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赏花的文章

2023/01/08经典文章

关于赏花的文章(精选10篇)

树下赏花时

文/安子小老师

什么时候是最有成就感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直空荡荡的水桶慢慢的装满,盈盈的,快要溢出来的感觉。

今天我感受到这种感觉了……

最近一直为自己接到三年级一班这个烫手的山芋而郁闷不已,“当当当”轻轻的敲门声响入我的耳畔,那个声音缓缓地,略带迟疑。“请进——”我应了一声,心想这放假的时间会是谁呢?“安老师”那声音似曾相识。回头一看 ,两个一米七多的少女站在门口。有些紧张,红红的脸上那双羞怯的眼神望着我。我一时恍惚“小宁,小湘,”这是我之前的送走的毕业生。“放假了,我们过来看看您”我听着她们的话,快速走到他们身边拉他们坐下,两个孩子身上带着冬日里的凉气让我神清气爽,内心的暖流也汩汩的溢了出来。我上下打量着他们,之前小丫头的身影已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少女的羞涩。他们含蓄的微笑着,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以前自己就怕进来老师的办公室,现在坐在这里依然很紧张”小宁笑眯眯的说。“不要紧张,现在咱们不仅是师生,还是朋友,亦师亦友。”我尽可能拉近我们之间的亲近感。两个姑娘以前就是班里最腼腆的孩子,不善表达,对我敬重感胜于亲近感,真没有想到她们会来看我。我看着她们,办公室里陷入了小尴尬的情境中。为了打破僵局,我询问了她们的近况,诉说着自己。两个姑娘静静的听着我碎碎叨叨的叙述。慢慢的她们似乎也受到我的感染也慢慢的讲述着自己的事情。告诉我他们在初中的种种不适,面对于成绩,排名的焦虑,班级朋友的关系如何处理,对于梦想的追寻。原来两个小姑娘的心里有这么多的烦恼与不解。她们无处诉说,想到了我,向我敞开心扉,小心翼翼的说出自己的梦想和各种不解,这是多大的信任啊!我和她们相对而坐,三人共同诉说着自己的看法,没有师生的之间的隔阂,没有年龄之间的代沟,这样的感觉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天南海北的聊天,侃侃而谈,感觉真好。

午后的阳光慢慢的移动,最后消失在天的边际。窗户上布满了浓浓的水汽。看着他们我会想到刚教他们的时候,各种磨合,各种困难,整天想着和他们斗智斗勇,酸甜苦来全部品尝过。没想到时间却给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时间的指针不停的转动着,我们走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中,他们从黄毛丫头变成婷婷少女,我从青涩懵懂的小老师变成了此时的我。时间让我们在几年的磨合中慢慢的适应了彼此。即使在分别后,他们也会在彷徨迷茫的时候想到我,我也可以在他们面前诉说自己的秘密。

如果说我之前在挥汗如雨的种树,那此时我在树下幸福的赏花……

惜……花

爱情…

就像你走进一个大花园要摘一朵能令你毕生难忘的花。

你会开始看花,赏花,评花,爱花,惜花…

你开始会知道什麽是一看倾心,日久生情…

你开始看到有人在摘花,结果有的开心离开,有的摘得满手是泪…

到最後和你一起来的人都摘了。

有的开心离开,也有的伤痕累累,无所谓,因为他们都摘了!

你开始要摘,但花多眼乱,你会告诉自己再多看一些,再多看一些…

最後,你发现,在花园绕了一圈又一圈…

原来,你最喜欢的竟是,那第一朵让你懂的怎样看花,赏花,评花…

而你却来不及爱它,惜它…的花!

“甜妹妹”爱赏花

文/蒋碧秋

“甜妹妹”并非活泼可爱的妙龄女子,而是我年近八旬的老妈。母亲姓“唐”,父亲根据“糖”的谐音与特性,戏称她为“甜妹妹”。父亲作古之后,我们便将这一昵称沿续了下来。

“甜妹妹”爱花赏花,一直与花同行在时光里。即使在贫困的年代,每天,只要从田间地头归来,她手里也总是鲜花绽放。或数朵、或一枝、或几束。桃花梨花油菜花,豌豆胡豆南瓜花……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儿在我家的空酒瓶、废油罐、破海碗里轮番登场。每次插好花,“甜妹妹”总要左端祥右观望好一阵子才心满意足地在花下纳鞋底、补破衣、织手套。一针一线的穿梭间,那些花儿们便徐徐开放在我和姐姐的鞋面、衣服或手套上。因为有花的陪伴与慰藉,“甜妹妹”窘迫的生活不乏温暖与缤纷。

