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旅行的散文

2023/01/25好文章

关于旅行的散文(精选16篇)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文/刘晓慧

最近有件事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河南有位女教师顾少强向学校递交辞职信,信上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除了这封辞职信内容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是此信蕴育的内涵勾起了人们心底里的渴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多少人的梦想,尤其是对于体制内的人,这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人们佩服的是顾少强的勇气和决心,为了理想中的生活,勇于和现实说“不”。

从09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6年了,我一直希望有时间能重返贵阳看一看那些熟悉的地方,体会那不一样的生活。在西南地区,人们寻求的是悠闲自在的慢节奏生活。早晨九点之前街上没有商铺开门,等到中午时分,道路两旁全是满满的麻将桌,搓麻的爱好不止限于四川人,贵州人也是同样沉浸其中,到了晚上,夜市正式拉开了人们生活的序幕,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风情相当浓郁,在夜市里见的最多的就是民族风的饰品,随便挑选几样搭配亚麻长裙立刻彰显出不一样的风情。

说到美食,不能不提酸汤火锅。贵州人偏好酸,喜辣,但那里的辣椒不像我们北方的辣椒只是单一的辣,贵州的辣椒很香并且做法有很多种,每一个品种的辣椒加工成不同的产品,程序相当繁琐。就像糊辣椒,要经过十多个程序的加工,对于吃的方面,贵州人非常讲究,绝不怕费时费力,着名的辣椒酱品牌“老干妈”就出自贵阳。酸汤火锅里用的辣椒是泡椒,这也是贵州的特产之一,别看个头小但是辣味十足。酸汤是用腌好的西红柿炮制的,刚开始觉得西红柿和辣椒不搭配,但尝过之后才知道,这才是地道的美味。后来我在济宁和梁山都吃过酸汤鱼,味道与贵州相比差之甚远。酸汤火锅用的蘸料也相当讲究,是用糊辣椒、折耳根、木姜子、花生、芝麻等调配而成。折耳根和木姜子是西南地区特有的调味品,气味浓郁,外地来的人一开始都吃不惯,但时间长了反而离不开了,折耳根炒腊肉是贵州的特色名吃,吃起来油而不腻,喷香扑鼻。

贵州的旅游没有云南开发的早,在我上学的时候还不是很出名。黄果树瀑布应该是贵州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我是08年的夏天去的,据当地人介绍,当时正处于枯水期,可是在我看来也是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听说老版的西游记有很多场面都是在那里拍的,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美不胜收,水潭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看得人心情舒畅无比。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很常见,可以说在山上有水的地方就有溶洞,在贵阳城郊有一个景点名叫天河潭,风光旖旎,景色秀丽,里面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溶洞,其中最大的那一个,坐船进去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来,再大胆的人到了那儿都会胆怯,直到快把人的勇气磨光了之后眼前才会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忆了这么多又回到现实中,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牵绊,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去旅行了,什么时候能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此来抚慰我千疮百孔的心灵呢?

陪着父母去旅行

文/胡海波

今年国庆长假,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带着老婆小孩去旅游,或是参加校友、球友的聚会,而是意随心动,决定陪父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父亲笑而不答,用眼光暗示母亲表态。母亲下意识地推辞说,国庆节人多,出去还要花钱,以后再说吧。我立即反驳道,附近走走,人不多的,你们都已过了七十岁,门票全免,景区可以长驱直入,再说,只有长假,我才得空陪陪你们啊!父母亲便不再犹豫,欣然前往。

公路沿途花团锦簇,树木青翠挺拔,微风送来阵阵桂花的香气,传递着秋的讯息。抬头望去,是颇为难得的湛蓝水晶天,不时有飞鸟欢快地掠过天际。苍穹之下,是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田野,稻穗沐浴在阳光里,显得格外的风姿绰约,星星点点的人群正在田垄间干着农活。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局促,我们心情大好,父母打开了话匣子,兴奋地回忆起曾经上山下乡、农村教书的峥嵘岁月,再多的苦难现在都似乎变成了甘甜,话到兴头上,父母亲还相互调侃戏谑对方的陈年趣事。当我接过话茬时,他俩竟然话锋一转,团结一致,揭发起我的童年糗事,旷野里顿时回响起我们不羁的欢笑,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接近中午,天气有几分闷热,不免觉得人困马乏,于是,我提议先休息用餐再玩,可父母游兴正浓,异口同声地表示不累,等逛好某榜眼府邸后再说,大有一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干劲和气魄。这不禁让我想起大年初一带他们去苏州天平山、木渎古镇游览的情形。在古镇转了一圈后,我带父母去登天平山,山虽不高,但峭峻奇险、壁立千仞。因担心二老体力不足,我欲打道回府,父母却童心未泯,坚持攀登,一直爬到半山腰才悻悻然转身下山,父亲还自言自语道:要不是怕出汗受凉,登顶乃小菜一碟!有感于此,我写了首古体诗《早春行》:“乙未新春晴方好,堂上椿萱并繁茂。吴中胜境惹人醉,偕老同游惜时少。”父母引以为豪地将这首诗在周围的好友中传阅,赢得点赞一片。

返程的途中,父母渐入梦境,传来轻微的鼾声,夕阳的余辉透过车窗,洒落在他们脸上,营造出特别安详、宁静的氛围。我稳步开车,关严车窗,放轻音乐,尽量让他俩美美地沉浸在睡梦中,这一刻,角色似乎发生了互换,我俨然是家长,父母反倒变成了需要照顾的小孩。今年,北大女博士王帆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上,动情地讲述她与父母的爱,最后一句话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直抵人心,令人难忘。于我而言,从小父母就供我读书,教我做人,带我游遍泰山、黄山、北京、杭州等名胜古迹,当我长大了,父母却老了……这是世间的自然规律,无需过多嗟叹,只要不缺席父母的衰老,多抽时间去沟通、去陪伴,我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就一定不会发生。

