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小时候的散文

2023/02/10经典文章

关于小时候的散文(精选12篇)

爱书

文/雷诗悦

小时候,我常常听着妈妈讲的故事进入梦乡。那时,书中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凶狠与善良,什么是邪恶与正义,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小时候,我的思绪情感就常常跟着书中的故事起伏波动。我为《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的愚蠢而捧腹大笑;为《美人鱼》中那凄美的故事而伤心……从那时起,我便和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每次去超市,妈妈总是一个人去买菜,而我则去书柜那里看书。等妈妈买好东西,过来喊我回家,我却要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把手中的书放回去。看着我对那些书痴迷的样子,妈妈遇到好书就会直接给我买回来。当我回家看到新书,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看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舍得放下。

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游历散文带我领略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情节曲折动人的小说向我展示了百态人生……我爱书,更爱读书,因为书是我的好朋友,读书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故乡情思

文/素波银涛

小时候,故乡就是怀抱村庄的洛河。河水清澈了童年的天真,水中的鱼儿便成了放学归途的玩伴,两岸的青山碧绿了幼稚的梦幻。

小时候,故乡就是村庄雨后的泥泞。父亲在泥泞的路上种下了望子成龙的梦想,他的身上处处散发着对子女爱的芬芳,风霜雪雨在作业本里缓缓地流淌。

小时候,故乡就是母亲的声声乳名。她辛劳的汗水撒落在田间地头,而我执拗的双眼望着蓝天白云产生无限的遐想,袅袅炊烟载着天真的梦飘向远方。

小时候,故乡就是黄昏下的打麦场。那堆堆金灿灿的玉米、谷穗,醉了夕阳,也醉了月亮,沉淀了辛劳,也收获了希望。

小时候,故乡就是大雪覆盖的苍茫。冰雪封闭了忙碌,悠闲在热炕头上的人们拉着家常,饮着佳酿,回顾着艰辛,也憧憬着未来。

如今呀,故乡则是排排楼房,关关大道,春是姹紫嫣红,秋则硕果飘香。故乡便又成了知命之年梦归的地方。

小时候……

文/吕永存

儿时的时光是多么美好,然而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还有更美好的事情。

那是四五六岁的时候,四五六岁是正需要人陪伴,正需要人照顾,正需要人呵护的时候,父母就是自己心目中的保护神。父亲高大的身躯撑起了我头上一片蓝天,母亲的博爱犹如一溪柔柔的清水滋润着我的心田,父母让我在蓝天下、博爱中享受着儿时的美好、快乐。

小时候,父亲赶庙会买农具回来进门的那一刻,儿时的我们兄妹几个凝望着父亲的粗布衣衫鼓囊囊的大兜子,一窝蜂向前跑,叽叽喳喳围在父亲身边,眼光恨不得穿透兜子布看到里面是什么好东西。父亲满面笑容,从兜子里掏出一个圆圆的脆瓜,我们看着直流口水,但都规矩地等着父亲分给自己。只见父亲用自己的手在瓜上弄出一道道印痕,然后顺着印痕把瓜分成四块,每人一块,我们迫不及待地接过来,迫不及待地送往嘴里。那一刻,高兴、快乐、温暖、幸福、敬意、爱意……弥漫着、充斥着、包围着幸福的父、子、女。那感觉……简直……想必您也有同感吧。

儿时的我站在母亲身前,母亲帮我梳头,生怕梳不光,不好看,拿着木齿的梳子一遍遍梳着我的头发,嘴里嘟囔着:“看我女儿头发多黑多亮。”那时母亲的体温、手温,暖暖的,温馨的暖流在我周围萦绕,一圈一圈又一圈……那感觉是饥饿时给你一块奶酪?炎热时一阵清凉?亦或是疲惫时给一张席梦思?还是……我觉得都不能及,你仔细体味吧。

小时候我的听力不知怎么出现了问题,说话声音小一点都听不清楚,父母甚是着急,赶紧领我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铁耳屎太多了。当时父亲根本没告诉我是去医院,如果我知道的话,那是死活不会去的,因为去医院就意味着打针,小小的人儿谁不怕疼呢。那时候家里还没有自行车,出门得靠步行。就是这段“父女步行”,在我儿时甚至至今感觉都是那么幸福美好。父亲整天为生活忙忙碌碌,能拉着女儿步行这是多奢侈的事情!更何况我们兄弟姊妹好几个。我觉得我是因“祸”得“福”了。在路上父亲还给我唱着我从没听过的,从父亲嘴里念出的歌谣:“拉拉。拉老鸹,看谁的老鸹长的大,你的老鸹张张嘴,俺的老鸹屙泡屎儿。”当时觉着自己就是父亲的“老鸹”,觉着自己沾光了,叽叽咯咯笑个不停,跟着父亲高兴地在路上走着。也不嚷着要父亲抱。那感觉至今美得没法说,因为我享受到了父亲那浓浓的爱女之情。

