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大海的文章

2023/02/03经典文章

关于大海的文章(精选10篇)

十九岁出门远行

文/静静的白月光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也是曾经的一个梦,一种期望挣脱束缚的冲动。

在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城镇中直至读完高中,我所认识的世界不过那条弯弯曲曲绵绵长长的城郊路,一道不算干净也不热闹的陶瓷街,还有那至今忆起依旧怀念的三高校园和充满诱惑的批发街。记不起高中的学习有多么紧张,只是到现在依旧不能徒步找到一高二高,更不知道所谓的体育场和植物园和彩虹桥。记忆中,这些地方仿佛是去过的,但太过路痴的我肯定没有去过几次,否则便会记住的。记忆常常断片的我不记得高考之后,也就是十八年来第一次挣脱书本的束缚是怎样的激动,似乎还是无所事事地在家做蛀虫,当一只坐井不观天却依旧异想天开的蛤螅

十八岁的时光,如果充斥着等字,是一种季节的苍凉。于是十八岁的我,在那个歌里繁华,梦里烟花的月夜,彻底抛却那段萦绕我十年的莫名懵懂的牵挂,让那不高不低的分数带我挣脱那不紧不松的家庭的怀抱。踏上北上的征程,迷茫在前,怀念在后,最初那个远行的梦被我搁浅在渐行渐远的幼稚与天真里。

大一的生活,在循规蹈矩的乖乖外表和离经叛道的叛逆内心的交替中拉开序幕,按时的上课却不见得在课堂上听到了多少,这便是大学。北京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并没有将我同化,反而坐落在京南的小校园却给了我慵懒的理由。从蜷缩在那一隅净土开始,我的生活便简单却也迷惘,不曾知道,大学有那么多无关风月却又那么多花前月下,而这似乎又是所有的存在即合理。这些所有的疑问和不知道对不对的答案占据了远行的冲动。如果不是那个男孩的出现,或许十八岁远行的冲动便会一直蛰伏在慵懒的习惯中,却也是因为他的出现,十八岁远行变得美好迫切却也成为永远的不可能。

那是一个被我形容为像风亦像水的男孩,一场偶然的巧合,我溺毙在他澄澈如水的眼神中,沉醉于他暖如春风的笑容里。仿佛一切顺理成章,却又像在看偶像故事,狗血的剧情总是在你兴致盎然时出现,正当我想用‘浮生若水月半弯’这句话来形容我们那有着白月光的醉花林荫时,一切顺理成章却戛然而止,最是那一回眸的温柔的初恋夭折在落花有意水无情的午后。我终于知道,无论是水,还是风,都是只有触感却不能紧握的存在。没有理由的时候什么都是借口。我已知深秋,寒风却还是迫不及待地钻进那等待在几点凄凉的背影。那是我最后一次等着他出现,而他却像我生命中十八岁那年的春风,始终不再来。或是心性使然,也或是我终于厌倦了这个都有着关于初恋记忆的地方,于是我情愿把自己尘封在书本里,别人休息的晚上才是我畅快呼吸的时刻,只可惜,仿佛所有的书对我来说都像是开导,又像是嘲笑。突然有那么一刻,我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完成曾经的渴望,我要出门远行,远至不同的天空,行至无路才肯停。

曾经,说过很多次,想去看大海。只是十八岁的时光不会随着你的愿望没有实现它便会停下脚步,十八岁的生日终于在一片月光一个闹剧一场宿醉中成为可笑又可恨的只能缅怀却不堪回首的过往。当天空依旧徘徊着寒风的踪迹,我只想在这咋暖还寒中离开,哪怕只有一天,即便只有一次,我也想去看看大海。

青春最不乏活力与悸动。当我和两个好友在一个周末临时决定说走就走的时候,我有些明白,什么是年轻了。踏上天津的旅途,没有计划的计划着,没有目的却不失目的地走着,也曾一天步行天津四个区只为在晚上看到所谓的幸福摩天轮,也曾敢在没有身份证的情况下三个女孩夜宿肯德基轮流值夜,却又在全身酸痛中想象着第二天的大海笑得没心没肺,苦中作乐大概是这个样子,或许这才是十九岁的固执与执着,历经艰辛也不肯选择捷径,毕竟到达幸福的路途亦不是一帆风顺。

天津的天很蓝却也很小,亦如天津的车与路。当我们到达海边的时候,已是第三天的中午。

我看到了大海!一个没有看到过大海的人终于看到了大海!