旅行也是修行

文/乐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下,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充满趣味、充满活力、充满智慧、格调高雅、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久闻福建泉州有个清源山名胜景区,山川俊秀,灵气尽显。尤其遐迩闻名的是该山的下面有个“老君岩”,装置着一尊老子塑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有千年的历史。我们约了三五好友,慕名前往。

老子的塑像,把其慈祥、安乐的神态表现得琳璃尽致,像一种健康长寿的象征。听泉州友人说,假如摸到他的鼻子,可以活到百二岁,若是摸到眼睛,可以活到百六岁。但是,真要摸到他的鼻子和眼睛,却真是不容易呀。我们试图摸摸,可老是摸不着。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们已经沾上了这里的灵气与福气,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荡涤。

青山绿水数不尽,山顶湖色胜景佳。参仰“老君岩”之后,又登上山顶。山顶上的“天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眺望远方,依稀可见高楼耸立,胡同小巷在大楼之间穿梭交错。近看“天湖”,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让我们震惊的是,水竟然交叉着流。湖里的鱼儿们欢快地跃出水面,好像遇到了开心事。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往前走,看到了山间瀑布,犹如微微飘起的窗帘,又像洁白的白纱,它的声音大如雷震,又像一条白龙正在咆哮。山上看水,你可能也会深味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深味水如何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

游完了清源山的所有景点,我们下山在泉州下榻。第二天清早,我们赶往安溪“清水岩”。“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麓,这里的寺宇,是为纪念北宋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师”而建的。寺庙依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其风姿巧夺天工,另有一番典雅与壮观,是远近盛名的闽南名刹,所以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置身于这里,感受这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场所。离开“清水岩”,途中歇息间步入村民售卖“铁观音茶”的一个小店里,品尝分享着这里盛产的名茶,顿觉幽香扑鼻,齿颊流芳,心旷神怡。听说邻毗的漳州平和盛产“琯溪柚”,我们又前去品味柚香。在离平和县城几公里的一个村庄,我们和村民一起采摘“琯溪蜜柚”。伫立于园中放眼瞭望,柚园里恰似响起了丰收的交响曲,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其乐融融。

心灵可以给景物着色,与其说风景在眼中,不如说风景在心里。此次的旅行,给我们带回来的都是那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激动,实也是一种怡悦的健康的修行活动。

去青藏高原旅行吧—朋友!

文/谢泓

人退休之后,该考虑些什么?明智首血出门远游。

想想看,有幸能活到九十岁的话,已经活了足足三分之二。剩下的时光,我的时间-我作主。朋友老兄,就悄悄的出去潇洒了一回,首选地是西藏。理由十分简单:乘还能走得动,跑得了,适应得了高原反应?就此西藏行,剩下该去的地方慢慢来吧,反正其它地方旅游,不会被高原反应所难倒。

随游团走,票子一码,准时出发。去时飞机,回来火车,互为补充,先看蓝天白云,再看大地油菜花竞放、牦牛成群。飞机从咸阳国际机场起飞,到拉萨也就是几个小时。朋友老兄开了一辈子汽车,差不多走遍中华大地,今次就不用再开车了,美美享受一回有滋有味的旅游生活吧。

西藏是个好地方,这样的季节,天空蓝蓝,远处雪山皑皑,近处青草绿茵,一幅极美的山水画。唱一首韩红的《青藏高原》,才算过把瘾。只是那最后一句,实在没法圆满,好不敬佩那胖女子的中国好声音真美、肺活量真大!多少爷儿们自叹弗如,最终还是败北在那最后一句唱腔上!

朋友拍的片片,虽算不上名片佳作,但也有草根风格。出门旅游,除了看景,就是将景点拍摄珍藏起来,将来某一天确实老了,走不动了,静坐下来,戴上老花镜,如老牛反刍一般,不论是春暖花开,还是夏雨霏霏,抑或秋月明亮,冬阳暖暖,慢慢欣赏,独自回顾,足可让一生的幸福快乐时光倒流,年轻岁月从头再来一次。读着地老天荒的亲历故事,就是平生最惬意的时光……

西藏那么多寺院,那么多忠实信徒,十叩九拜,虔诚至极;转经转人生、转来世,世间的善善恶恶,仿佛都在转经中摆平。阿弥陀佛,佛法无边!真不知道当年我佛是怎样从那千里迢迢天竺国度,来到中国,走进西藏!佛法无边,令人震撼,令人敬佩,令人不禁虔诚万分。

佛本是普通百姓的心灵福音,只所以人心向佛,那是善的力量在驱使,是善的动力令人神往,令一个大团结的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

布达拉宫的佛,还有那恢弘的建筑群,用金鐾辉煌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在那样遥远的地方,佛力无边,来到天路云端,不崇拜佛的力量也由不得你。人心向佛,一个藏民族的神秘圣地,当年文成公主献身毕生的地方,历史悠久,灿烂光辉,大一统国家的历史文化符号,在一直承前启后般流畅书写。

头顶祥云,脚踏福地,走在佛的国度里。藏南藏北,广袤天地,到处都是佛的力量,一个民族坚定不移的信仰,都是佛在左右着天地人的力量。经幡飘飘,五彩斑斓,皑皑雪山,茫茫草原,只有这样的季节,才能看到生机盎然,才能看到生命的又一次繁衍壮观。

藏羚羊咩咩叫声,穿越时空,穿越风云雨雪阻隔,一次次回到耳际眼前,虽然那只是一种幻觉,已经足够了。作为一个匆匆过客,只要看得见远处的皑皑雪山,那儿的风云变幻,那儿的云彩朵朵,还有那儿的经幡腊腊,到处繁荣景象,此行足矣。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支撑着她的是一个伟大的祖国!一个欣欣向荣的十三亿人口大国!青藏铁路,数条进藏公路,过去敢想吗?一路那么多的自行车成群结队,气势磅礴。即使提前十多年,欲想去那儿,也只能是个梦想。终究海拔高度太高,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号称生命禁区,何况交通根本无法实现。今天却旅客熙熙,游人攘攘,那游客、汽车和自行车长龙阵,伴随着那些腊腊经幡,随风飘扬。

一个马上将称作老年人的朋友去了,带回来了许多新故事,也带给我们明天的花甲一族的神往。

乘尙年轻-就去青藏高原旅游吧,朋友!

