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劳动的散文

2023/02/13经典文章

关于劳动的散文(精选11篇)

唱着山歌去劳动

文/周天红

乡间的五月是劳动的日子。农民群众忙于薅秧、割麦、种玉米、除杂草,天亮到天黑,劳动泡完了一天的生活。

乡间的劳动总是同山歌密不可分。薅秧要唱《薅秧歌》,收菜要唱《打菜苔》,上山要唱《撵野猫》,下河要唱《船工号子》。劳动产生了山歌,山歌美丽了劳动。

曾记得,老家乡下唱山歌的高手要数隔壁的李二爷,村里人都叫他“歌王”,张口就来。“妹在后院打菜苔,一把沙沙甩过来,要吃菜苔你拿把去,要想对歌走进来。”突然好长一段时间就听不到李二爷唱歌了。一打听,原来,李二爷外出打工时,他老婆在后山砍竹子,被一个卖副食的下乡货郎对歌给对起跑了。李二爷回到家,气了三天三夜,歌王从此暗淡无声。

歌王不唱歌了,大家依然对山歌情有独爱。劳动之时总要哥呀姐地吼上几句。山歌歌词大都情呀爱的,与男女之情有关,能激发人的劳动热情,能美化人对生活的丰富想像。乡下人肩挑背扛,脸朝黄土,背对日月,晨露夜雨,风霜寒雪,一年四季,山歌就是他们劳动的催化剂,山歌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扬声器。

乡里人唱山歌就是图一个“乐”字。给枯燥的劳动解乏,给单调的生活添彩。乡下人苦中找乐,勇于生活,善于生活。

乡间的山歌总是贴着劳动的背脊骨走,让人温暖。一切源于真实的生活,才是最美丽的,最能让人心动的。

带上孩子一起劳动

文/胡静

今天是周六,我带上手套,拿起抹布,准备擦地板。正在一旁玩玩具的儿子看到了,连忙说:“我也要擦,我也要劳动。”我怕儿子给我添乱,委婉地拒绝了他。“我会擦的,我要擦。”儿子坚持说。拗不过儿子那份小执着,我找来一小块抹布,半信半疑地交到他手心里。儿子学着我的样子跪着擦起地板来,这里一抹,那里一擦,那小模样还挺认真的。

“宝宝,你到那里擦吧,那里灰尘多,你看多脏呀!”我指着房门口的地板说。他欣然答应,屁颠屁颠地过去了,儿子趴在房门口那一平米大小的地板上擦了一遍又一遍。“哇!真干净,看,地板都能照出你的人影了!”听我这么一说,儿子开心地笑了,主动要求扩大劳动范围。我指着房门和衣橱的门说:“这是你的新任务,快去行动吧!”儿子一脸的困惑,为难地说:“这个我不会擦的。”“这个跟我们擦地板是一样的,你刚才是怎么擦的?”“这样擦的,我知道了,是从左往右按照顺序擦的,对吗?”“那门可以怎么擦呢?”这一次我反问他。“从左往右擦。”有了刚才的经验,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擦着擦着,儿子犯了愁:“妈妈,这个房门那么宽,从左往右不好擦。”我抿嘴一笑,说出了儿子的心声:“和地板相比,房门确实有点宽,你是觉得从左往右擦有点困难吧?”儿子赞同地直点头。“除了用从左往右的方法,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儿子一时间想不出来,于是我让他在一旁思考,我继续打扫余下的地板。他看着我的动作,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妈妈,你怎么没有从左往右擦?”“哦?那我是怎么擦的?”看到儿子对我的动作产生了兴趣,我故意夸大动作的幅度边演示边追问。“从上面擦到下面。”儿子受了启发,立刻有了主意:“妈妈,门也可以从上往下擦的。”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说:“那你赶快去试一试吧!”有了我的支持,儿子擦起来就更带劲了,小脸蛋也因为适度的劳动而变得红扑扑了。

擦完房门,儿子又把衣橱的下半部分抹了个遍,细小的汗珠从他的额头和鼻尖沁出来,但小家伙丝毫也没有察觉,继续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之中。打扫结束后,我把儿子揽在怀里,感激地说:“今天多亏有宝宝的帮忙,才把我们的房间打扫得这么干净,真是谢谢你了!”之后我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吻,儿子脸上的笑容宛如水中的涟漪,越来越大……此刻他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从这以后,每当我在家打扫卫生,只要孩子愿意,我都不忘带上他,孩子在劳动中身心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心情收获了愉悦。

记忆碎片

文/杨宏伟

前几天回家乡,在村间的小路上,有位老人和我打招呼,好熟悉的一张脸、好熟悉的声音,可我就是想不起是谁。回到太原,突然想起来了,是他,是那位当年因为一句话被定为现行反革命而入狱7年的骈叔叔。

