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陪伴的散文

2023/01/12好文章

关于陪伴的散文(精选15篇)

月亮

文/程新中

月亮一直是独身,我对她充满了爱慕,我心里的白正是她身上散发的光芒,明媚而略带忧伤,我总喜欢在寂静的夜晚,等待月亮爬上山冈。

当她盛开,星宿的米粒散去;夜晚的叶片变软;风无事可做,它们自己吹动自己。

我隐居秦岭,像位修行的高人,陪伴着每个夜晚。月亮多么温柔,在我古代情怀的新房,烛火被一阵风收走。

是一朵夜来香,月亮月亮,谁人的心才能盛下你全部的芬芳。

陪伴

文/余峰

最近被一个朋友发来的微信上的视频所触动。视频拍的是一个离家去外地打工的儿子,回家探亲结束后,离家返工,母亲在家门口目送儿子的车子远去,迟迟不肯回家。儿子的车子走远后,情绪低落的母亲,一步三回头地往回走,可走进院子没几步,又折返回去,沿着儿子远去的方向追了出去,直到确认看不见儿子的车尾后,母亲方彻底死了心。看了这段视频,感动之余,联想到我自己,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至今难忘。

几年前,母亲在世时,每个双休日我都要去看望她老人家,陪她聊聊家常,说说心里话,谈谈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闻故事,这段时光是母亲最开心、最高兴的时候。每次看望母亲,母亲不是嘘寒就是问暖,不是关心我的工作,就是关心我的身体。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但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一个孩子。每次从母亲家返回时,母亲总是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院子门口,看着我上车,看着我的车子远去,直到车子看不见了,她老人家才转身回家。现在每当我回想起这段难忘的时光,总是泪流满面,心情难以平静。

曾经有人说过,世上有一种爱,叫车已走远,父母还在目送。我不就是这样吗。其实,天下父母并不图子女什么,只是希望子女能够多一点的陪伴,希望子女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陪伴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陪伴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无声的关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很长,却也很短。时间是最残酷的。现如今,父母都已离我而去,我再想去陪伴他们二老已不可能,剩下的只有思念和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有些人,一转身,就成了永别。父母走了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思念。思念和父母相聚的幸福时光,思念父母的谆谆教诲,思念父母做的可口饭菜……

百善孝为先。陪伴是最大的孝。不要总是等,等有房有车了,等功成名就了,等成名成家了……才想到陪伴父母,因为很多时候时间不会等。

愿天下儿女趁着岁月静好,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多陪伴他们,不要等到将来失去,悔恨和追思都已晚矣。

祖国母亲,我与您陪伴的岁月

文/李晓

一个作家写了一篇文章,他想要有一匹马,骑马走遍这个国家的大地山川,穿过绿洲与荒漠,穿过风与流水,在马上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吸取善的力量,美的力量,让祖国的壮美山河,都沉甸甸地装入到心中。

读了这篇文章,我在夜里起床,独自望着墙上的地图出神。夜风穿窗而来,掀动墙上地图。我感觉地图上的曲线,如血管一样奔突。

我忍不住一寸一寸地开始抚摩着地图,那上面是流山川,铁路公路,高原丘陵……这是一张中国地图,它就是我的祖国,我一生将要度过的地方。

我和我的祖国,像亲人一样,已经相依陪伴了50年。

那一年立秋后的黄昏,夕阳如血,我23岁的母亲,还在秋收后的稻田里码着草垛,突然感到胎动得很厉害,忍住痛蹒跚着回到家。那天晚上9点多,一个小生命降生到土墙边铺满稻草的床上。

我出生的那一年,是1969年,成为我的生命纪年,那个秋天,我的新中国,迎来了它20岁的生日,青春期的中国,似乎正经历着懵懂年代。

1976年9月,我在乡间小学上语文课,跟着老师牙牙学语:“我爱北京天安门!”身着蓝色咔叽布料中山服的老师,把拳头放到了胸口上:“天安门,是我们祖国的心脏!”我也学着老师的模样,把小手贴在了胸口上。那一年国庆,在山坳里那杂草铺满的小学操场上,有蟋蟀蹦跶。小学里的皮校长,在喇叭播放的国歌声中,亲自升起了国旗。红旗在风中漫卷,也激动着一个少年的心。