旅行正当时

文/徐佳佳

今天一早,在朋友的空间里读到一篇新鲜出炉的旅行游记,题目《牵手看世界之婺源探秋》,文字与图片里的深秋美景着实让人心生向往,而旅行之后的思想升华更是引人深思。

先说说我这位朋友,与男友高中相恋,大学四年异地,工作三年至今异地,相隔千里。或许是因为异地的缘故,两人一年难得的几次见面都通过一起旅行的方式来实现,再后来,她旅行成瘾,一个人的时候,甚至周末两天都可以跑去千里之外,周五晚间出发,周一凌晨返回,早上再爬起来正常上班,真是让我佩服得不得了。

于是乎,不知从何时起,我就经常在她的空间里看到“旅行看世界”的系列连载,尽管到目前为止,她的世界还仅仅局限于国内。

说实话,很羡慕。

从小到大,升学、参加社团、应聘工作等需要填各种表格的时候,只要是兴趣爱好一栏,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写上“读书、旅行”,可是细细想来,匆匆人生二十多年的光景,能算得上旅行的出游,屈指可数。

若问不能成行的缘由,真的是很俗套,无非“假期短,我没有时间”,“这月交房租,我要攒钱”,“我没有合适的同伴”,“我以后还有机会”等等,诸如此类。

就在这一箩筐老掉牙的借口中,青葱岁月渐行渐远,而说好的旅行却始终遥遥无期。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心灵的旅行,在文字构造的世界中,有人、有物、有故事,灵魂行走其中,在别人的世界里获得自己的成长。旅行,是身体的行走,更是思想的远行,足迹所至的范围,就是一个人的世界,旅行会告诉我们,这世界,比想象中更宽广。

我曾无数次地思考,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的这位朋友在游记最后写到:“读书使内心宁静,旅行使内心沉淀。认清自己的渺小,接纳自己的渺小。世界很大,见识太短,读书,工作,健身,多出去看看。回来后,你会更加珍惜和热爱你正在拥有的生活。”

我想,也许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远方,而在于回归。离开熟悉的地方,探索未知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然后不一样的归来,以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看待当下生活中的困境,不再彷徨,不再迷茫,找寻出路,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朋友,美景依在,人生正当年,旅行正当时,你准备好了吗?

东游记

文/幸运的贝壳

逍遥徐霞客,明日又天涯。

我想,旅行的意义不止在于旅游本身。远方让我们好奇,憧憬与冒险,海的那边,山的那头有没有住着神仙,已经不是太在乎了,重要的是它永远让心灵喷薄,鲜活与富有灵性,永远抹上一笔梦幻的色彩。

一颗不羁的心灵,找到灵魂的缺口,自由品味与追逐,放逐所有的心情,与大自然来一次美妙的亲吻,自在兜风,漫步天空,任他去疯任他去梦。

有一天,以天为被,以地作席,以梦为马,以爱圆心。真切地感受大自然,双脚踏实地行走在这厚重广袤的沃土,举目所及全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妙趣横生,此中有玩味,多言则无味。

风儿含情水含笑,天涯海角任逍遥。

喜欢旅游,或许目的地早已不是旅行的全部,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优雅惬意而又舒心的让心灵去旅行,这种心境与风情或许给旅行带来不少惊喜与欢愉。让爱自由舒张,放飞美好的心情,与全世界拥抱,我来过,我很开心。

好多朋友读过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特别是其中种种冒险与未知,总是让我们热血沸腾,浮想联翩。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旅行呢,何必计较太多,轻车上路,为爱加油。

那这篇东游记,并非为向东旅游而写的游记,也不是东海游玩的心情日记,而是游玩苏州东山所领略的风情与感怀罢了。

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不能说的秘密,都有一些未完成的梦想,而有时候旅游可以疗伤与蕴藉,也可以敞开襟怀,释放心怀,找寻最初的渴望,找寻当时的自己。现代好多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心灵长期压抑而无法排解,连简单点的自然醒也无法承诺,他们有时泡吧,蹦迪,K歌,上网,游戏,甚至吸毒,而为何最后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有时适得其反。然而旅游如同看电影,读书一般可以尽情与尽兴的让心灵休歇,慢慢地如同调制咖啡,淡淡晕开芬芳美好的心情,可以自由捕捉心灵每一寸,每一瞬的丰盈与灵动。

苏州三山岛有好多好玩的景点,娘娘庙,观音堂,大佛字,一线天,板壁峰,狮身人面像石,湿地公园,影视基地,三峰寺,等等等等。

记得有一块大的岩石上刻画“能到三山岛,获得无量福”.而我有多大的福气,应该修福惜福,造福与众生,莫要折了才气,损了福气。

身心洗涤,净化心灵,完成一次心灵的朝拜。

心若虔诚,爱如朝圣。

若许心莲,沐浴心佛。

人生即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在路上,或匍匐,或行走,飞翔,每一条道路都需要开垦,披荆斩棘,前世今生,我们注定走我们自己的人生。

也许碌碌无为,终无所获,也许一生劳苦,鲜有成就。但在心中已然有一条自己的路。让自己善始善终,问心无愧就好,自己的用心与用功,终有一天感动自己,影响他人。

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我们该回的地方,回到梦里都想去的地方,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回到最初的地方。

