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文章
关于信仰的文章(精选17篇)
那些所有无法言述的
如果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缺陷,苦痛,损失,根本没有逃避或躲藏的可能,那么就只能承担,忍耐和顺服命运。
每个人只能独自面对生命的黑暗深渊断崖绝壁,风声呼啸。自身不能保全。又有谁可以相互依仗,长久依靠。
所有无法言述的字句,他们腐烂在心里。无香。未知叫人恐慌,想要抓住一根稻草却发觉无处可攀附,前景不可见,又无退路。如同身处茫然黑夜,此时体会到自身的弱小。
有时体会到目标的重要,使人不至陷于失感无措的困顿境地。自己给自己力量得以前行。因为惟有自身可依靠,所以不坚强不行,不坚定不行,不忍耐不行。绝望给人以最大的求存欲望,生存成为信仰,所以竭尽所能。如同《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生存成为他最终的胜利,不论他经历了什么。
人这一生必须一种信仰。信仰之力十分强大,爱情不足以相比,亦不能当做信仰,亲情、友情亦同。连宗教于我看来都不能成为信仰的对象。唯有理想能够。它在被实现前仅仅作为存在于脑海中的幻象,但它仍保持有成功的希望。及时希望微薄。
落落说过:再没有比环游世界更好的梦想。我亦这样想,只不过她已然在实现她的梦想,而我的现实离梦想遥遥无期。
曾如此深刻,咬牙切齿的,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强大的人。不屈服,不被击退,不容许任何侮辱,骄傲自尊的活。虽不知结果如何,就算以后会有不甘,终究算是努力过。
有时感觉城市像是一只巨大的蜂巢。蜂后、工蜂等等,等级分明,分工明确。一个群体碌碌生活,供给蜂巢的一切运作。一个群体为战斗而生,剩下的,是所谓贵族,不事生产,亦可享受最为尊贵的待遇。
人人在芸芸众生中显得卑微而渺小。
然而毋需抱怨,因为无用。我们更多所欲求的,那些自尊、骄傲,必须把他们降低在活着的意义之下。
很多人问我今后想做什么,这实质是个十分无聊的问题,我想做的事未必就能够做到,不然也不会有天不遂人愿这样的说法。
就好比在我很小的时候说要当作家,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一样。事实证明,中国至今不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实在是件叫人丧气的事。
即将告别。
告别总是令人怅然的。我实在不喜欢那种今朝相聚,明朝离散,少有往来的情景。
忘记了是谁说过,从你独自一人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便不会有人能够不离不弃的陪你走到最后。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不过很大程度上确实如此。
日子过的懒散,大部分的烦琐人事不想理会。平淡。
那麽,就这样罢。
年,双膝辗压出的信仰
文/暮千雪
灯笼、对联,满街的中国红,像团团烈火燎烧得空气里都弥漫着新年的喜庆。每每这个时候,双膝便开始隐隐灼烧,心也开始飞向古镇深巷中那座老槐深覆的院落:
窑洞清凉,幽光微泛的棕红方桌面上,水果点心礼盘若四朵莲花般静静地开着,旁侧两支燃烛,一方香炉,明明灭灭的香吐着轻烟,一缕一缕地拂过桌边高背木椅上端坐的祖母端庄洁净的脸庞,拂过靠墙而立的16寸黑边相框。相框里,祖父用与父亲相似的眉眼在威严地看着我们。
静谧流淌成肃穆,父亲拖着细长身影在桌 前独自上演着哑剧:小心翼翼地取出五根香,双手呈至烛火前,点燃,后退两步,高高举过头顶,深深揖拜三下,又上前,双手将香一支一支插进香炉里,再后退,跪落蒲团,举目祖父照片言:达,儿给你磕头拜年了!音落伏身,直到额头在洒扫干净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砰”,起身,伏身,叩磕……三个响头叩后又跪移向祖母:妈,儿给你磕头拜年了!同样长伏腰身,将额头叩得全屋人都听得见。三个响头叩完后,祖母开口:我儿是孝子,快起来吧。父亲便小心翼翼的起来退到祖母身侧,恭敬伺立。
模仿父亲的样子,一溜贴墙而立的未成年的二叔,三叔,姑,以及我们兄妹三人按从大到小先男后女的次序一一上场。每个人往桌 前一立,祖母便像讲解员一样对着祖父的照片旁白:李家XX给你拜年了啊!
女眷只磕头不上香,磕完祖父磕祖母,六岁的我是最后一个。
站在供桌 前,听着祖母慈爱的旁白,小心脏急速的跳动起来。平常总被人当无知稚子忽略,第一次成为全家的焦点,胸膛里升腾起奇异的欢喜与自豪:我是李家子孙,我是李家一分子,我是个肩负代表李家形象之重任的“人”……满屋人只道我慢腾腾的是因为羞怯,哥姐窃笑,祖母和父亲眼睛鼓励,我定定心,终于跪拜于地。
按着父亲的指点,完整地跪拜过祖父祖母后,祖母伸手来拉我,边拉边心疼地说:“快起,快起,把我小孙女膝盖都跪疼啦”,经祖母提醒,我才觉出膝盖真得烧呼呼地疼,就难为情地咧嘴笑。祖母慈祥地笑说:“从今年起,每年过年都要这样子给祖先下跪磕头,做李家子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呀,我娃愿意不?”我连连点头,祖母满意又欢喜地把两角钱按到我手心:婆就知道,李家子孙没有一个孬的。来,给我孙女压压岁,长大好好做人,为李家祖先争光添彩,李家祖先会在天上保佑着每个子孙平安吉祥!
