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冬天的文章

2023/01/27经典文章

关于冬天的文章(精选11篇)

趣说冬至

文/周礼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冬至日的低吟浅唱。自古以来,冬至都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早在春秋时期,古代天文学家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法,测定出了冬至大约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分界点。冬至过后,气温由舒适转入寒冷。九九歌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年四季,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而冬至就是一九的开始,为真正意义上的寒冬拉开了序幕。

同时,冬至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这天,民间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习俗。

冬至祭祀。《周礼·春官·神仕》中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在这一天,皇帝要亲自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也要向故去的亲人祭拜,其目的在于祈求上天和家人的保佑,消除病灾,幸福平安。

冬至庆祝。《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开始回升,是一个吉利的好日子。所以在冬至前后,宫廷要挑选乐师,鼓瑟吹笙,以示庆贺。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辧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到了唐宋时期,冬至节更加隆重,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换上一身新衣服,摆上一桌丰盛的酒席,大家载歌载舞,互相祝贺,其热闹场面犹如过年。

冬至吃饺。陈志岁诗云:“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在我国南方地区,每逢冬至,人们都要煮上一锅汤圆(意为团团圆圆)。一家人围桌而坐,一边聊家常,一边吃汤圆,其乐融融,喜气洋洋。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冬至这天则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他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就成了我们今天吃的饺子。

冬至进补。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古人认为,冬季“生机潜伏、阳气内藏”,应讲求“养藏之道”。意思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佳时机,因为冬天进补能更好地发挥食物和药物的功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在冬天吃些滋补的食品,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冬至静养。《后汉书》中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古人十分讲究修身养性,他们认为冬至很适合静养,因此在冬至这天,朝庭颁布,官员要放假休息,军队停止待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人们要么走亲访友,以美食相赠;要么留守家中,尽享天伦之乐。

这不,那边锅开了,赶紧盛饺子了……

在寒风中行走

文/蒙蒙雨季

秋去冬来,北风呼啸,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越来越刺骨了。南方虽没有北方寒冷,没有北方的雪花飘飘,没有北方的冰天雪地。但看路上来去匆匆的行人,许多人都早已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戴上了手套,围上了丝巾。像是在告诉所有人,冬天真的来了。

人流中,有的人唉声叹气的说,这鬼天气,咋这么冷,特别是这讨厌的寒风,像是吹在心上一样,有的人说,寒风本无情,怎知人冷暖。有的人却微笑不语,在这寒风中毅然昂头前行。

许是从小体弱纤细,一直害怕冬天的我,恰巧朝北而坐。常常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手脚也起了冻疮。虽如此,我却从不憎恨这寒风。从不觉得它无情。因为,寒风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疼痛,我们总要勇敢坚强去面对的。

谁说寒风无情,其实,它是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不管这个冬天,有多少人不喜欢它,它依然坚持与这个季节赴约,用行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

犹记得那日,寒风呼啸,着实也有些冷,女儿和她朋友约定去办事,一出门,北风呼啸而来,整齐的头发瞬间吹得凌乱不堪,满脸皆是。天空还稀稀落落的下起了小雨。女儿有些恼怒,许是年纪小,她既然冷得不想去了,女儿说,她喜欢春天的风,喜欢夏天的风,也喜欢秋天的风,偏不喜欢这冬天的寒风。

于是,我轻轻告诉她,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去,你想想你朋友不也是在寒风中等你吗?人生路上,谁不会经历寒风呢?谁的人生会永远春风呢?又有谁的生活会永远灿烂阳光呢?也许你将来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晴天,雨天,会遇到春风滋润心田,更会遇到寒风刺骨一样的疼痛事情。要不畏寒风凌烈,你要学会在寒风中行走。

其实,春风,夏风,秋风,冬风,风风多情。女儿似懂非懂的说,寒风也多情吗? 女儿看着院里的腊梅在寒风中依然昂头,微笑不语。她笑着向那北风呼啸中走去。

记得白居易的古诗中描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论这个冬天的植物怎样的枯萎,只要春天来了,多情的春风一吹,又将是遍地青青野草。梨花,桃花,菜花都被多情的春风唤醒了,争先恐后的盛开着。你还说风无情吗?

