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赞美学校的散文

2023/01/24好文章

赞美学校的散文(精选19篇)

有些人……

文/朱钟洋

匆匆的时光里,我们常常会忘了一些人和事。譬如说,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但总有些人,我们或许不再记得他姓啥名谁,可他的音容笑貌却常常浮现眼前,即使相隔多年,也挥之不去,像身体里的一滴血液,深藏在某寸肌肤下,随心流淌。

那年,我的父亲意外过世了,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改嫁到一个小山村。秋天,哥哥姐姐相继入学,唯有我,因为年纪尚幼,不得入学。母亲担心我独自在家无人照看,于是拽着我走向村子西端的小学,希望学校破格录取。那一天,阳光暖暖,有个姓陈的男老师对我左看右看,寻思了许久,然后认真地对我说:“要不,你把右手举过头顶,弯过来,看看能不能摸到左耳朵。如果能,我就恳求校长收下你。”我使劲举起右手,弯过头顶。谢天谢地,我的右手真的能摸到左耳朵耶!

第二天,我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学校,成了学校里最小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孩子的右手都能顺着头顶摸到左耳朵,只要不是“真正”从头顶弯过。为此,陈老师还挨了校长的训斥,差点被调往更偏远的山区。

离开那所山村小学,我遇到过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和蔼可亲,知识渊博。但后来,我总想不起他们的样子。唯有那位陈老师,他认真说话的样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他,让我触碰到了一个知识的海洋和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搭火车去南方,在车站广场被一个弱智的大男孩拦住了。他使劲地挤出一个“家”字,然后用手比划着家的样子——他想家了,希望我们帮助他回家。他身上的馊味,让人掩鼻而逃,可他追了上来,继续比划着,眼里含着哀求的泪珠。“他会不会是骗子团伙的诱饵?”“他或许只是一个流浪的疯子?”我们加快了脚步。就在我们验票进候车室的时候,我透过熙熙攘攘的人流,隐约看到——他跪在了我们身后!

家是最温暖的城堡,是游子的根。我不知道,他是否回到了家。时隔多年,他哀求的眼神和无助的脸,始终占据我心灵一隅,记忆深刻,让人羞愧。

原来,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音容笑貌是书的封面,心底的善良、真诚、友爱、感动是书里的字字句句。用心写一本好书,生活便充满阳光,生命便有了绚丽的色彩,即便风吹雨打,也不会褪色。

家乡的歌与美

文/陈天旺

《醉美黎水》是专属于家乡的歌。其词为:“皇后寨上云绕霞飞,五里峡风光令人陶醉。九溪十八坝依山傍水,三县交汇人文荟萃。啊,黎水,美丽的黎水!山歌号子嘹亮清脆,和谐边镇欢声笑语。生长在这里,我们骄傲;生活在这里,我们甜美。啊,黎水,美丽的黎水!绿色发展春光明媚,时代梦想这里起飞。生长在这里,我们自豪;生活在这里,我们醉美。”

此歌经专家谱曲后在一次文艺演出时作为压轴节目隆重推出。很多老乡都为家乡有了量身打造的歌曲而奔走相告、转载分享。因为,是家乡的美才催生了这首歌,这歌演绎的就是家乡的美。

家乡的美,在山水生态。山巍峨壮观,水清澈见底。凡到过黎水的人,对这里的奇山异水均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那些山或似人头、蜂子,或似花轿、笔架。青龙盘山、白虎踞堡,皇后坐寨、公媳倚坝。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般。发源于皇后寨、冲天坪山系的溪涧河沟水流潺潺,山泉水、龙洞水随处可见,甘甜爽口。“一脚踏三县”处即在黎水河注入郁江的五里峡中。山上树木葱郁,山下良田沃土,山腰、河边是住户人家。晴则蓝天白云,时有云雾蒸腾,处处田园牧歌。几百年的大树、古树比比皆是,林中野生动物、植物种类繁多,鸟语花香。春来山花烂漫,夏至生机盎然,秋天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民众勤劳善良,民风淳厚古朴,民居错落有致,房屋周围绿树翠竹环绕。

家乡的美,在人文风情。因以前商贸繁荣,兴办有制作徽墨原料的几家烟号,墨香濡染带动了家乡的崇文重教之风。据县志载,光绪十六年即设明伦义学;民国时期有保国民学校8所,另有私立永福小学、广文小学、女子职业小学等数家。学校多、办学早,更是开时代先河地创办了女子学校,使其声名远播。时代发展到今天,众多部门大力扶持,热心人士慷慨捐助,莘莘学子灯下苦读,不少家庭仍节衣缩食将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求学。又因与湖北民俗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积淀,在逢年过节、娶妻嫁女方面,形成了有别于区内其他乡镇的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就是老人过世后唱哀歌,其音色低沉凄怆,声调抑扬顿挫,词句牵人心肠,让听者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家乡的美,在和谐发展。前些年,信息闭塞、交通不畅曾是制约家乡发展的两大“拦路虎”。后来随着电视机、电话的进村入户,移动网络信号的覆盖,进城公路硬化、出境公路贯通、村组公路遍布,基础建设蒸蒸日上,“瓶颈”制约土崩瓦解。种养殖业与观光农业、粮经作物与中药材、集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呈现出一幅幅壮丽画卷。还重点抓了畜牧市场、综合农贸市场和小商品一条街,打造对内带一片、对外幅射周边的边贸重镇。“渝鄂边区本友邻,礼尚往来胜至亲”。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商品贸易,边区人民交往十分频繁。路上没设关卡,自可来去自如;买卖但求公道,不管来自哪边。在土皇垭渝鄂交界处,欢迎到来的标语高高飘扬;在五里峡大桥头,“睦邻友好公约”被铭石刻碑。每五天一场赶集时,来自利川、咸丰边界乡镇的客商与本地人氏平分秋色。

今后,家乡还会不会有新的歌曲,继续歌唱她的美丽?我不敢妄加推论。但不管怎样,《醉美黎水》当是序曲、开篇吧!

