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书里的文章

2023/02/08经典文章

关于书里的文章(精选9篇)

“悦读”时光

文/凯文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是婴孩躺在母亲怀里的微笑,有人说是年轻恋人相互依偎的甜蜜,也有人说是人到暮年老伴间的相濡以沫……由此可见幸福没有固定方程式,每个人的解读不尽相同,于我而言,幸福便是属于自己的阅读时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阅读,印象已有些模糊,只记得从上学伊始便开始喜欢看书,纵然岁月变迁而习惯未改,20多年来乐此不疲,看书阅读成为平生一大乐事,亦成为个人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今的我,仍时常迎着晨曦朝露,到公园的草地上看一下书,感受清风湿润、草虫切切——来自大自然的那份赐予,看早起的人们在身旁晨运,不逊于一幅动人的画景。“清风明月本无价”,何况还有书相伴,感觉幸福就包围在身边,一触手便可及。

工作之余,我喜欢泡杯清茶,放上一段音乐,在跃动的音符里捧读一本好书、一篇妙文,感觉是人生一种享受,一种福份。良辰,香茗,古韵,诗文,一切仿似王勃《滕王阁序》里之“四美具”,这样的阅读亦成了“悦读”。白居易有诗云:“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盅,或吟诗一章”,道尽了清茶伴读、吟诗弄词之乐。

夜里翻阅书本,思绪仿佛穿越过时光的隧道,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远离尘劳的纷扰,忘却生命的无常,沿着时空的轨道尽情神游。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畅达无阻,随心坐卧、无拘行止的遂意洒脱,让灵魂在书里得到憩息。正如朱天文所说:“生活这么重,而阅读使我们变得轻盈”。

我平素涉猎的书籍比较多,尤喜古典诗词,那凝练的文笔、深厚的意蕴里散发出来的墨香,让人沉醉。每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在书里,仿佛聆听到他们的低吟浅唱,感受到他们真诚的呼吸,恍若与他们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仍能触及到他们闪光的智慧和滚烫的心灵。遇到好书、好文,必要慢慢研读、细细咀嚼,方能感悟其中之味。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要把旧书再翻出来重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温旧知新,好书就像好茶,每品一次必有不同的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好书之所以千百年流传,或许也是因此吧。

以前有句名诗说:“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书里看别人读书也别有趣味:闻一多“醉”书,张广厚“吃”书,曹禺假洗澡真读书,吴侃误把墨汁当小菜,如此等等……因为阅读,平生结识的也多是书墨之人:有的爱文,有的能书,有的喜乐,有的擅画……而每一位良师益友又像是一本好书,从他们身上能汲取到诸多教益:或高尚的品质,或深刻的思维,或达观的人生,或悲悯的情怀……书是友,友亦是书,书与友相映成趣。

人生仰俯一世,浮生倏忽如梦,而阅读使我抓住了梦的手,在滚滚红尘中,不让光阴虚度,亦为生活增添诸多亮色。

今夜,愿化作唐宋诗篇,在月浅灯深之间,携一缕书香入梦。

旧情书里的爱情

文/莫秋言

抹去记忆的尘埃,翻开深锁在书柜里的匣子,关于青春时光的各种物件,都如月光宝盒般蜂拥而至。其中所收藏的,都是被岁月眷顾但早已箍紧的秘密。

匣子里有一张青涩含苞的笑靥,一桢带有年华回音的磁头卡带,和一叠香薰的卡纸,以及卡纸上写满情笺的故事。指尖拂掠之处,有针扎似的微凉与疼痛。

是一个青涩单薄的年纪,大致十六七岁的光景,似含苞待放的花蕾,钦羡着爱情的蜜意与娇羞。在网络与信息尚不够发达的时代,书信成为少男少情女们缔结心事、情感传递的纽带,以及青春校园里不可或缺的风景。那些深埋在内心无法言说的秘密,花季雨季无法剔落的酸楚与彷徨,和情窦初开时特有的缱绻与矜持,都被打上青涩的结,写在一张张香薰的卡纸上。并赋予着使命的神圣,承载着愿望的厚重,贴上小小的邮票,匿名地投递到意中人的信箱里。

