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家的散文
关于大家的散文(精选10篇)
带你到羊山去看雪
文/李伟
年初到羊山去看雪。雾凇、树挂、雪景。体验穿越羊山的茫茫雪海,和与雪有关的景致成为我们这些活在钢筋水泥围城中的人不可多得的一次身心体验和惊艳之旅。
天上飘着雪,刮着风。我们一行19人,一大早就乘车赶往张坪桥底村,拟穿越羊山的茫茫雪海到老羊山乡政府的西庵。车辆行至骆驼岭路段,积雪覆盖的路面,一步三滑,严重阻碍着我们前行的步伐,司机向领队提出中止前进,可队员们热情高涨,纷纷下车,向老乡借来工具清扫积雪,给车挂上链条,一阵忙碌,上车继续进发,可是走了还不到两公里,就再次遇到了雪障,厚厚的积雪完全盖住了路面,天地相接,一片苍茫,大家只好整理行装弃车徒步。队友们惊诧大自然如此的鬼斧神工,兴奋地发出各种尖叫,在冰天雪地中摆出各种姿势自拍、合影。
步行约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桥底村,好客的村民热情地招呼到家坐并询问去往何处,在他们好奇惊讶的表情里,我们读懂了前路的艰辛。雪仍在下,在村民目送的眼光中我们继续向山中进发,接近中午时分,来到最高的一户人家,大家忙着吃饭喝水休息补充能量,此时我站在屋檐下,凝望天空,闭上双眼,任雪花肆意缠绵,仿佛听到了雪花在耳畔轻轻地吟唱,又似乎听到有来自遥远天际传来的琴音。雪无声地飘着,像轻柔的小手,掠过眼眸,滑入如水的心境。曾经的无耐与浮躁,烦恼与苦闷,这时都被雪花轻轻拂去,在农家舍院的某个角落,在冰封的小沟旁,在如幕的山野里,在凛冽的寒气中,在雪中,我发现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的安详和宁静。
稍作停留,再次谢绝老乡善意的规劝,沿沟向上攀登,边走边拍谁也没有意识到困难正在一步步来临,以往熟悉的小径被积雪完全覆盖,齐膝深的积雪让人每迈一步都十分吃力,走在最前面的老驴深一脚浅一脚凭记忆探路,后面的踩着前面的脚印前进。走了近两个小时进入相对开阔的树林、草甸,突然,驴友夏红喊,看呀,大家看呀,循声望去,只见一树落光了叶子的枝条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那被雪压得低垂下来不时打着寒颤的针叶树的枝头,挂满了小冰晶的树挂,还有那树枝上漂亮的雾凇无疑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银铺玉砌的充满浪漫的世外桃源,稍不经意的碰撞,都会将枝头白色烟雾抖落下来。给这山,这天,平添了几分神秘。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白色的梦里,陶醉在如梦的茫茫雪海。不知不觉已经下午四点多了,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的雪花,像千万只白蝴蝶漫天飞舞着,又像柳絮,似杨花,如鹅毛,轻轻柔柔、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缓缓地飘落到我们头上、肩上、衣服上……树枝宛如是银子铸成的,那么亮,那么灿烂,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枝条上,连我们的呼吸也化作了一股股白烟。此时天也随之昏暗下来,霎时间发现我们置身于茫茫的林海雪原之中,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小径完全被覆盖在这厚厚的积雪之下,到处都一样,连人称活地图的群主此时也被蒙住了,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迷路了”惊醒了充满激情的队友们,大家回过神来这才感到事态的严重,好在大家都是经验丰富的驴友,短暂的慌乱过后,大家齐心协力、听从指挥,手机定位,一路向南,翻过一座座山,穿过一个个草甸,终于走出树林,到达八里川草甸,队员们经过紧张又艰辛的跋涉兴奋地高呼“我们出来啦” “我们出来啦”,随着燃起的篝火兴奋地跳起了舞,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而后一路向东南方向狂奔于晚12点到达原定终点西庵,凌晨1点30安全到家,全天行程22公里,徒步用时15小时。
“有行走便有迷路 ”。迷径穿越的旅程仍在记忆的深处,一步一景 、一景一梦,因为迷路,我们积攒经验,因为走出迷途,我们获得更多生命的感悟。只要还在路上,在行走,就会有迷路,而更多时候,迷路也会成为行走的一部分。
麻雀和大雁
文/凡夫
麻雀起飞后,总是乱成一团。这叫麻雀头领心里很不爽。他见大雁飞行时秩序井然,就选派一只机灵的麻雀前去取经。
取经的麻雀回来了,麻雀头领把所有麻雀都召集起来,让大家都听听大雁的经验,免得层层传达,走调变味。
取经的麻雀介绍说,群雁飞行时,必须听从头雁指挥,不准自行其是。
麻雀头领立即问,大伙儿记住了吗?这一条是要害。在飞行的时候,大家都得听从我的指挥,不能还像过去那样,谁想咋飞就咋飞。大家听清楚了吗?
