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冬至的文章

2023/01/02好文章

关于冬至的文章(精选15篇)

冬至

文/书文

今年怕是见不到雪花了。

虽说家乡的雪也是越来越少,但一年至少还能见到一次。去年回家,还遇到很惊喜的一场雪,好像又回到小时候,夜黯下来,雪地里或明或暗,清寒宁静,开心地蹦蹦跳跳,得瑟地给告诉这个告诉那个。一岁又一岁,家乡冬夜里的满天星光还是那么清冷又温暖,只是有些人已不在,有些事情已成过往,记忆慢慢折磨吞噬还怀恋它们的人。

冬天似乎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安宁人心的。明天是冬至了。天也要渐渐更冷了,在异乡记下前些日子写下的一篇文字吧,只当是留下些琐碎的陈迹罢。

[又下雨了,不知上次是什么时候,隔得太久,忘记它的样子了,仍旧是被四方建筑分割的天,被坚实水泥所倾覆的地。疏疏落落的小雨,偶尔檐下落下积攒已久的几滴。近处的并不分明,稍稍远望了,才见如丝的细雨在花木前无声地蒙蒙落下,像小家碧玉闺阁门前轻淡如烟的的绣帘。南方的冬天还是温和得多,这雨有些像北方的秋天,同样的肃清幽冷,却还未达到严冬那般的使人根本观摩不了的肃杀冷酷。清风朗日见的多了,偶尔来场小雨便觉得是极大的恩赐。大概是两年前或是更早时候,在武汉,夜里,也有一场很安宁的幽明夜雨,室友都睡了,躺在床上,格外的清静美好。大概是那段时间正学习古代文学史的缘故,也诌了一首并无格律的小“诗”,现在记得的是这样:

室外清雨冷,铺上轻盖寒。

心境听珠落,无念怀别牵。

徘徊夜已深,游移闻息安。

纵使觉花鸟,也须逐梦还。

题作《安宁夜雨》,惭愧的很,完全没有诗词的韵调,只是根据自己模糊的一点印象和当时自己的心情而没有去认真学习诗词的具体做法写出的这点东西。 现在看时,追逐之心也还是有的。尽管并不很明白自己要走哪一条路。

后来些日子,迷惑了,倦怠了,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了,好友提醒道“现在还没到休息的时候,能拼的时候就拼一下”,是啊,还如此年轻,怎能轻言安于现状。尽管要拖着粗笨的身体,能飞的时候还是不要忘记飞。

万在空间上记过一句话,我记得不大清了,零乱的拼凑起来大概是“男儿不负凌云志,空负天赐七尺躯”,且不论这“凌云之志”意指何志,又怎能才称得上“凌云”,只是说他当时的志气还是很远大的。他曾经自信满满地说过“以后我当了教育局局长一定把现在的语文老师提拔去做下校长”之类的话。现在还记得历史课上讲到宋朝“靖康之耻”,老师问我们谁愿意起来背一下岳飞的满江红,他站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许是年轻人的心中太纯净,那时候激发的豪情至今难忘。如此大志之人,日后必不安于过庸庸碌碌的生活而是要按自己的想法辉煌闪耀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问题罢。

就是这样的豪放之人却又含有婉约之心。他也曾记过“倚楼听风雨,淡看世间路”.年轻的人因为太多的不了解,也许多半会多感善愁,在常人面前不会那么轻易表达,但无意中却流露出来,自己或者并不知情 .还记得他所写下的《蔚蓝的天空飘着雨》、《伤心太平洋》等文,这些文字甚至只有这些标题曾多次被我们“讥笑”,连他所敬爱的语文老师阅之之后,因其中的“爱情文字”而评之为“不健康”……可是他似乎毫不为所动,依旧如故,笔耕不辍。我为当时和现在的“讥笑”向你表示深深的歉意。

檐上的雨落下来时已像透明爆竹爆破的样子了,淅淅沥沥的雨奔涌着冲向被水泥板所阻断的大地母亲。

青涩的年代,似乎矛盾似乎合理的我们莽莽撞撞,迷迷蒙蒙,谁能在我们的黑暗中点燃哪怕是半点的星火。师长们教会我们该怎样去生,却并没有教我们怎样去活。

年纪轻轻的谈什么情说什么爱。学生们似乎懂得了“男女授受不亲”,老师们也格外的敏感。有一次,晚自习下了。路上偶遇一位女同班,也就没在意的和她说了些闲话。男女宿舍是邻近的,又是晚上,快到宿舍门口了我们也没有躲躲闪闪还是直截了当地往前走。哪知刚要到宿舍了,一位老师骑着摩托车疾驰而来,大概路过看见我俩的“距离”如此之近,没有遵从“男女之大妨”的戒条,还有说有笑,大吼一声,“不要脸的男生”!乍听此话,知道说我,见他来势凶猛,又是惊又是笑的一溜烟跑开了,那瞬间我仿佛听到了鸡鸣狗跳的声音,啊呀,了不得。

