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人生感悟文章

2023/01/07好文章

人生感悟文章(精选16篇)

人生没多少“要紧关头”

文/吴锦祥

外甥是赌气出走的,还拉扯着他的儿子,那一下“砰”的关门声重重地撞击着大姐和姐夫的心,让他们生生发疼。我是第二天打电话时才偶尔得知的。电话的那一头大姐刚张口说了几句就呜咽着哭开了。她说她没想到儿子会变得如此薄情寡义。前几天他们接到某银行发来的通知,儿子信用卡上的透支已超出了期限,要及时补上,否则对方要法律起诉。因为儿子办理信用卡时留的是她的地址和名字,经与儿子联系,儿子说他一时还不了。老夫妻俩东拼西凑的将欠款8000元及利息等共一万多还掉了。昨天儿子来了,与他说起这事,他显得轻描淡写、漫不经心,还一个劲地抽烟。姐夫数落他抽烟越来越多了,既然经济上捉襟见肘,抽烟上就该控制些。儿子不买账顶撞起来,最后拉着孩子说再也不进这个家门了。大姐说她和姐夫昨晚上一宿没能睡好。类似事例已经不是一次了,这回真把他们老两口的心伤透了。

大姐有两个儿子,这是小儿子,没少让他们操心,从读书到工作,再到成家。就说成人后的这些年,工作不知换了多少份,从国企、私企到自开公司,到帮着别人管理、跑腿,这个项目忙一年半载,那个摊子又捣鼓上一阵,常常深更半夜回来,问他总不耐烦,劝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没好气冲人,甚至发飙。他心气很高,却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宏大目标,相反让大姐和姐夫老是担惊受怕。他们的退休收入有限,但省吃俭用,为儿子结婚买房买车。这几年小夫妻感情也发生了危机,两老还要常常帮着照看孙子。这一切儿子不以为然,相反觉得理所当然。

我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但很快又让自己冷静下来,想着找外甥好好谈一次。然而这样的话题已经有过多次了。我让他要理解父母的心,与老人多交流和沟通,不要增加他们的负担,尤其是精神上的负担;一个懂得体贴、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记得有次他对我说:“舅舅你放心,我不是那种不敬不孝的人,要紧关头还是会表现的。”他指的是***妈有次胆结石住院开刀,几天中一直陪伴在病床边。这说的是事实。但我现在想到的是:人生有多少这样的“要紧关头”?

我们原来大院的老黄,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儿子读书没读好,就业上一直在折腾,一会儿上深圳,一会儿去海南,后来又到中越边境做生意了,家里几年都看不到他人。去年老黄脑溢血突发,叫着要儿子,儿子总算回来了,但老黄已神志不清。儿子流着泪在病榻边服侍了半年多。老人“走”了后,他心里一直内疚自责。

我想跟外甥说的是:生活中更多的是平时、平常、平凡的每一天。人生苦短,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尤其对老人而言,在某种角度上都是“要紧关头”。而外甥理解中的“要紧关头”又有多少?有时甚至往往已经没有意义了。关爱、敬孝老人就要从平时的每一天,从今天、从现在开始,不忽略平凡琐屑、细枝末节,哪怕一句问候,一个关照,一个提示和一个眼神,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春风送暖,润物无声,化作绵绵温馨,留下丝丝欣慰。

高低杠

文/叶延滨

你看体操比赛的杠上运动么?体操中有单杠、双杠和高低杠,单杠和双杠都是男子玩的,力量型为主。单杠单调,在一根杠上转圈,双杠技巧动作多一些,但也比不上高低杠。高低杠是女子项目,更多技巧,也就更好看,上下腾越翻滚,变化中有惊奇也有精彩。而人生的一些问题,若用高低杠来作喻,也就简明而生动了。

人生有两个杠子,一根高杠,一根低杠。高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追求,有理想,有奋斗目标。追求、理想和远大目标,人们都说顺嘴了。细想一下,其实许多人并没有弄明白。对于你我而言,一是目标要高,让人能抬头朝前朝上看,还能努力有奔头。二是要够得着,够不着的东西,努力了半天最后只会失望。人与人不同,起点不同环境不同。比方说,亿万富翁的儿子说,要当个总经理,他爹夸他:“有理想,从实际出发,培养自己办事能力。”但若你是个刚走出小山村的山里娃,你对你爹说:“我当了总经理再回来看你!”你爹肯定会想,这小子找借口不想回家了!

人生的理想,一要高,二要够得着,就像高低杠有个高杠,让你有向上的努力,同时这努力又能实现。记得在农村当知青时,常与毛驴一起干活。驴推磨,蒙着眼,没目标,只是一站下了,就会挨一鞭子。于是小毛驴为了不挨打,慢悠悠地围着磨道转圈。赶驴出村去驮炭。出去的时候,毛驴不知去何处,四顾慢走。驮上炭后往回走,毛驴知道是回家——回家就会卸下重负吃上草料——它就撒欢儿跑,跑得让人追不上。没有目标毛驴都不走,何况是人呢。

不是说平头百姓穷孩子就不能当总经理,现在的不少总经理都是苦出身——何止总经理,局长、部长、总裁、总理都有可能是苦出身的人当的。但什么叫够得着的高杠?做个有本事奉献社会的人,做个好人。奉献社会得到成就感,做个好人就能有真幸福。我认为人生够得着的高杠就这八个字:奉献社会,做个好人。八个字两层意思,少一条都不算完美。比这八个字多出来的,无论是股市刚让你发了财,还是伯乐又让你升了职,都是运气好;老天爷没打盹儿,让你多得了几个小苹果。

人生还要有个低杠,叫做往下落的时候,能接着。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倒霉事谁都要摊上。就在此时此刻,有升官的,也有掉乌纱帽的;有发财的,也有破产欠债的;有办喜事摆筵席的,也有戴白花去殡仪馆的;有红透屏幕成名角的,更有想跑龙套都没人理的……好像是一个硬币有两面,谁都不能只挑好的往衣兜里装。有升有落,有输有赢,起起伏伏。让你只求往下落的时候,有个低杠子把你接着!这个低杠子就是一句话:能够自食其力,不与魔鬼结盟。往下落时,人会失重心里发慌。心慌是不知底在哪儿。底儿其实是在自己心里揣着。财没有了,职位没有了,只要能自食其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能让人有自信,也让人在没底的时候,不急于去做冒险犯科之事。人生低谷,急于摆脱困境,有些人会饥不择食,病急乱投医;有“自食其力”垫底,就不会饥不择食,更不会不择手段,也不会把撒旦当成医生——也就能够把握住道德底线。道德底线说起来容易,也像是个虚设的线。然而,有自食其力的硬本事,这个虚设的底线就能守住。

这就是人生的高低杠。高杠,只要奋斗就能够得着;低杠,在你跌落时能够接得住。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人生高低杠,能摸着就好!握紧了,别滑了!