夏天,炎炎烈日,此时凉爽的微风善解人意的迎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不禁想起了两句古诗,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烈日照耀下的池水,那么晶莹剔透,多情的夏风吹来,变得波光粼粼。花儿也忍不住多情的风在执着的调侃,那一串红,百合花,兰花都在夏风中迎风飘舞,花香瞬间沁人心脾。多醉人,多美啊,你怎么还忍心说风讨厌,无情呢?

秋天,迷人的季节,树上的叶子一片片红了,许是红叶明白风的多情,许是红叶深知风的执着,被风一吹,红叶就像一只只蝴蝶尽情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你瞧,田里沉甸甸的稻谷,那颗粒饱满的高粱,它们被风一吹,都在微笑点头,像是在感谢风给它们带来了凉爽。在看田里的农民伯伯汗流浃背的样子,风吹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笑得多灿烂,连干活也更卖力了。

那桂花本已经香气扑鼻,风儿好像嫌它还不够香,便使劲的吹向桂花,那桂花心有灵犀,迎风会意。于是,桂花花香飘得更远了,香味更加浓郁了。你怎么能够残忍的说风无情?说风讨厌呢?怎么可以?

你看,路上骑着三轮车的那位老大爷在寒风中虽然冻得面红耳赤,却依然喜笑颜开的在吆喝着,买菜,买菜了,又香又脆,价廉物美。那手提菜篮的老奶奶正精神矍铄,在寒风中乐呵呵的在和老大爷讨价还价呢?还有那清洁工大叔正在寒风中努力清理垃圾,保护环境呢?他们习惯的,坚强的在寒风中迎接每一天。

倘若,你正在寒风中中行走,请别憎恨这个冬天吧,别讨厌这凛冽刺骨的寒风吧,别说寒风无情。

倘若,你正在寒风中艰难跋涉,请感谢这个冬天吧,感谢这寒风使你变得坚强。勇敢。

倘若,你正在寒风中挣扎,恼怒,请爱这个冬天吧,喜欢这寒风吧,就像我们喜欢春风,喜欢夏风,喜欢秋风一样的去爱这个冬天的寒风吧。

闭眼 ,轻嗅,此时此刻,你是不是已闻到了寒风中的腊梅花香?在寒风中你感觉到了春风越来越近了吗?是否你已经感觉到了生活的阳光?

倘若,你已感觉到了冬天的美丽,感觉到了寒风的意境,那么,请迈开你坚强,沉稳,从容的步伐优雅的,微笑着走向寒风吧。

开在冬天的“伞花”

文/宋殿儒

北方的这个小城,日子一跌近冬天,寒风夹带雨雪的天气就会经常光临。但是,你要在大街上站一分钟,去欣赏雪中那五颜六色的“伞花”,心里顿时就会流过一股暖流……

那年冬天下大雪,我准备去接儿子放学,拿伞时突然发现家里多出好几把伞。我问母亲那些伞都是从哪里来的,母亲说:“都是我出门时忘了带伞,走在雪中好心人给的。”我问母亲在哪儿还人家的伞,母亲则说:“人家都是好心人,说不用还,说不定啥时候人家忘带伞,遇上咱手里多把伞也能救急……”

母亲的话让我顿时心里暖暖的。因而我在以后出门的时候,只要家里多把伞,就会顺便放车筐里。后来在雨雪中,我真的遇到过忘带伞的老人、小学生、孕妇,我把多出的伞送给他们,让他们打伞回家。那些被我救急的人也和母亲一样,要我说个地方还伞。我也照着帮助母亲的人说的那样告诉他们,家里本来就多把伞,说不定啥时候我在雨雪中你还能帮我呢!