此后,每年过年,膝盖便灼烧一次,直到十四岁离开家,灼烧的双膝已将年在心中辗压成一种信仰。
二十多年了,我仍能清晰地记得双膝跪地那一刻的神圣,膝盖灼烧里的那种幸福和自豪。虽然随着祖母的仙逝,房屋的迁移,族人们的四散,那样的年再也不会回来,但是我仍习惯盼望过年,习惯在万家灯火满城烟花里一次次寻回记忆过一场“属于我的年”。在我心里,年已不仅仅是一个迎春的节日,更是一个生命的签证日。在那个日子,以那样庄严的仪式宣告了一个生命的归属,宣告了每个卑微生命都是隆重的存在,认祖归宗不仅是名份的认可,更是一种道义伦理的继承,是爱的传延,家族荣誉忠实的监督着敬畏生命的子孙,鞭策着每个渺小生命认真而扎实的活过……
母亲的信仰
文/孤蓬征
父亲去世那年我刚小学毕业,也许是我懂事比较晚的原因,当时我并没有天塌了的感觉,只是觉得很伤心,因为我知道以后再也看不到父亲了,所以我当时哭得特别特别的伤心。在父亲去世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心里都一直抱有一种幻想:父亲是又出差去了,过段时间还会回来的。其实我心里清楚,那不过只是自欺欺人罢了,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整个人也变了。在我之前的记忆中,母亲是不信佛也不信命的,可在父亲去世以后的很多年里,母亲对佛和命运的信仰达到了一种盲目的程度。记得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寺庙,母亲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去还愿,之所以去还愿,是因为在父亲生病期间她去许过愿,但一度让我觉得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去许了愿也还了愿,但父亲还是走了,那证明所谓的神或者佛并没有做到应该做的,那母亲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呢?直到过了很多年,有一次在和母亲聊天的时候我说出了自已多年的疑惑,母亲只说了一句话:你爸爸已经走了没办法,但还有你们三兄妹。当时我的心狠狠的抽搐了一下,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的明白,原来母爱也跟父爱一样的深沉,明明知道所谓的神佛不可信,可为了自已的儿女却甘愿象一个傻子一样,去相信一个明知不可信的信仰!
莲鹤
文/陈鹏举
青铜器,是古老的文物,可它打动今天的中国人的心,极其轻易。世界上几乎只有中国人,是不以宗教为信仰的。中国人信仰的是家国。所谓在家尽孝,为国尽忠。这种信仰是否好?几千年文明不断,能说它不好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可能更好的信仰。这种信仰的安置,就得期望国家的强盛。物质历来是国家强弱的基础。青铜器,是上古国家重器。它必然也确实影响了中国上古包括战争在内的历史进程。
当年听马承源先生谈青铜器,记得他说到郭沫若。他说郭亡命日本十年,写了十一本有关上古中国的书。他说,一个人只要写出其中一本,就可以不朽。他还说,郭还是在实物资料极其缺乏的状况下写成的。那时他眼光湿润,他对前辈的景仰之情,我至今难忘。
还见过笔名为“枕书”的吴德铎先生,他是我编报纸副刊时的专栏作者。他真正是博大精深。有位青铜器专家,要在世界学术会上演讲论文。大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知会他,说他的论文请让上海的吴德铎过目。他的惊诧有天那么大。繁华的都市里,竟然潜藏着这么个人物。见了面,竟然是心悦诚服。吴还解释博物馆的一尊原先不知名的青铜器是蒸馏酒器,以至让中国人酿酒的历史,往前挪了上千年。而吴的懂青铜器,只是他很多学问里的一部分。看来,在青铜器滥觞的史诗里,卓越的人是很多的。
得到一件春秋郑青铜莲鹤方壶全形拓片。六尺整张的,拓片钤有“振家手拓”印。振家是谁呢?他是民国关中全形拓宗师的后人。中国历来重视家学和家传。这张拓片确有一股青铜真气。
莲鹤方壶,是郭沫若定名的。二十年前在甘肃雷台,得知之前出土的马踏飞燕也是郭定的名。当年马踏飞燕和一群青铜车马一起出土。出土时队列已被打散。郭见到后,给它们编了队列,特地把马踏飞燕放在了队列的最前面。郭是诗人,他的激情和想象,感染了现场,被认定也会感染到前人。
莲鹤方壶,为姊妹壶两件,春秋时期郑国的青铜重器,双双在河南出土。净高都近四尺。繁丽华美,奇崛绝伦。
今晚无事,有感而成《题春秋郑青铜莲鹤方壶》:“春秋埋不住,轰然见郑声。尊彝太妩媚,灼日矅狰狞。坐使陌路者,至此返旧京。莲开凿天池,鹤立舞凤虁。出?裂疆土,高格竞纷披。铜骨岂粉齑,皇胄但稊米。道是王风启,千秋魂附体。大匠本无名,风流竟迢递。此夕得相顾,千里两恩遇。素手拓图容,珍惜千金错。淋漓歌且赋,笔杀中山兔。”
上古的背影,不会埋在厚土里。只是等待一个日子,等待醒来的一个早上和黄昏。就在这么一天,瘗鹤冲天而起,睡莲破土开花。
妩媚狰狞,像金徽,又像鬼符。数千年前赶来,数千年后回去。回到那个名叫郑国的从前去。那时节,人不过是刍狗,死活不保。霎时的光耀,脆得像琉璃。
人总是不甘心。哪怕是上古短命的人。是他们,制青铜器的工匠,以一双双青铜般爆出青筋的手,相信青铜不短命。是他们,让青铜器划出天地的口子,站立成碧血凝冰的模样。上古的王太渺小了,只有青铜器配活着。如此方正、如此桀骜。王命哪去了?说是附在了青铜之上。只是王命已经了了,那一双双青铜般的手,才是后世的国殇。
今晚,我与你相见,望尘莫及、隔着千里和你相见,只是对着你的身影、隔着千年和你相见。你是一把金错刀,天然横绝四海,又天然垂范千载。
我写这首题诗,感慨诸多,以至折断了手中的长锋笔。
今晚无事,今晚还可以有别的事吗?
从信仰看教育
文/渐远的浮云
从信仰看教育
最近老是接触信仰二字,也看到好多人在根据自己的信仰做着别人眼中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甚至用十年或二十年,也许是一生为了一个所谓的信仰,无论外界是如何的变化,他们都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永远在朝圣的路上。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当代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都有提升,整个国家好似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似乎有一种东西似乎越来越缺乏了,那就是信仰。
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人们都急切地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了一群为经济而生的机器,他们不再静下心来思考世界,而是沉醉于钱和工作之间了。以至于道德什么的都得屈服于钞票,整个社会处于畸形的运转之中。我很羡慕上个世纪的人,因为我看到现在大多数的老人都有着神圣的信仰!
他们来自于那个物质上吃不饱的社会,但他们的精神世界绝对都充满着激情。他们现在依然做着为我们唤醒道德灵魂的事,只有他们还在毫无顾忌地做着这个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道德准则。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代人究竟是怎么了?
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我们走的太快了,快得我们的灵魂都跟不上了。我们的身体被经济所绑架,心里被社会所绑架。在身体受着一般每天十来个小时工作的时候,心里也得提防着社会随时会来的横祸。在我们这个广袤的国度,每天总是可以发生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来考验我们已经脆弱的神经,以至于我们有一部分人都麻木地习以为常了。同时我们有很多人因为接受了其他人的教训,选择在人群中做一个看客,正所谓: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实在是不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如果你硬要分析,那么就只会看到一个个僵尸般的动物在急忙的上班,偶尔一两个也如昙花一现一般!