一时间,琳琅满目的各种信纸,如漫天繁星,或彩蝶翩跹,于风中飞舞,风靡着整个校园,充斥在少年们的书包和抽屉里。卡通的、星座的、明星头像等五颜六色的图案;香薰的、镂空的、荧光的等各种新奇创意的形式。通常与信纸相伴的,还有色彩缤纷的荧光笔,以及各色可爱的贴纸,都是花季雨季私有的信物,装点过许多少年斑斓的梦。

应驿动心灵的驱使,也曾有过书信互通的习惯,并为之久久坚持。寄信,字里行间倾注许多感情,总有道不尽的相思与惦念;等信,以蜗牛赛跑的速度,感受着时间流泻的频率,总有一种怅惘无际,和按耐不住缭绕心头。诚然,那些与书信为伴的日子里,内心激起过层层波澜。

但随着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高考"独木桥"的临近,手写的信笺便不再受到青睐,不觉然地销声匿迹;那些被打上岁月邮戳的信笺,亦如褶皱的心事,黯然退出了时光舞台。有心的人,愿意收藏着它,封存心底,成为光阴的见证。因为那些曾在信纸上耕耘,镌刻下如梦诗行的恋人,虽已消失,但是泛黄的旧情书里,依然住着你我他,留有余温,折射着刹那芳华,最初的美丽。原来,有一种感情,就是一支蜡的时间,蜡焰燃尽,蜡油成了滩涂,却不烫手。

若干年后,信手捻起一桢洁白的纸张,沿着光阴的纹路,不觉然地叠起一枚"心"的形状,然后寄往回忆里。只是收信的人还没有来,我在光阴的这头,如旧的等待。如果遇见,我想对她说--亲爱的,我在回忆里找过你……

时光书里的精彩

文/雨凡

读书的乐趣在于享受精彩的阅读过程,就像旅游一样,要细细地品味,不错过每一处美丽的风景。

岁月是一部经典的大书,我们要用一生的经历去阅读、去领会、去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所在。

岁月是一部厚重的大书,不仅深刻而且鲜活,长长短短的岁月里,记载着我们曾经走过的喜怒哀乐。享受与品味时光书里的精彩,逝去的日子犹如一道道流星划过天际,总能留下美丽的光线与精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时光书里的主角,应该认真去对待人生的每一次彩排。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以一种良好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去感受时光书里的精彩。人生犹如一列没有回程的火车,沿着他的轨道不住地前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火车上的旅客。人生的每一个小站,都是一段精彩的旅程,我们不要忘记的就是欣赏这些美丽风景的过程。

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细细地去品味每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细细地去感悟每一个花开花落的日子。在时光经过的河床上,去欣赏柳绿花红,去欣赏每一段日子所留下的精彩。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才会使我们感觉到那些属于我们的日子不再单薄。

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才能使我们开启美丽的人生,才不会大把地去挥霍时间。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才能使我们认真地去面对每一个潮起潮落的日子,使我们的日子不再苍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乐观向上。

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每一个日子就是时光书里精彩的句子,每一个季节就是时光书里精彩的段落。只有慢慢地去品味,认真地去欣赏,才能感悟到这些精彩句子与精彩段落的精华所在。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将每一个日子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读出生命的大气深沉之音。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才能使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豁达而明亮。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容易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树枯了可以再青,花谢了还会再开,燕去了仍会归来。然而,一个人的年华若荒废了,便不会重新来过;一个人的生命若窒息了,就不能重新复活。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美好的日子我们便不会错过。正如这样一句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亦如此,它一步一步、一程一程,决不辍步、永不返回。有时候,时间在轻吟:我非常喜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首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虽然时光让人抓不着、留不住、触不到、找不回,却突然间让我们明白,光阴荏苒,我们都是生命里的匆匆过客。

陶渊明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数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就显得异常重要。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领悟时光书里的精彩。