麻雀们一齐回答,听清楚了。
取经的麻雀又介绍,大雁飞行的时候,身强力壮的大雁总是飞在最前头,老雁、小雁和身单力薄的雁子则飞在中间,得到关照。
麻雀头领又问,大伙儿听清楚了吗?这一条是关键。照顾老的,关心小的,帮助弱的,不能只顾自己。大家记住了吗?
麻雀们齐声高叫,记住了!
取经的麻雀接着介绍,大雁们在飞行的过程中,很注意动作的一致性,就像人们赛龙舟时划桨,动作一致了,既省劲,又得力。
麻雀头领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这一条也很重要。大家飞的时候,一定要想想人们划桨的样子。说完,他就让麻雀们都张开翅膀,模仿着划桨的动作,一二、一二地练习起来。
麻雀们觉得很好玩,情绪高涨,麻雀头领看了很高兴。立即把注意事项重复了两遍,开始试验,看看大雁的经验灵不灵。
预备——飞!头领一声令下,麻雀们“哄”的一下飞了起来,但上天后,还是乱七八糟。
待大家落下地,麻雀头领责备说,刚才大家都说听清楚了,记住了,怎么一拍翅膀就忘光了呢?重来,重来!今天如果飞不成大雁那样的“一”字和“人”字,谁也别想回家!
麻雀头领煞费苦心地训练着,但是,一直到他把嗓子喊哑,也没能改变麻雀飞行时的那个乱劲儿。
这时,正好一队大雁飞来,气急败坏的麻雀头领拦住头雁问,你们的经验,麻雀们都听明白了,全记住了,但为什么不能飞得跟你们一样整齐呢?
头雁笑笑说,懂得,只要不傻就够了;做到,却不能光靠聪明。
地铁众生
文/耿艳菊
在迷乡乘地铁绝对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说的是属于上班族的早高峰晚高峰那两段时光,该怎么形容呢,摩肩接踵,人多得很,好像整个城市里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宏大是宏大,壮观也壮观,只是太危险,只能向河流学习,一道一道分流出去。
光亮的栏杆把宽阔的大厅分成一股股小河流,人就是小河流里的小小一份子,被推着挤着往前一步一步走。你不走都不行,你透不过气了,想挤出去也太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第一次在这个地方换乘地铁,不得不承认这人山人海的气势吓住了楚晓暖,。记忆中只有火车站才会有这样的情景,而她坐火车的机会也非常寥寥。
虽然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几年,但楚晓暖的角色就是个家庭主妇,争分夺秒高节奏的上班族生活是非常遥远的事。她住在郊外,很空旷,旁边的郊野公园在冷清的时候逛一圈也不一定遇见一个人。而人总是如此,清冷里待久了,会调皮,一心要跑到热闹中。曾经一出校园门就不想上班,并信誓旦旦要成为一个拥有闲情逸致之人的楚晓暖,又返回了紧张忙碌的上班生活。
夹在人群中,被动地往前挪着,一想到以后每天的开篇就是这样挤来挤去,楚晓暖的心已灰了大半。这其实还好,相比上车时的情景不过是小意思。最考验人的是车门一开,大家蜂拥上车的那一刻,简直惊心动魄。排队是排了的,可是车开了,就那么一小会儿,又着急上班,有多少人能发挥自己彬彬有礼的教养?