平凡的幸福

文/刘霞

以前在乡下教书,家就在学校。一家三口,挤在破旧的房子里,日子虽然清贫,但其乐融融。那时最大的幸福,就是上完早自习,还可以回去睡个回笼觉。因为孩子很小,夜晚总睡不好。

转眼,到了孩子该上学的年龄了,为了给他更好的教育,我们选择让他到城里上幼儿园,还在城里租了房子,让爷爷奶奶陪着儿子读书。这样,我们每个周末就必须往城里赶,盼着与儿子团聚。

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虽然奔波,但是每次回家的感觉总是特别幸福。教儿子读拼音,陪他画画,拼积木,觉得时间特别珍贵,生怕被浪费了。短短两天,总有问不完的话题,关心他在学校的一切,欣喜于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每隔一两个星期,我就会让儿子背靠着墙壁,在墙上划一道记号,看看他又长高了多少。每次临走时,我总是抱着他亲了又亲,然后眼泪婆娑地悄悄离去。坐在老公的摩托车后面,靠着他宽大的肩膀,看着一路飞驰而过的高楼大厦,我就想,如果我们能在城里安个家,能天天和儿子在一起,该多好!

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我们开始付诸行动。各种面试,投简历,托关系,通过种种努力,我终于调进城里的一所小学。而且,还和儿子在一个学校!

每天,我早起带儿子去上学。他用小手抓着我的衣角,趴在电动车后座,一遍遍向我讲述班里发生的事情。我时而安慰,时而鼓励,那种感觉,就如同我靠在老公背后一样踏实和美好。就这样,我和儿子相依相伴,早出晚归,度过了三年的小学时光。

小学毕业后,儿子考上了一所全寄宿式学校,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儿子上学去了,我的心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为了填补日子的空虚,我开始看书、上网、逛论坛。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上各大文学网站,浏览新鲜出炉的文学作品。那几年,我几乎很少逛街,晚上也从不看电视,吃完晚饭就赶紧到电脑前爬格子,甚至每天坚持写一两首诗歌或心情日记。慢慢的,我的文字越积越多,作品也开始见诸报端。

自从恋上文字,孤独便成了一种享受。每天晚上,一个人在家听一首舒缓的乐曲,喝一杯浓香奶茶,在键盘上轻轻敲打出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我还把和儿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写成文字,编成册子,配上插图,在他生日时送给他。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也慢慢喜欢上了写作和阅读。

后来,儿子顺利考取市重点高中。在新生家长会上,我发现儿子的一篇军训感言在学校宣传栏里展览,我特别感动,立刻用手机拍了下来,回家念给全家人听。一家人有说有笑,幸福的感觉顿时流遍全身。

如今,我进入国土系统,离家的距离远了,但我和老公交流的话题却没有减少,反而更宽广。周末,老公经常开车带我们出去兜风,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儿子走在一起,他已经高我一个头,而且越来越懂事,帮我提包,拿东西,牵着我的手,处处护着我。每次上学之前,他都要叮嘱我几句:“老妈,要注意身体呢,少熬夜哈!不然老了,身体不好要吃亏呢。”每当这时,我总是会心的一笑,内心荡漾起幸福的涟漪……

凤凰中学,你让我依恋

文/蔡正雄

暑假,我参加了大学毕业20周年聚会。期间,大家轮流介绍自己的经历。绝大部分同学都经历了多所学校,有着比较丰富的经历,只有我20年来一直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大家惊叹之余,都在问:这所学校有什么地方吸引你?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小镇的依恋》,写的是在凤凰这个小镇上,我们教师走在街头,扑面而来的都是热情的问候和淳朴的笑脸,那些都是我的依恋。现在,在同学的提问下,我再次问问自己的内心,这所学校有什么吸引了我?

首先,学校很美丽。我们有宽阔美丽的校园,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心旷神怡。校园有荷塘、有农场,里面有葡萄、橘子、水蜜桃、梨和各种蔬菜水果,还有鸽子、兔子和山羊。这样的校园恐怕到哪都少见,可遇而不可求。第二,学校有特色,我校作为一所江苏省示范初中,具有鲜明的特色。综合实践是学校的重点品牌,建有综合实践基地和成果展览馆;体育艺术、足球和学生社团等都在当地乃至苏州地区具有一定的地位。第三,学校很和谐。校领导亲和清廉、身先士卒并宽容大度。教师工作时认真合作、充分交流;工作之余,娱乐活动多为打牌下棋,文明益智。第四,学校配有书吧和教师俱乐部:我校行政楼的底楼大厅被开辟为书吧,四周布置得古色古香,放置有最新的报刊书籍;在二楼东边,这个学期设置了教师俱乐部,教师在工作之余,可以去听听音乐看看书,品茶喝咖啡。学校还有乒乓室、羽毛球室等,学校还定期举办体育类比赛,设法让最大数量的教师群体参与活动。

这样的学校,谁能舍得离开呢?

桃李弦歌忝为师

文/戴健

我这四十年,却是“忝为师、学到老”的四十年。师与生,犹如弓与弦,惟愿桃李知音,弦歌绵绵,像《楚辞·远游》中唱的那样:“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走上讲台教第一门课,迄今正好四十年。

1972年9月初刚开学,正在肥西一所中学读高二的我被校长(那时叫革委会主任)叫到办公室:“音乐老师调合肥了,学校申请了一个代课教师指标。校革委会决定,作为教育革命的尝试,选拔一名学生带全校八个班音乐课,研究后就定下你了!”

学生当教师?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犊”竟冒冒失失答应下来,只是临阵怯场,又请求免了教应届班即我所在班的课。学校还特地调整了总课表,把另外七个班音乐课全部排在我就读班的劳动、班会、体育课时段,好让我边学主课,边教音乐。至于报酬,则月付工资12.75元。

我们这一代人,大约都应了孟老夫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话,历练之磨,比后辈多得多。我则仗着有点音乐细胞,吹拉弹唱,苦中寻乐,倒也增添了乐观向上的力量。

那时的音乐课说好教也好教,只要按上面要求“唱好两首革命歌曲”(《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学生明白“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再教几首重新填词的历史歌曲如《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引导学生们要热爱“样板戏”即可。说不好教也不好教,万一教唱时说错了一句革命词语,岂不成了“反革命”?