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每一个季节都会成为最优美的篇章。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每一年都是一个内容丰富而精彩的小辑。欣赏时光书里的精彩,将我们的日子与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在享受精彩的过程中去领略与享受每一个成功。

书里书外

文/魏振强

谈读书,就像跟人谈钱,我难免心虚。人已是“知天命”之年,可事业草草,书没读多少,余钱也没有。想想,不光心虚,还有些惭愧。

像我这般年纪的、从偏僻的乡下走出来的人,在长身体的年代大抵都没读过啥书。承蒙山芋、南瓜等粗粮的恩惠,不至于饿肚子,但要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还得靠自己动手。好在水沟、池塘、小河,甚至水田里,鱼、虾、泥鳅、黄鳝都不缺,一年四季,哪怕是滴水成冰,只要肯动手,都不会空手而归。曾经的自然真是待人不薄,当然有个前提——人没有糟践它。

世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你肯吃苦,就会有收获;你待自然待他人以真诚,就会被报以善意。

没书读,怪不得我们自己。但有广播,所以,我们这茬人最初的对外部世界的“阅读”几乎都不是用眼,而是用一双耳朵。大概是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每到黄昏时分,村中的几个孩子都会魂不守舍,急急忙忙地往六三子家跑,东边村只有他家有台收音机,播的是《岳飞传》。刘兰芳的声音真好听啊,软软的,又硬硬的;岳飞、岳云的武艺真是厉害,金兀术、秦桧这帮人真是太坏……

读高中时,还是在贫穷、闭塞的乡下。每天放学路上,大喇叭里都在广播路遥的《人生》。高加林的英俊、才气,刘巧珍的善良、美丽和痴情,德顺老汉的重情重义,还有黄土高原的苍茫、贫瘠、厚重……一个离我很远的世界,令我惊奇、疑惑,也伤感。

那些天我老是想着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能安心地坐在床上看书,没有一个人打扰,该多幸福!

这样的日子很快就来了。那年我上了一所师专。那个图书管理员长相漂亮,一条腿有点儿跛,我们去借书,她都是笑吟吟地把一个个抽屉搬出来,让我们自己翻找写着书名的卡片,然后又跛着腿,熟练地从架子上抽出书,递给我们,脸上漾荡着春风般的笑容。

师专读书的两年,我跟同学们喝了很多次酒,也独自看了一些书,弗洛伊德、黑格尔是那时候读的,《复活》《约翰·克里斯多夫》《围城》也是那时读的。半山腰上炸石头留下的一个坑,有半间教室那么大,夏天有阴凉,冬天可以躲着风,我就是在那个坑里读了那些书。每次从坑里爬上来,我似乎看到了一片更大的天空。

后来教书,先后换过两所学校,幸运的是,几处居所都在学校的图书室旁边,新来的报刊我可以先看,借书也极为方便。我那时开始学着写东西,跟风看过林清玄、三毛,看鲁迅巴金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余秋雨,看看四书五经看唐诗宋词,也看《时间简史》,看日本、英国的悬疑侦探。那也是吸收能力最快的时候,我写了几大本读书笔记,也写满了一大纸盒的稿纸。

近些年,再也没有以往的沉静了,除了偶尔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哲学、宗教、历史,更多的时间用来吃喝玩乐。我在生活中是个好相处的人,打牌的喝酒的游山玩水的、嫁女儿娶媳妇办丧事的,都喜欢找我凑热闹找我帮忙,我也乐得这般能与其他人打成一片。世界本就是俗世,人生本就是世俗,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就是与真实的世界过招,每天会与温暖邂逅,也会与势利、欺诈、卑鄙相逢。这和书里的乾坤没有什么两样。

夹在书里的遥远时光

念书那会儿,我常在书里夹各种东西,有时候是自己做的一张叶脉书签,有时候是那年春天新开的迎春花,有时候是一张写满秘密的小纸条,有时候是不能被妈妈知道的情书,有时候是一张挂满了傻笑的合照,有时候是来自远方的一张明信片……

