,但却苦于家丑不能外扬而无奈地采取容忍、宽容,放任其枕边人流连于外面那个“精彩”的世界,不得不用一份无奈的伤感,守住一份苍白的执着。

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一个人对婚姻、家庭的不忠而引发的一幕幕惨剧:家庭破碎妻离子散、命丧黄泉铁窗为伴、争风吃醋刀剑相向、眠花宿柳前途黑暗、金屋藏娇拼命捞钱,在尝到婚姻以外的性刺激之后,更多的人是以一生的命运为代价,输掉的是人生的全部。于是乎,有人悔恨交加顿首迭足;有人心神俱疲悔不当初,有人亡命天涯无处立足,凡此种种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做“休妻毁地,到老不济”!

其实,羡慕也罢,无奈也罢,惹祸的根苗都是那膨胀的欲望--性。

·性 与 伦 理 道 德·

性是人最原始的欲望,也是人类繁衍之所必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是从单纯的繁衍需要到走向文明的一个过程。而一夫一妻制的建立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

尽管古人奉行的是一夫多妻的制度,但仍然是娼妓盛行,女人只是男人们的性奴隶。一方面是社会的不平等的制度造成的,一方面则是男人们的难填的欲望所造成的。而后者则是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所以,中国古代男人就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嫖的说法。

由于男人多好色,好猎奇,占有欲又极强。所以,就有人迎合男人的这一心理,写出多如牛毛的“性文化”书籍。但都是一些满足人的感观刺激的赤裸裸的床第描写和一些有悖生理的采战之术、壮阳之术。说白了,就是为了挑起人的原始的欲望。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一夫多妻的荒唐,女人们也不再甘于做男人们的性奴隶,一夫多妻制便开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建立。

但同时,人类的丑陋的秉性却是难改的。吃腻了鸡鸭鱼肉便向往青菜罗卜,吃厌了青菜罗卜后,又希望满桌都是鸡鸭,最好是在自己的桌子上既有鸡鸭鱼肉又有青菜罗卜才好呢。

最明显的表现和最让人承认的说法就是“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就有钱。”

看看吧,近年来所有的落马的贪官无不与女色有关。某某官空运小姐淫乐,某某官利用多个情妇藏匿脏钱,某某官与百余名娼妇有染且以收藏娼妇毛发内裤为乐,某某官既是扫黄官又是黄牒收藏“爱好者”,某某官率下属出差同室淫乐,某某官将三陪小姐调至官府充任要职……

另外,上至三四十岁犹有风韵的妇人,下至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于城市、乡村间的暗角操持皮肉生意,这是下等的娼妓,叫做暗娼流莺;而傍大款做情妇拥有洋楼豪宅过着宠物般的生活的是中等娼妓,叫做二奶或三奶四奶;那些本事高“功夫硬”能傍上高官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叱吒一方的则为上等娼妓,她们叫做情妇。但甭管能分成几等,她们的目的地在于男人们的口袋里能有多少钱。

性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前面说过的追求爱情时两情相悦的性,有将拥有异性伴侣作为成熟标志的性,有偷尝禁果体验成熟的性,有怕爱情失败未婚同居的性,有寻求刺激纯粹肉欲的性,有冲破束缚崇尚自由的性,等等,等等。

但不管怎样,以上性观念都如同一枚枚炸弹,不断的向传统的文明的家庭、婚姻、伦理、道德实施着猛烈的攻击。

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迫切地拥护一夫一妻制度的,他们会把自己的爱人对自己对家庭对婚姻的忠贞作为衡量爱情的一把尺子,如果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朝三暮四,和谁都能上床,绝不能说他(她)对婚姻对家庭对爱情是忠贞的,他(她)也理所当然的应该受到唾弃。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对此感到束手无策。所以我说,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正受到冲击。

人们通常习惯的把忠于婚姻忠于家庭忠于爱情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谁背离了此道,做出了勾引良家妇女或红杏出墙的话,就会遭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今,这些事情竟然成了“宛如平常一段歌”.如果说道德的标准有一个底线的话,人们的这种熟视无睹是不是已经退到了道德的最底线?

