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忙碌的散文

2023/02/14经典文章

关于忙碌的散文(精选12篇)

国庆的心愿

文/秦延安

离国庆还有一段日子,但国庆的信息已经是满天飞。城市的街道上花团锦簇,企事业单位的门头上红旗飘飘,各类商家也是使出吃奶的劲,推出了各种促销战略。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盛舞,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景象。

早早地,单位的马二就看天气预报、查线路、预订酒店。这个国庆,他计划带着家人去自驾游。大学毕业后的马二,先是娶妻生子,接着又买房置家,一项接一项的巨大开销,让马二很多年都经济拮据。去年,马二家总算经济翻身,并花了五万块钱买了一辆小轿车。想想,这么多年,一家人节衣缩食、辛苦奔忙,都没有好好出去看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马二心里就有愧疚。特别是上小学的儿子,一直梦想着去看北京天安门,所以这个国庆假期,马二想带着妻儿去旅游,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亏欠,也分享一下好日子带来的好心情。

刚刚参加工作的小王,国庆计划是回家探亲。小王家在外地,千里之遥。每年也就是国庆和春节,方能拼着年假,回乡探亲。小王说,父母含辛茹苦地把自己拉扯大,供自己上学读书。为了事业,自己漂在他乡,平日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只能借着国庆长假的机会,去探望父母,陪他们说说话、吃吃饭,毕竟子欲养而亲不待。国庆长假对于小马来说,就是探亲访友,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怀,是羊知跪乳之恩的铭记。

而对于开饭馆的朋友张大来说,国庆却有另一番盘算。根据往年经验,国庆里,来古城旅游的人肯定很多,住店吃饭那是头等大事,也是餐饮业最忙碌的时候,所以,早早地,张大就给员工们开了会,家里有事的提前换休赶紧处理好,店里的货料要提早采购置备,以迎接八方来客。张大的国庆,就是要让各方客人玩好吃好,对古城留下好印象。

其实不仅是张大要忙,邻居刘三国庆假期也闲不下来。刘三在自来水公司上班,这个国庆里他要值班。今年的降雨较少,城市供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所以,这个国庆里,刘三和他的同事们要继续坚守岗位,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站好岗、保障千家万户用水安全是他这个国庆里最大的心愿。

相对于别人的忙碌,文友李四的国庆却是清闲的。平日里工作忙碌,繁杂琐事绕身,没有功夫好好地看书学习。所以这个国庆里,李四计划就待在家里,静静地看几本书,既可以丰富知识弥补不足,也可以避免车马劳累人潮车海的困乏。

就在大家都憧憬着国庆时,乡下的父母却依旧循规蹈矩地过着日子。国庆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个遥远的节日,不管国家放不放假,他们依然还要秋收、秋种,一刻不停地在田地里扒拉一年的希望。时令和季节,决定着这个假期他们依然要紧张忙碌。但是他们知道,国庆的时候,在城里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如候鸟般回到家里,帮他们收种庄稼。虽然一家人要辛苦忙碌一周,但共同劳动、生活的稼穑日子,又是让人几多兴奋。

十月国庆,是中国普天同庆共述繁荣的日子。虽然在这个节日里,有人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有人要坚守岗位继续工作,有人要在家休息放松,但无论怎样,大家都有自己的心愿和计划安排。这些不同的心愿和计划,就如这个季节般充满明媚与芳香,分外美好。

那一季

文/蔡雨艳

我小时候,看到后院开着的桃花,幻想它结出香甜的桃子,问姥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桃,姥姥说“那一季”,我很费劲的记“那一季”的名字,生怕错过了吃桃子的时机。