夹在书里时那一刻的心情,大抵是珍惜,不舍,和喜悦的,可是少不更事的年纪,总是容易追新,又容易忘旧的,而夹在书里的那些珍贵,就慢慢的被留在了书页间,沉睡在房间某处僻静的角落里。

直到若干年后的某一日,也许是搬家,也许是整理,也许是找东西,也许是一时兴起,就那么地被突然翻开,在哗哗地书页翻动中,那些泛黄的记忆,就那么无预期地洒落了出来,带着陈旧的味道,怔住了那一刻的思绪,勾起了遥远时光里,那些零星的故事。

静静的回想过后,我会再次慎重的把它们夹回书页间,既然书已经为我保存了它们那么久,那就请继续为我珍藏它们吧!

再似火的青春,总要留下些能勾起回忆的凭证,好让我们在日后,凭吊和祭奠,它们,便是。

躲在书里的幸福日子

文/秋水不语

年过25岁,同学、好友嫁的嫁娶的娶。我的个人问题就成了母亲心上的石头。看着女儿如鸵鸟一般,躲避着追逐者,曾经为此的欣慰变成了焦虑。但她所能做到的只是耳边的唠叨。

不是生性冷漠,也不是所有的都不入眼。而是父亲早亡,慈母垂垂老矣。兄姐都远在他乡,我不舍不肯独自寻求自己的幸福。

曾是欣赏的目光由不解渐渐变成了异样,有的甚至有了些许的恨意。关心的、好奇的诘问我无以回答。

那是一段艰难而尴尬的日子。但是,我却觉得幸福无比。如今想起来,那段日子是那样的安详饱满,至今仍令我留恋。

那是因为有了许多的书,那些书为我撑起一方自由而广阔的天地。

每天下班回家,母亲早就准备好了晚餐。饭后陪着母亲,在小区散步,听她说着一天的新闻,和遇到的邻居们打声招呼。我通常就是搀着妈妈,微笑着。

回来后,妈妈就会安心地看着电视。妈妈酷爱京剧,多数是戏曲频道。而我,就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宽大的书桌是妈妈找工匠来家打的,尺寸也是妈妈定的,就像一张小床。这张写字台在我清贫的家里是最奢侈的家具。写到这儿,悲伤裹挟着幸福扑面而来。因为悟出:这是母亲给予我的呵护、鼓励和包容啊!

台灯悠悠地亮着,温暖的灯光下,一切的喧扰都不复存在了。我感知到的世界是深远的、丰富的、宁静的。曾经的女伴们恋爱逛街,用爱情和佳服打扮自己的时候,我却用文字滋养着自己,并用深深浅浅的墨痕,在稿纸上留住自己的心情。

逢到这时,母亲就会送来一盘洗净的水果,或是一杯热水。然后放低隔壁的电视音量。我也会搁下书笔,和母亲说会话,陪她看会儿电视。只要母亲话头一转,我立刻就钻回去,捧起书。母亲就偃旗息鼓,绝不相扰。母亲年少时聪颖异常,却因家境贫寒和外祖父的固执保守,没能求学。但她却通过扫盲班,达到识文断字,可以流畅无阻地读报看书。可是她却没有自信写字,总是说写得丑,并对我的读书写字充满了敬畏。因此,我若拿起书,母亲准不会再提包括婚姻的任何事。在母亲欣慰也焦灼的纠结中,那些浸润着书香的夜晚绽放出丛生的翰墨之花,这些花朵点缀了我的心灵,永生不败。

那一年,由于文字,结缘于很多师友,也因此被借调到市文联从事编辑记者的工作。单位附近有个不收费的大钟亭公园。小园为着一口古钟而设,不大,却极为雅静。

除了出差,我所有的午休时间都流连在这里。一长溜雕花的青瓦红墙把园里园外隔成了两个世界,圆圆的拱月门如同一只幽幽的大眼。走进去,沿鹅卵石小径逶迤前行,拾阶而上,是小巧精致的回廊。廊下陈设着石几石墩,廊上爬满了粗粗的藤萝,周遭还有高高低低别致美丽的树。回廊曲折,郁郁葱葱,古色古香,就仿佛是古时候官宦人家的后花园。廊外就是小巧的钟亭,六角飞檐重叠,灰瓦红栏,衬着周遭玲珑的山石,精巧得让人怜爱。