尽管如此,我还是精心构想,认真备课。从昔日台下到台上,从学生到半个先生,角色的转换,我竟也很快适应,甚至斗胆“越位”,教起初、高中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还向他们灌输“千日胡琴百日箫,笛子只要一晚教”,课堂上拿乐器起头、伴唱呢!高中毕业,学校决定我留校,教初三语文,由此益发坚定了我以教师为职业的决心。

那个时候,学校的图书室不仅尘封,甚至连门也是封的。然求知的欲望促使我一次次偷偷掰开图书室窗户,在书柜里找着翻着,在书柜底下的地下坐着读着(为着不让人发现),真是如饥似渴!一次,我偶从一本杂志的封底看到一幅套色木刻《桃李满山》:黄土高原的窑洞里,一套明显的备课用具,墙上是一幅中国地图。一位年轻的山乡女教师,手拿语文课本,倚门而望。窑洞外,艳阳高照,桃李满山,孩子们正在做拍皮球、跳绳等课间游戏——“春催桃李”的寓意全包含在这画中了。

这和我选择教师为职业“不谋而合”!于是我也顾不得斯文了。我把它撕下来,带回寝室,又自制了一个相框,把它放到备课的桌子上。教师,成了我的志向;那女教师,成了我的偶像。以致我一直想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做伴侣,尽管没有找到。再三看画,我终于发现,她背朝着我;再三再四看画,我又悟出一个真谛:她背朝着我,可她面向生活,我到多彩的生活中去找她吧。

后来十年,我继续当教师。在农村学校,我曾合着土桌、土床、土灶教学生活,虽艰难犹未悔;在合肥市内的学校,我的一篇篇习作和论文变成铅字,也欣见一届届桃李芬芳。及至组织上主动调整我的工作到机关,我也是夹着学生的试卷报到,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过,教师这岗位,我还时不时“客串”。中央电视台(上过六个频道)和安徽人文讲坛、新安百姓讲堂,还有一些高校、党校及其他部门单位,我经常应邀去讲我所热爱的铄古灼今的“合肥”。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每次讲座都认真准备,唯恐辱没了“教师”这一崇高的称谓。

年轻时喜欢看德国女作家谢列布里亚科娃的《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书中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这样写道:“一个人突然爱上某种职业,并不仅仅是由于虚荣心的缘故。恰恰相反,我们自己用幻想把职业美化起来,这种幻想促使职业变成人生所能够得到的无上幸福。”我们的合肥老乡杨振宁有一本书叫《读书教学四十年》。马克思、杨振宁与我,好比大海和水珠。然我这四十年,却是“忝为师、学到老”的四十年。我还经常翻看、欣赏“桃李满山”这幅画。逆境时,它勉励我不自怨自艾,要勤于发愤,追求光明;顺境时,它告诫我不可陶醉其中,当乘风弄潮,绝不言休。师与生,犹如弓与弦,惟愿桃李知音,弦歌绵绵,像《楚辞·远游》中唱的那样:“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妈妈送我上学

文/李子硕

在我的记忆中,令我感动的事有很多,但是有一件事让我铭记在心,每次回想起来都感觉到分外温暖。

那是一个早晨,下着倾盆大雨,妈妈送我去上学,走到电动车旁边,妈妈拿出雨伞,让我用伞遮住我和她。电动车启动了,雨点砸在雨伞上,雨水顺着妈妈的手和腿往下流,很快就湿透了。我把伞向妈妈那边移了移,可是妈妈却说:“你多遮点儿,别冻着了。”

快到学校了,妈妈的腿一直在抖。我想她该有多冷啊!如果能跟老天爷打个电话,我一定让它收住雨点,洒下灿烂的阳光。

终于到了学校,把我送到学校,妈妈就走了。看着妈妈远去的背景,我的眼睛湿润了。

与人同歌

文/章心怡

记得第一次看《三重门》是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忘了是在七上还是七下,那是阅读课,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被一本书很耀眼的外貌吸引了,是银箔那种颜色的书皮,一看,上面写着《韩寒五年文集 下》,后来我就去翻“上”,翻到了,一样的包装,可因为当时喜欢长篇小说,于是就看“下”了,《三重门》被收录在“下”里。就这样,我与《三重门》结缘了。

阅读课老师没有硬性的规定了要摘抄,我当时好像是喜欢一些文艺的句子,恰好《三重门》里面也有,就抄下来了。其实在《三重门》之前我还看过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零下一度》以及一些散文,也抄了一些类似于“其实我们都不是好马,因为我们都在回忆。”“当年夏天,我回到北京。我所寻找的从没出现过。”之类的句子,因为当时喜欢,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觉得不矫情不做作,也没有和其他一些“心灵鸡汤”一样无病呻吟。

其实我当时看《三重门》是比较草率的,看的很快,而且那时也没有像现在一样经常看这种类型的书,看的好像还都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和老师规定必须要看的可我却不太喜欢的名着,所以也不太理解这本书的真正含义,顶多也就是看了一个故事那样。现在又重新看了。过了近一年再看也就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三重门》与实际的生活是无异的。比如说有俩学生,学习一好一差些,但他们希望考上同一个学校,差些的那个为了和好些的那个读同一个学校,考试时小宇宙爆发考好了,又或者是家长用关系把他买进那所好学校,而好些的那个为了能和差些的那个一起,故意考砸,于是,阴差阳错的,俩人做了这么多努力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三重门》里面主角就是这样。这种情节是很狗血可又只能默默的默认的,因为这就是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有发生的事。

书里面有友情,亲情,爱情,以及世故人情。韩寒用平实却又华丽的语言把朋友之间的矛盾,家人之间的纠纷,世间的种种不公描绘得淋漓尽致。有人评论这本书,说“如果读者希冀从《三重门》里收获与众不同的情节,那肯定是要失望的。《三重门》基本上没有情节,有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且文中男女主人公林雨翔、苏珊基本上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全都是生活中的琐碎。”这一观点我是认同的,因为这正是《三重门》的特点,与众不同的,有些灰暗的色调,却又是贴切生活的。

结尾在意料之中,却又意义深刻,我到现在还记得“听到远方的汽笛,突然萌发出走的想法,又担心在路上饿死,纵然自己胃小命大,又走到哪里去。学校的处分单该要发下来了,走还是不走呢?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平凡的结尾,确实又是多少人真实的写照。

突然很想告诉自己,是《三重门》后记中的一段话,“将一句话谨献给所有正春风得意或秋风不得意的人们,非常平凡,但你一定要坚信自己: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是的,你是最好的自己。

《三重门》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们总是要放弃一个,才能保全另一个。抉择,总是两难。多少的成长,多少的感情用数字衡量,怎样,可以勇敢的去闯,自尊又不受伤,有没有两全的答案?当我长大,我才发现,人心很拥挤,却又很闪躲,世界,总是不公的。无奈的,我接受了这个事实,越成长,越发现了世界的不美好。

