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苹果的散文

2023/02/15经典文章

关于苹果的散文(精选12篇)

静静地看着你,心里流淌着蜜

文/听月小轩

静静地,等你醉下来,像梦里一样,美醉。

看着你在树枝上悬浮着,似乎就要掉下来的样子,却全然不顾,忘我的注视着每一个红了的苹果,眉开眼笑,那样专注,那样旁若无人的样子,欣赏着,有选择地悄悄地摘下成熟的果子,那喜悦的心情,飘然若仙,那种收获的感觉,就像阳光下的蝴蝶,更像钻进花朵里的小蜜蜂,孜孜不倦地吮吸着蜜。那样子,真的好可爱。

风吹拂着树叶,刷拉拉的声音,摆动叶子,微微摇晃着树枝,不同颜色的树叶,遮挡着丰硕的果实,那甜滋滋的饱满,散发着诱人的果香,闪闪发亮的果光,亮晶晶的惹人喜爱,有那样色色的迷人,尤其你的身影,在那闪动之间里静婉,飘着风韵的红色纱巾,就像万千绿海里的一点微艳的红,惹人注目。

这是我的果园,同样也是你的花园,你来了,就这样静好。

看着,一个个不同红色的苹果,轻轻地放进篮子里,你的心情真的截然不同与往日,微微的笑容,甜滋滋的感觉,没有了往日的倦怠,就像是从新来过的春天,一切都那样美好,一点点感觉不到有接近秋天的凄凉之感,一点点也感觉不到你有任何的哀伤,仿佛一瞬间成了下凡的仙女,那样天真浪漫,那样飘摇轻松,似乎进入一个无人而忘我的境地,我为你如此的心境而祝福。

偶尔的几只蝴蝶,偶尔的几只蜜蜂,偶尔的几只小鸟掠过,偶尔的几声呼唤,似乎她都不在意,只是融化在她的世界里,圆圆的红润的苹果堆里,那才是她的领地,她温醉的世界,没有红尘琐碎,没有风尘落雁,没有世俗的搅闹,安安静静的绿色和红润的苹果,才是她的出去,才是她温婉的心界。

每一次回眸,每一次的微笑,每一次的文静的话语,每一次的举起双臂要飞的样子,每一次温文尔雅的姿态,每一次滴下无声的泪水,每一次递过来一个苹果,似乎都在夸奖和炫耀苹果的本意,平平安安的日子,平平静静的心情,平平稳稳的自由自在。

风吹黄了第一片绿叶,摇下了第一片落叶,渐渐洒满果园,铺满每一个角落,包括杂草里的小路,还有你的红色纱巾,却没有吹散你眼角里的微笑和甜美,一个个丰满的苹果展现出来,光泽红润,甜甜的滋味,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溢出蜜来,而你的感觉,甜美的就像苹果一样,酣甜而精灵的样子,毫无凄凉的一种独醉,蔓延在我的周围。

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梦,像飞翔的心灵,摇曳在现实的梦境里。

看着,看着你春天般的温情,看着你喝着果汁的感觉,心里流淌着蜜意的美,静静地看着。

年的脚步

文/禾苗

年的脚步像幼儿的脚步,蹒蹒跚跚,颤颤巍巍,仿佛穿过遥远的荒古,熬过一日又一日,熬过一分又一秒,在人们望穿秋水的守望中,欣喜地朝我们一点一点走来。

年,挥动着幼稚的小手朝人们傻笑,没有理由的笑,赭红色的对联是她的笑脸,大包小包的年货是她的礼物,着实让人爱怜的很。也许我们曾经拒绝过一个恋人,但相信,没人拒绝过年吧。

年,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像春天的柳芽儿,荡漾着生命的气息。年的每一寸肌肤,摸上去酥酥的,温润的很。

憨态可掬的金猴年画被村民们一把浆糊一抹,贴上了大门,紧接着,孩子们燃起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年就算迎进门了,像迎接高贵的客人一样,这是山村人最隆重的节日,过去是,现在是,估计将来永远都是。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传统小吃在年关上演,叫做压猪头,就是把年猪杀了以后,把猪头清洗以后用斧头剁碎,在锅里煮上几个时辰,再用干净的塑料袋包扎好,放在一个平整的木头板子上,上面压一袋装满粮食的口袋,也许是嫌分量不够的缘故吧,再在口袋上面压一块水泥板,活像上了一套刑具。我就纳闷,压得这么扎实,难道是为了防止猪头乱动。压上一天的工夫,才能把油完全憋出来。据说这样的猪头肉不腥不腻,不粘不涩,就等着除夕之夜全家老少享用了。

这些琐碎的活计没人能干,没人会干,都是由母亲亲自操持。大冷的院子里,母亲支起火盆,挽起两只袖子,挪着笨拙的身子,反复地忙碌着。母亲年老了以后不常下厨了,二嫂则用另一种口气说叨:“人家亲儿来了,不然干不了这么扎实。”

母亲也不生气,乐呵呵地回应道:“还把屁放哈了,哪个不亲?”

过年,村民希冀一个又一个的梦,而让梦变得五彩缤纷的却是正月初五夜里的那一场大雪。霎时,山村成了一个绚彩夺目、晶莹无比的世界,像是盖上了一个天大的雪绒花被子,软绵绵的,山村往日皲裂的皮肤不见了,萧瑟凋零的寒酸不见了,三波两片的庄稼地也不见了,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子,村子被一夜的雪给幸福住了,包围住了。

场院外,一行行清晰的脚印,像一座桥一样延伸到玉米桩子底下,我说:“这是小老鼠偷食来的吧。”侄子鹏鹏说:“哪呀,是鸽子,这明明是两条腿。”对,仔细地看,真的很均匀,来是两道,去也是两道,十分的可爱呢。

一份天赐的大礼,孩子们怎能轻易地从眼前放过。侄子亮亮和鹏鹏搬来前一天已经燃放过了的烟花筒子,有圆形的,方形的,放在雪地上,一屁股坐上去,顺着场院的坡坡像翠条鱼一样滑了出去,空筒子却扔在了身后跟着往下滚。人一起身,满裤子满身粘了厚厚一沓沓的雪,但孩子们笑得更开朗了:“这真个美!跟坐飞机的一样。”然而,他们连飞机的影子也没见过。

大嫂一边忙着做年饭,一边给我说:“你大哥去年就跟疯子一样,大路上过来一辆车,就像小娃娃一样跑到门外面。”

大哥确实看得出神,说哪个牌子的车关门子的声音“噌”的一声贼清脆,说哪个牌子的车型真的好看,说哪个牌子的车屁股撅得高跑山路好,说哪个牌子的车真宽敞能把全家都装下。

一句话,车把大哥迷住了!迷的结果是到了年跟前,大哥和村里的其他三位农民朋友们一起,从县城接来了四辆全是银白色的江淮越野车,光贺车就贺了三天。过年了,大哥天天嚷着走亲戚,每每撒了一圈回来,上面落了一层层的黄土,车头上,车顶上,倒车镜上,后备箱上,大嫂拿抹布一遍一遍地擦,生怕拉下一丝灰尘,绝对比车行里的服务员擦得还要亮晶呢。