那一季的颜色是绚烂夺目,火一样的红,金一样的黄,人们常用金灿灿来形容它。也有人用色彩斑斓来形容它。

那一季的味道是香甜的,甜在人们的嘴里更甜在人们的心上。

那一季翘首祈盼的,从梦想到现实,从初春的萌动,洒下汗水,种下希望,一切都在那一季呈现。

那一季中有一天的月亮是最圆的,月到中秋分外明,天涯共此时,从古至今。

那一季,山那边的林中鸟雀啾鸣,是那灵性的物种对大自然此时的吟诵。我多想和鸟雀共鸣,来唱这个季节。

那一季的阳光是明亮的,穿透力极强,照耀在田园,使那一季有了浪漫,有了富饶,让大地丰饶,庄稼更像庄稼。

那一季的风是饱满的,它吹过了大地也吹开人们的笑脸。那一季的风又是无情的。它吹落了那金色的叶,银杏叶那花美的转身带着几分悲壮。

那一季的人们在忙碌,恨不能一天当作两天用,恨不能多才两只手。在秋阳下收获。

那一季的动物也在忙碌,它们在储藏食物,准备冬眠。

那一季是无情的,不管庄稼成熟没成熟,都得收割。因为谁也无法阻止时令的变化。那一季是要清算的,该了结的要了结,谁也躲不过。

那一季就是被文人墨客渲染的色彩斑斓的秋季。那一季我也盘算着收成,因为春天我也有希望。

春天的节日

文/西江月冷

吹了一冬的寒风,终是轻了下来。门上的灯笼依旧挂着,用纯美的红色烘托着节日的喜庆。

忙了一年的人,在春的节日里停歇下来。春节是最大的亲情驿站,即便远在千里的人,也要撂下平日的忙碌,放下手中的事情,赶赴家园。

年夜饭是一年中隆重的时刻。无论贫富,这一桌饭菜定是花样繁多,注满浓情。若在过去,一桌年夜饭总要提前忙上几日。提前赶集准备食材,又在年三十进行最后的准备。鞭炮放过,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来。无论老少,除夕夜都要喝上几口热酒。喝得满身暖热,从心窝子里飞出的话语,也句句甘甜。

今年春节,柳条是发出了嫩芽的。轻轻摇摇,似出阁的女子。

春日渐暖,偶尔也会听到几声喜鹊的叫鸣。我在室内,透过窗帘便把那歌声捕捉过来,轻轻的,放到童年的枝头,脑海中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溜冰的孩子,奔跑的歌谣,零碎的鞭炮声,都慢慢地映照在红色的春联上,一笔一画,动画般写成“人勤春早”的字符。

只是节日的浓情,并不能挽留住出行的脚步。初六一过,闲散的人终是少了起来。入夜,就连停歇了几周的跳舞的老人,也在各处的广场上重新开始了舞步。想一想,生活本是这样,有忙碌便有停歇,有停歇便有忙碌。生活之路,本是走走停停。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日子的脚步依旧忙碌。既然前方的路上有那么多的劳作与汗水,等待人们的,也定有未知的幸福和欢乐。

每年的“倒春寒”,都是春天到来的序曲。一如今日,我正轻抚着柳条的嫩芽,便觉吹来的风凉了一些。然冬天已去,满目的春色正翻动着身子,从沉睡的梦里醒来。如此想着,只待下一个春节到来,回望走过的路程,对自己喃喃说起,一年的时光又已远去,而我的手里,已是满满的行囊。

忙年的父亲

文/王东峰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记忆中,父亲也就一天比一天忙碌了。

小镇隔日逢集,吃过早饭,父亲就会拎着蛇皮袋出门采办年货。家庭的贫困使父亲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即使买几斤青菜,父亲也会把小镇的四条街道走个遍,把菜价问个遍,生怕买亏了。

家里人口多,需要置办的年货种类也太繁杂:碗、盘子、筷子、肉、鱼、油盐酱醋等等。父亲每次出门都是有计划的,把需要买的年货列一个清单装在口袋里,哪一种买回来了,就从清单上画掉。

在我的印象中,整个腊月父亲忙个不停。他刚背了一袋子萝卜回来,片刻又买回来成捆的蒜苗、大葱、芹菜。父亲不让我们买年货,一来怕我们不会砍价,二来觉得这活儿又脏又累。

买回来的鸡、鱼、猪肉等,父亲也不让我们弄,他常常将我们赶到一边去,让我们看电视或者打扑克。父亲刮鱼鳞、拔鸡毛、剁排骨、洗下水,忙得不亦乐乎。等还剩最后两个集时,父亲会盘算来盘算去,看看还有哪些年货没有买,哪些年货还需要再买点儿。大年三十,吃过早饭,父亲裁红纸、写春联。中午,鞭炮响过之后,丰盛的菜肴就摆满了桌子,父亲满脸笑容,举起酒杯,给他的忙碌腊月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999年的春节,父亲再也不用忙碌着采办年货了,他孤零零地住在一堆黄土之下。没有父亲,我们一家人在腊月里手忙脚乱,可等过年的时候,还是缺这少那。母亲潸然泪下,伤心地说:“要是你爸还在……”

是啊,要是父亲还在,该有多好啊!可是,日子不能因为没有了父亲就此打住。每年春节我到坟上祭奠父亲时,总要喃喃地告诉他,让他在另一个世界里悠闲自在地生活,不用牵挂我们。我们兄弟几个还有老母亲,会相亲相爱,微笑着拥抱在一起,好好地活!