就这样,因为一把伞的流动,我常被人感激着,我的心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也常被一种正能量温暖着。

做个让冬天盛开一路“伞花”的人并不难,给需要的人一把伞,给车上的老人让个座位,给冻在寒夜里的流浪者一口热饭、一件棉衣……星星点点,都是举手之劳。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给予没标准,人家需要时,就是给别人一毛钱,那也是最大的帮助、最大的温暖。

地屋子

文/郭宗忠

父亲八十岁的人了,每年冬天总是计划着明年开春了要挖一个地屋子,等到来年冬天的时候,可以猫在里面过冬。

“在场院里阳光充足的空地上,挖下去三五米深,把边上的墙土用一个夏天和秋天晒干,等到秋风凉时,用掐把粗的木头蓬住,上面用秫秸或者苇子编的席子蒙住,再盖上一些麦秸和草叶,用土严严实实地封住,里面支上一个小火炕,支上一个小灶,在土墙里掏一个烟囱,冬天在里面,暖腾腾的……”

父亲陶醉在他自己构想的地屋子里,又回忆起了他经历的儿时生活?仿佛是自言自语在怀旧的情境里,让人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梦。

其实,父亲只是说说而已,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取暖用的煤炭、做饭用的煤气等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也许父亲说的只是一种感慨而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百姓贫穷,到了冬天,人们赖以生存的好地方就是地屋子了。村东头的陈家兄弟四五个,他家的地屋子在当时村里是最大的,一二十个人在里面没问题。那时不是人人家里都有地屋子的。所以,到了冬天晚上,他家的地屋子里满是人,有的编席,有的打纸牌,有的抽旱烟……大家凑在这里就是为了取暖。

那个时候的寒夜,每个人家透风撒气的,茅草屋老土墙,稀疏的窗栏,寒风穿过门缝等各种缝隙,是一种硬冷,屋当门的水缸里都结了厚厚的冰,不保暖的不知用了多少年的印蓝花棉被,把人压得只做噩梦,却一夜都是凉的,一点暖和不过身体来。

父亲小的时候也曾进入陈家的地屋子的。也许是在那冬天的奇寒里对那一丝温暖的感受和渴望,一直铭刻进了他一生的记忆里,那是一种将温暖和美好无限放大的情结。即使里面怎样的乌烟瘴气和黑暗,憋屈、困顿和无奈,也都顾不上了。

那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刚开始,小日本就控制了我们家乡的现在属于新汶矿业集团的煤矿。据《新泰县志》史料记载,一九三八年一月,日军先后侵占禹村、 华丰、新泰各处煤矿。一九四○年,日军将禹村、华丰煤矿合并为大汶口炭矿矿业所,并铺设从津浦铁路太平(磁窑)站至禹村二十五公里的铁路(时称“赤柴运煤线”),以掠两矿煤炭资源。一九四二年,该铁路又延修至张庄煤矿,并强迫当地的老百姓挖炭,每一吨煤炭里都浸染着煤矿工人的血和泪水。

小日本将煤炭运到天津港口,装船运回日本,他们侵占了中国老百姓的资源,而当地的老百姓守着煤炭资源却连一点炭泥也没有,别说没钱买,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所以,做饭能有一点干草或者树林里的小树枝已实属不易,哪有什么东西来取暖呢。

因而,在当时的境况里,对于父亲这个几岁的孩子来说,贫穷饥饿寒冷,能跟随大人进入地屋子里待一会儿暖和一下,应该是最幸福的事了。

而当时如果家里能挖上一个地屋子,也许就是他那时候或者一生最大的梦想吧!