那些流淌在乡间的人生语录

文/廖献红

我的母亲和中国许多旧式农村妇女一样,没上过几天学,没有多少文化,一辈子为家为孩子在锅台和庄稼地里穿梭,但她却常常语出惊人,富有哲理。她的语录,听来犹如深山的清泉,流过心田沁人心脾,常常让我们在一阵笑之后,有所思有所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有事不推明早,今日就讲就行,恐防明日下雨,又等后一天晴,后日又有别事,此事却做不成。”

“什么是福?觉着是福就是福;你有一碗饭,给别人吃了,是你帮人,你有十碗饭,给别人吃一碗,那是人帮你。”

“什么事,倒个过儿想,就想通了。”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大白话,细想起来却深有哲理。皇上整天三宫六院、龙肝凤胆地享受着,可他们并不觉得快乐,一年吃糠咽菜的老农民过年吃上个白馒头,那幸福的滋味别提有多美了。而母亲说的“倒个过儿想”,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至于那句一碗饭帮人、十碗饭帮己的话,套句毛主席的用语,老妈懂“辩证法”。

老妈还说:“千有万有不如自己有,老公有了还要伸个手。”这是教育我们女孩子要自强自立。但老妈的话更浅显、更直白、更容易让人听懂并接受。老妈看到一些贪官落马时说:“吃坛子,屙瓦碴。”“夜路走多了,总会撞着鬼。”这跟我们常说的“慎独”有何区别?

小时候,老妈在饭桌上常向我们唠叨:多个朋友多条路,添个仇人添堵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要想人莫知,除非己莫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人为善,广结善缘。她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当初听她唠叨时心里只是觉得烦,然而时过多年每遇到具体事时,这些话却往往会从记忆的深处冒出来,给我以触动和启迪,而事后专门去想,却又想不出完整的几条了。或许,母亲坚持不懈的灌输终于产生了效果,她的那些“思想”已经成了一颗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

其实,很多时候,还真应该感谢老妈,正是她时常从嘴里蹦出的语录,让记忆深处的那些浅白而又深刻的人生哲学重新又鲜活起来,有些话的意义单纯从字面上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必须结合老妈这一代人一生的为人处世和心路历程,才能掂得出其真正的分量。

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传承。看似平实、简单的语言,由于有了传授者一生的身体力行做铺垫,便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老妈以行动教育后辈:人即使穷贱,也可以活得不下作,人穷志不能穷。孔子以他一生的经历告诉弟子,人即使穷贱,也可以有一颗高贵的心。孔子少时“贫且贱”,而当鲁国的阳虎以陪臣身份执掌国政、鲁国“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时,一生奔波求官的孔子却能坚持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读到《论语·里仁》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孔子名言时,才会信服;读到《论语·雍也》中孔子称赞颜回的那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时,才会产生思想共鸣,才会“心有戚戚焉”。

我想,中国之所以能够称得上文明古国,我认为并不仅仅是因为有大量历史遗迹和典章文物,还因为曾经有大量类似于老妈这样的民间哲学家,他们或许目不识丁,或许一辈子围着锅台转,但他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往往浸透着传统儒家思想的博大内涵。百年之后,母亲这辈“民间儒学家”驾鹤西去,但愿这些流淌在乡间的人生哲学仍能流传下来。

7种比喻,诉说人生

文/苏绾

人生如箭,开弓无悔

人生就像离弦的箭,一旦开弓,就只能向前,无法回头。人活一世,最可怕的是面对着过去,背对着现在。

成长,是一个不断告别和放下的过程。告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放下过往,才能去到更远的地方。活在昨天的回忆里,只会让今天又成为另一个遗憾的过去。

别等到来不及,才说要珍惜;别等到斯人已去,才开始追忆。

想做的事,现在就做;想爱的人,现在就说。不负时光,便无所憾;把握当下,笑对年华。

人生如坡,上下皆难

人生像极了一座山坡,坡下之人拼命地想爬上坡顶,而坡顶之人最怕掉下坡去。

上坡不易,一不努力就会后退;下坡也难,一不留神就会滚落谷底。成年人的勇敢,从不是无坚不摧,而是就算流着泪也要继续飞。

站在坡下时,有不畏前路艰险的勇敢;跌落坡底时,也有重头再来的坦然。

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是不曾对生命的辜负。

人生如棋,有舍有得

黑白交错中,举子落子间,像极了人生路上的每一步。对弈之中,难免有所失去。有时为了最终的胜利,甚至不惜弃子保子。但一时的失意并不要紧,只要你没有一蹶不振,就会有机会东山再起。

棋场如战场,没人想要输,可既是博弈,胜败就都是常态。人生路漫漫,比赢得了更重要的是输得起。

看淡得失、放宽眼界、提升格局,才能下好人生这盘棋。

人生如茶,先苦后甜

壶茶中,藏着人生百态,会苦一阵子,却不会苦一辈子。

那些匍匐前进,是为了在未来某天的高高跃起。那些所谓的失去,是命运想要还你更大的惊喜。

在繁华来临之前,你先要耐得住漫长的寂寞。

所谓成功者,谁不是在无数次的失望和沮丧后,依旧坚守着心中的梦想,才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人生如戏,别太在意

生活是最心血来潮的编剧,它会时不时扔下一记重磅的剧情,丝毫不给你准备的机会。

可除了你自己,别人不过是你戏中的配角而已,你又何必太过在意?

