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团圆的文章

2023/02/09经典文章

关于团圆的文章(精选12篇)

谁是我心上的那一轮明月

文/晨曦╰凉透浅夏

一整天没写一个字,感觉像整个人被掏空了一般。几次徘徊在笔记本前,思绪涌动,想记录些什么,下笔却无语。静静地感受黑夜,任凭深秋的微凉沁入肌肤。偷偷地看了一眼天上的半轮明月,此刻的心情变得非常暗淡。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从心底缓缓升起……

这几天,网络上关于中秋的文字又开始铺天盖地袭来,心里有种莫名的情愫。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有多少人在异乡怀旧?又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还在四处奔波?还有谁,躲在某一个角落独自流泪?

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节日的气氛,象征团圆喜庆的月饼随处可见。然,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来临之即,我却没有一丝喜悦的心情。反而更加的感觉到心里空落落的!因为在我的心里,这只不过又是一年月圆人不圆的中秋。

找不到情感的归处,找不到搁放心灵的港湾,有时,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把握。我无力去拥有,亦无法去捕捉,所以,只能在幻想中得到一丝安慰。是的,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是我不想说我的故事,而是即便说了,也无人能懂。

浮躁的俗世,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份空城里的静寂欢喜。而我,却在这座空城里独自静寂生活了十几载。在这段看似孤独的时光里,我一直都活得很顽强,很执着,也很自爱。我从不随意去践踏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更不允许别人来污蔑。你懂与不懂,我都不会在意,无所谓,但绝不允许随意侵犯。

对我来说,在别人眼中,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或许,我根本就是一个生活在真空中的女子。我真的不需要所谓的物质、物欲,我在乎的仅仅只是精神世界里的纯净和愉悦!以此跳出庸俗,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秋,忆儿时,一家人欢快地坐在小院子里,一边看着圆圆的月亮在苍穹升起,一边喝着茶水,吃着月饼,嗑着瓜子,听父母天马行空地说着那些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故事。可惜,如此快乐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长大后的我再也没碰过月饼,一个人的中秋,无所谓团圆,更不需要月饼。一个人的中秋,月饼的馅是苦的,是涩的,里面包的是无尽的辛酸与伤感。

日月穿梭,季节轮回,今年的圆月又要如旧挂起。圆缺不必言,阴晴亦未知,而我,又该飘往哪?今年的中秋,是否还是孤零零的,独自一个人过?

PS:对不起,所有喜欢我文字的亲们。本来,此文是想写些愉悦的文字;本来,是想提前祝亲们中秋人月两团圆;可不知道怎么了,写着,写着,就又变成了这样。也许,这就是我生命所不能承受之痛吧!最后还是想衷心地祝亲们:中秋快乐,愿你们月圆人更圆!

盼团圆

文/李汝骠

腊八那天,我们坐在一起喝腊八粥时,老伴兴奋地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此年味儿就来到我家,并逐渐升温起来。

我们老两口热切盼望儿孙们早日回家团聚,心中充满温馨的期待,屈指算来,离儿孙们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儿子在微信上成立了“年夜饭筹备组”,发来饭店的年夜饭菜谱与价钱,经过讨论,还是决定在家里吃年夜饭。我们感受到的年味儿是从办年货开始的,总是要千方百计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的。如今我们已进入耄耋之年,腿脚不便,挤大超市来个“一站式采购”,已不可能了,就来个“笨鸟先飞”吧!我们早动手,每天走步锻炼时,顺便到附近的小超市、商店看看,看准了就买一点,陆陆续续也买了不少。

远在成都工作的女儿发来微信说:“听说太原下了大雪,你们就不要出门了,我从网上采购。”女儿通过快递寄来了新疆红枣、原味瓜子、纸皮核桃,又寄来大虾、猪肘、脐橙,大儿媳又拿来土豆、小米、羊肉、苹果,海鱼等。小儿子说:“米面油我全包了。”在隰县李城村当扶贫第一书记的老伴的好友,送来了隰县的香梨、苹果和杏干。前不久我在小超市买到了政府投放的储备猪肉,还有包心白菜、红萝卜等蔬菜。不知不觉间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又请来家政工小杨夫妇打扫家、擦玻璃,我们还用全自动洗衣机洗了窗帘和床单。我与老伴去参加了一次迎春军民联欢会,会上发了对联、福字、窗花和装压岁钱的红包。我所在中学的校长、主任登门慰问,送来鸡蛋、牛奶、点心等年货,老伴所在的小学也发来慰问金。