其实,爱情也好,婚姻也好,家庭也好,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好,如果没有一根勒住性欲野马的缰绳,所有的文明都会因性欲的放纵而倒塌。

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

文/洞见Allergy

经营家庭,不但要有心,更需要智慧。

遇事“三七分”,就是与家人相处的智慧。

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好的感情,既要有相互沟通的耐心,又要有彼此包容的智慧。

再亲密的人也未必完全了解对方,我们需要的是沟通,为懂得彼此创造条件。沟通和说服不一样,沟通是平等的,是心平气和的。也许彼此之间的观点不同,但愿意用爱去包容对方。

有人说,一个家,包容越多,越兴旺。

真正好的家庭关系,是家人之间都学会“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凡事多包容,矛盾不过夜,再大的冲突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图片

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曾有人问:“幸福家庭的终极秘诀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不争对错。”

年岁渐长才懂得,不是每件事都要分个对错输赢。

人生,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哪个家庭,不存在一些磕磕碰碰?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如果总是斤斤计较,互相责备,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

幸福家庭的所谓不争对错,并不是一家人没有正确的准则,而是彼此的包容,因为他们明白,家人的幸福远胜过所谓的对错,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可能所有观点都一致、所有口味都相同,即便一家人,也有不同的个性。

生活里的大风大浪毕竟是少数,那些融在柴米油盐的暖才最令人动容。

大事清醒些,小事糊涂些,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秘诀。

三分建议,七分尊重。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好的家庭关系,都自带分寸感。彼此关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保持尊重。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改变对方,而是彼此尊重。

三分爱己,七分付出。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们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家人之间,三分爱己,七分爱人,才是刚刚好。

情付七分,留下三分爱自己,是最好的体面与自尊。

有位哲学家说:“一个人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懂得真正决定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

和家人相处,相互包容,适当付出,永远尊重,才能久处不厌,幸福美满。

人生就是一场戏

文/小鱼Ci_

人生相处最长莫过于夫妻了,只有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晚年幸福就有了基础。人到老年更要重晚情,老夫老妻风风雨雨几十年,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到了晚年更要互敬相互理解,相依为命。

有两首诗写得好:“人生就是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应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名车豪宅不眼气,中低生活也满意。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剔除烦恼莫生气。”

还有一首是:“夫妻到老相敬爱,遇到啥事商量来。有病有灾互照看,耐心护理不离开。要有什么不顺事,互相体凉又忍耐。出门相伴随左右,消沉解闷畅心怀。欢欢乐乐度晚年,生活之中都是爱。健健康康活到老,延年益寿春长在。”

温暖和睦的家庭:是生命的支柱,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城堡,欢乐的源泉,事业的保证。人生一世,总不免要经过千波万浪,备尝离合悲欢,人与人相处是这样,夫妻相处也是是这样。若偶有不愉快之事,要超脱随和,善于求同存异,不必事事叫真,样样计较。糊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老夫老妻为人处事的明智之举。要彼此宽恕,而且要忘却前嫌,才能和睦相处到白头。

人们比喻老年人为夕阳,其实夕阳也是太阳、仍有光、有热、有能量,要自觉对社会、家庭量力发挥自己的余热。

手机报里传递爱

文/董国宾

父亲买了一款智能新手机,从老年大学一回到家,就捣鼓起刚买的手机来。里面的新功能,哪一项都让父亲急出一头汗,父亲像个小学生,就是肯用功,在全家人的帮助下,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掌握了很多常用功能。

谁也想不到,爱动脑的父亲在家里编起手机报来。第一期手机报编好了,就通过短信发给老朋友们,然后再电话通知他们。父亲编发的第一期手机报内容是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都是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事儿,如《老年人吃虾皮补钙要慎重》《早餐喝豆浆要注意九点》等。老人们感慨地说,父亲编发的文章十分贴近生活,这些小常识对老年人健康很有益处。

父亲的第二期手机报又发出去了,是一个“五好”家庭开展学习教育的简讯,父亲觉得这则简讯对传递正能量很有借鉴意义。为把这期手机报编好,父亲专门到这家登门采访。这个“五好”家庭是四世同堂,有年过九旬的老人,有蹒跚学步的小娃娃,还有人民教师、光荣的退伍战士和在岗工人。每月家庭召开一次学习会,每个家庭成员都把学习心得,写在家庭慎言簿上。这个消息通过父亲的手机报报道出去后,在小区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父亲的提议下,我们家建立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大哥在南方工作,侄子在西部边疆当兵,外甥在外地上大学,通过家庭微信,父亲的手机报都能及时传到每个家庭成员中。这天,父亲把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队员的先进事迹编成文章,通过微信传给在边疆当兵的侄子,要侄子向中国维和队员学习。

