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书法的文章

2023/01/05经典文章

关于书法的文章(精选10篇)

静静

文/胡楚文

静静是我的小外孙女的乳名,八斤八两的体重刚一呱呱坠地,一双骨碌碌的大眼睛便东张西望,手脚不停地乱抓乱踢,振耳欲聋的哭声在产房内外回荡,连医生和护士们也感到十分惊讶。喜出望外的奶奶欣喜之余,便慎重其事地将乳名取作“静静”,意思是“能安安静静不受外界干扰,也不干扰别人”地成长!

光阴荏苒,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别看她今年才10岁,但在学校和小区内却是小有名气的“小才女”。自从3岁进幼儿园小班到现在的小学五年级,“红孩子”“ 三好学生”“ 朗诵小状元”…… 桂冠一大堆、奖状一大摞。2013年11月与2014年5月先后两次荣获过“创作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作文大赛的优秀奖和金奖,2014年度还被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授予 “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耳闻左邻右舍的赞扬,目睹她稚嫩的小手饱蘸浓墨挥写自如的洒脱、龙飞凤舞的灵动,让我这个在讲台上摇唇鼓舌四十余载的数学老师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心池深处泛起阵阵情感的涟漪。小外孙女过眼云烟的往事又浮现在面前……

那是令人难以忘怀的2008年春节,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声声入耳!人们都沉浸在节日欢乐的海洋中。刚进幼儿园一学期的小外孙女静静,一个人趴在三楼的小书桌上,旁若无人般地低头展纸写写画画。我们都感到十分纳闷和新奇:如此好动的年龄怎么会如此的心静如水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是起名的原因?看到小外孙女如此的情形,职业的敏感让我心头掠过一丝惊喜:是块学书画的料!于是便滔滔不绝给她讲了一个《小兔子练书法》的故事:小兔子长着两个大耳朵,一对红红的小眼睛,很可爱。有一天,它看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在写字,写得可好了,点是点,横是横,竖是竖,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突然,它有个梦想,也要学写字,不,练书法。老爷爷翘起大拇指夸张:好样的,加油!……小外孙女静静闪动着两只机灵的眼睛,听得十分认真和仔细。不知不觉中,便对书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三年级时,一位刘姓书法爱好者发现她天资聪颖,孺子可教,便收其为徒。从此,如虎添翼,她对书法更加情有独钟。在聆听了晋代名人王羲之《竹扇题字》《入木三分》《书成换白鹅》《错把墨汁当酱》等勤奋练书法的故事后,她更加刻苦努力了。不管是刮风、下雨、落雪、冰冻等种种恶劣天气或遇到什么特殊原因,她都会克服重重困难。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如今,小外孙女静静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全面发展。目睹健康成长的新一代,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坚信:国人们梦寐已久的“中国梦”一定会在他们这一代实现!

细节也有大美

文/少微山散人

暑假的一天,儿子跟我说他想学书法,我问他想学那种字体,儿子说学颜体,他喜爱颜体的端庄浑厚、沉稳遒劲。于是我给他找了个书法老师。

刚开始时,儿子学得挺快,这一来是老师教导有方,二来也得益于他学中国画打下的基础。经过一个月的书法基础学习,他基本能做到运笔顺畅,写的字已颇有几分颜体的味道。

开学后,我问儿子课外要学什么,小家伙不假思索地说学书法,原来书法之于他已由最初的心血来潮上升为兴趣爱好了。于是,我继续让他学书法。

但有一段时间,儿子书法却停滞不前,原来他对颜体的认知存有偏见,以为颜体的端庄浑厚、沉稳遒劲是因其笔画粗壮,而忽视了对细节的处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对书法略知皮毛的我跟儿子说,颜体楷书固然竖画笔力粗壮,仿佛壮士兀立,捺画笔力遒劲,犹如大刀横扫,有极强的感染力,给人以震撼之美。但横画笔力较轻,甚至一线孤悬,特别是在横竖相交处,往往一线相连,细若游丝,甚至笔断意连,却有一种深沉之力萦绕其中,令人有不尽之联想,给人以含蓄之美。我告诉儿子,颜字体大神憨,而时时细筋入骨;柳体骨峻如削,而字字朗畅有姿,这就是所谓的颜筋柳骨。倘若一个字全是粗笔,而无细笔细筋,写的字就不会遒劲有力,浑厚沉稳;反显得臃肿无力,病态十足。你的问题就出在细节处理不够细腻上,须知细节也有大美。