几度花开花落,勤劳聪慧的“甜妹妹”乘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挣脱贫困,成了村里最早致富的人。从此,她那一颗花朵般芬芳的心儿开始跳出山野,飞向外面的世界。省内某地的荷花开了、桃花怒放了,菊展开始了……只要一得到讯息,“甜妹妹”就及时安排好家中事务,和丈夫奔赴一场又一场与花儿的“约会”。

逐渐地,“甜妹妹”的眼界越来越广,梦想也越来越辽阔。劳动闲暇,她又萌生了到省外看花的新向往。北上广,闽粤浙,豫桂湘……恨不得万水千山走遍。花团簇锦中,“甜妹妹”细品慢赏,欢畅留影。在她眼里,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美和希望;靠近花,就靠近了幸福。

如今,“甜妹妹”年事已高,腿脚不再灵便硬朗,但赏花的兴致依然有增无减。只是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湿地公园的打造,她不必长途跋涉就能闲庭信步在县城周边,看众多花卉惊艳怒放。若子女们无暇搭载她四处闲游,“甜妹妹”就到离家不远的森林公园,饶有趣味地观赏各种适时花卉。每当新一轮的花草崭露头角时,她就觉得日子也跟着更新了一番似的鲜活可人。对那些素昧平生的植物,“甜妹妹”总抑制不住好奇向园艺师详细地打听。于是,云雾般的粉黛乱子草,多彩的风信子,展翅欲飞的天堂鸟等花草,全成了“甜妹妹”智能手机中的主角,成了她认知新事物的自我方式。一旦遇到情趣相投的新朋老友,“甜妹妹”就像孩子一般,急不可耐地翻出照片,兴高采烈地“汇报”自己的收获,沟壑纵横的脸上荡漾起鲜花般的笑容。

朵朵花儿汇成了“甜妹妹”的精神小宇宙。她用心与花对话,从花中触摸美,找到希望,放大幸福,这样的生活态度在无意之间与一句名言契合:“拥有花朵的人,不需要神祗。”

赏花的姿势

文/黄惠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这一阵,一拨又一拨赏花客闻风出动。除了说得上名字的花儿,这个春天,“树上开满大妈花”“地下趴满摄影大爷”成了令人侧目的一“景”——这边,女士们手脚并用攀上樱花枝,高低错落;那头,男士们胸腹贴地举起相机,一字排开。嗬,这阵势!好在美丑自有公论:这些自以为美的举动,在广大网友眼里是丑陋的。

笔者倒并不同意一味指责“大妈”“大爷”,也不赞同什么“坏人变老”的调侃,诸如随意攀花折枝,粗暴闯入花丛、草丛,绝不是特定人群的“习惯”,给类似不文明行为贴上年龄标签是不够公允的。这不,3月底,一年轻女子来到被称为“最美车站”的巴士二公司南浦车队,把停在站内的公交车当“道具”,贴在前挡风玻璃上拍照。她可能觉得不过瘾,还擅自打开公交车门,到车厢内“取景”,留下满地垃圾离开。更令人惊心的赏花者,居然晚上躺在公交车进站口“摆拍”……为了“美”,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至于受长辈“指导”而乱踩花草的稚儿,又岂为罕见?

文明从自身做起,不是一句空话。在本地,这些不雅行为或许还可以打上年龄、性别标签,那么,出门在外就有可能被打上地域标签甚至国别标签,让无辜的同龄人、同乡人莫名背黑锅,百口莫辩。“差评”日久,会是什么结果呢?

公共场所的花草属于大家,个人不能任意处置;倘若自家院子里种的,乐意折几枝美化居室或者送人,旁人不好说什么。不过,要真是自家的,折花人恐怕就会翻作怜花人,就像《红楼梦》里提到,几个老妈妈承包园子杂务后,“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如今文明年代,遇公物念公德,大家就都有景可赏。

赏花

文/刘敏

说到赏花,当年在北方,对花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花色少且花期短,短到你来不及注意她们。就是到了南方,也从没去追踪花期。

有一年春天,朋友约到一家园林别墅去见面。一进去我便惊住了,只见满园各色花开得凶猛。坐在客厅,窗外只见花色不见天空。中间一棵大树,没有一片绿叶,只有大团的花朵。树下是绿草地,一些被风摇下来的花瓣铺在上面,绿深红透。我在树下转了好几圈,竟有些不舍。由此想到,可能错过了江南最重要的景色。江南有古巷,有春雨,有佳人,有软语,有弹词,有小船,还有花。