如果一个人只想在想象中看大海,大海就是很蓝很大,等真正看到大海时,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大海,更像是一滴巨大的眼泪,来不及等不起被谁拭去,它落在了地球上。

我们在海边追逐着,打闹着,快乐着也悲伤着。赤脚踩在柔软的沙滩上,以脚代手,在沙滩上宣示着自己的心声,留下那一行行幼稚的却饱含深情的语句。只是那么一会的功夫,那些字迹却已被相互追逐的海浪吞没殆荆坐在海边,很难说那是一种什么心境,我想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想到了幼时便传唱的歌曲《大海》,可能是从这时开始,我无比迷恋大海,在海边我才可以看清,人生与海潮何其像,进进退退,不会一直后退,却也不会一直前进。我心清明了,放下不该固执的坚持,华丽的转身才能让心飞得更高。

十九岁那年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我感激十八岁远行这个梦。如同感激一个人伤害我之后会有另一个人珍惜我一样。

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或许这句话是对的吧。十九岁柳絮纷飞的阳春时节,我这只癞蛤蟆终于走出严寒的冬季,不再冬眠。伴随着一场樱花落两意共决绝遇到其貌不扬的他,没有轰轰烈烈惊心动魄,没有山盟海誓甜言蜜语,没有催人泪下缠绵悱恻,有的只是相貌平平的他陪我甘心给我当搬运工,有的只是我工作之时持之以恒骑车接送的身影,只是忍受别离却相互鼓励共同奋斗……他不是富二代,在我之前没有谈过恋爱,我们也有过争吵,也有过不快,但当我坐下来默默回忆时,房间里,书桌上,衣柜中,到处都有证明他存在的痕迹,偶尔闲下来,整理了一下,那些记录着我们的故事的小物品,整整一小箱子,拿出来,好像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故宫院内的手链,是你送我的第一份礼物;北戴河边的挂坠,是我们幸福欢笑的见证;去年七夕的音乐盒,那月光下变魔术般的惊喜让我感动;今年夏季的小风扇,图书馆恶作剧般的非要写上我的名字……曾经的我以为所有的爱情都是诗香墨浓跌宕起伏的,曾经的我不相信一见钟情却渴望一见钟情,曾经的我或许怎么也接受不了平淡如烟的恋爱,现在的我才明白,在我们的生命中,大多数都是平凡人,琼瑶式的一见钟情是可遇不可求更不能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日久生情不壮烈但真切,

我曾认为,旅行就是一次次地寻找,直至一个让你死心塌地停下来的地方,其实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都是一种死心塌地的感觉罢了。

十九岁之后的我,有过很多的远行,有为工作驻足大上海的疲惫不堪,有为新爱留恋北戴河的短暂幸福,有因公事去过河南,也有因私事停留湖湘,每一次的出行还是会激动万分,但是过后很少的场景还能回忆起,反而,记忆最清晰的却是一次近距离的“远行”.那是一个难得闲适的傍晚,男友骑车带我沿着校园围墙外的马路散心,天空的晚霞像是笑红了脸的娃娃,我们停留驻足,相拥而坐,来时,天边,仰头看斜阳正浓,归去,心中,也无风雨也无晴。现在回想起,这也算是平淡中的浪漫,繁忙中的奢侈吧。

前些日子,几个好友见了一个群,一好友取了一个很有哲理的名字,为“跑跑、慢慢”,看的第一眼,还不理解,专门问了朋友,才知道竟是‘人生该如此’这样的含义。人生如此,爱情亦如此。以前的我特别喜欢徐志摩的这句话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在我最美的年华,我该是经历过这句话了,所以现在的我依旧喜欢这句话,却已不崇尚这种境界,或者说已没有作者的那种无私和高尚。青春无关年龄,在乎心境,却也在一次次折腾中老去。有人说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奔跑,但弦绷得太紧也不是什么好事,我倒愿在学习工作中跑跑,在感情生活中慢慢。

久不写文章,愿与君共勉。

触摸那片蔚蓝

文/微笑天使

曾经,天是那么蓝,海是那么蓝,蓝得清澈,蓝得透明,它们,孕育一个蓝色的梦想,交织一个蓝色的梦境,拥抱一个蓝色的未来……

可是,一座座高大的烟囱拔地而起,胖的、瘦的,各式各样,直插云霄,直指苍穹。排出的黑灰色的烟雾像极了面目狰狞的妖怪,张牙舞爪地飞上天空,骚扰着我们可爱的蓝天。

蔚蓝的大海,本应是海洋生物的天堂,然而却漂浮着赤潮,漂浮着褐色的石油,鱼儿躲得远远的,逃离了它们的家园,只身前往深海,昔日热闹的海洋已冷清了多时,这让大海欲哭无泪。

这一切,源于什么?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从太空看地球,是那样神秘莫测,引人入胜。那颗蔚蓝的星球啊,不正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吗?

