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泰山的散文

2023/02/06经典文章

关于泰山的散文(精选10篇)

春游彩石溪

文/朝阳

说起泰山,可以说不知道的人不多,因为泰山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名山,其闻名于世的原因,不仅由于其受到过多少位古代帝王与普通百姓的封禅、参拜,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铸就了至高无上的崇拜与敬仰。

虽然从小就听老人说起过泰山,但我第一次认识泰山,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对于心目中那个非常神圣的泰山,就像对外面的未知世界一样,既有无限的憧憬,也充满了一种遥远与神秘的感觉。

为了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统一考试,我和几位同学乘坐火车来到了那时到过的最大城市---泰安。我们住的地方在红门路西边的白鹤泉宾馆。考完试之后,几位同学一商量,便在下午进入了泰山的山门,一路攀登,第一次登上了既新鲜又陌生,既朴素又神圣,既崇敬又亲切的巍巍泰山,而且在第二天的早上看到了壮观的日出。

之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我一直生活、成长在泰山脚下,我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一直处在泰山文化的护佑之下,其间也曾经多次登上泰山。有时出差到泰安,就算没登山,也总是到泰山脚下,怀着崇敬的心情眺望雄伟的泰山,朝心目当中这座壮美的高山、朝这个精神的家园与寄托之地进行默默的膜拜。

自从认识泰山以来,我对于这座山的印象除了雄伟、壮观与神圣之外,便是厚重、美丽和那份无法比拟的灵魂震撼力。多年来,我也到过一些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通过这些断断续续的旅游活动,领略了什么是南山的秀气与北山的雄伟,几乎使“南秀北雄”这一印象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再次来到了熟悉的泰山脚下,虽说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学习活动,但由于是周末休息时间,而且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就随着团队安排的线路,来到了泰山西麓一个据说非常好看的地方---桃花源景区。

一听说“桃花源”这三个字,印象当中便有了“世外桃源”那个美丽的传说,以及与之相伴的影子。由于受较强的地域观念的影响,自己心里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世外桃源”无非就是处于泰山西边的,一个因没有多少游客而相对幽静的山麓,估计那里的景象也与泰山有大同而无小异。

顺着弯曲但平坦的山路,我们乘坐的车子渐渐进入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从远处看,山上的颜色还是以灰白色岩石为主,但到了山跟前,山上的绿色迅速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使路两边迅速变成了以绿色为主间或少量灰白的山体,一阵阵凉爽当中透着一股温暖与舒适交织的风,由车窗灌了进来,令人感觉到一份柔柔舒舒的惬意。

还没下车,就看到路两边尽是一片片花花绿绿的颜色,红的是满树的桃花,绿的是桃树后面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蓝的是成片的尖尖的兰花叶子当中,那些点缀其中的蓝宝石一样的花朵。开得早的桃花颜色稍微淡一些,有的甚至已落在地上,在树下铺成了一个圆形的花伞;开的晚的则一个个结结实实地抓住枝条,五片粉红的花瓣均匀地排列成一个圆形,羞羞答答地在风中微微抖动,与徐徐而过的春风交流着对春天的印象与感觉;那些尚未开放的花蕾们,则是一副萌萌哒哒的模样,静静地跟在她们的大姐身后,好奇地张望着她们在阳光之下尽情展示着婀娜的身姿,使劲按捺着内心的那份冲动与即将绽放的激情;在一个个花朵的背后,无数片绿色的树叶组成了一个巨大但浓淡不一的底色,默默地在花瓣后面担当着幕后英雄的角色;蓝色的兰花瓣虽然不像桃花那样数量众多,但却以其独特的靓丽与水晶般的晶莹,展现出一种冰清玉洁、楚楚动人的形象,如一块块蓝宝石般地镶嵌在尖尖的绿叶当中,不时眨着精灵般的眼睛,一颤一颤地释放出一份神秘兮兮、惹人垂怜的眼神,让人的心里禁不住出现一阵阵的颤动。与此景象不同的是路边那一棵棵来自南方的树木,圆圆的树冠上方,是一支支笔直的新生的枝条,这些枝条由内向外透着油油的、厚重的胭脂红色,它们健康、向上,敦厚当中透露着一种积极、倔强和不可阻挡的生命力,争先恐后地向游人们讲述着这山里的故事。

下车之后才发现,这条通往山里的公路,与蜿蜒在山谷里一条溪水,就像两条相互缠绵的巨龙,时而路在溪水的左边,时而轻巧地与溪水来一个交汇,一下子转到溪水的右边。这两条龙一左一右,相互交汇在一起,蜿蜒着盘踞在山谷的底部,一直延伸到远处那幽深的山里。

启程的时候,听说这个叫做桃花源的山里有一条彩石溪。既然是溪,那就应该是一条充其量也就称得上“涓涓”的小水沟吧,估计与泰山正面那雄伟壮观有余但婉约秀气不足,且略显干燥的印象并无多大差异。

此时此刻,映入眼帘的这一幅画面,竟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这里的印象:原本应该雄伟的山体,此时却展现出一位邻家小妹般的含蓄与安静。路与溪这两条龙两边的山体虽然陡峭,但却涂抹着厚重的墨绿色、坚毅的深绿色和清新的淡绿色,并以这不同的绿色构成了一幅轻重相配合理、层次极为丰富的花屏。这幅花屏的上部是崭新的淡绿色,中间是深绿色,接近山谷底部的部分则是墨绿色,而就是这上轻下重的构成,显现出一种敦敦厚厚、实实在在的稳重之感。