1979年10月,我的新中国,迎来了它30岁的生日。三十而立,却又是满目疮痍,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訇然开启了面向世界的国门,太平洋的大潮滚滚,让我的祖国,到处都有澎湃之声。那一年国庆,我跟着在县城工作的父亲,走了20多公里,坐了大河上的渡船,高一脚低一脚来到了县城。满大街飘动的红色标语、风中哗啦啦的彩旗,似乎在欢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流中,一个县城的男人,穿着皮鞋踩住了我的脚,我一直没吭上一声,直到他把脚挪开。

还记得那次在父亲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中国地图。父亲指着地图告诉我,我们国家的版图就像一只雄鸡。十二生肖中,我属鸡。我第一次感到,我和我的祖国,贴得是那么近,那么亲。我凝望着墙上地图,用手指触到了长江边的故乡。长江,一条蜿蜒的蓝色曲线在地图上逶迤奔腾,它是祖国一条粗大的动脉,在语文课本里,它和黄河一起,被形容为祖国母亲的乳汁。这么说,我这个长江边的人,与母亲相距得太近太近。

1984年夏天,我守在县城表姨家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看到一个叫许海峰的射击运动员,在嘹亮国歌声中,面对五星红旗淌下了热泪。那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15岁的我,独自走向大街,面对人群,悄然流下了泪水。我感到,我和我的祖国,血脉相通。那一年国庆,天安门广场上阅兵队伍的铿锵步伐,再次踏入了我的梦境。

1994年10月,我的新中国,迎来了45岁生日。那一年,我眼里有火星闪烁,我是一个终日写诗的人,常常感觉天边云层里的远雷隐隐,恍惚以为是哪所邮局打邮戳的声音,正给我邮寄发表诗歌的刊物呢。在北京,有一家刊物叫做《诗刊》,县城里的柏诗人,已经在那上面蘑菇云一样腾起,发表了他一整版一整版的诗歌,他是县城里文艺青年的偶像。我记得那年国庆节的晚上,县城广场上放起了礼花,我对写诗的文友何小四说:“小四啊,明年国庆节,我要在北京的刊物上发表诗歌,我是这个国家的一个诗人!”

1995年国庆节,我的诗歌,没在北京的刊物发表,却上了省城里的一家刊物。我拿着发表刊物的杂志,走向了县城相爱女友的家,这个长着一颗小虎牙的女子,在县城广场深夜里花园边,一遍一遍朗诵过我的诗歌。一直对我在小镇工作不太满意的女友的母亲,在看了我发表的诗歌后,大声喊她的女儿:“杀鸡,杀鸡!”鸡是我从乡下提去的。国庆节那天中午,我在县城喝上了最香的鸡汤,我感觉,女友的母亲,把打开县城城门的钥匙,放心地交给了我。国庆日,也成为我命运的吉日。

1999年的国庆,我和那长着小虎牙的妻子,来到了北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广袤蓝天下,我把手轻贴胸口,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与祖国的心跳,零距离融合在一起了。在八达岭长城,我看到了一个国家挺起脊梁的背影。在圆明园,面对那洗劫后的沧桑容颜,我忍不住用力握紧了一个男人的拳头。我感到,我和我的祖国,十指连心。

还是1999年,那一年12月,53岁的母亲听着电视里正播放《七子之歌》,泪水一直在她眼眶里打转。“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当一个小女孩在舞台上稚声稚气演唱时,澳门,这个流浪在外的百年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我读懂了母亲盼望游子归来的心情。原来,我和我祖国之间的感情,就像普通家庭里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深情凝望、揪心牵挂。

2003年10月,一个叫杨利伟的航天员,坐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奔向了太空。电视直播画面传来,飞船上的五星红旗,在蓝色太空里鲜艳灼灼,如开在太空里的一朵夺目红花。我仿佛看到强盛的祖国,正鲲鹏一样翱翔九霄。原来,我和我的祖国,命运与共,荣耀共享。

2019年10月,我的新中国,将迎来它70岁的生日。我亲爱的中国,13亿人的伟大中国梦,正托起一个国家阔步前行,我的手,也在那森林般举起的手臂中。

有温度的陪伴

文/马婧

时光匆匆,飞逝而过,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一秒孩子还在蹒跚学步,下一秒他已长大成人。我们都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最好的。

就拿做作业来说,“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时,鸡飞狗跳”这一调侃之语,夸张中映射出家长陪孩子做作业就好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陪伴,不仅没有助力孩子成长,反而无意中让孩子产生了厌学、依赖的心理,适得其反。