经过点拨,儿子对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书法又上了一个台阶。

有一次,学校别出心裁,把教学楼走廊和楼梯墙壁上原来的画像都撤了下来,重新做了许多空框,代之以从学生中征集的字画,这一来可以展示学生风采,二来可以装点墙壁风光。我不失时机地对儿子说,这是检验你书法成果的好机会,千万别错过。这下,小家伙来劲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作品顺利入选,看着自己书写的“道德诚明”四个大字悬挂在楼梯的墙壁上,他第一时间告诉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充满了成就感。为了进一步鼓励儿子,我又跟他约定,今年过年咱家和外公家的大门春联就交给你了,你要继续努力,不可松懈。于是在完成作业之后,他常常就会练习书法。

经过半年的学习,儿子的书法已大有进步。寒假第一天,农历十二月廿一中午,我陪他到丽阳门公园南侧的罗马步行街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赠春联活动。到了现场,只见沿街一字摆着六张乒乓球桌,后面挂着“欢天喜地迎新年,实验学子赠春联”的横幅。活动刚开始,现场就挤满了人,人们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这些小学生,当看到孩子们个个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时,人们先是惊讶,继而发出一片赞叹声,接着纷纷抢订起春联来。再看儿子这边,只见他早已铺开红纸,浓墨饱蘸,拉开架势写起了春联。尽管球桌旁满是围观者,乱哄哄的,小家伙却不为所动,气不喘,手不抖,凝神贯注,金钩铁划。这不由地令我想起今年早些时候我在同学会现场写对联因围观者众而手微颤的情景,心中暗自惭愧。此时虽是中午时分,阴冷的寒风已把他稚嫩的脸蛋吹得红通通的,他正应索求者的要求在春联上签名,俨然一个小书法家的模样。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又为亲戚写了二十多副门联和斗方,咱家和他外公家的大门春联更不必说都是他的“杰作”了。

书法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源远流长,字在某种意义上是文化的门面。我并不奢望儿子长大后要成为书法家,只是我认为对一位学子而言,学会欣赏书法、能写一手漂亮字是很有必要的,仅此而已。

儿子学书法这件事让我深感细节之重要,字画如是,文章亦然,做人做事莫不如此。《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好一件事,无论它有多难、多大,都要从细处着手,它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记得台湾校长高震东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一个故事片断:在一次体育公园文艺活动中,歌海人潮,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玩,兴高采烈的稚童,把吃完冰淇淋的空纸盒随手一扔,妈妈见状弯身把它捡起,放在前方的垃圾箱里。这个片断很短、很平常,却感动了无数人,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很美,这位年轻的妈妈很美,她的行为为我们增添了一分优雅,一抹风采。

细节常常是具体的、琐碎的、不经意间的,它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你或许不屑一顾,或许不以为意。然而,若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细节,它就会绽放出细节之美。千万谨记,细节也有大美。

练字遐思

文/蒋延珍

这次下决心练毛笔字,实际是因为看到网上有国画教学,跟着学习涂鸦,偶尔也画出几幅自鸣得意的画,却不敢题字。因为一幅好的国画作品,需要字、印、画的绝佳组合,方称完美。

读书时练过毛笔字,却没认真坚持。在我的朋友中有不少能干的书法老师,于是我广发求教信息,决定从零开始,坚持练习隶书楷书,圆我追求美术书法的梦。

我的同事胡老师,通过二三十年不懈坚持,一路走来,从最初的字迹潦草,到现在能行云流水般书写各种字体,让我羡慕不已。胡老师曾经帮我的画题过字,也劝我练练字,我总缺少恒心。这次我主动问他寻找书写工具,因我辨别不了材料的好坏,所以他把字帖笔墨纸一起找给我。他的笔很好写,我练习两张后居然得到先生夸奖。真是太感谢胡老师了,他一再叮嘱我下了决心就要坚持,保持兴趣不能再半途而废。

现代人有了电脑手机后,往往不太重视流传千年的文房四宝,更别说练字了,我的学生大多如此。前些日子布置作业,根据新闻,写关于疫情中最感动的人事短文,上百篇作业交来,有些作业完成得不错,但有的作业根本无法辨认,鸡抓过一样。我强调一定要把字写好点,今后都是网阅,如果网传不清楚就很影响老师评判,影响中考成绩。学生平时练字那是图完成任务,写字练习收效微乎其微。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一位写作厉害的杨老师,他曾经是个医生,爱好写故事,可字确实欠佳,于是他一下班就去麻烦科室的同事,集体帮他誊抄手稿再邮寄出去。他一天写几篇,洋洋洒洒写作,以至于办公室抄写组马不停蹄。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情,杨老师发表作品数万字,离不开同事们的鼎力相助。他拿到稿费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大家吃火锅,大伙享了口福,乐此不疲。后来有电脑了,杨老师安上了手写板输字。杨老师发表了几百万字的作品,而且他投稿校对很认真,堪称范本,几乎没有错误,这么多作品用手写板慢慢敲出来实属不易。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我牢记着郑板桥先生的话,每天练画和字。我相信,如果从现在开始在这片领域播种,那么一米阳光里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定会早日呈现!