我们是忙碌的一代人

文/高铜良

那天到一同学家玩,同学的母亲问我:你母亲长白发没有,有眼袋没有?她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我茫然地摇摇头,一时答不上来,只得说“没注意”。阿姨笑了,“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就是很忙,忙得连母亲都没时间看。”

好笑的是过两天我那同学又到我家玩。很奇怪我母亲也问了他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和我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没注意,不知道!”当时我和他相视一笑,言外之意是:“我们忙碌和关心的事多着呢,谁有那闲功夫注意母亲穿什么,戴什么呀?”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忙。

读书的时候,我很忙,眼睛盯着的是课本和老师,回家盯着的是桌上的饭菜;课余时间盯着的是电视上好看的电视剧;有点时间我们还要用来打游戏,在虚拟世界里去拼个你死我活,找找战斗胜利的感觉。

记不得从哪时起,我有了手机。手机时代,我视手机为最亲密的伙伴,更是无暇观察母亲以及母亲面部的风云变幻。每次回家,只匆匆地瞅一眼母亲在厨房做饭的背影,便很疲惫慵懒地摊在沙发上等着饭菜上桌;吃饭时,我很忙,我没时间看母亲是啥表情,只一边吃饭一边随时关注着微信里的每一个动态,生怕漏抢了朋友发的红包;我甚至没时间和母亲同桌共餐,我挑好菜,端着碗回到我的独立空间,忙着给QQ上朋友新发的信息点个赞或和朋友说两句俏皮话。我要看我朋友的空间里有什么新的动态,我要了解他们的趣闻;我要细品我新买的一本小说,静心于那些精彩的情节。周末了,我很忙,我要把一周欠下的睡眠账都统统补上,睡一场彻底放松彻底无牵无挂的自然醒的懒觉。

那天,我和母亲一起上街,一小孩叫母亲为婆婆。我怔了一下,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小孩称呼母亲统统都是阿姨啊!怎么叫成婆婆了,我在心里怪那小孩:怎么乱叫呢?

回家后,我才仔细观察起和我朝夕相处的母亲,这才悟到:这么多年了,我每天都在忙碌,时光匆匆,我怎么就没好好地看过自己的母亲呢?没注意母亲今天脸色好不好,没注意母亲的表情怎么样,没注意母亲身体好不好。这些好像都不在我关注的视线之内。今天仔细地端详,才发觉,面前的母亲已和脑海中的母亲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似乎今天才第一次发现。

记不得是哪一天,我用手机放着一首歌,母亲在一旁听出了泪。原来是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不解,才搜索出这歌的歌词,哦,明白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眼睛就花了”,我懂了,读懂了母亲的感伤、母亲的揪心和母亲流下的泪。

这之后我不无感慨地在QQ上给朋友写下这样几句话:忙碌的一代人,可不可以少看看手机,多看看父母的脸!可不可以多问问自己:父母额上为何又长出几条皱纹,为何头上又新添几根白发?

忙碌,只为春天花开放

文/龙胜土虫

忙碌,只为春天花开放

回乡梦,离乡情,发生的故事都在春天里。

有人说:“看过无数的风景,比不上回家的美丽”,的确如此,虽然家乡那窘境的模样,什么都比不上遥远的异乡,可当你步履蹒跚地踏上久违的村头,瞬间你什么都觉得家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温暖。道德高尚的人,都会觉得回家不仅仅是一种归宿,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履行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和理念——也就是说“应当回家”。为此,古往今来炎黄子孙就立下常常回家的规矩。每逢传统节日,离乡游子都会携妻领幼,秉持“回家看看”的心愿去了结往日的思乡情怀……