父亲的手机报,像一束束阳光,照进家庭中、小区里,还照进在校学生的心中。在正能量的传递中,父亲越发振奋了。

爱情断想

文/杨东明

相爱的男女总要互相发誓:“亲爱的,我永远……”

发誓本身就是一种暴露:如果天性忠诚又何须誓言?誓言乃是对天性的自我抑制和自我约束。人类对永恒爱情的追求和讴歌其实也正表明了爱情的短暂。性成熟之前的男女对“爱情”无知无觉,由此可知爱情是建立在性成熟基础之上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表现在意识方面就是性想象与性幻想,因为糅入了人类特有的文化、艺术等因素而变得格外绚丽,格外斑斓。正是有了这种多姿多彩的想象和幻想,人类的性行为才远远高出了动物,而具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想象和幻想永远高于现实,因此爱情中的对象永远高于现实中的那个真人,这也是爱情如此迷人的一个原因。被称做“爱情”的心理和精神现象是个体的、主观的,它常常与群体的认识和真实的现状相逆。所以“东施”每每会在情人眼里变成了“西施”,所以旁观的众人每每会对陷入爱情的男女不以为然。

期望一种心理和精神现象永远不变是不现实的。

与不可触摸的精神领域的“爱情”相比较,最具实性的是婚姻。现存的婚姻形式是现实的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它与当下的社会形态相适应,因而是相对合理的。婚姻这个概念的内涵要远远大于爱情这个词汇的内涵,它不仅包括了夫妻双方的爱情,还包含着父母与子女、姐妹、兄弟、祖孙之间等等诸多的亲情。除了这些亲情之外,婚姻的形式——家庭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关乎社会的稳定。婚姻以法律的形式使当事者不仅向对方而且向社会签订了契约,违约者必须承担违约的责任。

或许,婚姻双方的爱情已经淡漠了,但维系家庭的还有相濡以沫相互依存的亲情,还有对子女对老人的义务和责任。家庭其实并不仅仅建筑在爱情之上,它还有许多更为牢固的基石。勇于打破婚姻追求个人感情幸福的人,往往会发现当他们得到一个幸福的同时,却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烦恼,也给他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社会的发展使人的个体发展和个体幸福变得愈益个性化,有些人开始在家庭之外寻求解决自己的感情和幸福问题,有些人甚至不再走向婚姻不愿再承担那些束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判定这是进步抑或堕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其实,人类的婚姻形式从来是在变化着的,它经历了群婚、对偶婚,母系家庭、父系家庭等等的变迁。人类很聪明,将来的人们必然会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两性相处与生活的方式。

那时候,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满足。

生存的方式

文/落木流年

这里几乎每天都是很热,至于说温度,还是别说了吧,走在太阳底下,反正有一种炙烤的感觉。幸好这里每天都在刮风,才不至于汗流浃背。这里的风也很大,听昨天讲课的老师说,之前有好几次刮风把人都刮飞了,风口里面人根本站不住。因为身在矿区,风里面夹杂着煤尘那就不足为奇了。打开电脑就这么一点小事,手上都变得黑乎乎的,有一次去吃饭,在餐厅碰见一刚工作回来的哥们,他说怎么你没工作的比我这工作的手还黑,我一看手果然,瞬间明白了饭钢上面全是煤尘。唉,忍受得了吗?

闲暇时间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想找个合伙人一起创业,说在这里工作真***的费劲,没有前途。是啊,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拼爹,如果不是家中有钱,就凭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混,能够混得出来的,能有多少呢?现代的大学生就像蝗灾时期的蝗虫一样多的不可胜数,有多少饭碗,有多少好的饭碗来供给你来盛饭。一个家庭花费不少于十万块钱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甚至都不能养活自己,这该是怎样悲催的一件事情。况且很多人在面对社会的时候都有很多的矛盾,甘于平庸的选择考一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之前我很鄙视这种生活,可是现在我也变得开始向往这样的生活,至少不用背井离乡,至少不用卖命的工作,哪怕现在就能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样子,我也不那么的遗憾。可奇怪的是,如果我真的那样的话,或许我又开始不甘心了,这就是贱命的可耻之出。不甘于平庸的选择走出自己拥有的狭小天空,去一个公司忙于奔命,吃饭不在饭点,睡觉不在晚上,况且远离家乡,甚至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可是终究还有父母,终究还要建立一个家庭,可是有时候你把这些全都忘了。等你想起来的时候,时间已催促着父母满头白发,时间已催的你们满脸皱纹,你也不由的感慨,这时间,都去哪了?