触摸那片蔚蓝,还天空与大海一个清秀美丽的容颜,让它们绽开久违的笑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看海

文/苏剑秋

几十年未见的老同学从加拿大回沪省亲,相聚时说起世界上的大海哪里最美。他认为,法国尼斯的地中海沿岸最美。这不禁勾起我的看海经历。

站在美丽的法国尼斯地中海沿岸,倒会使人顿时安静许多,湛蓝的海水平静得令人发怵,晒太阳和休闲的人群各走各的,能不安静吗?才怪呢!我想,世界上的大海总是以蓝色为基调,它象征着气势恢宏,更象征着大海的胸怀。我沿着天使湾信步走来,在滨海大道边,遥望这大海。坊间传说,这里的阳光沙滩海水最早是英国人看中的,为温暖的气候和绮丽的风光,花钱建造了大道,因此也叫英格兰大道。前面是蔚蓝天使湾,后面便是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漫步其间,享受中世纪与现代的完美交融,人们会倾情所有浪漫与真实的故事,注定在尼斯海滨演绎。我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安静地坐在长椅上,遥望着大海,享受着阳光甜蜜天伦之乐。明白了老同学为什么喜欢尼斯。

穿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英伦三岛。从苏格兰沿海岸坐渡轮前往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又看到了海,那是爱尔兰海。平静加上湖绿色海水让人遐想。比起尼斯地中海,更加妩媚和安静。沿岸树木葱茏,绿影覆盖,悬崖峭壁海水柔和。第一次看那发绿的海水,温柔和谐让人难以忘怀。尤其坐在渡轮上那种感觉,稳重和温馨,站在船舷眺望,就像在绿色浮萍上的一片荷叶,游荡在世界那一端惬意详和。全世界的海,各有各的情韵、习性。你要用心去体会,不管它曾经疯狂而现在此时,你在感觉它的妖媚和谦和。知足了。

一路向北。在芬兰赫尔辛基读懂了西贝柳斯后坐上豪华邮轮横渡波罗的海,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再一次看到大海,颜色有点模糊,蓝不蓝有点深色,蓝天白云是主基调,两岸绿色倒帮了不少忙。北欧一个神秘的地方,世界海盗的发源地,等到了挪威卑尔根,你马上会知道海盗是怎么诞生的。那里海水蓝得发黑,让人压抑。还好,他们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海发现了油田。从此,富庶了。

一路看海。去年来到了冰岛,一下飞机,终于领略了风和大西洋的真面貌。在雷克雅未克,住在大西洋边上的酒店。那日凌晨三时就去海边,感受大西洋的风采,太阳已高高挂起。随风而至的至少八级巨浪。

海是看不够的,看海的心情永远是明朗的。

爱的童话

童话故事里,有沉睡的美人;童话故事里,也有沉睡的王子。传说,有一位王子,化身为海,等待他的爱人来唤醒他。是的,爱情在他心中睡着了,爱,在他心中沉睡了千年,一千多年来,无人能唤醒他。因为,他的心中固守着一个梦,唯有梦的天使能唤醒他。

有一天,一滴泪,滴入大海,很奇怪,就是这滴泪,让大海的心颤抖了一下,他心中的柔软处,被触动了。这是为什么呢,只是一滴泪而已,为什么,大海想睁开眼睛,看看海面是谁的眼泪,他想知道是谁。

于是,他就睁开眼睛,原来,是一位长着翅膀的天使,他知道为什么了,原来,她就是他梦的天使,他只愿为她而醒来。

原来,在童话故事,爱情也是一种遇到,不早不晚,刚刚好,原来你也在这里。

月光下的大海

文/胡悦瑶

夜深了,一切都沉寂了下来,月亮高高地悬在空中,静静地把皎洁的月光撒满整个夜空。一丝薄云轻轻地绕在月亮旁边,像透明的白纱一样缓缓飘动,几颗闪亮的星星安静地眨着眼睛,好像在朝我微笑。我欣赏着月色下幽蓝的夜空,没有一丝一毫的倦意,因为我心中有一片海浪涛翻卷。

那片海广阔无边,海浪和沙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置身其中,奔跑逐浪,欢呼跳跃,自由自在,其乐无比。属于我的那片海里,有洁白的画纸,有柔软又平坦的画毡,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鼠须、狼毫、羊毫等各种画笔,还有五颜六色的各种颜料和雪白的调色盘。这片海的名字叫作画画。

画画是一种技艺,也是一门知识,更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闲暇时,画我心中想画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让我觉得很放松、很开心,画好了还很有成就感,我会沾沾自喜沉浸其中。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而我就是在这画画中感受快乐的人。

画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独特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喜欢画画的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海洋”,而这一片又一片的“大海”,最大的区别就是风格,每个喜爱画画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因此,每个喜爱画画的人的心中都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独具匠心的“大海”。