回家前在忙,回家后也忙,人的一生都在忙。南国春节不像北方年夜饭,尽唠叨一些饺子之类的的面食。如果你曾在某一大都市打拼回乡,想学学城里的饮食风格,买来饺子皮捏好馅准备把饺子包起,家里的老人就会啰嗦过不停,说你很不会忙事,家里的土鸡土鸭不去杀,在玩小孩儿的事。南方农村杀猪过年更为盛行,更为热闹。除夕前的一二天,山寨壮汉放开往日农活,各家各户忙得不可开交。男人手拿屠刀捉来自家饲养的肥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昔日憨厚老实,今朝横肉满颊。女人却柔情似水,奔东家跑西家,朋友亲戚喊个遍。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凑合坐下足有二三桌,这就是传统的地方叫法——吃泡汤。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弟喜气洋洋。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通俗易懂的春联粘帖在大门口,道出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向往。鞭炮声,声声震耳送走旧年唤醒新岁,让沉浸于年夜饭的父老乡亲,童颜鹤发;春风满面。池塘边的柳絮随夜风轻轻摇曳大显除夕午夜的风采。一年四季春为首,新年启始,大地回春,桃李争妍;山花遍野。农民工登上远程客车踏上务工之旅。寒假后的学堂再现往昔的琅琅书声。广阔的田园布满劳作的农夫。或许是春光灿烂;或许是春雨绵绵。人们在忙碌:春花在怒放。

忙年

文/章铜胜

在物质生活还不富足的年代,过年是异常忙碌的。乡村里的人将年前那段忙碌的日子称为“忙年”,很形象,又很生动,甚至有些调侃的意味。“忙年”就是忙过年的事情。那种忙碌是令人兴奋和激动的,因为年前的忙,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年,人们的心里才有了一种更美好的期盼。

彼时,人们忙年的热情让我钦佩,投入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只为了能过上一个丰盛的年。如今,要想过上一个物质丰裕的年,太过简单了,人们反倒没有了那种忙年的兴致。对于年,也少了那份喜庆和庄重的仪式感。

曾经,我家的新年也是忙碌的。进入腊月,全家人就开始忙碌了。母亲忙着准备新年的穿戴,忙着准备新年的吃食。腊月里,母亲要为一家人做鞋,做千层底的布鞋,有单的,有棉的,每个人都要备上两双。白天忙不过来,母亲就在夜里做鞋,我常在睡了一觉醒来时,看见堂屋里仍亮着昏黄的灯光,我知道那是母亲在熬夜为我们赶做新鞋呢。我翻个身又睡了,梦是踏实温暖的,我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睡的。

新衣要请裁缝上门来做,裁缝也是在腊月里进的门。家里经济再窘迫的时候,父母自己舍不得添置新衣,过年时也会请裁缝来,为我们兄妹每人做上一身新衣服,好让我们过年时能穿上一身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出门。

过年前,要准备的吃食多,就得计划着一样样地准备。才进腊月,母亲就做炒米糖了。母亲善做炒米糖,每年都会为我们做好几种口味的炒米糖,有芝麻糖,有花生糖,有炒米糖。母亲做炒米糖的手艺好,常被邻居请去帮忙。家里做了炒米糖,我们的腊月就是甜的了。那是偷偷地偷来的甜,母亲是不敢让我们敞开了吃的,毕竟点心当不得饭,何况家里做的炒米糖也不多。

杀年猪的进了村,年就快到了。杀年猪的杀猪匠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进了村的,从村东开始,挨户给要杀年猪的人家帮忙杀年猪。那几天,村子里的孩子们是跟着杀猪匠跑着看热闹的,谁家的孩子不在家,问一下杀年猪的到了哪家,孩子准在那儿玩呢。杀完年猪,每家的餐桌上少不了有肉,我们就可以打牙祭了。我家杀完年猪,母亲总把剩下的肉分成几份,送一点给亲戚邻居,腌一点腊肉,灌一点香肠,再留一点过年时吃,肉就没有了。日子在母亲这儿,总是算计着过的,即使是过年,也是一样的。

到了年边儿上,就分年鱼了。村里的人把村前大池塘里的水抽干,将在大池塘里养了一年的鱼全捉了上来,鱼就堆在池塘边的空地上,白花花的一大堆,看着就让人眼馋。村子里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开始在鱼堆旁挑挑拣拣,将一大堆鱼分成一小堆一小堆,每一户人家都能分上一小堆鱼。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在煮着鱼,村子里到处飘着鱼香。

我喜欢村前那口年年有鱼的大池塘,风平浪静地过了一年,到过年了,却给了全村人一个不小的惊喜。就像乡村里平静的日子,在过年时也会沸腾一样,那是平凡生活里的高潮和盼头,有了这样的一个日子,一年的生活就有了满满的希望在。