如果可以快乐,何必选择伤感。迷茫的依旧迷茫,刻苦的依旧刻苦,瞌睡的依旧瞌睡,老师的厉声中,我们似乎醒了,但要不了多久又睡下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个站立起来的人而不是“被毁掉的一代”,为生活所奴役四处飘荡的浮萍…

路漫漫,故乡遥,心安何处。

选择,每个人都要面对,愿“扫除腻粉呈风骨,退却红衣学淡妆”.

或是秋天。草枯黄了,叶子落了,河水冷了。万、王和我在校内的河边小土坡坐下,也不知在闲侃些什么,总之是安心惬意的异乡之中,一两位好友,虽只有些凄风凋木相陪,随便聊点什么,时间不长却也还是好的。或是夏日,太阳炙烤的地面炽烈得使人不敢逗留不久,我们在树荫下,密草中坐下,无聊赖的打打扑克,做小小的憩息。或是与久别的老友们相聚随意走走,吃吃喝喝;或是冬日去王那里自己做饭;或是去肖家喝喝他父亲酿造的老酒;或是去万那里走走峭拔的山路去一个塘心岛上看看那残存的山石,与虽不浩然却足以让人心惊的肃然寒塘……

永远记得来学校看我为我瘦弱不堪的病躯落泪的女孩;永远不会忘记万圣夜已很深了,你调皮地打通你想到的所有人的电话,道一声,“万圣快乐”,又忙着给另一位朋友打过去;永远不会我们一起有过的愿望,并携手的壮志,虽然因为我的顽劣而落空;永远不会忘记你担忧的声音与最后的话,我会好好记得;永远不会忘记虽未曾谋面却亦师亦友的你新年时候总是第一个给我空间留言问好;永远会记得你为我前程担忧所给与的殷殷教导虽我多次无理,你依然坚持,真心为我的好意……

请恕我不能一一记下。

真的好感激自己能有这样的经历,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谨以此文谢谢你们,谢谢我所有的朋友,谢谢所有走近的我生活和生命的人。]

夜深了,暂记在这里罢。

逛“冬至会”

文/白志民

“走,逛冬至会去!”这是以前我们这里的乡党们在进入每年农历冬至前后,常挂在嘴边边的一句口头禅。

辛辛苦苦一年的农人们,忙完了秋收秋种,终于盼来了冬闲时节。此时,县上的“冬至会”应时而开。一座小小的县城,除了大小商铺、门店把东西都摆放在了街面销售外,县上还要选择县城附近一处空地或广场,把供销、商业、物资等部门组织到一起,设点、搭棚、摆摊,让群众来做买卖交易。入冬不久,人们一听说要开“冬至会”了,如同泾渭河的潮水沸腾了,男女老少争先恐后、热热闹闹地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地逛会来了,那时,留在大家心里的只是一个“美”!

“冬至会”,是指物资紧缺、统购统销时期,地处渭河北岸的原高陵县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传统冬至物资交流大会。关于它的历史,我查阅了明代吕柟和清代白遇道、樊景颜分别编撰的《高陵县志》,遗憾的是均无文字记载。又翻阅了2002年新编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高陵县志》,记有:历史上每年冬至前后,商贾云集县城达月余。民国35年(1946年),县城商业已有粟花、布匹、杂货、饮食、典当等行业,且繁荣昌盛。解放后县上曾于1952年12月11日举办了第一次冬至会,共举办了10次大型的冬至会。和几位年长者谈起,他们认为我县的冬至会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了。由此看来,高陵的冬至会在方圆区县甚至关中一带,是规模较大、时间较早的一种古会。

我记忆中的冬至会,是五六十年代上小学的时候。那天是星期天,一大早父亲要领着我去逛冬至会。前一天太阳还暖融融的,早晨起来天气却变得阴沉沉的,刮起了风,让人觉得有一丝寒意。父亲犹豫了一下,母亲催促说:“还不快去,给娃说得好好的。”我跟着父亲一路小跑,来到了距村子10华里的县城东门外、路北拐弯处的冬至会。