这里整天都没有什么人,更何况是大中午。常常只有几位老者在茶室的内或外,或静坐品茶,或闲赋棋子。也没有什么语言,至多是棋子落盘的零落声。我就静静地坐在廊下,一杯清茶、几卷唐诗宋词。那些美好的词句,零零落落地映入眼帘,甚至挂满全身。神思悠悠,静默间似乎随时光的流水漂出很远、很远……眼前的一切,宛如吴道子的画:清茶、小轩窗、青灯古卷。这俗世间难觅的纯粹的清雅,甚至是倦慵,渐渐地、渐渐地渗透到心灵。眼中的《雨霖铃》、《一剪梅》伴着耳边枝叶的婆娑声,常使人恍惚起来,总觉得有一个身影:斯文、儒雅、满身的书卷气,着长衫、步鞋飘飘地走来。抬起头,看天空淡蓝、深蓝、碧蓝,渐渐地蓝下去。云彩如丝绢般舞来舞去,渐渐地薄了、浅了……天空的高阔、宁静的气氛中也有了别一种的感悟。

后来,他来了。他喜欢静静地坐在那儿,看我静静地读书。他和我,和书,还有母亲,凝结了静静的时光。母亲担心的眼神变成了安详的满足。

岁月匆匆,时光无情地流逝。曾经的华服美颜早已黯淡了颜色,甚至灰飞。回首凝眸时,唯见我那一段书籍构筑的幸福日子,傲然屹立,依旧庇护着我,现在,将来,永远……

小人书里的旧时光

文/墨海书耘

前几天收拾书橱,翻出几本发黄的小人书,是一套《红楼梦》的连环画。这些巴掌大的小人书,曾陪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的物质生活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看小人书就是我最大的乐趣。记得那天哥哥放学回来,一脸神秘的样子,书包也不放下,就钻进里屋去了。我将布帘掀开一条缝隙,看见哥哥正捧着一本小人书看得兴高采烈。见我进去,哥哥说,你可以和我一起看,但不许告诉爸妈。我连忙点头,然后和哥哥一起趴在床上看了起来。哥哥指着小人书的封面说,这本书叫《三毛流浪记》,是讲一个流浪儿的故事。哥哥一边看,一边讲给我听,可惜还没看完,爸妈就回家了。第二天,我再找哥哥要小人书时,哥哥说,已经还给同学了。

从那天起,拥有一本自己的小人书,成了我最大的愿望。

为了攒够买小人书的钱,我想尽了办法。爸爸每天有午睡的习惯,他的衣服就挂在里屋的墙上。我几次走过去,犹豫着摸出爸爸口袋里的几个硬币,又害怕地放了回去。我垂头丧气地走出家门,一边走,一边用脚尖踢着路上的小石子,希望能从地里踢出几个硬币来。就在这时,我忽然眼前一亮,看见路边墙上贴满了“大字报”,一位老人一边警惕地看着四周,一边快速地撕下“大字报”塞进麻袋里。我在爸爸的单位看到过收废报纸的,我知道废纸可以卖钱。于是,我也加入到撕“大字报”的队伍。几天后,我用卖废纸的钱买了我第一本小人书。是一本很普通的小人书,书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当时我还不认字,揣着几个硬币站在书柜前看了好半天,不知该买哪一本好。书店的阿姨有点不耐烦了,问清楚我手里有多少钱,然后递给我一本小人书说,就这本吧。书的内容我倒记得很清楚,是讲一个红小兵与偷生产队麦子的地主做斗争的故事。这本小人书,花光了我手里的一毛三分钱。