在山谷的底部,是黑白相间的巨大岩石。走近了一看,那些岩石的颜色黑白分明,白色岩石如同宣纸,那黑色岩石如同用毛笔蘸饱了浓墨,在洁白的宣纸上酣畅淋漓地自由挥舞之作,既有酣畅的线条又有顿挫的转折,既有丰润柔美、宛若丝带的线条,也有墨已干但意未尽的拖拽之笔,既有一气呵成的完美墨迹,还有停笔时滴落下来的墨滴,圆圆的、一坨一块地滴在纸上;而那黑色的岩石则如同黑板,用浓重的白色在黑板上划着几乎同样的国画。这些精美的国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均为写意画:有的是壮丽的山川,有的是奔跑的骏马,有的是成群的牛羊,有的是瓜果蔬菜,有的则是梅兰竹菊;不同的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对比,形成千变万化之形态,呈现无穷无尽之遐想。

面对如此美景,不禁令人感叹,是什么力量描绘出这等壮丽精美之作?是何等神圣用神来之笔展现了这美轮美奂的景色?细细想来,正是大自然这位画家,用最简单的黑白两种颜色,用最和谐的浓淡比例,绘就了这一幅幅既气势磅礴又变化无穷,既潇洒飘逸又活灵活现的举世无双的水墨巨作。

这一幅接着一幅的水墨长卷,排列成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画廊,构成了一条蜿蜒于山谷底部的精美画卷,而相伴于画卷之上,不断浏览并清洗着画卷的就是“彩石溪”了。

原本以为“彩石溪”只是一条“涓涓”细流模样的山间小溪,可此时,映入眼帘的小溪竟然如此之大,如此之美,真是让我难以置信。所谓大,是因为在宽阔的山谷底部,隔不多远就是一个碧绿的水塘,这些水塘有的是天然形成,有的是则是人工垒砌而成,但不管是何种方式,它们都如同一块块天然质朴的碧玉,一个接着一个,构成一条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链子,平铺在水墨画卷上。明媚的阳光照在碧玉之上,光线被反射到空中,又被风儿吹到水面,把水面拂起一片片细密的亮点,使得这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碧玉显得更加晶莹、明亮。走进了一看,这水塘里的水虽然呈现出碧绿色,但却十分的清澈,水底大小不一的岩石一块块、一片片,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的泛着淡淡的黄色,有的则披着浓艳的绿色,有的像墨一样黑但却闪着亮晶晶的光泽。所有这些影像都被不断晃动的水波笼罩着,以不规则的频率变换着水流的方向,形成了不同的光线折射,使得这阳光下的景象不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那不时晃动,不断变换着柔柔的、奇异的各式形状的岩石、沙粒、沟壑的图像,以及偶尔飘过的几片树叶,无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令人由心底迅速陶醉,因留恋这奇异的美景,无论如何也无法迈动虽然轻快但却没有动力的脚步。

为如此美景而陶醉的不止我一人,同游的同学们也是痴于其景,迷于其境,纷纷拍照留念。由于准备不足,来学习的时候没带相机,到此时只有对美景而感叹,除了请同学未我拍几张照片之外,就是用手机上的相机,尽量把这如画的美景和无限的春光记录下来。

由于用的时间久了,手机上那个小小的镜头已经磨出了一些毛糙,像块毛玻璃似的,可没想到竟然拍出了异样的效果。我的那几张照片连同一首《春游彩石溪》的诗发到微信上时,竟获得了朋友们的不少赞赏,说那几张照片拍的很好,有油画一样的效果。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走到大约一半路程,就得到了往回走的消息。意犹未尽的我,只能朝远处那曲折幽深的山谷默默说了声再见。

下山的路几乎是一溜的下坡,而且与彩石溪的流向在一条线上。为了尽可能多看看山谷里那山水交融的画卷,我们离开平整的水泥道路,顺着修建于彩石溪边上的木制栈道,时而行于溪之左,时而走在溪之右,观看着脚下欢快奔流的溪水流经岩石与沟壑,欣赏着溪水与同伴们相拥嬉闹发出的美妙音律,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隐隐的伤感:这嬉闹不止、无忧无虑的溪水,你可知道吗?此时,你正处在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刻,也是这幅美丽风景的一个部分。可是,你与我经过这短暂的相遇之后,将会各奔东西,我将继续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你将会义无反顾地流向远方,汇入汶河、黄河,流入无垠的大海,一去不再复返……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时光流逝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过去的一切就永远过去了,是永不复返的。

我相信,我还能重返彩石溪,还能再次看到那美丽的山水画卷,看到那依旧奔流的清澈、柔美的溪水。

我也知道,我会想起你的,那曾经与我相遇的,永不再来的溪水。

古岘西大庙

古岘西大庙旧址在现古岘街西部,跨原古岘中学和古岘幼儿园,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