我站在窗前,仰头望那轮明月,看着它周围那一丝丝卷起的薄云,它多像海面上卷起的浪花啊。我提起笔,调上色,让笔锋在画纸上起落扭转、勾染设色,染出一片片海浪,海浪冲击着海岸,海面上后浪拍打着前浪,溅出雪白的浪花,海天相接的地方,一轮圆月高高悬起,几只小舟满载着梦想与希望从大海远处缓缓驶来。

我徜徉在自己的“大海”里,有梦想,有希望,有快乐。

笑对生活

文/渝徽

今天边做饭边有点咳嗽的时候,就在脑子里自然地想着, 一会要去喝一点蜂蜜水,润一下喉,要是有一点胖大海, 那就更好了。

可是猛一想到,那天选的胖大海没买成。不由得想起了那天买胖大海的情景。一张热情,幸福,精气神十足的笑脸瞬时映入了我的脑海,那天五一劳动节放假,我们为避免人多,特地选择晚上出门去逛一下大润发,看着外面地上的一片“狼藉”,就能够预想到白天有多少人流,想来今天卖东西的人既是幸福的,又是非常辛苦的。劳累了一天,一定是疲累,焉焉的吧。

劳累了一天,我觉得连城市都疲倦了,超市里的服务人员没平时那样热情,没精打采的样子也足够让人理解,可没想,在一楼干货区买蜂蜜时,竟听到一个震彻心灵的声音: 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女士声音,她是超市的营业员,在干货区称重的,她在跟一位同事笑说着聊天,我听闻一句,我很感谢大润发,是它让我得以就业,那声音充满了自豪,骄傲,仿佛她正在做着的是一份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一份最高档的工作。

当时我不可能不本能的抬起头看她,她显然没有注意到我的注视,仍自顾自和同事说着,笑着,脸上确是一脸的幸福,似乎说着对这世间所有一切的满意。我发誓从没见过那样美好,迷人的笑容,那笑容是那样知足,感恩,幸福和满足。这是一位乐观的劳动者,无关乎她的工作,职位,一样都是高尚的,或者说更高尚的。让人不但不敢轻瞧的同时,反而生出几分愧意。我们也许看似比她工作好,可是我们真的有她做得好吗?不一定。虽然做的是一份微乎其微的工作,可她从没这样轻视和瞧不起自己的工作,反而,是以同等的高贵,热情,热烈地拥抱和拥护着它。我承认,我好久不曾被如此的感动过了。

这种喜悦,无与伦比的感染,感动着人。我咳嗽想买几个胖大海,恰好是她的区域,当我问她哪一种更好,她很耐心地跟在我们后面,满脸微笑地说每一颗都是一样的,都很好,虽然卖东西的都是这样说,可平时听到只有反感,厌烦,哪个人不说自己的东西好,自然坏的也说成好的,可是她,让人没有这种感觉,你会连她说的每一个字,都觉得透着真诚,欢喜,让人巴根巴底的相信。

我们选好了,她称,我看了下没几粒竟然三十多元,好久不曾买了,竟难道贵了这么多吗,有些愕然愣在那里,我记得几年前我在药店买只要几元钱就好了的。于是想再去药店看看先,可竟不好意思放下。后来还是趁她走开放在柜台旁,不料正巧被她看到,她走过来,仍是笑笑说,不要啊,然后仍然是满脸堆笑,没有半句怨言,很幸福的,很恭谦的,走到装胖大海的坛子旁,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一倒下,那神情,像是托着一个刚出世的婴儿。她是那样的专心,全情投入,用自己的全副身心,这,就是她对待工作,和劳动的态度。恭谦,敬畏,热爱的态度。我像是看到了我们刚出社会时,那种神圣的感觉。是啊,我们多久不曾,如此恭谨地对待我们所拥有的工作,生活,我们多久不曾,如此倾情地去爱我们的工作,生活。

这张普通劳动者最炫烂的笑脸,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脑海,教人肃然起敬之时,不停地反思,提醒着我们,笑对生活,热爱生活,感恩一切。多么美好的时代,一切便利,言论自由,法制健全,我们活在多么幸福的时代。确实有太多太多值得感恩和珍惜的幸福了。

从今天起回到初心,珍惜所有,热爱世界所给予我们的所有一切。笑对生活,一切一定会欣欣向荣。

人在江南

文/他山石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公路、铁路停运,城乡严防严控,小区居家隔离,各省派出医疗救援队迅速奔赴千湖之省的湖北,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大战。

在隔离的日子里,是刘敬堂先生发给我的散文集《人在江南》(后更名为《幽兰若故人》)电子稿,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段寒冬阴冷的时光。

我和先生结识已久,私交颇笃。因他出生在“海上第一仙山”崂山的南麓,于是“崂子”便成了他的笔名。他当年住的房子,推开窗子就能看到前海琴岛的灯塔和伸向大海的栈桥;他读书的青岛三中,就在胶州湾之滨。他在海滩上挖过蛤蜊,在退潮时赶过海,在波浪中学会了游泳。他认为大海是有生命的,每天的潮涨潮退就是大海的呼吸。他的第一部散文集是《海之恋》。