所以,上车的那一瞬,每天都在上演着五味杂陈的故事。楚晓暖记得清楚,她第五次在迷乡的时候,差点被车门夹住,红色的大衣袖上蹭上了一道黑色的油渍。她本来排在第一个,因为是最外排,车门一开,别人把她挤到一边去了。早已没了队形,大家挤成一团,提示要关门的声音滴滴响,她上不去,只好贴着门边往外撤,好在有惊无险。
这个时候,吵架发怒是稀松平常的,好像人的理智和谦让都被坏情绪赶跑了,特别容易计较。你踩我脚了,你挤着我了,人这么多,多正常的事儿,却都会成为矛盾的源头。
有一回,一个女孩子穿了很好看的蕾丝上衣,不料,挂在了一个男子包上的拉链上了。女孩子很凶,不依不饶,非要男子给个说法。男子觉得无辜,振振有词,两人就在那僵持着。
不久前,上车时,排在楚晓暖前面的一个戴帽子、打扮得很文艺的年轻男子被后来的一个年轻男子挤到了一边去,后来的上了车,门关了。这个文艺的年轻男子生气了,怒气冲冲,举起拳头打着玻璃门要和后来上车的那个人算账。没有上去车的人,也包括楚晓暖,大家谁都不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见怪不怪了,盯着关了门的车厢,看它慢慢启动,然后离开。
楚晓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奔波,或者说是无奈,自己选的路,那就往下走吧。
渐渐地,楚晓暖竟然觉得挤地铁的上班生活还不错,谈不上喜欢,至少不讨厌了。奔波忙碌不仅让她每天可以走一万步,保持身姿轻灵,最重要的是她比以前开朗了,明亮了。以前的生活自由随性,却也局促发虚,内心到底不踏实,看起来很静,实则时不时会莫名慌慌的。
明显的就是心态的改变。起初,楚晓暖站在拥挤的地铁里,脸上写着苦大仇深,心里装着一肚子委屈。现在不同了,她觉得其实很多人还是很友善的,她眼中看到的不再是愤怒和吵嚷,而是有趣的人、温暖的事。
那一天,她旁边有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举着手机,边走边和老家的亲人视频聊天,声音开得大,聊得热闹闹的。他把手机举得更高一些,好照出全局,然后让他的亲人看这壮观的人群,并哈哈笑道,人多吧,每天上班都是这样哩,很辛苦呢。本来很辛酸的事,竟在他大大咧咧的哈哈笑声里巧妙地化解了。
这个中年男子其实是说到了像楚晓暖一样奔波之人的心坎上,辛苦是辛苦,可依旧勇往直前,那是对人生的热情和热爱。周围的人纷纷看向中年男子,一张张麻木冷漠的脸舒缓了一些,有几个人还跟着笑起来。
上周三,楚晓暖比平常晚了几分钟,好不容易挤上车,谁知刚刚走了两站,车就有了故障,临时停了下来。广播一直在安慰着大家,可车厢里很多人仍有些躁烦,这时一位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阿姨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要给大家讲故事。大家果真安静了下来,说真的谁也没心情听故事,但这位六七十岁阿姨的幽默家乡话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车很快正常运行了。阿姨并没有停下她幽默的家乡话,和旁边的人热情地聊起来。楚晓暖笑眯眯地当着听众,心里又轻又软。
每天一走进地铁,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楚晓暖总会想起一个亲切的词语:芸芸众生。尽管人生多艰,很多人还是在努力、认真地生活着呢。
草原之夜
文/郑金侠
进入关山草原的时候,已是暮色初上。氤氲的水汽在暮色笼罩下,给草原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悠闲地徜徉在草原上的一群群马羊牛们,像一幅油画般赫然纸上。在这些生灵们脖颈上的铃铛慢悠悠的丁当声中,夜色像一片幕帐将一切慢慢地笼罩。这时,月亮从山后边徐徐升起,给重重叠叠、蜿蜒起伏的山峦、草原还有迟归的生灵们涂上了一层墨色,看上去肃穆庄严而又古朴冷峻。