小时候我身体不怎么好,三天两头发热、头疼。那时已经上小学了,有时候不得不请假回家休息。有一次,是个夏天,我头疼得厉害,给老师请假后勉强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簸粮食,准备磨面,看见我回来,放下手中的活儿,赶紧迎过来问我:“又头疼了?”说着拿了家里的草苫,在院子里放好,嘴里说着:“来,孩子,躺在这里。”晚饭时间到了,我什么都不想吃,过了一会儿,只见母亲手里拿着一双筷子,端着一个铁勺子,里面还冒着热气,走过来,说:“来,孩子吃点,”接着,母亲用筷子夹着一块块鸡蛋放到我的嘴里,我才知道,母亲给我煎了鸡蛋。那时候吃个鸡蛋就是顶好的营养品了。我躺在草苫上,尽管生着病,但嘴里的鸡蛋却是那样的喷香,好吃。因为,那感觉——这鸡蛋不光是喷香好吃的“鸡蛋”了。

小时候……

小时候……

小时候的我

文/林杉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窗外的雨声滴答滴答的响,雨点就像一个个音符被大地串在了一起。大雨过后天空似乎被洗干净了,年幼的弟弟似乎被雷声吓坏了,妈妈叫我出去给他买奶喝。我只好出去给他买了。

出于无奈,我只好穿了一双拖鞋就出去了,我下了楼走到楼下的小卖部,可真不幸,居然关门了。我只好到对面公路的小卖部买,结果也关门了,我只好无功而返了。我刚刚要回家,结果听到身后有什么东西在跟着我,天啊!我回头一看,是一条凶恶的大黑狗,我的妈呀!我撒腿就跑,地上湿湿的,溅了狗一身水,这下完了,那条狗发怒了,它紧追不舍,我管不了,边跑边叫“救命”,结果那狗发疯似的一口咬住了我的一只拖鞋,我不管,结果只穿了一只拖鞋与狗赛跑,啊,惨了,我的另一只拖鞋也被咬住了,我把脚往前一步,那只拖鞋又落在了,那只恶狗的嘴上了,我连忙跑上楼梯躲起来,那条狗也没追了带着它的战利品走了。啊,我的拖鞋呀!就这样被它带走了,我心中不服。于是我便暗中跟着那条狗,结果只见它把我的拖鞋就这么一甩,就不偏不倚丢进了垃圾桶里,啊,上帝啊,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这下倒霉了,我躲在一个地方看着那个狗渐渐远去,我便走到垃圾桶旁边将鞋穿上,我在心里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回到家,妈妈便看到了我这个狼狈不堪的样子,连忙叫我去洗澡,我洗好澡,妈妈便问我怎么回事,我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妈妈,妈妈便说:“明天找那条狗算帐去。”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心里可真是高兴。

第二天,我们就找到了那条狗的主人,狗的主人先是向我们道歉,然后拿起扫把进了屋,接下来听见了狗的惨叫声,我心里可乐开了花。

可从那以后,我便怕狗怕得要死,见狗就躲。啊!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那夜惹的祸,真是倒霉,不然现在见到狗怎么会就像老鼠见到猫呢。

小时候的过年记忆

文/桂亚飞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每年外出打工,在我们这,不说外出打工,而是说“出去”,“出去”,就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家乡,背上行囊,去一个陌生的都市讨生计,把挣回来的钱用来供孩子上学,家里建新房子,给老人送终……

小的时候,我觉得“出去”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年刚过完,爸爸便收拾衣物,包里装上几罐奶奶腌制的辣椒酱,妈妈连夜给爸爸缝内衣口袋,要把爸爸带出去的生活费藏在那儿,临走前,爸爸总不忘摸着我的脑袋说:要好好读书,听妈妈的话。奶奶和妈妈不停地在嘱咐爸爸,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前后屋的邻居也都来送行,爸爸就这样扛着一大包的东西,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那时候我还不懂这就是“生离死别”中的“生离”,只记得第一次爸爸摸着我的额头,让我在家听话时,我一仰头,瞥见了奶奶眼里的泪水,然后莫名伤痛的嚎啕大哭了起来,嚷着“我不要爸爸走,不要爸爸走……”最后,奶奶抹掉眼泪跑过来安慰我,爸爸还是走了。后来每年都这样,我就习惯了,把“爸爸”的出去也看做生活的一部分,他若是哪年赖在家不走,我反倒要不习惯了。所以,多年之后,目送完爸爸的离开,我只是怔怔地发一会呆,便又没心没肺地和小伙伴闹开了,倒是妈妈,要怅然若失好久,当然,这也是长大了的我,回过头去想,才记起的,妈妈落寞的神情。