当年我在修改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时,他在基地文艺办公室工作,我们住在同一个招待所里,朝夕相处,一起谈军旅生活,也谈文艺话题。他的创作颇有成就,小说、诗歌常见于军内外的报刊。他对人真诚热情,在他的建议和推荐下,我调进了文工团创作室工作。

当他的人生在大海中扬帆航行时,因青梅竹马的夫人家庭出身问题,他的命运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妥协,要么坚持。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我和朋友们在为他惋惜的同时,也为他留下的浪漫故事所感动。

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离开了大海,也告别了崂山,千里迢迢去了江南的一座古城。他心胸坦荡,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当成了人生的阅历,在那里生活了57个春秋,并将那里视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于是便有了第二部散文集《西山采灵芝》。

巍峨的崂山和大海的波涛,成了他难以化解的乡愁,而江南沉淀的文化已成了他血脉中的因子。两种情感的碰撞,便成了这部散文集的全部内容。

他一直坚持手写,前期以诗歌、中短篇小说为主。1966年后,他偏重长篇历史小说的写作,只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顺着他的笔尖流淌在纸页上,散见于报刊中。因疏于保存,不少作品和手稿已难以收集。幸好他将部分手稿和作品赠送给了市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也收藏了他的部分作品和手稿。

从这一部散文集中,能依稀看到他84年的人生轨迹。

我曾去江南的那座古城看望过他。他也如同候鸟一般,退休后每年的冬夏两季回到家乡,与老友们相聚。

来势汹汹的疫情已被三月的春风扫荡而去,小区里的白玉兰和桃、李、杏、梨依次开花,已是春深如海。我似乎闻到了一种久违了的芬芳,也许,江南的幽兰已经吐蕾绽放了。

大海抱我在怀里

文/符昆光

从车上下来,转身,无意间发现硕大的太阳快要落到海平面。这一天让太阳烤得疲劳不堪,而这一刹那,太阳让我惊喜,它柔和的光谱,像流淌的泉水,把劳累冲洗得无影无踪。丢下行旅,我急忙走到靠海的水泥平台上,注视着跟前的神物。

宽阔的大海,船来船往,这是一个繁忙的渔港。也许是大家太忙无暇顾及落日,或是习惯了落日,熟视无睹?此刻只有我一人在关注着落日。

太阳橘红色,不扎眼,越来越大,当触碰到水面时,达到最大,像货车轮胎般大小。在太阳碰撞到海面的瞬间,也许是撞击力太大,海面上马上出现无数的冲击波从远处震荡过来。那金色的波纹,在淡淡的夜幕里闪烁,给人一种庄重而美好遐想。我突然想,太阳在天空上跑了一天,它落在海里,命运如何呢?怀着这个好奇心,我有了看日出的念头。

我这是第二次上硇洲岛。第一次是去年,也是五月下旬,当时我是陪北京来的素游览我们雷州半岛。硇洲岛是我国第32大岛,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是南海,纵深是太平洋,因此硇洲岛看日出是最好的去处。经打听,在那晏看日出最佳。我们是下午四点多从湛江出发,纵穿东海岛,在东南码头等轮渡。没想到等了三个多小时才有轮渡,到硇洲岛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匆匆吃了晚饭,便开车去踩点。

朝着岛民所指的方向加油。岛上的夜路极少有车,偶尔有一二辆摩托车,灯光微弱。好几次想停车问路,不想路边的房门都紧闭着。开了二十多分钟,我看到一束强光在天空中横扫,心想前面莫非是硇洲灯塔?

在一个分叉口,离开水泥路,进入一片香蕉地,天空上的光束越来越强。不几分钟,硇洲灯塔出现了。关闭车灯,漆黑一片,只有塔上的光束在不停地转。硇洲灯塔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与伦敦灯塔和好望角灯塔并称世界着名的三大灯塔。

灯塔一般是建在离海不远的高处,我想明早来到这就能找到观日出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四点,我们准时出发,直奔硇洲灯塔。进入灯塔大院的门前,有一条分叉路沿着围墙走,我想跟着它走必定能见到大海。不平的山路,窄小,刚好能走车,上一个坡,下一个长长的坡,是乡下常见的窄道水泥道,左右都是香蕉树。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凭感觉右拐是灯塔的后面,海应该藏在那里。香蕉地有太多的十字路口,转来转去,出现一条大道,停车,看不到灯塔的光芒,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离灯塔很远了。路上有一个路标,某某港口。既然有港口,肯定能找到大海。走了十多分钟,有一个村子,见有早起的男人,忙停车。他指路从村中间走,从那里拐到那里再拐到那里,让我好糊涂,他说出了村子再问路我听明白了。进入村子像进了迷宫,好不容易走出村子,天已经大亮。经打听,他们让我引着环岛公路走,能到那晏。虽说是环岛公路,路况很差,路也很窄。