但,既然我们身处于世界之中,最好的选择,还是向着阳光走,这样,才能少看到些阴影。用你那闪着光的眼睛仔细看吧,只要不是一直背着光,即使曾遭遇过许多冷眼,转过很多个弯,其实也不难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发光时代。奔跑在这发光的时代,理应用最热血的姿态,努力做一个最闪亮的存在,这是我们的发光时代,向明天出发,不必等就现在。

也许,只有看到过黑暗,才有追寻光明的渴望。

《三重门》,教会了我渴望。

制衡

文/李文明

我们那个地方沟、河、坑、塘较多,一到雨季,河里、坑里的水暴涨,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

这些年,在我们县,不断有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给家庭造成巨大悲剧,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失去孩子的家长,找学校和政府讨说法,搞得各级领导很头疼。所以一到雨季,政府就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镇各村在河边、坑边设立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不要下水游泳和到水边钓鱼;教育局更不敢怠慢,除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不厌其烦地进行防溺水教育,一到暑假,还要求学校采取教师分包学生、组织教师到河边坑边巡查、防溺水工作日报告等措施,确保学生的暑期安全。

今年放暑假时,上面又对学生防溺水工作作出部署,政府那边的要求是,采取一切措施,确保不出现一例学生溺水事故。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局还与各校校长签订了责任书,哪所学校发生溺水事故,中心校校长和分管副职就地免职,扣发全年绩效工资,三年内不准评优、评模,班主任老师扣发半年绩效工资,两年内也不得评优、晋级。

可是,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位本地籍女老师的孩子,背着大人和两个小伙伴去村边的水坑里玩水,结果,他滑进去,溺水而亡。

有人把情况报上来,校长一听,脑袋立马大了一圈儿。稍停一下,校长稳住神,带我和赵副校长去那位女老师家了解情况和表示慰问,下午6:00多钟,人埋了,我们才回到学校。

“要不要把情况往上报?”我问我们校长。因为按规定,发生事故必须上报。

“这个——我考虑一下。”校长说。

我没说什么,转身去了自己的办公室。事关前途和一年的绩效工资,校长要考虑周全。

过了二十多分钟,我又去校长室,赵副校长也在那里。校长坐在办公桌前,跟我俩说:“这事就此打住,不上报了,谁也不许在外面说。”

“不上报能行?”我想了下说:“如果瞒报,肯定要受处分,再说,孩子的家人,一定会找学校和村委会讨说法,到时闹出去,恐怕想瞒也瞒不住。”

“不会。”校长吸了口烟,胸有成竹地跟我说:“孩子那边不会找咱和村委会闹事,这个放心。”

“这个谁敢保证?”我不太相信。

校长喝了口水,跟我和赵副校长说:“我已经和那个村的村委会主任通过电话。那位女老师去年夏天偷生了个二胎,咱们学校和村委会都为她瞒着,她才没有被上面处理。她要跟学校和村委会没完没了,把超生的事牵出来,她的饭碗还要不要?就凭这一点,我敢保证,她家不敢把事情闹大。”

事情果如我们校长所言。两天后,村委会象征性地给了那位女老师家8000元钱,事情就算结束了。

鲁桥镇的城墙

文/吴树民

我的故乡鲁桥镇的城墙建于明末崇祯癸酉、甲戌年间(公元1633-1634年),又厚又高,中间夯土,三面切砖。其北城门楼十分宽敞,盛暑时日,凉风习习,总有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在这儿给来此乘凉的四五十人说书。上小学的时候,我也是最忠实的听众之一。有一次,为听《封神演义》中的魁星楼纣王自焚,忘记打猪草,还挨了父亲一顿痛打。

鲁桥镇西北的清峪河历史上曾发生三次大洪水,水头高达丈余,吼声骇人。每次都是洪水掀着场上的麦秸垛从外面堵住了北面的城门洞,才使城内苍生幸免于难。

站在鲁桥镇高高的城墙上,举目四望:唐卫国公李靖的功勋彰显了东里堡,长孙皇后长发的传奇名扬了楼底村,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明朝王徵的名着《诸器图说》《奇器图说》为我国机械工程学开了先河。清末关中四大书院之一的正谊书院,就坐落在鲁桥镇北坡下面;“正其宜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办学宗旨,吸引来众多文人学士;关中名儒贺复斋、牛兆濂因在此主讲程朱理学而享誉三秦。清代显贵的周家大院,融南北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砖、石、木雕三绝,让国内外游人啧啧称赞。

在革命年代,站在高高的城墙上远望,可见鲁桥镇周边遍地火种:鲁桥镇地处红白交界,是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近捷通道。镇东北原上10公里,是习仲勋、黄子文、黄子祥等老一辈革命家游击队活动的武字区、心字区;正北50公里,就是有名的陕北红色根据地照金。李靖故居曾作为于右任靖国军的司令部。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曾赴此和杨虎城将军共商国是。西安事变的第3天,军长罗荣桓、政委左权领导的红一军军部,驻扎在东里堡两个多月。彭德怀、贺龙等军政领导曾在军民联欢会上,宣讲“拥护张杨二位将军八项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宗旨。丁玲等文化名人随红军在东里堡发动妇女,宣传抗战……

在建设年代,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可知鲁桥镇地地藏龙卧虎:从鲁桥镇东里堡走出的徐朗西,在大上海叱咤风云,解放初成为周恩来总理特邀出席首届全国政协会的特别委员。曾三次赴朝慰问志愿军的民间快板艺人谢茂功,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生长于鲁桥镇布袋巷的甘肃省秦腔人民剧团团长苏永民,赴朝演出归来,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领导和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接见并合影。社会贤达毛念修在镇东街兴建的“私立竟志学校”,后改为鲁桥小学,我和女儿、儿子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我的小妹不仅在这所学校上学,后来还在这所学校任教。奉命组建二炮指挥学院并任副院长的张亚雄和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政委、后任黑龙江省委第二书记、省军区政委的刘光涛,当代国学大师茹欲立,中国当代书法大家刘自椟,“滚龙体”书法创始人谢德萍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名人,就是鲁桥儿女的杰出代表。

原来鲁桥镇城墙上有四座城门,城门洞上均镶嵌石刻四个大字:东门上的“绿野东环”,是说树木葱茏,庄稼茂盛;西门上的“翠屏西卫”,是指嵯峨山和丰乐原像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鲁桥镇;南门上的“南固泾原”,是形容鲁桥镇交通发达,属陕北通往泾阳、三原县城的必经之地;北门上的“北联祋(dui)祤(yu)”,即指北边连接着古耀州今铜川耀州区。后来,给过街水渠衬砌,将城墙砖渐渐拆光:生产队垫牲口圈、给田地施肥,把城墙土逐年挖尽。

尽管鲁桥镇的城墙,已随岁月的变迁而消失,但是,留给我美好的记忆,却永远无法忘却!