脾气火爆型的家长,看到孩子动作慢了一点或稍一写错,就连声呵斥甚至直接上手,本来好意陪写,却反而让孩子在诚惶诚恐中战战兢兢地完成;另一种亲密无间型的家长,则会全程紧密关注孩子,写一题家长就检查一题并马上指明错处,这样一来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如此,是在“押着”孩子完成作业。这样的陪伴,有些弄巧成拙,丧失了亲子的温度,也失去了教育的智慧。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监工”。我们应该明确,陪伴的主要任务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孩子正确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绝不仅仅是坐在孩子身边,更不是空耗时间。单纯的耗时间的陪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增加彼此的怨气,父母觉得做了很大的牺牲,而孩子却感觉是在被监控。陪孩子做作业是必要的,但也要讲究方法。放学时,用平常的语气和孩子聊聊:今天有哪些作业、哪科比较多、完成起来可能会有什么困难、计划先从哪一科写起?自然的聊天中就能帮孩子对自己的作业安排进行有效的引导。

陪伴无关时间长短,而在乎质量高低。高质量的陪伴,在我看来是以身作则,投入时间的同时,也关注与孩子的平和交流。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提到对女儿的教育时说:“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就这样,安安静静,在同一个空间下,在同一段时间里,一人一个书桌,互不干扰地学习着、工作着,这样孩子就知道父母与自己都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样的陪伴也才是不孤单的。

学习艺术特长时,温和地陪着孩子,多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他每天练习时的点滴进步,真诚地表扬他的努力;课余,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读读书,文学、历史、地理等,在亲子阅读中丰富他知识的积累;周末,陪孩子外出走走,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中,静静讲述你口中的世界,聆听他眼中的未来……给孩子最好的陪伴,让陪伴更有温度!

感谢你陪我过夜的小白鸽

文/星子

天刚擦黑,那只小白鸽就如约般飞来,停在了窗外。而天一大亮,它就会立即飞走,消逝不见。这一个晚上,它就属于了我。屋里一个我,屋外一个它。我们或相对、或沉默。无论以何种方式相见,都是一整晚的陪伴。

第一天,我以为是偶然;第二天,我仍以为是偶然后的缘分;第三天,以为它是赴明月之约;第四天,我以为它为了迎接朝阳。但慢慢的,我发现,我错了,它立在我的窗外,根本不是偶然。在没有明月的晚上,它仍在窗外,用它的白亮着我的室内,成为温暖我的一枚月亮;没有朝阳的早上,它仍在窗外,用它的白耀着我窗外的天,成为明亮我的一轮朝阳。

它每天晚上的存在,给了我感动和温馨。慢慢地,我习惯了它的陪伴,从偶尔的一瞥和心里刹那间的一动,最后变成了每日的等待和期盼。它是我夜晚的保护神,用温暖和安静守护着我的心和我的梦。有时半夜醒来,看到窗外这一团白在,我就会安心入睡。

夜,有它相伴,不漫长,不寂寞,不冷清,而是安全和惬意,是满满的幸福,是甜甜的微笑和安然的入睡。我珍惜它的陪伴,并感恩它给我带来的温暖与喜悦。不管它陪伴我多久,都是我生命中最温馨的日子,也是我黑夜中最光亮的日子。它的陪伴,让我感觉如同远方的爱人,虽然人不在身边,却把那份爱一直洒向了我,给了我安心和幸福。

老树如父

文/谢汝平

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在别人都有父亲陪伴和疼爱的时候,母亲流着泪把他交给了老树。那次他哭着喊着要父亲,母亲指着老树告诉他,那就是他的父亲。他信了,在他幼小的心里,觉得自己父亲是最了不起的,不怕冷热、无忧饱饿,而且从来没有打过他。一动不动的父亲成了他最好的玩伴、最忠诚的保护神,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总是在门前陪伴着保护着他们母子。老树在一次狂风暴雨中歪了身子,那次他以为老树要死了,自家的茅草屋也要塌了,和母亲在屋里抱头痛哭。但是暴雨过后,老树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因为歪了身子,可以让还是孩童的他轻而易举地爬到树上去,和老树恣意亲密。