有“出去”,就会有“回来”,回来的时候,整个村子里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与忙碌,几个婶婶伯母聚在一起,便互相打听,“你家那位快回来了吧?”“电话里说这几天回来呀,还不晓得工资能不能结到手哦。”“那快了,我家那个也说这几天回来,现在车票都不好买了。”那时候,经常有人逗我说,你爸爸明天就回来了,然后第二天一天我心里都像装着一件事似的,玩也玩不痛快,然而左等右盼,天都黑了,也没见有人扛着包往家门口走过来,我就问妈妈,“松子哥不是说爸爸今天回来吗?”“今天不回来明天就回来了……”“松子哥真讨厌,每次都骗我,原来爸爸明天回来……”第二天,我又变成了一个心神不宁的小孩,总不自觉地往家门口的方向望,只要出现扛着包的人,那就是了。妈妈的消息果然是最准确的,天黑了,我在洗脚时,奶奶就在门口嚷着,“回来了,回来了!”我赶紧穿好鞋子出来,没错,就是这个人,我躲在妈妈后面,看进门的这个人,熟悉又陌生,总不敢靠前。吃完晚饭后,爸爸打开了他扛回来的包,这包真不亚于圣诞老人的圣诞袜,里面装满了未知的惊喜,有我的新衣服,有村里小卖部里买不到的各种新鲜零食,有家里装修用的电线圈,甚至还有一副半旧的羽毛球拍。然后,爸爸临睡前,妈妈会拆开他的里衣口袋,那是他一年的收获,是全家的希望,这一夜,爸爸妈妈要聊好久好久的天,我就在听着爸爸这一年的见闻中沉沉睡去。

小的时候,觉得过年特别有意思,虽然和现在的过法没多大区别,可就是觉得那个时候的过年才叫过年,可能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人,又可能是因为会得到很多期盼已久的新年礼物。现在长大成人,不再能单纯的因为一件新衣服而满足不已,也知道,“出去”并不等于神圣和牛气,反而意味着不舍和牵挂。过年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变了,可“出去”的人还是每年都“出去”,“出去”的人会说着外面的见闻和收获,那神情诱惑着更多的人扛上大包走出去,而其中的辛酸也在这谈笑中散尽……,“出去”早早的教会我懂得珍惜。

今天正月十七了,愿所有已经“出去”或正要“出去”的人们,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写春联

文/文雪梅

每到春节时候,无论城乡或穷富人家,都要在门上张贴春联。那红彤彤的春联,把家辉映得喜气洋洋,更预示着迎接红红火火的新一年。而在春联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则是父亲为乡亲们写春联。

小时候,父亲是全村的“大秀才”,每年腊月二十三刚过,乡亲们就拿着准备好的大红纸请父亲写春联。在我看来,寒冷的天气里,分文不收写春联是件苦差事。但是,父亲却对此乐此不疲,以自己写春联为荣。

父亲写春联时,常常提来自制的火炉,清理净堂屋里的桌子,将红纸对折成长短一致的方格,估算好字数,笔墨伺候,父亲时而冥思苦想一会儿,时而研墨,随着他手中的毛笔自如地翩跹起舞,漂亮的毛笔字便跃然纸上,那墨香在冬日的阳光里袅袅地盛开着。我和弟弟趴在桌子一边,手拉着春联的一头,生怕未干的字溜墨,破坏了父亲的书法造诣。小心翼翼地将写好的春联拿到院子里晾晒。

那些父亲写春联的日子里,家里来了很多乡亲,有人在院子里朗朗诵读着已经写好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风春雨春色无边春意暖,福地福门福光有情福气浓”……这些年年写、年年贴但仍百看不厌的春联,读起来依然是朗朗上口且满足了人们讲究新年喜庆的心意。小小的院落里,平整的地方全晾晒上了父亲新写的春联,满院火红,充满了浓浓春意。