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呢?小的时候,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那时候如果你有了一个东西,你就会自己拥有,无论别人用怎样的花言巧语,都不会从你的手中夺走你所拥有的东西,直到父母说你要懂得分享,你才会很不情愿的拿出一部分给他人。这个时候的自己,是为自己而活。上学的时候,我们就为了上学而活,每天忙着学习,忙着怎样把成绩提上去,忙着考多少分才能让父母满意,考多少分才能不被父母骂。日渐增重的书包有时候只能让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疲于奔波,有时候我们甚至都顾不上了成绩、甚至父母的谆谆教导和无情谩骂。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学习会让我们麻木,对任何事情都已经无动于衷,怪不得当你走在大街上,很多人一眼就能认出你就是个学生。很多场景我们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连最起码的礼貌都被我们所忽视,家长就在背后指着我们的脊梁骨说,这孩子,学习都学傻了。是我们学傻了吗?是我们麻木了吧。因为我们只知道学习,只知道学习。

离开校园,我们无所适从。找工作,找对象,建立家庭,赡养老人,养育孩子,让麻木的我们早早的失去了生活的激情,我们的青春已逝,暮年就已经悄悄逼近。这个时候,我们活着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那一日三餐。我们开始做当年我们认为很不屑的事情,我们开始做我们曾认为一辈子都不会做的事情,终日辛苦,还是换不来家庭的富足,还每天祈祷着家庭一切平平安安,不然,抱头痛哭都不知道该蹲在哪一个角落。

如果这辈子你足够努力,足够幸运,足够拼命,或许你会有一个富足的老年。那个时候,如果你家庭和睦、儿孙绕膝,你会有一种满足感,你会觉得这辈子,也值了。如果稍有差池,那么,老年也不会让你高高兴兴的度过,也就是说,你的老年有可能是为了自己而活,也有可能还是为了孩子、为了生计而活。

那么到头来,人这一辈子,最能够真正为了自己的,也只有自己的童年。可是童年,是父母给的。

工作以后,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人活着真难。一个朋友说,人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真是这样的吗?

第二次牵手

文/李奎明

6年前,我有过一次当“红娘”的经历,至今想起依然感慨万千。那时,我和小汪已共事多年,对他印象一直不错。小伙子老实本分,平日少言寡语。若不是听到外界传闻,我压根儿都不知道也不相信他居然刚刚离婚了。

我私下里找到他谈心,了解情况,以领导和兄长的身份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他脾气极倔,任我费尽口舌,仍旧铁定了心不改初衷。交谈中,我明显觉察到他和爱人小柳感情并没有破裂,更没到家庭难以维系的地步。

我立刻发动同事们群策群力,帮助他早日破镜重圆。王姐采取迂回战术,悄悄找到小柳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争取从她身上打开突破口;老陈在外围求援,联系小汪的亲友们轮番上阵劝说;我负责正面强攻,站在亲情、爱情、责任的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多为孩子和双方老人着想,不能逞强斗气图一时痛快毁了家庭,毁掉苦心经营的婚姻和幸福;余下的人积极出谋划策随时接应。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热心撮合下,两人终于言归于好。他们复婚那天,我特地自掏腰包摆下一桌丰盛的酒菜,邀请全体同事欢聚一堂为他们祝福。

此后,因工作调动再没听到他们的音讯。直到年前偶遇小柳,才知道他们复婚不到半年又分手了。过不下去就离吧!小柳忿忿道。怎么会这样?新婚仅两年,爱女尚幼,爱情根基未动摇,一言不合就分道扬镳,太任性!太不负责任了!如果这是最好的结局,何必当初?

心若不离,爱就不远。要知道,家家都有锅碗瓢盆交响曲,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才是本色人生。

居室杂乱种种

文/周炳揆

在住房困难的年代,许多家庭都是一家人一间房,集卧室、餐厅、书房、会客室于一体,房间之杂乱可想而知。现在,人们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家庭都是三房两厅甚至更大,那么,居室杂乱的情况是否就没有了呢?不是的。我亲眼见过拥有宽敞住房的家庭杂乱无比,夫妻为之龃龉不断,有的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

居室杂乱有种种原因——喜欢购物、工作压力大、不舍得扔掉不用的东西,以及居室内可放东西的平面太多等等,还有一种情况也很普遍,妻子认为可以扔掉的杂物,丈夫认为是宝贝,于是口角频频,进而深化到“家里谁说了算”这样的层面。