你永远也无法令所有人都满意,你演得再好,也会有人挑剔;你偶尔发挥失常,也会有人在台下不离不弃。

欢呼也好,唏嘘也罢,重要的是演好自己。

人生如粥,难免煎熬

有诗云:“人生好比一锅粥,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不容易和更不容易。古往今来,但凡成事者,谁不是熬过了风霜苦难,才得见彩虹的绚烂。

也许你偶尔会感到命运的不公,或是正在经历人生的低潮,但请别灰心丧气。

这是命运给你的考验,它要让你在煎熬中成长,练就沉得住气的隐忍,受得住苦的决心,和耐得住寂寞的勇敢。

未来的路上也许仍会有风浪,但你都能熬过去。

人生如书,结局由你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书的封面和序言是由父母赐予,但书中的内容和结局,就是由你自己决定。

所以,永远也别太快说放弃,乾坤未定,谁是黑马仍未可知。从现在起戒掉拖延、立刻行动,就能还自己一个满意的结局。

把那些缺陷的章节,看作是为惊喜埋下的伏笔。把昨日之遗憾,化作今日之动力,去续写人生的传奇。

那些曾有过的黯淡,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里,化作光芒万丈。

人生本过客,得失皆随缘

文/北叔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命运的不公,或抱怨生活的无奈。

人生有时确实很残酷,兢兢业业,忙忙碌碌,有些东西,还是无法拥有,有些失去,再也找不回来。世界太大,岁月太短,许多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与事,终究只能经历,无法占有。于尘世而言,我们都只是匆匆过客,来时干干净净,去时两手空空,过程也就几十年光景。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抱怨与执着,而应该是看淡一切的随缘与洒脱。

对于感情,缘来缘去,聚散离合,不用伤感,更不必强求。

有缘之人,就算相隔千山万水也会相遇;无缘之人,哪怕近在咫尺也遥不可及。

有人说:“你会遇见谁,又和谁擦肩而过,上天早就有了安排,你能做的就是尽人力听天命。”

能够在刚刚好的时间里,遇到刚刚好的人,是一种幸运,可大多感情不是相见恨晚,就是阴差阳错。

一位听友说:遇见你,我才明白爱情的模样,可惜我们之间存在的距离太多,你有你的星辰大海,我有我的暮雪千山,你我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再纠缠下去也没有意义。虽然我现在还做不到完全放下,但我会学着去接受缘分的安排。

人与人,因缘而聚,缘尽而散。当彼此走上了分岔路口,会有遗憾,会有不舍,但还是要学会释怀。

经历越多,越明白,无论是长相厮守,还是爱而不得,都是一场历练。不必为难,也无需执着,且一路前行,一路随缘,相信一切自有安排。

对于生活,悲也好,喜也罢,皆是人生。

王国维在《采桑子》中写道:“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生几多风雨,你是欢喜也好,悲伤也罢,都不过南柯一梦,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一时得失。

《庄子·田子方》中有个小故事,肩吾问孙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却不显露出荣耀,后来,三次被罢官也没有表现出忧愁的神色,总是这么欢畅自适,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孙叔敖回答:“我觉得官职爵禄的到来不必去推却,它们的离去也不可以去阻止,这些得与失都不是出于我的自身,也就没有忧愁的神色。”

岁月如歌,无论福祸得失,无论成败荣辱,该来的躲不过,该走的阻止不了,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处事态度。

生命说到底,就是一场体验,所有的酸甜苦辣,得得失失,都是旅途中的风景。

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

对无能为力的事,不纠结;对无缘之人,不强求。凡事只要努力过,认真过,珍惜过,就无需后悔。

人生本过客,得失皆随缘。

在有限的时光里,我们要学会,用随缘的心态,去面对尘世的起落沉浮,用真挚的情怀,去成全自己的人生。

往后的日子,有风听风,有雨看雨,缘来珍惜,缘去珍重。

风雨人生路,带着微笑去行走

文/谈笑在指尖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能让人生灿烂的不只有阳光,还有你的微笑。微笑,是一个暖心的字眼,养眼的符号,面带着微笑去生活,生活就会充满着阳光,带着微笑行走在人生路上,遇到再大的风雨也不怕。因为微笑是一个最能给人信心和力量的招牌动作,微笑是一张能给人带来温馨,能感染人幸福的笑脸。当你用心笑对自己的时候,原本只想收获一缕的春风,却能意外地收获整个春天;当你用心笑对生活的时候,原本只想亲吻一朵花儿,你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个灿烂美丽的世界。

生命无常,人生苦短,渐行渐远的时光中,我们都是生命旅程的赶路人。旅行途中我们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成为家人、朋友、爱人,并与之共同经历了一段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辛,在这个过程中,与之一起战胜困难,与之一起微笑,与之一起拥抱幸福。在流逝的光阴中,我们匆匆的走过,走过喧嚣,走过孤寂。流逝的光阴无情地将我们的青春年少带走,还带给我们许多的烦恼;匆匆的岁月从我们身边碾过,世俗的偏见,物欲的躁动,追逐的劳累,取舍的烦忧,让我们像背着重重的行囊在路上行走。春夏秋冬,朝去暮至,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多少风雨,遭遇多少坎坷,我们无法预测到,但只要活着,前边就有路,只要有路,就必须去走。如果记得给自己一个微笑,那么我们的旅途中就会有欢乐,我们的生活就会感到幸福。

徘徊在时光的流影里,用心装点着岁月,将该铭记的,深深去铭记住;将该遗忘的,从脑海中抹去。让生命如一泓清泉,静静流淌,无论是坎坷还是平坦,用坚定的脚步走过;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用平常心去对待;无论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用坦然的心去接受。人生原本就是在得到与失去中轮回的,给自己寻觅一个角落,安放好心灵;给自己寻找一个空间,茁壮的成长;给自己寻找到一个理由,绽放灿烂的笑容。生活多姿多彩,人生有滋有味,让自己微笑起来去行走,就能把握好自己;让自己微笑起来去生活,就学会了好好生活。有这么一句话:有风雨,就在风雨里恣意奔跑;若平淡,就静静坐下来喝杯暖茶,不是非要把自己过成哪种样子,日子怎样来,我就怎样爱。

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将坎坷的人生路轻轻的迈过,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简单、轻松、快乐。人生没有完美,有的只是内心的安祥,时光的渡口,我们都是匆匆过客,风雨人生路,让我们带着微笑去行走。只要做到淡定从容,自然岁月无恙,在短暂的人生中,保持“微笑”的心态,学会善待自己,你就会拥有无尽的幸福;学会释然微笑,生活就能明媚如歌,你就能享受永恒的快乐。

戏里戏外皆人生

文/张辉祥

京剧是国粹,地方戏是各地的文化瑰宝,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戏曲还是属于一种“小众文艺”。不过,由于有“春晚”这个平台,不少人每年都在品味“戏曲联唱”的风韵。我,一老者,爱看戏,也演过戏,票友也。因为熟知戏曲,便少了一点观众对演戏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演戏,先排戏。排戏就是角色之间对念白、对唱腔,什么人物说什么话用什么腔调。“关公战秦琼”那是相声的时空穿越,若真来那么一出,可是砸牌子的买卖。