有时能见到海,但是灌木太茂密,到处是乱石,根本没办法穿过去。等明亮的太阳出现在树的缝隙时,我们还是找不到能到海滩的路。那晏更是不知道在哪里。我们引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奔跑,焦急和内疚充满我的心。素让我停车,她从车窗透过香蕉树的尾巴,朝太阳升起的方向拍了一张。太阳还没有露面,但它的光芒已经把周围的云烧红了。她发了一条微信出去:向着太阳飞奔,我恨不得插上翅膀。我何曾不是呢,我恨不得我的车变成直升飞机。

素看不到日出,遗憾地离开湛江,这次我不能再错过机会。

四点钟起床,直奔那晏。这次我不选择那晏海滩,而是在那晏海滩旁边的一家珍珠养殖场。那里有一条小码头一直延伸到海里50多米,地势高,视野宽,是观日出最佳的地点。

四点三十分,天还很黑,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码头停着一辆冰车,一群人从小艇上往岸上搬鲜活的鱼虾,过称,然后装在冰车上。我走过去用手机拍摄,有一个人走过来用手挡住镜头,说不断准拍摄。他问我是哪里人,来这里干什么,并派一个人跟踪着我。我走到码头的尽处,跟踪我的人告诉我太阳升起的方向。

大海黑潻潻一片,只听到涛声。我一直琢磨,他们为什么怕我拍摄?又为什么派人盯住我?难道他们在干什么不见得人的事情?我突然想起现在是休渔期,他们的行为不是违反了休渔期的规定吗?这么一想,我放下心,不再把他们放在心里。

我向着东方看去,依然是黑色。转过身向西北望去,能看到硇洲灯塔转动的光束,光似乎能照到我的脸。也不奇怪,据说它的光最远能照到26公里的地方。风从南边吹来,硬硬的,碰在脸上,有负重的感觉,眼睛也差点张不开。我曾经在陕西华山的北峰看过日出。在山上看日出,天空的四周一下子大亮,太阳才从云层里跳出来,太简单,让人泛味,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海上的日出也是这样?它们有什么不同?我在期待着。

4点50分,遥远的东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白口,仿佛守夜的老人用钥匙打开黑夜的门。那个点渐渐变亮了,且慢慢扩大,好像有一辆汽车在深夜里从远处驶来,因为太远,灯光微弱,弱到风一吹就要熄灭。十几分钟后,那片天,变蓝了,蓝得晶莹。海水出现了它的反光,这时看不出天和海面的分界线。接近那个亮口的地方,反而是黑色。等这个黑色消失,海天的分界线出现了,而此时,小半个天空是蓝色,而我的头顶和身后,照样是黑色。而东边的海面,一条铺满银光的大道向我走来。是有人故意铺设这条大道,让我去迎接即将登场的太阳吗?其实,在我来的时候,满天的星星,在夜空中神秘闪烁。星光涂在海面上,它们微弱的光,太暗,但是它们点亮了我的心灯。听着涛声,我知道大海乐此不彼地奔跑着,我看不到它的疲惫,但是我能抚摸到它那伸展的丰韵无限的腰肢。呈现出来的蓝色,暗藏着少女的娇羞,还有那圣洁的眼神。她是海神的女儿吗?她欲牵着我的手,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个早晨,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到了5点30分,仿佛有人在南北二边拉着夜幕跑。夜幕御下,蓝色已经漫到南边,能清楚看到整个海面。海面是一条弧线,从东到南再到西,把我围起来。脚下的海水一波一波撞击着巨大的礁石,蓝色的海水,撞击在乱石上,化为洁白的水花。看着一排排的波浪反复冲向嶙峋的石头,我就像看到人的一生,或自己的一生,有着一样的破碎,一样的悲欢离合。浪不停地奔走,在岁月之中,看不到它的衰老,永远是滋润的面容,而我自己呢,走走停停,被岁月打得失去了原来的光华。

5点35分,东边出现了红色彩,光越来越强,但不剌眼,我知道太阳快赶到了。5点45分,太阳露出头角,我想一个新的生命快要诞生了。

这时,有一条带状的云,从东到西到南,当时我不太在意,太阳露出头角时,它快速向太阳的方向移动。我惊讶地发现,其实这是一条巨大的天龙,它举起一对锋利的前爪,张开大大的嘴巴,冲向太阳。当太阳整个浮出水面,天龙一口咬住太阳不放,似乎在和谁拼命抢夺这颗太阳。顿时,我醒悟了,太阳落到大海之后,水龙一口吞了落日,经过一个晚上的折腾,水龙把太阳吐了出来,与飞龙演了一场双龙戏珠的大戏。