古岘西大庙共有三个殿宇:一是玉皇殿,二是泰山殿,三是府君殿。最主要的是泰山殿。

泰山殿分为前殿、正殿和后楼,后楼又分东厢和西厢。前殿塑有哼哈二将(也叫王灵官)像,像高近达屋顶,非常威武;正殿就是泰山殿,前面塑有泰山老母像,后面塑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像。泰山殿也叫“碧霞圣宫”,有“碧霞圣宫”四字竖匾挂在殿门上边。后楼共五间,经二十七级台阶上楼,楼上塑有泰山老母像,右边侍女在为泰山老母梳妆打扮,左边侍女在为泰山老母举镜照面。此楼有横匾“慈航普渡”,此处为泰山老母后宫,寝室休息、梳装打扮的场所;楼的东西两厢也都是经二十七级台阶上楼。东厢自北向南塑有疹痘娘娘、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像。疹痘娘娘管祛除痘疹顽疾,送子娘娘管送子送福,眼光娘娘管祛除眼疾。西厢塑有三宵女像,自北向南分别是碧霄女、云霄女、琼宵女。三宵女是当地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妹妹,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专为人类造福。泰山殿前由钟鼓二楼,钟楼在东、鼓楼在西。殿的右前方有一棵千年白果树,当时近二搂粗。

玉皇殿:玉皇殿在泰山殿东,正殿塑有玉皇大帝像。每年古历的十月初一开始,道人念封皇经七七四十九天。

府君殿:府君殿在泰山殿西南。正殿五间塑府君老爷(即阎君老爷)像,府君老爷两边各一个跟班的,左边一个抱着乌龟,右边一个抱着蛇。东西两厢塑十大阎君像,每厢各五个。殿内设阴曹地府,判官、小鬼等。府君殿前靠大门处设一歇马亭,塑有马两匹,牵马童两个。这马是府君老爷的坐骑。歇马亭东有土地庙、西有鬼王庙。土地庙前有一钟楼子。当地有死人的,孝子贤孙三日内早、午、晚三时,都要披麻戴孝到土地庙去敲钟祷告,给府君殿诸鬼烧纸上香,保佑死者平安西行,到阴间不受罪,过好日子。

西大庙内玉皇殿前、泰山殿东有一块空地,是庙内的场院,到抗战初期,西大庙仍有道士五人,周边有归庙宇所有的土地70余亩。此处是庙内打场晒粮的场所。

西大庙设大门、二门和东门。大门外两边各有一对对腚而立的石狮子,为古岘“八大景”之一;门东不远处有一千年古槐,树心已枯,墙上的枸杞种子落于树心,长出枸杞苗,称“槐抱枸”,也是古岘“八大景”之一。大门前为大街,现古岘街里老街。街对面是戏楼,在西大庙的中轴线上,每逢庙里赶山会的日子唱大戏,非常热闹。

西大庙山会香火旺盛,古历的二月二十、四月二十、六月五、十月三十、十一月二十是赶山会的日子。每逢这些日子,赶山会的人山人海。特别是四月二十山会,来自四面八方、方圆百里的人络绎不绝。直到现在,虽然西大庙已荡然无存,人们仍然非常崇奉,从四月十九日夜间开始,成群结队的妇女、老太太集结到西大庙旧址烧纸磕头,诵经念佛,直到天亮。烧完的纸香灰烬一堆堆跟小山丘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意。

西大庙始建于哪年,无证可考。据民间传说,大约在明朝初年。民国期间遭遇天火焚烧,面目全非。民国二十七年重建。大约在1940年,国民党旅长张金铭手下游击队六团团长李得元(驻云山丈岭村),以抗日为借口向古岘乡要大洋1000个。乡里没钱,他们便把西大庙泰山殿的东厢、西厢和庙前大街对面戏楼拆毁,把木料卖掉。西大庙彻底被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东西都荡然无存。

雨中登泰山

文/小笨熊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象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从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象落在地上,倒象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朦朦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做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象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峡谷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象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接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峻增曾,石缝滴滴挞挞,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象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趟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象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靠住二天门的石坊,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是耽心。骄傲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山路,担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去薄了,雾又上来。我们歇歇走走,走走歇歇,如今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困难似乎并不存在,眼央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年轻人跳跳蹦蹦,走了下去,我也象年轻人了一样,有说有笑,跟着他们后头。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下坡路转到上坡路,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是宽整的,只有探出身进修,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想来头面人物近了看,隔着辽阔的山沟,走不过去。我们正在赞不绝口,发现已经来到一座石桥跟前,自己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的老远。从这时候起,山涧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淙淙,跟我们跟随到南天门。

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搀岩的山石装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涧里,随水漂去。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的象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杈叶,象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又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

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怪不得东汉的应劭,在《泰山封禅仪记》里,这样形容:“仰视天门□辽,如从空中视天,直上七里,赖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亘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生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一位老大娘,挎着香袋,尽管脚小,也稳稳当当,从我们身边过去。我象应劭说的那样,“目视而脚不随”,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