大美书法

文/司马武当

书法是大美之艺术。

近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基石,是极富灵性的抽象艺术。书法之美,美在它的线条、墨色、节奏、韵律等所表达出来的生命感;书法之美,美在它的诗意、影像、情景、故事等所渲染出来的意境;书法之美,美在它的性情、哲学、宗教、自然等所渗透出来的人生感悟。

书法之美是全方位的。鲁迅先生说,中国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不仅是视觉艺术,还是烛照心灵的艺术,更是以形感人、以美化人的艺术。

书者,心手双畅,逸情达性;观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书法以羊毫的柔美、狼毫的阳刚,杂糅出东方之性情,在一方端砚中研磨松烟,在一张白纸上抒写人生,在线条的飞动游弋中完成形与神的统一,在墨香四溢中与灵魂对话,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

一张白纸,一杆瘦笔,一丝墨香,黑与白的交汇,绵延出华夏五千年的文字艺术。黑与白是永恒色,黑与白是阴阳观,黑与白是本源,黑与白是辩证法……书法在黑墨与白纸间幻化着风丝云片,它有变化,有层次,有节奏,有韵律,有气势,有神采,它遵循“天人合一”,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和合”精神。

书法在黑白两极之间调和出五色,笔墨上的浓淡、干湿、润燥,纵横挥洒,迸溅起斑斑点点,表达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点如高山坠石,横似千里阵云,竖乃万岁枯藤,起笔如龙点头,收笔似凤展翅,飞白在点画间,布阵如八阵图,波磔一波三折,挑逗在使转间,给人以无限向往和遐想。在挥毫泼墨间,饱蘸浓情,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或屏息敛神,笔笔凝重,把一腔情愫淋漓尽致地挥洒在尺素之上,演绎着自然之大美、人生之至美。

人生,需要精气神的不断提升。古人云:“写字者,写志也。”“人无志则不立。”书法不过一技尔,如能通过书法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那才叫“不白活一回”。

磨墨写字,从表面上看磨掉的是时间,实则是在打磨性格,磨炼意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使人成为“艰难不变向上志,曲折不改前进心”的勇者,成为“方圆有度,藏露适时,收放自如”的智者。以智勇为双桨,还有什么彼岸不能抵达?

父亲的书法人生

文/杨丛

回乡下老家,见村里一户人家正在操办喜事,到家后也不见父亲。我知道,他一定是给人家帮忙去了。

父亲10年前退休。退休前,父亲是市工会宣传干部,因为工作需要,他对书法颇为看重,一有空便临摹名家字帖,用心钻研。一年年下来,父亲的书法大有长进,软硬笔字都写得苍劲自如、质朴方正,还在市里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

有一次,一户人家办喜事,到集市没买到喜联,邻居急得团团转。刚退休的父亲听说后,主动揽起写喜联的活计。没想到,喜联一贴出,大家赞不绝口。从此,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就找父亲写对联。

一到春节,邻居们都带着大红纸找上门来,请父亲给写春联,父亲也来者不拒。碰上有村民需要“私人定制”,他就即兴创作。那些日子,父亲总是忙忙碌碌,废寝忘食。母亲心疼地劝他歇歇,可父亲很有成就感地说:“书法的价值就体现在这样的日子里。只要人家看得起,就不能愧对人家呀!”

后来,父亲迷上书法装帧,在家里悬挂。串门的村人见了,毫不客气地讨要,父亲爽快地取下送人。一来二去,要字的亲朋多了起来,父亲尽力满足,还不收分文。见父亲出力又出钱,母亲颇有意见:“你收点成本费吧。”父亲不以为然:“他们要的是信任,我送的是情义。一收钱,都变味了!”

这几年,村里很多孩子也学书法,邻居找上门来,请父亲辅导孩子书法,他也笑呵呵地答应。于是一到周末,我家小院又成了书法课课堂,孩子们在父亲的带领下,练习基本部首,学习间架结构,临摹颜体字帖,个个写得有模有样。邻居感激地送来了辅导费,父亲一口拒绝:“乡里乡亲,这么点事还讲钱,就当我和孩子们一道找点乐趣吧!”