出发吧,

爱自由,让心灵去旅行。

行走在流浪边缘

文/冰山上的来客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注定要开启一场寂寞的旅行。

那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恋人,唯一作陪的是星河日月,孤帆远影。想象着,点一提灯盏,抚一把古琴,吟诵秦时的荒墓,汉时的关隘,凭吊昔日皇妃,歌舞一段霓裳羽衣曲;指点江山,挥毫泼墨,高谈唐诗宋词,在月光下起舞,在海潮边视听,在山巅上遥望,在幽谷里呐喊。再乘车离开怎么样,离开这里到别处。换一个地方,换一种情绪,换一种新的生活。暂不将这种旅行称之为流浪吧,至少这样不会显得那么悲情。打点行囊,收拾妥当,带一把油纸伞,携上我的笔墨纸砚,以便我可以记录我旅行途中的点点滴滴。我且行且看,且听且歇,与老者攀谈,与孩童嬉戏,与游人结伴。点起一堆篝火,架上一撺枯枝,任凭火焰跳跃,青烟袅袅。春日的清晨,以山泉洗漱,登上万丈的高崖,等待旭日初探,霞光萦绕。张开双臂,拥抱长空,呼吸自然。群蜂乱舞,草长莺飞,在这个花和草浓的化不开,抹不去的艳丽季节,我选择和山林同在,与落日同去。这个季节,但凡遇见,便是缘分。人与自然心灵的相互碰撞,舒适与自得的相互涤荡。从此看淡了世间的粗俗与鄙夷,毅然拿出纸和笔,坚定地写下一行文字:我为我行。

在这里,是不是已经找到我心灵的最佳居所,跟蚁居在大都市的宅男腐女们相比,我是否过得更加惬意?他们说,大都市里有太多的无奈和压抑,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机械而木讷,没有激情,没有雅致。总是在失望和麻木中徘徊前进,在讽刺和嘲弄中蜗行摸索,失意和流浪中浮沉。大都市的人们还不如一株长在山坡上的草,没有草的自由,没有草的优雅,没有草的精彩,更没有草的潇洒与风度。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从不改变作为一棵草的本质和精神。如果每个蚁居在大都市里的流浪者,能以草的优雅和坚韧顽强地存活于人世间,哪怕有几多失意,几许伤感,亦不会迷乱自我,颓堕自甘。每一个旅行的人,流浪的人,正如每一棵行走的草,虽流浪,却也美丽。春暖花开之时,便是重生之时,没有永久的伤情,亦没有永恒的迷惘。失恋与相守的困境里,保持一份超脱,紧守一份释然,离开是必然,相守是偶然,缘起缘灭,花谢花开,如此而已。

所谓累了也就淡了,淡了也就散了,散了也就死了,不过如此。生生可恋,未可勉强。等到行囊瘪了,心情超脱了,卸下沉重的面具,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且行且恋爱,且行且修行。流浪到大都市,时间久了,再逃离大都市到小村庄,领略美仑美奂的人间风景,芬芳扑鼻的乡土人情。行走在流浪的边缘,让心灵去旅行,让灵魂去创造。

小水滴的旅行

文/杨云皓

大山深处,小水滴正津津有味地听爸爸讲从前的故事。爸爸说,爷爷是从大山飘到大海那边的,他见到的世界非常美丽,有蜿蜒起伏的山脉,曲折幽长的河流,还有像玻璃棋盘一样的水田。

爸爸长大了也学着爷爷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他的旅行就不那么开心了。爸爸说,在他的旅行中,随处可见光秃秃的山头、干涸的河道、卷着尘土和黑烟的公路、铁路。原本绿色的城市,像被一个灰色的大盖子盖住了,透过灰蒙蒙的雾气看到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干裂的土地。天上的白云不见了,爸爸在黑雾中穿行,晶莹透亮的身体变成了一个泥点子。

听了爸爸的讲述,小水滴脑子里打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我也要来一次奇妙的旅行,我将遇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小水滴乘上了风的列车,从大山深处一直开到天空中,向着南方的大海出发了。

蓝蓝的天空中,小水滴飘啊飘,他试着拿下爸爸给他带的口罩,深深吸了一口气,哇,凉爽的空气好像带着一丝香甜,感觉和大山深处的一样清新。小水滴一会儿钻进白白的云朵和小鸟捉迷藏,一会儿拉着小雨滴的手跳舞。他向下望去,到处都是青翠的绿地、高大的树木、干净的街道。爸爸讲的穿行在农田树林间冒着黑烟的铁钢怪物不见了,只看到高速环保的高铁在城市间飞驰!污浊的水塘、冒黑烟的工厂也不见了,眼前是干净整洁的城市、成片的绿地公园、更环保的电力交通工具……

小水滴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从风的列车上一跃而下,和许许多多小伙伴一起扑向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走吧,去旅行

文/小小鑫

你站在幽静美好的江南小镇,周围是白墙黑瓦组合的江南,桨木在轻轻摇摆,水声幽幽传来,也许,你看不到优雅的美人在长亭中悠然抚琴,抑或,翩翩的才子挥扇吟诗而过;你站在恢弘壮美的北国大地,周围是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风声呼啸而过,林间沙沙作响,也许你看不到剽悍的汉子豪迈地饮下一大碗酒,哪怕,勤劳的巧妇坐在火堆旁做着针线。于是,你只好面对着照相机镜头不自然地微笑,构想一切有关讨厌旅行的句子。但我还是要对你说,2012,去旅行吧。

去旅行吧,旅行是美丽的。江南的幽雅,北国的豪放,也许在摩肩接踵的人海里被层层淡化,但它们依旧真实地存在着。旅行的美丽,并不仅仅是展现在眼前的风景名胜,它俏皮地躲藏在微小的细节之中。南方细雨连绵的时节,你是否留意过依附在绿叶上轻盈的水珠,泛在湖塘中荡漾的涟漪,长相俊俏呼喊着穿梭在飘飘斜雨之中的孩子?北方千里冰封的时候,你是否在意过被光线穿透的晶莹的雪色,披着一身霜雪刚劲挺拔的松柏,身着厚厚的棉衣在次次跌跤后却依然在积雪之间蹦跳嬉闹的孩子?2012,去旅行吧,去享受旅行的美丽吧。