此时,草原上好客的主人们在搭起的蒙古包内做好了丰盛的晚餐,帐篷外的空地上也燃起了篝火,一旁还有架在木炭上正在烹制的烤全羊。大家早已按捺不住篝火的引诱与烤全羊的香味,纷纷走出蒙古包围在了火堆旁,因为傍晚的草原上湿气很重,凉意袭来,似乎已然由酷暑进入深秋时节。未加衣的朋友抱着胳膊,牙缝里咝咝地吸着气,但吸进去的还是凉气,于是大家闪亮着眸子互相说着,真凉啊!于是,围在一起取暖,篝火照亮了每个人快乐的眸子与笑脸,大家伙顾不上香喷喷的烤全羊与啤酒的飨用,在主人家小伙子娴熟的舞步带领下,围着火堆跳起了不太熟练的锅庄舞。此情此景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童年:元宵节的晚上,是我们小伙伴们一年最后一次游灯,所以一直到很晚也不愿回家。直到大人们喊着拽着我们回家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灯笼放到一起,让蜡烛燃尽,将灯笼点着。然后我们围着火堆,跳啊闹啊,直到灯笼在火堆中灰飞烟灭,最后才会相继恋恋不舍地离去。那样的仪式似乎是当时的我们对新年的期许与对往年的告别,是一种因年幼无法表达的欢畅与伤感。
篝火在风力的作用下愈烧愈旺。随之,大家的舞步也渐渐地熟练起来,场面上的气氛更为热烈。这时,队伍里又加进来几位热情大方的主人家的姑娘,她们能歌善舞,明眸善睐,唱着“我和草原有个约会”“我从草原来”,载歌载舞地来到我们中间,伴着小伙子们阵阵尖锐的口哨声,在草原午夜习习的凉风中,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虽是来自不同的县域,但相互之间没有芥蒂,没有陌路的生涩,真的像是五湖四海的朋友来相聚,相聚在美丽的草原,抛却了俗世的纷纷扰扰和现实的骨感冷峻,似乎找到了我们共同的家。因为生活,因为工作,家园感与归属感已经从心头日渐零落,草原之夜的静谧、美好使大家终日疲倦与悬浮的心找到了回归的感觉,似乎外界的喧嚣终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尘埃落定了。直到眼前的篝火燃尽,哔哔啵啵的木柴爆裂过后剩下余烬,大家在相见甚欢的歌声中相互道别。曲尽人散,留下灰烬与夜色,还有草原上生息的一切生灵们。在夜幕下它们是否也闭上了星星般的眼睛,或者我们夜宿草原所享有的静夜是那些生灵们不眠的白天?踩着脚下高山草甸的水草,还有偶尔从身边掠过的飞虫,回到主人为我们准备好的蒙古包。草原的夜安静极了,伴随着耳边的天籁之音,尘世的喧嚣与世事的纷繁仿若陈年往事。静夜清水一般洗涤着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这个时候,什么都不用想,生活似乎就在别处。
梦中,我骑着一匹健壮的白马驰骋在关山草原,在马儿飞速的奔跑中路过一片开满鲜花的水草地,马儿停下了它的脚步,与我商量好似的也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而驻足四望。在它低头喝水的时候,我采摘到了一朵鲜红的芍药,我把花插在马儿的头上,特别的漂亮。然后我告诉它我要去远方,要去我梦中的伊甸园,马儿领会了我的心意,撒开腿让我再次在云中穿梭,我看见了触手可及的鸟儿与白云,伸出手去,云就在我的掌心。这时,一只仙鹤衔来了一朵灵芝轻轻地放在我的掌上,我这是在哪啊?是去西天取经么?骑的是白龙马吧?我幸福地走在去西天的路上,没有妖魔鬼怪,也没有山高路长,我的取经路就是我的伊甸园。又一阵铃铛的丁当声打破了我的美梦,那是一夜未归的生灵们早起的脚步伴着丁当的铃声。睁眼已是清晨,明媚的阳光照进了蒙古包,梦还残留枕边,风却真实地吹醒了我惺忪的睡眼。关山草原,就是我梦中的伊甸园,还有那片水草丰美的绿草地。这是一处能够和梦想与童年相拥的地方。
开开心心过大年
文/那琰
腊月初八那天下班后,公司突然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有的说:“这大冷天还不让咱们早点回家,冷不丁地开什么会呀!”还有的说:“无非是老一套,强调强调安全生产,各项经济指标呗!”