忙年,好像一直是母亲在忙着,忙着准备新年的衣和食。到了洒扫庭除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帮忙。而过年,就是过日子,最忙的还是父亲。父亲一年都在忙着,就是为了能让全家人过上一个衣食丰足的年,过上踏实安稳的日子。

常言说,过年三天闲,即使是在一年中最闲的三天里,父亲也是忙碌的。记忆中的每年除夕,父亲都要挑着一担菜去市场上卖,卖完了菜,父亲才会回家过年。我们一家人常在门前望着,等父亲回来过上团圆的年。

想想彼时,那样忙碌的年,却是那样让人留恋和期盼,我们期盼着新年带来的幸福和吉祥。

乡野的雪

文/潘碧秀

灰蒙蒙,寂静乡野裸呈着冷涩;低矮檐、碎鸟鸣……一扇窗的风景是些许白雪覆着的惊喜。

看见一际乡野之上浅浅雪的诗意横陈,小城闹街中心包子铺的蒸汽添了一抹些许的温馨。

年的临近,一座小城是喧哗的,无数的心事在置办年货的忙碌中忽略、淡去。

年余六十的老母亲依然和我抢活,无论理由。倚着家温馨暂歇,想起过往年的不归家牵强的借口如雾气的虚渺。

乡野的雪极低调地下成了一首山乡清丽的小唱,给早起忙活的人儿倾听。

雪的声音,已参杂在忙碌人儿的脚步声里了。

有人说:一介年,须有雪花衬。过往日子的伤和痕悉数抹了去,才算是全新的年。

握一介乡野的雪,那白得纯粹如不参假的笑容。

年的喧嚣氛围,家里90岁、80岁、60岁的寿星儿挨个排着,注定是个拥挤的、排场的年。

雪飘满枝头,挂一树玉花开的恬然。

一场雪的故事能续写几多?乡野的雪,在忙碌的人儿面前黯淡了色泽,少有人闲情地去堆雪人,这属于另一座城缤纷的游戏。

独对乡野的雪,纷拥入帘的尽尽是往事,有关于一座小城的。

乡野的雪薄薄的,如一声叹息,暮色将至时已融了尽尽,极洒脱地走了一回。

雪之中的世界,是忙碌了一整年人儿眼里的慰藉,轻呵一口气,捡拾起一份从容、淡定的喜悦。

有一种心事悄然游走在眉睫间,那是陪着老人看罢夜九点的电视后独静静心的面对,无言,唯有遗憾。

生之感悟总是在历经万般痛之后,余生要补的缺清冷地在黑夜里与我互望。

老人说:小城的雪今已是第三场,蓦地想起一座城的雪亦是如此多的出场。两地雪,相似的冬季冷涩,截然不一样的心情。

一场雪,唤醒一介沉睡的灵魂。心在一扇窗之外徘徊良久,该归去时依然得归去,纵有万万千不着家的理由——遥远一扇没有上锁的家门时时敞开为你独等。

在简单的日子里成长,亲近生活,不断地悟。

一日之间,雪已极致地登场、散场,生的极致登场已是迟到的约,许一年重重的愿,用心去付出。

乡野之上的雪,今夜落在纸上,呈仄仄的字,记一抹年的遐想……

窗台上的风景

文/张彦庆

每天进出单位门口,总见他在忙碌:清扫甬路、擦洗大门栏杆、修剪绿化带……其实作为门卫,这活儿并不是他的本职。可他闲不住,说在他们村里,像自己这个年纪的人还能种好几亩地呢,还说人活着就要干活,否则活着还有啥劲。听着他的这套理论,我想,这真是个干巴乏味的老头。

昨天,我去门口接人,因为去得早,便四处转悠起来。忽然,眼睛不经意的瞥见门卫室椭圆形的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排花花草草,枝繁叶茂的煞是好看。我以为是什么奇花异卉,赶紧走近一探究竟。天!这可能是世上最奇特的花草组合了:柔软嫩绿的柳树枝,叶片碧绿厚实的冬青,泡在清水里的紫葱头,还有两盆,繁茂的绿叶中间顶着黄色的花骨朵,仔细看竟是两簇蒲公英。那所谓的花盆也是另类至极:透明的塑料快餐碗,剪掉上半段的饮料瓶,不锈钢的易拉罐。这些五花八门的垃圾废物,经他这一打理,竟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我想问问憨实的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娴雅兴致,可当我转过头,看到他正在弓腰忙碌的背影时,心里已经找到了答案。