去旅行吧,旅行是充实的。不论你跨上高山之巅,还是穿行于茫茫平原,沿途的风景永远在美妙地诉说着其中的故事,孩子诉说着坎坷的成长经历,少女诉说着腼腆青涩的情愫,少年诉说着豪壮热血的理想,长者诉说着夕阳余晖的深沉……只要你把脚步放慢,他们的故事便如音符般慢慢飘来,汇成溪流落入你的脑海,留下那些或许快乐或许伤感或许淡雅的印象,叠加成一路而来的纷呈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也可以在庐山西林中寻觅苏轼超脱世俗的感慨,到洞庭湖探寻孟浩然寄友时胸怀的壮志,从芙蓉楼寻溯王昌龄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不舍……跨越千年,去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2012,去旅行吧,去体验旅行带来的充实吧。

去旅行吧,旅行是真实的。它像一面明镜,清晰地折射出你内心的世界。当你独自一人行步在旅途上,才明白鼓鼓行囊并不是你的归属;当深秋你只能在旅店呷两口浓茶,才懂得母亲煲的热汤是如此可口;当你在异地抬头望圆圆月儿,才重拾家园的温暖。原来你是那么依恋着家乡,原来你是那么深爱着亲友。会在想念中叹息的自己,会在电话这头啜泣的自己,只有在行途绵延间才被自己认清。瑕疵被包庇,笑容会伪装,我们总认为自己已无坚不摧地成熟了,但当只身沉浸在远方静谧的夜,才恍然大悟,在旅行的洗濯后,自己还是那个单纯天真的孩子。2012,去旅行吧,去感受旅行的真实吧。

你还在等待什么?还是走吧,我们去旅行。

我要走出大山

文/许曙明

小时候,我常常站在家门口眺望四周的山峦。心想:山的那边是什么?还是山吗?如果还是山,再后面又是什么?

山村的生活日复一日,古朴而单调。我心里的愿望年复一年,明确而坚定:我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对一个充满好奇、心存幻想的山里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的憧憬魂牵梦绕、不可抑止;对一个衣着褴褛,食不果腹的山里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的道路山重水复、坎坷曲折。

不管有多高的坎,我也要翻过去;不管有多险的山,我也要爬上去;不管有多长的路,我也要走出去。靠着这个信念,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奋斗、坚持、拼搏、喜悦、失败、绝望、伤感、痛苦、等待、磨难、煎熬、艰辛之后,我终于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外面的世界,走进了自然……

祖国的壮丽山河吸引着我,我渴望以旅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有生之年旅行中国。一方面是祖国秀美的山水吸引自己去放逐心灵、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自己也希望开阔眼界,排郁遣闷。我知道,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的情况下,对我这样一个“草根”来说,旅行是我抒发情怀、拥抱生活的最好方式。

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去亲近自然。我感谢我就职的单位,在我认真履职的同时,使我能够获得说丰厚不丰厚,说微薄不微薄的薪水,靠这点财力,吃最便宜的饭菜,住最简陋的旅店,坐最普通的车辆,足以使我走得很远;我感谢我的亲人,家里的积蓄大都让我买了车票也毫无怨言……有了这些条件,靠每年的休假,靠一年的几个长假,靠平时的双休日,只要周密计划,精心安排,我就能够到达我想去的地方。

我克制不了远方对自己的吸引,去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子,是我的最大夙愿和乐趣。旅行让我知道了美好的所在,当我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走向高耸云端的念青唐古拉山、清澈透心的纳木错、冰清玉洁的南迦巴瓦雪峰、晶莹剔透的卡若拉冰川、汹涌澎湃的雅鲁藏布江、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茂密幽深的大兴安岭、奇异瑰丽的神州北极与东极、浩如烟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望无尽的南疆大戈壁、崩天裂地的恩施大峡谷、云遮雾绕的神农顶时,灵魂在山水中得以遨游,思想在宇宙里自由翱翔,精神在天地间完全解放。

旅行中的许多见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能够一步步摆脱浮躁,抛弃急功近利,走近平和,走进宁静。如今,我已经能够对过去耿耿于怀的一些事情坦然释之了。相反,以前视而不见的某些东西今天却显得弥足珍贵。这一切,无疑得益于旅行给予我的启迪和再造。

旅行中国首先是一个挚爱,同时也是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整整奋斗了35年。就是说,我用了35年时间,到达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个省、市、区,到达了240多个地级行政区。到达一些英雄人物和着名作家的故里,到达了自己向往的大多数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亲眼目睹了祖国壮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观察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体验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一边旅行,一边记录下旅行过程中的所游所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我用35年时间写下了《走向蔚蓝》《走过高原》《走近平和》《走进山水》等4本散文集,以此来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没有人赋予我旅行中国的责任,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以我的能力和现状,我已经很难在别的领域内有所成绩。我能做的有点意义的事,就是实现自己旅行中国的夙愿,并写下心里的一些想法,这是一个贫寒中长大的七尺男儿对生活的最大回报。

此生此世我不再期盼什么,只渴望能继续迈开双腿去更远的地方,被神奇的山水洗涤身心,净化灵魂,以此来激励自己完善操守,坚持自我,真正成为大地母亲的儿子。

带一本书去旅行

文/马国福

书籍原本就是一脉秀美山水,或俊秀,或伟岸,或浓墨重彩,或恬淡轻灵。只是这山水是静止的,藏在文字背后,随着岁月滋养我们的心灵。

每次外出旅行,我总会带上几本书。一路上与书为伴,心就有了寄托,不觉孤单。带一本或者几本书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浅层次意义上打发时光,消除寂寞,更是一种心与景、心与人的融和对视。长途旅行宜读小说;短途旅行宜读散文;游山水美景宜读性灵美文;览古刹亭台宜读文史;观人文古迹宜读地理。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旅馆里,一卷卷书籍就是我们最轻便的行李、最交心的知己。