而这梅花,倒是第一次观赏。梅花不比腊梅,腊梅开几株就可品,一嗅清心,再嗅微醉。而梅花就是要多,一起开放。有红有白有粉,俏不争春只争色。腊梅只有一种淡黄,花蕊和花瓣几乎连在一起,不明显。自古来,咏梅之词甚多。我也想赞美,那就来一句吧:这是好花,真美。

赏花

文/朱晓梅

大街小巷突然就有了卖栀子花的人。花朵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缭绕着你的心房,你会情不自禁买来一束,用水小心养着,盼望着它洁白的容颜、逸人的香气能够持久些,再持久些。可终究花朵渐渐衰败了下去,花瓣萎缩晕黄,如老太婆干瘪的脸庞,绿叶枯萎泛黄,渐失生气,袅袅香气不再,无奈的你只得扔了它。

想那青枝绿叶间的白色精灵,皑皑如雪,在枝头会不会绚烂得更长久些呢?总梦想有处园子繁花似锦,一把竹椅,一杯香茗,氤氲香气中两三好友花香日“内集”,该是何等美事。可惜生活中没有让我赏花的地方。阳台上倒有几盆小花,大约营养不良,歪头斜脑没个正形,偶尔也开点花,是形单影只骨瘦如柴,引不起我赏花的兴致。

小时候不懂赏花,倒是看花的。一次,恰巧看了《千家诗》里一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觉得奇妙之至,读了满口余香,眼前似乎出现了雪中红梅的美景,又恰好听说县委后院的梅花开了,便约了好友雪同去看梅花。县委后院一堵围墙内全是梅树,梅花正轰轰烈烈地开着,老远就闻到一阵清香。墙我们翻不过去,所以进不了园子,只得看那旁逸斜出的梅枝越过围墙,颇有数枝黄梅出墙来的俏丽。枝丫上,全是星星点点的梅,有嫣然绽放的,也有含羞半掩的,偶尔还有一两朵从枝头飘落,空气中晕染了浓浓的香气,让人不由得深吸几口气,想把这香气吸进五脏六腑里去。我与雪坐在园外畅谈了半天,从林逋谈到陆游,把所能想到的诗词背了许多,最后回到学校似乎还写了几首梅园古诗。可惜后来那个园子翻修成了家属院,梅树不知所踪。现在偶尔路过,发现后花园依旧有梅树的,不过不似原来的壮硕。而我一人,没有能与之畅谈的旧友,所以没有驻足欣赏的雅兴,所以每次只是匆匆一瞥。

又不知从何处听得“竹阳八景”,有一处叫“梅村古碣”的,就在竹中家属院内。下了课和同学去看,既没有看到梅树,也没有看到古碣。既然是一景,旧时梅树必是十分繁密,心下感叹:真是沧海桑田啊,隔了几百年了的光阴去看,梅树的影子都不见。

倒记得竹中举办过一次菊展的。陈列馆前的空坝上搭了架子,挂了标语,四处摆满了各色菊花。也就是在那时知道什么龙爪菊、金盏菊之类。其中一盆绿菊,通体碧绿,花瓣细长,尾部卷曲,好似蛟龙之须,花蕊间洋溢着喜气。据说十分难培养,上千盆中也只有这一盆是绿的。我与好友雪围着看了好久。可惜那时年龄小,不懂欣赏,倒是下午不上课这件事让我们所有学生兴奋了好半天。

而后这几十年,既没处赏花,也被琐事缠绕没时间去欣赏。近年兴起桃花会,也附庸风雅去看过几回。一回去早了,花朵还未全开,遮遮掩掩开了零星几朵,其余就是花骨朵。那树因是果树,也不太高,枝条横逸,花朵全没有那种如霞似锦的壮观,因而不尽兴。

一到春天,总有人说,庙坝桃花又开了,于是再去。这一回又去晚了,枝条上冒出好些绿叶,花瓣儿也早已绽开,纷纷扬扬落了一地,倒想起“黛玉葬花”来。临走时,在停车场旁发现一株桃花,红艳艳的开满整株树,云蒸霞蔚,好不灿烂,不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才是花事。同行的人说,这是一株观赏桃,所以花才开得热闹,果子其实是不好吃的。可是我愿意在春天看到这密密麻麻的鲜花缀满枝头,那给人多么欣喜的感觉啊!