不久前到附近的和平公园散步,老伴录了一段我独唱的视频发到家庭群里,女儿立即回应说:“家庭春晚网络版先预热一下。”接着大儿子发来演唱印尼民歌的视频,在北京工作的孙子发来演唱《我和我的祖国》的视频,大家评论“真有点明星范儿”,一致同意入选家庭春晚。女儿要准备家庭春晚节目单了,两个儿媳立刻发来舞蹈的视频,也入选了。小儿子说他准备游戏环节,并发红包。

在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过程中,我们提前感受到期盼、思念、欣喜和温馨的年味儿。我家保留了从1992年至今的年夜饭菜谱,年夜饭不断改进创新,更提升了一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

谁是我心上的那一轮明月

一整天没写一个字,感觉像整个人被掏空了一般。几次徘徊在笔记本前,思绪涌动,想记录些什么,下笔却无语。静静地感受黑夜,任凭深秋的微凉沁入肌肤。偷偷地看了一眼天上的半轮明月,此刻的心情变得非常暗淡。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从心底缓缓升起……

这几天,网络上关于中秋的文字又开始铺天盖地袭来,心里有种莫名的情愫。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有多少人在异乡怀旧?又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还在四处奔波?还有谁,躲在某一个角落独自流泪?

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节日的气氛,象征团圆喜庆的月饼随处可见。然,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来临之即,我却没有一丝喜悦的心情。反而更加的感觉到心里空落落的!因为在我的心里,这只不过又是一年月圆人不圆的中秋。

找不到情感的归处,找不到搁放心灵的港湾,有时,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把握。我无力去拥有,亦无法去捕捉,所以,只能在幻想中得到一丝安慰。是的,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是我不想说我的故事,而是即便说了,也无人能懂。

浮躁的俗世,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份空城里的静寂欢喜。而我,却在这座空城里独自静寂生活了十几载。在这段看似孤独的时光里,我一直都活得很顽强,很执着,也很自爱。我从不随意去践踏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更不允许别人来污蔑。你懂与不懂,我都不会在意,无所谓,但绝不允许随意侵犯。

对我来说,在别人眼中,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或许,我根本就是一个生活在真空中的女子。我真的不需要所谓的物质、物欲,我在乎的仅仅只是精神世界里的纯净和愉悦!以此跳出庸俗,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秋,忆儿时,一家人欢快地坐在小院子里,一边看着圆圆的月亮在苍穹升起,一边喝着茶水,吃着月饼,嗑着瓜子,听父母天马行空地说着那些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故事。可惜,如此快乐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长大后的我再也没碰过月饼,一个人的中秋,无所谓团圆,更不需要月饼。一个人的中秋,月饼的馅是苦的,是涩的,里面包的是无尽的辛酸与伤感。

日月穿梭,季节轮回,今年的圆月又要如旧挂起。圆缺不必言,阴晴亦未知,而我,又该飘往哪?今年的中秋,是否还是孤零零的,独自一个人过?

PS:对不起,所有喜欢我文字的亲们。本来,此文是想写些愉悦的文字;本来,是想提前祝亲们中秋人月两团圆;可不知道怎么了,写着,写着,就又变成了这样。也许,这就是我生命所不能承受之痛吧!最后还是想衷心地祝亲们:中秋快乐,愿你们月圆人更圆!