古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徜徉在旖旎风景,那些文字就有了色彩,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苍茫,欣赏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意境,赞叹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大气;体会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雅致情趣,沉思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迷茫感慨,领悟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落寞寂寥,感慨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醒曼妙,书卷中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风景名胜起起伏伏,闪着波光,历史因此厚重清晰,情感随之丰富翻腾。

在高山亭台楼榭登高望远,在船舷河流上把酒临风,在先贤古迹前追古思今,在人文景观处仰望思索,这一卷卷山水,一个个台阶,一棵棵草木,一块块牌匾就是一本本被岁月的风雨从容浣洗的典籍。阅读山水,阅读书籍,山水书籍合一,交相辉映,没有车马喧哗,得天独大,何其自在!行囊里的书籍如清风,给我们阵阵凉意;似甘露,给我们丝丝甘甜;像明月给我们缕缕诗意。

走出尘世,背着书籍去旅行,融入自然,没有世俗牵绊,胸怀因此宽广空灵轻盈。所有的凡尘烦恼了无踪影。在山水风光间,困了睡去,醒来手持诗书,卧看床前风云,静听山涧瀑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漫长的旅程有了书卷不再寂寥;疲惫的脚步,有了书籍的支撑不再沉重。与山水对话,同书卷对视,和自然拥抱,问候一只飞鸟的飞翔,打量一眼清泉的双眸,丈量历史长河的深浅,爱恋一帧风景坦露的胸怀,漫漫旅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说山水景观是自然的恩赐,那么旅程中随身携带的书籍就是良师诤友持续的相伴,无偿的恩泽,缩短我们的寂寞,延长旅途的快乐。

旅途中的阅读是一门艺术,只有那些深谐心灵之道的人,才能隔绝尘世的喧闹在其中找到风景之外的另一层美妙和恬静,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旅途中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浅层意义上的消遣,更是一种通过文字,深入自然,综合了解作家、社会、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的有效方式,它让我们借助旅行这有限的时间,贴近生活的最深刻的本质,这样的方式让心灵的成色多了一份光彩,让身心的放松成为双倍的欢乐和拥有。

穿越时空的旅行

文/陈冰

西塘古镇的门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来到古镇入口,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感:黛瓦白墙,墙体上斑驳的霉印,在江南天气滋润下显出特别的亮色的绿色植物,以及那仅能容得下两人并排行走的狭窄而幽长的弄堂……不期而遇的小雨滋润了古镇,为其平添了一份静谧与安闲。

弄堂两侧是名字千奇百怪的小旅馆,不过门一律是小小的、旧旧的,给人感觉很特别,仿佛推门进去便会别有洞天。

古镇里为了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有许多的陈列馆,有的是关于古代的,如钮扣陈列馆、瓦当陈列馆……也有关于现代的,如张正根雕艺术馆……

钮扣馆中的两位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一枚贝壳钮扣的制作过程,从起初的从贝壳中取材,到打磨定型,再到打透扣眼,需要十分精细地操作与基准的力度。相对于游客们的惊呼赞叹,师傅们想必是对这场面已司空见惯,是一脸的淡然。

西塘进行人才引进,着名根雕艺术家张正定居于此,其根雕作品也被收藏在这座根雕艺术馆内。根雕艺术有“七分天然,三分人工”的说法,指的是一件好的作品,主要依照树根的天然形态进行创作,人工的成分植入越少越好。巨作“东方雄狮”,其原料被人废置了很长时间,而作者将其琢成狮子的头部与躯干,再嫁接上四肢与尾巴,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还有依两棵树根部交错,再填上两只喜鹊而成的“喜盈门”;将生长在悬崖边的树木的根部倒置而成的“树魂”,无不体现出艺术家卓越的才华和对艺术敏锐的感知。馆内的镇店之宝,借鉴了苏绣中的“双面绣”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双面雕”。一面是盘旋于云间的蛟龙,另一面则是108只活灵活现的猴子,一正一反,别有洞天。

在西塘古镇,历经千年默然不语的拱桥,两侧的黑白建筑,水中荡漾的小船,远处高高的戏台,以及传来的似有似无的曲声,这一切便满足了我们对江南的所有想象。

天气是典型的梅雨时节的天气,湿湿闷闷的,没有太阳,没有风。温度仿佛不太高,但每个人却是被生生逼出一身汗,粘粘的。很喜欢一家店的刺绣,老板也很健谈。原来她们整个村子家家都搞刺绣,老板的手艺还是其奶奶亲授。谈得兴起,老板便从中挑出了自己的一幅绣作。绣的是村口的古树,颇有年岁,枝繁叶茂,一牧童牵牛走过,意态安闲。针法细腻传神,看得出,这是老板的得意之作。绣自己的家乡,绣自己熟悉的草木与人物,又怎么会不用心呢?

“定然是中国人偏爱的,碧水流韵/摆渡,摆渡——摆入一湾深处,夕照微染/渡近,粉墙黛瓦,淳朴憨实的乡村民风/临水而居的悠悠岁月。”这是诗人江南狂雪有感于着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双桥》而作的《周庄·双桥七韵》中的第一韵。但我想,西塘,也是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的。

蒲公英旅行记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有一片朴素而又美丽的蒲公英。

刚萌芽的梦想

正值春季,万物复苏,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生命,重新沸腾了。蒲公英妈妈却苦恼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事情还得从两天前说起:春天来临,意味着蒲公英宝宝们就要离开妈妈,飞向四面八方,去成家立业了。这天,蒲公英妈妈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准备问问它们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无非都是去某一个地方扎根。只有一个孩子说,它想去周游世界,蒲公英妈妈对它说:“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世界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而我们蒲公英的使命就是与风共舞后,扎根于大地,贡献自己。即使你真的周游了世界,最后也会回归大地,因为你并不属于天空。”蒲公英宝宝却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梦想,蒲公英妈妈无奈极了,但也没什么办法。