当然,父亲无私慷慨,乡邻也情深义重。每逢家里有事,邻居不请自来尽心尽力。父亲没种地,一有新菜上市,邻居便给他送来;村里老人多,我家常有人来访,屋里欢笑声不断。

父亲的书法特长写出了乡邻关系的和谐,也写出了晚年生活的快乐。

我的四十三年坎坷路

文/谢玉荣

上世纪的70年代初,我出生在安远县的一个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的美丽山村--牛角湾。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从来没上过学的祖父,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风里去雨里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的在田地里干活,却没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他深知没文化苦处,所以不管如何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们上学,父亲高中毕业后在我们家乡当了一名民办老师,我 5、6岁时就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练习书法,上学后成绩也一直都很优秀,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上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可是上初中开始到上完高中,我的身体就一直非常的差,一年365天,除了暑假期间帮家里干农活时,身体没有生病,几乎有300天的时间在生病中度过,常年感冒,鼻塞流涕,腹痛拉稀,畏寒怕冷,面黄肌瘦。从来不敢吃肥肉等油腻的食物,一吃就拉稀,所以别人都盼望着过年过节(那时候家乡都很穷,一般的家庭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几餐好点的伙食,平时像我们在学校里就是带一坛子萝卜干或酸菜,就这样吃上一个礼拜),而我就最怕过年过节了,因为看着这么多好吃的就不能吃,如果吃了,基本上都没消化,不到半个小时,吃什么,拉什么,哗哗的拉。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要走十多公里的路去学校的,星期天下午走路去,星期六中午走路回家。很多时候,顶着中午的烈日行走在路上,别人都已经满身大汗了,我还青黑着嘴唇,嗦嗦发抖。特别是冬天,睡在学校寝室里,寒风从窗户上破烂的洞里和门缝里卷入单薄的被窝,每个晚上都冻得打摆子一样的发抖,早上起床时手脚还是冷的像冰一样……但由于多次求医无果,加上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却只能忍着病痛坚持上学。

曾经好几次想退学 ,因为觉得自己没那念书的命,只能干体力活身体才会好些,特别是看到爷爷奶奶和爸妈顶风冒雨辛苦劳作的时候,心里就想我要是不去上学了,也可以帮他们减轻一下负担的,但他们却坚决要我坚持上学,说如果不好好念书,就会像他们一样辛苦一辈子!

于是,在学校我毛遂自荐担任体育委员,以强迫自己坚持锻炼,并且自学气功,高三时学校运动会田径比赛,还有幸拿了400米短跑和5000米长跑两项第三名,并多次独自从学校步行大约50公里回家,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和意志。由于那份执着、抗争和坚持,身体慢慢的变得健康了,一年患病的时间减少到两三个月,但身体还是很差。

高中毕业后的这个暑假开始,因为没考上大学(当时考大学非常的难,我们这一届高三3个班近200人,只考上了一个,还是复读生)就呆在家里拼命的练字,除了白天在田里干活,其他时间都在不停的练字,晚上经常在微弱的电灯下(那时一般的人家里为了省电,基本上都是用15W的电灯泡,加上是我们家乡的小水电站发电,电压很低,基本上都是在100多伏,我用手直接拿着火线也一点感觉没有,光线很是昏暗)或点着煤油灯练到一两点钟。那时乡下字帖也不多,除了上学时学校发的几本字帖外,很多时候就是照着报纸的标题去练,报纸的标题什么字体都有,所以学的很杂。就这样,为了多一份生存的能力,除了干农活,我就不停的练字……一张纸先用钢笔写,写完再用毛笔写,先写小字,然后写大些的字,一张纸也要用上好几次,没纸的时候就在地上写,在空中比划,反复揣摩……就这样一晃五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我们家乡,于是就随着波澜壮阔的打工浪潮,和成千上万的打工仔一样来到了广东。

起初,在玻璃厂做过喷绘,陶瓷厂做过彩绘,印花厂绘制花稿,这些工作的时间都不久,之后在电影院制作广告,一干就是5、6年。为了多赚些钱,好让家人生活得好些,同时在3、4个电影院做兼职。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蹲着或者站着进行的,经常蹲到两脚发麻站不起来,每天从早到晚大量的工作也让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后来因为受电子行业的冲击,电视机、DVD和电脑的普及,使得电影院出现了行业危机,很多私人的中小型电影院经营不下去了,我们的就业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于是就决定回到老家开发果园,种植脐橙。

20亩地的脐橙园,600株的脐橙树,从开山辟地,挖沟整带,再把脐橙苗种下去,然后施肥喷药,浇水除草,修剪整枝,扩穴填草,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手上不知磨起了多少血泡,也不知长了多少层老茧,下雨时披蓑戴笠踩着泥泞冒雨给果树施肥,干旱时挥汗如雨顶着烈日给果树浇水灌溉,严寒时顶风冒雪踏着积雪给果树防冻抗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八年的辛劳,投下了我毕生是心血,可换来的就是一次次的失望,连年的霜冻,造成果树无花(冻坏了枝条冻坏了花牙),或有花无果(冻坏了花蕾),或者虫害,或者病害,或者药害,碰上有花有果有了产量,却没有价格,遇上大雪封路,销售不出去……!