几百名职工到齐了,只听总经理放高嗓音说:“今天这个会特别短,说穿了,我只是向大家发个通知。”
他接着说:“今年春节,公司原打算给每个职工发1000元红包,后来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决定这1000元不发了。”听到这句话,大家不由自主地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脸上都表露出失落和无奈。这时总经理扑哧一笑说:“为什么这1000元不发给各位手中呢?我们的目的是用这些钱为大家办年货,免得各位在双休日里到市场抢购而影响休息。我们集中采购,全是批发价,相应便宜多了,不仅大米、面粉、食用油、鱼、肉、蛋等这些必备的年货,样样齐全,就连鲜菜、葱、姜、蒜、味精等都列入了我们的采购清单。也就是说,从明天起,每个人下班就不要空手了,可天天把年货拿到家。当然,海鲜、鲜菜、水果等,只能在临近春节时再发放,免得大家吃不到新鲜的……”
总经理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笑着说:“领导想得可真周到,为的是让咱们!
自打那天起,我每天把年货拿到家后,家里人看了都说不仅是优质,而且标价比市场便宜多了……”街坊邻居们也很羡慕,时不时地对我说:“你天天能把年货带回家,真是既省心又省力呀!”
领导为了让我们开开心心过大年,做了这么多精细的工作,使广大职工深受鼓舞,工作起来的劲头更足了。
萝卜花开也灿烂
文/宫佳
转眼,夏天来了,夏花一波又一波,在枝头上展示或红色的,或紫色的,或白色的等等颜色的艳丽。百花齐放是夏天的盛装,在花的海洋里流连忘返是很多人的向往。
而我的室内,没有百花盛放的美景,倒是有一盆萝卜花在花盆里亭亭玉立着。
夏花灿烂,萝卜花也不逊色。长长的绿杆上,末端挑着一簇浅紫色的花团儿,浅紫色的小碎花,淡淡的,远看一团白,只有近看,才能发现,在那些小花瓣的脉络里,清晰可见的淡紫色,是那么的俏皮可爱,仿佛在与观赏的人捉迷藏,它把淡淡的美藏在细节里,只等有心人来细品。
萝卜花是娇小的,四片小花瓣,中间夹着小黄蕊,花香清淡,表里如一的淡雅,让人心生欢喜。
一室,一盆盛开的萝卜花,竟也带给我夏花灿烂的感觉。看着,养眼;闻着,清香。能给人视角和味觉享受的花儿,被冠之以“灿烂”,渺小如萝卜花也受之无愧罢!
同事给了我两个萝卜,青绿色的皮儿,从萝卜头到萝卜尾,一青到底,只在末端的根部,有一小抹白。看着就好吃,我迫不及待地把其中一个青萝卜切成均匀的块,盛在白瓷盘子里,“咔嚓咔嚓”,一会儿,就消灭了一大部分,谁让它清脆爽口呢?真不怪我没有淑女风范,不会怜香惜玉。
之后,我出差,大半个月回来后,发现剩下的萝卜竟然长出了老长的叶片,青绿色的外皮有点皱皱巴巴的了,像八旬老太婆的脸,我就对它失去了兴趣。想随手丢掉,可一想,又舍不得辜负同事的一片心意,浪费不得。目光瞟到阳台一只废弃的花盆,也好!一加一或许大于二呢!一个要丢弃的萝卜,一只不用的花盆,凑在一起,应该等于活着吧!