台上戏好听,台后更好玩。后台,演员在这里化妆穿行头。有的化完了妆,因为上场演出的时间还早,便穿着自己的衣服与后勤人员喝茶聊天,那场景是隔着几个朝代的茶叙,特别有趣。“扮上了吗?”或“扮上,扮上”这些术语时不时在后台听到,这是舞台监督在催戏。扮戏时间长,起码一个多小时,而卸妆快,十来分钟完事。化完妆穿好行头,然后登台献艺,完了一卸妆你还是你他还是他,出了戏院便淹没于人流,无论你是角儿,还是龙套。

记得二十余年前的一个夏夜,我从乡镇演出回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路过城市中心的广场,四周全是乘凉的人。思绪弥漫开来,回想刚才一脸油彩、一身行头在台上的模样,再看看骑车的脚,不禁一惊,忘记换鞋了,还穿着老生的靴子,而身上却是短打夏装,暗想若就地演一出如何?群众必疑,今日精神病院的大门是否关好?哑然失笑。演什么人物说什么话,什么人物穿什么行头,“宁穿破不穿错”,反之便不为戏,所谓“穿帮”,即贻笑大方。

常看戏的观众,对于内容早已烂熟于胸,到戏院来看的是角儿,看某一角儿不同凡响的四功五法。有时即便是小旦的一声“喂呀呀”的娇啼,也能赢得台下一阵喝彩。台上的哭戏,更是一大看点,角儿拿捏人物到位,哭得好或这哭体现了流派特点,让观众过了瘾。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角儿是戏曲艺术得以延续的命脉。

单单把戏曲看成娱乐节目那就错了,戏曲艺术家在非常时期起过非常作用。最典型的就是梅兰芳的《抗金兵》、周信芳的《文天祥》,以戏文为刀枪,舞台为战场,借古喻今,高歌一曲,荡气回肠,激发起民众的抗日激情,吓得伪政府下令禁演。艺人以孱弱的肩膀担起时代的重任,用唱腔发出民族的怒吼,给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德艺双馨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常说:“戏比天大”。其实,这就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戏曲艺术家赋予戏曲的教化意义。

是戏就有人物、故事,就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暗合了世间许多人情冷暖,因此,也就有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说法。有人把现实生活中善于巧饰,变非为是的事称为“戏”,但真正的艺术家上台演戏下台绝不演“戏”,表现出文艺工作者不苟且,凛然耿直的人生态度。一句话,戏里戏外皆人生。

大师的读书观

文/汪亭

读书可以认知自己,了解社会;可以增进学识,提升修为;可以洗涤内心,净化灵魂。

一个爱好读书的人,必将是一个有智慧、有前途、有希望的人。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智慧人生都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及方法,他们有着自己的态度与见解。

学者胡适认为读书必须精读和博览。精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须字字认识,不可随便放过。“口到”须句句念出来。“心到”是每篇每句每字的意义须用心考究。“手到”是将看过听到的知识做一些提要说明,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记述。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专业精深,几乎惟他独尊;又能旁搜博览,几乎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对社会极有用处,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读书的目标,胡适认为:“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武侠小说家金庸曾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讲述了一段关于读书的看法。主持人问金庸:“您写了一辈子书,您怎样评价读书?”金庸回答:“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主持人又问:“如果有十年时间让您重新选择生活,您怎么选择?”金庸答:“如果这十年中,一种是让我坐牢,但给我书看;另一种我有自由,但不让我读书,我选择第一种——— 在牢中读书。”

金庸的这番话,表达了他对书籍无限而执著的热爱。金庸以为读书更重要的是得到心理的满足,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金庸先生希望年轻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要学会读书,人生中遇点挫折、不如意,都不会放在眼里。

文学家鲁迅,少年时候便与书籍结下了深厚情缘。鲁迅平常十分爱护书,看书前总要先洗手。他从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别人,如果有人借书,他宁愿另买一本新书借人。鲁迅常年整日地看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从不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上,以至于养病时喝茶时都在读书。鲁迅的读书方法有“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自愿的嗜好读书”等。鲁迅读书讲究“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思想家梁启超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一般的粗读,有价值的细读,格言类的精读。语言学家林语堂觉得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样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趣味。哲学家冯友兰的读书经验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和明其理。

大师们的读书观,虽各有说法,但都一脉相通——— 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领悟文字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辨别真伪,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人生之痛

文/凸 凹

年过五十,器官有异动了,时时有些不请自来的隐痛。这让我不自觉地思考起关于痛感的问题。反省人生,我发现所谓疼痛,不在其身,而在疼痛之外的附加因素,即:它往往附着于心理和精神的作用。

堂妹生得美,却为美所害,追求脱俗的爱情。她认识了一个官员,他有权有势有风度,但也有家眷。她不听劝告,一味痴迷,甘心做外室。一做就是二十年,其间不断做流产,直至风湿加身,骨节肿胀。家人为她心痛,但她自己不觉痛;族人为她蒙羞,但她自己不觉羞:因为她能感受到爱情。男人给她美庐香车,还像亲女婿一样给她父母养老尽孝,这一切都是爱情的证明。但那天,我们出席一个晚辈的婚礼,中间她突然泪流满面,悄悄地退出去。我尾随其身后,想看个究竟。她坐在酒店台阶上,不停捶打双腿。我以为她风湿病犯了,便走上前去,关切地问,是不是送你去医院?她凄然一笑,说:“哥,我没事,就是突然觉得心中虚空,情不自禁地想,我什么时候也能有个亲生儿子,也能像模像样地给他娶一房媳妇?”我知道,这个时候,痛苦从所谓的爱情中朝她钻隙而来,身残可忍,不能忍受的,是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父亲刚过五十,就得了直肠癌,后来又扩散到肝上。他默默忍受,不吭一声。因久治不愈,怕他怨恨亲人,就告诉了他病情。从那一刻起,他像换了个人一样,坐着喊疼,躺下喊疼,整个家庭都疼痛在他的哀号里。其实为了缓解疼痛,每天都给他服用吗啡、注射杜冷丁,但为什么他还老喊疼?不是因为他不够坚强,他是疼在绝望。

父亲一天晚上去世,我心有大痛,但我没有哭。我平静地把他推进太平间,并仔细地给他系好领扣,然后蒙头大睡。天一亮,我就动身上路,到十里八乡,给亲朋好友磕头报丧,之后是联系火葬场,最后是抱着骨灰盒把他送回祖坟安葬。在这期间,我还要接待前来凭吊的族人,说些感激的话,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没表现出一点丧父之痛。母亲大惑不解,对人说,这孩子心真硬,死了老子居然还能平静如常。待父亲入土,看到眼前堆起了一座新坟,我才突然醒悟到,父亲真的没了!于是,我一下子扑倒在地,放声号啕。那哭声异常怪异,不似人声,却似野驴哀号。事后回想,不是我意志坚强,能承受失父之痛,而是因为我是长子,父亲的后事需要我悉数担当。让他体面地入土,是第一等要事。在责任面前,痛苦失去了它本身的锋芒。

回望种种,我感到,人生之痛,不在于身体的创伤,而在于内心的失据。

早起的人生,到底有多赚?