在他心目中,家庭成员一直就是母亲、老树还有自己,有一次他差点把老树填进家庭成员的表格里。在他看来,这个不会说话的父亲,真的非常可亲。到他上了大学,离开家乡以后,他对母亲一个人在家非常放心,因为有老树的陪伴,尽管此时他早已知道老树并不是自己的父亲,但却对老树有着父亲一般的信赖与敬爱。想起小时候半夜被噩梦惊醒,母亲就会哄他说,不用怕,有老树站在门口呢。从此他养成了习惯,只要一想到老树,心就会安定下来,他相信,忠诚的老树一定会照顾好母亲的。

在大学期间,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过的是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靠自己挣钱来养活自己。因此在几个寒暑假中,他都没有回家,并不是不想母亲和老树,假期是赚钱良机,只有这个时候的辛苦,才能保证下个学期的安逸。不能回家的他每次打电话给母亲,总要问一下老树的情况。母亲总是让他放心,说有老树陪伴,她一切都好。他有时想到以后接母亲出来享福时,老树怎么办?让它孤伶伶地在家,感觉非常对不起老树。

终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找到一家待遇很好的单位。在上班之前,他回了一趟离开四年之久的家乡,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与母亲叙了一会旧,他突然感觉不对劲,再一看门口,自己一直当着父亲的老树不见了。母亲这才告诉他,原来为了凑齐第一学期的学费,母亲偷偷地卖了老树,那时跟买树人唯一的要求就是先付钱,等他去了学校再砍树。母亲怕他担心自己,于是四年来一直瞒着他。

他感到非常难受,但母亲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那并不是真的父亲,只是一棵树而已。他觉得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仿佛要跌倒。他踉跄着来到老树腾出来的地方,那儿已经种上青菜,在青菜的中间,他突然看到一棵树苗,在直直地使劲生长。

与书为伴

文/潘黎莉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是书一直陪伴着我。

孩童时代的我是在妈妈讲的故事中长大的。那时的我并不识字,却很喜欢“读”妈妈手中的童话书。

少年时代的我,最爱的是校园小说。有人认为校园小说总是写些没用的东西,看了只会浪费时间。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些书里有很多我们身边的故事,能教导我们怎样成长。

我从杨红樱的《女生日记》中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善良、开朗的女孩儿;从秦文君的《小丫林晓海》中知道了要有个性、有主见、有创新地成长;从饶雪漫的《笨蛋小妞魔力秀》中懂得了不向命运屈服,努力为自己创造美好明天的精神。这些书就像我的人生导师,陪伴、引领我前行。

上了中学,一些经典作品开始受到我的青睐,有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四世同堂》、钱钟书的《围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我最喜欢读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其说喜欢读《红楼梦》,还不如说喜欢读它里面的诗句。我一翻开它就被书中的诗句吸引住了,潇湘妃的悲寂缠绵,蕉下客的大气豪放,蘅芜君的幽香淡雅,枕霞旧友的情致妩媚……都是那么深得我心。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无尽头,何处有香丘?”林黛玉的问号,打在每个人的心中,何等大胆,何等悲寂?很多人都爱黛玉的诗才,我却独爱探春的那首:“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宝钗的诗则另有一番淳厚:“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美丽的诗句总是带给我美的感受,使我像漫步于迷人的仙境一般。

偶尔看到一篇文章《开到荼靡》,我原不知荼靡是什么,读后才知荼靡是一种白色的小花,有香气、夏季开放,还有诗句云:“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无棘出莓墙。”多美啊!

我想,我也许就是这样一朵小小的荼靡,但我相信,书籍将会陪伴着我走到人生的尽头。

让爱陪伴孩子

文/朱爱莲

送孩子到岳阳幼儿园,只见操场上已经有好几个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活动开了。孩子们沐浴着暖暖的春光,有的背着小行军铺盖走“独木桥”,有的在跳绳,还有的骑着小摩托车后面还带着小伙伴……

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让我联想起前些时在微信上看到的、其他省市一些幼儿园老师虐待幼儿的情形,不禁感慨:同样是幼儿园,同样是老师,孩子们的际遇可谓大相径庭!