选择

文/周沁源

人生的道路上,肯定有许多等待我们的美好与不幸,而我们要选择其中的一条,来决定我们以后的道路。

在小学毕业后,父母给我报了一个艺术学校,当我得知后,心里很不开心,其实,我心里是不想上艺术学校的,我只想上普通的中学。

我的父母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不想让我这么累。在那个时候,我的心里非常的矛盾,这突如其来的选择,让我不知所措,一方面想着上了艺术学校就不用这么累了,另一方面我又想着上一个普通中学,将来还能考上一个好大学。

我心想我这一次的选择注定我以后的道路,我一定要谨慎选择。后来我选择了普通中学,心里想着:累一点就累一点吧,我一定会努力的。

我在人生当中选择了另一条路,它很苦很累,但是我会坚持下去的。

角度

文/张建强

真是怕啥来啥,我刚被任命为第五初级中学的办公室副主任,主抓安全工作,学校就发生了一起安全事件。一间教室后面堆放的几麻袋废旧饮料瓶,因一男生玩打火机被点燃,庆幸的是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浇灭,才未造成大的损失。

教学楼一墙之隔就是生活小区,居民发现教室有浓烟滚出,就拨打了119。一时间,几辆消防车鸣着刺耳的汽笛,风驰电掣般向学校驶来。本来不大的事,这下闹得沸沸扬扬。区教育局责令学校,立刻把事件经过写成材料上报局党委,听候处理。

为不脱离事实,我深入到班级,详细了解起火经过,汇报内容尽量做到细致入微,态度诚恳,教训深刻。报告写好后,我拿去让刘校长过目。刘校长仅看个开头,便眉头紧蹙,极不满意:“你跟在王主任手下做事多年,哪轻哪重应该分得清,这样的报告让上级看了,不是等着挨处分吗?”

我很不服气,学校发生了安全事件,难道还会受到表扬不成?坐在办公桌前,我把汇报材料反反复复读了多遍,经过已经够详细,反省也足够深刻,真不知道该往哪方面改。实在没辙,我只好硬着头皮请教王主任。

王主任只是简单瞟了几眼,神秘一笑:“年轻人,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看是坏事,有时会变成好事。这份报告如果能换个角度去写,保证能让刘校长满意。”

按照王主任的点拨,我重新拟写了一份汇报材料。其中写道:刘校长一向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节俭、环保及消防安全教育,几年来效果显着,仅学生捡拾废弃饮料瓶一项,每年都能为学校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校园环境。这次火情面前,同学们能及时主动扑灭火源,杜绝更大事故的发生,就是学校消防教育成果的有力体现。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刘校长看后,非常满意。汇报材料送上去不久,一场向第五初级中学学习,以节俭、环保、消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便在全区中小学蓬勃开展起来。

香香的荷包蛋

文/李文旺

香香的荷包蛋

李文旺

1979年到1982年,我在离家十五里地的中学读高中。因为离家不近,所以,除了周末,都在学校住校。只有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的一整天才在家里。其实星期六的下午有一半时间要用在从学校到家的路上,所以,回学校的时间总想往后推一点,不然,在家里的时间就太少了。于是,我常常会在星期一的早上从家里去学校。

一般来说,星期一的早读是从六点到七点半,老师考虑到实际情况,允许我们这些离家远些的同学七点到校,可以比大多数同学晚到一小时,但是,如果七点不到实在是说不过去的。十五里路,我得走将近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无论如何必须在五点钟从家里出发,否则会迟到。

其实,早上五点动身,这对于我这个已经十五岁的人来说并不难。这样就苦了我的母亲,她要四点起床,因为她要给我做早饭。其实,七点到学校以后,我在学校是有早餐吃的,我也多次不让母亲做早饭。可是,母亲每次都决意要做。母亲说:“学校的饭哪有家里的好吃,再说,饿着肚子去学校,不值。”学校的饭其实也不差,可是,由于母亲给我做的早饭太丰盛了,难免相形见绌。

母亲给我做的早饭,不管有没有其他的佳肴,每次她都会给我烧三个油淋淋的荷包蛋,三年之间的每个星期一都是雷打不动的。有时候,加上鱼或者肉菜,我一个人吃着,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菜,能不丰盛吗?

母亲烧的荷包蛋酥而不焦,香脆可口,更主要的是油放得多,后来我竟然吃上瘾了。二十多年后,由于我爱人偶然不舒服,我给我孩子做过几次早餐,我才真正体会了当年母亲的艰辛。母亲给我做早餐,平时倒是好一些,要是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母亲得早早地起床,烧好热水为我洗漱做准备,然后才动手烧饭。那时候母亲已经快六十岁了,我真不知道她何以能够坚持三年。

有一个冬日,家里的闹钟没电池了,一时又没有换,收音机时好时坏,根本不知道时间,母亲悄悄地起床了,烧好了饭,自然也包括三个油淋淋的荷包蛋。这时,母亲才不得不把我叫起来。我吃好饭以后,就离开家。冬天日子短,凌晨时候,连路都看不太清,我估摸着也快天亮了。可是,我走了二十分钟,竟然一点天亮的迹象也没有,离家越远,胆子越小,我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我走着走着,突然听见身后有急促的脚步声,冷冷的天气,道儿又黑,有谁会这么早走道呢。我多么巴望前面或者左右两边再走出人来,哪怕走出一个人来也好。此时此刻,我正穿行在一个村子里,左右都有人家。如果来人不从身后走来,至少我看得见人。可是,除了身后的脚步声,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了。我顿时汗毛都竖起来了,毕竟我只要十五岁啊。我想:今天真是倒霉到家了,天气冷倒还无所谓,还看不太清路,现在又从身后传来脚步声,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突然,身后的声音竟然叫起了我的名字。那时候我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的观念没有记下,有一点倒是记下了:若是夜里有人叫,千万不要答应。本来这是书上批判的腐朽观念,我下意识地把它当做经验了,听见有人叫也不答应。不但不答应,我还越来越紧张,我纳闷:谁知道我的名字呢。后面的声音又叫了一声,这时我才听出像我母亲的声音。后面的人见我有些反应,更大声地叫了我一声,这一瞬间,我心里马上涌起了一股暖流。是啊,是母亲在叫我呢。我反转身来,当看清楚了母亲时,我的热泪差点流了出来。母亲虽然不是小脚老太婆,但在她年轻时,也是缠过脚的,她是如何追上我的呢?