文/杨枫

1

最近做了个小手术,躺在床上好几天几乎不能动弹,只能平躺着休息。玩玩手机,看看平板,累了就睡,醒了继续刷微信。客观上不能继续工作,主观上觉得自己累了应该休息,于是,我毫无负罪感地在床上休息了几天。

我天真地以为,每天这样休息可以恢复元气,继续愉快地写文章。结果几天过后,感觉只有一个字——累。睡到自然醒的结果,就是该起床的时候还在赖床;该开始读书写作的时候还在躺着玩手机;该精神振奋开始新一天的时候,还在昏昏乎乎地发呆。

时间浪费了不说,更可怕的是,过度睡眠让人一整天都感觉头晕,什么事都做不了,看书看不进,玩也玩不爽。

适度的休息,叫放松。但如果毫无克制,便是放纵。

2

我在读大学时,也曾经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起床看心情,上课就随缘,结果常常就是,起床已是中午12点。起床第一件事,先把电脑打开,开始游戏挂机,然后点外卖。一切弄好了以后,才开始刷牙吃午饭。一边吃饭,一边盯着电脑看网游中的自己……

从中午开始,一直玩电脑到晚饭。心情好就挂机去食堂吃饭,我们称之为“放风”。不想动的时候,就继续打游戏,直到深夜。第二天继续睡懒觉,打游戏,玩到深夜……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竟是如此臃肿和油腻,自己都觉得恶心。洗头发时,因为长期熬夜,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我对自己说,难道我要这样过一辈子吗?绝不!

但是,当时我的生活习惯已经非常糟糕,要改变谈何容易。幸亏我的英语还有一点底子,于是我决定从自己的优势开始突破。

3

第一件事,早起背单词。前面几天是最难的。晚上室友还在打游戏,我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在他们“鄙视”的眼光中上床睡觉。声音吵,就戴耳塞;被骂“猪队友”,就假装没听见。

晚间的痛苦,在第二天清晨的阳光中全部消散。原来早上6点的空气,是这么新鲜!山间小树林里,各种朗朗的读书声、背单词声、唱歌练声,嗨,还真是有点美妙。当我背完单词,吃完早饭,回到寝室整理课本准备上课时,室友还在呼呼大睡。

于是,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课,两节高数课过后,竟然才上午10点钟!于是,又一个人跑到图书馆自习。一上午的时间,我竟然干了这么多事,而且非常高效。早起,真的太赚了!

后来我英语通过四六级,都是源于早起,也因此改变了我整个人生的状态。

4

认识一个自媒体作者,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世界500强的高管,非常忙碌。但是她想转型做自媒体,平时事情很多,下班还要带娃,时间从哪来呢?

她的办法就是早起。她告诉我,她每天处理完工作,哄完孩子入睡后,已经是晚上10点了。这时候她会坚持读1小时书,然后入睡。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雷打不动地开始写作两小时,7点半出门上班。

就这样,她一边兼顾繁忙的本职工作,一边在早晨写作。半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对于一个零基础、兼职写作的上班族来说,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早起的人生,真的是赚翻了。读书学习也好,健身锻炼也好,每天早上坚持用1个小时的时间修炼自己的硬本领,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的路上从来不堵车。想过自律的人生,就请从早起开始吧。

我人生的转折

文/赵浩军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已经33岁了。

往事依稀,从20岁到30岁,我经历了人生中最为灿烂的十年。这十年中,我渡过了终生难忘的大学岁月,做着一份满意的工作,娶到了贤惠善良的妻子,拥有了聪慧可爱的儿子……我的人生因诸多的转折充满了艰辛的选择。

在最美的年华里,我尽情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在自己的世界里,执著前行。每一次的选择,都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这些个点勾勒出了一幅美妙的风景。面对选择,我迷茫过、伤痛过,也期待过、欢喜过,有泪水、有欢笑,有激励、有担当,回头望去,这一串串奋斗过的脚印,是我人生宝贵的一笔财富。

高考,我的第一次选择。那年,我20岁。恰逢非典,高考的气氛格外紧张、压抑。考试那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蒲城中学的考点,量体温、核对证件、进考场、答试卷……紧接着,是考试后漫长的等待。在等待期间,内心的焦灼不断充斥着我的大脑。我和表哥不停地反复估分,研究填报院校的专业,终因还是没有估分和报考院校的经验,高估了30分,以至于志愿填报的过高,最后被调配至本省的一所二本院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心情沮丧到冰点,经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家人的分析劝说,尽管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选择去。当时真的没有勇气复读,因为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让我真的怕了。

在高中的学习时光里,我全力以赴,铆足了劲,奋战了三年,没有空缺过一个晚自习,每天晚上学习至凌晨两点多,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上理想的院校。记得那是一个临过年前的星期天晚上,我和同学在教室上完自习出来,不知何时,纷纷扬扬的雪花已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我们两个人都没说话,默默地踩在雪上向宿舍走,那种惆怅、凄凉的感觉至今常在心头回荡。

择业,我的第二次选择。那年,我24岁。四年的大学,我通过不懈努力,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证书。这份付出,为我以后更好地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找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次“傲慢与偏见”。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每次,满心的希望与期待,总被无情地拒绝远远 推向一边。面对父母,我无颜以对;面向自己,我无力以行。不!我必须推着自己向前!向前!不断向前!鲜花和荆棘相伴,失败与奋斗相随,努力与坚强相携。我,告诉自己,要学会真正地长大。挺过了那段一次次的投简历、面试、等待日子的煎熬,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一份心仪的工作。

如何工作,成了我的第三次选择。那年,我25岁。来收费站报到的那天,正赶上杨凌举行农高会,我被派往杨凌收费站支援道路保畅工作,在这一个月中,许许多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收费员工们的行动,深深感染了我,激励着我,也震撼着我。

为了交通保畅,站领导们坚持在车道指挥车辆,睿智、果断的处理特殊情况。嗓子哑了,他们顾不上喝口水;过了饭点了,他们粒米未进,仍然在忙碌着……他们身先士卒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员工,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落实到行动中。收费岗位上的同志们则是为避免因上厕所影响收费速度,则坚持一天少喝水甚至不喝水。看着眼前紧张有序的工作场面,感受着每个人履行职责时的敬业与激情,自信与微笑,无人不为之感动,我为你们点赞!