随梦想起航

就在蒲公英妈妈还处在烦恼中时,它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一群调皮的小男孩跑到这片蒲公英地,鼓起腮帮子,顿时“狂风大作”,蒲公英宝宝们都被吹上了天,去实现各自的梦想了。

想去周游世界的那个蒲公英宝宝欢呼起来:“太好了!太好了!我要去周游世界了,出发!”话音刚落,风就把它带去了远方。

一段不太愉快的旅程开始了。蒲公英宝宝在风姐姐的带领下,向远方出发。可是,风姐姐今天有点心不在焉,一会儿停,一会儿起的。就像现在,蒲公英宝宝想趁风姐姐停下来的间隙睡一会儿,风姐姐却又开始带它飞翔了,蒲公英宝宝郁闷极了。这时一只小鸟飞了过来,蒲公英宝宝一下子就被它身上的羽毛粘住了。“放开我!放开!我要跟风姐姐走,臭鸟,你放开我!”蒲公英宝宝不断地挣扎,但无可奈何,这只小鸟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它一会俯冲下来,一会连续盘旋,没过多久,蒲公英宝宝就被它搞得晕头转向。后来,蒲公英宝宝在风姐姐的帮助下,终于逃离了小鸟。但它最终还是回到了地面,再也不能飞起来。

垂暮,领悟

原先的蒲公英宝宝,现在的蒲公英老人,望着周围的一帮子子孙孙,回首感叹道:“妈妈说得对!蒲公英本不属于天空,就算真的周游了世界,到最后也只能回归地面,唯一飞上天的机会也只是去实现梦想,那就是扎根大地,奉献自己!”

这终究是一场旅行

文/夏夜轩

风停了,雨断了,思念断点了,泪水游远了。

风静了,雨滞了,归人已远去,相思相扶摇。

夜近了,星启明,朝露伴星火,泪眼乱磅礴。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季节,放飞纸鸢,放飞所有的思念与梦想,生命中的纤薄之舟,静静远去,思念的刻痕,慢慢的变了模样。

拿起锄头,本不是一个躬耕的季节,但依旧心念那曾经的春暖花开,看稻田得边缘,也曾风起浪舟,静静得雨断了,似锦得年华,如帛丝一般安静得飘落,这季节,隐埋在深深得回忆里,即便是冷的,也渐渐得变得暖了。

夜聆离殇,那短暂的天明,那永寂的黑夜,启明星未曾点燃之前,我们都是一个个仰望星空的孩子,心中填满了孤独,游弋,漂泊,看肆意的青春,渐渐的干涸,看遥远的彼岸,曼陀罗绽放的妖艳。

生命于浅唱离歌的间隙,渐渐的漂泊渐远,我们看着一个个仓促的面庞,渐渐的寂灭,看着生命如半指流沙,轻轻的泄了一地,之后回首,或者是遥望,遗忘了,或许又将慢慢的重拾回忆,可是走远了的,毕竟已经远了,即使再怎么努力的试图挽回,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眸苍白。

隔夜的咖啡,微凉带着苦涩,隔夜的思念,微凉带着苦涩,隔夜的星火,失去了光芒,永寂于岁月的长河内,隔夜的离人,相望眼,竟无语凝噎。

姑苏鲤城,半山的钟声,未曾断绝青春的路途,一份凄凉,半边无奈,遥首,遥望眼,空留了思念于夜晚渐渐的干涸,停摆。

那墙上的老挂钟,依稀还在转动,滴滴答答的不曾绝灭于现实的钟声,盈亮了星火,带走了思念。

想想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想想青春未曾枯竭的激情,曾经那么的单纯,却莫要留下念想,想想,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傻,只不过换了一个表达方式,至最后,依旧还是遗忘,做过了,确实已经做过了,也莫要后悔了。

在我二十多岁的生命路途中,未曾遇到恋人,却相识了那么多的思念,偏冷寂的漂泊,留念,留影,却留不住那抹抹单纯的回忆。

老去了,已远的青春,漂泊,留恋,浅见流年,浅心留念。

在我未曾真正的老去之前,在我激情未曾漂泊万野之时,我想我会逢着一个姑娘,无论是浅打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还是康桥离梦里的,翩然涟影。终须有得也毕竟有的,等待或许将是一个最为默许的方法。

我想我是一个多么疲惫的旅者,我想我将有一份如何的浪者之心,我累了,想睡了。

你是去旅行,不是去凑数

文/韩国辉

“来都来了。”这是我们常常会听到的一句旅行口头禅。就是因为这4个字,导致了很多有知名度却没有任何美味的饭店,有知名度却没有任何看点的景点,有知名度却没有任何可欣赏性的演出,永远都是人满为患。

我自己就常常被这些长龙般的队伍误导,哪怕之前觉得这个地方可去可不去,但看着长长的队伍,又想着反正“来都来了”,就卷进了这样的漩涡。吃完、看完后便后悔不已,回想起刚才的长队,“这些排队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答案很简单,每个人都一样:“来都来了。”“来都来了”,综合着无奈和侥幸。我们还会在内心存有那么一点希望,万一事实并不像自己预想的那么差呢?但结果总是令人失望。

去一个以薰衣草着称的小镇,明明对面一共就那么几小株薰衣草,一些人却一定要在照片里拍出万亩薰衣草浪波动向天边的样子,然后附上:“哇,和想象中的一样美。”

我去某海岛,明明岛上人满为患,有人却一定要在特定的瞬间用特定的角度拍出自己在海滩上悠闲地看书或踏浪的样子,然后附上:“安静而美丽的小岛,就是我想象的那种模样,在这里,连时间都停住了。”

“跟我想象的一样”——伴随着的是满腔的虚伪与不甘心。明明眼前是另外一番景象,可在他们的照片中,一切都是完美的,与梦中一致,没有缺憾。我不明白,这样的照片和配文到底是他们在骗别人,还是在骗自己。我更不明白,他们的旅行是为了让自己愉悦,还是为了让别人看到照片。

上海迪士尼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到了那儿,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些人用飞快的速度穿行在不同的游乐项目之间,他们有着全能的攻略,知道两点之间最近的路线,知道什么项目在什么时候排队的人少,知道哪些项目可以省略,哪些项目必须参加。他们通常只会在这里待上一天的时间,而这一天,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来了,要玩儿够才行!”