贫穷、落后,让那一个小地屋子成了一个孩子心中的一辈子驱除不了的梦魇,那是一种扭曲了的心灵。他们那一辈人经历了那些惨淡的岁月,所以他们起来抗争,他们一辈子为了老百姓能住上新房,烧上煤炭,努力做了很多的工作。现在,自己过得知足,理应感恩当今的美好。

听了父亲对地屋子的自言自语,倒是让我感怀涕零。一个强大的中国才能让人成为有尊严的人,有真正梦想的人。但愿我们以及后代不会忘了地屋子。

文/李兰

看着远处的山让冬染了苍茫,岁月遗留下的痕迹还有些凹凸,只是略显凄凉,偶有寒风吹过带着黄土一袭而至,再去寻找它,却晃了眼,所谓的痕迹已成为过往,剩下的是一缕缕交错的略深略浅的沟渠,也许这正是岁月的印证,也许是山坳的泪痕,我也不知道,为何此时只去凝望这等凄苍,我转移视角告诫自己,即使天空飘起雪花,那也是最美的,只因人生的经过,我驻守在这里,离山不远的地方,静看雪菲雪漫。

离山很近的地方有块空地,平整而坦然,亭亭玉立在山脚下,尤如一位静雅柔弱的女孑,静静地冥想着合十着,不知什么时候有了山鼠来坐客,让孤寂和静冷变得有生息,她笑了,如春阳般温暖,环望山间她用心地会意,此时的我也不由得微微笑意,用心地和她会意这春阳般的温暖。

不经意间一阵冷风吹来,一个寒颤却让我清醒了许多,我在干嘛?是怀望还是期许还是等待,我想已经有个把时分了,禁不住双手去抚摸,抚摸整个冬天,轻轻地起名"念"。知道吗?你给了我一个盛大的冬天,而我却让他沉睡,我的眼湿了,心哭了,天空已飘起了雪花,那是"念"的思念,我不忍心去触碰"念",怕"念"离我而去,我哽咽着静守在这里,静看雪花满天。

如果有一婉绿,是的,一婉绿。好像有香茗,飘零在雪天之间,我深深呼吸着,一盏茗香竟如此让我迷恋,放下了几许,品尝一盏冬茗,雅香醇厚,望着片片雪花,感叹岁月历练,悟空致静,有则是无,无则是有,心有感知,灵性之犀,何有何无,归在心经。

"念"。一个盛大的冬天,我曾放下。泪眼湿痕荒山无芨,苍茫中天空飘起了雪花,那是我的思念。

这一场风花雪月

文/姬卉春

几个女人把小聚约在寒假的最后一天,既是庆祝解放,也是给再次把闹钟调到6点的生活打打气。

出门时,零星小雨。抵达后,漫天雪花。这是我盼了一个冬天的雪啊,已经不抱希望时,它竟从天而降。

打开窗,清凉的新鲜的沁人心脾的风瞬间吹进来。吹在脸上,也吹在心上。像一杯冰啤。

我和Q一人趴一个窗户,看车流、路灯,嬉笑,拍照。回身落座,面前是烤炉、牛排、红酒、好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幸福感像发了芽的小苗从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长出来。

心情一澎湃,能饮一杯无?车放下,酒举起。微醺,傻笑。

这么难得的雪,大家都说要走着回去。我家太远,打车先行。竟也很难叫到车,第一次使用滴滴拼车。后座三个女孩子,也是为了一场雪一路欢笑。

我和司机聊天:今天打车的人多,得很晚才收工吧。回答却和我想的不一样:送完你我就要收车了,人是多,但是路不好走,速度慢,也跑不了几趟,万一再有个剐蹭就不好了,还是早点回家吧。

我却不想回家,这是我盼了一个冬天的雪啊。我还想在雪地里走走,让雪落在头发上,让清凉的风吹在心上,让傻笑停在脸上,就像我16岁时的样子。

电话响起,儿子说:还不回家?理想与现实就差一个电话铃声。我决定第二天走着去昆区取车时再来实现这一愿望。

然而……一觉醒来,下楼。发现我踩的不是吱吱作响的积雪,而是啪嗒啪嗒的雪水。勤劳尽责的环卫工人已将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于是,下午一个人再去赛汗塔拉寻雪看雪。儿子约了同学去打球,我知道,他会离我越来越远。我也知道,我要面对、接受、并习惯。