记得去年八月末,我们带着孩子来报到,一时间找不到教室。这时,大门口进来一位年轻女子,我便向她打听。她脸上的笑容是那么亲切,给我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巧合的是,她正是孙女班的朱静老师。后来,我每次接送孩子,看到她对孩子们总是和颜悦色。不只是朱老师,孙女班上其他两位老师对小朋友们也都和气可亲,关爱有加。有几次我去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头发被重新梳过了。问宝宝哪位老师给梳的?宝宝说朱老师。谢老师也会给我们梳头!哦,是那个“大男生”谢苏浩老师么?是啊。宝宝开心地回答。

别看谢老师是个小伙子,对孩子们可有爱心了。有一次我送孙女去晚了,谢老师已经带着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练习跳“小山羊”。孩子们排着队,有几个胆小不敢跳,谢老师便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做示范动作。有一次我中午去接孩子,看见谢老师在给一名小朋友喂饭,因为那孩子不肯自己吃饭。遇到这种情况,其他两位老师也会给孩子们喂饭。老师们的那份耐心,那种认真,会令一些家长自叹不如。

说真的,老师如果怕麻烦不给孩子喂饭,父母也不会知道。但老师们没那么做。在孩子们的眼里,负责生活的黄金萍老师也是位仁慈的好老师。她质朴善良,对孩子们很亲切,对工作又非常认真。去年11月中旬,我送孩子在楼梯上遇见她,她刚打扫完卫生。11月份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但只穿了一件衣服的她,额头上却是汗水涔涔……

是的,幼教工作琐碎平凡,责任重,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带小班孩子更为辛苦。然而,当老师的爱从眼神里、从指缝间流向孩子温暖孩子的同时,老师细微处折射出的人性和光辉也同样赢得了孩子们幼小的心!还是在去年,有一次我问孙女:朱老师、谢老师、黄老师你喜欢哪一个?都喜欢!孩子不加思索脱口而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校、幼儿园。当一拨又一拨孩子像羽翼渐丰的雏鸟飞向广阔天空,飞向另一个人生舞台时,老师给予他们的爱将化作他们前进的动力,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

文/李杰瑶

每天,都有许多好人好事发生在我们温馨的国土上。有些好事惊天动地,也有些善举平淡无奇,却如茉莉花般芬芳。在我的生活中,也记载着许多善人善举,其中有一件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它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

回忆起三年级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背起书包乘校车去学校。也许是机缘巧合,校车才启动不一会儿,小雨便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我立刻从书包里抽出事先准备好的雨伞,提前预备着。我将它搁在一旁,便和别人聊起了天,不知不觉,竟把这事给忘了!一会儿,雨停了,学校也到了,我一把提起书包随着人流涌下校车,把雨伞孤零零地留在我的座位下……回到教室,我仍然没有发觉。

直到中午,我们排着队伍去吃饭时,我瞅到地上的小水滩,才猛然察觉雨伞忘记在校车上了。我一拍脑门,猛地一跳:“完了!我的雨伞还在校车上呢!这……这回家怎么向妈妈交代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泪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吃饭都心不在焉。最后,我决定去车站碰碰运气。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见到了司机叔叔。他听完我的诉说,二话没说,直奔车站,为我取来了雨伞。看着他那大汗淋漓的样子,一定来去匆匆。当他将雨伞递给我时,我心中涌起了感激之情,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他和蔼地拍了拍我的肩头,微笑着说:“可拿好了,千万别再丢了。”说完,他朝我摇了摇手,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百感交集……

校车司机,这个平凡而朴实的名字,但是,在他朴实无华的外表后,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这颗心就如同天上的星星,在黑暗中指引着我们前进……

陪伴是最美的爱情

文/念瑾

爱情是什么呢?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诗人元好问说:“爱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词人纳兰容若说:“爱情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钱钟书先生说:“爱情是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别人。”是啊,人的一生能够遇到一个挚爱之人不易,能够遇到一个愿意与你相伴一生之人更难。

有的人或许会问:“世间相爱之人何具之多,为何能够真正相伴一生的却寥寥无几呢?”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很难有人能够做互相包容,互相扶持吧。

我很喜欢也很羡慕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爱情,从少年时的相识相知刭老年时的相依相守,六十载春秋的磕磕绊绊,杨绛先生从未从未嫌弃过钟书先生生活上的“笨拙,”钟书先生对杨绛先生亦是不离不弃。

少年夫妻老来伴,这是多少人一生的宿愿,可最终能够相伴的人又有几人。朋友,如果相爱就许给对方一生的陪伴吧!陪伴是最美的爱情。

别样的陪伴

文/宋聪聪

一个人走在世界中,总有些目光属于你,或许你自己都不曾发现。一个人太孤单,总想找个人陪着,依赖着。谁,是我别样的陪伴呢?