前几天,去营业厅交完话费,营业员送我一副春联。摊开火红火红的春联,齐刷刷印制出的字体跳入眼帘:“春风得意马驰千里,旭日扬辉光照万家。”但看着让人像缺少点什么一样,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过年时手写春联的温馨和质朴。

春联是新年里一道风景,春联里有人们的心声和希望。春联是年的眼睛,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你还像小时候一样

文/夏艳平

郭朝阳买车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下接母亲进城。

郭朝阳是母亲守寡养大的,母亲养他,不知吃了几多苦。

俗话说,养儿难报父母恩,母亲如今年岁大了,身体差了,他总算混出了点模样儿,他要把母亲接到城里去,好好享几天清福。

看见儿子开着一辆大干部才坐的小车回来,母亲先是一愣,愣过一阵就笑。笑得满脸是泪的母亲,围着小车转了一圈又一圈,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我儿有用,我儿有用。”

听儿子说要接她去城里,母亲没有像以往那样摇头,而是忙手忙脚地将家里收拾了一番,然后,提着个小包裹,一步跳上了儿子的小车。

拉着满心欢喜的母亲,郭朝阳想起了小时候母亲送他上学时的情景。那时候,他身体瘦弱,长得矮小,总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有的甚至拦在路上,不让他过去。因而,每天上学他总是心惊胆战的,母亲就拉着他的手把他送到学校。母亲说:“我看谁敢欺负你!”

现在,他终于长大了,能带着母亲进城了。为释放心中的喜悦,郭朝阳不停地按着喇叭,随着喇叭轻快的鸣叫,一路的风光美景,列着队向他们母子的怀里扑来。看到迎面扑来的风光美景,母亲感觉新奇极了,不时地发出一声惊叫。

进了市区,车速慢了下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了,郭朝阳将车停在斑马线外等着。母亲见车子停住不动,心里一紧:“车坏了?”

看着母亲一脸的焦急,郭朝阳笑了笑:“没坏。这还是新车呢,哪那容易坏。”母亲说:“没坏?那你怎么不往前开?”郭朝阳指了指前面的红灯,说红灯亮了。

“你开你的车,看红灯搞么事?”母亲说着,扭头瞥了儿子一眼。

郭朝阳说:“红灯亮了就不能往前开的。”

母亲指了指从旁边开过去的几辆车说:“那些车咋都走了?”郭朝阳说:“往那边的可以走。”

母亲转过身来看着郭朝阳:“就你的车不能走?”郭朝阳点了点头。

母亲问:“你怕什么?”郭朝阳说:“怕红灯。”

母亲一听,火冒三丈,但张开的嘴巴又闭上了。最后,母亲重重地叹了口气。

叹完气,母亲要郭朝阳送她回家,态度十分坚决,郭朝阳无奈,只好将车子掉了头。

回到家里,母亲伏在桌子上哭了。母亲哭得很伤心,说:“你这娃儿啊,我还以为你长大了,有用了,没想到你还像小时候一样。”

记忆中的萝卜花

文/王云霞

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让小城的气温骤降。下班时间到了,铅灰色的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冷且硬的风吹在脸上,像针扎般地疼。走在回家的路上,寻思着买点什么菜。路过菜市场的拐角处时,看见一卖菜的老汉,裹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蹲在避风处,冻得瑟瑟发抖。他身后的板车上,装着一车青皮萝卜。碧绿清脆的萝卜,立刻勾起了我的食欲,想起小时候吃萝卜时的情景,不由得买上一大包带回家。

小时候的冬天,除了当家的大白菜,惟一能改善生活的就是储存在地窖里的萝卜了。包萝卜水饺,炸萝卜丸子,凉拌萝卜丝,还有入冬时母亲做的萝卜豆子咸菜,由于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母亲每年入冬都要做上一坛子,封好口,放在院子阴冷的角落里。吃时用干净的小勺挖上几勺,放在洁白的瓷碟里,切点葱丝,淋上香油,冰冷的咸豆,脆生生的萝卜丁,一咬咯吱咯吱地响,爽口又下饭,百吃不厌。母亲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萝卜还充当了我们过冬的水果。晚饭后,母亲常洗上一只萝卜,切成圆片或长条给我们吃。水灵灵的萝卜,吃起来清脆爽口,带着一丝淡淡的清甜。但萝卜皮却辣,我们谁也不敢吃,于是瞒着母亲偷偷扒下扔掉。后来母亲再切萝卜时,就将萝卜拦腰切断,后半部炖菜,前半部用刀挖成碗状,掏出的萝卜心成了我们的美味,做好的萝卜碗也派上了用场。母亲将它灌满水,用麻绳绑好吊在房梁上。等过些日子再看,只见从萝卜顶上冒出几枝花茎来,不久,那嫩黄的花茎就从萝卜的周围翻翘着往上长。细嫩的花茎上,开放出无数朵细小的金黄色的小花,像一只小小的蝴蝶,栖息在花枝上。每到过年,母亲都要做上几碗萝卜花用来点缀房间,亲戚朋友来串门,谁见了都喜欢。