骈叔叔的小院子离我家不远,大约300来米,我记得他家院子里种了好多的梨树、果树、杏树,还有葡萄,童年时,我经常到他家的院子里偷吃水果,梨、苹果、杏、葡萄我都偷吃过,有几次被他发现了,就追着我跑,我当然跑不过他,但他追上我也总舍不得打我,反而又从树上摘更多的水果给我,告诉我以后别偷,想吃就让他给我摘。不管他怎么说,我馋的时候,照样是偷摘偷吃。

那时候,村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写满了标语,现在的孩子可能大都不知道标语是什么,就是在墙上、黑板上、树上、石头上,总之就是能写字、贴纸的地方,都写满口号或贴上写有口号的长条纸。我现在记得写的最多的是“把无产阶级专政继续下去”、“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打倒一切地富反坏右”,还有好多,我记不起来了。那时候,土地是集体的,村里人下地劳动,都是排了整齐的队,最前面的人都是高高举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大像,紧紧跟着的是抗了枪保卫毛主席的民兵,然后才是劳动的群众。人人都把举毛主席像作为无尚光荣,大家都抢着去举,但一般群众是没有机会举的,凡能举的都是贫农,还必须是民兵,大家认为他对毛主席最忠诚,能舍身保卫毛主席,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举毛主席像。

骈叔叔经常举着毛主席的像走在劳动队伍的最前面。如果看见他举着毛主席的像去劳动,那就是我到他家偷梨、偷苹果、偷杏、偷葡萄的最佳时机,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错过的。

我家和骈叔叔家是同一生产队。我父亲对骈叔叔举像这件事耿耿于怀,因为我父亲也渴望能有机会举着毛主席的像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可惜他一次都没举过,有几次我发现他跟在劳动队伍的后面,眼睛盯着骈叔叔看,我从父亲的眼神里好像感觉到了他复杂的情绪,我知道父亲是在妒忌骈叔叔。

骈叔叔经常举像,我很羡慕,我曾经不只一次对自己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做毛主席的好卫士,一定要像骈叔叔那样,举着老人家的像走在最前面,一定要对毛主席绝对忠诚、绝对忠诚!

我实在没想到会发生后来的事,我也实在没发现骈叔叔是个反革命!

有一次,骈叔叔又一次在我父亲妒忌的目光中举着毛主席的像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好威风,好令人羡慕啊。队伍走到村东的河边时,骈叔叔突然把毛主席的像放下来,用手沾了河水擦洗像上的污垢,后面的人问他干什么,他满怀忠诚地说:“我给老人家洗洗澡”。

“我给老人家洗洗澡”,就这句话,简简单单的8个字。骈叔叔话音一落,两民兵就冲上去,拿绳子把他五花大绑,说他居心叵测、狼心狗肺想把毛主席淹死。想不到发现一个隐藏这么深的反革命分子。

全村群众停止生产劳动三天,开了三天批斗骈叔叔的大会。骈叔叔被荷枪实弹的民兵押着,背后插了沉重的长长的木牌,上面用黑笔写了“反革命分子”五个大字,然后用红色的笔画了个大大的×。批斗会一结束,骈叔叔就被县公安局带走了,法院以反革命罪判了他7年刑。他在某监狱服刑7年后回到家乡,我已到外地上学,放假回家,经常看见他驼着背在村里的小路上走来走去,我一直在想,他本来是个善良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反革命分子呢?这件事曾经困扰了我好多年。

如今,骈叔叔老了,应该快70岁了,回忆当年的事,他一定感慨万分。

劳动的姿势

文/钱续坤

耕耘

当季节的指示从布谷的口中响亮地吐出,乡下的人们便有了繁忙和农事。

而所有的农事,首先是从一声吆喝开始的。沉寂了整个冬季的田野,为此打了一个激灵;唯有律动的泥土欣喜异常,因为她知道——锃亮的犁铧,马上就要洞穿大地的心事,让这个春天更加富有生机,让所有收获成为一种可能。

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农人的血液就开始突突地奔流。而映入眼帘的,是牛鞭高举的剪影,一帧又一帧定格在清晨的胶片上;抑或有几只觅食的白鹭,顽皮地跟在犁铧的后面,看看是否有蠕动的蚯蚓和蛰伏的泥鳅。

朝霞四射,汗滴满颊。农夫的辛勤耕耘,给了失血的土壤以温馨的理由,让萌动的种子不再感伤忧愁,使满园的春色找到了呱呱坠地的借口……

无际的烂漫始终都在牛蹄的花瓣中孕育,油亮不屈的脊背不会因为莺飞草长而停留。我呢,凝视的目光一直在将耕耘仔细地精读——

那是不辍劳作的艰辛,那是一往无前的毅力,那是忍辱负重的精神!