这个时候终于明白祖父当年为什么让孩子们都要刻苦读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靠文化靠知识靠科技才能改变命运!

三年前,终于又决定离开家乡,回到曾经挥洒过青春的深圳,希望凭自己的满腔热血能再闯出一片天下。但此时的深圳,已是年轻人的天下,看到一个个人才市场前如潮水般的人流,看到一张张招聘广告上醒目的招工条件:大学本科!此时,我又想起了爷爷和爷爷在世时总对我们说的那句话: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念书,像我们没文化,多吃亏啊!面对自己那低微的高中文凭和一大把的年龄,最终在一个傍晚时分,在我39岁生日前一天的傍晚时分,我坐上在街头招工的保安公司的车,去了福田某保安公司,做了一个最最普通的保安。但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保安,自我进保安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我可以忍受任何耻辱,但千万不可以丧失斗志!要把自己当成15年、20年前的自己,一切从头再来!

于是,工作之余,我便泡在书店,阅览了大量有关养生保健和医药方面的书籍,从中医的刮痧拔罐,点穴推拿,艾灸针刺,拉筋拍打,辟谷食疗,到西医的激素和维生素,结合自身的体质以身试"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3年来没有一次感冒!偶尔拉稀,也当天就好。其他无任何疾玻公司每年都有一次体检,但我只在第一年去体检了一次--身体一切正常!之后两年我都主动放弃,没有去体检,因为我更相信我自己!

身体好了,我真感觉比20年前的自己还有活力。于是,我开始学习电脑,向在前台上班的小妹妹学,向同事学,向老师学,向身边任何人学。只要有疑问有不懂的就问就学,就这样一个多月下来,我从怎么开机都不知道的电脑盲,学会了打字上网写文章,学会了图片编辑视频制作,有了自己的QQ,有了自己博客和网站,而且我的39健康博客一年的点击率就突破10万次,可以与众多的网友们交流健康养生经历。

还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我便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因为不是像以前在电影院上班时一样,把它当成工作,而是当成一种爱好,便有更多探求和更多的乐趣。从边听音乐边写书法的享受中,悟出并创新了一种融音乐与书法于一体的书法与音乐同步的音乐表演艺术,即可以随着音乐的节拍写字,让汉字变成了可以跳跃的音符;从音乐家的指挥棒上,悟出了可以双手同时书写正反字和蒙眼写字的技巧,并成功达到了一边背诵古诗,一边双手同时书写正反字一心三用的境界,创作了独特的书法作品,受

到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称赞,以及《中国保安》杂志多期连续刊登了我的作品,《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也对我的事迹进行了的专版报道。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为了蒙上眼睛可以连续书写,还独创了用饮料瓶装上墨汁当笔写字的瓶笔书法,并以此为特色,申请了《世界上最大的瓶笔榜书书法作品》,获得扛旗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

在做保安的3年多来,除了身体上获得了健康和书法艺术上获得了些许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这低微职业的工作环境中,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领悟了人生。面对十几二十几岁的姑娘小伙冲着我叫"小谢",我感叹自己的低微与渺小!面对我穿着保安制服在练字时旁人不屑一顾眼神和的鄙视的目光,我感叹自己的低微和渺小!面对已经退休的老大爷当面对我的藐视的言语"像你们没文化,只能做一个小小的保安,拿这么一千多块钱,有什么用?!我退休工资都六千多1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是如此不堪的低微和渺小!

但我要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让我懂得了尊重,懂得了包容;感谢他们让我学会了拿起,学会了放下。他们的话语、他们的形影将永远烙在我记忆的深处,时刻提醒着我感恩,激励着我上进,鞭策着我诚实做人!

世界上最大的展厅

文/高志华

我不是要介绍世界上顶级的豪华展厅如凡尔赛宫之类,但确实是想推荐大家去欣赏在世界上最大展厅里举办的书法展览。一个气温38摄氏度的傍晚,我去小区散步,见树下长椅上坐一位白发老者,气定神闲,摇着写有毛笔字的折扇,忙凑过去坐下,冒昧地问:“老先生,让我看看你扇子上的字行不?”

“你是熟人嘛,爱书法的老师嘛,同道嘛!”

噢!一个月前的清晨,在小区的湖边,我看到他写地书(用特制笔蘸水在地上写字),便聊了几句,还用他的一米多长的地书笔写了“闲云野鹤”四字,老先生马上说:“飘逸!但用笔应根除浮滑!”