在农民刚种过小麦的一大片地里,麦苗已经露出了头。父亲告诉我,麦苗不怕践踏,等来年春照样返青生长。麦地上,用芦席搭起的帐篷一个挨着一个,大都是卖吃喝卖穿戴卖日用品的。此时,天空飘起了雪花,人已经来了不少。父亲说咱不买啥,先看看稀奇。我跟他来到一个马戏团搭建的大棚前,父亲花了8毛钱买了两张门票。说是表演驯马,两人各骑一马,在场子转了几圈。又来一人,肩上爬了两只猴子,随着耍猴人的训话声和手中的鞭子挥动,猴子顺从地爬树上杆、钻铁圈、滚铁环,搔头挠耳,逗人取乐。父亲说,走,快看“空中飞人”去。“空中能飞人?”我又惊又喜。他又花了一块六毛钱买了两张门票。走进帐篷内,里边已围站了一大堆人,都在踮起脚,仰头看。只见一个年轻人身上被帆布条紧紧地裹扎着,两个胳膊肘和脊背被一条长长的钢丝绳固定在棚顶一个又粗又壮的大木椽的滑轮上,钢丝绳的另一端被地面上一个年纪稍大的人牢牢地牵引着。地面上的人一拉一放,一紧一松,那个小伙子随着系在身上的钢丝绳在空中自然漂游,翩翩起舞。刺激而又惊险,观众拍手叫好!

正午时分,虽然雪花满天,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父亲告诉我要“圆”会了(指冬至会到了高潮)。他领我去看大戏,在临时搭建的露天戏台上,只见台上演员穿着古装戏服,经过化妆后一个比一个演得认真,唱得带劲。戏台下人头攒动一片,你拥我挤,唯恐看不够。这边的人一晃动,那边的人似乎要倒下去;那边的人再一晃动,这边的人又要倒了下去。维持秩序的人站立在高处,拿着长长的竹竿儿,一边大喊一边在人头上晃动恐吓。天快要黑了,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我和父亲在一家煮馍馆里一人咥了一碗“红肉煮馍”(红肉煮馍有三四片猪肉加木耳、黄花、粉丝等,外带一个用玉米和麦面做成的烧饼)。那时一碗煮馍只有四角三分钱。父亲觉得没咥够,肚子松松的,又要了碗热清汤,将来时带的一个玉米面饼泡在碗里吃了。记得那顿饭我和父亲总共花了不到一块钱。

第一次逛会,我看了稀奇热闹,落了个“肚肚圆”。而戏迷的父亲填饱肚子后,走在回家的路上,高兴地一路吼着“咣咣乱弹”。稍大后,我同伙伴们常去逛会,感到一次比一次热闹,一次比一次高兴!

“万重关山锁不住,古会春花今盛开。”到了八十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县停办了十多年的冬至会如老树枯枝,沐浴阳光雨露,焕发了新的生机,被压抑在全县二十万人民心中的愿望,像决了大堤的洪水奔流而泻。这期间,全县十个公社的供销社和县商业、物资、供销等系统,分别在县体育场搭建了售货棚,临县三原、泾阳、淳化、乾县等地也设点摆摊前来助兴。西安、咸阳、渭南等大城市的百货商店还搭起了服装、布匹售货大棚。牲口交易市场上,还有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贵客运输来骡、马、牛、羊交易。高陵剧团的大戏坚持每天都在露天舞台为群众演出。10多家国营和集体食堂,有群众喜欢又曾多年未吃的蒸肉夹馍、红肉、码子煮馍、水煎饼、油糕等特色小吃。还有群众将自己家里出产的柿子、花生、核桃、白菜、萝卜等土特产拿来销售。除此之外,县上在集会上还布展了新时期总任务图片展览馆、路线教育馆以及市场管理、社队企业和文化、卫生宣传等共九个展馆。让大家不止逛了会,还受到了活生生的思想教育。此时,我在县委办工作。据统计,约四万平方米的县体育场,平均每天前来逛会的本县和外地群众约十万余人。冬至会成了一片欢乐热闹的海洋!

那年头,群众逛完了高陵的“冬至会”,又要去赶三原的“腊八会”,到了来年还要上泾阳的“二月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日益繁荣昌盛。县城商铺商店鳞次栉比,农村集贸市场和超市比比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诸如冬至会这种传统的古会形式自然而然地结束了它的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冬至会它让多少人扫除了心头的忧郁和焦虑,给多少人增添了惊喜和欢乐,又为多少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食粮,并以一种特有的形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人们永远难以忘怀的!