拥有属于自己的小轿车,在大哥这一代农民身上实现了。这不是华丽的梦,而是硬朗朗的日子。

大哥还说:“去年害苦了,苹果收下来存在果库里,后来价格跌了,一两万元就溅了,不然还能接个更好的车呢。”

二嫂则说:“你二哥去年撞了狗屎运了,苹果一下来直接在果园里就定了,一斤四块六,干干的票子装在兜里了。”

苹果似乎是过年村民们说不完的话题,也是村民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苹果是山村人的金疙瘩,也是山村人挥之不去、牵肠挂肚的纠结,种了十年,改变了山村,改变了农民,也改变了那千百年来的苦日子。

和我儿时一起玩耍过的伙伴努力则不走好运,苹果一摘下来,客商在园子里定好的价,一斤四元七,钱赊下了,不料年跟前客商打来了电话:“价坍下来了,你家苹果要降一块,就算帮个忙。”

努力哪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说:“最多降五毛。”客商又扳价:“降七毛吧。”

像努力一样的农民伙伴还有四五家呢,难怪正月初四我和努力一起串亲戚,一起喝着啤酒,没几杯,努力就醉了。

不知是年醉了村子,还是村子醉了整个年。

一路西去到千阳

文/MC周默

深秋时节,是一年当中最值得期待的季节,也是最适合出行的季节,有幸参加由千阳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省内作家、学者和摄影家20余人组成的“你不知道的千阳”采风活动,与作家杜文娟、冉学东、董邦耀、许若青、王万牢和摄影家徐婉青、刘伯龙、王劲一、王亮等同行采风。

采风团一大早从西安高新管委会集合出发,沿西宝高速至宝鸡上宝汉高速,从南寨收费站下高速,全程驱车近三个小时。来到千阳县苹果公园——倭化种苹果培育基地,也是千阳县开办的苹果田间大学教学基地。

我们见到了杨陵农科大学苹果专家李丙智教授,李教授给采风团一行20余名作家、学者和摄影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苹果科普课。从培育倭化苹果的发展优势和种植特点等多方面讲解了倭化苹果在陕西的前景。他说,陕西作为苹果大省,自然条件好,苹果质量好,农民效益好,仍然需要再提高、再发展、再强大。倭化苹果和发展将迎来中国苹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这种倭化种植模式也将解决中国苹果发展的未来。

陕西千阳县因地制宜,率先发展倭化种苹果种植,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倭化种苹果,是一种省工、省力、省肥、又省农药的高效种植模式,其产量高,投资高,收益也高,果实品质优良,水份足,糖份浓,管护方法很简单,容易上手操作。农民朋友很受欢迎,都愿意挖掉以前的低产劣质老品种果树,拿出一部分地来种粮食,一部分地种倭化种苹果,或是把不好的地退耕还林解决生态,这样即不影响苹果产量,还能收获粮食,是个广种博收的高效种植模式。

千阳县通过引进这种进口倭化种苗的培育和种植,目前苗木配备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大量生产,不用再从国外购买种苗,大大降低了国内果农的种植成本。千阳县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倭化种苹果苗木的培育生产,已成为全国倭化苹果育苗产量最大县,占到全国同类育苗面积的80%以上,倭化种苹果种植也占到全国同类苹果种植的50%以上。千阳县的倭化苹果栽植模式已经研究成功,被中国果业协会等单位授予全国果园机械化示范县、现代苹果种植基地示范县,果园标准化示范区殊荣。

听到李教授热情洋溢的讲解和介绍,让每一位随行的作家、学者及摄影家都对陕西果业的后继发展拍手叫好,更为李丙智教授一班人对倭化种苗培育和种植技术的研发成功而祝贺。千阳县的苹果种植产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离不开李教授这班苹果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千阳这方土地的滋养。

这不仅是千阳人民的骄傲,更是陕西果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信号。喝彩之余,更为千阳县开办苹果田间大学,一对一、手把手、面对面,现场为农民朋友提供农业科技培训的做法点赞,为农业科技服务身边农民的做法点赞。

看了树上挂满枝头的大红苹果,听了倭化种苹果的种植讲解,吃了李丙智教授培育种植的新品种苹果,喜悦挂满脸颊,苹果甜在心里,衷心祝愿千阳倭化苹果发展,乘着科技大巴一路高速走得更远。

离开苹果公园,采风团一行在千阳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杰引导下,来到千阳县手工艺合作社,围坐在一起的小姑娘巧媳妇们正一个个忙着自己手里的针线活,嘴上还聊着家常话开心地笑着,手上的针穿引着不同色彩的线,红一针、黄一针、绿一针、粉一针,不时绕过眉梢,不时又扯的很远,一块块废旧的布块,在她们的巧手中绣织成不同风格的艺术品,被她们称之为手工活。可爱的老虎枕头、喜庆的小孩儿马夹、千层底的布鞋、不同图案的绣花鞋垫、肚兜、平安符香包……成品展厅的工艺品看得人眼花缭乱,个个爱不释手,这是最民间、最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产物,每一件工艺品中蕴含的美术语言契合了人们祈平安,盼吉利,求富贵的心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为千阳这块黄土地上的一支艺术奇葩。

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与千阳县的农民朋友零距离接触,出了苹果公园又进蔬菜公园,逛了提子园又进农家院,秋收的玉米堆在田间地头,勤快的农户已经把玉米串挂在门前房侧,收获的红辣椒也在农家小院里高高挂起,像过年的鞭炮,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耀眼。

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墙头上都晒满了辣椒,更具特色的是家家的仓房上、屋顶上都是辣椒罩顶,场景独特而壮观。农家窗口上那一串串红色的辣椒,串起了这个收获希望的季节,染红了整个村庄,给千阳带来了红运,那壮观的场面令人兴奋。在这个秋收的季节里,千阳的土地上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季,收获的场景把整个千阳装点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那种美丽直抵心灵,成为作家笔下的素材、摄影家镜头里的影像,为采风团一行注入了无限的创作源泉和动力。

千阳的秋天美,不仅美在这火红辣椒的点缀或是金黄玉米的映衬,更美的风景要数千湖湿地公园和新建成的婚纱摄影基地。

千湖湿地公园依千河畔而建,位于冯家山库区上游。一踏上千湖湿地的沙滩,就被这里的静谧和美景所震惊了,那种站在外滩的感觉一下就涌上心头,湖水清澈,绿树葱葱,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站在观景台上,远眺水草丰茂,飞鸟嬉戏的千湖美景,一尘不染,令人心旷神怡。徜徉在湖边栈道,湖光山色,碧水粼粼,秋色渲染,金黄一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带来的竟是无限的惬意。