我们的魂去哪儿了呢?曾几何时,我们选择去放弃一切追求房子和票子,以至在追求,不可能有满足,这样过了十来年才发现我们是多么的可笑!时光已经掏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才时常听到无聊,郁闷,等等所谓的消极词汇。这些词汇是不会出现在我们老一辈的生活中的。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在大学校园中,这些似乎已经成了最普遍的现象了。以至于没有这样过,你就不算上过大学的一样,社会也越来越不接受大学,这个曾经的人才摇篮,而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没有经验的可可怜虫一样,和普通的民工早就一样而已!
何谓大学,在我看来,大学不是只传授知识的地方,有甚至知识只是次要的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我们不能用四年的青春去啃那过时的知识。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那就是文学’艺术’逻辑’哲学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大学,包括整个社会,都是异常缺乏的。,即使有,那也是闭门造车而已,不能广而告之与大众。为什么是这些学科呢?
首先,我们说文化是最健康的产业之一,他最大的消耗仅仅是人的创造力和脑力,这难道还不够环保吗?在文学的基础上我们又有很多的艺术形式,这些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又岂是其他行业所能比的。再说说逻辑学,他让我们理性地去思考,提供给我们思辨的思维方式,相较于古板的填鸭式教育,它能赋予人的显然要多得多,其应用范围可以扩展至任意专业。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哲学的重要性,虽然这听起来离大众似乎遥远,但每个人都离不开哲学的空间。哲学在我看来,就是解决人类一些根本问题的科学,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或者,直到死亡。我们需要明白一些我们为什么活并且如何好好活着的原理,不能只是一台社会化的生产机器。当整个社会成为一条流水线,而所有人都没有精神思考的时候,世界也许总有一天就乱套甚至毁灭了。所以,我们需要哲学的思考,需要一个活跃的思想环境,而不需要一个死气沉沉并且妖魔乱舞的世界末日。
现在的一般大学,都没有充分注重这些看起来没有短视价值的学科,即使有一些,也是只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而且这些人也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大学里更多的是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仅此而已,有时这种期许在某些学校里也会落空,这就是现在大学教育的现状,相较于职业技术学院又有什么不同呢?只是我们多了两年或一年的所谓的基础学习,这段时间里,其实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意识,而是简单的放松而已,学校也省了好多事,这样的老师还不好当吗?这样,大家都图轻松,似乎皆大欢喜,但是受害者却是整个社会。到现在,其危害似乎在慢慢地发酵当中,所以我们必须及时抵补做我们该做的工作,尽快纠正以前的错误思想和教学理念。
当社会具有浓郁的思辨的气息时,谁还能搅动社会的琴弦呢?
人之所以不同其他动物,是因为思考;人之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思想;人之所以和谐相处,是因为思辨。
心灵的宁静
文/栀子花开
寻求心灵的宁静,是我后半生的功课。在喧嚣的都市行走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安静下来面对自己。年轻的心,总是驿动。随着年岁的增长,喧嚣渐渐远去。繁华与尘俗不能够左右,寻找心灵的宁静。
正如此刻,我坐在这里,我的灵魂也在,我们一起静静看夕阳西下,灵魂与肉体,从未有如此的协调与统一,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美好。这一刹那即是永恒。肉体的软弱,它时刻与生活做着妥协,它需要安逸与浮华的东西。而灵魂的尖锐,总会在适当的时候,跳将出来,以凌厉之势,呵斥肉体的软弱与无能。灵魂与肉体的斗争,从生命开始那天就存在。只不过,孩童时,因为世界的简单,肉体与灵魂总能够和平相处;而青春年少时,灵魂放浪形骸,常常是不见了踪迹;待到人到中年时,生活渐渐安静下来,灵魂的存在感强大起来。肉体的感觉是直观,我们会感觉到痛,会感觉到情绪的低落,感觉到某种渴望与需求。而灵魂,对肉体的直观反映,会做出种种的反醒与批判。我有时逃避着灵魂,不去深究它如何让肉体感到不安,但它有时候却让我莫名地睡不着觉,有时候会莫名的在某种事物面前,给我难堪。说这话的时候,我代表着肉体。我知道,要想寻找真正的心灵宁静,灵魂与肉体必须和平共处。
那么,如何让灵魂与肉体取得统一呢?!我想,建立起一个人生的信仰,这是关键。无论这种信仰是来自于宗教还是自己精神的,都非常重要。因肉体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就是信仰。灵魂是连接精神与肉体的中介。我想,一个人能够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那么,他将是喜悦的。顺应天性,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是万物之源,由此而建立的精神世界也是坚固与宁静的。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其精神思想,是要人忍让与宽容,放下与看淡。我们不必刻意以形式去信仰某种宗教,如果能领会到宗教的思想精髓,心灵是宁静而祥和的。
关于情感。我们无论是谁,都是孤独地生,孤独地离开尘世。父母兄弟姐妹爱人与儿女,只是陪伴我们走路的人,无法代替我们思考与生活。我们除了对他们应尽责任外,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哪一种情感,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为自己尽责任的阻碍。很难想像,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对自己不负责任,怎么可能做到更好地为他人尽责任,更好地爱他人呢?!即使说爱,那也是空洞无力的。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尽责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宁静。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必须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的答案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着,对自己负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祥和,不辜负不亏欠。爱自己爱这个世界,并且把这个爱的光环尽可能地扩大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后半生的追求。
恋
文/刻一阳
从某一刻起,我成了一个有信仰的人,信仰爱情、信仰幸福、信仰白头偕老、信仰我们会永远一直在一起、信仰你给我的一切一切。从那一刻起,我成了一个快乐的人,想让你知道我的快乐来源于你,我很幸福,想让你知道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快乐和幸福。从这一刻起,做一个执着的人,坚信我们会幸福,坚信我们会手牵着手,一直走下去,直到天荒地老,直到海枯石烂,直到生命的终点,直到永远……
因为有你,这个冬天就有了浪漫,一切都很温暖。我只是想让你懂我全部的心思,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我要走入你的心田,成为另一个你。然后照顾好那个“自己”,那个我心爱的“自己”。我浸泡在你给我的幸福里,我浸泡在你个我的温暖里,我浸泡在你给我的一切一切里。
我喜欢在不经意间就放着那首歌曲,我喜欢她的旋律喜欢她的歌词,而我对你就像这歌词一样喜欢你的开朗笑起来的模样喜欢你赖在我胸膛,我喜欢你给我的一切感觉,因为这是你给的,而我做的是想你知道,我想你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眼泪会在不自觉间流出来,因为……因为……我曾经拥着你唱过,我想起了牵着你走过的每一条街,想起了你陪我每一个瞬间……
很多时候也许都曾为那年的青春哭泣过,或某一刻想起,就傻傻的笑了。最残忍得莫不过于时间,本以为刻骨铭心的故事,就在念念不忘记,渐渐消逝。那些刻骨铭心的邂逅,到头才发现,也仅是,彼此经过,相顾一眼。
留下最深的记忆或许也就是各自向前,或曾某一瞬间看清,或曾某一瞬间醒悟,可那那仅仅是在彼此相遇后的向左向右……
可我要告诉你的就是亲爱的无论我在何方在哪里里你都是我永远的唯一,唯一的情,唯一的爱……我一生的牵挂……我知道无论我变得如何强大,你仍将会是我一生的弱点。我永远也不会离开,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呢
小时候跌倒了没人就自己爬起来看到有人就大哭,长大了跌倒了看没人就落几滴泪,看有人就微笑着爬起来,成熟不是人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你若流泪,先湿的是我的心。请你一定要有自信,因为我爱你。你就是我人生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唯一的风景,离不开也走不掉,永远不会在别人风景里面观赏。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失落和落泪的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寂寞的失落的。你的眼眸,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恋,因为这一生有你足矣。
有的时候,想去一个城市,仅仅是因为想念那里的人。某一刻,但又一次不愿意提起时,只是因为心里的那思恋,深深的触动了心里的那片疼。我原本以为,想恋,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可以减轻我的恋,然、越延越深。如岁月之河慢逝,如时间之歌轻唱。窗外绵绵,雨点浸心,很想一个人,很想回一座城市。因为想你所以想那座城。我喜欢雨,因为她的绵绵让我感受到你给我制造的的温柔,我看着蒙蒙的景色,我充满了对未来幸福日子的渴望。是否,想恋曾也有过岁月的样子,等待我们的就是未来幸福的终点?