一进大门,就被迎面而来如假包换的“包头”风硬硬地给了几个响亮的耳光。戴口罩,戴眼镜,戴帽子,依然痛得眼泪迎风起飞。这可是我盼了一个冬天的雪啊,硬着头皮也要往前走。

择一条小路,就像直接走进画里。蹲下找了良久,草全是黄的,没找到半点春天的影子。

风格外硬,吹得人越发寂寞。想喝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茶,便扭头回家。盼了一个冬天的风花雪月,只见风雪,没见花月。

捧着奶茶看新闻:此次人工增雨雪作业,共协调调度自治区气象局新舟60増雨飞机,施放增雨催化剂烟条13根,发射增雨焰弹97枚。固阳县、白云区气象局开展地面火箭联合增雨雪作业,共发射增雨雪火箭弹74枚,作业区域内普降大雪。

一场大雪让朋友圈摄影大赛自发开赛,快乐的气氛弥漫了好几天。突然觉得市气象局好可爱,像极了玄幻仙侠剧里的浪漫男神,对心爱的人说:不就是想要一场雪嘛,我下给你看啊。

多么完美的一场风花雪月。

冬彻心寒

文/rjy1125

落雪每年重复,已不足让我关注,重要的是每年都有冬天到来。少见的是,北京今冬无雪,有的只是同样寒冷的日子。

尽管已经立春,理论上已经到了春天,但寒冷依旧,心境依旧,于是拿出一年多前写就的未发出的日记,重新审视,重新修改发出来。

青春殆尽,似乎对冬天的来临有了些在意,淡看却又似乎在意着这自然界本是平常无奇的一场又一场的雪的到来,看着它悄无声息地覆盖着都城的旮旮旯旯。

那是个下着大雪的冬日,是北京好冷的一天。就象现在虽说是春天却非常地冷一样。

静坐八楼的办公室内,尽管有暖气,感觉还是浑身发冷,便始终开着空调。灯却没有全部都打开,室内光线显得暗淡。

想起许久前,在同样的雪天,全家人围在一个不大的火炉旁,吃着咸菜啃蒸饼子,想着将来的人和事儿,深远入神。炉中的火是封着的,那样会省些煤。但屋子是暖和的,因为每个人的脸都是红的,那时我认为那就是暖和的样子。

我没感到暖和,手和脸、脊背凉飕飕的,我感觉寒风正从门缝吹进来打在我背上。

我打个电话给母亲,询问怕冻的大白菜是否已搬进屋子,窗户用粉尖纸糊好没有,去年冬天用过的棉门帘是否挂上了,院子让人清扫一下没有,要腾出些干净地方让雪落下。

已过下班时间,办公室内依然很暗,我没刻意看窗外的雪。但我知道雪在落,漫天遍地。

老家的落雪,层次有致,房顶柴垛、扫干净的院落、远远近近的路上。

我并不急着赶下班回家的路,等雪落定再走。我不再像以往,逢每冬第一场雪,总怀着莫名兴奋,观看好一阵,或钻进大雪,有意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

经过许多个冬天后,我渐渐明白,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是在都市的办公室,还是在老家透风的房子,或者暂住的部队的公寓小屋。

许久后的冬天,纷纷扬扬的雪,注定会落在我正经历着的一段岁月。

就像现在,我坐在暖暖的办公室,努力烤热自己,神经却是露在屋子外,任寒风吹拂,隐隐作痛。那是我对家乡亲人的惦记。

我不会把神经拉回到暖和的室内,它已经永远停留在了那全家人围坐火炉,一起吃着咸菜蒸饼子,感到手、脸和脊背凉飕飕的记忆中了。

其实,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现在,我甚至感觉到了那个夜晚隐藏着的温暖。

许多年后,在我自以为火热温暖时,更在那年的夏天,一股寒风突然袭来,吹过这整个夏天,紧接着就是我的亲人生命的冬天的来临。还有,还有,我的生命的冬天……

在我周围,也有像我一样过冬的人,只是有的被冬留住了。

冬天总是这样弄人,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在京城,有一年天冷,一个彻骨的早晨,在我去部队大院上班的光明路途上,看到过一个冻死了的人,这个老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雪中,安静的犹如睡在雪白的地毯上。