原来,母亲起床以后,那个时好时坏的收音机一直开着,我刚走十多分钟,那收音机又好了,滴滴滴几声之后,报出的时间是五点,母亲知道我们起的太早了,加上路上暗,母亲担心我路上会害怕,就一路小跑地追了上来,好在我因为害怕而越走越慢,不然,母亲还不知道要追到哪里呢。啊,暖暖的母爱,多么的珍贵。

那油淋淋的荷包蛋固然很香很香,但是,伟大的母爱岂不更香更香?

人间的烟火

文/小仵的天空

夏至天,有点小闷热,天灰蒙蒙的,树枝一丝都不晃动,就像无聊的心情。

过了一会风过来了,小鸟开始在凉爽的树丛间跳跃,一只撒满黑点的白色蝴蝶从火红的汽车上翩翩的飞过。

没有闪电,也没有雷声,簌簌的夏至的雨就这样撒落下来。走到门口,一股湿湿的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抬头,雨丝像万千条细细的粉丝从麻辣烫的大锅里刚拉出来般,晶莹又滑溜的扑噜噜的争先恐后的向地面飞奔……

不自禁的走到院中,和三楼的小不点一起平伸出双臂,微仰着头,让雨点凉凉的柔柔的吻上脸颊,滑过掌心,开心的笑弯了双眼,你是否此时也抬起了小脸……

每天都会出现的那一缕青烟飘过来了,在微雨里烟火气愈来愈浓,烟雾也在香椿树的枝叶间缭绕着,大概是五单元的老大爷开始用刚买的烧水的炉子开始劳作了。

小崔发过来短信高考录取分数线下来了,理科本一581,崔鹤583,超了本一线2分,小崔说:学校不好找啊,我说:这是幸福的烦恼,因为鹤鹤达到了本一线,选好的话可以上一所名气小;比较偏远一点的夲一的学校,或或是好一些的本二学校。其实我们的大学目标是考研,到时候还有一次新的选择!崔鹤喜欢药学和食品安全之类的专业,下面得好好选择一下了。祝贺崔鹤!

光光今天毕业典礼,公安大的最后一天,一定有很多的美好或者稍显酸涩的回忆,这一切都将随着时光的流逝,深深地镌刻在你的记忆里,每一次翻阅都将有一次新的感受,祝福你光光即将步入身穿帅气警服威武的警官生活!贾同志早晨对我说:俺家光光明天就到家了,我得到他们的九楼好好收收拾一下,哥嫂没顾上收拾就坐火车去北京参见典礼去了!哈哈贾同志蹲在卧室里用小铁铲子一下一下地把滴到地板上的油漆刮掉,工程太巨大了,挂着这边一会儿就麻烦了,马上又蹲到那边开始刮,刺耳的刮板声传的很远,我过去:先生你咋不按顺序工作尼?贾同志说:太累了,我得自己创造点乐趣,哈哈哈去给我拿瓶矿泉水去!------到十点半,终于大功告成,我们提着两大袋子垃圾乘着电梯飞驰而下,到十一楼交接那两套新床去了!

宝宝经过连日的苦战终于可以歇歇了,开心的睡一觉吧!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人间的烟火味儿浅浅淡淡的,有你们相伴总是那样的美好!

眼睛出逃记

文/潘玉婷

传说,在世界的另一个时空里,有一所眼镜学校。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因为用眼不卫生,戴上了小眼镜。双休日放假时,他们没日没夜地打游戏,玩电脑,躺着看书,趴着看电视,又从来不知道要做眼保健操。这样日复一日,眼睛们受够了折磨,商量着要全体出逃。

第二天一早,同学们醒来发现周围黑乎乎的一片,没有一丝光线,都吓坏了。可是课还得上,于是,他们互相搀扶,跌跌撞撞地来到教室。上课了,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座位上听得云里雾里,眼神呆滞。无奈,老师只好停止上课,宣布自由活动。可大家并没有像往常高兴得欢呼起来。大家依旧坐在位子上,教室里出奇的安静。看来,这所“眼镜学校”要更名为“盲人学校”了。

校长得知消息后,立刻出动所有老师,去寻找学生们丢失的眼睛。老师们找呀找,终于在一片草地上,找到了正在休息的眼睛。老师们喜出望外,劝解道:“眼睛们,快跟我们回去吧,你们的小主人已经知道错了,他们现在很需要你们。”眼睛说:“哼,我们才不会回去呢,他们残忍的折磨已经把我们累趴下了,好不容易逃出来,难道让我们再入虎穴吗?至于说他们已经改邪归正了,笨蛋才会信。”“哎呀,是真的。要不,你们先跟我们回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那好,我们要他们发誓,要好好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受伤。”“可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先在校门口等,只有亲耳听到他们发誓,我们再进去。”“没问题。”老师们回到校园,将眼睛们的要求如实禀报给了校长,并通知了学生。大家欢呼雀跃,奔向校门,当着眼睛的面发了誓。眼睛也讲信用,乖乖地回到了小主人身边。

北国看雪

文/左右

看尽了秋天的风花,是该看看冬天的雪月了。

是不是雪和月,能代表冬天的模样?没有人知道。

冬天还在秋天的树上打颤。有些叶子还是绿的,也有黄绿相间的部分。寒风将树叶吹得很猥琐。冬天还在麻雀的羽尾上,它们唧唧喳喳在斑驳的树影下觅食,蓬勃的羽毛遮住了冬天的寒意,它们的羽毛,储藏着来年春天的力气。阳光比以往任何时候还懂得怜惜。即使是刺眼的针芒,照进眼里也有一丝暖意和寒光。

来北国看雪,不能不来西安。来西安看雪,不能不去终南山。

我喜欢北方,尤其是西安。西安的雪天,刺骨苍凉,厚重坚柔。在西安等雪,是世界上最锻炼人耐心的事。头一天看天气预报,说要下雪了,人们枕着美好的梦入睡,第二天穿着厚厚的衣服打开天窗,结果看到的是漫天雾霾,或者淅沥冬雨,或者什么都没有。西安的雪天,总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某一夜或者某一个早晨,袭击得突然又惊喜,来得莫名又难过。很多从没看过雪的南方女生,在西安第一次看到雪,哪怕是很小的雪,第一反应就哭了。