此刻亲爱的我想你
浅话人生
十四岁女孩子,在KTV去卫生间之际,遭遇暴徒,欲被强奸之时,脱身跳楼,导致终身残疾。农村贫寒家庭,倾其所有,最后还是无奈出院。接下来的日子,一个单身母亲,多么的无奈无助啊!看了这样的视频短片,心里很是纠结。
我们的国家很富有,到处支援,四处捐款,我们的人民为什么这么穷苦?
我们的企业很强大,为什么有人月工资开一千多块钱?
导致女孩子今天这个结果的真正元凶,为什么得不到责任追究?难道只有发生事实上的强奸,才是犯罪吗?
无数个为什么,纠结着我的心。孩提时代那天真的十万个为什么依然存在,只是内容发生了改变。这些问题不会有答案,就目前来讲。
我开始庆幸,庆幸我有信仰,故而,我的人生不会迷茫。
我庆幸,我将信仰给了女儿,她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她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于是,我又想到:律法约束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的实施犯罪,才会被定罪,就像上面的案子。律法之下的人,是在被动的接受。
在信仰的国度里“看见妇女动了淫念,就是犯罪。”神是灵,人的心思意念,祂全然知晓。生活在神的恩典世界里的人们,是靠主观自觉谨守自己的言行。
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杂乱的。
有钱人的头脑中,会充斥着除了金钱以外的重重烦恼、忧闷,他自己也不会知晓个中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依然会自寻短见的道理。
有信仰的人生,在与神的灵沟通,相互印照下,会及时纠正不良意念,人的身体不会受到负面因素的进一步侵蚀。因此,在有信仰的生活中,人心满了喜乐与平安,这种平安,是这个世界给不了你的。
有信仰,有尊严,有喜乐,有平安!
美丽、精彩人生自己选择!
爱是信仰
文/李美玲
英国女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曾获得5大奖项曾畅销33个国家,读过之后,能深刻体会到细腻描写的恐惧、纠结、痛苦、温暖及感动,这是一个女孩凭着顽强意志战胜死神的揪心经历,一个充满爱和感动的故事。
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里一片狼藉:母亲因为父亲的遗弃对她充满了憎恨,除了厌恶谩骂再无话可说,因为贫穷自卑成为同学眼里的另类,备受同学的嘲笑和欺凌,唯一谈得来的一个好朋友也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和绝望,15岁女孩的内心孤单无助,终于在一个雨天里,第一次做出最叛逆的事情,逃课,逃课去找曾未谋面的父亲。
然而,命运时刻都会发生了转折,谁也无法预料,不幸再次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女孩身上。火车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穿过漫长的黑暗的隧道后,惊恐地发现,自己成为了整个世界上唯一的人,眼前是一片荒原,地平线上群山环绕,危峰高耸,低压压的云层掠过山顶,茫无涯际。迪伦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此时,她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像一只逃出洞穴惊魂未定的兔子,抓住救命稻草般的向他走去。
一路艰难的跋涉从此开始,迪伦的眼前空旷又陌生,所有的东西看起来一模一样,触目所及只是风中的濯濯童山,山下沟壑纵横,到处都是肆意生长的植物,而自己爬出来的那条隧道无影无踪,除了跟着男孩,再无任何选择。两个人的对峙,交流,抗拒,又不得不紧跟。终于,迪伦知道了,男孩叫崔斯坦,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而特意在此等候,带她离开荒原,她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已经死去,崔斯坦是她灵魂的摆渡人,他的职责就是带她离开荒原,去往另一个世界。
崔斯坦说:“每一个灵魂的向导都应当看起来没有一点威胁,你们必须信任我们,跟着我们。”迪伦别无选择,开始在荒原里跋涉,沼泽、峡谷、烂泥,丛林艰辛无比。迪伦15岁以来,从未感到任何人的帮助和外界的温暖,这个似曾相识的男孩和梦中曾出现过的温暖,让她的内心前所未有的激动起来。而崔斯坦,尽管送走过无数的灵魂,他早已经成为了一台冷漠的机器,可是这个女孩让曾经的自己回来了一部分,只有她把他当人看待。他心里,这么一个值得他保护,值得他关怀的灵魂,他愿意为这个灵魂献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一路的艰险越来越恶劣,太阳落下的时候,恶魔肆虐,它们沿着岩壁一跃而下,它们无处不在,在头顶在身边在脚下,怒吼、哀鸣、咆哮,成千上万,铺天盖地,恶魔钻进她的身体,揪住她的内脏,抓来抓去,使她的心冻成冰,无数的利爪卡住她的脖子,抓裂撕扯,各种无可名状的刺痛,拽住她,吞噬她,是她气息全无。然而,崔斯坦的声音在脑海里出现,“跑!向前跑!不要停下来!”她全凭意志一步步往前挪,无论每一次呼吸钻心的痛,无论身体怎么呐喊叫她停下来叫她放弃!但她仍然坚定的、顽强的、奋力的一步步向前挪!向前爬!爬进安全屋的一刹那,顿时失声痛哭起来!因为崔斯坦没有突出重围。寒冷、孤单、害怕、窗外的荒原上点缀着茫茫然移动的灵魂,全身的痛疼使她连呼吸都困难,她不停的呼唤,呼唤,终于在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崔斯坦出现在她的面前,尽管伤痕累累,可是他出现了,比什么都好!“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她用自己的意识找回了他,拯救了他!