冬至心情

冬日黄昏的街头格外拥挤,长长的车流在街道上缓缓移动,车灯闪烁,汇成了一条光的河流,不知疲惫,川流不息。朔风呼呼,扬起细小的沙尘,路灯裹着一层模糊的桔色的光晕,有气无力地把光投射到大地上。

我伫立在街头等待着车流能有个间歇的时候过马路,思绪却不知飘向了何处,似乎只剩一具空空的躯壳。大街上一片嘈杂,汽车喇叭声,交警的哨声,电动车尖利的刹车声,街边店铺里激昂的音乐声夹杂在一起,可这一切的匆忙,拥挤,嘈杂都与我毫不相关,我只是一个等待绿灯的过客而已。

这个冬天格外地忙,也非常之疲惫。每天顶着星星出门,早点也顾不上吃一口,便是不断地上课,直到口干舌燥,饿得前心贴了后心,才能有功夫歇息一下,吃上一口。之后便一头扎进作业堆里,全然忘了室外有灿烂的阳光,更忘了自己还是一个人。回家的时候便是黄昏了,两头不见太阳,似乎就是一架机器而已。

不管心情如何,也不论多么忙碌,家总是要回的,饭也是非吃不可的。

明天冬至节,我们有吃饺子的习俗。借着节日之际,包饺子调节一下阴郁的心情。我买好了菜,晚上可以先准备好饺馅,明天中午下班就可以方便的包饺子了。

不知不觉到了楼下。习惯性地抬头望向四楼,我家厨房的灯亮着,一股温暖倏忽便荡漾开来。已经习惯了下班自己打开家门,自己开灯,一个人进厨房忙碌,一个人等待老公回家吃饭。今天他比我先回来还真稀罕。

快步上楼,敲门,没应答,再敲,依然无回应。无奈,自己掏钥匙开门,屋里空荡荡的,只有厨房孤零零亮着一盏灯。我冲到窗前看,他的车也不在。原来这个老东西压根就没回来呢。灯一定是他上午出门的时候忘了关,而中午我忙着做饭吃饭,竟然也没有发现厨房灯开着。一股怨气腾地升了起来,眼泪也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什么时候我能进家门就吃上热饭,哪怕是闻到饭菜的香味儿就好了。唉,纯属奢望。

冬至的阳光

如有人说的那样,生命就是一趟旅程,每个人都在途中,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路过沿途的风景。人生四季的风景也在路上,轻轻的,在脚下,在身边。或故作清闲,或庄注凝重,都在暗示着生命本身的传奇。

人们有时如鸟一样,静守着每一季淡然时光,安静地等待春暖花开、

聆听岁月,于素雪纷飞的冬至,珍藏一抹明媚的阳光,淡淡含笑,浅唱一曲流年,静静凝听。愿岁月静安,温暖绵长

又到冬至

文/谜底

又到冬至,时近年终,冷空气没来,雾霾又起。

周五下午先生单位外出活动,要在外住一夜,不能按时接周末回家的儿子, 担心儿子行李多让他打的,他不愿意,说跟同学一起坐公交。我在学校排练艺术节的健美操,没有坐班车,所以比儿子还要晚到家一个多小时,时间太晚,也有些疲惫,跟儿子商量我们两个去饭店吃,儿子说他想吃麦当劳,于是周五晚餐吃的是快餐,真有些过意不去。

周六一大早,煮上粥,乘儿子还没起,上了趟早市,买了扇贝、蛎虾、蔬菜,中午要好好做一顿美食,弥补昨晚的偷懒。其实周五已经准备好了羊排,准备给儿子做个胡萝卜炖羊排的,因为时间太晚,放到周六中午做了,第一次学着做,感觉还不错。又做了儿子最爱的油泼扇贝,蛎虾剥好虾仁,拿了一些做了茭瓜炒虾仁,其他的放进冰箱,周日包饺子用。炒了一个香菇油菜,最后做了鸡蓉玉米汤,先生中午正好赶回,一家人共进午餐,儿子对那个炖羊排赞赏有加,吃得香极了。

午餐后跟先生去超市购物,买了肉馅、饺子皮,家里有白菜和虾仁。周二是冬至,儿子不在家,所以提前给他包顿饺子,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了。