冶炼

在一种温暖的光泽里,让双眸深情而明亮,让双手锤打与锻造。憧憬为之闪烁,生命为之辉煌,钢质的美丽为之弥漫无穷的力量。

生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行动的火焰在滚滚运行。所有的音乐,所有的舞蹈,所有的诗歌,都随着钢铁红色的液体,在熔炉里无声地脉动。

——冶炼!——冶炼!——冶炼!从石到铁,从铁到钢,从一种形体到另一种形体,从一种金属到另一种金属,这个命运质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在媚俗的生活里,提取坚不可摧的意志,提取坚忍不拔的傲骨。

因此对于劳动者而言,冶炼的意义只有一种:奉献。——把汗水奉献给劳动,把劳动奉献给创造,把创造奉献给用汗水孕育的钢铁。

钢铁在飞花,穿越所有心灵的狭隘;冶炼的图腾,跨过全部精神的障碍。劳动者在燃烧的光芒里沐浴,灵魂一次次得以皈依,生命一次次得以涅盘。我也从冶炼的过程中,学到了为人的本质,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纺织

和冶炼给予人的力感完全不同,纺织讲究的是以柔克刚和熟能生巧。这种美妙绝伦的技艺,起始于嫘祖的冰雪蚕丝,传承于张骞的丝绸之路,回复于木兰的闺阁机杼,跌宕于道婆的叛逆创新……

其实,纺和织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作。纺是从絮里拉出线,是从茧里抽出丝,是从怀中牵出情;织是将线压成布,是将丝连成绸,是将情凝于心。

一根根。一条条。一块块。一匹匹。这流淌了多少纺娘的汗水,倾注了多少织女的心血——那是生存的前奏,那是生活的礼赞,那是生命的舞蹈!

忙忙碌碌地干吧,嘤嘤嗡嗡地唱吧,快快乐乐地跳吧,那纺娘并不仅仅只有我慈爱的母亲,那织女并不仅仅只有我心爱的妹妹,她们弯腰的背影,似乎只显现于黑夜的深处;她们疲惫的身体,被来回的梭子缠绕了一圈又一圈。

风姿绰约。纤尘不染。纺娘的一举手,使村庄安详,牛羊茁壮;织女的一投足,使黑油油的土地,在瞬间,就抒写了华美的绝句,造就了生活的诗章。

劳动创造幸福

文/罗光辉

又一个国际劳动节到了,脑海里常想起“劳动”一词。劳动,词典上的解释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小时候,母亲就告诉我:“要热爱劳动,不劳动,就会饿肚子。天上不会掉馅饼。”

我的父亲是一位当过拖拉机站站长、农机局副局长、垦荒队副队长的劳动者。那年他退休,拿着自己的衣服和一个装着生活用品的箱子回到了老家。在老家,他耕田耙地,依然是劳动者。

母亲也是一位各种农活都会干的劳动者。

我呢,也是一个劳动者。读书时,我当过“开荒先进”、“植树模范”;修水库得过奖,“抢收抢种”比赛中戴过大红花……

我的儿子自小就离开了家乡,没接触过田间地头的活,但他爱劳动,不怕苦。上大学时在农场勤工俭学,皮肤晒得黑乎乎还满不在乎地说是“劳动换来的健康色”。

我的孙女一出生就生活在六位大人的宠爱中,但是“劳动光荣”的传统在她这里并未失传。一次,四岁的她在我书房里玩,玩着玩着,忽然提出要帮我打扫卫生,并雷厉风行、有模有样地抹桌椅、擦地板,还嚷嚷:“爷爷,给我录像吧,发到微信上去,就说我热爱劳动。”

劳动光荣,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上帝赐予人类独有的智慧与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也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劳动有汗水、泥土和阳光的味道。我喜欢这种味道。