哥哥翻着我的小人书,两眼放光。哥哥说,这本书给我吧,我拿我的咸鸭蛋给你换。那时家里穷,每人只能分得四分之一个咸鸭蛋。哥哥软泡硬磨,我舔了舔嘴唇,使劲咽下一口吐沫说,蛋黄归我,蛋白给你,书归咱俩!结果,小人书到了哥哥手里没几天,就被他借“丢”了。

我哭着去找爸爸评理,没想到爸爸听完事情经过后,大动肝火。我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发那么大的脾气。爸爸挥着大手,冲我咆哮着,你敢撕大字报?你知道那是什么行为?那是反革命!抓住要坐牢的!我一听,“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来抱住我,对爸爸说,你看你,把孩子吓成什么样。从那以后,没有家人的带领,不许我再出去。直到我上了小学。

许是为了弥补过失,隔三岔五,哥哥就会从学校带回一本小人书。周末的时候,也会带我去俱乐部附近租小人书看。一两分钱租一本,只要你别带走,爱看多久看多久。从那以后,过年的压岁钱,也全部拿来买小人书了。陆续的几年间,我读了《西游记》《水浒》《三毛流浪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厢记》等百十册小人书。我的启蒙教育,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家书里的深情

文/徐立光

我保存着父亲和弟弟写给我的十余封家书,他们陪伴我已有四十多个春秋,是我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封封家书,记载着家庭的温馨快乐,蕴藏着亲人间的血脉深情。凝聚着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以及兄弟短暂分别后的阵阵思念。

我时常会情不自禁地重读这些家书,追思往事,拾掇亲情。

那些被拆装了无数次的旧信封里,信笺早已泛黄。那是四十四年前,高中毕业的我到几十公里外去当知青。离家的日子,我曾一度感到孤独和无助。夜里,望着当空的皓月,给远方的双亲写信,诉说着心中的苦闷与思念。很快,父亲的关怀回到了我的手中。其实父亲没有进过学堂,他的文化知识都是在部队里学的。父亲聪明又好学。说来惭愧,已是高中毕业的我,字迹的秀美工整却远远赶不上父亲。每买一本新书,我都请父亲给我签名,有时父亲还会在我买的书籍扉页写上几句勉励我的话。见信如见人,每当收到父亲的来信,犹如父母来到我的身旁一样。

一天早晨,村边大树顶上的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莫不是今天会有什么喜事?果然,十点多钟,邮递员的单车就直接骑到我们干活的地头,递给我一封信。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我拆开了信。父亲在信里说,今天是我的生日,祝我生日快乐,还说随信给我寄了生日礼物。我把信封里外看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原来,父亲所说的礼物,是他在信中画的那两个冒着热气的煮鸡蛋。由于我家兄弟姐妹多,粮食不够吃,经济一直都比较紧张,我的生日基本上都是两个煮鸡蛋。这个生日虽然没有吃到它们,但从父亲的信中我体味到深深的父爱和鸡蛋的甜香。

1976年8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来自昆明呈贡的来信,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弟弟的来信。他告诉我,他已被云南省滑翔学校录取,这是培养飞行员的前身——滑翔员。他们班几十个男同学参加体检,弟弟是唯一被录取的人。

此后,我又和弟弟互相通信、互相勉励。在那个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里,我们亲人之间常有书信相随、常有爱心相伴。三尺牍笺,一纸深情,温暖了我和父母亲人分别的所有日子。

也只能怀念了

文/巩高峰

因为出了两本怀旧的书《一觉睡到小时候》和《把世界搞好啊,少年》,里面有写到两个姐姐,于是被要求回家时必须把书带着,她们要鉴证。我知道她俩的小心思,在家里好歹有头有脸了,怕我写了她们的糗事。好在书里我把两个亲姐姐都写得像女神,带就带吧。