千湖对岸的婚纱摄影基地,则是另外一种域外风景的感觉,每一个规划的取景地都具有浪漫的情调主义色彩,大风车、爱心长廊、万花成海、林间小道等一些电影里谈情说爱的场景,在这里都可以随处可见。湖景小船更是独具匠心,日落时阳光照在湖面上,构成一幅幅幸福安谧的画面,令人陶醉。

采风期间,还走访和参观了千阳县龙泉寺村互助幸福园、公共服务中心、残疾人日间照料站,赵家塬村文明家园建设及互助幸福院,王家庄村、罗家店村、柿沟中心社区的文化广场和张家塬镇幼儿园、中心小学,欣赏了民间剪纸艺人王锁莲的现场剪纸展示,还有高崖农民进城小区和正在建设的黄里古镇,每到一处都让采风团的作家、学者和摄影家们感触颇多。

千阳县的区域规划合理,生态宜居为先,环保理念突显,人民安民乐业,加上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斐然,这是我在电影电视剧或是新闻节目里反复多次看到的画面,属于南方一些发达省份的镜头,在我没有踏上千阳这片土地之前,都是通过冰冷的液晶屏一次又一次呈现的,在千阳采风的两天短暂时间里,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些跟电影电视剧里一样一样的画面重现,形成了我对千阳的深刻印象。

参加此次“你不知道的千阳”采风活动,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两天下来,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杰一路上的介绍和引导,让我真正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千阳、大美的千阳和魅力无限的千阳。千阳县的稳步发展是每一个老百姓能亲身感受到的,也是每一个来千阳的人能够体会到的,包括我在内。

好一个大美的千阳,让我们下次再约、再相聚。

故乡的秋

文/张玉贞

听说,北凹的葡萄紫了,南地的苹果红了,东山的玉米黄了,西坡的黄豆炸裂了。我的心便呼的一下插上了翅膀,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故乡的秋是从日渐丰满的田野里开始的。先是花生熟了,平时寂静的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人们忙忙碌碌,院子里、房顶上,胖嘟嘟的花生,一大片,一大片。紧接着,玉米也黄了。田野里,人们一边说笑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掰玉米,往家里运玉米,剥玉米苞,辫玉米辫。各家各户的屋檐下都挂上玉米棒子,一串串发着金灿灿的亮光,到处一片繁荣景象。性急的大豆也颗粒饱满,在地里噼里啪啦地炸裂开来,好像是说:“快来收割吧,要不我就要蹦到田里了。”

故乡的秋是挂在枝头的。先是苹果,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摘下来,不用洗,直接入口,自家的苹果不打农药,不套袋子,虽然品相不太好,但经过阳光充分照射,格外甜,格外脆。房后的枣树上,结满了红红青青的枣儿,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就到了摘枣的时候。村口的老柿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单等霜降过后,人们摘下丰收的甜蜜。

故乡的秋是表现在餐桌上的。收工了,大婶、大妈的篮子里,多了圆滚滚的大倭瓜、脆生生的白萝卜、绿莹莹的大白菜、红艳艳的辣椒,于是各家餐桌上就摆上了倭瓜菜盒、猪肉白菜炖粉条、生腌萝卜丝、煮玉米、五香毛豆,再配上黄艳艳的玉米糁汤,农家饭吃得真是可口舒坦,那滋味比吃了山珍海味还回味悠长!

故乡的秋是体现在乡亲们的情义中的。多日不见的乡亲,亲热地打着招呼,串串门,东家送一碗芝麻,西家得一盆核桃,拉拉闲话,左邻端一盆花生,右舍摘几根丝瓜。不必拘束,不必推辞,如果活儿干不完,只要能帮得上,都会尽力而为,古话说得好:远亲赶不上近邻,近邻赶不上对门。

故乡的秋,天蓝、云白,风清、气爽;故乡的秋,野菊遍地,瓜果飘香;故乡的秋,民风淳朴,馨香悠长。故乡的秋,真好!

果木有毒

文/李新立

【壹】

一开始,喜欢它诱人的气息。

树包围着我们。没有哪一棵树是不开花的,只是因为它们开花的先后顺序不同,加之我们更注意可以解决口腹之欲的果实,容易忽略它们罢了。

东边的山坡上,长着成片的杏树和毛桃树。仲春时节,站在村庄的一隅,或许是看飞机留在天空的一道白烟,或许是看一只飞翔的苍鹰,稍一抬头,就发现桃花开了,杏树的花苞也已准备绽放。

花苞打开时,就打开了香的出口。成片的花,有蜜的津香,充盈在看不见的空气里,浓得化不开来。蜜蜂、蝴蝶、鸟雀,在林中逗留,然后启动翅膀,将花香带向四面八方。这是一个村庄的春天的味道,谁都乐意把它保存下来。

几乎家家都有一对充当花瓶的酒瓶,就摆放在屋子的柴桌上,我们在回家的途中,顺手折下几个枝条,回到家,将花瓶中的塑料花朵取下,里面灌满清水,小心地将桃花或者杏花插好。春光明媚,室内一亮。但春天过得很快,花瓶也挽留不住花的枯萎与凋零,那些花瓣,我们喜欢压在炕席下,枕着春天入睡,如果有梦,悠远并且迷人。也会将花瓣取下来,夹到一本书中,多年之后打开,花瓣星星一样明亮,脉络依旧清晰,香味虽已渗入墨迹,但那是童年给予的一个惊喜。

这些只是过程,期盼的其实是果实。

夏季的最后一月,山上散发出酸而甜的气味时,说明杏子和毛桃已经成熟。它们是最普通不过的果实,但归公共所有,不允许随便摘取。俗语说,“六月六,请姑姑”,我没有姑姑,父亲有一位姑姑,我该称她姑祖母。她家的院前屋后,种了好几棵杏树,个大核甜,据说,是方圆几百里最好的品种。回家,推开院门,最先闻到的是果香,如一缕云烟,丝丝入鼻,我就知道姑祖母带着杏子来了。现在,杏子安静地躺在篮子里,苫了姑祖母的黑头巾,摆在面柜上。有杏子吃,无数个充满诱惑的夏天,显得安详、充实。

杏子不能多吃。村庄里,都用一句俗话警告大家:“桃饱杏殇,李子树下送丧”。许多俗语饱含着经年累积的经验,我们都会在它们面前有些许却步。李子也是普通的果实,但只长在个别人家的院子里,妆点风景一般。杏树因易成活,随处可见,大约不好消化,吃多了会面色发黄,身体乏力,这是病症的最初征兆。上工的女人们最喜食杏子,一是嘴馋,二是饥饿,她们趁歇息的间隙,爬上树去,不管杏子是否成熟,一律采摘在衣袋中,边走边吃,边干活边吃,一些青杏还没有咀嚼碎,就被送进肠胃。

有一年,一位妇女送到医院,检查出是胃癌晚期后,支撑不到两月便撒手人间。第二年秋天,又一位妇女因为胃疼,确诊为急性胃穿孔。年还没有过,她也因胃病离开了人世,年龄不过四十。按说,病的形成因素是复杂的,但村庄里的人们都认为她们吃下了太多的未成熟的青果,并且,拿她们作为事例,教育孩子们远离杏子以及李子。可那些表面光鲜的颜色,以及散发出的气息,没有谁能够彻底拒绝。