秋到铸鼎塬

文/千江潮

晚秋时节,我到黄帝铸鼎塬远游,秋色如海,我深深地陶醉了。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幅画。湛蓝湛蓝的天空,像广袤无边的大海,那朵朵白云,仿佛就是一片片白帆,在大海上无拘无束地漂游。天高云淡,视野十分开阔。塬上的坡坡岭岭,沟沟垴垴,崖畔地头,金黄色的野菊花,一簇簇,一片片,迎风怒放,满目灿烂。轻轻摘下一朵,放在鼻边,一缕淡淡的清香,浸透了心腹。最美的是那一株株柿子树,红叶流丹,高挂在枝头的一个个红柿子,就像是点亮秋天的一盏盏红灯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似枫叶胜似枫叶,徜徉在火焰般燃烧的柿树林里,有一种豪迈的激情在心中奔涌。蓝天,白云,黄花,红叶,好一幅色彩斑斓,美妙绝伦的图画!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首诗。正是收获季节,田野一片繁忙景象。掰玉米,割谷子,拽豆子,运粪,犁地,平田,播种,拖拉机、三轮车、架子车来来往往,“九月农家无闲人。”男人耕田,女人摘棉花,老汉看场院,老婆婆做饭,连孩童也加入了劳动的行列,提着茶壶,为大人们送水送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者是最美丽的,农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田野上写下了一首首铿锵有力、朴实无华的诗篇。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部书。“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杖而庙祀之。”铸鼎塬曾是黄帝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黄帝仁德宽厚,爱民如子,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当时豫西一带瘟疫流行,百姓尸横遍野,黄帝为救黎民之苦,采首山之铜,汲来鼎湖之水,亲铸铜鼎,又遍采草药,在铜鼎里煎成汤汁,救活了无数百姓。黄帝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一条黄龙自天而降,迎接黄帝升天。百姓民众不愿黄帝离开,争相攀拉,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脱下了他的金靴,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的铸鼎之地,修起衣冠冢,是为黄帝陵,成为后人瞻仰拜谒之地。漫步黄帝陵内,古柏森森,肃穆庄重,雄伟的始祖殿,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象征着黄帝的丰功伟绩。

登上景区内的了望塔,极目远望,荆山苍苍,原野茫茫,北边的黄河,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永无停息地东流而去。秋风飒飒,如一双巨手,翻动着铸鼎塬这一部凝结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大书。

用劳动愉悦自己

文/赵自力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劳动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劳动是个宝,人生不可少。”我和姐姐从记事起就开始帮父母干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活,是我们成长课堂的一门必修课。父母用他们辛勤的劳动,既养育了我们,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劳动的榜样。

记得那时家里每年都要养几头肥猪,父母到田地里忙农活时,喂猪的野菜就要靠我和姐姐去摘了。我们常常是中午放学一回家,拿起竹篮就跑向田野,去扯嫩草、挖野菜,去采摘猪喜欢吃的树叶。我和姐姐抬着一大竹篮猪草回家,看着猪儿埋头贪吃、边吃边哼哼欢叫的样子,我们开心不已。那种幸福,就是劳动后的甜蜜感觉。

读初中时,我在校住宿,每年要交给学校几百斤柴禾。父亲常常带着我去砍柴,天蒙蒙亮,我们便起床上山。我学着父亲的模样,弯着腰把那些茅草割倒,整齐地摆在地上。有时累了,直起腰想歇歇,看到父亲将身体弯成一张弓,一直在不断地割,我又默默地继续劳动。当父亲架着牛车把我们砍足的柴送到学校时,是我最宽慰和自豪的时候,因为那是我和父亲共同劳动的成果。

参加工作后,我对工作一直充满敬畏,不断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收获人生的喜悦。工作上的努力,为我赢得了广阔的天地,更为重要的是,我享受到了劳动过程的愉悦。我欣赏一种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快乐地工作着,那些劳动的姿势,在我心里永远是最美的。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喜欢劳动,并且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我一直相信,一个热爱劳动的人,是愉悦的,是幸福的。

行走在家乡歌声里

文/姚茂椿

随着高铁一路向西,我与几位朋友于初冬的一个周末,走进了早有“歌的海洋”美誉的家乡新晃,前往冲首村八江口侗寨。这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地处湘黔边境的名镇凉伞镇。这里的土猪和豆腐声名远播。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车上播放着凉伞片西溪流域的歌碟。鼓楼风雨桥旁人头攒动,合拢宴上歌声飞扬,恰是我们头晚在侗寨吃合拢宴的情景。一条长桌宾主坐定,村民捧来了珍贵的泡酒。侗乡无酒不成席,无歌更不成敬意。长廊里的酒歌来得猛烈,朋友们连喝几碗,忍不住伴着歌声一起高呼。“饮哪、哦嗬!”“嗦拜!嗦拜!”阵阵响亮的欢呼,连着浓情的米酒,燃烧我们的激情。家乡的幕幕美景、张张名片,在酒歌里一一呈现:中国湘西黄牛之乡、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中国唯一龙脑樟母树发现地……