我激动地掏出手机,想把这一奇遇告诉素,可惜她不接电话,也许她正做着美梦。而我让大海抱在怀里,不再是苟且偷生的角色。

大海的味道

文/孤舟簔立翁

海水的味道是什么滋味?想必许多人有意或无意的都品尝过。即使没有到过大海的人,也知道海水又苦又涩。这一简单的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不屑一顾,但对于儿童来说,多少有些费解。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内陆出生的儿童来说,大海在他们心中神秘莫测,遥不可及。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只见过河流与湖泊,没有见过大海。对大海的印象,只停留在画面里,藏在味蕾中。直到参加工作,才第一次接触到大海,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海的壮丽和辽阔,也是第一次品尝到了海水的滋味。

把大海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之中,这不难理解,如果说藏在味蕾之中,或许会让人质疑。但是,童年的我,确实是把吃与大海联系在一起的。喜欢吃甜食是人类的共性,尤其是儿童可以说百吃不厌。但是对于盐这种调味品,多数儿童们都会对它避而远之。即使是再顽皮的儿童添上它一口,也会牢牢记住它的味道,不会再去偿试第二次。记得还未上小学,一次问母亲,这盐为什么这么咸,它是哪里生产的。母亲告诉我,这盐产自大海,是由工人把海水引入一个大池子,经过太阳照晒,海水里的淡水蒸发没了剩下的就是白色的盐了。人必须吃盐,否则身体会没有力气。这是我童年里第一次对大海的认知,食盐来自于大海。

对大海的第二个认知是还是和吃有关,那就是咸鱼干。父母的老家在山东,尽管不是海边,但是离大海不远。他们到东北以后始终改不了家乡的口味。在我们家里很少吃当地的淡水鱼,母亲说当地的鱼有一股土腥味,所以很少去市场买本地的淡水鱼。想吃鱼了,就会去商店里买一两毛钱一斤的小海杂鱼。这些小杂鱼都是用盐腌制的非常的咸,和今天腌制的咸菜差不多。谈不上它有多么好吃,但是它却非常下饭。几条小咸鱼加上两个玉米面窝窝头,就是一顿不错的晚餐。那时在我的脑海里的想法是,大海里的海水是咸的,所以海里产的鱼也理所应当是咸的。小商店里弥漫的咸鱼与海带气味,就应该是大海的气味。

上了中学之后,知道了盐并非全部产自大海,陆地上也有盐矿。海鱼不是咸的,是人为腌制的。至于大海的气味,是否与咸鱼和海带的味道一样,也只有到了海边才验证。十几的时间转瞬即逝,童年时代的幼稚想法,也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一次见到大海,是一九八七年到大连学习。乘坐的火车还未进入大连火车站,从车窗外涌进来的气流,就有了一丝丝海风的气味,这种气味再一次唤醒了我童年味蕾的记忆。下了火车,走入站前广场这种气味愈加的明显,这种气味与镇里的小商店气味别无两样,着实验证了大海的气味,就是海带和咸鱼混合的气味。或许,久居在这里的人们对于这种味道习以为常,不会感觉有什么异样。但是对于一个内地的人来说,闻到这种气味会感到特别的明显。就像茅台镇里的人,天天闻着酒香,不觉这奇怪是一个道理。

自从验证了大海的味道之后,对大海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加深,对大海的品味也不断的升级。从中国最东端的鸭绿江入海口丹东市,到海南岛的三亚市,大小海滨城市去了能有十几个。这些海滨城市,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富有,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中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尽管它们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但是它们城市里弥漫的味道是一样的。每到一地,除了欣赏当地的风光,品尝当地美食小吃,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尤其海鲜是我的最爱。从海参、鲍鱼、到帝王蟹这些容易辨认的海产品都品尝过,还有许多吃完了记不住名字的就更多了。在这众多海产品中,最喜欢吃的还是价格最便宜的小海杂鱼了。尤其是刚出海的小杂鱼,在渔民的大铁锅里不加任何调料,经过小火慢炖,打开锅盖鲜味四溢,非常的好吃。与之同行的朋友和同事,经常拿这开玩笑对我说,哈哈,放着大虾螃蟹不吃,专拣这最便宜的吃,真是穷人的命啊!是啊,朋友说的没错,可能是儿时的味蕾基因,牢牢的锁住了海杂鱼的味道,把其他的一切都排除在外了。就像山西人喜欢吃醋一样,在他们的脑海之中,陈醋是世界上最好的调味品了,其它的调味品都远远的排在了后面……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海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在神秘莫测了。海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无需到大城市的专卖市场,就是乡镇的集市上,你也能够选购几种。如果网购,资金充足的话,你可以选购全世界的任何一种水产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吃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障碍了。吃的健康、吃的绿色环保,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能够吃出童年的记忆,品出大海的味道,或许是吃的另一种情怀吧。