果实们,包括杏子,作为亲近人间的食物和拉近亲情的礼物,经年在人与人之间流转,说明它们有一股必须存在的力量。

土地和气候条件使村庄贫瘠,许多果树不宜生长。稀有的苹果树,被圈在公共的园子里,园子不大,苹果树不多,大约百把棵,中间还长着几棵村庄鲜见的鸭梨。中秋靠近,鸭梨成熟,采摘下来的它们装在几只筐子里,和粮食一样,按人口和工分分配到户。鸭梨性凉,吃多了可能会闹肚子,好在实在不多,我家只能分得两个。中秋之夜,母亲用菜刀将它们一分为二,她的孩子们都能吃得一口。那是清脆的,小口吃没有意思,大口下去,满嘴清水。

苹果是公认的美味,尽管它品种老旧,皮厚核大,甚至果肉有些坚硬。农历九月末,各类粮食基本收割上场,男人们去犁地,部分女人脱粒葵花,部分女人去园子采摘苹果。几乎每棵树上的苹果都是数过的,收集起来后,按数量分到各家各户。中午母亲回家,从怀里掏出一只小苹果,像掏出一只罕见的宝贝,它不过是少数的漏网之鱼,母亲顺手牵羊将它带了回来,明显,这是违规行为,类似于盗窃。母亲将它一分为四,让我们提前享受了口腹之欲。

我要说的还有分回来的苹果。苹果是几时分回来的,我根本不知道。说不上具体时间,或许是几天后,突然在屋内闻见了苹果的味道,若有若无,敏感的鼻子,难以捕捉它存放的准确位置。这种气息充分证明苹果的存在。又过几天,味道浓郁了起来,若是推门而入,以前的炕土味道不再最先扑入鼻息。土炕的北侧,支了两只母亲陪嫁过来的红木箱子,里面锁着许多东西,现在可以断定苹果就是在箱子里。我喜欢长时间在靠近箱子的地方逗留,不断吸入它的香味。当成为公开的秘密后,母亲说,那要等到过年才能吃。

等待,就成了希望。

如今,穿行在任何地方,都有品种各异、名目繁多的水果吸引着眼睛。那些香,是拥挤在一起的,是难以具体分辨的。而我,把味蕾留给了少年时光。

【贰】

大地广袤,有意无意撞入,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

曾于近三年里,多次踏进当地南部乡镇的农业产业化果园。一些人的脸色告诉我,大自然的回馈,使那里长上了经济腾飞的双翅,似乎那里才是人间天堂。风筝飞满天时,由东而西的季风,已经唤醒了所有花蕾,进入县乡公路,距南部尚远,好像已经进入了基地的入口,那些果花,一泻千里,随公路逶迤到远方,人淹没其中,双眼迷离,宛若在云海中穿行。苹果成熟时,满川遍野尽是灰绿色的叶子浮动,没有间隙,互相拥挤,直逼天际,亲密得让人对所处的环境充满怀疑。

入秋,四方客商纷至沓来,谈数量,谈价格,谈包装,好像一场果品交易的战争。我固执,一直觉得所有的诱惑,滋养着某种欲望。我问过果农,这么一个大得无边无际的果园,会不会吸引盗窃者?他们说,没有!语气坚定,不可置疑。苹果园的大门是敞开的。

村庄东山的树林也敞开着大门。杏花和桃花相继开过,枝头挂上豌豆大的果子时,麻雀喜欢光顾,啄食鲜嫩的青果。此时的树叶,宽大肥厚,片片翠绿,像张张伸开的大手。人类也喜欢偷偷光顾,并不是冲着青果而来,青果只是一包无味的清水,尚不能满足他们的口味。一棵树,浑身都是有用之材,树叶可以捋回去喂猪,可以剁碎了喂鸡。这个过程,难免会伤及枝条和青果。开始,村庄就有了几位看山护林人,他们一般都是上了年级者,对这项劳动认真并且偏激,有时连家也不回去。倒不是不让人吃,那些杏核、桃核归公共所有,可以用它们换来一些铧、耱、竹筐等农资。而我们一旦拥有,解决口腹之欲后,还能用果核到供销社的柜台上,换来二分钱一盒的火柴、三分钱一支的铅笔和麻纸。村北的山和东山紧密相连,同属六盘山的分支余脉,山上的一条排洪渠,从北贯通至东南。许多个中午或者傍晚,我与同伴提着小篮子,由水渠匍匐而上,这样隐秘的行动,还是被站在高处的护林员看到了,在他们粗暴地喊骂声中,我们往往落荒而逃。

西南的果园,称作林场,百米深的沟壑三面环绕,紧靠村庄的一侧,筑了两米多高的土墙,高墙处,修建了一座小房子,可站在高房的任何一个位置,览尽林场的各个角落。夏秋时,我留意过,高高的土墙尽管有人努力攀爬过的迹象,似乎均没有成功。那些充满诱惑的苹果,躲藏在灰绿色的叶子中,高墙之下,仍可进入视线,色泽鲜艳,外表光滑,让人魂不守舍。应当明白,高房必然有人住进,还养了一条土狗,晚上,它被去掉了约束自由的绳子,在林场里巡逻。这个信号告诉所有人:禁止进入!

一棵杏树,可以流落在村庄的某个地方,它可能在谁家的院子附近,也可能在道路的旁边,没有人说清,它该姓公还是姓私。养猪场前的空地,平坦宽阔,靠后的地方,一方涝坝在雨季时积满污水,一棵老杏树依靠污水顽强生长,粗糙的树皮蹭擦多处,每年照样撒出绿叶,挂上果实。有调皮的孩子,爬上树去,将还没有熟好的杏子摘入衣袋,根本不理树下哀求的同伴。围的孩子多了,有人便用土块甩打杏子。飞上树的土块,可能会打下杏子,也可能打下树叶,运气不好,肯定会砸中树上的孩子。一场由杏子引发的战争在所难免。先是孩子互相撕扯,啼哭,往往因此丢了钮扣,扯破了衣衫。放工后,受了委屈的孩子,被大人扯着,找上另一家的门前。双方执了铁锨,对峙叫骂,声音沸腾,弥漫整个村庄。

前年夏天回家,这棵童年的杏树,似乎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坚定地生长在那里。只是,我家门前少了几棵树。一棵沙枣树,端午来临时,它火柴头大小的白花,足以让村庄到处布满蜜香,那是一种可以掩盖众多气味的香,人们疏忽了它的果实,却留意它的气息,好些人都来剪它的枝条,最后,它正当年时,以死亡的方式给人们留下了遗憾。一棵桃树,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果实,最后,莫名其妙的被毁掉枝条,第二年春风浩荡时,未见它醒过来。一棵桑椹树,我们用它的叶子养蚕,享受它墨绿色的果实,更喜欢紫色汁液染满双手,可惜的是,一个夜晚,它整体失踪,地面上留下的土坑,像要说话的大嘴。