我一时惊诧:如今的书坛,很难听到这种初次见面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而且,只一句,就能从地书推知纸书,点到了我书作的命门穴上了;而且,书论也能用于地书?!

细聊才知道,他年逾八旬,退休前是市局一中层干部,四五岁就跟爷爷学写毛笔字,退休后带学生也十几年了,现在临帖仍是日课,平日求字者络绎不绝!

不想今晚碰见,又惊诧于他记忆力如此之好!

双手接过老先生的折扇,上书王维《山居秋暝》,颜楷骨架,又透魏碑风神,我连声说:“真佩服您!坚守传统又谋创新,愉悦自己又服务社会。您老给当今书坛不少启示啊!”

一说书坛,老先生问我看不看中央台书画频道,我说“看看看!”先生说“这就对了,咱们还得关注当下书法界的动向啊,不能埋头只是写,咱们不做井底之蛙!”

和老先生聊到十点多,回家的路上,就不断有地书作者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原户县某厂一工人师傅在小区门前广场上写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在背写。写完一段,他和我聊欧阳询:“有专家说临欧就把字临死了,怕是偏见吧!我赞同启功老的观点:‘临字结构最要紧,先搭好骨架!欧体可贵就是骨架!’不是讲究转益多师嘛,练好了欧,再二王,再苏黄米蔡……随个人性情和喜好,咋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他还有可贵的独立见解!我点头称是期间,他十几岁的孙子已写下比自己头还大的“珠璧交映,金碧相辉”,让爷爷指教……

原陕南某银行干部对地书工具还有发明创造——自制地书用笔。其笔头用塑料泡沫作心,裹以兔毛、麻丝。我一试,储水多,写起来还有笔锋乃至飞白!

我的一位老同学另有高招——将饮料桶储满水,挂在腰间,用细塑料管链接到笔头,可以写几个小时而不必蘸水。他兴奋地告诉我,一家媒体的记者打电话给他,怂恿他再完善某些细节,申报专利!

在深圳莲花山顶邓小平塑像北侧的空地上,一位陕西乡党书写毛主席诗词,竟引来不少老板帅男、街舞少女啧啧称赞。某晚,我架不住一位热情的地书者递过来的长笔,一时技痒,在灯光昏暗的地砖上写下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心旷神怡间,不料后退时被树根周围的方坑绊到,左前臂被树干蹭破出血,到家时哄家人,说因接电话不小心碰到树上了。

……

回到家躺在床上,我脑子里依然翻腾着书坛的一些提法和现象。

地书是书法吗?我基本赞同某教授对书法下的严格定义:用毛笔在宣纸上写汉字。这就把书法与那些赤膊用头发在纸上乱甩、用笔在女性身上胡抹的杂耍严格区分开来了!但是否也应有广义的书法定义呢?在生活中和艺术实践中,事物的发展常常比概念复杂得多,而且总是走在概念的前面。古人刻碑前的书丹(用朱砂写在石碑上)、刻在竹片上的汉简,还有传说为曹操所书、刻在褒河山崖上的“衮雪”、刻在石窟的龙门二十品,都是公认的书法;颇有创新意识、三获兰亭奖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屡用朱液书写也得到书界的首肯,凡此种种都说明,为了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书法实践呼唤着一个广义的定义——或者,暂不急于有概念的理性思考,先在现实的书写实践面前,接纳地书为书法之一个品类!广场舞也是舞嘛,且上电视、有比赛,舞蹈家协会和全社会都对此表现出了豁达的胸襟!

目前,书坛有了一个颇具创新意识的提法:中国书法已进入了“展厅时代”(刘洪彪语)。然而,当代各级展厅的每次书展,也都展出有一尺左右的斗方和扇面。更何况,还有老百姓每天不断挂在客厅、书房及卧室的,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小尺幅的横批、条幅等等,显然,这个伟大的“展厅时代”已经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了挂在室内的小幅书作。倡大而不薄小,允朱液而许水写,这不正好能展示出百花齐放的大繁荣局面嘛!

小尺幅可蕴玲珑精致之神韵,大尺幅则能出雄浑壮阔、气吞山河的气势。大书法家的八尺或丈二的鸿篇巨制挂在几十米高、数百米长的大展厅,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心灵为之震撼!尺幅须大,是因为展厅大。然而,倘若气度大一点看,最大的展厅,还是地书作品“展览”的展厅。地书作者无意于展而天天在展,不卖门票、拍照随便;参观者每每成堆围圈,啧啧称赞。地书作者兼大与小、水与墨、临与创、学与教、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忘了过去的地位,不计天气的冷热,沐天风,接地气,不求叫好,环保而原生态……他们的书写状态和精神状态,真的离心手双畅、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在传承中创新的追求,有神似之处呢!