他被彻底地冻僵了。我不敢其实是不愿相信。

此情此景之下,我感到手、脸和脊背凉飕飕的……

我想,一个老人,尽管不比年轻人生命力旺盛,尽管没有要抽芽的叶,也没有要开放的花,但肯定也是特别渴望春天,因为没有人是喜欢寒冷的。

我也不喜欢冬天,无论自然的还是生命的。尤其生命的冬天,因为生命的冬天,会让我们面对更多的离别,会让我们在世的亲人越来越少。

人近半百,情绪依然受到外界因素很多影响,也许是对生活的追求更高,我也说不清了。但无论如何,有时竟显得如此伤感。

我分明于昏暗中看到了母亲斑白的头发,我感到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化的日子的来临。但我对此是如此无能为力,如此身不由己。

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于是,手、脸和脊背凉飕飕的……

雪越下越大,天早已彻底黑透。

坐在办公室温暖的屋内,烤热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远在冬天,被寒风吹彻。

2010年10月右肩意外重创,面对北京这冬最大的风雪,痛楚在心。

下一个冬天再见

当微风拂过,玖月的鲜花徐徐凋落

当微风拂过,离别的列车消逝了踪影

清晨的薄雾模糊了你的轮廓,一缕微风拂过

凌乱的长发遮不住你眼眸的不舍

这个清晨,这个小镇,微风拂走了多少无言的牵挂

薄雾隐没了憔悴的身形,可你的眼眸却是如此清醒

离愁,爱怜,坚毅,挂念…

亲爱的,千言万语,只有一句--

唯愿君安

亲爱的,我等你

我等你在下一个冬天再见

让冬天也变得有诗意

文/朱凌

冬天也可以是很有诗意的,那飘舞的雪花,还有那暖暖的火炉,冬天总是能带给我一些美好的感觉。或许冬天在人们的印象中,并不算是太好。不像是春天,或者是秋天,总能带给人们一些美好的景致。可是冬天于我来说,却是美的,有诗意的。

常记得与他相识的时候,那时也是一年的冬天,白雪茫茫中,我与他一同慢慢地往梅园方向走着。他对我说他最喜欢冬天了,因为一到冬天,那腊梅花便开了,开了的腊梅花在风雪中格外地美。

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每到冬天,总能让我忆起《红楼梦》中那段,宝玉踏雪摘梅的情形。那白色的雪和红色的梅,这两种色彩搭配在一起,是一种极美的景致。以至于有时看着看着,竟让人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我喜欢冬天,不仅因为那风雪,也不仅因为那怒放的梅花。喜欢冬天最重要的原因,那是因为有亲人的呵护。常记得以前外出打工的时候,每当出门时,母亲总是会叮嘱我多穿一些,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加热。

母亲的叮咛声如同一阵暖流,流入到了我的心田,即便是现在我已嫁为人妇,每到天冷的时候,母亲也总是会打来电话叮嘱。婚后那个与我一起看雪的男子,常常也会在冬天的时候,煲一锅我喜欢喝的汤。

当热腾腾的汤端上来时,他总会轻声说:“趁热喝,喝了之后,就不冷了。”嘴里喝着汤,听着他那温暖的话语,即使外面下再大的雪也不觉得冷。这样的情形,一度让我感到是那样的浪漫,与相爱的人,甜蜜地相守在一起,冬天也是很有诗意的。

冬天在我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暖的,有诗意的。就连我那仅有六岁的女儿,也觉得冬天是美的,是有诗意的。她对我说,冬天是冰雪的王国,雪花仙子会在冬天的时候在大地上跳舞。女儿眼中的雪花仙子,在我看来,一定也是最美的仙子,因为你看那洁白的雪花,不就是最美的一道风景吗?