在西安生活了七八年,我体验过学校山上厚得有一米多深的雪,也感受过长安的寒冷,拿手机都会冻得骨折的天气。我所在的学校,名叫太乙宫镇,附近的山,附近有很多名山,二郎山,翠华山,五台山等,都属于终南山山系。有一年大学临近毕业,学校门前下了一场雪。打雪仗和堆雪人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了,我们这群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附近太乙山下的农家乐门前,用尽了所有的道具,在山上见了一座雪房子。同班同学小敏说,这是我们的青春纪念,也是冬天在我们心里的模样。她说完这句话的样子,哈着的热气,顺着脸颊贴在眼镜镜片上,冻得红嘟嘟的肤色,和洁白的雪一样鲜美。

西安的冬天更像一个青春的少女,像我的同学小敏。这一个特别的偏见,在我看遍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武侠小说之后,感觉更加强烈与贴切了。有谁能说春天和夏天的活力与激情,才是青春的代名词呢,我所理解的,正是冬天下雪时节,和着王维的某些咏雪诗句而留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态与日常暖意。

庆幸的是,西安的雪天怎样美或怎样冷,西安人依然在西安。因为西安总有一个令人忍不住抒情的名字叫做2015年的第N场雪。

幸福的味道

文/张丙秋

今夜,我边看电视边制作梅干菜,偶然抬头,发现月光透过窗户,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照进了我的床头。

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你,我亲爱的奶奶。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一起制作梅干菜,今年,你却与我们阴阳两隔。

“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有你在身边的日子,我总感觉你很啰嗦,可是现在,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脑子里不时浮现你的音容笑貌。

我是一个地道的留守儿童。从我记事起,身边陪伴的,就是爷爷和你,只有在过年时,父母才会从很远的地方回家呆上几天。记得读小学时,为了节约电费,我总是一放学就开始做作业,天黑以前要把作业做完。而你就在厨房里准备晚餐,等我作业做完刚好吃饭。那时,你教会了我勤俭。

我上了初中,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我们在学校食堂蒸饭,自己带咸菜吃一个星期。夏天,咸菜容易变坏,到周三就没有菜吃,你总是让爷爷骑自行车送菜到学校,依旧是咸菜,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是莫大的幸福。周六上午学校放假,在家的路口,我总是能看见你守候的身影。那时,你教会了我爱。

我上了大学,每学期回家一次。每次学校放假,我都会从大城市给你带回小小的礼物,有时是某地的特产,有时是一双袜子、一双手套。你每次都欣喜若狂,逢人便说,这是我家秋秋给我买的!言语里充满自豪。

后来我在家乡当了一名老师,每天晚上都会回家。这时你已经70多岁了,身形虽然消瘦,但身子骨还很硬朗。你总是跟我说:“教书要有耐心,不要体罚学生。”你的话虽然朴素,但是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去年,我出嫁了,你拉着我的手,久久舍不得放开。你说想来我的新家看看,但是那时你病得严重,我说:“等你身体好了,我就把你接来。”可是,这只是一个无法兑现的诺言。去年小年夜的前一天,你走了,在爷爷的细心呵护下,你走得安详。

今夜,我好像又看到了你,亲爱的奶奶,你过得好吗?我想,你现在肯定是在天堂吧,正是春天,天堂的春天也是这般温暖吗?

淡淡的月光拂过脸颊,我知道,那是你深情慈爱的目光,带给我幸福的味道。

秋天的金桂

文/陈亮

学校里的桂花树,在秋意盎然的时节,成为一幅浑然天成的印象派画作,在我的视野里愈加宽阔、清朗。朵朵黄花点缀,如颗粒上树,即便能画出形状,那种幽香却飘得很远很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秋天的金桂,摆脱了烈日的干扰,吸天地之灵气自然天成。在暗香浮动中,不经意鼻翼一动,那种满含着柔情的芬芳便扑鼻而来。“女为悦己者容”,如果说她是一妙龄女子,此话该不假。我们的小区就暗藏着几株金桂,一股浓郁而美好的香味在这个时节弥漫开来,醉了小区的风景,也醉了小区的住户。楼下的桂花树和棕树、铁树栽种在一起。桂花是温柔优雅的女士,棕树、铁树是铁骨铮铮的男士。每年秋季一到,绝对是桂花树第一个站出来,用她的体香告知你姗姗来迟的秋意。而记忆最深的则是在开学典礼上,我们学校校长的致辞,第一句话一般都是“在此金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新学期……”

守门的那个大叔,每天都要手持大扫帚,在花园四周,来回打扫飘落的桂花,不是觉得有碍观瞻,而是不让这轻柔似棉花、香气如佳酿的桂花,被路人践踏。花园里落下的桂花一层层地铺盖在草丛上,他便会提着一个簸箕,十分耐心地捡拾着这秋天无私的馈赠,直到手上沾满泥土或者桂花的香气。问他拿来有何用?他不屑地哼了一声,“你不知道,这桂花泡酒,可是好东西呢!”其实,不是我们短见,实在是因为他捡拾桂花的动作,太过迟缓、用情,让人不禁想起“怜香惜玉”这个词语。原来大叔也是“有故事的人”。

而今,学校里绽放的两三株金桂让我回忆起往昔。记忆中的春天有百合花,夏天有栀子花,秋天有银杏,冬天有三角花,唯独少了桂花。其实桂花才是秋天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抑或,在我的脑海里,金桂从来都是花中的高雅之物,树中的阳春白雪。站立在一株金桂下,瓣瓣金黄,好似身披金甲的得道仙人,在她的指引下,踏入人间的胜景。

我家的屋顶花园,一株金桂说开就开了,树虽小,香味却与学校的并无二致。那一丛丛麦穗似的桂花,积沙成塔,终于一鸣惊人,成为我心中抹之不去的风景。那种空灵中涵盖着万物静观的禅理,隽永深邃。

我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鸡公岭小学,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白岩路112号,它是一座大而美丽的学校。

当你来到校门口,可以看见用米黄色大理石砌成的鸡冠状校门,上面刻着“鸡公岭小学”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进入校门,一条长约30米,宽8米的“S“形柏油大道径直通往操场。柏油大道左边文化墙上写着“心灵之源,快乐之泉”几个金色大字。文化墙下有五个喷泉池,水池里时而会游过几只可爱的小金鱼,时而会发出“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喷泉池前方还有个小花圃,辛勤的园丁在每个季节会摆放不同的花草,所以这里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柏油大道右边有一个大平台,平台上还有个圆形的小花坛,里面栽有中华蚊母、翠竹、小叶榕等花木,花坛里还耸立着巨大的景观石。走在这有山有水的道路上,顿感神清气爽。