心还在跳,眼还在抖,人到底还是上来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来。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象一个没事人一样。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有的是一根棒棰,有的是一条金牛,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象莲花瓣,有的象大象头,有的象老人,有的象卧虎,有的错落成桥墩,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象,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年月久,传说多,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有的山池叫作洗耳恭听头盆,据说玉女往常在这里洗过头发;有的山洞叫作云洞,传说过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晴良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象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是云吗?头上明明另有云在。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成海边。于是阳光掠过,云海的银涛象镀了金,又象着了火,烧成灰烬,不知去向,露出大地的面目。两条白线,曲曲折折,是奈河,是汶河。一个黑点子在碧绿的图案中间移动,仿佛蚂蚁,又冒一缕青烟。你正在指手划脚,说长道短,虚象和真象一时都在雾里消失。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不是下午要赶火车的话,我们还会待下去的。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斗母宫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谁是我的山水

文/一切与风有关

前几年的大街上,随处可以听见“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的唱调,庞龙先生特有的音质,金属般地撞击着许多人的爱情梦想。也正是因为这句歌词,我常常想象着春暖花开的某个日子,有蝶有花的梦境之中,再有相爱人的人在身旁,终是幸福之极的快乐。也正是因为这首歌,我常常沉缅于“漫步”这个词的美好状态,漫步于温暖的午后或是朦胧的清晨,漫步于山水之间,也漫步于文字之间,写着大美大爱,也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山水佳境。

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走过了诸多的山水,却鲜有让我愿意再次登临的,唯有九寨沟例外。

我喜欢九寨,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单看这些景色的名字,已让人神往,更况实景的美仑美奂。但我更喜欢的是九寨沟的水,姿态各异,妖艳参差,或如流盘弯月,或如翡翠珍珠,即使再小的水也称之为“海子”,这便有了些对月撒娇的味道。九寨沟的水无色,又有色,无色到透明,透明及至静止;有色到可以称之为墨或者是彩,这些彩、墨或浓或淡,在轻风中舞着摆着,如含羞少女,更像婀娜飞天。那些侧卧在水中的老树新藤,让我们弄不清谁是谁的根,谁是谁的叶,那些纠缠与撕裂是生命演变、时空转迁的象征,自然的鬼斧神功似乎改变了乾坤定律,也改变着此时与彼时之间的生命感受。在九寨沟,如在仙境,没有人间烟火的俗陋,只有神游九洲的渴望。

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句话的后半句我是信的,对前半句却深为不屑。几年前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字,发誓今世不再登黄山,原因两条,一是管理混乱,不配名山的地位;二是以己之短示人,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黄山的美在于她的自然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恣肆,云的恬淡,松的奇巧。如果拿她的历史或者文化去作宣传,无论如何是比不过泰山的。而黄山的经营者们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拿黄山的文化说事,这便有些弄巧成拙了。在石门峡景区,一个大大的“缘”字刻在一块巨石上,问及作者,说是本地的一位着名书法家。本地再着名,也着名不到能与黄山相配吧?本是有水有石的天然之作,却用近乎张扬的红色,写了一个丑陋的大字。如此,便显露出是管理者的无知以及书法家的浅陋。

我由此也想到了泰山的种种,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帝,来泰山封禅或是祭祀,他们都是以神灵眼中的一个卑微灵魂来朝拜的,祈求的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沿诸皇帝封禅的中路拾级而上,似乎每一块砾石都闪着历史的光辉。那些被磨得没有棱角的石块,有多少只脚走过,贫穷的或是富裕的,木屐或是赤脚,皇辇或是土车,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生命的虔诚走过,都积累着历史的厚度,也让每一丝光滑,变得更加神秘而亲切,譬如无所不在、求签则灵的“泰山老奶奶”,仅这一句称谓,就让你近且远着。加之过往的山路上,那些随处可见的历史遗留,比如“虫二”,谁能想起这是“风月无边”的奇思妙想?

但泰山缺水,缺常年不断的水,似乎便少了些灵性。尤其是冬季,那些树木张开焦渴的双唇,感受到的也只是干枯的山风。

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最大的差别在于水,有水则灵性四溢,无水则寒颜抖瑟。作为泰山一子,也不得不为泰山的冬季缺水遗憾着。

曾经与朋友谈起,何处是最美的山水,他说了句最简单明了却是最真实的观点:所谓山水,如同爱情,无所谓“最”,都只是在路途中间,所有的寻找只在一时一地,如同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这句话让我沉思许久。前不久曾有朋友嘱我写一篇关于大海的散文,直至书最后定稿之前,我才把稿子交上,不是因为忙碌或闲散,而是不知如何动笔。别人笔下的大海无论怎样生动,在我,却总有一些隔膜。我对大海的认知和感受,不足以让我写出动人的文字,不如不写。面朝大海,春明花开,多美的意境和构思,对我,却虚幻得如风吹月影。朋友催得太急,我只好绕笔而行,我写一片海滩,写一串笑声,写大海之外的人间烟火,写绽于床头的一枝玫瑰,虽然这些与海的阔远无涉,却让我更能理解大海是与生命相连的诗情画意。

一个人独坐的时候,我经常时不时地想,到底何处是最美的山水,谁又是属于我自己的山水。这些明明没有答案的问题,让我伤感重重。落寞之后,我常常细析自己的占有心态,最美的,还要属于自己,这是不是普天下的人都会有的占有欲望?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会不会让我们遗憾终生?而独占独有的私密性,似乎更让美的存在失去了理由。

偶有一次去泰山的三阳观,这是泰山上极小的一个寺观,山路不长,风景也说不上极美。但在踏进大殿之后,我浮躁的心似乎在瞬间平复下来,静得如同一泓止水,净得如月光清影,所有的奢望都凝于指间,融化在最虔诚的长长一拜。只此一拜,也似乎让我寻到了天下最美的山水,三阳观也在那个瞬间,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灵山,光彩流影地闪射着生命的灵性光芒。

由此,我终于明白,天底下最美的山水,只在自己的内心。而属于自己的,便是与生命等长的对爱的追求与渴望。

还有什么,能比生命的山水画卷,更美?