每一季的冬天,都会让我有许多的遐想,每一季的冬天,都会让我备感温暖。那亲人的叮咛声,那孩子的笑脸,还有来自于其它人的关心,都会让我觉得温暖与幸福。让冬天变得有诗意,这诗意就是生活在尘世间的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这诗意就是每一句叮咛及问候。

冬天的馈赠

文/赵利辉

关中乡人将意外之财,称之为拾下的,言语中颇有得色。入冬后,乡间林木萧疏,土地裸露,沃野上常起一层薄薄的霜雾。这时辰,我便肩挎个畔笼,拿一把手锄,去捡拾人家地里遗落的庄稼。因为秋收再仔细,失遗在所难免,这就给了别人拾的机会。

拾庄稼全凭运气,我先去渭河的滩地拾红薯。刚收完红薯的地里,有被浮土掩埋的,用脚踢一踢,就可能踢出个小红薯来。将挖过红薯的土地,再用手锄套挖一遍,会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那种大疙瘩红薯,往往藏在土层深处。它长长的根系,会骗过土地的主人,而将硕果留给一个饥饿的孩子。但我也有失手的时候,偶尔一锄下去,只听“咔嚓”一声,浑浑的一个大红薯给挖烂了,心痛得不得了。烂的红薯,只能给母亲拿来切成薯片,晒干了,不管蒸煮,都能果腹。拾红薯的孩子不止我一个,他们三五成群,散布在渭河滩地上。经过一遍遍的搜寻,红薯日渐稀少。最后,只能漫无目的地乱挖了,我便转去沟渠边拾毛豆。

拾毛豆要有耐心,毕竟是从秕谷壳里寻找遗漏的小豆子。每拾几颗都很费眼力,有时,还不一定能拾到。在别人翻过的毛豆秆里刨拾,收获不大,我就去偏僻一点的荒地,寻找未被收割的毛豆秆。它们零零星星地站立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身上挂的豆荚里,装满了金黄色的豆子。为了不遗漏一颗毛豆,我会从豆荚里剥出那些豆子,数好了,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这样,以后上学路上,我就有炒豆子吃了。地里的田鼠洞亦很多,深不可测,拾不到的豆子就藏在它们的洞穴里。野无遗黍,再有,就是给芦苇荡里的野鸟吃了。

拾完庄稼,还可去拾野林子。野林里面果子多,有核桃,有毛栗,有柿子。关中的野林子,以柿子树最多。有的劲干虬枝,黑黝黝树皮,有两三围抱粗;有的是新树,树干还泛着青绿,它们都曾挂满硕果。树下掉落的硬柿子,还很苦涩,拾了放上些时日,便可食用。柿树顶梢上,零零星星还有七八个,却不能摇落拾取。这是乡民留给鸟儿们的果实,我们叫“老鸹柿”。冬天大雪封了山,乌鸦就吃这些柿子过活。它们的喙尖,柿子皮薄,啄一口,小红灯笼便破了。饕餮一顿,柿核落下来,给乌鸦衔了去,遗在别处,不几年,山野中又会长出一棵柿子树来。

山林中最难拾取的是毛栗子。毛栗子裹着刺猬一样的壳,叫人无法下手。但它针尖一般的刺,此时已经有些蜷曲。因了霜冻,有的壳已然裂开,只需用手锄轻轻一敲,栗子就会滚落出来。敲不出来时,我就笼一堆火,连同它的内核一起烧炸。这办法通常是发现了大堆的,心里猴急,不能得手时用。但笼起的烟火,也可能招引来其他的拾果人。见到者分一半,绝不会因此刀兵相见。山中挖草药的人,不会看上这些剩果,他们的背篓里装的是柴胡、野葛根、杜仲、甘草等药材,拿去山下的收购站就能换成钱。