家家都有自己的杏树。大多数院落,没有统一的布局,按照自然山川条件,散乱而建。村北的山湾里,三户人家挨在一起,四围长了许多杏树和梨树。一条小道,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正好从他们家的门前通过。那些果树生长在院外,看上去它的环境是开放的,事实上也被看护着。杏子成熟时,狗窝一般会移到树下,防止果实流失。好在如果不靠近果树,孩子们经常被狗视而不见。同学小林,就住在这里。他家的杏树高大,果实的个头也与山坡上的不同,偶尔会有熟透了的个把杏子,自己滚到小道边来。捡起入口,味道绵甜,满口留香。但也会因谁先看见了路边的杏子而引起争执。孩子们的声音,惊扰了小林娘,她会把落在树下的杏子送给我们。挂在树上的,她是不会送的,我们知道,果子真正采摘后,她要送给远嫁的女儿,还要送给一些亲戚。

有自己的果树,应该是自由的,甜蜜的。(优美散文)

果子和许多食物一样,容易使人成瘾。想要吃到这里的杏子,得讨好小林。讨好的方法自然不少。小林不高兴,就是捡拾路边的果子,也会放狗吓唬我们,他乐意了,会把树上摘下来的果子,背着他娘带给我们。这是口腹之欲讲给我们的人生课,从小,我们就学会了大人惯用的手段。

【叁】

果实给予的,不止口腹之欲的诱惑。除了水果本身的营养价值,还有它的寓意。

譬如苹果,人们喜欢它,大约还有平安的意思。

南部的苹果林,虽然成片,但却归数十户人家所有。每年春天,花蕾挂满枝梢,给这个季节带来无限的美好。果园里散开着的数位女人和男人,他们不是借花期正好时,前来拍照的游客,而是疏理花朵的主人和雇工。他们要赶在挂果之前,将多余的花朵摘掉,让留下的花朵长得更大,结出更好的果实。这样的劳作有时持续近半月之久。和收获相比,疏花的强度小多了。收获时,他们要雇用更多的劳力,搭着梯子,用一到两月时间,才能将果实全部摘下,然后依照客商要求,按大小和果色分类,装箱,封口,送到附近的气调库临时保管。每年重复着这样的节奏。

大地祥和安顺,空气清净无染。果园,给人们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人们觉得,拥有这么一片果园,等于拥有了人间幸福。可是,果园也潜藏着危机。

一姓男子与自己的堂嫂有染。她的丈夫出外打工去了,一年后,丈夫回到了家。男子想与堂嫂继续来往,但遭到了女方的拒绝。男子便心生恶意,拿着自制的土枪来到村头自家果园,伺机报复堂嫂。这个晚上,男子发现他们夫妇正经过自家果园下面的小路,便举枪朝他们开枪,致使他们夫妇头、面部和颈部均不同程度受伤。

事实上,这个案件实在与果园没有关系,果树只是一群不能言语的观众。

但果园可以成为伤人的凭籍,果子自然可以成为毒药传播的工具。

山村的道路狭窄不平,两边青翠的野草,见惯了人们相遇时互相避让的情景。比如,老张装满了粮食的架子车,下山时,被邻居王家推放在路边的农具挡住了去路。按理,王家应该避让,但没有,也不允许老张将障碍挪过,两家就发生争执。在村庄,为鸡毛蒜皮子的事,经常会发生口角,并且恶语相向,这次也不例外。但争吵很快就会过去,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几天后的一个清晨,老张出门,准备到山上去,他家的架子车就在院前的麦场里----村庄里,许多人家把麦场建在门前,牲口圈、厕所也不例外。他推起架子车,走了几步,偶然回头,突然看见草垛边有几个桔子。这是集市上才能卖到的东西。他没有拣回去,而是选择了丢弃。他家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小学,落在地上的果子,他觉得不太干净,若是孩子吃了,一定会闹肚子。他没有想,这是谁不小心,将这么好的果子丢在了麦场。

日子重复,没有异样。又是几天后的一个黄昏,从地里回来的老张,推开院门。平时,留守在家的父亲听见门响,定会从他居住的房子出来,和儿子打招呼。这次没有。老张心想,或许父亲睡着了,又一转念,父亲从来没有这个习惯。便觉得有些不太正常,放下农具后,走到父亲的房子前,眼前的情形不竟让他大吃一惊。他看到,父亲倒在屋门口,脸色铁青,手里捏着几枚那种制作过的袋装草莓。几步过去,边拍打边呼叫父亲,可父亲已经没有一丝气息。冲出门外大呼小叫之后,村庄的不少人赶了过来,有人建议他立即报案。

公安的介入,真相很快大白。张王两家近年不和,张家光阴一般,却有两个小男孩,王家的男人在外打工,日子过得光鲜,却生了两个女孩。矛盾的萌芽,就在对比中产生,又在为一些小事的争吵中激化。那次,山坡上因避让发生争吵后,王家女人就想报复。她选择了水果,目标直奔两个男孩。那两个孩子,放学后喜欢在麦场玩耍,也喜欢去院门外的牛圈看那只性情温顺的黄牛。第一次,她将拌有毒鼠强的桔子,放到了张家的麦场,经她观察,张家的孩子平安无事,便知道计划失败了。最后一次,她觉得少见的草莓,更能够吸引孩子的眼光,就把草莓放在了张家院门口。遗憾的是,孩子没有看到,却被张老汉看到了,他把这些东西拣了回去,口腹之欲的驱驶下,先行品尝,随后中毒倒地。

只这两次吗?不是,第二次,地点选择了孩子常去的的牛圈。牛圈的一侧的墙上,挂着一顶旧草帽,那是老张顺手挂上去的,再没有取下过。她把两枚苹果偷偷放进去后,忐忑不安中,期待着听到邻居传来呼天呛地的哭叫,但没有。她没有想到,那两只恶毒的苹果,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牛身上,没有被看见,就连大人,粗心得也没有发现。

作为犯罪的证据,取下来时,曾经光鲜的外表,已经失去水分,皱皱巴巴的,面目可憎。

【肆】

秋季,村庄的西南的果林果实收获后,那间高房上的看林人撤走,紧锁的园门洞开,鸡、狗,还有从圈里溜出来的猪,在里面大摇大摆地散步,觅食草籽、野草以及落叶。没有了人为干涉,园子周围的壑里的松鼠、野鸡也会撞入。它们不只是寻找食物,更多的像是享受那份美好的田园时光。

有时想来,这片园子,应该是上天赐予孩子们的乐园。中午和傍晚,放学的学生不急着回家,成群进入园子,然后四散开来。果树下的土地,不曾浪费过,种植的葫萝卜也已经收获,只要细心寻找,肯定还会找到几只来,尽管只有指头粗细,可也会引起一阵惊叫。苹果树上早已采摘一空,但难免有漏网者,隐藏在灰绿色的树叶后面。苹果不大,显然没有发育成熟,能发现一个,就像发现了宝贝。幸运的话,还会拣到一颗鸡蛋,这是行事马虎的鸡,仓促间留给孩子们的快乐。