泰山云海

文/张素燕

去过泰山的人都忘不了泰山日出的瑰丽壮观,确实,泰山日出很让人震撼赞叹,已有很多名家大师用画笔勾勒出日出美景。但我要说的是泰山云海,这是在泰山极顶让我感触颇深的一大奇景。

历经辛苦登上南天门之后已是暮色四合,为了第二天早晨看日出,我们便夜宿南天门。晚上向夜空望去,只见远处天际一道淡淡的橙红色,我甚是诧异,那是什么呢?黑色的苍穹之下为什么会有那么一道光亮?有人说是灯光打的射线,那也太远了吧?黎明时分,天色微亮,我们便随大批游客从南天门走上天街,再从天街登上玉皇顶。

站在泰山极顶,放眼远眺。山前,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峭壁突兀,朝霭重重,山脚下的泰安城依稀可见。转身向山后望,那一派神奇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只见烟云似海,云雾缭绕,如浪似雪,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滚滚翻腾,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犹如腾云驾雾般,置身于云层中,顿觉飘逸洒脱,天地间立刻神圣高大起来。只见山后的一团团洁白的云朵时而浓时而淡,时而近时而远,就在我们脚下漂浮游动,不时有烟雾袅袅升腾,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游移飘渺,好像广阔无垠的大海,让我们犹入仙境一般。

怪不得泰山一路走来都是带有“天”和“仙”字的牌坊,像迎天、升仙坟、南天门、天街、玉皇顶等,还有极顶上“五岳独尊”“登高壮观天气地间”“登泰观海”的碑刻,无不彰显着泰山的仙神之气,气势磅礴,巍峨雄壮。试想,古代帝王们在腾云驾雾中封神祭祀,是何等威武神圣!这时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孔子会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伟大胸怀,杜甫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无数文人雅士为什么会不辞辛苦来此作诗记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泰山极顶是又高、又仙、又名!这一切都离不开泰山云海的奇景。“穿云出釉小天下,紫霞曝落晓光开,只道巍峨无其右,满目青山尽密云。”此时想起晚上夜空中的那道光亮不知与云海有无关联,但我们置身于泰山云海,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沉迷,让人流连忘返!

泰山后庭赋

文/张大山

岱麓花园,齐长城下,山外青山,市外桃源,净土奇葩,黄巢苑然。

四季荏苒,风月无边。雪融枝青,冰开水绿;众生萌起,暗香浮动。一日晓醒,八面春晖。乱花迷眼,酥雨润心;盘涓旋石,草堂回莺;黄蜂扑花,鱼拥香钩。依柿傍栗,梳风沐日;斜阳醉卧,酒旗风影。烟雨道苔,紫罗地衣;月出惊鸟,时鸣幽谷。一山松阵,几溪馨草;峰峰围坐,层层叠翠。池塘早市,门巷燕家;高田天梯,平田棋局。

孟夏四月,绿遍山原。远崖排嶂,近木成林;朱帘卷日,碧幕蔽阳;浓荫匝地,野蕾藏红。蜃气楼阁,蛙声十里;良田美畦,鸡犬相闻;小荷尖角,蜻蜓早立;径曲苑幽,虫吟蝉唱;蝶衣晒粉,蛛网添丝。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山岚又起,雾蒸湿地。荧光暗游,星光明悬;彩霞远岫,艳阳近丘。

物色新秋,硕果压枝;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岩前拄杖,松下横琴;晴空余照,雁行人字;雀向檐飞,霭从窗出;白云生处,停车坐爱。迢迢牵牛,皎皎河汉;天阶夜色,红烛液光;蟋蟀竹席,瑶台玉杯;月宫温凉,人间天上。仰头明月,寄情千里;落英缤纷,飘零客心;万壑有声,群峦无语。登高极目,黄巢冲天!菊花重阳,他乡故乡?

天高地迥,霜意沓至。微风摇藤,细雪下帘;萦空漫转,兔鸠隐迹。六出滤尘,雾凇夺目;银披河梁,冻裹琼枝;冰挂九光,时闻折竹;孤舟蓑笠,寒江玉柳。松涛起兴,万木竞和。踏雪访梅,蕊寒香冷;何待暖日,俏不争春。一年盛状,尽收苑中;移步异景,神斧人工。

返璞归真,憩居田园;宾以主入,我为侍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泛舟西湖,信马北疆,天笼四野,尔在中央。度假养身,休闲涤心;蓄能基地,过劳疗吧;观光天堂,劳作乐园。学士词宗,将军武库;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果蔬待采,畜禽备选;鸟兽野避,鱼蟹潜底;肴馔何味?欲辩忘言;觥筹交错,不知所云。

偏离闹市,亲近山水;规避喧嚣,探古寻幽。孔孟荫庇,齐鲁风韵;自然生态,特色资源;民俗醇厚,物产丰盈;黄巢尘封,陶潜犹存。人文自然,定位独特;一二三产,和谐发展;开发保护,双重并举;现代文明,批判继承;建新农村,造“后文明”!