萝卜拎回家,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想做一碗萝卜花。萝卜碗很快做好了,望着装修一新的家,却不知该往何处挂。想来想去,还是吃掉算了。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却失掉了很多原有的生活乐趣,比如这充满童趣的萝卜花。不知再过若干年后,现在的孩子还知道萝卜也可以开成美丽的花篮吗?

小时候的冬天

文/刘孔伦

有个词儿叫“猫冬”。不过现在真正“猫冬”的人很少。倒是我们小时候那些年代,人们有“猫冬”的情况——地净场光了,大雪扑门了,农活不能干了,农民便只好猫在家里。我们小时候——一句话说到六十年前,冬天好像要比现在冷得多——场院和道路都被冻得裂开了一道道的大缝子。早晨一家人围在炕上吃饭,不等吃完,饭就凉了;雪也下得多而且大,经常有大雪埋门的情况,看到天要下雪的样子,人们就会把锨和扫帚放到住房门外,准备除雪。雪后天晴,大雪融化,大街小巷,便成了一条条大小的河流。

但那时的我们,上学以外唯一可做的就是玩。学业轻松,没有课外作业,又正值顽皮的年纪,特别是我等半大小子们,即使数九寒天,无雪天也玩得昏天黑地;大雪盖地,照样玩得痛快,甚至于疯狂——打雪仗湿透了棉鞋、跑坏了蒲窝,打“出溜滑”跌伤了胳膊、腿,打懒老婆(陀螺)忘记了吃饭,捉迷藏到深夜不回家睡觉。

大雪扑门的天气里,只要雪一停,我们马上会跑出门去,脑后大人“不准出去”的喊声,就像没听见一样。小一点的孩子多是玩滚雪球,在平整的雪地上画画,把雪压实了割“瓤子饼”;大孩子主要是打雪仗。打雪仗真有点像打仗,十个八个人一帮,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小一点、身体弱一点的分管收集雪,做雪球,运雪球,身体强壮的、投掷技术好的分管扔雪球。“敌对”的两帮满街追逐,相互间雪球乱飞,一个个脸红气喘,头冒热气,两脚和裤腿满是泥水。

地面干松的天气里,连晚上也玩得轰轰烈烈。常玩的游戏有捉迷藏、三角争斗、盘马莲垛、顶拐、坐花轿等,玩哪一样都得出一身大汗,顶数捉迷藏舒缓和轻松一些。好像我们那时候觉特别少,晚上往往是大人叫着才回家。有一晚上我们玩捉迷藏出了一个笑话:一个伙伴藏到了大草垛底下(打捆的草,垛里有空隙),倒是没有被人找到,却因为草垛里面暖暖和和的,时间长了,他在草垛里睡着了。他哥哥满大街找他回家睡觉,怎么也找不到。他在草垛里一觉醒来,一个伙伴也找不到了,这才回家去。

男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打懒老婆和滑冰。打懒老婆是大小男女孩子都适宜的活动。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和星期天,冻硬的场院上、无雪的冰面上就聚满了打懒老婆的半大小子,冰面是最理想的场地。凑在一起打懒老婆,不只是为了“打”,更是为了“比”:比制作,你的陀螺直径二指,我做一个直径五指的;你的是用柞木做的,我用的木头更硬,是枣木的;你在陀螺平顶上体贴一块锡箔,我在上面涂上一圈一圈的颜色;还有的在平顶上嵌上一片玻璃圆片的;你在陀螺尖上嵌上了鸟枪用的铁砂子,我嵌上了当时很难找到的轴承上用的钢珠;你用的鞭子是麻绳的,我的鞭子是皮条的。比技术,比谁的转得时间长,比谁的耐碰撞。如果是一群人参加的比赛,那场面也是很壮观的:飞舞的鞭子,不断发出啪啪的响声;冰面上花花绿绿的陀螺,叫人眼花缭乱地旋转着,旋转着,冷不丁主人啪的一记响鞭,陀螺带着哨音向另一只陀螺撞去,就像战机在空中互相碰撞,嘭的一声,或一只懒老婆被另一只撞飞,或一起倒下,同归于尽。每到这时,冰面上便会响起一阵孩子们响亮的笑声。