不记得经历了多少个日夜,走了多少的路,经历了多少次磨难,两个人两颗心越来越近了。然而分别在即,他们终于到达了分界线,崔斯坦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以为她的灵魂自此安息了。殊不知迪伦在回头没有看到他的那一刻,就明白她不能离开他,她不要推开那扇门,她要回去,回到荒原里,和他在一起!
迪伦想尽办法,最终决定尝试回去,不怕魂飞魄散,不惧永远沉沦,只为那一丝的希望。真正的艰难从此开始,那些她无比恐惧的恶魔,那个无底的黑湖,那些无处不在的痛疼,那些想起来就让她浑身战栗的撕扯,那些漆黑寒冷的夜,窒息彻骨的冰冷,惊慌、恐惧、孤立无援,都没有让她退却,她一次次告诫自己,历尽千辛万苦不是来送死的,她要找到崔斯坦!她不要完成、彻底、永远的孤独下去!
总算是遇见了!相逢的惊喜与感慨且不说,可是返回的路在何方,两个人心里都没有底,却不得不一点点向前,找到那个刚刚遇见的荒原的那一端。在荒原的日子,她觉得自己回来是对的,在这里,在这个她无权进入的地方,她突然有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内心平和而满足。终究都是善良的人,有着善良的灵魂,遇到一个孩子被魔鬼撕扯时,迪伦把自己的命连同崔斯坦在一起的机会全都压上,她说那是本能,人性的本能。
终于,他们到了,看到了那段锈迹斑斑的铁轨,尽管紧张,尽管害怕,却都相互鼓励,因为爱,“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一定要回去!”不管通向何处,不管结局如何,只要在一起!他们找到了她的尸体,迪伦睁开眼睛,一道强烈的白光刺进他的脑袋,电光石火一瞬间吞噬的身后的黑暗,慢慢的,她听见了人们的说话声,她感受到痛疼,极度的痛疼,真真实实的痛疼,她看到车厢里,挤满了穿马甲的男男女女,消防员、警察、医护人员,他们跟她说话,交流,抚慰,每个人都脸色凝重。“不!不!”她想起来了,崔斯坦在哪里?她躺在救护车上,空落落的痛楚比任何痛疼都要痛!她回头,只想看到隧道的那一边,就在此时,她看到了他!山风吹起他浅茶色的头发,拍打着他的脸,他成功了!他来到了自己的世界!
她看到崔斯坦笨手笨脚的从草地上站起来,朝她的方向缓缓走过来,喃喃地说:“嗨!”伸出一只手轻柔的拍了拍迪伦身上的毯子,他的手指顺着她身体一侧慢慢划过,最近紧紧抓住了她的手,她嘴唇颤抖的露出微笑: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她在生死边缘被灵魂摆渡人摆渡,而摆渡人漫无尽头的生命因为爱情也得到升华,所幸两个人都达到了彼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要坚守住一些东西,让我们相信美好,相信正义,相信善良,相信爱。
爱,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信仰。
信仰
文/水墨纸砚
我,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
对于我来说。耶稣是我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我不崇拜偶像,更不会去追星!我只希望自己可以更加虔诚的侍奉自己的父——耶稣!
虽然,平时,也经常碰到信仰佛教的朋友,以及其他教派的朋友!但我更希望,大家尊重我的信仰!
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往往大家都不爱说出自己的信仰!可这不对的,既然,去信仰,就要去大胆的让大家知道!
我不想说太多了,我只想让大家知道,我是一名基督教徒!希望大家可以尊重我的信仰!不要给我发关于佛教的任何信息!因为我很反感!大家信仰不同!
如果,你信的是佛教,我也不反对你的信仰,我也不会评论你的信仰。如果,你信仰佛教,且不愿和我说话的,请你删除我的Q!信仰不同。我不想收到任何关于佛教的信息!
爱情,更多的是信仰
我倔强地相信,一如你也倔强地相信,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你和我一定是与众不同,不然你如何倾心于我?
脚下的泥土,掩埋着绿草的根系,为的是将绿草的身体留下,将爱的滋养轮回到下一片嫩绿的季节,滋养的转移,滋养的轮回,在时间的间隙中洗刷着痕迹,而不会因为草的枯萎和死亡,而停止迁移,或者停留它的运转,这是自然轮回的自如,也是自如的轮回。
就像追逐爱情的天使,认真而用情地叠着千纸鹤,将爱的梦境和指纹的柔情,连同千纸鹤的精彩,一同飞到爱的天河,将爱情的种子,撒在泥泞的土壤里,等待着爱情的心愿开花结果。
美好的祝福和期待,那只是千纸鹤的心愿与憧憬,并不代表着爱情永远,也并不意味着爱情的坚固,善来散去的姻缘,也说明不了爱情的不忠诚,而是爱情的属性是一段一段的爱,一段一段的情,时间与空间的对峙,人格与性格的较量,环境与心境的滋扰,看似简单的两个字的组合,认真的去体会和理解,要想完整地去完成这两个字的深层意义,绝对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爱情不应该以时间的长短来判定,更不应该互相死守为忠贞,也不应该以改变而改变来说明,爱情是信仰的伴侣,信仰终生不变,爱情的选择也不会改变伴侣,信仰的改变,伴侣就失去了稳定的因素,爱情的搬迁与转移,也就是自然的了。
一个女人的死去,一个男人的死去,爱情不一定就会意味终结,原因是他们对爱情的信仰还在,爱情的伴侣还在,激情的年青的心还在燃烧,爱情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去而死去,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活而存活,这种看不见的思想和眷恋,是对信仰的追求和天真而浪漫的执着。
男人和女人的结合,有对艺术的追逐而溶为一体,天性浪漫而又诗意的结合,是传说中的神话。有对平静而普通的生活的追逐,乞求着一种安分的生活随便而简单的认同,这样的模式稳定在孩子和责任的身上,普遍而世俗的一种生存模式。三天改头四天换面的那种荒谬的结合,也有着男女知觉的生活延续,无论是为了金钱的诱惑,还是为了私欲的生存,只要有了共同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的依托,爱情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难舍难分。
爱一个人能够爱多久,就要看他们共同的信仰,能够坚持多久,没有了共同的信仰,也就没有了爱情的遗嘱,也就没有了为之包容的激情和感受,爱情的信徒不是懂得爱情,就能得到爱情的善待,爱情的信徒不懂得爱情,也不一定能失去爱情的包裹,爱情一但失去了同一个信仰,爱情随时就可以老去,或者干脆死亡。