在忙碌中期待

文/边东杰

看着周围川流不息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听着他们高谈阔论对自家孩子考上名校的期盼,想着自家女儿也面临高考的硝烟,我身不由己,也像所有高三家长一样,关注着所有有关高考的讯息。买资料、听讲座、同老师沟通、与孩子交流,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考学的目标和方向。担心孩子的身体,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日三餐的搭配,衣物鞋帽的冷暖,事无巨细,无不牵挂着我这位母亲的心。

在我的所有QQ群里,只有“高考”这一群里的信息频繁闪动,我知道这是每一位高三学子家长们那一颗颗期盼的心在跳动。人们不断交流着对志愿填报政策的理解,询问着各种讲座的地点,了解着每次考试孩子的成绩位次……

我家每天清晨起床的闹铃就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号角,我负责一日三餐的筹划和加工,老公负责孩子的接送和各种食品的购买。女儿每天送着星星起床,又顶着繁星自习归家。看着辛苦而又乐观好学的孩子,我们只有默默地做好后勤保障。让我把Q群里的一段话献给所有高三的孩子们吧:“我相信,高考会给你们这一段努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让扎实与平静成为最好的坚守,让复习与高效成为最美的珍惜,让责任与信念成为最有力的冲刺。相信过程,守望胜利!”让我们所有的高三家长们,共同在忙碌中期待……

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

文/微风无声

我们只有在背离太阳的时候,才能领略到星空月夜的柔美;我们只能在寂静如水的空间,才能静下心来梳理自己脑海里那些零乱的思绪。

--题记!

四月末的东莞,天气有点异常的热,忙碌的日子过得有点快,转眼间又快到红荔飘香的五月。红荔飘香的五月,是一个柔情的五月,清明回家时才黄豆般大小的荔枝,现在不知已有多大?现在是不是已漫山遍野的挂满枝头,给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山坳披上绿的荔枝衣裳?

在东莞的日子,每天除了忙碌,还是忙碌,好像人的脑海里除了忙碌二字已装不下别的东西。有人说忙而充实,可现在感觉有点忙过了头的样子。

日常下班之余,往往会泡上一杯茶,或盛上一杯白开水,在夜幕下的寂静空间里,梳理下自己的思绪,记录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近二年少了很多,基本上都没记录过什么了,是工作太忙之故,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一天的时间除了这十二个小时,能留给自己的空闲时间是少之又少。忙碌了一天,下班回来,除了疲倦想休息之外,已难静下心来做别的事情,想写点东西,思绪都是乱的多。

周末的日子,天气很好,难得的一个休息天,一个星期的最爱,一大早就起床,吃过早餐,出去随便走了一个上午,热闹的地方,寂静的地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每天的忙碌,工作上的事情,生活中的琐碎事,总会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不少的压力,这就需要给自己放松心情了,放松心情的方法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但对我来说,休息之余还是喜欢出外走走的多,出外走走,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在悦人的晨风中,感受和煦阳光的灿烂;感受熙熙人群中的热闹气息;感受寂静公园里的宁静如水,鸟语啼鸣。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我爱群居,也爱独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是的,在热闹和寂静的空间中,都会让人的心情得以放松,身处的环境不同,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心情。

窗外,夜幕下的星空上点缀着稀稀疏疏的几颗星星,或明亮,或暗淡。不远处的广深高速,车流不息,车辆来回疾驰的声音不绝于耳。独坐窗旁,眼前,一台电脑,一杯凉了的开水,在电脑播放的音乐声中,回想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刹那的心情。

忙而充实,生活有时就像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的无色无味,却蕴含着人生五味。生活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生活就是柴米油盐,生活就是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只有平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人生五味,生活的滋味,就看你怎样去品味了。

幸福,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幸福就是两个人一起经历风雨,经历贫困,一起迎来朝阳,一起送走晚霞,一起为了家和家人而努力,一起过着平淡而简单的生活。

生活需要真实而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功利色彩,不少都披着虚荣的外衣,这样的生活自己是否就真的觉得幸福呢?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最清楚,只有自己才最明白。平凡的人还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踏步,更幸福,更真实,如白开水般,平淡无味,却蕴含着人生五味。

故乡的年

文/meililianhua

那天和朋友们闲谈,无意间说起了各地的过年习俗,这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到底想起故乡的年来……