不断颠簸的大巴车上,一阵似曾相识的情歌迎面而来。这种歌腔,多年前我与在外读书的同学暑假赶坳时听到过,从那时起,我对我们平溪与西溪的情歌风格,有了初步印象。“来到园中百花开,邀姐同心砌花台;要砌花台从地起,今朝只为借带来。”小伙子仿佛在询问,但更像倾诉,歌声像在舒缓的河面洒下春天的细雨。凉伞的歌就那么悄悄地扎根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我们几个同学在树下张望,怀着第一次赶坳的好奇,希望寻找到最美的歌声。姑娘的答歌与她们的美交相辉映。她们的歌里,隐藏着她们心中的秘密,有雾里看花的委婉矜持,有流水一样清澈的首肯应承,也有春风般的关怀和冬天里火塘一样的温暖。“听哥要跟妹借带,心里害羞想走开;走了几脚又打转,离开离开又拢来”……

八江口山清水秀,木楼鳞次栉比,鼓楼风雨桥为和谐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长廊里,清风拂面,阳光温熙。好客的主人邀来几个邻居,用敬酒歌把侗家的热情好客演绎得淋漓尽致。“贵客初来到我屋,喜鹊喳喳好兆头;生客熟客一路坐,一起端杯喝一口!”酒歌很有韵味,它用轻柔的词汇和歌调与你谈心,在一段段赋比兴中,请你接受歌声里的祝福。

行驶在百里侗乡风情走廊,穿行扶罗集镇后,折向南边,来到八拱桥。八拱桥曾是人们对歌的地方。田间山上,有人边劳动边唱歌,或有人在这边唱,另有人在远处回,真是“太阳未醒歌先起,夕阳西下歌不落。”

贡溪天井寨傩戏咚咚推是此行的重点节目。一条花阶,蜿蜒而上。稍高的树上,传来鸟儿的叫声。两旁的菜土,飘着泥土和菜叶的芳香。前面一个开阔的台地,就是挂满傩面具的天傩台。八十多岁的傩戏传承人龙开春精神矍铄。“咚、咚、推!”嘎艾、靓和措(鼓钹和锣)一阵敲响,表演开始,全是侗话,一种久违的感觉笼罩着我。几个古傩戏里,土地神亲切宽厚,尽量满足农人劳动丰收的要求;好吃懒做的偷窃行为最终受罚,很有教育意义;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砍柴佬敢于追求富家姑娘,主动唱歌获得信物,唱出了智慧,也唱出了侗乡的世情。傩,从字形可看出人有难的字义。古人遇难寄望神灵,敬傩就是一种表达形式。

新晃的歌多,除了情歌、劳动歌、酒歌,还有讲古歌、叙事歌、说理歌……现在人们用歌进行宣传教育,歌来歌往,掀起了一个个比赛的高潮。

清晨的新晃县城,沐浴在清新的阳光中,走向亭秀廊美的晃州风雨桥,晨走的、跳舞的、练嗓子的人们在河岸游道愉快地活动。对岸的鼓楼广场,正热火朝天地建设。车来人往的新城,在一曲宏大的侗族大歌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劳动的幸福

文/魏泽先

如今的农人,幸福多了。大地的庄稼收割以后,一个电话,就会“突突突”开来拖拉机灭茬,并且打出第二年播种的田垄。等到开春播种的日子,用播种的机器一种就完了。有的人家,再喷洒一遍灭草剂,完活儿,就等着收获了。

可我家有一块地,叫山坡地,面积不到半亩,拿农村的话说,就是一巴掌大。它在山上,山高,上不去车,自然就不能用拖拉机灭茬了。想扔了,不去耕种,任它荒芜。但是,农人对土地是有感情的,舍不得。所以,每年我都要重复原始的耕种方式,用犁杖播种,用锄头除草松土,用肩扛收获。

于是,我带着装满热茶水的保温杯,拿着镐头下地了。

刚到地里,看着一地的茬子有点打怵,每一镐刨下去都很费劲儿。累,渐渐开始冒汗。汗水湿透了衣裳,腰酸背疼,我停下来,直起腰身,拄着镐在山上撒目。我突然看见远处的一片坟地,那坟地里埋着几个我熟悉的人。

那几个人活着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他们都睡在了泥土之下,再也不用劳动了,也不能劳动了。而我们还在劳动的人,是还能劳动,我突然觉得,劳动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于是,思绪的野马撒开了四蹄,在我思维的空间里任意驰骋。作为一个农人来说,首先,能劳动,还可以劳动,说明你身体好啊。能劳动,还有个好身体,健康就是一种幸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梦中,一声最早的鸡啼让你醒来,睁开眼睛。不用起炕,翻一个身,在窗外照进来的微光中想想一天的事情,想想田地该咋样了。青蒿子露头了吗?野鸡们来地里了吗?能想这些,说明你还健康啊,健康是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能劳动,证明你有价值。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价值就没有了意义。就拿眼下来说,我刨的每一棵茬子原来都是一棵庄稼的根啊,每一棵庄稼都是结粮食的啊。人吃的粮食,就是生命的源泉。我的哥们儿,一位诗人说:“民以食为天,天是我种出来的。”我下田劳动,播种五谷,我该骄傲。作为农人,我用勤劳和汗水耕种出来的五谷可以养育人类。

我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劳动,也是一个人最大的慈善。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只有劳动才能耕耘出果实,只有耕耘出果实,你才能施与别人。

好好想一想,所有的劳动都是在“给”,给自己,更是在给大众。没有劳动,哪有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东西?