于是,萝卜就这样被我种上去,一看到泥土干了,我就一小盆清水浇下去,让它喝饱了水分。想不到,它一路疯长,竟长到一米多高,还悄悄地开起了小花,芳香扑鼻,我见犹怜。
一日,看到送我萝卜的同事的微信,她说,到山里种紫苏。有一个小孩子问她,你干吗要到山上种紫苏呀?你家住在山上呀?她说,不是,我家住在山下,山是大家的山,种到山上的紫苏,是大家的紫苏,当然,还包括那些觅食的小动物。
我的心里微微一动,继而暖暖的。
我望着眼前这一簇又一簇的萝卜花,盼望着它再多开一些花。花谢了,就结种子了。又一小盆水浇下去,我看到萝卜花更精神了。
明年,我也进山。山是大家的山。萝卜也是大家的萝卜,萝卜花更是大家的萝卜花。
要喝就喝紫阳茶
文/朱百平
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提一壶水沏一杯茶,然后再开始案头的工作。这个习惯我已延续了多年。虽不敢说学会了品茶,但南茶、北茶,窝窝茶、砖茶、花茶等也都喝过。喝来品去,我对紫阳茶还是情有独钟。
与紫阳茶结缘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毛头小伙。此前对于茶来说,只是听说过却从未接触过。因为那时村里乡亲们都还很穷,温饱问题尚且没有完全解决,所以喝茶品茶一则没钱二则也没那闲工夫,根本谈不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们,口渴了,舀半瓢凉水或浆水下肚。喝茶品茶对于他们来说,那可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村里个别儿孙绕膝的老年人,常用桑果叶泡水喝。是什么味道,我从未品尝过不敢妄加评论。
记得很清楚,那年三月,我所在的地质队从陕北转战到陕南,第一站就来到了紫阳。一行三十多个人都很兴奋,一进县城,看到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南来的,北往的,县城虽然不大,街道也不是很宽,但却熙熙攘攘,很是繁华。看到临街不少房子用薄薄的石板当瓦时,大家无不称奇。走进店铺,眼望房顶,斑驳的天空清晰可见。有好事者就问老板,这房子漏雨吗?老板说当然不会了,漏雨怎么能住人呢?大家怎么也想不通世上会有这种见天却不漏雨的房子。逛了一圈,肚子饿了,在一家元宵店一人十五个元宵下肚。要不是老板说这元宵不好消化,第一次吃不宜太多的话,大家还想吃。
我们驻地离县城不过七八里地,所以大家一有时间,就结伴到城里去逛。觉得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是难得的福地。在与当地老乡聊天的过程中,大家知道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知道紫阳茶可是天下闻名。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时,紫阳茶和紫阳茶文化便开始萌芽并逐渐兴盛。
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到了与紫阳说再见的时候。大家缠着头儿找当地政府给大家买点茶叶。头儿被逼不过找到当地茶叶公司,最后茶叶公司特批了几麻袋茶叶,我们一人分得一两斤。那时的茶叶很是便宜,记得一斤也就几元钱吧。回来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泡上。品上几口,觉得紫阳茶就是名不虚传。其中有不少如我一样,过去从未喝过茶的人,喝下后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我也正是从那时起,就爱上了紫阳茶,并与紫阳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以后,看到报刊上宣传说紫阳茶富硒,具有很好的抗癌和保健作用,我就更爱紫阳茶了。
之后不久,我调入机关工作。再之后,我辗转几个单位来到西安,再没机会到紫阳去。好在那边有朋友在,朋友知道我喜欢紫阳茶,所以几乎年年都给我带茶叶来。有道是茶和水,犹如一对夫妻,好茶要配好水才能滋味更佳。基于此,我有一个小小心愿,就是什么时候能重回紫阳,用当地清甜的泉水泡一杯新茶。然后闭上双目,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体会出浓浓的紫阳美味来。