没有共同信仰的信徒,即便是能够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有太多的在意和激情,没有太多的温暖和关怀,简单而直接的步入爱情的坟墓,每多走一步路,都是多余的消耗与折磨。
我们真的需要信仰
文/三塘默语
当我行走在人欲横流的水泥丛林中,当我仰望弥漫着雾霾的苍穹,当我渴望生命真诚的气息,当我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时,我不禁自问,我的心我的魂究竟应该信仰什么?相信他人,但人心是最不稳定的,他人可能会因为我小小的过错,在关键的时候责难抛弃我;信仰财富,但财富是最贪婪的,它会对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使我陷入无法自拔的邪恶深渊;信仰神灵,但神灵是不存在的,在我无依无靠的时候,它只是个虚幻的旁观者。但我又极度渴望拥有让我安宁、让我膜拜的信仰,我想,这个信仰就是弥漫在世间、宽容一切、创造一切的众生之爱。
人是需要信仰的,否则,我们很难辨别歧途与正道,很容易在迷途中茫然。在当下的社会,这一信仰,应该就是规范人们文明生活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毋庸置疑,这是人类之爱更加高等的表现形式了,也是生之规律最完美的进化结果,它带有完美的约束性和规则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个人物或是思想、主张、主义、宗教等极其信服或是崇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典范或是指南。由此可以得出,信仰一定是发自人内心的热爱。而且信仰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现在人们的看法,主要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信仰,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政治信仰,处理人与神关系的宗教信仰。但对于像我这样既没有参与政治活动,又不相信宗教,对科学也没有深刻认识的人,我的信仰能是什么呢?并且我认为,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这种信仰真空的状态,所以我很困惑,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目前的问题。
所以,我对信仰的理解就简单得多,一个是信仰生命本身的爱,一个是信仰来自于大众共同的爱。
本身的爱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可以是自己对家人、对事业、对理想等某些人和事的真诚情感,它具有多样性,并且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所以就算我面对死亡,只要心中有一种爱,并以此为信仰,让我的灵魂满足了,我就会觉得自己会在爱中永生,一定会面带微笑离开这个世界。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至真至纯的爱是唯一的。
而我所说的大众共同的爱,指的是文明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有人可能会说,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由人制定,人一旦有了自私的倾向,肯定会左右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的公平性,这能成为人们的信仰吗?当然,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在当下的社会,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非常普遍。但我想说,让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成为大众的信仰,前提应该是制定执行法律、引导道德走向的人们,首先是一群高贵文明、乐于奉献的人,是一群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的模范,他们心中有大爱,并能够用爱平衡好生命的善与恶,能够控制好自己自私贪婪的原恶,否则,他们无法做好模范表率,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带坏整个环境的风气,更别说让大众信服。试想,一个贪污受贿的公务人员,能有多少底气让行贿者停止违法违规的活动,一个包二奶的公务人员,又怎能在道德上引导他人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一个以玩弄女性为乐的公务人员,又怎能让一个地方的道德风气高尚清白。但我相信,这种乱象一定会过去,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由浑浊不堪到清晰明白,由混乱无序到井井有条,由简单野蛮到高贵文明。因为这种不够文明的现象,在文明的大环境下,是落后、不符合历史发展大环境的,也是极易引起矛盾和波动的。
就算国家当前有诸多问题,我还是会信仰文明的法规制度和懵懂不清的道德准则,把它当做自己可以依赖的“神”,事实上,我更渴望在此信仰之下,成为一个真正高贵文明的人,让生命充满尊严地傲立于这个还不完美的世界。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会说,因为我爱的人全都生活在这片土地,我也爱这个伟大的国度,爱她一切的美好与丑陋,爱她向文明不断前进的艰难脚步,因为爱她就会感到无限的希望!而有希望,我的生命才会充满了激情和动力,才会在爱的满足中快乐地生活。
风儿也刮不走的信仰
不因宗教也会因爱情获罪
有廉耻的风儿刮不走信仰
厚脸皮的姑娘 站在枯井边想念她的情郎
她目光呆滞 苍白的面颊挂着二月的红霜
她因为炙热的思想而沉醉
路过的小鸟都能参透她失魂落魄的模样
她说我该怎么办呢 他常年漂泊海上
他杳无音讯 既无只字片语 也不把我挂在心上
善良的过来人体恤她的痴心
便劝她消了这无谓的妄想
爱情就如博弈角斗的市场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摩拳擦掌
喝彩声好似咚咚擂响的战鼓
没有什么不能蛊惑脆弱的心房
她还是坚持要一睹圣灵的模样
就如摆在神坛前虔诚的祭品
诚实的过来人不忍戳破她的幻想
只说了句自求多福又玩笑说
That's cheating!