那个名叫秀秀的女孩子,住在园子的对面。她长大了,能够随大人们下地种田。现在,我实在记不清她的模样,只知道她和村庄的许多女子一样,留着长长的发辫,喜欢着红色的上衣,喜欢把应当顶在头上的紫色头巾,围在脖子上。春天来临,果树开花,她可以最先进入果园,嗅到花的气息。青果挂上枝头,黄昏时,她站在园子旁边,望着园子出神。像这样年龄的女子,大多都有心仪的男子,就像那枚青果一样,站在心里。据说,她的父亲,给她找下了婆家,准备在腊月里出嫁。

冬天刚刚到来,春天尚未动身。一个寒冷的清晨,进入园子扫树叶的人看见,她吊死在一棵苹果树上。红色的上衣,紫色的头巾,成为她最后的影子。

我再没有去过果园。我们觉得,这片充满诱惑和快乐的园子,已经被她全部带走。

买苹果

文/程继武

小谭的媳妇生病了,重感冒,一连几天也没有吃好饭。媳妇就对丈夫小谭说:“你去水果超市给我买几个苹果。”小谭愉快地答应了。他起身就去了水果超市,只见这儿的苹果有三个档次,最贵的价格是每斤十二元,最便宜的是每斤五元。小谭平日买东西总喜欢挑挑拣拣,心里也是愿意少花钱买好的。

有几回小谭的确是少花钱占了便宜。今儿个买苹果,小谭就在苹果柜前转了两圈,他在思考着究竟买哪种价格的苹果。他一摸兜,兜里好像就带了五元钱,如果买最贵的可能只买一个苹果,如果买最贱的也只能买两个。买两个也太少了,这么大一个人,在超市只买两个苹果,太没面子了。小谭就想走掉不买了。这时,从旁边过来一个年轻漂亮的服务员,走到小谭身边,说:“师傅,我见你考虑半天了,我家的苹果不算贵,如果你嫌贵,我正好挑出一袋苹果,有七八个,保证没有一个烂的。五元钱你拿走吧。”小谭心里一阵紧张,这女孩太漂亮了,自己的媳妇简直就没法和人家比。小谭的眼睛都集中在女孩的脸上了,他看了半天才说:“这么贱,肯定不好。”女服务员一脸笑容,说:“师傅,你也太多虑了,你摸摸,没有一个烂的,五元钱能买什么?”小谭用手一摸,果然那七八个苹果都硬挺挺的,外面也是红彤彤的。小谭心里猛然觉得这女孩一定对自己有好感,不然这么好的苹果为什么非要推荐给自己呢?想到这儿,他拎起那兜苹果就去付钱了,走到收银台交款时还回一下头,只见那漂亮的女孩正向他微笑呢,小谭看见这微笑觉得今天又占了一把便宜,花五元钱买一兜子苹果。

媳妇见小谭买回这么多苹果心里很激动,用力咬了一口苹果,不错,果肉是脆嫩的,果汁也很甜,再咬第二口时,里面竟是一个虫窟窿。小谭很不好意思,重新给媳妇削了一个,结果比上一个还严重。媳妇就让小谭把苹果都拿来看,结果发现苹果的尾部都有一个小眼儿,不用说,里面已经有虫子了。用刀一连又切开两个,情况还是一样。小谭气得拿着剩下的四个苹果就到超市去了,可他一见到那漂亮的女孩,一肚子的气竟消失得一干二净了。他本想再看那女孩几眼,可人家早已把脸转了过去,好像根本就不认识他。小谭像泄了气的皮球,拎着那四个苹果回家了。

家乡那飘香的果园

文/寻路中国

国庆节前母亲托人捎来一袋苹果,满满一大袋又大又红的红富士苹果,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洗净咬一口,微酸脆甜的口感转瞬间把我拉回了童年。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村上拉回了一拖拉机的苹果苗。每棵果苗跟我个头差不多,孤零零的黑褐色树干像小拇指那么粗,树顶上挂两片小树叶。父亲把分配给我家的树苗栽在责任田,最后剩下两棵小树苗,被母亲栽在了家中庭院里。

小树苗一年后就长出了花骨朵。第二年还没等它结果,父亲就找来农技师给果园里全部果苗重新嫁接了新枝,唯独忘了庭院里那两棵小树苗。第三年春天,小树苗们攒足了力气抽枝发芽,粉白微红的苹果花缀满了枝头,一簇簇就像小铃铛一样可爱。过个十天半月,苹果花在春雨的滋润下变成了一颗颗小绿果子。这时母亲开始忙碌起来,她和乡亲们一起手拿剪刀,小心翼翼给苹果树梳果——把那一簇簇五六颗小绿果子用剪刀剪掉三四颗,每簇就留一两颗大果子。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留在枝头的“幸运儿”几乎每天都能长胖一圈。

等到入夏之后,绿意盎然的苹果树上已经挂满了核桃大的青果子。这时恼人的蝉开始在果树枝头发出聒噪声。蝉是果树的寄生虫,它们靠吸食树液为生,在时机成熟时再把卵排进柔嫩的枝条内,而被下卵的枝条就会迅速枯萎。每年暑假,我们一帮孩子把书包一扔就帮着家里大人料理果园。把那些枯枝从苹果树上折下来,掰开一看,里面有着一排排米粒大小的白色蝉卵。最后我们把枯枝收集起来塞进灶火里,一把火消灭了害人虫。

等到九月份开学时,早熟的“秦冠”苹果渐渐成熟了。星期天孩子们帮着家里大人摘苹果,鲜红的苹果一排排摆在塑料果筐里,然后卖给专门收购苹果的果商,换回家里的柴米油盐钱和孩子们的学费。而那娇贵的红富士苹果,却依然在枝头悠闲地泛着青色,迟迟不见成熟的红晕。几乎要到九月下旬,红富士才算彻底成熟。而它的果实往往比那些早熟的苹果要个大,鲜红的颜色也更夺目。看着一整年的忙碌和汗水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大人们乐得合不拢嘴,而小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挑个红苹果大咬一口,开始美美地尝鲜了。

忙碌上一星期左右,最终收完苹果的果园仿佛一下子变空了。静悄悄的果树在秋风吹拂下微微摇摆,既像做梦又像在享受着难得的秋后闲暇时光。

傍晚卖完苹果回到家,母亲把那些磕伤碰伤卖不掉的苹果洗净切成果芽,在灶火上蒸熟,就成了一道别样的美味晚餐,吃起来又软乎又甜美。晚饭的饭桌通常就支在庭院里,弟弟边吃边抬头问,都是苹果树,院子里这俩棵果树的果子怎么这么小啊?此时我才第一次仔细打量起庭院里的两棵苹果树,枝繁叶茂的果树上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个小不点苹果。淘气的弟弟摘下来咬一口立刻就吐掉了,涩的没法吃。