故乡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腊月二十三,是辞灶,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这一天,故乡有拿梨膏糖祭灶的传统,只是我小时候这种习俗已经被废除,人们这一天也多是包饺子吃而已。从这一天开始,人们要为过年准备,过年忙碌了,故乡有首为歌谣是这样唱的“辞灶、辞灶,年来到,孩子哭,老婆叫。”形象的反映出辞灶后人们为过年而辛苦忙碌的景象,真是言简意赅。

过了小年,人们要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做馒头,要做出一家人一个正月的吃食,这可是个不小工程,于是,每家的主妇,各展巧手,和面、做馒头、蒸馒头,总要忙个七、八天才能歇手。还没喘口气,采办年货的时间又到了,于是,风风火火的,鱼、肉、蔬菜、豆腐等年货,纷纷的涌进了家门,这下,主妇们更忙碌了,剁丸子、炸面鱼、冻豆腐……忙了个不亦乐乎。

才觉得松了口气,大、小事情刚有个眉目,年三十就到了。这可是个正日子,马虎不得,于是,家里就更热闹了,贴对联的,把新买的对联拿出,抹上浆糊,对联就喜气洋洋的立在门上了;包饺子的,拿出枣、钱、豆腐、年糕、栗子、糖、花生等宝食,轻轻是我包在白菜、肉馅的饺子里,过年的饺子就安闲的躺在那里了;忙年夜饭的,摘菜、切肉、蒸鱼,一通忙碌后,一桌子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也端上了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端起酒杯,开怀畅饮,兴尽方罢。接着,春节最神秘、最有趣的节目——守夜就开始了,一家人坐的、站的、躺的,玩扑克、打麻将、说闲话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在神秘而又急切的氛围中悄悄等待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姗姗的来了,凌晨二、三点钟,守夜的人们放下玩耍的物件,开始忙碌起来,吃饺子、放鞭炮,给长辈拜年,然后就快快乐乐的跑出去拜年了。拜年是春节的一个重头戏,大家族的男丁,汇集在一起,由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带头,走进一家一户,先爽朗的大喊:“过年好!”然后再说几句祝福的话,少顷,就告辞离开,这个年就算拜完了。作为女孩的我们是没有这个待遇的,也好,那我们就去看新媳妇,新媳妇坐在床上,把家里打扮的焕然一新,等待着人们到来,一帮大娘、大婶、姑娘、孩子来了,东瞧瞧、西望望,说几句调侃的话,把新媳妇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然后在欢笑中慢慢的离去……

转眼就是初二了,这一天,当地习俗是“拜姑姑”。这一天,侄子、侄女带着大包小包,快乐的赶来了,姑姑在家咧着大嘴,幸福的忙碌着,没多久,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了上来,侄子、侄女大块朵颐,吃了个肚儿圆,姑姑在一旁美美的笑着,说不尽的幸福欢乐。玩了整一天,侄子、侄女要离去了,姑姑又把家中的东西打点了一大包,乐颠颠的让他们带回家去……

初三也到了。这天,当地的习俗是“回娘家”。看吧!天刚亮,大街上就满是回娘家的人儿,人们三个一簇,四个一帮,快快乐乐的向娘家奔去。家中的姥娘更是乐开了花,为了迎接女儿、女婿,外甥,一大早姥娘就忙开了,杀鸡、炖肉、做美味,姑娘们还没到家,就先闻到菜香了。在娘家玩了整一天,陪妈妈拉拉家常,陪爸爸喝点小酒,真是其乐融融呀!

初四到正月十四,这也是快乐的日子,亲戚、朋友,想去看看的尽管去,不想走亲戚的,就在家中玩,打扑克、玩麻将,随性得很。每天晚上,还有大戏等在那里,大戏多是村民自发演出的,质量虽不高但乐趣无限,每天晚上,依依呀呀的演唱声响彻整个村庄,整个村庄似乎也沸腾了,这年味就更足了。

故乡的年,是在正月十五结束的。正月十五,这也是个大日子,这天大街小巷早早的就热闹起来,人们为了晚上的灯展而忙碌着,到了晚上,你看吧!一盏盏灯笼悬挂在街道上,就像一个个小星星,大人们欣赏着,不停地发出“啧啧”声,孩子们则提着灯笼到处闲逛,把整个村庄点染的星星点点,整个村庄也变成了童话世界。人们在童话世界里尽情的放纵、嬉戏,仿佛知道这是年的最后一天,不尽兴就再也来不及了……

年,故乡的年,伴随着我对故乡的思念,永远萦绕在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