中秋节

文/云中燕DS

关于中秋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春秋战国时期,帝王每年都要在八月十五祭月,以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因为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中点,所以叫中秋。到了唐代中秋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宋朝开始盛行一直到现在。由于宋朝战乱较多,经常妻离子散,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在古代的交通状况下,要回家团圆只能是奢望,就是汽车横行、高速纵横的现在,你想中秋回家,很可能是十五出发,看到了老家十六的月亮,在堵车路上你还顺便把送给老妈的月饼当点心吃了,或许还能在高速路上打一场网球。所以中秋逐渐演变成了期盼团圆的节日,大概中秋的圆月能给人一种团团圆圆的联想和安慰。月饼成为中秋的食品,基本跟朱元璋有关,因为他经常在中秋赏赐月饼给臣民,在皇帝老子的带动下,为讨个彩头粘点皇气,民间纷纷效仿相互送月饼,成为一个习俗。经过2000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习惯。

小时候碰到中秋还是比较开心,有肉吃有月饼吃。天气好的晚上,父母会在院子里摆个桌子,放上水果月饼,然后大家一起说说乐乐。奶奶每年都会唠叨起我的5个小爷爷,那个是什么时候出去的,哪个是什么没了音信的,哪个是什么知道没了的。原来我爷爷时候是地主,兄弟6个,5个外出闯荡,有的经商有的当兵有的公职,但都没有也没回来,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有生之年能再见到几个小叔子是奶奶心里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期盼,从小中秋在我脑子里就是思念人的节日。

时过境迁,早已没了那种在院子里赏月的奢望,湖州的月亮总是半遮面半笼纱的,躲在灰蒙蒙的云层之后。我很想跟邻居几户人家,一起在小区的空地上,放几个桌子,几杯清茶,几个月饼,然后一群人在圆月下海阔天空。当我敲了半天的门之后,才忽然想起,邻居回乡下跟家人团圆去了。

我只好一个人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思绪随着圆月移动,一颗本已很平静的心又开始骚动。往年奶奶中秋节追忆几个小叔子,如今,我已在中秋的月下追忆奶奶,奶奶、老爸、外婆这些曾经跟我最为熟悉的面孔,忽而在眼前,忽而又很遥远。清风拂过脸庞,我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仿佛闻到了他们的气息。走了这么多年了,我已经逐渐忘记了他们陪我一起走过的日子,但每到中秋我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我双手合十,对着圆月,心里诚愿他们在彼岸一切安好。

离开阳台,转身回客厅,思绪回到现实。老婆孩子在边看电视边吃月饼。现在的中秋节已经变成了月饼节,节日越来越变味了。快速的节奏,浮躁的人心,功利的思想,贪婪的欲望,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内涵,全还给了祖宗,就留下了一个吃。清明吃团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且把吃月饼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5元钱的月饼用50元的包装,还有纯金月饼要4万多,***的这哪是月饼,这分明就是糖衣炮弹,不知道又有谁会中奖。今年风云突变,纯金月饼没了,连家常月饼也不发了,害的中秋吃月饼要自己买几个了。

就不能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结合节日搞一些更有内涵和传统的内容啊,中秋可以围绕赏月、祭月、拜月来做些文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想到这句诗,我就有想去钓鱼岛上赏月的冲动。我们急着回老家见家人,为什么不让钓鱼岛这个孤悬太平洋的亲人不早点回家跟父母团圆呢。中秋要团圆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祖国的山山水水,更重要的是要团圆所有龙的传人的那颗振兴中华的心。

哎,不理这些,还是打开电脑,找几个朋友网友聊聊。QQ上马上跳出一大批网友同学的中秋祝福。很多人曾经有说不完的话,曾经一起下海捉鳖上天揽月,现在已经很少联系了,偶尔打个招呼。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在谁家?风传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又到中秋,那些远去的网友和同学的祝福,又让我想起很多往事,想起那年那时的那个你,“风在飘”你现在过的怎么样?“绝情妖刀”你还在玩九天仙梦吗?“冷艳冰”还在浪迹天涯吗?不知道我在望月静思的时候,他们是否跟我一样,遥望圆月思绪飘落在远方。

中秋节,唯望人间芸芸众生岁岁平安,唯望天上明月年年光华永驻。

家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

文/琚海

“家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这是漂泊在外的所有游子赋予月的使命。月圆了,人也就团圆了吧!千百年以来人们赋予中秋无限的憧憬,也让身在他乡的游子平添了更多的思念……