“打出溜滑”是男孩子的专利。数九天里,村边的湾塘上便成了半大小子们的溜冰场。在那天寒地冻的季节里,一早一晚,都有头上冒着热气的孩子们穿梭在冰面上。我村有好几个湾塘,最易于滑冰的是村南的莲花湾,既有宽阔、平滑的的冰面,又有助跑的场地,那里聚集的人最多。滑冰也就经常进行比赛,主要是比谁滑得远,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滑,滑得最远的为胜,但如果起滑时过了“烧”(起滑线),判为无效,要重滑一次,过“烧”三次,便被取消比赛资格。滑冰比赛不像打懒老婆那样现场临时决定,而是要提前约定时间、地点。参赛时,“运动员”们大都穿上了穿出板儿来的纳底布鞋,用麻绳把裤腿扎起来,帽子转向脑后。一场比赛结束,比赛者满脸流汗,头冒热气;观赛者则冻得跺脚打颤。但脸上却都透着兴奋。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味起那些冬日的时光,怀念那些近似原始的却让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游戏,那些既让我们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体魄的游戏。

雨思魂,江南烟

文/WANGXINYI

【一】伸手,摊开,握紧,揣进兜。

——题记

一场 雨 洋洋洒洒的浸透了窗外的黑 夜 ,织染了 寂寞 ,只有昏黄的路灯里洒下柔和。谁说 悲伤 不等于 忧伤 ,在这寂静的时代下,心灵 打开一扇窗,伸出手来,摊开让手心流淌着,凉凉的,想带回去,用力握紧,紧紧地不想让它溜走,猛地揣进了兜里,像是一个得到好吃糖果的孩子 一样想带回去慢慢的品尝。

雨,很柔,像是最 美的 烟火,虽然它没有光耀,却不失灿烂。

不大一会儿,地上已经形成了一层水膜,遥首相望,想看透雨中的另一个角落是否有一个人同我一般回首相望。一脚落下,听见细微的声响,很轻的,是水膜破碎的声音,碎成片片,合着夜风飘离脚边。

走的还是很缓,一盏盏幽幽的路灯打着寥落,从这盏下走出走进黑暗里又走入了那一盏下,一次次的转换让我的发丝里也披上了昏黄,城市的街道,夜晚 总是人流不止的,唯有雨夜,只有俩三个人走过。抱着一叠书,走在灯下,影子也不断的被拉长,又变短,有拉长,反反复复地。

人生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你我若只如初见,怎能细雨透寂夜。

【二】

侧首,发呆,静思,独倚楼。

还是这条路,你陪我,我陪你,走过的路,

还记得上一回,也是像这场雨,细细的,柔柔的,撑着伞,走着。路边的俩排大树枝叶交错,形成一条绿荫,偶尔的几片树叶落在伞上只会抖一抖,便落下来了。

你说还是这条路好走起来很踏实。

因为这是回家的路嘛,小时候我们常常走的哦。

小时候这条路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次。

或许,小时候,这三个字有着特殊的 感伤 ,每一次提起时都会陷入一段沉思,那时候我们都很 快乐 呢,嗯,很快乐的。

扯到小时候难免想起,“还记得……”不知道怎么的似乎只要想起小时候就会 回忆 ,回忆着熟悉的人,温馨的事,简陋的屋舍。

如今熟悉的人难得再见上几面了,或许擦肩时有的也只是客套的话语了,不是我们不想说些其它,只是话到喉咙里却吐不出了。

如今那些让我们感到温馨的事也难有了,抢鸡蛋,包饺子,钓河虾,摘梨子。……现在却只能回忆了,毕竟有些事 过去了变过去了,挽留也是空的。

还记得,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老房子吗?只要一到雨天,我们都会拿着桶去接雨,一家人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呢。

还记得……慢慢的慢慢的我不想再用还记得了,只想把还记得换成现在,如果换成了现在,那么那些事那些人还会回来吗?