在宝鸡西收费站,我先后从事收费员、收费班长、食堂管理员岗位,我热爱本职工作,在每个岗位上,常常思考如何能干好。现在,我从事职工食堂管理工作。坚持每天早上7点到岗,提前做好开饭工作,确保食堂各项工作按时、有序开展。每周精心安排菜谱,努力做到营养均衡、合理搭配健康可口的膳食,定期与就餐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就餐人员的意见、建议,合理采纳,及时了解员工想法,根据季节适时调整蔬果,确保就餐人员健康饮食,这就是我虽普通,但重要的工作。

如何幸福,我的第四次选择。结婚成家,那年,我27岁。如何让妻子过得幸福?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行动上彼此多去关心、呵护,理解、支持,才会幸福。这些,妻子做到了。一直都是她在关心我,迁就我,支持我,而我却做到的很少。那年冬天,我生病了,慌乱中,她外套顾不上穿,在刺骨的寒风中,将我搀扶到医院就诊,到半夜又起来给我熬稀饭……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珍藏在我的心头,浓情蜜意充盈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每次我遇到困难,都是妻子在鼓励我。她常给我说的一句话则是:“不管多大个事,那有个啥呢,只要人在,啥事情也能过得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的行动和态度对我的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渐的改变。我很庆幸,我找到了我人生的另一半。

如何育子,我的第五次选择。儿子出生了,那年,我三十岁。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我初为人父。儿子于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中午11:03分,来到了人间,面对稚嫩的生命,我百感交集。儿子的到来,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在儿子满月的当天,舅舅对我说,“虽然升级当爸了,但是肩上的责任比以前大多了。”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却让我自己感觉又沉甸了许多。

儿子现在五岁了,我几乎全程参与他的成长。五年来,我对儿子非常严格,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为了儿子有个好视力,我停了家里的闭路电视,坚持隔周带儿子爬山……我喜欢和儿子一同“成长”,但也经常反思自己,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吗?自己是不是应该转变思维,换个方式教育孩子。

人生的转折点很多:求职的迷茫、婚姻的喜悦、得子的欣慰……人生每一次阅历,都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历,人生没有彩排,要想人生出彩,必须面对一个个“转折”点,调整好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极乐观的赢得每次“考试”,赢得自己的人生!

茶中相遇

文/杨进涛

秒速赛车开奖直播-写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写茶。今夜,秋雨的凉爽,玻璃上雨水的流动,恰好看到了茶叶的沉浮,又联想到她对茶的喜好与我一般,并以茶结缘,便有了写“茶”的想法。

世间万物许多,我与生俱来的特别喜爱茶。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后来因为生活的压力喜欢安静与清幽。总会在生活的时光里,泡一杯茶,让幽幽的茶香,溢满心湖;或者找一本书,在书中度日月;或约一知己,轻酌慢饮,畅谈心语。

有茶的消遣就不用担心外面的喧嚣打扰了心性;也不用烦心窗外的阳光掠夺了屋内空调的清凉。所有的繁华都被挡在了“茶”之外;所有的燥热都被隔在了“茶”之末。安静中,书桌旁,用一杯温凉的茶,独自闲泡着时光。

与茶相遇的具体时间应该是高中,我父亲一生爱茶,随着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也就与茶接触较早。

虽与茶接触较早,但我并不懂茶道。读高中时,看书太久,喝口父亲的茶觉得头脑清醒,于是就慢慢喝上了茶。后来,因为事业的繁琐事,习惯泡一杯茶,寻一清宁处,来安放自己的灵魂,就这样,与茶相知了。其实,这世上的有些遇见是没有缘由的,只是一瞬间,便爱上了。

茶中相遇,要的是一份默契与理解,不必寒暄,只为一份投缘。记得,认识你以后,彼此沏杯清茶,从烧水,到冲茶,举杯,品尝,难得的是,你恰好喜欢,我也恰好喜欢。在这心动的时刻,于茶中多次相遇。也许走了很远的路,也许是绕过太多的千山万水,才遇上这份缘。今生,我与你茶中相遇,也看着是久别重逢,没有距离,没有陌生。不知道你还是不是用那句“不能深受同感”来回答我。

一杯清茶,清香扑鼻,一段彻骨倾心的畅谈,一段清澈透明的表白,何尝不是生命的恩泽?一席茶话后,各自珍重,又彼此牵挂。岁月的千回百转,一次次的心痛,感觉“茶”才可以让我们回到如初的人生梦想。

茶的世界,清清凉凉,一壶清茶,一抹清香,简单明净,温润着心田。人生的味道与茶相似,有浓,有淡,有苦,有甜;人生的光阴也与茶相似,沉静,隽永;茶也如天长日久的情意,一壶,两杯,凉了,续上。

茶就是这么简单,只为清心,不论风雅。所以,茶的景致,就是让人怡然自得,心生喜悦。一杯茶在手,感觉可以洗去一身风尘;感觉可以温暖一起的岁月。

闲暇的时候,烧水,冲茶。茶叶在沸水中,翻滚。心也随之沉静,再沉静,与茶相对,心绪安然,不急不缓,心围绕着淡淡的安宁。一壶清茶的品尝,倚在林荫树下,清香怡人,一份真情,一处雅致。茶中岁月,就是这样如许的美好。