看着弟弟的狼狈样,父亲哈哈笑了。庭院里的果树跟果园里它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栽种,一起成长,一起开花,一起结果,可父亲忘了帮它们嫁接新枝,母亲忘了帮它们梳果,我和弟弟也忘了帮它们收拾枯枝。于是它们在孤单的庭院里就那样相互望着,肆意挥霍着果树的青涩年华,直到枝头挂满稀稀拉拉的涩果子。吃完饭母亲边收拾碗筷边说,院里的这两棵树就不是为了让它们结果的,是为了树叶带来的那点荫凉啊。

时光转眼流逝了十多年,老家庭院里的那两棵苹果树早就被挖掉当柴火烧了;而果园里它的那些兄弟姐妹们,结了整整六、七年的果子,也渐渐的老了,也被挖掉当柴火烧了。父亲说幸亏家里的果园,娃们的学费还不是用苹果换回来的。

如今我参加工作已好些年,父亲早已栽下新的树苗,苹果树、梨树还有甜杏树苗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直到老去。跟母亲通电话时她常常说,要攒下卖果子的钱为我买房养孩子。我的心疼了一下,记忆里清晰地浮现出逐渐年迈的父母在家乡那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果园不停操劳的身影……

苹果长叶了

文/徐芯怡

我一直以为科学离我们很远,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苹果是大家爱吃的。它不仅肉质甜美,还包含了许多维生素。我们通常吃完后会把核扔掉。有一次,我突发奇想:这苹果核里的种子,种下去会长出来吗?于是,我便开始实验起来。

种下后,我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它。一天、两天、三天……它还是没有发芽。我失望极了,准备放弃。就在这时,爸爸碰巧看见便来问我:“你在做什么呢?”我一脸的失落,淡淡地回答:“我在做实验,想知道苹果核的种子会不会发芽。”“那结果怎样?”“好几天了,它都没有发芽。”爸爸来了兴致,说:“那你再等几天吧,一定会长出来的。”听了这番话,我越想越不甘心,就重振旗鼓,耐心地等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天后,一棵小芽破土而出。芽儿探起小小的脑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虽然苗儿还很稚嫩,但足够我欣喜的了。我向老爸分享:“老爸,发芽了,种子发芽啦!”爸爸看到我一脸兴奋的样子,说:“小芽发了,要好好照顾它,小心枯萎。”“嗯嗯。”

小芽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渐渐地长大了。我心中的疑惑也慢慢地解开了。看着我的实验成果,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次实验让我明白了:探索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猜想是科学的翅膀,实验是科学的真相之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要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这个神奇的世界。大胆证实我们的猜想,一定会有回报的。

两个苹果

文/汤云明

前不久生病住院,大哥来看我时,买了3公斤苹果。

妻子叫女儿拿了两个苹果给临床那个因胆结石手术住院的小伙子,以示友好。他虽说是不用了,谢谢了。但看着女儿的执意和热情,盛情难却,他也就客气的顺手收下了这两个苹果。妻子又留了我几个,其余的就拎回家去了。

在住院的病人之间,互相给点吃的东西,或者互相安慰一下,这都是很平常的小事。过了我也就忘记了。

平时,我吃东西的时候,一般不会问同病房的人,他们也不会来问我。其实,大家都怕这些客套,或者说是相互欠个人情什么的。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小伙子吃苹果的时候,非要递一个过来,说是吃点东西。我说不要了,我还有呢,还没等我伸手去接,他已经把苹果丢到了我的病床上。我只得嘴里说着谢谢,然后收下。

小伙子恢复得很快,在我后进医院,还在我先出院。出院的那天早上,他又热情的递给我一个苹果。我感觉到他好像是在还前几天女儿递给他两个苹果的人情,我也就收下了。

正像我们硬是要客气地把两个苹果塞给小伙子一样,小伙子又把两个苹果塞给了我。说不定,他给我的这两个苹果当中还正好有我给他的呢。

两个苹果,在几个人之间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我这里。我知道小伙子是不想欠人情,我也就客气地收下了。有时候,不欠别人人情是一种心灵的坦然,大家都不必太勉强。

当然,客套一下也不是一无是处。同样是两个苹果,在几个人之间转了一圈,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成了相互理解和信任,并且打开了话匣子。

还同样是这两个苹果,在几个人之间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我这里。我没少什么东西,别人也没有损失什么。这不正像亲人、朋友之间的相互馈赠、借钱或者互相帮助么。关照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或者说为自己储备了一些感情投资和急需时的物资。

初进县城

文/王清铭

对县城的向往大概是从我们注意到对母亲称呼的差异开始的。邻居玩伴的父亲在一所小学当教师,母亲在家务农。我们按仙游乡下的习俗叫自己的母亲为“阿奶”,玩伴叫他母亲“妈妈”,这是我们在露天电影里才听到的新鲜词儿。我们很纳闷,玩伴的母亲跟我的母亲一样粗枝大叶,脸色一样黧黑,玩伴跟我也一样都是撒尿和泥的娃儿,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我问母亲,母亲说,他们家是吃“头路”(工作)的。于是我就想,县城里大概都是吃头路、喊自己母亲为“妈妈”的人。

我们村就在盖尾公社边上,街道,在本地话里,叫“街东”。我一直疑心“街东”该写成“街洞”,两小排相对而立的旧屋,中间的道路只能通过一辆人力车,房屋靠得太近,光线就暗淡了,黑魆魆的,好像走进幽深的洞中。县城的街道叫法就大气多了,叫“街路”。后来我一直认为街路就是县城的代称,直到听到莆田(当时还是县)人把街道统称为街路,才改变看法。

第一次进县城应该是七八岁的时候,我的耳朵长了块赘肉,也可能是出生时就那样,父亲带我到县医院做手术。我们村距离县城二十公里,那时没有公交车,父亲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载我上城。那时瑞沟岭和海亭岭等很陡,汽车上坡都气喘吁吁,屁股冒黑烟,父亲就下坡推着车子走。这一路骑一路推,到县城已经日近中天了。那时也没有手表,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

县医院那时都是平房,从进手术室始,我就吓得哇哇大哭。从此就落下怕进医院的病根。现在回忆起来,其实那只是一个小手术,一点儿都不疼。我得感谢我的父亲,那时乡下都很穷,不是谁都可以住得起医院的。父亲得勒紧裤腰带,下定多大决心,才给我做这次手术,才不让这块赘肉给我的童年留下难以走出的阴影。

县医院在西门兜,那时还不是县城最繁华的地带。包扎好了之后,父亲和我就来到田坅底,那时到县城最大的娱乐就是逛田坅底的百货商店等。乡下人曾风趣地说这是“买街逛”(什么都不买,只逛街)。县城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街道宽大很多,比我们每天走的田垄要大无数倍。街道只能容一辆汽车通过,但那时汽车很少,连自行车也不多,这样自然就显得宽阔了。路上铺满青石板,硬硬的,不似在乡下,不用劲都会在泥土中留下脚印。街两边的房子红砖黑瓦,不似乡下一例的泥墙,抹一点白灰就是高档装修了。