那山 那水 那人

文/姚林宝

前几日,我慕名踏上了齐鲁这块神奇的土地,被这里的秀美山水所吸引,我痴迷倘徉其中,感叹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荟萃,宛如天工神笔绘就一幅瑰丽长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物以稀为贵,泰山真容哪能轻易让人看到。到了山顶固然是云烟氤氲,神秘的面纱迟迟不肯去掉,山峦和景物变得隐隐约约,宛如人间仙境。被历代称为“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源于泰山平地拔起,山势雄伟,更重要的是泰山在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秦汉以来,先后有数十帝王登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祈求国泰民安。

微山湖湖面壮阔,水质清澈,几乎是原生态,半湖水来,半湖荷叶,淡雅素装,静得像一位内敛女子。天色蒙蒙,越往湖的深处去,越觉得微山湖端庄秀丽、甜美!

我们这些来客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此时此刻,微山湖仿佛沸腾了,变得热热闹闹。当地渔民不乏热情,划着木舟载着我和同伴,沿着当年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的踪迹前行。听惯了城里车水马龙的喧闹,凝视眼前的静谧湖水,寻得回归自然的片刻宁静。体验水乡风韵,感受湿地风情,愈发觉得微山湖的亲切!

曲阜位于山东中部,即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也是儒家学派始祖、春秋末期着名思想家孔子的故乡,他曾在此着书讲学。

孔子一生都在传播仁爱为人的思想。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是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因此,在大成殿前我们见到了按古法进行的祭孔仪式,祭孔乐舞一唱三叹,意蕴悠长,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先师讲学时的情境之中。

参观孔府、孔庙、孔林,谒拜孔夫子,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襟怀和情操,以及儒家思想的精髓。

泰山游

文/楚洪利

泰山游

文/楚洪利

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巅,你就感受不到泰山的高度,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天阶,你就体会不到泰山的陡峭……

走到泰山脚下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泰山是那么高峻,挺拔,雄伟,厚重,和它的气势磅砣。当仰望它的峰巅,膜拜它的神奇,它好像和悠悠的白云接近。

当你竭尽全力登到泰山的玉皇顶,欣喜若狂,鸟瞰泰安市的街景,哪怕是一条很宽很宽的柏油马路,此时也变成了一条隐隐约约的羊肠小道。泰山天阶的陡峭,不敢说是90度,也得在70度左右,特别升仙坊至南天门这一段,每登一步台阶,都能听到自己气喘吁吁的声音了。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在异彩纷呈的阳光中,晶莹剔透。尤其攀登这么陡峭的台阶,上身稍往前倾,左脚站稳上一个台阶当支撑点,并带动右脚迈上上一个台阶,然后右脚当支撑点,带动左脚再迈上上一个台阶,但是不能急迫攀登,避免滑倒,注意台阶的方条型青石磕到自己。在这我想说的是,在没登泰山之前,先运动运动,活动活动筋骨,要冷不丁去登泰山,至少回来三四天,从膝盖骨到胯骨之间的肌肉,抻的生疼。

五月中旬的泰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当置身于山中,置身于山中的奇松异柏、山槐花飘香的郁郁葱葱的遮荫处,观摩着清澈的泉溪潺潺地往山下流淌,听着鸟儿鸣叫的清脆,当阵阵微微的山风拂来,比6月吃着冰淇淋还爽,此时,再感觉登泰山艰难,心中也有那份无比的惬意。

泰山之美,不只在于山峦叠嶂,巍峨起伏,苍松翠柏蓊蓊郁郁 ,密密麻麻;泰山之美,不只在于扇子崖独特,云桥飞瀑在深谷茂林丛生之中如同霖雨,还有那神奇变化的佛光;泰山之美,不只在于月观峰的亭中,静静观赏群山在娇美的月色中婷婷玉立,山脚下的百里万家灯火五彩斑斓;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峰雄岩壮,怪石嶙峋,有的被山泉打磨得纹理光滑如镜,波澜壮阔的云海在山中缥缈缭绕,和那精美木鱼石的传说会唱歌;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万仙楼(清代建筑)跨盘路阁楼,门洞之上三间矗立,而且楼前古柏三株,枝枝相依相偎,情同手足,苍翠凌云。它东靠中溪之水,涧水萦带,清秀飘逸,如在幽地仙境。不愧那里圆雕浮雕,所塑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桃花峪谷幽静,洞宇闭门不见日月,或在于它的神奇神奇的闺密,那山,山中的岩石,如同一位微微笑意的青春美女,显露她蹈之舞之的,那白白嫩嫩的完美的肌肤。

其实,泰山的壮丽自然风光与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融为一体。它东临黄海,西襟黄河,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泰山成山距今25亿年前的太古代,古称岱山、岱宗。曾有雄,奇,险,秀,幽,奥,旷之赞誉,并以“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名山”闻名遐迩古今中外。从山下的东岳神府岱庙到山顶的碧霞祠;从岱东春秋战国的齐长城到岱西海内第一名刹灵岩寺等;古树参天,树影婆娑,楼阁庄严肃穆,而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与琳琅满目的石刻,或立碑记载,筑成了古老、文明、神奇的泰山。然而,多少帝王自古以来到这里封禅祭祀,黎民百姓顶礼膜拜,文人墨客登临抒怀,和宗教繁衍兴盛的信仰。