厚脸皮的姑娘 眼中闪过狡黠的光
她说什么时候能和你一样
拥有爱情、自由和梦想
慎重的过来人轻轻的微笑
别人架上的葡萄不一定有多甜多香
哪有盐碱地也能种出的希望
等待收获的都是丰沃的土壤
沉默的过来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里还在想着那姑娘低低的声响
年轻真是最好的时光
可以痛快的流泪或者心伤
爱情的真相本来就很可笑
就如一只没有落脚之处的猫
总在曾吃过美味的同一扇门前张望
把抓挠心的试探会不会永远走运
过来人的生活是空空的四面白墙
冬天的夜风躁动
敲打的门环声声作响
过来人把风声写进文字
诗意的狂想 雨的嚣张
似同时烧热了熊熊的炉火把夜色点亮
她又想起厚脸皮的姑娘
有廉耻的风儿刮不走信仰
像信仰面包一样信仰爱情
文/关于毛拉
跨过18岁的大门后,谈恋爱似乎变成了一件名正言顺的事情,然而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的感情之路走的跌跌撞撞数年,全然不复曾经对于爱情所有的想象与期待。不需要连一同吃早餐都要提防老师跟爸妈,当一切变的光明正大后,我的身旁却再也没有一个人长久的陪伴。随着年纪渐长,一段关系变的越来越难以取悦,爱情因此生出了许多的姿态。
那时隔壁住着一个刚成年的小男生,我们交集鲜少,只是偶尔会在厨房遇到。看他笨拙地给自己煮泡面或是煮饺子,却见他总是手机不离身。屏幕的那头是个大约跟他年纪相仿的小女生,眉眼看的并不清晰,但语调活泼,清脆的女声隔着太平洋传过来倒也明艳可爱。后来他说,那个是他女朋友。我听了略有些愕然,我一直不看好远距离的爱情,只能通过手机维系的感情看起来那么稀薄。但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客气地回应说感情很好啊。男生听了有些害羞地点点头,说我们在一起好几年了。我闻声脑海里飘过一个惊叹号,原来还是早恋队伍里的长跑异国战斗机。
再后来?但凡我能看得到他的时候,也总是听得到屏幕那端的女声,我总是尽力快速做完自己的事情,然后把空间留给他们。偶尔耽搁的时间长了些,看到男生自豪地给女生展示自己刚刚学会做的红烧肉,然后在两人的闲聊中拌着吃下一整碗米饭。那曾是我一度不能理解的新世界,我不懂并不在同一生活圈的两个人,是怎么隔着时差跟距离,每天不厌其烦地同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事实是,我不懂,但不代表这样的爱情不存在。看着年纪尚轻的两个人那么努力而虔诚地守护自己的感情,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那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能相爱的时候用力相爱,又何必为了前路的不确定性而瞻前顾后。生活总是充满着这样那样的可能,在这一刻有个可以相爱的人,比担忧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意思多了。那些困难可能出现,但也可能不出现啊。可是一个爱人,错过了这个,你也不会再遇到相同的另一个。爱情本是件多么简单而又纯粹的事情,有这么一个人那就去爱吧。还没出现的,那就再等等吧。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那不如就让我们像信仰面包一样信仰爱情吧。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
文/九满
对于人类来说,信仰和五谷杂粮一样重要,当我们拥有信仰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一颗真诚、满怀希望的心。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也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使我们在生存的博奕与幸福的追求中直面现实,从而求知扩识去提高理智和扩展胸襟,达到一种超脱与愉悦地享受人生的境界,我们的生命从此追寻到属于它的意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我的四哥,从娘肚子里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十六岁时还经常遗尿在床,小学也只读了两三年就弃学了。由于身体差,加上“家庭成份”的缘故,直到三十七岁那年,他才与一个脾气暴躁的二手女人成了家。就是这么一个农夫,在他人地诱导下,竟以疗病为目的信奉起基督教来。通过多年基督的洗礼,他读《圣经》或祈祷的时候,就像有一股醉人的甘甜传遍他全身,让他如醉如痴;平时做人处事也怕亵渎了上帝,教堂、圣经成了他个人情感的寄托。
我跟四哥联系时时常听他说起:“信奉耶稣,让我的心中有了主的救恩,心中充满耶稣给予的安慰,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基督的教义让他用自己的善良与周围的人互动,教友之间的友好而愉快的交往,那是一种发诸内而形诸外的自然流露,彼此都是“兄弟姐妹”,相互支撑、相互扶持、相互慰藉,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温馨和欢笑。他们还经常走出教友圈子,对村子里一些弱势群体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协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引导他们一起奔小康。信仰,成了支撑他们生活、生产的动力。
一九九五年,四哥刚刚皈依基督时,教堂里要求教友捐款改善教堂环境,四嫂不同意捐资,四哥向我求援,我一听到这个信息,便亳不犹豫给予四哥经济上的帮助。我想:弱不禁风的四哥,信教应该是一件好事,坚持做礼拜,至少可以让四哥从繁忙的农活中抽空出来休息。
后来,听亲人们说起四哥信教的事,才知道信教的好处远不止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了信仰,四哥心里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让他将苦难看成希望的前奏,在困难面前,四哥很容易实现内心的自我平衡、自我满足。金钱、地位对他的冲击和影响小了,让他不会为了个人目的或者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有空静下心来研修《圣经》,让四哥的生活比过去充实了许多,心态好了,与人争执少了,身体也慢慢地强壮起来了。
当然,信仰并不是完全空洞的,而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我的三姐,一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她也有她的信仰,那就是信奉菩萨鬼神,她相信只要她遵奉各路神仙菩萨,神仙菩萨就会像阳光一样浸润着她、指引着她;逢年过节或者家中有事,她都会去叩拜菩萨神仙,希望菩萨和神仙为她指点迷津,在她的生命中撒下清凉的智慧甘露,保佑她一家平安、健康、发财。菩萨与神仙是否照耀过她,我无处查证,但是,她那“鬼魂附体”的经历,我倒是耳闻目睹了的。
一九八三年夏天,一个夜黑风高的傍晚,三姐收工回来,在池塘边洗脚的时候,一只受惊的青蛙突然跳进水里,三姐以为是“鬼”来了,当晚一躺下便一病不起,疑神疑鬼。三姐夫多次带她去医院接受治疗,收效甚微;后来,三姐夫找来一位七十多岁的“神汉”给三姐驱邪。
老人一到,他挥舞着桃木剑跳着古怪的舞蹈,然后将香点燃,用钱纸在三姐左右各三圈,嘴里念叨着病人的名字,鬼哭狼嚎似地叫道:“XXX身上的阴魂请跟着香火走!”然后,走到十步以外的十字路口面对三牲,嘴里念念有词,将香和纸钱烧掉,并把纸灰熄灭在早已准备好的水中,纸烧完后,他立即往回走,然后叫我三姐服下那碗化咒水。当三姐虔诚地喝下那碗圣水,她就好像换了另外一个人,立马精神好了,病也渐渐的痊愈。我想,化咒水属于灵的世界,在信仰鬼神的三姐心中,有一种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能量,驱散了三姐心灵上的阴影,最终让她恢复了健康的体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七情六欲和悲欢离合,会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突发性的问题;此时,信仰就好比指航灯射出的光芒,在朦胧浩渺的人生海洋中,牵引迷途的人走向光明的彼岸。化解人性中的弱点,让人自信有神明的助佑,失败而不气馁,受苦而不畏缩,失望而不绝望,让我们宁静地面对一切,充满希望、幸福、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
灵魂
文/臻牛
灵魂。灵魂是什么?