异乡之月少了一份回忆和柔情。暮色黯然,夜拉下了帷幕,一轮明月冉冉升起,让夜不再孤单。薄雾轻纱下,月光如水般清亮,那张圆圆的脸带着羞涩与妩媚,在散碎的云朵里,时隐时现,朦胧灵动。深邃的夜空下,万家灯火已然点亮,与闪烁的繁星相互辉映,装点着这个浅浅的南国之秋。

每到这个时候,家乡的月都是那样的圆,那样的美。金灿灿的秋,是家乡最美的风景。父老乡亲顶着秋霜下地,伴着月色归家,春华秋实满载着他们的收获和希望,淳朴的脸庞也时刻洋溢着笑容。那月色中,那秋色里,都融入了祖祖辈辈的汗水,凝聚了对那片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依依深情,也浓缩了我苦涩的童年岁月。

情与月,自古不可区分,为了一个团圆的企盼,月守候了千年,而人却永远在变化,环境也在人长大后的不断迁徙中便没了昔日的画面。现在,房子空了,人散了,零落在天涯海角,对于那些守候在家中和漂泊在外的人们来说,中秋佳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竟成了奢望。

月圆月缺,漂泊之路竟然惧怕团圆。渴望相聚,却害怕相聚,更难以相聚。回味过去与兄弟姐妹争抢月饼的时光,那份童真和美好永远珍藏在心底,一生难以忘怀。吃月饼,是为了解馋吗?不是,我想,吃出的是情,目的却是为了团圆吧!

中秋,小团圆

文/尚冰凝

不知不觉来到这个城市两年了,马上又要到中秋节了。一个人坐在租来的房子里,透过窗户,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月光。这是我第一次如此专注的看这座城市的月亮,在云层的掩盖下仍是那么的清亮,像无暇的夜明珠挂在天际。原来,这座海边城市的夜晚是那么美。心里思念着那辆能载着我回家的绿皮火车,这个中秋,得以小团圆。

进屋收拾东西的时候,月亮便完全被云层遮蔽了。而这座城市的灯火,却在这一刻亮了起来。城市瞬间恢复了自己原有的华丽,那一刻的清亮月光,就像从梦中遗漏出来的一样,再也没有出现。

一个人在屋里坐着,窗外浮华的城市气息都无关紧要了。那一丝繁华也随着一阵清风从我的屋子穿堂而过,无心领略,也无心寻觅。喜欢静守着自己的那一片静谧的世界,关上门,这个喧嚣的世界,便瞬间安静了下去。

或许是在外面生活的太久,心便也变得躁动起来,越来越期待着回家,越来越思念家乡。最怀念的是那些逝去的美好欢乐的童年,虽没有昂贵的糖果,却过得无忧无虑。转瞬,又想起自己这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尤其不愿意过这种中秋团圆节。

越是觉得孤单,那颗心便也越往自己觉得最温暖的地方靠近。而那个温暖的地方,便是家。

到了中秋节,绝望了一个夏季的燥热,终于平复下来。开始期待圆满的团圆,期待心的回归。中秋节,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得到幸福和温暖的节日。

灯光渐渐地暗了下去,月色便又亮了起来,洒满整个天空。城市和天空,在这样的夜色里,彼此相辉映。每一辆车都载着不同的夜归人,有人在这座城市里停留歇息,有人背着行囊远走他乡。

月还未圆,梦里还在期盼那个月圆之夜,围着桌子,赏着月光,举起酒杯,吃着月饼,共祝小团圆。

年是浓酒,年是团圆

文/阿晔

年是什么?我也不好准确回答。但是,心里对年还是那么强烈的期盼。年使人归心似箭,使人有机会回去享受亲情,享受团圆和美好。

临近年关,我还在山西一煤矿带队服务。山西的四九天气,呵气成冰,冷得人坐立不安。在野外和井下作业,环境可想而知。而往年这个时候,在家已经开始做过年的准备了。新年的气氛已经开始日渐浓厚了。一家人为年而忙碌,为年而精心准备。游子开始归乡,父母开始村口期盼。年是回家的车票,每一个人都在激动中盼望踏上回家的旅程。

年是什么?