也有不少人,彬彬有礼地排队,耐心地等待,气氛轻松许多。他们来一次可能只会玩几个固定的项目,而其他的可以等到下次再说。对于这样的家庭而言,他们是来度假的,不是来赶场的。

问题的症结并非距离远近和便利与否,而是“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来了”所带来的焦虑。本该是好好享受的旅行,被紧张、焦灼、不耐烦等情绪引导,从而让整个过程像极了考试到了最后,却还在答最后一道大题的节奏。

诚然,有些地方你一辈子可能真的只会去一次,但正因为这样,你才更应该好好地享受它。如果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玩完”上,就没有精力“玩”了。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要走遍全世界,我没搭话。在不同的对话中,常常会碰见这样的炫耀者,他们对行走的数量清清楚楚,总是能明确地报出自己去过多少城市、多少国家,看过多少山、多少河。再仔细一听,他们对于这些地方常常只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浅浅印象。

这种只想着“去过”,却不想“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当地人如何生活”“那个地方的文化是什么”的旅行者,更像是数数的。但你是去旅行啊,又不是去凑数。

在我看来,对于每一个值得玩味的目的地来说,每一次“再去”都可以算是一次全新的旅行,对一个地方的反复旅行会让你明白,那里拥有太多不同的切面,你无法一次看到,只能通过“重游”去体会。这样你才会开始对比,开始探索,才会在已知中探索未知,在熟悉中寻找陌生。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文/香雪馨子

人生如同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每一座城市,又像一个人,有自己的相貌、脾气、经历……不管你是“土著”还是过客,它容纳着你,烙印着你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而我们,也该将它们记录下来,也是记录自己的人生,此为——城记。

“南楚雄边百粤亲,山川无异土风淳,踏歌樵妇黄茅髻,负载征人百葛巾”明代吴童的这首诗便是对这座城市的最好诠释,曾听闻过“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崀山,也曾暗羡过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更陶醉过亭台楼阁中流出的竹轩书香味,慨叹过月移塔影中独有的江南神韵……这是怎样一座城市,承载着生命的摇篮。我想,城市,始终是一个符号,关于城市的最终回归应在于人们对它的归属感。

来到邵阳这座城市快一年了,试着用我的双脚在这片土地上一寸一寸的丈量过,试着用我的双眸在这座城市里一次一次的寻觅过,只是想在这座城市中搜寻某一瞬。曾也想亲近它,看每条小巷铭记历史的烟尘;听石板的哒哒雨声和着余烟串联天空与大地的豪迈歌声;轻踏每一条街道刻铭路过的余痕;看来往车辆与飘零落叶的双人舞;叹每一弧小桥诉说历史的变迁,还有那流水潺潺而过的喜悦构筑滚滚东逝的余波,没有多大的奢侈,只是想轻轻走过,感受每一瞬带来的喜悦。

埋怨过,因为它变幻无常的天气,带着南方特有的发酵味;逃避过,因为对理想之路布满的荆棘望而却步,夹杂着遥远而陌生的铜臭味;讨厌过,因为故乡的泥土再一次芳香渐逝,没有少时的那份激情,唯有和着隔阂重重的喁喁前行;也许,有时我也爱过,只是源于与它某一刻的投缘。

我走过,这座城市的高山,也曾看过山下人来人往,看高山隔断行云流水,隔断左岸都市的熙熙攘攘与右岸乡野的闲云野鹤,很享受坐在山沿仿佛伸手便能摸到蓝天温度的感觉,看着来回的列车驮走凡尘余烟,驮走这座城市的点点气味,有时便会觉得这世界就在我的脚下。

生活如此匆忙,像停滞的画卷,甚至来不及停下脚步真实的感受一次大地的温度,呼吸一次泥土的芬芳,眺望一次远方的山峦。我曾渴望,当有一天,走在这座陌生而又有点熟悉的城市,能够站在小船上,体会一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烟雨平生;渴望站在小桥流水上,做装饰别人的窗;渴望每一隅角落,每一抹斜阳折射出的孤鹜晚霞。当然,这只是奢望,城市永远在以它自己的脚步不断向前,就像滚滚而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城市,让更多的人模糊了故乡的概念,就算乡愁的达达马蹄声响遍华夏大地,最终还是得终结于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拼命的往城里挤,而原本城市里的城市人面对社会来的各种压力,想逃离原本就没有归属感的地方,当问到家乡这个词时,多少人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城市,成了一个没有归宿的代名词,

在这座城市里穿梭,几多等待几多愁,真正走进这座城市,窥探历史赋予它的沧桑感,仰望它淋漓雨上的屋檐,抚摸它镌刻在木门上的刮痕,至少,它残留在记忆中的是诚恳的温度,一座座城市,一行行私语,一首首诗,于人于己,都是自由而抒怀的放逐,曾经一个旅者在火车上曾有过这样的随想,“时间、生命、青春,于你于我,都是最好的风景,走到哪里,便赏到哪里。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回归宿命的泥土,简单却怒放着追逐的梦想,”行走在路上的人们,不曾遗忘城市的美好诗意,也许有一天,你走在这条路上累了,很想停下来歇歇,或者这条路并非心之所属,有人会对你说,走吧,在路上寻找答案。那么,这时,就抛开一切,去路上寻找答案!

人生如同一阕长短句,无论是上半阙的铺叙,还是下半阙的叹息,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融在每一声平仄里,正如,我路过这座城市,走过每一座城市,想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我想,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城市旅行……寻找清澈的灵魂,这不是命运,我只是独自坐在这座城市里,把自己拨慢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