【三】

仰面,长啸,拂手,谁的愁。

黑色浮华阡陌红尘,一朵朵黑压压的浓云像是扯断了枷锁的恶魔,张牙舞爪。

一条条莫名的牵攀总会牵扯着内心的冲动,不觉得的有股莫名的感伤,听,它在呼喊,在嘶鸣,在挣扎。

这便是心声,自由。

当内心最重要的东西受到羁攀时总会,总会想呐喊,那种仿佛整片天压了下来,喘息,似乎也成奢望。

黑色的锁链如蛛网般网住了整片世界,而我却也只是其压迫下之一员。

雨,划过 天际时总会带起一道道白痕,或许那是划断了锁链的一种表示,是的,它划破了,划破了该死的束缚,让那自由能透过空隙得以喘息。

传说每一滴雨都是一个死去的人所幻化的,对,一定是他们死去后,明白了这锁链便是束缚人性的罪魁祸首,所以他们划破了它,以 自己 灵魂的代价,不过这势必划算的买卖,以灵魂张扬自由。

每一滴雨都是死去的魂。在风里,在云里,在祈祷里,他们是最美的精灵,以自已那越燃越旺的自由的火焰,划开了羁攀心灵的锁链。

任雨水在脸上抚摸,我能感受,其中包含着祝福,他们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告诉了我,他们将最 美好 的世界留给了时代。

最真诚的祝福。

或许就在这雨后,将会有一条美丽的七色彩虹跨过天际,其上,是心灵的呐喊。而那太阳边明媚的光晕一定就是那死去的魂。

休闲时光

文/飞翔

沏上一杯绿茶,坐在电脑旁,敲击键盘,心中的歌仿佛唱响天外。

我享受了最幸福的生活,感谢国家的经济飞跃,感谢恪守清贫的回报,还要感谢关心我的朋友。

我的脚步马上踏上老年人的里程,儿女们长大了,再不要我辛苦劳作,拼命赚钱,勤俭节约,夜以继日努力啦。亲人们的希望,就是要我心地坦然,怡然自乐,保重健康。我的希望,就是多看几本喜爱的书籍,整理生活素材,多写几篇美好的诗文,多交几位真诚善良的朋友。

家乡的土地没有了,农户的自留地也没有了,好多青壮年清明节后就远离故乡,到四面八方打工挣钱去了。没有生活保障的乡亲,有的经商做买卖,有的到公园干绿化,有的买辆私家车跑运输。为了生存,谁不想尽办法赚钱啊?家里没有钱的来源,一家人怎么活下去呢?

想不到穷苦一生的我,眼下成为生活中最自由、最开心的人。因为一名教师,工作到了退休年龄,国家按月发可观的工资,发财是不可能的,过日子完全有保障。周围人与我谈论报酬时,他们总是对我羡慕不已。

在单位的四十多年里,我经历了愁钱花的岁月,经历了周围人不屑一顾的眼光。教书是老鼠的尾巴,打一芒锤也肿不起来。确实,翻开几十年的收入账本,实在寒酸呢!1974年,月收入不足20元;1981年,月收入不足50元;1993年月收入不足200元;2006年,月收入不足2000元;熬到2014年,我的月工资才跨过了3000元的档次。要说用自己的收入去买一套商品房,很难!要说用自己的工资去买一辆私家车,做梦也不敢想!

当老师就是说得好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收入排队,教师要排到打工者后面。

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执教10年的老师,大胆提出辞职。理由是“外面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

与我一起参加工作的男老师,八十年代初改行的不少。九十年代跳槽的不少。结果是,他们多赚了一些钱罢了!我喜爱教书,所以不怕待遇低,在工作之余想办法种地、养猪、种菜、经商,弥补家庭开支的缺口。不参加玩钱的娱乐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处于平静、喜悦状态。

上班期间酷爱读书、写字、作文章,退休后有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爱好,时光很好打发,精神四季亢奋。

小时候住土屋20多年,现在也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楼房。小时候柴油灯照明多年,如今日光灯、白炽灯由我使用。小时候见了一部收音机还认为是稀奇,如今手机、电脑、影碟机供我享用。小时候吃萝卜白菜饱肚子,如今鸡蛋、鱼、猪肉几乎每天吃。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生活日益丰富,能教我不高兴么?

跟着我们夫妻吃苦长大的两个女儿,有文化,有能力赚钱,走进了大都市,这是让我不发愁的根本原因。爱漂亮的儿子,以前让我失望。如今痛改前非,知书达理,好好学习一门技术,到附近的工厂打工,养家糊口没有问题。与我相濡以沫的妻子,家务事变少了,干脆去公园干绿化,为了家庭经济宽裕点,不怕吃苦,不图安逸。我自己闲着没事,选择了上网学习,苦练写作本领,让休闲变为忙碌,让生命燃烧火花。

人都是活一辈子。为多数人服务而活着,为自己服务而活着,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我向往为多数人服务一辈子而活到最后一息的人。《人间词话七讲》的作者叶嘉莹老人,年到92岁高龄,还在为教育事业忙碌着,她的人生宗旨就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得好好向这位老人学习!