如果说,往事如云烟,所有的情节是否都随缘聚散。我念着一场场的相遇相识,如果你曾触动我的心弦,我想告诉你哪些旋律为你响起过。

曾经的故事,清晰的模糊的都在眼前。如今我却想说,我们会不会真正的在现实里相逢。那些用文字谱写的心曲,依然能感动我。我的网络家人,你们是我别样的陪伴。

一个名字,带我走进了文海世界。因随心的一句话,爱幻想的女孩儿和多情的阳光,便开始了一段故事。浪漫的诗篇,缓缓地流淌在心头。用真诚串起的爱恋,指尖跳动的柔情,拨动了心弦。开始还是结束,纠纠缠缠,便过了好久。

一直记得最初的语言,交流的过程,修改的文字,你的我的,之后的自己。也许你算我一个老师,未曾说些什么却见证我的改变。

大猫咪,也许小懒猫的依恋只能在文字里。生活不是网络,千里之遥,我们终究未曾有行动去相见。喜欢你的柔情,我相信话语的魅力。一份守候,就这样画下句点。你的守候,我的依恋,如风逝去,留下的只是心路痕迹。

青春的色彩,我的年华大多在宅居中度过。文友、文学群、文字网站,有你们的陪伴,才不致太无聊。阶段不一样,想的也就不一样。如今的我们都变了,可是曾经的玩乐,却珍藏在心里。相随一路,不知道多少过客在其中。我珍惜所遇见的,相信那份美好。

有些人以文字开始,我也想以文作句点,可终究失望了。谁是谁的谁,随缘聚散,轩城不属于我,做梦依然。心雨的世界,永远在寻觅。

雨滴和阳光交汇,留下彩虹,我独爱湿意中的那份暖。谁都会有淡淡的哀伤,明媚的笑颜才是生活的重点。

前段短暂的奔波结束,春已过,夏来临。我却想念着在岛上的时光,看水听声赏荷。

荷谐园中望,莲子谁人采?竹下过灯桥,泉中听水流。枝头叶飞扬,钓者在何方!生活中有太多的风景,但心境不同,便少了一份情怀。

我最喜欢的就是随意的去海边,静静地听浪花滚动。让记忆在脑海涌动,打包整理珍藏。我眷恋着,陪我成长的人群。我痴迷地看着那些文字,随心舒服。

如今的我,不知有多少碎语,习惯找个人把心清一清。用真诚作梁,淡淡地相交。

喜欢简单的相处,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去想太多,追寻自己的乐趣。网络人生,涂鸦的天地。如果你在,恰好与我相遇。相伴不多,有回应,有交流,这份心就在那停伫。花开花落总有时,我只问今朝。我别样的陪伴,一直是你——我的网络家人。

我最爱的人——奶奶

文/陈孙宇

亲爱的奶奶,我自从生下来就没有离开过您的怀抱,您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生活,陪伴我一天天快乐地成长,我是您心中最珍贵的宝贝您是我永远最依赖的人。

奶奶,我从来没有看见您休息过,您总是在围绕着我忙忙碌碌,一有空就为我织衣服,就算是生病了,也没有见您停下来。但是,您已经年过六十,满头白发了,脸上的皱纹也变深了,动作也变缓慢了,我真想对你说: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也希望您好好休息,别再为我操心了。

记得有一次上学,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您陪伴我上学了,当我真正一个人站在马路边,看见来来往往的车辆无可奈何的时候,突然从后面伸出来一双温暖的大手,牵着我安全地过了马路,我回头一看,啊!奶奶,原来是您不放心,一直偷偷跟在我后面送我去学校,这让我觉得很温暖。那时候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也一定会照顾您,陪伴您过马路。

每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离开您家的时候,您总是急急忙忙将洗好的水果、晚上吃的点心,还有我第二天穿的衣服送到车上,在车灯下,看到您慈祥却有些疲倦的身影,我真想冲过来拥抱您,告诉您:奶奶,您是我一辈子最爱的人。

书香陪伴不孤寂

文/路惠民

在我孤寂的时候,不由得不停的思考,捋顺那曾经看过的书籍和学到体会到知识,进而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衍生出自己独有的思想,支撑着自己一路向前,开创出自己独有的地。