灵魂只是信仰----灵魂只是坚持信仰执着不变横亘的精神。灵魂不是可见的具象物质。但,它却实实在在能完整勾勒出人们精神世界的轮廓。灵魂是不变的精神。而不变的精神世界靠的只是坚定的信念信仰来支撑。故而,灵魂是信仰信念的总和,信仰的展现铸就了人类个体的精神,这精神的完整性就是人的--灵魂。
灵魂。…没有确立坚定信仰的魂灵叫游魂。而绝非灵魂。没有信仰的人惧怕圣洁的信仰铸就的灵魂。他们把灵魂等同归结于墓地的游魂恐吓自己。把灵魂比作游魂恫吓世界欺骗同样游牧无知的人。…虚伪的人,更是打着圣洁的旗号自我标榜叱责他人丧失了灵魂。但它扭曲的魂灵只是肮脏的游魂。
什么是灵魂?…
天鹅之死,那苦难的舞姿,悲情的乐律下、展现的画面催人泪奔。当那场景随幕布徐徐降落化为乌有时,当天鹅赴死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里凄婉的身影掩在了幕布后。--那深刻的影像正是天鹅的精神勾勒的天鹅轮廓…那悲沧的轮廓----就是天鹅的灵魂。
不要牵强附会披着天鹅的外衣临摹天鹅灵魂附体吧。这滥竽充数淫盗篡取的老旧外衣,遮盖不住丑陋游魂驱壳里那空荡虚无的粗鄙。
感悟如“母”
人生之初,如果失去了母亲,那么,不仅丧失了乳汁哺育,多了生存的艰难,而且,没有了母亲的怀抱,成长的方向也会迷茫。这样的生命,大多像久旱的土地,干涸皴裂,浮躁扬尘。
对生活的感悟,是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就如生命须臾离不开水、婴儿须臾离不开母亲。
对事与物的感悟,会逐渐梳理出黑与白、美与丑。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在于对事、物感悟的程度,精确或模糊、深刻或浅薄、根本或枝节;在于对感悟之后是、非的取舍。这将决定对待世界的宽容与刻薄。
对人与情的感悟,会慢慢积淀成净与浊、正与邪。要有如何的情感状态,在于对人、情感悟的角度,善良或残忍、高尚或卑鄙、重情或轻义;在于对感悟之后仁、势的抉择。这将决定保持情性的恒久和短暂。
人生百态,说的是具有根本的社会体制基础之上,个体生命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所谓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而非破坏、颠倒根本体制方式的千姿百态,自古如此。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迥异,对人的影响会大相径庭,道德伦理对人的他律和人的自律能力也会截然不同。就像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天壤之别,一目了然。同样,社会主导阶层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践行的状态,倡导和履行是否统一,对民众的影响,将直指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
在崇尚精神信仰的年代,人们大都自觉的遵循社会环境的约束,一言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跟随社会主流,一旦违背,就有被人群排斥,被社会不容的风险。于是,社会按秩序运转,人们循秩序的生活,社会的职能感和人的社会责任感相对较高。
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人们的思考方向,大都是朝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态度。人们的感悟结果,也更多是以推动社会更加美好为己任的正常甚至高尚。
在无精神信仰或所谓信仰多元的年代,社会丧失了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被物欲冲撞得支离破碎,甚至法律,也被权力和金钱挑战的体无完肤。
因为社会价值观念对精神信仰的抛弃,社会对自身职能的推诿甚至放弃,把每个人都变成了独立体,而不是社会链条中的一分子。于是,为官者奢谈社会责任,为民者放下了社会责任,人们有风使风有雨使雨,旨在追逐老子有权的天下第一,老子有钱就是爷的天下第一。
这样的状态,逼迫人们放弃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依从,形成了物欲横流、人人只有自我的浮躁焦躁。于是,“大官富小官肥不偷受穷你怨谁”,成了众多人无奈之后选择。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现象的泛滥,更加重了民众对社会的无望和不信任,加大了民众损害社会秩序理所当然的心态。因为,那不是民众需要的社会秩序。因此,社会就动荡不安。
本来,越是混乱的社会形态,越需要思考,越会引发更多的人思考,继而,就会有乱而思治的感悟,建立对公平、和谐的盼望,付诸建设成熟社会形态的行动。譬如,陈胜吴广的登高一呼;毛泽东的解放全中国。
但是,这样的成功,取决于混乱状态的强弱,太平盛世前景影响力的强弱,对“美好”的信仰程度和群体的强弱。如果混乱状态无比强大,盛世前景光亮微弱,那么,“美好”的实现也会几经周折的。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对“美好”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就会有无法销蚀的希望,就会有越来越强大的凝聚力,即使暴政乱行强大,也会有被改变的时日。
然而,个体信仰上升为群体信仰,群体信仰上升为民族信仰,信仰的建立与持守,是难乎其难的!尤其是在多年美好信仰被颠覆甚至被消灭之后的重新建立,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了。因为,美好一旦能被消灭,信仰之中的个体心中,就会对美好的坚强产生怀疑、动摇,希望破灭了,就只有任人宰割了。
既然如此,就心甘情愿的委身现状了吧!就快快乐乐的急功近利了吧!就理所当然的损人利己了吧!就不顾廉耻的灭绝人性了吧!就忘乎所以的只有金银忘不了了吧!……因为:只有钱,才能改变现状!只有有了钱,才是他人眼里的成功!
什么父母,什么朋友,什么情性,什么真理,什么责任,什么道义,值多少钱一斤?身患重病,没钱,就去等死吧!饥寒交迫,没钱,就去流浪吧!考上大学,没钱,就去失学吧!……因为:谁让你没有伤天害理的本事哪!
鲁迅先生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单身鏖战的武人,敢抚哭叛徒的吊客……乍一看,还真是这样。细一想,却未必如此。从表现形式上看,是这样,那不惧权势,临街祭奠董卓的,只有蔡邕一人。若从根本上想,恐怕心怀悼念的,肯定不止蔡氏一人。不然,那抚哭叛徒的情性,怎能流传千古不绝!
毋庸置疑,无论哪个年代,总会有人不识时务不合时宜,总会有人具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这样的人在喧嚣中思考,在浮躁中感悟,在血腥中做人,在孤独中坚守,世世代代丝缕不绝。
这表明什么哪!至少提示人们,不是只要大多数人行走的道路,就是人间正途。真正成熟的社会,真正人的生活,功名利禄、权势尊位、金银财宝、燕语莺声,永远都不会成为左右规则的筹码,不会形成特权,更不会成为判断衡量成败的标准。
很多的时候,都该由衷的敬仰那些个在夹缝中、在饥寒里,仍然遵循着天下共同的规则,而非圈子潜规则的人们,那些个在“人吃人”的环境里不随波逐流,仍然持守着“不吃人”情性的人们。正是他们思考、感悟、持守的状态,才让人们有机会感受人类社会依然存在着的温暖。也正是他们思考到了,感悟到了人类社会的真谛,才令人抱有生活在人类社会的勇气。因为他们思考、感悟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具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