你看一看我们周遭的一切,哪一件不都是因为别人和自己的劳动奉献出来的呢?没有劳动,哪有赖以生存的口粮?没有劳动,哪有衣裳?没有劳动,哪有房屋,哪有代步的车辆……

因为我们的劳动,才有了这个欣欣向荣的世界,因为我们辛勤地劳动,世界才得以存在,发展,进步,方便。

这一切,可能你没意识到,想想,其实,你的一点点的劳动都是在贡献。贡献,就是施舍。施舍,就是最大的慈善。

有多少人想劳动,但是已经没有了劳动的能力。想流汗,想劳累,可是已经没了这样的机会。

珍惜生命给你劳动的机会,劳动的汗水是畅快的,劳动的苦累是幸福的。

于是,我浑身是劲儿,忘记了汗水,忘记了劳累,因为,我悟到了一个真理:劳动是件最幸福的事!

回 家

文/觉俄卡如

好久好久没有回家干农活了,自从工作以来的十多年岁的四季里,对于我这个从小就在农村里长大的农家娃娃。前天晚上打电话回家,母亲打着彝话说,明天请人挖洋芋,回来帮帮忙,即便做不了什么,到地里拣拣洋芋扎扎口袋。我说事情一大堆,工作很忙,看看再说。其实所谓的事情,也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东西。即便再忙,一天时间即便抽挤也是能抽挤出来的,况且是星期六。只是这么多年来,每当家里需要我回家做点什么时,我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去搪塞。老实说,是怕干活路的具体表现,也体现出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地里一棵合格的包谷抑或一个标准的洋芋。

第二天早上,当我和妻赶到家里时,请来帮忙的一帮人都已到地里去了。在我的家乡乌江源头的彝村汉寨,每年农忙时节的春耕秋收,大家都喜欢相互帮忙,抢抓季节,抢栽抢收。要不错过了季节,一年的希望到时就泡汤了,廉收了。母亲由于在后面喂猪,还没有走。其时也准备走了。于是我和妻径直朝挖洋芋的地里走去。

母亲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走过的岁月一路坎坷沧桑。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爸爸,我的外公;年轻的时候,正遇到中国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成为爸爸妻子成家立业的岁月,有过吃野菜草根的经历;知天命的甲子里,痛失爱子,我的三弟。一年四季里,老是病痛缠身。一旦感冒咳嗽,须到医院输液不可,要不十天半月都不会好。记得小时候,妈妈一咳嗽起来,老半天都不会停止,那痛苦真是够受。随着老人年纪的衰老,越来越厉害。特别是前段时间,喂养我们几姊妹长大的乳房下面,长出一个红红的肉丁,母亲说,以前才是一小个,不疼不痒,可是这段时间长大了。我老是担心怕是癌症就不好了。回来之后我就上网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很像是癌症。于是我和妻赶紧抽时间带母亲到医院去看望。到了医院,医生说,需住院观察治疗检查看。我们建议母亲住院观察治疗,可是那一段时间家里农活正忙。母亲说,回家再看看。于是我们开了一些药,就回家了。吃那些药下去后,感觉也不大好,所幸的是后来找来一些草药涂抹敷上后,就渐渐好了。谢天谢地,母亲的乳房终于平安无恙了。但愿天下的父母都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这些年来,在我们寨子里,我家养的猪一度有三十多头。几乎成为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那几年大哥一家还在家里,没有出去打工,家里人手还够,不算缺劳力。那时猪价又好。一个满双月的小猪儿一般的五六百,中等的七八百,好的一千二三。记得我家一窝猪儿差不多卖了近一万多块。除掉成本,想必也赚了一大笔的。可是这两年猪价不好,好的满双月猪儿两三百,差的几十块,而我家还继续养着三头能繁母猪,一头公猪,几十个小猪,三头过年猪。物价贵,养猪亏本死,真的不划算。我曾不止一次劝告过父母,只有两个老人在家,龙龙、琳琳读书,秋秋幼小,你们忙什么都不是,牛了,马了,猪了,人了,一大堆的吃喝拉撒睡,不得不管。少喂几头猪,实在不行,把那几头老母猪卖了,管它贵贱。专门喂过年猪算了。在我们黔西北的农村,如果过年猪都喂不起的人家,几乎是最差的人家了。父母说,你要等到贵的时候再养,来不及了,只有先拖着看。而无论如何,作为农村人,牛是要喂一头的,要不春天耕种秋天犁地怎么办?马也是必须喂养一匹的,要不春天拉粪拉种,秋天收洋芋包谷谁拉呢?背又背不了这么多。这,我是知道。庄稼小的人家可以借牛借马,庄稼大的就不好整了。父母说的也是。我没有再讲下去了。这么年来,父母的性格我是知道的。只要我们姊妹在各自的岗位上好好地干,他们苦点累点是心甘情愿的。