没想到一回家,两个外甥竟然争抢着先把书看了,而且反应不一。

大姐的儿子琦琦是95后,马上就要高考,严重偏科,语文比较好,于是我想听听他的评论。谁知他看了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反倒是二姐的00后儿子果果反馈热烈,看完不仅缠着我探讨书里某些细节的真假,甚至能脱口背出一些句子,这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所以当他缠着我要去看看书里写到的恐怖“小鬼塘”、单独属于我一个人的“小花园”,我竟同意了,因为我突然也很想去看看已经二十多年没回去过的老宅。

从家门口的省道往村里走几百米,岔路口下去一段水泥路,我往右依稀判断着通往老宅的路口,却怎么也不敢肯定。因为印象中拐向我家的那条路虽然不算大道,起码也春天花团锦簇夏天绿树成荫秋冬相映成趣的,哪里会是眼前的这个短得可怜、脏得够呛、瘦得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呢?

直到看见前方有一汪方形的池塘,我才确定没错,是那里。那是我小时候对水的第一抹记忆,对液态世界的神奇想象都在里面。我在那个池塘里偷偷钓过鱼,在水边偶遇过蛇抓老鼠的惊心动魄,在岸边的草丛里躺着发过无数次的呆……可哪里想到呢,小时候印象中简直有些烟波浩渺的水面,如今看起来窄小得可怜,像一碗浑浊的水。

见我发愣,果果拽了拽我。我回过神来,笑着说,***妈小时候脾气倔,被你外婆骂了一顿,一赌气跳池塘了,要不是凑巧有人看见救上来,可能就没你了。

果果看了看池塘又看了看我,眼神里都是怀疑。

的确,那片漂着塑料袋、浑浊低浅的水洼子,怎么看也不像能淹没人。我叹了口气,说,以前它的确有两人深,我验过的,而且水很清澈,能淘米洗菜,我的小花园都是从里面舀水浇的。

说到了小花园,我们去看我小时候那个花园的遗址。

那个我在里面一待就是半天的花园,是我从全村一点儿一点儿讨来的各种花慢慢扩张出来的世界,是我对美的启蒙之地。它几乎收藏着我所有的快乐、忧伤和秘密。无论我后来遇到多少沮丧,碰见多少无法接受的现实,只要我闭眼回想自己曾经有那样一个花园,所有的不堪都能一一消化。

可如今,那里一片杂草,零星栽着几棵杨树。别说花园了,我指着位置,果果都不愿意往里踏一步,拽着我直往后退。

一抬头,当年邻居家高耸的院墙,如今低矮破烂。当年从院墙斜伸到我家的那棵槐树,一到春天槐香扑鼻,一天三顿槐花玉米饼我都吃不够。当然我家也投桃报李,一棵桑葚树的树冠一多半长到邻居家院里。可眼前,邻居家在搞养殖,堆起的鸡粪简直比院墙还高。

这就是你书里写的那个童年乐园?

果果终于掩不住失望,用一个问句向我质疑。

我艰难地张了张嘴,可不知怎么总结陈词。当年嬉戏追逐都嫌辽阔的房前屋后,如今不过几行长势萧瑟的杨树就覆盖了;当年觉得高大得有些浪费的屋子,如今连地基的痕迹都没了;当年觉得院子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如今一眼看过去老宅狭窄局促,不知道我父母怎么住了十几年而不嫌憋屈。

可是我该把感受告诉果果吗?他才十二岁,正盼望着***妈能允许他复制一个我书里那样的花园和小果园,他还幻想着今晚能坐在这个池塘边,碰碰运气,看看会不会遇到我书里那个把点着蜡烛的绣花鞋当船的小鬼……

我该怎么说呢?一时心塞,一时语塞。

“小时候的东西你长大了看,当然不一样了。我小时候还觉得我家的碗特别特别大,盛了汤我简直能进去洗澡,可现在呢,一顿要吃三碗饭才饱。”

我听着声音一回头,琦琦竟然不知什么时候跟来了。他这句略带不屑的感悟,及时替我解了围。见我回头看他,琦琦扭头继续说,“有些事儿吧,过去就过去了,只能怀念啦。”

琦琦这话沧桑得像个老人,不过不知怎么的,我听了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