今天下乡,偶然在一处残破的农舍门口看见一树三角梅。花朵密集如云,挤挤挨挨俏丽无比,泼辣的紫色绚丽满枝,亭亭如华盖,肆无忌惮放浪着艳丽色彩,那热烈奔放的姿态感染了我。人生莫不如此,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梦,何尝不能绽放自己最美的姿态。

还是畅想有一个花园,种满各种花,一年四季鲜花络绎不绝,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也许我不懂花,才会有那许多不如意,哪天有个闲人陪我,或者就在大街小巷的栀子花间,就可以赏花了。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人赏花的文艺范

文/袁凤

天气慢慢转暖,正是赏花的季节。其实,单就赏花这点事儿,古人还真会玩,不仅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美的享受,更追求心灵上的感受。比如曲赏、酒赏、香赏、琴赏、茗赏等形式,还会观花之色、闻花之香、赏花之姿、品花之韵……不禁感叹,古人赏花,文艺范儿简直满格啊!

按照朝代先后,赏花有曲赏、酒赏、香赏、琴赏、茗赏等多种方式。

曲赏、酒赏都跟唐代有关。曲赏是赏花咏歌,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使视觉与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酒赏则是饮酒观花,一面饮醇香美酒,一面赏花尽兴,想象一下,边赏花边小酌,是不是有点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神会效果?

到了五代,南唐巨宦韩熙载喜欢插花燃香,他认为“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宜龙胆、酴麋(蔷薇的一种)宜沉木、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詹匐宜檀,是为‘五宜’”。这种方式在宋元两代都很盛行。

时至宋朝,会玩的文人雅士们讲究对花抚琴,叫作“琴赏”。琴是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用以怡情养性。对花抚琴,琴要跟花相匹配。据古书记载,茉莉、荼蘼等几种花颜色雅致,香味怡人,值得品评。所以,可配以七弦、阮咸等乐器,一边听乐曲,一边看花儿。此外,还有品茶赏花等很多讲究。

但上述方式,不是特别适合郊游赏花。别担心,古代的文艺青年们很快发明了新花样。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学士许慎选就很会玩。他喜欢请亲朋好友看花观景同时吃吃喝喝,几乎每年春天都要在花园里摆宴。只是,别人家的宴席都有座位,许学士不这样。

有人就问了,许慎选你请大家来喝酒赏花,为什么不摆座位呢?许慎选笑言:“我有天然花裀,何必再放座位呢?”原来浪漫的许学士让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然后铺在地上,来了客人就坐在这些花瓣铺成的厚垫子上。

古人赏花有四大招——观花之色,闻花之香赏花之姿,品花之韵。

古人赏花首先是看花之色。明代袁宏道在《瓶史·品第》中称:“故知色之绝者,蛾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出乎其类。”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古人以一个“艳”字做了概括。在春天,花之艳是红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乱花迷的就是你的眼。

古人闻花看重“香”,所谓的“国色天香”,缺一不可。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之香至极品,古人则称为“天香”,如唐代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写的是牡丹花香;唐诗人宋之问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写的是桂花香。

赏花除了色与香,还要看花之风姿,用清代画家松年的观点来说,叫“花以形势为第一。”花姿与花色一样,可以“养眼”。美的花姿可以弥补晚开的遗憾,明代陈道复《题秋海棠》诗句即称:“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墙根昨日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

另外,古人认为,“不清花韵,难入高雅之境”。花韵可以“养心”“怡神”。虽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常见花卉之韵,古人都有说法:梅标清骨,桃有羞靥,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兰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百合如意安康……这一套套的形容,是不是妙不可言?

古人赏花挑时间,不同月份赏不同的花,还要选“良辰”择佳所。

古人赏花还讲究时令,即什么季节看什么花,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称:“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有专门的《花历》(花月令)可查。明程编《花历》称:“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

在清代屠本畯编的《瓶史月表》中,所列各月花事更详细。如春光初俏之时的“花盟主:牡丹、滇茶、兰花、碧桃;花客卿:川鹃、梨花、木香、紫荆;花使令:木笔、蔷薇、谢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长春。”

除了花期,赏花还要选择“良辰”,有良辰才有“美景”。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时间段欣赏,所得感受完全不同。另外,赏花的地点也要选好,胜地不一定有胜景。如看桃花,清人李渔便认为不应去名园:“惟乡村和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李渔建议:“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虽然带着点小矫情,但是意境确实非常醉人啊!