冬 日
文/风醉云跑
冬 日
张进保
家离单位还有一段不小的路程,每日上下班总要骑车穿行于凛冽的寒风中,这总让我想起许多冬日里的往事。
家住关中农村,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家都是一样的贫穷。艰苦的日子似乎与我们这些不懂世故的小毛孩并不相干。冬日里,我们穿着从哥哥、姐姐那儿传下来的旧棉衣,一天到晚街前屋后地蹿腾。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大簇的汽雾团滑过红扑扑的小脸蛋,舞动的小手在那几乎凝固了的空气里画着各式各样的弧线。玩累了、疯够了,也不管干净与否,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尽情地享受着大家带来的美味佳肴(一个小而干瘪的苹果、一个白面馍馍……)。一块小小的、沾满灰尘的水果糖立刻便会在伙伴们的手中快速地传递。你抿一下、他舔一口,甘甜在口中涌动,幸福在瞬间漫过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红扑扑的小脸蛋此时亦愈发得灿烂。一块小小的糖果竟能让我们高兴上好几天。冷风中,我们逗着、乐着,连枝丫上的小鸟也凑起了热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冬日总在这欢声笑语中悄然离去。
若干年后,自己当兵去了军营。宁夏的冬天较陕西是冷了许多。战友们来自上海、北京、广西……,可谓东西南北大聚会。到了晚上,我们便围坐在炉子旁,跳动的火苗将铸铁的炉膛舔得红彤彤的。尽管难得有一个五音齐全之人,但没人介意,大家都忘情地唱着、跳着、乐着。大家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激情四射,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粗狂但却时有卡壳的秦腔,婉转悦耳、不时跑调的黄梅戏,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常常引来声声喝彩、阵阵掌声。室外北风呼啸、雪花舞动;室内暖意洋洋、春意盎然。
刚结婚那年冬天,我和爱人时不时会偷点懒,不想做饭时便会一同去外面吃点。刚参加工作,工资微薄、毫无积蓄可言,上点档次的饭店自然是不敢光顾,大餐压根就不曾想过,距单位不远的一个夜市自然就成了我俩时常光顾的地方。一人来上一碗麻辣粉,让摊主把花椒粉、辣椒面放得多多的。一边吃着烫人的麻辣粉,头一边却使劲地向竖起的衣领中缩去。天是黑的、脸是冷的、手是凉的、口是烫的、唇是麻的、心却是热乎乎的,稀溜稀溜的吃饭声在早已被冻僵的空气中愈发显得清脆。女同志天生饭量小,爱人却常常是非得要个大腕,且总是要分一半给我,每次吃完,害得我总是打着饱嗝,似乎只有这样,她才满意。
冬天在年复一年中来来往往。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每当我想起那曾经的往事,浑身上下顷刻间便会暖暖的。
微信的江湖
文/乔宗玉
玩微信,实在是大势所趋。当身边的好友纷纷要加你微信时,你就不得不使用微信了;当领导习惯用微信布置工作任务时,你就不得不时不时注意微信里的“嘀嘀”呼唤……如果没有微信,在这信息分秒更新的年代,你相当于“与世隔绝”,相当于“自‘绝’于人民”,你就会成为一个“另类”,不与群芳同列。
微信的好处,自然是多过它的负面。比方说,那些图文并茂的实用生活帖,那些有价值的时政文章……一些公众号,确实也做得不错,老电影、读书类的,我尤为感兴趣,予以关注。微信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虽然是“碎片化”阅读,但也提高了人们的知识吸收效率。客观地说,微信肯定推动了人类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普遍冷漠、疏离的情况下,微信像一个纽带,把大江南北的人维系在“通讯录”、“朋友圈”。原本陌生的两个人,加了微信后,看到对方发的帖,了解到对方的生活状态、情趣爱好,便清楚了对方与自己是不是“一路人”。如果志趣相投,那么大家可能就从工作关系转化为真正的朋友关系;如果志趣南辕北辙,那么可能大家就是泛泛之交而已。