有人以为,工作了一辈子,吃点、玩点、穿点、想开点就是快乐的生活。我以为,人活着不容易,只要能学习就要坚持学习,能劳动就要坚持劳动。时钟不因为忙碌而停止一秒的摆动,人要不因为操劳一生就停止努力学习。

口渴了,喝一口喷香喷香的绿茶,味道极美。

人累了,关上电脑出门走一走,呼吸外面的空气,心里舒服。

我充分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像一只小鸟,每天唱出心里的歌儿,盼望人间愈变愈美好!

寒风,让我追忆小时候

文/庞秋波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大约是因为闰月的原因吧,今夜也不例外。寒风吹拂,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思绪早已飞回到童年时代!

1

小时候家里很穷,记忆中从来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等几个姐姐穿过的衣服轮到我时,一层又一层的补丁,早已覆盖了衣服的本色;能穿上一双胶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记得有一年深秋,天已经冷了。父母好不容易攒足了钱,给我买了一双墨绿色的胶鞋。我兴奋不已,穿着上学,也生怕弄脏了。然而放学后,还得穿上它干农活——去树林里砍柴,到田地里割草,同时还要牵上一头大水牛去山坡上放。有一天下大雨,放牛割草回到家,胶鞋里外早已湿透了。为了第二天能穿上干爽的鞋子上学,母亲就在火炕上搁了两根长长的木棒,再把胶鞋倒扣在木棒上烘烤。可是第二天起来,却发现有一只胶鞋已跌落火堆,仅剩下丁点儿鞋底。一定是可恶的老鼠绊动了木棒,让好好的一双胶鞋“夭折”!我难过极了,哭啊,哭啊。由于另外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湿了还没干,最后只得无奈地光着脚丫去上学。

2

小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不敢奢望能有多少油水。清淡的饮食,一天的劳累,到了晚上就特别贪睡。加上小时胆小,又没能照上电灯,上厕所还得去黑漆漆的和猪圈配套的粪池才行。为此,我和姐姐经常尿床。这下就惨了,我们的床上,唯一的一床棉絮也让母亲给取了出来,就在床铺上放些稻草,稻草上搁置一张冰冷的竹席,然后铺上一张破旧的床单。一床单薄的被子盖在身上,冻得瑟瑟发抖。我和姐姐为争被子,经常打架,也就没少遭受父母的打骂。第二天起来,还得把尿湿的床单被子烘干,不然晚上睡觉就更冷了。

还记得有一年寒冷的冬天,奶奶在清晨里又一次把我和姐姐叫醒,让我去放牛,姐姐割草(这是我们小时做得最多的农活)。我牵着牛儿走到田边,先用石头把水面上的冰砸碎,让牛儿喝足水后,便没有了去处。贫瘠的土地上,浅浅的小草早已枯萎,尽管牛儿饿得背上的“草窝儿”深陷,却只能傻傻地站着。我也陪在一旁,像木偶般陪同牛儿杵在原地,眼巴巴地看着不远处割草的姐姐。只见姐姐把田老坎少许枯草上的冰霜用镰刀拍掉,再把割好的几把草装进背篓。我的破胶鞋早已千疮百孔,脚跟露在外面,站在地面,就像直接踩在冰上一样刺骨。站久了,冻僵了,浑身瑟瑟发抖,牙齿直打颤。我哭着说:“姐姐,我们回去嘛,我冷。”回到家,早已冻得浑身麻木了。

小时候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胡萝卜治冻疮”——把烤烫的胡萝卜在手脚红红的冻疮上来回滚动,那种痛、烫、痒的记忆,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

3

十多年过去了,日子也好了许多,我和姐姐在城里读书回归。老家的火炕边,忆起小时的苦难岁月,感慨万千。我们争着抢着讲了童年生活的辛酸,心里涌起阵阵酸楚。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都有了工作,有了属于各自幸福的家。再次来到曾经无数次劳作的地方,山水依旧,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严寒!不禁再次慨叹:小时的贫穷,是多么难得的一笔宝贵财富啊!正因为小时受过太多的苦,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的甜,才会倍加珍惜如今拥有的幸福。

此时,寒风依旧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