年是终点也是起点。一年的生计随着年的到来,开始画上句号。得与失,成与败,都留给了昨天,写进了历史。一年之计在于春。红红的对联,美好的祝福,在新年为自己加油、给力,在新的一年里争取有更大的收成,取得更好的成绩。

年带在人的脸上。家在外地的矿工开始念叨回家。但是,又在抓紧年前几天多挣几个钱。年前几天,包工队不好雇人,矿工们按现金结算,一天180元。他们想着多挣几块钱回家过一个好年。在数九天气,我们一起组装机器,谈论最多的还是过年。井下煤巷里,他们头顶晃动的矿灯如星星一样,为社会开掘乌金提供能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就是井下黑色天幕上耀眼的星辰!

年是什么?

年是愿望和期盼。有许多的人是不能回家过年的。因为工作需要,他们要坚守岗位。年就藏在了心里。在他们的床头准备已经好了醇酽的酒。酒既可以温暖身体,又联系着家和亲情。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为自己的手机充足了话费。到时候,电话和短信就能架起一道跨越时空的长桥,输送一份亲情,感受团圆和温暖。

年是什么?年是召唤年是凝聚。父亲千里迢迢从河南赶回来,点起了家中老屋的炊烟。他一个人在家尽管清冷,尽管我们有工作只能过节回家呆几天,但是老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那怕在家吃糠咽菜,一家人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一年就有一个好心情,就少一分遗憾和失落。

年是什么?年是浓酒,年是团圆。在亲情中感受温暖,缝补伤痕,弥合伤痛,诉说心曲,积攒能量。在家过年,与亲情吃一顿团圆的饺子,为父母敬上一杯酒,人生在浓浓的年味中升华、永恒。

守岁

文/张思伟

守岁,又称熬年、熬夜,是一种春节民俗。除夕夜晚,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最早记载见于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是一种回忆。

在一年最后的时刻,心中会留下什么?自己得到什么?在此时,在此刻,盘点过去,反省自我。

除夕,年关岁末的时候,静下心来,体会自己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以便来年踏上征程再出发。

守岁对于团圆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欢乐,是一种美好。而对于游子,守岁会生出忧伤、孤独之情。

唐人崔涂有诗云:“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出自《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可见除夕之夜的凄清悲凉。

又有卢仝的《守岁》“年去留不得,年来也任他。当垆一榼酒,争奈两年何。”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刘禹锡《岁夜咏怀》则有:“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守岁,是一种珍惜。

除夕晚上,一年的终了,全家欢庆团圆的时刻,留住美好,守住团圆。新的一年来临前,守住时光,让时光停留在一刻,让美好永驻。告诉自己,应过好每一年,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时光里。

时光匆匆之感,在此时会更强烈。生活的脚步太快,行程太过匆忙,离最初的目标还有多远,重新回味一年的生活。让时间停下来,深深思索,慢慢感受,细细体会。

其实较早的《诗经·国风·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可能最早关于时光的描述。

时光是守不住的,会一点一点地流逝,在古人诗句中可见一斑。“流水落花春去也”“去年今日此门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守岁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滴漏。

守岁,是一种期待。

春节这个时间节点守岁,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会有“孩童在成长,老人惜寸阴”感觉。白居易诗《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过了这一天,年轻人长了一岁,老年人也就老了一岁,但心情各不相同。

苏轼在《守岁》中写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一个“强”字,把孩童对守岁的企盼与迷恋表现得尽致淋漓。

想到过年的孩子,在春节里吃得好,玩得好,还有压岁钱。在守岁时刻,新年到来,又长大一岁,在此有生命成长的自然力量。

守岁,是一种团圆。

一年的最后一日,家人相守在一起,那种状态,更是一种情感的守护。老人守得子女茁壮成长,事业有成。孩子守得父母健康长寿,也守来父母的压岁红包。

愿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停下脚步,看看貌似无情的日子,珍惜当下时光,慢慢走好每一步。