古人赏花还要吃东西,请小贩挑担一起春游,解决饮食问题。

古代不是所有人都像许慎选一样,能在大花园请客,也不像现代社会经济那么发达,农家乐小饭馆遍布景点,古代人郊游赏花一出去就是大半天,怎么填饱肚子就成了大问题。

什么?你说让文人雅士们吃冷餐或者带着锅碗瓢盆自己做?是不是有点大煞风景?其实,古人有的出游赏花可是带“私厨”的。

清代沈复写过一本书叫《浮生六记》,里头记载,当时苏城赏花的文人,想出了一个完美的点子来解决远游饮食问题:请一个卖馄饨的一起春游。

据说,那时小贩挑着担子卖馄饨都是现煮现卖。于是大概情景是这样的:文人们这边赏花吟诗,小贩那边支锅点火准备做饭。虽然画风略显违和,但这种办法,既成全了文人雅士们赏花的乐趣,小贩的馄饨也卖出去了,也算两全其美。

总之,不管怎么赏花、去哪儿赏花,“看”固然是目的之一,但其中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借花言事、咏花抒怀,多少与之有关的诗句美文流传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有爱花更美

文/李雪惠

牡丹花正艳,游客满古都。公园里,满眼姹紫嫣红,尽是牡丹芳容,红似火,白如雪,黄若金……一团团,一簇簇,层层叠叠,仪态万方。

赏花拍照的人络绎不绝,有和我一样用手机拍的,也有扛三脚架的专业摄影师。这时,从我身边经过的一对情侣边看手机边说:“没想到保洁阿姨的拍照水平这么高……”

我仔细一看,见一名女保洁员正在帮赏花游客拍照,便趁她闲时和她攀谈起来,知道她在公园里从事保洁工作十几年了,平时喜欢摄影,每年都要拍很多牡丹的照片。她告诉我:“现在的游客文明程度高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我的工作也轻松了,可以抽空当摄影师,为游客略尽绵薄之力……”

这时又有人请她帮忙拍照,我被她的热情感动了,在她举起相机时,迅速按下快门,定格这个美好的画面。

不远处有人在拍婚纱照,我走近才看清,穿西装婚纱的是两位耄耋老人。原来,那天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两位老人精神矍铄,笑得很幸福,我趁机拍下这温馨的瞬间。

一园牡丹一世情,我将自己拍的牡丹、保洁员、金婚老人的照片一并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附言:牡丹花开艳,赏花正当时;诚邀四方客,四月聚洛城。

桃花依旧笑春风

文/雨烟寒157

“你猜我在哪里?”QQ跳动着你的头像。

“还不是在资本大帝国,做你的老板娘阔梦”我回了调皮的笑容,边调侃着。

你说你在国内,让我一愣,你随即拨通了我的手机。用的是你父母家的电话号码。真的,你回来了,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你说,又是一年桃花开,人面桃花相映红,再去郊外村野踏青赏花,让岁月定格成如花容颜。你的话语依旧如当年,柔柔的,使人总觉得你是那种没脾气温柔之极的女子。

上次的同学聚会你没参加,大家说着说着就提到你的身上,腼腆羞涩的一个女孩子,个不高有点胖,学习成绩中等。原来班上娇花多你也不出众,但因为仅有几个同学漂泊国外,所以都成了必然的话题。记得那时寄宿生的你还整日妈妈妈妈的挂在嘴边,你是***的掌上明珠,自幼娇生惯养,都在父母的身边长大,没想到,娇滴滴的你居然孤身一人远渡重洋。求学时你曾经信誓旦旦说我们四个要是谁出了国发了财得掏腰包请客旅游。当年的海外在我们眼中犹如天堂,当地人一个个在外面,居家谁不是高楼大厦不是电气化齐全啊?仿佛一说到某某人在国外,就意味着财源滚滚来,难道国外遍地都是金银?特别是长乐人,想方设法总想往外溜,偷渡也罢,非法移民也罢,整几年或再漫长的光阴,整一张来去自由的身份来。

十八年了,你刚拿到绿卡,思乡心切,迫不及待偕夫带子回国。岁月可以给人带来沧桑,也可以使人优雅,你属于后者。一如当年小女孩的抿嘴笑着,神情还是那么的羞涩,蜷曲的刘海随意落下了那么一小绺,笑意中,更显妩媚动人。你似乎还是依恋母亲的小女孩,说着说着就说起自己的妈妈,让我哑然失笑。都是三个孩子妈的你了,一回国就事事依赖母亲,你身上的服饰,新做的发型都是母亲挑选。你说在美国过了十九个中国年,异国他乡的冷冷清清,始终无法尝到年味。还是故园好,因为故园有亲人,有你深爱的父母弟妹,有你难忘的好姐们。十八年了,你的口音变化了一点,那是嫁夫随夫的结果。不过,当你最初电话里故意问我你是谁时,我还是毫不迟疑说出你的名字。其实,有种友情,不要时时相聚,不要天天念叨,也刻骨铭心的镌刻在心里。