龙龙是我二妹的孩子,从小就在我家里长大,如今在我们学校读二年级。这孩子聪明活泼,按理应该读五年级级了,只是有一年被他的爸爸带回去读了一年,学习就读下去了。于是作为他的舅舅,我也只好凭自己的一点关系,把他拉回一年级从头再来过。虽然这些年来国家明令禁止留级。其实与其让一些问题少年过早地踏入社会,不如让他们在学校多接受几年的教育。多读几年,直接会有有所改变的。可是我除了这样之外,这些年来我也几乎没有认真的管过。每当碰到或遇到的时候,不是吼几句,就是拿一两块钱给他之后,我就急匆匆的溜走了。去做我的事,去兀自无聊着。

侄女琳琳是我大哥和前妻生的孩子。从小也是她的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带大的。这孩子怪可怜的。记得她只有三岁的时候,她的老妈丢下她和她嗷嗷待哺的妹妹洋洋之后,就随她那个曾经乱七八糟的小姑远到都市打工去了。据说嫁给了一个四川的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崽儿。琳琳如今也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这么多年来。他的爸爸少管,她的妈妈不管。除了我的父母,还会有谁管呢?记得读一二年纪的时候,是我把他俩带在身边的。后来长大了,可以从老家来回于学校和家之间了,我再渐渐少管他们了。

龙龙,琳琳,这两个小家伙每天放学回家,不是找猪草就是狗割马草牛草。星期六、星期不是放牛放马,就要带着年幼的秋秋。这几乎重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山里的孩子农民的子女大多就是这个样子。他俩多多少少能给帮家里做一点事情,在上学之余。不像我,除了有事的时候才回家一趟之外,周末闲暇,不是开着摩托车到处游玩,就是坐在镇上的家里上网斗地主,看新闻,玩博客,写一些狗屁不值的文字,偶尔也到小镇麻将馆垒垒方砖,修修长城。或者三五个挤在一起,吹一些陈谷子烂芝麻鸡毛蒜皮之类的事。日子很是窝囊,龌龊。

秋秋是我大哥和其后妻所生的孩子。才勉强会吃饭,她的爸妈就到远方打工去了。

他们仨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本来今天我也可以一早就回去的,只是恰逢赶场。家里前几天就没有肉油了。妻说,干脆买点猪板油回来晚上熬炼点油再去,常常吃菜籽油也不好。况且也不知道是压榨出来的或是浸出来的。这里有一点知识。前几天看湖南卫视维嘉、文清主持的《百科全说》,有一个博士叫西木的说,大意是吃动物油比植物油好,特别是那些用汽油浸出来的菜籽油什么的,一点也不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乌江源头的小镇,如果不是赶场天,平时你是根本买不到猪肉的。不要说新鲜肉,就连老腊肉也没有。也不要说其它蔬菜了。倒是隔三叉五,有几家出卖鲜豆花豆腐。而我和妻都不喜欢吃这东西。猪肉都是家乡的几个屠户走村串寨买来宰杀的猪,想必没有什么问题。虽然这些年来饲料猪日渐多起来,但在我的家乡大多是用包谷洋芋荞麦猪草等喂养的居多。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家乡的猪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是生态猪,健康猪,吃这样养出来的猪肉,对于身心应该是有益无害的。不是大城市里的垃圾猪,潲水猪,饲料猪。