我想,守岁就是守住岁月美好,过好当下幸福年。

母亲的元宵

文/钟芳

“闹元宵,煮汤圆,阖家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元宵佳节,小巧玲珑、香甜可口的元宵汤圆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寓意一元复始,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每年过正月十五,母亲都会亲手为我们包上一碗碗热乎乎的汤圆。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元宵前夕,母亲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先把糯米淘洗,放在水盆里泡胀,用石磨磨成米浆后,用布口袋把米浆吊起来慢慢地把水沥干,放进盆里揉匀成糯米粉团。然后炒花生、炒芝麻、砸核桃、煮绿豆,加入白糖、桂花等制成甜的馅心。开始包汤圆了。只见母亲用手拿起一团糯米粉,用手指边捏边旋转着,像变戏法似的捏成了汤圆皮,包上备好的各种馅料,又用手捏拢搓圆。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汤圆就这样在她的手上,慢慢地往下滚,入锅了,那些可爱的汤圆在沸水里欢腾地嬉闹着,待漂浮起来后,再往里加米酒和红糖。

当香气四溢的汤圆端上桌时,全家人都很快乐,那种热腾腾、暖融融的幸福感在每个人心中荡漾。醇甜醉人的米酒飘香,晶莹剔透的汤圆漂浮在上面,个个圆如珠,白如玉,惹人喜爱,泛着柔和的光泽。这种香喷喷的美食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很难抵挡住诱惑的,所以急吵着要吃。我顾不得烫,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顿时鲜嫩软糯、香甜润滑的味道在唇齿间弥漫开来,一碗下去,直到把碗沿舔得干干净净,不解馋还想吃。这时调皮的小弟见状,扮着鬼脸高兴地唱道:“汤圆,汤圆,卖汤圆,一个汤圆,三毛三。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要吃汤圆快来买呀,吃了汤圆好团圆呀……”惹得一旁的母亲笑弯了腰,并慈祥地笑着说:“多吃点,多吃点,锅里还有呢……”当时觉得汤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感觉自己实在太幸福了,那时的心情特别愉快。

“圆”象征团圆、美满,元宵节赋予更深的文化底蕴也就是亲人的团圆。南宋姜白石对此有过生动的描绘:“元宵争看彩莲船,宝马香车揆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读来别有一番生活情趣。清代诗人丘逢甲写道:“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而现在的闽南歌谣里唱道:“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闹元宵,煮汤圆,叶落归根是正理。”元宵之夜吃汤圆,寓意月圆人圆、家庭幸福美满,更是表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全家人围桌而坐品尝着母亲亲手制作的香喷喷的元宵,道一声暖暖的祝福,享受母爱的芬芳和醇香,真是其乐融融,幸福而美好。

一坛窖藏的团圆

文/北城

高出历史的尘埃,大地上,人们对月仰望什么?

风雨堆积的这些年,被老家的那条河围在倔强的脖颈上。温馨,是累了、伤了、疼了之后,心最后的依靠。

月,残酷,用温柔的光铺一条可望不可及的归路,被一段无奈的时光搁在千里之外。

凝望,没能步入李白、东坡的诗境。我的一笔寂寞,已是满纸归路。一肩担当,挑起一轮父母妻儿期待的团圆。

月,因思念而明媚。

仰望,远方有多远,这月就有多圆。

恨,是积劳成疾的爱。秋风染白风霜,恨不能即刻跳进深不可测的秋水,砸中传说,溅起的灿烂淹没今夜的星瀚。

满杯思念,一坛窖藏的家。

藏起沉重的词句,蘸着泪水把思念写成的颂歌,满腔的渴望只对月中的你倾诉。坐在河畔的石头上,用今晚的月光把昨天和明天无缝链接。

秋,挂在枝头,冷暖浓烈,底色被透过窗的月色涌成一曲《春江花月夜》,又被一盏他乡的灯熏黄。

路有多长,汗滴串起岁月的证词,正好等于一根白发的长度。

把今年的中秋做成一页时间的插图:去老街月饼店,烤一轮金黄的月饼,放在树下老屋旁。一缕苏子味的月光,绽开了舌尖上会心的微笑,香甜可口。和远方的亲人举杯,咽下千里月光。