走到柏油大道的尽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看起来十分气派。操场右侧跑道边有两棵百年古树,左侧道边是一条狭长的绿化带。操场正前方有个用水泥砌筑的十多米高的升旗台,每周星期一我们都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站在操场中央,你能望见耸立在操场旁的教学楼。操场的东面是新建的“乐健楼”,操场东北面是古朴的“乐知楼”,操场北面是古老的“逸夫楼”。这三栋楼中最具特色的是逸夫楼,它的两旁栽满了各种名贵花木,整齐地排列成倾斜的“一”字。门前还有十级褐色的大理石台阶。

从逸夫楼下来向左拐有一个大型人工草坪,上面有两个羽毛球场,同学们经常会在上面打羽毛球,在草坪上打滚。

我们的校园不仅操场宽敞,而且环境优美。能在这里上学是我的骄傲,我为能有这样的学校感到无比自豪。

永远的乡情

文/瀟灑出塵

离开乡村许多年了,但乡村那乡人乡事乡情已成为我忧伤的挂念,到如今我都无法抹去记忆中那份纯真朴实的乡情。

那时,我刚刚从学校毕业来到了一所乡村学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只知道那时的心情很茫然,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教师,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弯。过去在学生时代的种种向往、理想、抱负都被现实打得粉粹。但是我依旧上好我的每一节课。每天学生放学后,我就看书、听音乐、家访。也是那时,我开始习文学、拉二胡、练书法。

这乡村校园的前面是一个大操场,后面则是一大片金灿灿的开着黄花的油菜地。刚到三四月份的时候,正是这油菜花开的时节,身处在这油菜地里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每天黄昏的时候,我就拿起我那心爱的二胡独自一人来到油菜地里,学着拉起那忧伤的曲子《二泉映月》和《江河水》。直到有一个礼拜天的黄昏,我正坐在油菜地边低头拉着曲子的时候,猛然一抬头,在油菜地的那头,有一个身穿黄底白花上衣、头上扎着一把头发的乡间姑娘,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亮的,正对着我微笑,看上去有些淡淡的忧郁,在我来说,我的情感世界还是一片处女地,我当时心里一跳,的确,在大片半人深的油菜花丛里忽然露出一张人面桃花来,那牙齿白白的、齐齐的,脸色有些红扑扑的,虽谈不上明眸皓齿、秋波荡漾,但在这乡村周围,能见着这般乡姑也着实不多,总能让人过目不忘。正想着,当我起身再看时,那姑娘已不见身影。我依旧在晚饭后,一个人拿着一本书或是一把二胡到学校后面菜地里看书拉琴,看风景。

一个学期过去了,新学期到来,学校来了一名老教师,当地人们都称其为“老先生”。恰好被安排与我一个办公室。老先生五十来岁,腰板稍有弯曲,浓眉大眼,老师和校长都很尊重他,似乎在他身上有一种神秘感。不多时,我便知道了他的神秘所在。原来,老先生家世很特别,祖辈曾是地主世家,出过几代咬文嚼字的读书人,老先生满腹经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之乎者也、平平仄仄熟练如指,年轻时曾教过私塾。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一家人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到了他中晚年时才自由了。后来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老先生请出来在乡村学校执教。我家几辈都是平民,虽然听上人说起过那个年代的事,但我始终很尊重有才的人,老先生看我好学,便对我毫无保留,我欲拜其为师,但他无论如何都是不答应。也自那时起,我便经常将自己写的七言八句请老先生指点,老先生从平仄到对仗,从韵脚到声律,从屈原到苏轼,从诗经到四大名着,每每道来,津津乐道,信手拈来,全不费功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的古典文学基础皆受益于老先生,才得以后来与汉语言文学结缘。这就是我那方圆乡里众人皆知的乡师。我的忘年交。

直到有一天,在学校办公室里,我正和老先生谈诗论词的时候,进来了一位姑娘,那大大的眼睛和忧郁的眼神、那身黄底白花的衣着和一把到背的长发,使得我怦然心跳,原来她就是那金灿灿油菜地里我见到的乡姑。我足足对视了两分钟没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听她说“爸爸,我给您煲了汤拿来了。”老先生这才跟我说起是他闺女。但没等我说点什么,她便转身走了。我心里一片罔然。过了几日,老先生跟我拉家常,说他这闺女上完高中就没再让她读了,家里缺人手帮忙,闺女心里一直是个结,说要找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老先生拉着我的手,给了我一张照片。我仔细端详着这张照片,一位姑娘站在一片油菜花地里,只看出了上半身,下半身完全掩映在油菜花地里。我知道是谁了,我将照片放进了口袋。我那时刚步入社会,除了教书读书,整个一呆子,不知道老先生话里有话,也就没说什么,但心里总是很纠结。

到了又是一年油菜花开的时候,老先生因年事已高,离开了学校。

我还是经常拿起我的书和琴到校园后面的油菜地里看书拉琴,期待再看一眼那熟悉的风景。我会不时地抬起头望望油菜地的那头,似乎想看到什么,但却一直也没看到那心跳的风景。于是我的心里空荡荡的,正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直到我离开这所乡村学校到城市工作了,也没见着。

在一个夏天,倒是听人说,老先生离开学校后不久,生了重病,怕是不久于人世了。于是,我从工作的城市赶往那个乡村,但却没能见着老先生最后一面。我的乡师,我的导师,就这样走了,我无言以对。当我再打听老先生的闺女在何处时,乡邻告诉我说她已嫁人了。我知道我欠下了我今生都还不了的情份。我拿出那张在油菜花丛中的照片,再次来到那片油菜地边,望着那片熟悉的油菜地,油菜花已开过。曾经是那样花开金黄黄的油菜地,如今已是收割完毕,只剩下空荡荡的一片回忆……

“在我离别的时候,总有一双眼眸,消失在天的尽头,为我把深情挽留;在我回来的时候,也有一双眼眸,把碧蓝碧蓝的天空,沉入我的梦中。”离开乡村以后,我总是忘不了那片金黄黄的油菜地,那里有我的乡师,有我的乡恋,有我永远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