在静下来的时分,我打开一本又一本书,静心地读,一句话或一段文字,总能激发出自己思想的火花,时不时地陷入那个斑斓多姿的广阔的世界,为那些曲折的故事,富有深奥哲理的语言,而经常牵肠挂肚;那经久传世的国学典籍里的语言让人感觉是那样的清纯,填补了思想中曾经的缺位,让心灵有了明显的归属,不再觉得头重脚轻,不再觉得自己如同一片无根的云,飘浮不定,无所归属。

打开曾经的读书笔记,自己的心得与写作本子,让自己重新走回温暖充实的记忆之中,那本子里的字里行间,总能把自己带回曾经的"灵感"爆发之时;曾经的一泻而下的情感思想里;曾经对周围事物的感悟,催促自省的过程中;催促自己不断积淀成长的历程中;让自己越发自信,越发崇尚一句话:"人的生命长度也许无法改变,但生命的厚度和宽度却能通过不断地努力得到改变。"那一行行看似不动声色的文字,总能召唤着我走上越来越厚、越来越宽的人生之路,不时地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塑造出自以为更加完美的人生旅程,让自己常常以一颗单纯充实的心,能无数次拥抱生活。

不断地读书,不停地笔耕,与缓慢之中不断地积淀,让生命变得厚重;让自己的德行水平得以提高,认真努力地诠释"厚德载物";让自己的生活时时处处彰显出风雅之味;是自己的心灵得以纯净,境界显得更为脱俗,在拥有风雅润泽的生活中陶然,让生活多一份情致,多一份令人舒心的美好,让生命的躯体周围折射出一种自己独有的文化风貌和情趣。

在不断增加的生命年轮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到:在一个崇尚文化的社会"圈子"里,人的尊卑不完全是以物质为基础,文化素养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具有相当高文化素养的人,即使他的经济很是落魄,生活几近穷酸,但是他仍然会受到他人的倍加尊重,他的光芒绝不会因为落魄而褪色,甚至有时还会被推举为"一方圣人".因而可以说,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是做人的根本和源泉,文化知识的内涵和豁达、渊博,完全可以超越经济对人的影响和约束,我们必须正视文化的巨大力量,认可深深烙在国人身上数千年的文化烙印和文化积淀,我们的骨子里崇尚的是文化科学与高标准的做人规范准则。

闲暇之时,读几篇文章,写一点文字,做一定的积淀,沉思默想和灵魂进行对话,使生命中的一段时光中出现的浮躁之情远离自己,且渐行渐远,将那些虚浮的欲望从心底剔除。在读书过程中,融入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彰显自己的风格;或穿越时空隧道,去和古人对话,与后人交流;不断地感悟出文字的魅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回眸历史的曾经,快速地穿越历史的天空,畅想、憧憬出美好的未来;……或者赶个早起,去眺望旭日东升;夜幕降临,透过窗口观看升起的月亮,……欣赏上苍赐予的大自然美景,畅享生活的快乐与美好,探求得到幸福快乐的生命之旅。

蹲下来,陪伴孩子成长

文/方勤

今天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很有共鸣:“尊重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教育的中心。”是啊,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看看,他们能够学到的是什么。

想起一年前的一个课间,小辉举着一根2米左右的竹子走进了办公室!看到竹子,想到孩子们一贯的调皮好动,我不由头疼起来。我赶紧了解事情经过,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下课后一伙儿小朋友到百草园玩,一个小朋友钻了进去。他的手拉到了一根没种结实的竹子,结果这根竹子倒了下来,其他小朋友看到了,就抢着竹子玩。小辉发现了,连忙拿着这个“证物”来向我报告。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是多么强烈啊!我脑海中的愤怒、责备的话语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同时,我不禁问自己:“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最后,我决定陪孩子们一起去百草园种竹子。我要让孩子记住的是做了事情后果要自己负责,我要当陪着他们的大朋友。现在再次翻开手机相册,看到种竹子的画面,回忆起后来孩子们每天轮流给竹子浇水的情景,我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让孩子在一次“错误”中得到了成长。

和这群孩子相处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事要数“用剪头发来交朋友”。那是一个早晨,刚踏进办公室,小鑫就来向我告状,说是坐在他后面的乐乐剪了他的头发。原来,乐乐想跟小鑫玩,便举着剪刀去招惹人家,小鑫要离开,乐乐一着急就剪了他的头发。我走进教室,请大家来评一评。有的孩子说:“方老师说过,剪刀是尖的,很危险,不能对着别人。”我及时引导:“乐乐想和小鑫交朋友,他的想法是好的,那怎么样才能交到朋友呢?”孩子说:“要帮助别人。”“不能做别人不喜欢的事情。”……10分钟的晨会课在热闹的讨论中结束了,一个“轩然大波”就此风平浪静。后来我偷偷观察乐乐,发现他愉快地接受了同学们的建议,也因此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缺少的不是教育式的训斥,而是方法的引导。现在班里孩子之间相处融洽,玩游戏时笑意融融。我想这不正是当时我站到孩子的角度,教孩子学会了怎样交朋友的最好证明吗?孩子们的变化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这,也就是教育给予我们双方的温暖吧!