当来到地里的时候,一帮十多个人都已在忙活了。龙龙,琳琳也忙活其中。秋秋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在沟畔地边无忧无虑地玩着。或许所谓的幸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愁吃不愁穿痛了可以哭乐了随便笑的幼小年代。大家在地里随弯就拐一字排开,提着天耙开始挖,挖一两下再弯腰下去,伸手去拣一下,大的好的丢在一个撮箕,挖坏的小的丢在另一个撮箕。满一撮倒一撮进尼龙口袋里。一整天都在重复着这个动作。有十来口袋后,爸爸就驾马车运回去。从地里运一马车回家的简易干活路,弯,陡,窄,险,稍不注意,就会有翻车摔进沟里的危险。即便刹车好,那厮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这活儿也不是好干的。父亲这一天赶着马车来回运了五趟。每一次运到门口,还要一口袋一口袋的背进屋。之后再赶马车到地里,再一口袋一口袋地抱上车运回。怪不得吃晚饭的时候,父亲说,我愿意挖一天的洋芋,也不愿意拉一天的马车。在我的家乡,拉马车就是赶马车的意思,是马去拉,人去掌握马和车的快慢以及走停。是啊,挖洋芋直来直去,只要朝着耸起的小土堆用力挖下去,劳动果实就在眼前滚跳,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宝贝,实在招人喜爱。然而好多年来早已没干活的我,到快要天黑的时候,已经根本支持不住了。有一首叫《锄禾》的诗歌让我再一次更深刻地体验到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们真可谓“秋收一整天,汗水不断流。”没有真正劳动过得人,你对土地和粮食是根本没有发言权的。如果你要说什么,最好到地里用心劳动一回。否则,闭上你的胡乱说话的乌鸦嘴。我只偶尔干一天都叫累喊苦,父母农民劳动一辈子,真够辛苦。写到这里,我向天下农民虔诚地致敬,真诚地鞠躬。要是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我们这些你们眼里所谓的国家工作人吃的蔬菜粮食从那里来啊!

我们十多个人挖了一整天,也只挖了我们家洋芋地的三分之一。余下的活路还够忙活好久。挖洋芋,撕包谷,扯红豆,犁地,拉草,搂木叶,喂猪,养牛,放马。这个秋天,父母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了。其实我们农村人一年四季空闲的时间少得可怜。风里,雨里,霜里,雪里,都要在忙活。不忙活,吃什么,用什么啊!尽管如今国家有低保,但专门只靠国家的最低保障生活的也不是好国民。

吃过晚饭后,我和妻骑着摩托从老家回到了镇上的小家。当我把早上称来的猪油熬炼好的时候,夜已经很深了。这是生活,必须的。劳累了一天的妻,睡得正酣。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艰辛的。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我,又一次有了深刻地体味。谁都知晓生活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但没有劳动就没有美好,没有劳动就没有未来。尽管太阳的光芒永远都是灿烂绝伦的。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家是温馨的港湾。无论你是帝王将相,抑或商贾富贵,一介平民,谁也离不开家。离开家之后,无论你在天涯,还是在海角,记得回家。如果你生活工作的地方离家不远,那要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干干农活。不要老是三五个滚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斗地主。如果离家远的,也要抽抽时间,常回家看看。不要当有一天老人老了,动不了的时候,才回家。那时回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被汗水浸透的“五一”节

文/李晓燕

如果让时光退回到二十年前的“五一”节,在我的家乡,你常会看到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姑娘,跟着她的父母,急匆匆地走在田埂上。是的,那个女孩就是我。

我是随父母亲赶去田里种地的。时间赶得真巧,每年的“五一”前后,正好是家乡种早玉米,种小辣椒和各种露天蔬菜的时节。有时间的农人,会赶在“五一”之前抢种完毕。可是我家由于父亲工作忙,所以,只好等“五一”假期来临,才匆忙行动起来。

家里人手少,我和姐姐虽未长大成人,却不能逃避劳动。父亲常会把撒化肥之类的轻巧活分配给我们,而诸如平整土地、播种、浇水等劳累、技术含量略高的活自然由父母亲承担。

活虽然轻巧,可我们毕竟是小孩子,没有长性,干了一会儿,便觉腻烦,想甩手当逃兵。对于突然摞挑子的我们,父亲从不责骂,他会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讲个故事,那故事往往会逗笑了我们。看着脸上挂满汗珠的父亲,干活都不忘哄我们开心,我们心下愧疚着,赶紧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来,我们会自己找乐趣了,撒化肥的姐姐会唱起她喜欢的儿歌,赶小毛驴的我,会边走边跟小毛驴说话。不过,那家伙似乎不太懂我的心底私语,它只会对着我长长地鸣叫,或者打喷嚏,可是,这倒叫我更加快乐。不知不觉间,劳动中的疲惫慢慢被乐趣冲淡。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我家的中饭通常带到田地里吃。虽然仅仅是简单的馒头就咸菜,我却总是觉得它们特别美味。姐姐说,你那是饿的!是的,没有体验饥饿的感觉,怎能吃出食物的美妙呢?后来,父亲升华了我的感悟:没有劳动的艰辛,也就没有收获的喜悦。劳动赐予我的,真的不只是疲惫。

劳动接近尾声,我们一家人通常会畅想未来的收成,那空荡荡的田地呀,里面有我们种下的希望呵!我们心中除了兴奋,还有欣喜,仿佛那里已经有了青青的苗,甜甜的果!那被汗水浸透的一个个“五一”节呀,现在从记忆中将它们拎出,还有甜滋滋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