中秋的月是岁月的一枚印章,印在今晚的天空上,把世人的梦照亮。

幸福的感觉,是因为家人的团圆

喜欢这幅图片,有种风平浪静的感觉,很美。这是中秋节的气氛,是团聚的感觉。

我们一家人是永远都不会分开的,我们的孩子阿YUE在健康而美丽的成长着。

阿雷回来喽,高兴,于是去掉了那些说他坏话的博客,一家人又是和和乐乐的,开心着。

阿雷是真的不能出差了,他一出差,我就会胡思乱想,就会感觉到他在外面会有别的女人来诱惑他,好在阿雷的意志坚定着,他说,他永远都不会有婚外的女人的,更不会有婚外的孩子的,所以我开心,我快乐。我幸福。

今天一口气写了许多的博客,全是即兴而写的,没有底稿,听听音乐就写了出来,只是哭了好几回,是想念一个人了,可惜他不知道自己的心事。

明天全家上街和我的父母一起吃饭去喽,今天得好好尽兴的写,这样我明天就不写了,后天也不写。

感觉幸福着,快乐着,所以思泉众涌,呵呵。

阿雷这次出差,是去外协厂加工一个精密的零件,是激光做的,所以去了不少技术同事,今天回来了,我特别的高兴,总感觉他回来了,我才放心下来,才会感觉到家是完美的。

我是不担心有人会伤害自己的家人的,因为自己没有仇敌,阿雷也没有,女儿阿YUE更没有,所以我是放心的,再说了,法制的社会,谁敢伤害别人啊,伤害了别人,是要用生命作代价的。咱才不傻呢。

所以一家人幸福着,快乐着,真的开心。

不写了,去陪阿雷聊天了。呵呵。

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文/王晔

初冬已暮,仲冬正当时,冬至——这个中国人心中不亚于新年的日子,如约而至。

“十一月中。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这一天,在地理上,太阳的位置最靠南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在讲究阴阳调和的古代中国,冬至的至阴,意味着阳气始生,正所谓“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因而冬至又名“一阳生”,代表着天地阳气日渐兴盛,意味着下一个时间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冬至时的一句吉祥话,便是“迎福践长”。在漫漫冬日里,因阴阳流转,滋生出对春天的念想,便有了更多的慰藉和期许。

自古以来,冬至就有很多仪式:祭天祭祖、“数九”、吃饺子汤圆等等。这些仪式隆重而热烈,让漫长的岁月有了分界线,仿佛连冬日的寒冷也变得容易抵挡了一些。

杜甫《小至》中写道:“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思乡之情,在冬至这一天愈加泛滥。

冬至,是中国人思念最长的一个节日;团圆,则是一年中最温暖的仪式。

冬至一到,意味着新年就在眼前。在古代,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和家人围坐在炉边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欢喜热烈的气氛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气,也将这一年的心酸漂泊抛之脑后。

北方人冬至吃饺子,夹起热腾腾的饺子,蘸上红油香醋蒜泥,一口咬下去,暖意从舌尖沁入到心底;南方人冬至吃汤圆,一个个白胖子在沸水中翻滚着身躯,趁着妈妈不注意,捞一颗塞进嘴里,顿时满口猪油和芝麻的香甜,连烫了舌头都不自知。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小小的一碗饺子,一份汤圆,代表的是家的味道,承载的是团圆的仪式感,也是中国人一辈子最大的期盼。那是因为,无论多大的风雪,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内心就是温暖的;无论多深的夜,只要有着亲人的陪伴,前方的路都是光明的。

这个冬至,带上些许行李回家吧!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吃着饺子,闲话家常,把生活中的种种烦闷都扔在一边,尽情享受与家人的团圆,也享受这一刻的幸福与满足。

有家回,有人念,才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