一缕茶香,也是一份安静,与你茶中相遇,自是朴素中带着真情。人生有许多活法,最难得的还是能做回自己。

茶的清淡,能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只要把心放在低处,便能通透安然。人生就如茶,浮浮沉沉,十有八九不如意,芸芸众生,哪一个又不是沧海桑田,每个人如果都能看透,就不会那么负累,可又谈何容易?许多社会名流,都生命无常,常人,又为何不是如此?正如宋代无门和尚的《颂》诗所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生活里有茶,便是尝遍千般滋味,这就是柴米油盐的融合,酸甜苦辣的交织。沏一壶香茶,细品静观,不管是浓或是淡,它的久远清香就会缓解百般滋味。

岁月里有茶,人生就会变得温和。晨起一杯茶,无需太浓,便可假想当天的美好。

短暂人生,总有一些风景让我们铭记,生命的澄澈,细致而温暖。生活不只有平淡和忙碌,还有诗意和远方,在一杯茶中,诠释着细水长流的久远与漫长的岁月。

有茶的人生,可静心观浮沉,重要的是拿起、放下。茶叶又在水中翻滚,时上时下。就像人生的种种际遇。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尽力把持自己,无论是起伏或是沉寂,都要学会接受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生活的迂回。茶,让我们懂得,不经洗礼,就不会有青翠葱葱的气质和香气四溢的魅力。

万物都要回归淳朴,人也一样。就如茶渐渐的无味淡去,其实无论经历什么,生活还是该有的样子,花开花落不过就是寻常。

我们应该懂得,今生所有上天的赐予,都是生命最好的安排。不管岁月如何将你亏待,也要尽力去学会热爱生活。人生所求自然很多,可并非都能如愿。所以,淡然也好,简朴也罢,活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中年,经历了很多岁月的洗礼之后,懂得了妥协和坚守,妥协变成了一种坚守,坚守变成了一种妥协。有时甚至找不到真正的意义。

中年的茶,有着繁华过后的内敛,安之而淡定。纵然有千般滋味,已不想再品出太多的执着,只想在茶中与你相遇。

不再有浮躁,反而多了一份安稳。懂得和学会了,在人间烟火中寻找真情,在柴米油盐里安放人生。不急,不争,将一杯茶喝到无味,将一本书读到烂熟,将平淡的日子,过得与众不同。喝茶,应该与你的茶杯一样,即使没有茶叶,也能感受到茶的香浓。也许,你是看淡了沉浮,懂得了生活;也许,你是学会了淡定。

老年之悟

文/李邦清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渐渐明白生命是有尽头的。我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深有感悟。其实,老人是个令人崇敬的字眼,老年是人生由青涩到成熟的折点,由花朵到果实的蝶变,从风雨坎坷走过来的老年人,在追忆消逝的岁月时,对人生会有个更清醒的认识,更深沉的感悟,人到老年,最爱回头看,在回忆中感动,在感动中回味。

年轻时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事业和金钱,而老了之后,则认为健康比事业更重要。年轻时不懂得珍惜时间,总觉得来日方长,过了今天有明天,而老了之后才痛惜时间不多,无法挽留。年轻时认为养儿防老最可靠,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老了之后才发现养老重担主要靠自己挑,靠老伴相依为命相互关照。

年轻时,充满理想和希望,而离退之后方知许多事并不能如愿以偿,生活空间突然缩小,失落感孤独情油然而生。人到老年要活得舒坦,过得潇洒,必须调好心态,过去的是非功过,名缰利锁像云烟飞过,现在要做的是善待别人和自我。善待自己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即一个中心:健康;两个基本点: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三个忘记;忘名、忘利、岁。四个老;拥有老本、老伴、窝、老友。五个要:要说、要笑、唱、要跳、要俏。

糊涂一点就是对现实要看得惯,想得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仰观天上云卷云舒。烦心事尽快解脱,高兴事常温常乐,这难得的糊涂是最高的清醒。善待别人很难,又必须面对,一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二要多记别人的好处,三要多想别人的难处,化误解为谅解,变挑剔为宽容,化干戈为玉帛,达此境界则心平气和,其乐融融。

人生之路花满径,纵有坎坷也从容。集多年阅历,叹过往人生,做人要有底线,办事要有红线,底线是立身之本,红线警钟长鸣。奉献不求回报,距离产生美妙。走路要抬头挺胸,始终不忘初衷,要想取得成功,一要高人指点,二要个人努力,三要抓住机迂。跋涉的人生,平中有坎,坎中有平。求索的人生,明中有暗,暗中有明。多变的人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多味的人生,酸甜苦辣,健胃消疼。多彩的人生,荣中有枯,枯中有荣。美丽的人生,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无欲者刚,有志者竟成。自信者振兴,淡泊者从容。自卑者速朽,自强者长青。清廉者留芳千古,腐败者遗臭万年。我退休后,不为上班准时所困,一切随心所欲,或读书阅报,或挥毫泼墨,或著书立说,或走亲访友,或为国建言献策,或观光旅游,或抱子携孙,享受天伦之乐,既舒心快意,又充实不寂。人生苦短,岁月悠悠,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是非成败,盛衰荣辱,古来万事东流水,转瞬即逝。要明白;青春诚可贵,老年价更高,人生有夕阳,事业无黄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创造无止境,日月永新天。

老年朋友们,应把老年作为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把离退休视为老有所为的新起点,让自己几十年的时光换来的不是物质、不是空虚、不是无能、而是精神上的“心静止水”。如果有人嫌你老了,你骄傲的告诉他:“谁没有年轻过,但是你老过吗?”这样的心境才是生命中永不变的风景。

人生有尺,需要有度

文/有书焰燃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世上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字,物及必反,过犹不及。

生活中,一个人只有把握好言行的尺度,掌控好待人处事的态度,方能进退有余,舒适自在。

话别说太满,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常见的遗憾有两种:一是力所不及,一是用力过猛。

好比烹饪,盐放少了乏味,放多了则难以下咽。说话、办事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恰到好处。”

的确是这样。

说话留三分,才可以进退自如。说得太满,最后往往难以圆场。

《菜根谭》中也说:“口乃心之门。”

透过言谈,更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

喜欢把话说得太过绝对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不成熟、不靠谱。

做十分的事,说七分的话,才是明智之举。

会说话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总能说出适宜的话,凡事于己于人都留个台阶下。

说话留余地,是一种稳重谦卑,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俗话说:“水不试不知深浅,人不交不知好坏。”

人与人之间,不是你付出了真心,就能得到同样的回报。

有时候,你视别人为知己,别人却当你是傻瓜;你越是无条件对他好,他越是不把你当回事。

人心难测,不要随便为一个人掏心掏肺。任何时候,都要记得保留几分,善待自己。

别让你的好心,变得廉价;别让你的善意,失去价值。

相处靠真心,深交靠人品。真正的友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岁月的打磨。

人别熟太快,时间会为你留下最真的人。

一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不要在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一个人想太多,只会徒增今日忧虑,透支明天的烦恼。