2021年12月22日

看海

文/高涛

不止一次的神往看海的场景,也曾幻想过冬日大海或星空下大海的静美。或平静,或波涛汹涌,或放空心情悠闲看海,或冲动而扑身海水……总美得舍不得即刻兑现而留于心底。

丁酉3月2日7个半小时高铁,千里迢迢路途中就不住地垂涎和牵念起海滨城市的海鲜和海上日出。晚上如愿品尝到海中鲜虾、螃蟹、爬爬虾等,并为御寒饮了几杯酒。酒酣也一天车程而困顿,即在安排妥当的海景房睡下。

“奢侈”的行程让第二天醒的特别早,六点一刻就起身下床。凭窗远眺,此时的海倒像是城边的湖,灯影绰绰的映在粼粼的波纹里,天也雾气蒙蒙轻霾,海面一片银灰静谧如镜。手机微信约伴“你不走近前,不看日出映红的海面,你怎知海的博大与喷薄而出的魅力?那时的你才会心底自然涌出真正的敬畏与切实的欢喜来。”谁料却无人回答响应,只好按捺不住心情任凭心热弥漫,一人动身前往。街上寂寥,略带一丝寒意,稍有偶起的微风。抵达心仪已久的海边只需十余分钟。海边人不多,三三两两。恐怕只有我这个初见海和第一次看海边日出的人,胸中才有一份莫名的激动。从小生活西安,见多了唐王朝长安城的城墙,却没有机会亲近大海。

次日早晨的天气极好。抬眼望去,被薄雾笼罩尚处夜幕中的海,似披着轻纱,朦胧宛如仙境,既神秘又幽深。冬日的海面寒风侵肌,潇潇之中透着苍凉。海港停放着几艘渔船,没有喧嚣,一片寂静,唯有远处耸立的灯塔闪烁着红光。晨练者的介绍下,我踏上满目脚印的沙滩,一直走近海水边。

但见海水拍打着沙岸,极小的浪花缓缓闪出延伸开去,像游动的鱼儿,一会没入海水中,一会跃上海潮头。刚到海边,红日便露出海面云雾而红亮起来。顷刻,眼前海水变得通红,真正一幅“日出江边红胜火”的美景。此刻,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话体会极深:太阳由浅红至彤红再到白的刺目,变化极快,并从海平面升至一丈之高的灯塔尖,一刻钟不到,升腾之速令人惊赞――朝阳与生命的内生之力和勃勃生机。

眼前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目睹着日出海面的壮观过程,回眸不见尽头的大海,天地一线,蔚蓝宽广,着实令人感到自身的渺小。真如海滩上微不足道的一粒砂,使人对大海既怀揣十二分的喜爱又平添了诸多敬畏。将景象发给朋友,不承想竟引得远方友人也心潮澎湃旋即赋诗一首,笔者略改几字,暗合了当时的心境。

“日出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竟有冬泳老太,震撼心中。英国老头住十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无论平民亦英雄,温度生活即好!”

清澈、冰凉入骨的海水略带一丝咸味,或是鼻不够灵敏,并未闻到人们常说的海腥味。正流连海的寂静,感受海的魅力,谁知太阳一升起,伴着潮汐涌动,立刻情绪化孩子一样换了一幅模样。先前海水起伏,一遍遍洗刷托着沙往海里走;随即,碧波开始荡漾并逐渐汹涌起来,让人琢磨不透茫茫大海后面的情形;而海风也立即刮起,还极大,凌冽阵阵,吹翻了发,掀起了衣领,呼呼震动耳膜,连下海冬泳的人们都纷纷跑上岸,缩着脖子抱着臂,逃回沙滩边的俱乐部营房取暖。

并未见到沙滩上有贝壳,偶有自由翱翔的海鸥。我踩着柔软的细沙,沿着蜿蜒的海岸线漫步海滩。约一个小时。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红尘烦扰,看潮起潮落,听海浪沙声,独自感受着海的深沉、壮阔、辽远。领悟人生,释放心灵,心应该豁然开朗。然而,深吸几口海边清冽的空气,胸腔却生出几分遗憾和寂寥。身边无相伴看海的人,只能伸指在沙滩上写下第一个跳入心中的思念人名,寄语能同爱的人共度良辰美景而浪漫,恰不似海水这样就即刻将沙滩字迹掩去……

金色的沙滩,广穹的大海,每个人童年最单纯最美丽的图画;海风,海浪,看海人偷得浮生半日的轻闲;看海,观日,逐梦人脑海深处永不忘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