最深刻的陪伴是孤独

文/若荷清寒

基本上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从小到大,我记忆中最深的陪伴,也是孤独。独自一个人吃饭,看书,睡觉。大概也是性子使然,天生不喜欢热闹的场所。浮华喧闹好像也与我无关。

最为庆幸的事莫过于,家里从不缺书。漆红木质箱子里,一摞一摞装满了书。各类书籍。语文,数学,法律,名着等等。父亲是一个爱书之人,从来不舍得扔书,那些书都是他的宝贝。陪伴他从青年走到中年。我从未想过,这些书是从哪里弄来的。只知道当我弄丢了之后,父亲特别痛心。可能是父亲童年卖苦力,或者从饭菜中节省出来的吧。

当我开始翻箱倒柜找书的时候,就开始与书形影不离了。捧着书从清晨到傍晚。直到母亲催促,天都黑了,你还看书,眼睛都要瞎了,这才又躲在灯下看书。为此,父亲还给我装了一个瓦数高的白炽灯,另外还有一盏台灯。

从初一就开始接触《红楼梦》,《聊斋志异》,《人生》等等。有时是通宵达旦看书,也不觉得审美疲劳。一本一本书的翻过,至今也不知道翻过多少本书。高中的时候,学业压力大,就克制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当不想做作业,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心神疲惫,就会去看书。当时大家的书都是放在课桌上,堆成两垛。高高矗立。中午的时候,睡完一觉,就用这个醒脑。还别说,特别管用。那个时候,大家经常看的书,大概都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吧。桌上最上面的都是参考书课本,最下边隐藏着的就是这些闲情杂物。

那个时候,最喜欢上体育课。老师一声,全体解散。我就捧着一本书看,独自坐在一旁看英文版的《红字》,《名利场》等等。当然,还有,坐在书店里看书,听着外面的雨声伴奏声。当酣畅淋漓之后,才发现雨也停了。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回学校。不过,这些都是一个星期才有的一次奢侈行为。

大学的时候,经常从图书馆里抱着一大摞书,坐在寝室的床头,或者干脆坐在图书馆,狼吞虎咽地啃完那些书。这样的日子多不胜数,却是解除孤独的良好药方。阳光叩响落地玻璃窗,随着浓墨书香慢慢滋润心田,温暖如春。

后来,当看《她比烟花寂寞》这部电影时感慨万分。不管身在繁华,还是荒凉,内心深处总有一寸落寞孤寂。特别是小女儿Jackie,总是和姐姐争抢。哪怕是老公也不例外,当她赤裸地自残时,看得心惊肉跳,触目惊心。更加凸显她内心的寂寞悲哀可怜。不是那部电影有多好看,而是它刚好拨动了那一根敏感的神经。

妹妹显然是嫉妒姐姐。她更像是孩子,需要无限恩宠,渴盼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当妹妹问姐姐为什么结婚时,姐姐说, “because he makes me feel special. You don’t know understand that because…… you don’t have anybody to make you feel special.”然后妹妹就说,“Oh, that’s a big swiz. Because the truth is that you’re not special.”

然后姐姐说,“ If you think that being an ordinary person is any easier than being an extraordinary one, you’re wrong. If you didn’t have that cello to prop you up, you’d be nothing.”你除了大提琴支撑之外,一无所有。这句话听起来却让人特别可悲。却也是事实。

她像烟火一样,绚烂无比,万众瞩目。内心却凄凉苍茫。一直在寻找,一直也在迷失。

人生中最漫长的时光,是与孤独作伴。最重要的是需要和自己内心和平相处。与时间生命达成妥协。妥协并不是指屈服,退却。而是在发现自身缺陷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让生命的亏损逐渐趋于圆满,认识到生命无常时间无涯孤独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