近年来,中国书协多次举办关于书法继承与创新的高峰论坛。专家们旁征博引、高谈阔论,总能给书法界以“须抬头看路”的启迪。他们赴山寨、走雪原、下到学校和部队去采风,感人至深。专家们如也能深入到小区和公园,和地书作者们做些深入的交流,也许会得到关于书法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不少启示哩!

老师教我写书法

文/许双福

说到中国的书法,是上小学三年级时听到的名词。1973年的3月份,随着我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从北京的通信兵部搬家到了湖北的房县,房县深处大山里,教育基础很差。此时,我8岁,上小学三年级。因经济落后,学校买不起教科书,每个班只有老师有一本教科书,而且,就这么一本宝贵的教科书每页的纸张颜色还不一样,有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每当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我们在底下抄。那个年代,学校正在大张旗鼓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修梯田、砸石子、抬粪、割麦子、割稻子、掰玉米什么农活都干。

我们班主任王老师是武汉钢铁学院毕业的,来自武汉,他看到学生们学不到什么,心里无比着急,大环境下,他又不得不按照学校的安排去做,还得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的任务。

他跟我们讲:“这样下去将你们就荒废了,这样吧!咱们班在下午劳动休息时,我教你们学写书法,每个人随身携带毛笔,休息时,蘸着水在地上写。以后进入社会工作了,你们的字要拿得出手,字是人的脸面,一定要写得好看。”后来,每在劳动休息时,我们就跟着老师在地上练毛笔字,时不时老师给我们讲王羲之练毛笔字的故事,一家人都是大书法家,以此鼓励我们坚持写下去。跟着王老师这样的写直到我初中毕业,离开这里上高中。

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人一生受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1979年11月我入伍从军到了西北边陲,这里是戈壁深处,荒无人烟,文化生活单一,所处环境又极其恶劣,几乎是与外界隔离,一个班两张报纸,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读物可看可学的。我想起了王老师教我写毛笔字的情景,每天闲暇时,我就看着《新华字典》,写着字。正如老师所言:“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练了钢笔字,又认识了许多字,部队三年里,我用了30多本笔记本。每在训练休息时,我就拿着木棍在戈壁滩上练字,模仿其他战友的字体。时间长了,战友们慢慢地也一块跟着写,大家相互交流,就这样的在地上乱画一气。虽然,没什么目标,或者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却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使单调的军营生活多了几分色彩。

老师给予我的营养始终润泽着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每当听到有人夸奖我的字写得挺不错时,心里是美滋滋的,便会想起学生时代,想起我们的王老师。

我的墨缘情

文/藏希阁主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书法之于我,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解情愫。初高中时期,由于学业等原因,我无缘系统学习书法。只是兴趣使然,买来笔墨,偶尔对着放大系列的字帖,依葫芦画瓢。

转眼之间,逝水流年,我们也已步入社会远离校园。可回忆起那四载青葱岁月,岛国求学的点滴往事依然飘荡心头。犹记得,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星期学校百团招新,我便兴冲冲地向自然书法社递交了入社申请。在小小的社团里,我有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书法文友,也得到了本土书法名家的悉心指点,从执法到笔法,从典雅古拙的秦篆汉隶到飘逸洒脱的王氏行书,让我这个从未接触过书法的门外汉逐渐领略到了书法的美感。

磨一砚墨汁,执一管狼毫,在黑白世界里,在点挑横竖与撇捺勾提之间寻求精神的慰藉。当你用笔轻轻一舔,簌簌地写下满纸的方块汉字,沉浸在书写的快乐时,全部的烦恼皆会烟消云散,也可忘却世俗名利、寰宇纷争。现如今,我虽杂事繁多,但一有空闲时间便会独坐书斋,泡一杯香茗,燃一炷清香,尔后从身后的玻璃书柜里选一册心仪的字帖,或临或摹,涤荡心灵,不亦快哉。

由于对书法的钟情,我还曾一度想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墨白山房”。墨者,书之材也;白者,宣之色也。去年假日,我还有幸走了一趟书法圣地——兰亭,在兰馨墨韵的古典里,也学做了一回古人,临水而立,曲水流觞。回家之后欣然提笔撰写了一篇千字小文《风雅兰亭》。