拥抱中你说我样子没变,增加的只是年龄。我笑说你在哄我开心,你才是岁月不老身。远在国外,原以为你整日忙忙碌碌疲于生计,会憔悴不堪,可看到你依然光滑的面容,就知道你生活得舒心无忧。女人话题不外乎老公孩子,你有个体贴入微的好丈夫,拥有一家生意红火的中国餐馆,你就帮着电话接单送孩子,可以说着流利娴熟的英语和老外对话,闲暇时间呆在自己的别墅上网听歌或开车四处兜风散心。对于流浪天涯的游子来说,你是幸运的,事业家庭都两全其美,美满的生活使你依旧鲜润如花。你是一朵幸福的花。

惠,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真想陪你到多年前的学校,那后山的漫天桃园,朵朵如锦的花儿下留影纪念,追踪少女时的青春笑颜。可是,那只能在梦中了,桃树,似乎在本地不多见了,只有公园的小径,零星的有花花朵朵,显得孤单无情调,没有以前爬山赏花的种种乐趣了,也找不齐当年赏花的同窗好友,个个劳燕分飞,留学扶桑的、谋生省外的,远隔天涯遥遥相望着。不要遗憾,生活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聚散,拥有记忆,何尝不是值得追忆的?

桃花开时又逢君,虽然我们没有携手去赏花。

但花一直开在心里。很美。永远。

牡丹的抗争

文/黄雯

读中学的时候看过作家张抗抗女士的一篇散文《牡丹的拒绝》,大概讲的是她于某年的四月慕名来洛阳赏花,游人络绎不绝,但由于天气不佳,连续低温阴雨,那一年洛阳的牡丹并没有如期展颜,因此令不少游客失意,甚至觉得洛阳的牡丹徒有虚名。

她虽然赏花不成,却撰文大加赞赏牡丹的格调,认为即使是草木,亦得保有草木的操守,不因媚人而开,也不因取悦众生而丢掉自己的品格。

今年的春天也不尽如人意那般煦日融融。将近一周的阴霾缠绵,又加上几日的雨打风吹,不免使人担心牡丹的存活。是否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尽了呢?是否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了呢?又或者芳华迟暮,花殆而叶疏了呢?

在此之前的一周天气尚好,我们还一行几人趁着夕阳薄暮时游走在公园的花圃间,见到的无不是碧叶朱花,玉面滴翠,或者是灿若明霞的景象。但试想到连续几日的风雨雾霾,便对那池中花儿的安危心生疑窦,甚至是堪忧了。

下午无事,约了朋友去散步,远远地就看到花圃那边人头攒动。走近了,确是有些许的赏花人,趁着天气放晴前来观赏,抑或也是来确认牡丹的状况。

同那日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已有不少早开的品种谢尽春红,露出残蕊。地上,叶间,也留有大片大片枯萎变色的花瓣,但仍能看出赤色、紫红或者玉白的原色。只有一畦名为“海黄”的晚放的品种此时开得正俏。前次来时,她们都还紧紧闭着花苞沉睡,恰巧熬过了风雨,于这初晴的日子赢得赏花人的流连和赞赏。

一阵风过,将一股浓香扑进人的鼻孔。一边的绿肥红瘦,一边的繁华满目,置身其中,始知自然与生命的壮阔。

这一年,洛阳的牡丹没有再拒绝,而是在抗争。同低温,同冷雨,同狂风,同乍暖还寒的暮春,同自然的诡谲多变和生命的愤怒。疾雨骤风压低了她的花枝,打落了她的花瓣,但仍然存在着的花梗和落蕊证明她曾经怒放过。

尤记得一千多年前,武氏一纸诏令,迫得百花于寒冬齐放。唯有牡丹不合时宜的抗争,换来了贬谪。但也惟有洛阳地脉花最宜,使得牡丹尤为天下奇。

时光流转,物换星移,这样的奇闻逸事口口相传于传奇脚本中被人津津乐道,增色于牡丹的品格。多少人事景物换了又换,几番沉浮。或磨去了锐气,磨去了傲骨,或自甘于平庸,放弃了操守。而牡丹,依旧在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