有人认为杂乱和做事拖延有关,因为把零乱的东西逐一整理归类要化费不少时间,是许多人不愿意做的差使,如果居住在一个杂乱无章的家中,人的心情肯定会变坏,生活满意度降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杂乱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也成正比增长。

国外有研究证明杂乱会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研究者发现杂乱会促使人体生理上一种紧张的激素“考的素”分泌的增加。2010年有人在美国洛杉矶对多个中产阶级家庭(夫妻都工作、至少有一个学龄儿童)进行了分析,这些家庭的主妇都声称自己的住家非常杂乱,亟需整理,而她们的“考的素”水平整天都很高,而这些家庭的男主人并不怎么在乎杂乱,他们的“考的素”水平就下降了。显然,丈夫和妻子都看到了杂乱,但是,在乎杂乱的人的“考的素”水平增加了。

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杂乱会触发人的紧张情绪呢?研究人员是这样解释的: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中产阶级的居家应该是怎样的已经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家”,就是一个辛苦一天以后可以喝杯香槟、彻底放松的环境,而不是一个乱哄哄的、有一大堆苦差事等着你的地方。一个杂乱的家,无法满足人们对“家”的期待,在劳累一天以后还要收拾整理,自然会引起情绪紧张。

居然杂乱是如此令人头痛,有没有办法预防杂乱呢?

在做室内装修时,就要充分考虑储藏杂物的地方,比如门厅处的鞋柜,书房间放置信件、文件的抽屉等。

最好的避免杂乱的办法是不让杂乱进屋。购物只购自家需要的东西,对于街上随时可见的“清仓处理,全场一折”的吆喝切勿问津,否则的话,原先店家的积压就成为你居室的积压了。

在处理杂物时,我听到别人说过一个所谓“不要碰”的原则,让别人拿着你的旧衬衣问你:“这件不要了吧?”一旦你把它拿在手中,你可能不舍得扔掉它。

最后,对杂乱也要现实一点,居室不可能干净到和家庭装潢杂志封面的照片一样光鲜锃亮,家是人住的地方,人住得舒服就行。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你不是爱情残疾么?亲爱的,来这里的你是。如我。

至今羽翼未剪,so,野性未脱,跌荡又莽撞,从来都是对人不对事。哦,我不了解自己,只有浅薄的人才了解自己。爱情,让我们一次次误入歧途啊,因为爱情而残瞎。

有些不值得爱的人,你要离他远些再远些。想打通电话,说声“嗨”,不如去冰箱拿张面膜出来贴,卧躺看书听音乐。如此,空寂感就不那么强烈。一本新书、一段好音乐都是三十单身女的心灵抚慰剂。不是还有红酒么?睡前喝一小杯,嘴唇红润,脸颊微烫,口腔有果香,爱情的效力也不过如此。还不够么?把用不完的中性香水朝空中喷洒,走进香雾里,优雅的男性气息兜满怀……

关注暑期档电影排期,跟姐妹约好打球和购护肤品、做SPA的时间。每周去两次金鸡湖,享受夏夜晚风,享受美妙的城市月亮光。苏州已经通地铁,城市版图在扩张,地理距离却在缩短,城东城西穿梭快捷又方便。上午在城西星巴克吹冷气看书,下午打完球冲过凉搭地铁去苏州科文小鸟巢看电影,晚上在月光码头散步吹风到浑身舒懒再乘地铁回城西住处。这样生活满满,好像室友施施做的紫菜手卷饱满滋滋。

阿福说,下一站我们去柬埔寨旅行吧。这个喜欢追夕阳,会从金鸡湖东,一路追至太湖的痴男,对美景的执着与热爱,让人确信他会是绝好的旅伴。这样甚好,正好我是那种粗心大意没头脑,只会对喜欢的东西卖呆眼,其他全然不顾的人,有人领着,安排好一切,帮我捡拾一路走一路丢的东西,多好!