其实写字的过程不仅修身养性,也是对人品的修炼。中国文人自古重视书品与人品并重,在书法界这样颇具争议的人物亦有不少。赵孟頫博学多艺,是唐之后唯一以楷书“称体”的大家,甚至被誉为“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可是性格耿直的傅青主却极度反感,他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赵孟頫,字子昂),薄其人,逸恶其书。”原因便是南宋以降,作为赵宋王朝后裔的赵孟頫却在异族建立的元朝任职,世人大多认为他有辱节操,批评赵字“无骨”、“软媚”,视为“奴书”。明朝的张瑞图也因是奸臣魏忠贤的干儿子,艺术成就大打折扣。

学书过程中老师也时常对我们说,书法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是呀,在中国两千年的书写历史中,古人苦练书法,以臻书艺。王右军之墨池,怀素之笔冢,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天天在衣衫上用手指比划,以至衣服都划破了……关于书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书法博大的世界里,我将永远做一名撑蒿者,溯流而上。以古为师,取法乎上。

纹理

文/合肥乐华丽

春天来了,可冬的寒意还丝毫没有要散去的意思。这寒意,一次一次地轮番袭击,被刻在树的枝干上,成为纹理,也引起我对“纹理”这个概念的注意。

其实,记忆也是一种纹理,也许,一个触点就会让它激荡开来。

我想起了小时候,老房子前的那条细细长长的河流,那是我们最喜欢去玩的地方。尤其是夏天,我们几乎一放学,就背着书包跑到河边玩耍。那个年代,父母都在忙于生计,小孩子也没那么娇贵,都是自己上下学。所以,放学去哪玩,都是自己说了算。我小时候特别调皮,完全不像一个小姑娘,再加上我很小就被父母送去武术班学习,会了点“武功”,所以在这一群小孩中,自然成了“孩子王”。我们在河边嬉戏、抓鱼、钓龙虾,笑声落入水面,也成了这条小河的纹理。

后来,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改造和扩大,小河被泥土填平了,变成了一条路,路边栽上了一排排的树。我们这群往昔的小伙伴再聚首时,依旧来到了这里,只是曾经的河流不见了。样貌变了,但是我能感觉到,它的纹理还在,记忆中的青涩和欢笑声还在。

我所居住的城市,一连二十多天都在下雨,阴冷、潮湿,心情也湿漉漉的。撑一把伞走出家门,想去附近的田野走走。母亲不让,说这样的天气出去容易感冒。我不听劝阻,执意跑了出去。母亲是关心我的,可奇怪的是,人的内心有时连最亲近的人也触碰不到。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我单薄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被雨水浸泡过的泥土更加松软,夹杂着青草的香气,这种清新的味道,在我的嗅觉世界中一再停驻。我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泥泞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我惊喜地发现了泥土的纹理,那清晰的脉络,在我的脚下立刻呈现,随着我的脚印伸展和延绵。透过这土地的纹理,我仿佛看到了农人耕种时忙碌的身影,他们挥汗如雨的劳作,才让这土地有了收获,也有了期盼。

身体被淋湿了,内心却是充实的。回房间,泡上一杯上好的红茶,让暖流遍布全身。杯中的茶叶,在热水的润泽下,干枯的叶子缓缓舒展,表面的纹理也清晰可见。杯中的茶叶形态各异,曼妙多姿。它们以潇洒明快的姿态展现,而密实的纹理,却透露了这些叶片曾经的沧桑。我怔怔地望着杯中的茶,看颜色慢慢加重,最后变成琥珀色。

此刻,我的目光被一杯茶所吸引,雨中的遐想也被浸泡其中。

这样的雨天,特别适合读有关爱与被爱的文字。钱锺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杨绛先生在钱锺书先生离世后,写出了《我们仨》,给他们的爱留下了深深的纹理。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纵然两位老人都已离世,其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深流,生生不息。

前几日,文友用微信发来几张他与省文联主席、省书协主席吴雪先生的合影及其书法作品。我隔着屏幕,依然感受到笔墨晕染在宣纸上的纹理和质地。透过字的筋骨,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下笔的粗细、轻重、节奏和章法,也可看出他的“精、气、神”,也就是内涵和境界。我之前看过吴雪先生的专访,了解到他大学学的是哲学专业。他曾谈到过,中国的书法是讲究哲学的,有了哲学基础再练书法,书法就会更上一个层级。其实,书法作品的笔法、章法的千变万化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高妙境界,而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也是书法家人生哲学的直观体现。我觉得,书法,是一个人精神纹理的一种表达和显现,哲学的书法,也会滋养人的灵魂……

早晨醒来,我惊喜地发现,一束光照进窗内,久不露面的太阳出来了。堆积在身上的一个冬天的寒气消散了,心里的阳光也一道道挥洒开来。放下许多负累,人也轻松多了,生命最初的纹理再现,或许这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样子,春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