到田坅底后,县城变成了视觉和嗅觉的世界。我很远就嗅出了海蛎饼和葱饼的味道,在鼻翼边缭绕的是海蛎的腥味和油爆葱花的青葱味儿,蒸松糕的笼屉刚打开,那些四处飘逸的水汽都含有隐隐约约的甜丝丝味道。商店里的糖果,隔着包装纸的图案,远远地勾引着我的眼神。我的脚步似乎被粘住了,唯一自由的是嘴巴里的唾沫,在紧闭的嘴唇后面肆意游走。父亲轻微地叹了口气,带我到松糕铺前,花了一角钱买了一块松糕,掰成两半,那大半块的塞给了我。

在我正准备享受我的饕餮盛宴时,有件事突如其来。我看见松糕铺桌子前的石板上有五毛钱,在阳光里泛着蓝色的光芒。第一次进县城,胆怯的我不敢四处乱看,这时整个人都蒙了。对一个平时费尽口舌才在父母那里讨到一两分零花钱的孩子来说,那种震撼感不言而喻。已经走出几步路的父亲,喊了一声:快走。我仿佛解脱了一般往前走了,但接下去的时间我的头脑一直被这到蓝色光芒盘踞着,不顾及其他的事儿,连手上热腾腾的松糕也品尝不出原先的滋味。走了很远之后,我才回头再看松糕铺,那道勾我心魄的蓝光早已湮没在熙攘的人流中。我怯生生地给父亲说了这件事,挨了一顿骂。我却觉得一阵轻松。

在苹果摊前,父亲买了两个苹果,一人一个。父亲说,回去不能跟你母亲说。我嚼着苹果,唔唔应着。这是我第一次吃苹果,苹果的水分与我的唾沫搅和在一起,那种甜咽下时,弥散到全身的每个毛孔,后来读《西游记》,就想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吃人参果,大概就是这种感受吧。

父亲推着自行车在前面走,一会儿,他回过头对我说:苹果的芯不能吃,听人家说,吃了会耳聋的!早已把整个苹果狼吞虎咽进肚子里的我,支吾着回答。从县城回家后的好几天,我都想方设法测试自己的听力,生怕真的耳聋了。

秋 雨

文/戈壁沙枣

不知不觉下起了秋雨,还刮着风,树木的枝条随风摇曳,片片黄叶同秋雨一起洒向大地。空气潮潮的,风儿凉凉的,低沉沉的空气里弥漫着树叶淡淡的清香。

此时,我独坐房中,一边专注地看着着窗外如丝的秋雨,一边脑海像是在放电影,想曾经的朋友、曾经的往事。现在想起来,觉得以前发生的事情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令人回味。想着,脸上竟然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些往事真的太久远了,感觉好像是过去了一百年。回望所有的日子,都在雨中飘浮。再也没有比此时更快乐、更沉静、更幸福、更像梦一样的时光了。

今年是个丰收年,院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许多枝条居然都被压折了,这种现象往年似乎十分少见。

秋雨中,不时有成熟的苹果从枝头上掉下来,一层层,遍地都是。伊犁是苹果的故乡,在这里,人们好象对这种水果不怎么感兴趣,任凭果实掉落一地也没见谁去采摘几个享用。倒是那些的可爱的小松鼠们在果树的枝丫间窜来窜去、相互追逐,对于秋雨的到来它们毫无畏惧。这个冬天,想必它们能够储备丰富的食物了。

秋雨到来,自己也是最清静的时候,忘却了平日的许多烦恼,清凉的雨水滋润了我那颗浮躁的心灵,让我变得冷静、理智、成熟和快乐。快乐就像秋雨一样总会在不经意间到来,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快乐的权利,而有的人之所以不够快乐,其实是他的心态在作怪罢了。心态决定心情,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我想快乐就会如同秋雨般洒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雨中漫步,秋风阵阵,丝丝凉意抵达全身,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百倍。笔直的林荫道上已经洒满了凋零的黄叶,经过雨水的浸洗,叶子们浑身金灿灿、亮闪闪,充满了诗意。

季节更替,岁月轮回。我们在经历了无数次秋雨的洗礼后,逐渐变得成熟、豁达。秋天预示着收获,我相信,在每年秋雨飘起的时候,自己也一定能够拥有更多的收获。

吃个苹果多大的事?

文/陈鲁民

前不久,山东巨野县田桥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魏衍顺到县城了解苹果行情时,食用、收受了商户两个苹果,均未付款。后来受到纪委通报批评,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消息传开后,有人说处理得好,就是要严肃查处,小病早治;也有人说小题大做,矫枉过正,吃个苹果多大的事?

吃个苹果多大的事?这事说小也小,两个苹果不过是几块钱的事,官员吃了不会营养到哪里,不吃也不会掉块肉。说大也大,在《圣经》里,亚当、夏娃因为偷吃了个苹果,被赶出伊甸园。在希腊神话里,几个女神为了一个苹果的争执,引起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当然,这都是神话传说,不足为凭。

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把吃一个苹果看得很重。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他从一个苹果里引申出这样的道理,有了铁的纪律,还要有自觉遵守纪律的高尚精神,这支部队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1960年深秋的一天,外交部长陈毅会见外宾谈了两个多小时,又饿又累。送走外宾后,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陈老总,吃个苹果吧。”陈毅严肃地说:“现在国家困难,这苹果是专门招待外宾的,我不能吃。这是我订的规矩,我要带头执行。”陈老总深知,上行下效,如果他能随便吃一个苹果,下边的司长、处长、普通工作人员也会跟着学,外交部的风气就彻底完了。

1953年,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被困在山洞里的志愿军断粮断水,嗓子干得冒烟。增援的同志好不容易带来一个苹果,大家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吃。在连长的命令下,全连官兵一人咬一口,传了一圈还没吃完。这种弥足珍贵的团结友爱精神,支持着他们克服困难,咬牙坚持,终于迎来了大反攻的机会。反之,如果连长一个人把苹果吃了——似乎也有理由,因为他的责任更重,也更辛苦,更需要补充营养。但那会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巨野县纪委从一个苹果看出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意义;毛泽东从一个苹果看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陈老总从一个苹果看出领导带头执行纪律的重要性;上甘岭官兵从一个苹果看出革命部队同甘共苦的宝贵作风。确实,苹果里有纪律,苹果里有操守,苹果里有作风。

吃个苹果多大事?吃个苹果确实是小事,但官员今天吃人家一个苹果没人管,明天就会吃人家一个西瓜,后天就会吃人家一顿酒饭,发展下去事就大了。须知,那些“巨贪”都是从占小便宜开始、在一次次纵容姑息、监管不力中养成。因而,对于金额不大却带有苗头性的违纪行为,需要更多关注与警觉。

“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把一件件“吃个苹果”小事管住了,就刹住了官员下滑的脚步,是对他们的最大爱护,因而,巨野县纪委在一个苹果上大做文章,正所谓“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