五月中旬的泰山,石径通天婉转,山麓芳草萋萋,山花灿漫,和那溪,那潭,那泉,那瀑纵横交相辉映,渲染着浩瀚的林海,连绵起伏,绿意盎然,勃勃生机,好一幅美不胜收的、壮丽的画卷。

从泰山开山口到南天门的盘道统称十八盘。共有1633级台阶。其山径狭陡,石阶登升,在充足的阳光照耀下,远眺如同白金色的天梯高悬,悬挂在壁立万仞的翔风岭与飞龙岩两峰之间。最险峻处,从升仙坊到南天门,是十八盘的特指,被称为“天门云梯”,旧称云门。游人到此如登天际,是泰山的一大景观,也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

从泰山的中天门登到峰巅的玉皇顶,大概需要3、4个小时左右,其实到了拱北石 ,也就算登上泰山了。我们从中天门到云步桥,五松亭,朝阳洞,对松亭,升仙坊,南天门,象鼻峰,青云洞,碧霞祠,瞻鲁台,大观峰,青皇宫等,每一站都要歇息一小会,喘口气,喝一口自带的矿泉水,然后继续往上登。如果你不自带水,那只有买水了,每瓶矿泉水5元,冰红茶都10元。如果你不想喝水,想在山上吃西瓜解渴,那你要是出手大方,摆个阔气,只好花8元钱一斤买吧,可是谁愿意吃那么贵的西瓜呢。

一路登升,其实感触很多很多,都有叫不上来的山花野草,果木嘉禾,可是山石屏障悬空其间,蓝蓝的天空点缀白云朵朵,那一片片挺立的松柏如同士兵,那种精神的神态像是守护泰山的勇士。或许没走几步,就能看到石径两旁的树木挂着一条条、窄窄的、红红的绫罗,在山风摇曳的飘逸中,那些又都是谁向山神祈求的“全家平安”“财源滚滚”“爱情甜蜜”等等。如果你想祈求“一帆风顺,”你就在山路旁摊主那请条“一帆风顺”绫罗,禅意的挂在你想挂的树上,祈求山神保佑你“一帆风顺”吧。

一进五月,可能就是泰山森林防火的热门话题,是凡进山登泰山的人士,都不许吸烟,到处都有监控,一旦被发现吸烟人,被泰山管理人员揪住,就要进行严重罚款的,如果实在憋不住,想吸烟的话,那只好找WC,去里面偷着抽烟了。

当我们登到西神门,回过身来,站在门洞往右看,山坡那一片长满了秋海棠,秋海棠正花色纯白,娇艳,像是小小的白蝴蝶,在那里群舞一般,炫人眼目。而左边,坐落在山巅边缘的白云亭,正好和那一片秋海棠斜对,当你坐在白云亭石凳,平视前方,似透明非透明的,浅浅显显的,白白的云雾,不正好和那一片秋海棠花相媲美吗?

好像还没有到西神门的时候,左手商业亭门前,有两个山东大汉,一家拿一个大木锤,在厚厚的铁盘里砸什么,你砸一下他砸一下,却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很好奇,并上近前观看,把里面的东西砸的扁扁的。但我用眼睛的余光扫到牌子上写着:姜糖木锤酥。姜糖木锤酥?我从前根本没听说过,也没吃过,但很想买一袋品尝品尝,可是心里没有底,到底是什么做的?心中有疑问。师傅,你们这是做什么?“姜糖木锤酥”,一位光着膀子大汉边砸边回答我的问题。“哦,那都是用什么做的呢?”“里面有姜汁,红糖,芝麻,花生,核桃仁等。”听到这些,我心里才有了底,不过他们旁边确实还摆着花生与核桃仁等,我顺手从包里掏出20元钱,买了两小袋。当我把一小片姜糖木锤酥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和品味,的确很酥、软、香,稍有点甜。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原本泰山的土特产,听说姜糖还可以爽神开胃,生津活血疗效。

泰山,也有养蜂人,抬竹子轿人,也有用竹扁担往山上送货人,也许都为了生计,才迫不得已干这样的苦差事,俗话说,靠山吃山吧,总得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

当从泰山脚下买了门票,还得一路要乘车十多分钟才能到达中天门。而这一段山路,风光迤逦,蜿蜒崎岖,在肘弯与坡度缓陡之中往上迂回盘旋,两旁的树木倒退,越来越深沟壑往后飘移,可是心情也在摇哉,悠哉,悦哉之中跌宕起伏……

说泰山神奇,毕竟要说泰山之中的“飞来石”。飞来石位于五松亭南,巨石如屋,明万历年间盛夏遭遇暴风雨,石自山巅坠此。柯绍皋题“飞来石”。其石横卧在登山道旁,景观奇特。《史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五松树下,因树护驾有功,而封《五大夫松》,在五松亭东侧,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然而,八仙中的吕洞宾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他封的松树不配留在泰山上,于是做法招来这块如卧牛石的巨石砸毁了秦松,这只是传说。其实,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于慎行在《登泰山记》中云:“松有五,雷雨坏其三。”剩余两棵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被洪水冲走。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负责整修泰山的丁皂保又补植了五株,后又毁两株,在1983年又枯殆一株,今存两株。虽不是原株,但已有270余年,其松龙干虬枝,蟠蜿屈展,抚松盘横,让人赏心凝目,感慨万分。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溪水清清,陡然入涧,溅花泻珠,涧水波光潋滟,而之秀丽之清幽无以言表。