我拾野林子时,曾遇到一个怪老人。他披一件大氅,胸前绣太极八卦图,大冬天仍拿一把鹅毛扇。他只拾那种小粒的“橡蛮蛮”,喂在铁笼子里养的一只“毛驹溜”。我听说他是五丈原的庙祝,人称“不可道人”。他常对进香的农户说:“你在田间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孤儿寡母。不可摘尽林子里的果果,也不可拾取树下所掉的,要留给穷学生。”他亦赠了我一句偈语:“早见野鸡,晚见兔,晌午见个毛驹溜”。说是一个人出门,如果见了这三样,那么一整天的运气都是极好的。

我信了他的话。整个冬天,我就在坚硬的大地上,在无尽的荒草中,在光秃秃的林子里四处搜寻。我的运气不算很差,常能在草窝中捡到野鸡的蛋,在傍晚时分,见到雪野上奔跑的野兔。唯一遗憾的是,没有遇见晌午端的“毛驹溜”。但我的篮子里每天都有收获,除了红薯、毛豆、玉米棒、核桃、柿子、毛栗子,还有呼啸村庄的北风和飞雪,它们都是冬天给我的馈赠。

里下河的冬天

文/胥加山

里下河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低洼,河塘沟湖,经纬星罗,因而里下河的冬天是连年的湿冷。里下河冬天零下一两度的湿冷,绝不亚于北方零下十几度的干冷。

或许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人来里下河地区办事或走亲戚,很难适应这样的湿冷,看看天,查查天气预报,言不由衷地抱怨起来,零下一二度的天气,怎么这么冷!里下河的人到北方,一进有暖气的房间,就感到口干,热的不行,明明出行前查过天气预报,北方的温度零下十几度,怎么感觉不到冷!南北方的人对冬天冷的感应,并非因天,而是地,乃至人的习性。

霜降后,里下河才进入真正的冬天。连续几夜浓霜降至大地,原本深秋旷野里一汪生机勃勃的绿草地,河道里郁郁葱葱的碧水花生,河堤上随风摇曳的青芦苇叶……几乎一夜之间,披上一层银光闪闪的白霜,透着一股寒气,当朝阳升起,霜花散尽,绿叶变枯,黄中夹褐……真可谓:繁华落尽一叶秋,萧索升腾白霜冬。

里下河冬天的夜霜,是有经验老农识别天气的报告,夜霜重,白天晴;霜气轻,雾天来。菜农走在夜色里,地上踩着踩着有了“咯吱”、“咯吱”的声响,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下重霜了,明天的青菜一定能卖上好价钱,这是有经验菜农的感叹——霜打的青菜赛人参!菜农趁着霜降的夜色,抱来一捆捆穰草,为一垄垄蒜、葱、香菜……盖上了棉被,保温防冻。菜农呵着气,微笑着,忙着手中的活,殊不知,自己的头顶、双肩,不知何时,也涂上一层薄薄的白霜……

里下河冬天的雾,像个童话故事里的精灵,一阵东南风刮来,温度稍稍提升一点,则来;一阵西北风跟进,温度一降,则去。雾天里的里下河,如临仙境,雾浓处,十步开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走在这样的雾天里,人很想显露天真无邪的一面,走路无正行,无人对你猎奇,学动物叫,浓雾遮掩……雾淡处,树影飘忽,红日如柿,雾气随步而行,飘飘曳曳,走在这样的雾天里,人的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里下河冬天的雪,是个为奇宝,人们对雪的企盼,或许因物以稀为贵,热切而耐心,有时雪,像似有意吊起里下河人们的胃口,几年才轰轰烈烈下场雪。雪天里的里下河,从飘起第一片雪花起,大街上,巷道里,田野里……人们情不自禁地对天欢庆道——“下雪喽!”“下雪喽!”雪后天晴,天蓝地白,处处银装素裹,里下河的村庄、田野,呈现在视野里的竟是雪上人,踏雪寻梅、堆雪人、打雪仗、追赶野兔……人们以各自独到的方式欢庆“瑞雪兆丰年”。

都说,冬天是一年四季,最无生机的季节,其实,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无论春夏秋冬都充满生机,诚如里下河地区的冬,因霜的敦实,雾的飘忽,雪的灵气,照样可以把冬天的生活装扮得不逊于春、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