身边还有一打漂亮博学又多才的gay友,会做高档餐厅都不及的好吃料理,懂得护肤和修身,懂设计懂美学,对珠宝香氛有研究,会摄影会画卡通会经营,生活讲究、养尊处优。他们可以陪我去平江路、去皮市街、去动物园、去艺圃、去金鸡湖,去那些我一撒疯就想立即去的地方。我们聊瘦身、聊理想、聊男人,我们会是那群老了掉落牙齿还能互不嫌弃,坐着摇椅一起聊天的闺蜜至交。

生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这样丰足欢愉。我要让自己更好,更独立、更优秀。爱情并不能给予我一切,我自己才是那个施予者。何苦倚靠一桩无法预知未来的婚姻呢?正常的家庭观念我有,先要有爱,真实不渝的爱才能充盈一个家庭,无爱的家庭,是充气牢笼,是地狱,引你一步步走到无光的世界里,你难道愿意让木头进入你的身体里?可是没人逼你去地狱啊。蓝天白云,星光满月,自由清鲜的空气永远在外面。

家庭中也有雷锋精神

文/曾奕平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务就有一点难,有些烦,永远没个完,家务是家中务必做的事。一大盆脏衣不洗就让人看不下去,连续三五天下雨,挤满满一竹竿没干潮潮的衣服就急盼早点见太阳。家务是家中的公务,大家都动动手,东西不乱扔乱放,整理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个个爱讲卫生素质高,家一定整洁干净舒适,令人留恋。相反如果大家都袖手旁观,熟视无睹,认为家务是大妈一人的事,是她的本分,那是她应该做的,常常东西随手乱放,垃圾乱扔,家里就乱糟糟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杂货库,尤其是乱扔的臭袜子脏鞋子让人掩鼻快遁,人不爱呆,蚊虫爱顾。一窝懒虫,思想作怪,生性使然,认为那样活得更自由自在,歪理还有它存在的土壤。家庭主妇贤惠勤劳与否,只要往她家瞅上一眼就分晓。

家务最能体现公仆精神。家庭主妇最无私,买东西常常想孩子老公喜欢吃啥穿啥,自己倒是无所谓。家务很少分工,譬如你扫地,他洗碗,她买菜……,很多时候基本上主妇一人承包了,默默无闻为一大家子辛勤操劳。

做家务没有报酬,却有好坏之分,做得好一大家子高兴,做得不好,怨言不少,譬如菜煮得可口,如秋风扫落叶,饭也多吃一碗,菜没煮好,光吃饭不吃菜,吃了也难咽下口,拨了两下,没吃半碗便闪人,都溜了,留下主妇一人发呆叹气,真难伺候。

家庭主妇为家奉献最多最辛苦,天还没亮,就起来洗衣,烧饭,等大家吃完还没来及收拾,也匆匆赶忙去上班,下班一进家门,系围裙忙手忙脚与柴米油烟打交道,孩子放学在玩游戏,老公下班了在看电视,唯独她独自一人跟打仗似的,洗菜,切菜,炒菜,煮饭,忙得晕头转向,满头是汗。香喷喷,热腾腾饭菜端上桌,终于松上口气,看到大快朵颐的场面,不再是累,是满心欢喜,这就是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

有的男人大事不成,小事瞧不上,家务事更是碰都不碰,连扫帚倒在地上都不会扶。大丈夫不疼小媳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这样的人脑瓜机灵,不必搬起大道理去训诉他们,报怨归报怨,一句体贴的话或一样小礼物,闷气又烟消云散,和睦如初,这样的家庭幸福不失一点缺憾。

买菜是最犯愁的事,有时在菜场转悠三圈四圈还不知买啥子好,天天卖的就那些菜,可天天得变些花样,还得算计算计,买归买,还得考验主妇们厨艺,关键还是看巧妇们手艺,如何煎、炒,煮,炖,配上佐料,菜色香味俱全,众口难调也不愁。同样是青菜,有的炒又老又黄,都不好意思端上桌,有的颜色翠绿鲜嫩,吃起来特别爽口,一扫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烹饪手艺好对得起一家人的胃和口。

上锅灶我是赶鸭子上架,不得已为之,有人给我煮好饭,我便求之不得,出身贫农的草根性,不挑食,胃口好得很。最好有个田螺姑娘,下班回家便闻饭菜香。

洗衣服还好有洗衣机,但鞋子、袜子,衣领却得动手,有的勤劳闲不住的,手脚麻利把衣服洗了,把洗衣机当作甩干机。晚饭后,一桶一桶全家人的脏衣物主妇们又得忙上好一阵子。

我们不是艺术家,留着长发彰显个性,不是哲学家那长长的胡子让饭菜找不着家。萎靡邋遢好似没有事业没有家,而整洁、干净,有精神不但代表自己也映衬着背后的家。

治国如烹小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家是纽带、港湾和补给站,家务非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