古希腊学者库里希坡斯曾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

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想得太多,只会累了自己。

不如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策略,用“桥到船头自然直”的淡然,来迎接每一天。

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

人的心,就像一只杯子,装了太多忧愁,就装不下快乐。

谁也扫不完明天的树叶,过好每一个当下,便是对烦恼最有效的消减,也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刻大师,向众人分享雕刻之道说:

“其实秘诀很简单,就是把雕像的鼻子雕大一点,眼睛雕小一点。因为鼻子大了,还可以修小,太小了却没法改得更大;眼睛小了,可以改大一些,但是太大就不能改小了。”

凡事留点余地,才能张驰有度。

人生,往往也是败在过度,误在失度,成在适度。

万事留些余地,适可而止,刚刚好。

话别说太满,留三分做退路;人别熟太快,让时间过滤真情;心别想太多,为快乐留点空间。

面对死亡

文/曾纪鑫

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抗拒的历史过程。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个体的人,便被抛入了偶然与必然相互联系的大千世界之中。走完一段旅程,死亡,将不可避免地降临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头上,这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至于生命之长短以及何时消亡,便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了。

死亡,是独特的一次性体验,对生存于世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无法重复。生命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也只有一次。

正因为死亡人均只有一次,难以雷同,所以,关于死亡的滋味、过程、归宿等,也属个体独一无二的经验,并不存在某种权威的文字或声音对它进行叙说与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死亡的体验及死后的阐释,只有依靠推测与想象才能完成。

然而,死亡的经验毕竟还是有的,这便是对死亡过程的叙述。前人通过语言、文字或图示将自己的死亡历程留给后人,天长日久,便积淀成了一笔关于死亡的宝贵财富。只要我们一想到“死亡”这个词语,前人留下的那些体验就会不由自主地漫过心海,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其实,这些关于死亡的体验,也不是严格的、本真的死亡之体验。生命一旦死亡,其述说与阐释也就画上了句号。因此,我们所接触或接受的有关死亡的体验,只是一种正在死亡过程之中的经验。生命正一步步走向终点,接近死亡,而没有达到死亡的极限,就在这一过程之中,前人尽其所能地留下了他们能够留下的一切话语。

面对死亡,有人害怕,有人欣喜;有人忧伤,有人开朗;有人黯然,有人坦然;有人遗憾,有人满足……因了人生态度、生活阅历、目标追求的不同,其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其实,人生的每一时刻,莫不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生命是坚实的,它可以历经许多无法想象的坎坷、灾难甚至浩劫而依然蓬蓬勃勃;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哪怕半点意外的偶然,如一粒小小石子的打击或一粒饭食的哽噎,也会置人于死地,从而造成生命的断裂。

明乎于此,对待生命,既要执着,也须达观才是。

面对死亡,也是面对人生的一种继续与连锁反应。看重生命的人,必将看重死亡;游戏生命的人,醉生梦死,生死无界,已无本真意义的死亡可言;对生命自暴自弃的人,早已是灵魂出窍,徒有一具空空的躯壳行走于世……

就生理学角度而言,对死亡的恐惧与悲伤,是人生的内在冲动与本能。然而,对于那些很好地生活过,真正体验了生命本质与内涵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有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也如黄叶被秋风吹落枝头、飘向大地,既无远离美好人世之恐惧,也无解脱悲苦人生之欣喜,就像一次家常的晚餐,一次平常的散步,恬然而宁静地死去。于是,生命在走向终点的同时,也达到了人生的峰巅,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优雅与优美、壮丽与完美,正如弘一法师临终遗墨所言:“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做自己该做的

文/禺心

不得不说,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从未在清晨翻看微信的我,下意识地点了一下,然后就看到了观赛邀请;也是由于偶然,最近的我一直很累,很忙,想休息,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怎样才能放松。然后我就做了一件素日里无法想象的事,我主动联系了学长,主动要求去看比赛。学习了摄影,也拍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街拍。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基于有这么一个人给了我最初的选择。我很幸运,生命中遇到的很多人,都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身边人关怀备至,把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做人生第一等重要的事,甚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们的身上有太多我需要反复品味的东西,这一次,我懂得了经历就是在创作。

我自小便敏感多疑,为了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我尽力掩盖锋芒。我本就是谁,所以我应当做谁,我以为我已经预知了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在遇到后依然坚守本心,但是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世界。一场身临其境的比赛,再一次解构了我的世界观。在这里,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用血泪做背景,用拼搏做标尺。

矩形场地如同牙塔,正在拼搏的队员如校园内的你我,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没有顾虑,信念唯一,目标清晰。此时的我们经济来源的获取方法——和父母开口,面临挫折的应对手段——沉沦逃离。而矩形之外则是社会一角,人情冷暖,数年的攀登,瞬间的失落。可是,最多的依然是彼此的鼓励,互相的扶持,即便身在场外,依然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场上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着献出一切。为了集体,也为自己。场内的人不想出来,场外的人想进去,这是规律,不思进取,就已经在后退,因为每一刻的停歇都伴随着无数的超越,我只有在应该努力的时候拼尽全力,才无愧于青春,无悔于迟暮。

至善的路上,我会遇到很多人,面临很多事,作出很多选择,渴望得到更多。朋友告诉我,我的兴趣所在是做这件事时,觉得很棒。我赞同,但是我并不会如此选择。因为凡是带给我痛苦的,都是所谓逆人性的,我习惯懒惰,喜欢居于一隅,但这些只是我逃避现实的庇护所,我只有如最开始那般挑战自己,才会在某个回暖的清晨抓住梦想的尾巴。

心安是我做事的底线,也因着这个,我交到一些朋友,第一个小我几年却成熟很多学弟,第一个大我两岁却望尘莫及的学长,第一个气质绝佳,笑容甜美的学姐,第一个已经将梦想变现多年,却甘愿陪伴我们成长的引路人,没有回报依然不辞辛苦,永远的热情,永远的活力,永远充满盎然生机。其实我并没有想到很多,却在不觉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感动。就像老师曾说过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此时,我才真正悟出了一点个中深意,就像一位智者所言,做了该做的,剩下的就让上天决定,只要我无愧于自己,结局总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