微信于我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让我和远在长沙的父母能够“朝夕相处”。去年,我给爸爸、妈妈配备了智能手机,帮他们申请了微信号。老人很快就学会玩微信,他们在朋友圈里发帖,还组建自己的“老同事群”、“老同学群”,玩得不亦乐乎,丰富了老年生活。我与父母现今几乎每天要在微信上视频通话一次,看到父母气色好,我就放心了;同样,我的精神好,他们也放心了。这就是,谁让电信不努力,最后人人爱微信。
微信不仅仅将亲朋好友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将由于各种各样原因疏于联系的亲朋好友重新聚在一起。比方说,我从前的恩师、同学、发小,尽管大家在微信上也不怎么说话,但朋友圈里总算能知道点动态,互相祝福。尤其同学,同窗数载,而今人到中年,背负社会、家庭重担,谁生病了,谁在加班,大家都会留言慰问,感受一种远距离的温暖。
微信中,也有让人烦的。于我本人而言,我最厌恶的是每天能发自拍照四五张的,每天卖小零碎的……遇到这种,我通常是“屏蔽”伊,眼不见心不烦。从每个人所“晒”的东西,其实是看出其品质的。
微信本来是帮助人们沟通,并带有轻松愉悦人们生活性质的社交软件,可太多的工作群,着实令人烦恼。有的工作群,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不管打雷下雨,大家正休假呢,工作群里的领导突然派活了;夜里雷雨大作,这边厢领导在微信群下指示……就我而言,同一个领导做的三个群里,都有我,于是,我时常看见该领导“冒泡”,便浑身颤抖……这种必须和领导同节奏、不分工作时段与休息时段的状态,也是蛮折磨人的。
春运路上的温暖记忆
文/刘洪静
年近,回家成了大家唯一的心愿,挤火车,踏上春运征程,开启了过年序曲。
每个人心里都装满了春运路上点点滴滴的回忆,温暖,感人。儿时的我,每逢春节总在奔跑,一路猛追一列“呼哧呼哧”喷着白烟的绿皮火车,父亲不住地催促:“快跑,迟了就赶不上火车了!”周围是拥挤的人群,小孩的哭声,大人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挤火车开始了。所有人都鼓足了劲拼命朝车上挤。这时,听到一个大嗓门高喊一声:“不要挤,不要挤,听我的指挥,拿好车票,按顺序上车,我保证大家都能回家过年!”大家朝声音处望去,那是一个中等个头、穿着铁路制服的男子,他正一手把住车厢门,一手指挥着。在他的指挥下,大家得以有序上车。轮到我时,由于我的个头小,抓不牢车厢的扶手,脚踩了空,险些摔下车来。我吓得浑身冒汗,委屈地瘪了瘪嘴,直想哭。危急时刻,是那位列车员,伸出大手一把抱住我,噔噔几步,给我送到车上。他笑着说:“小姑娘,千万别哭啊,这么多人,会笑话你的!”他的话让我破涕为笑,暂时忘记了刚才的糗事。我记住了他那双会笑的眼睛。下车时,他又伸出有力的大手接过睡眼惺忪的我,把我放在站台上,还疼爱地给我戴好帽子。爱是可以传递的,小小的童心被感动了,我挥起小手朝他说“再见”。寒风中,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制服,戴着帽子,微笑着朝我挥手。
儿时的记忆,久久不能忘。虽然此后未见那个曾给予我温暖拥抱的列车员,却与许许多多和他穿着同样深蓝色制服的列车员相遇。有一年,年没过完,我就要启程去外地求学。一个人孤单的旅程,苦涩滋味溢满胸膛。不久,车厢里传来一个声音:“各位乘客好,我是本车厢的列车员,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这是一个中年列车员,他微胖的身材,稀疏的头发,风趣幽默,多才多艺。他拿起快板,来了一段自编自演的三句半,把如何文明乘车详细地讲给乘客听,博得大家的一阵喝彩声。我也被他的快板深深吸引,渐渐忘记那份不快。一路上,他的表演不断、祝福不断,上演了一台“列车春晚”,车厢里的快乐不断、笑声不断……
奔跑,拥挤,这些春运记忆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那些微笑的脸,温暖的手,深蓝色的制服,却清晰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