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泰山石刻)----邓颖超1984年6月。

书于河北涿州2012年5月18日。

巍巍泰山

文/蓝蓝

90年的五一,第一次登泰山,是和男朋友一起去的。那时,他还是个学生,我刚上班一年。第一天的傍晚开始爬山,天黑,看不见什么风景,只有顺着台阶往上爬。到了中天门的时候,我再也没有爬上去的力气,真想中途放弃。可是,回去的路实在太长,于是,也没有返回的勇气。加点餐,继续往上爬。终于到了南天门,到了泰山之巅。

半夜里,山顶上的风很大,冷的很。租不到大衣,我俩只好租了一床破棉被,披在身上。终于等到日出时。当太阳从大海慢慢升起的时候,我却还在往上看。终于看到日出的时候,发现它好像一块红红的布从碧绿的麦地里升起。好美!

上山容易下山难。回来时,腿酸痛的很。想乘索道或是公交车,看那人山人海,等到何时?咬咬牙,鼓起勇气,下山!

一个又一个挑夫越过我们远去了。累,也看到了希望。

终于到了山下,脚再也不敢落地。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登泰山。 02年,在儿子的恳求下,又一次登上泰山。那年,儿子6岁。我们从后山出发,爬了40多分钟,就到了中天门。从中天门坐索道到了南天门。坐索道,真是害怕极了。一动也不敢动。儿子稍微动一下,或是说句话,心里都吓得要命。生怕掉到山涧,摔个粉身碎骨。一路提心吊胆。

在山顶,儿子兴致勃勃,去寺庙撞钟,给神仙磕头,听大悲咒,买他喜欢的纪念品。对于孩子,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玩。丝毫感受不到疲倦。

返回时,儿子还想乘索道,看来乘一次还没够……可是,我再也没有那个勇气。干脆,还是往回走吧。路上,好多人都夸儿子:你看,人家小孩子都爬上来了,多厉害!儿子心里美滋滋的。离山下不到3里的时候,儿子再也不走了,累得哭了起来。我没有办法,我也走不动了。只好,哄着儿子,鼓足勇气,慢慢的,终于下了山。好累!

06年11月,再次来到泰山。我却没有去爬山。11月的泰安的确很冷,山上会更冷。现在的我,再也没有勇气爬山。就算有胆量,也没有那个体力。爬不动了!参观了泰安监狱。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他们在服刑指导方面,做的很好。

希望有一天,再登泰山之巅,领略祖国山川的壮美。

故乡的云

文/许培良

生长于故乡,又有幸工作于故乡,却很少用心去看故乡的云。

清晨出门,忽然下意识地仰望了街门前上方——空中的云。呀,故乡的云哦,竟是如此美轮美奂!

冬天到来,习习寒风,吹凉了我的心,吹皱了空中的云。但云毕竟掩藏不住自己的玄机,她像一团富有弹性的棉絮,在风的外力下,居无定所,变无定形,因势而变,游刃有余。

不一会儿,蔚蓝的晴空变得阴郁起来,云越来越低,似乎要亲吻大地,这是一种幻觉吗?不,云分明就环绕在我的周遭。哦,天虽高,云虽远,此时,却仿佛与我有着一种亲密关系,我与云共存,与云共舞,感谢上苍的赐予!

我瞩目远空中的云,徘徊复徘徊,云在想什么?此时此刻,虽不知云之所思,我却想到了异地的云!20年前,我到过泰山,攀援过泰山极顶,站在极顶看过云,那时,云海连绵,从我的足下飘过,从我的眼前掠过,哦,好亲切的云吆,让我大有一种人间天堂之感!往事已去,泰山的云纵然美丽,但毕竟离我太远。

其实,故乡的云,也不乏绚烂之处。晴空万里时,白云与蓝天交融,犹如一幅墨彩画;雨后初霁,那云摇身一变,与夕阳编织出美丽的晚霞;云也是壮阔的,尤其是暴雨到来之前,那浓浓的云变成黛黑色的,卷积到一起,从天边滚滚而来,气势可谓浩大!

云之变化多端,令我感慨万千。半晌时分,风稍停,灰蒙蒙的天空中,浅褐色的云拥挤在一起,似乎要将整个天幕包裹起来。此时此刻,我站在故乡的天空下,一种压抑之情油然而生,嗨,偌大的宇宙中,人类是何等的渺小!渐渐起风了,云翳破了,露出了天空的一角,仿佛生命打开了一道缺口,这里孕育着一种转机!

夜幕降临,晚风又起,云在流水般地移动,云将寄身何处?我忽然产生一种悲悯情怀。其实,人生也何尝不如此呢?一代代人过去了,一代代人来了,无论伟大与渺小,譬如秦皇汉武,譬如黎民百姓……

故乡的云啊,你是我生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