周日阴雨,一觉睡到自然醒,早餐完毕,开始切菜调馅,已经不是第一次做,熟练,但依然费时,中午12点包好了98个大饺子,烧水下饺子,热腾腾的白菜猪肉虾仁水饺,不咸不淡,还是颇有成就感的,中午吃剩的饺子,下午儿子返校前给他煎着吃,这也是孩子的最爱,还做了小米粥,暖暖和和吃饱喝足,送儿子返校。

又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周末,其实每个周末都是这样,不知不觉中,已近岁末……

祖母 饺子

文/兰叶葳蕤

中午,我自己在宿舍做的饭,三五朵香菇木耳,几片白菜叶,加些粉丝,炖了一碗汤,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汤里有饺子七只。今天冬至,北方在这天要吃饺子。这饺子,还是立冬时,我妈给我包了存在冰箱里的。

中国人的饮食讲文化。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而我,如果可以,我愿意每天吃饺子。我觉得饺子是中国人的智慧发明,既解决了菜又解决了饭,省时省事。

大约因为入冬后,我爸妈终于可以不用再像其他的几个季节那么忙碌,所以我对冬季的好感远胜于其他三季。但正因为爸妈每天在家,我却模糊了关于冬季的其他记忆,比如冬至吃饺子。

我对吃饺子的记忆,最深刻的来自于老祖母。

我的老祖母在世时,最喜包饺子,而且特别喜欢包素饺子,我们那里,管素饺子叫扁食。擀好的面皮,裹上豆腐、馓子或者韭菜、鸡蛋、粉丝,面皮劲道但不跟牙齿叫板,家常菜便宜易得,这些,都是祖母偏爱素馅饺子的理由。

祖母挽着发髻、穿着大襟衫,冬天还要绑上裹腿,现在回忆起她,真正是恍如隔世了。但是,只要一提到饺子,我的眼前就是活泛的祖母。她包的饺子,齐整地排列在篦子上。她往灶膛里添上柴,水开了,篦子上的饺子,滚滚下河去。同时,她还要重复一个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秃噜秃噜都下河。她这么重复的时候,一定是把我还当成那个拖着鼻涕的小丫头了。这是我人生里的第一道谜语,关于饺子的。

饺子出锅了,祖母喊我去她的锅屋,盛一碗给我。如果是年节,她还会大方地盛一只给灶老爷。不过,等一会,那只饺子,一般还是会落入我的碗中。

我的祖母是1997年春节去世的,离她逝去,快二十年了。我难得梦见她,但在这个阴沉沉的冬至节气,我特别地想念她和她的素馅饺子。

冬至提前过

文/洁骜小仙

明天周一,恰逢冬至,一年中黑夜最漫长的一天。思量着一家人明天会因上班上学不能一起吃“医圣的娇耳”,于是决定我们家提前一天过冬至。

早晨,穷尽冰箱中现有的蔬菜储备,准备了三盘红红绿绿的各色的吃食,没成想我们娘俩竟然给光盘了!饭后给女儿批改完作业,女儿纠错之时,我便动身去买包饺子的羊肉。今天阳光是真好!心中思付:冬日暖阳不可辜负了!转念就萌生了饭后定要带孩子出去一趟的想法。

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有卖兰花的。之前养过一盆兰花,由于不熟悉它的习性,花开完兰叶就枯了,所以对兰花的养殖一直心有余悸,但心中对兰花的喜爱未曾减少过。我喜欢兰花的那种幽香,但更喜欢兰叶的终年常绿,刚柔兼备的优美姿态,先人便曾留有“看叶胜看花”的古语。上前问询后,卖花人说现卖的是水植的,不需要盆栽。于是就喜滋滋地买了三株。回家后,先侍弄兰花,听卖花人说给水中滴几滴白酒,兰花的根不会腐烂,于是拿出父亲喝剩的酒,谁知酒盖一开,被酒香蛊惑着用舌头舔了一下,辛辣甜涩的一股味道顿时压制住了我的味蕾…末了,在唇齿间倒是留下了一丝丝香甜。乖乖的,给花瓶中滴了几滴白酒,酒香便扑鼻而来,兰花点缀在房间,顿觉生意盎然,感觉甚好!真是应了:“酒未必烈,唯因情而醉”。摆放好兰花,想到饭后的出游,快步走进厨房剁馅、调汁、包饺子。一个小时后,热腾腾的饺子上桌,给了我们寒风里的慰藉。阳春在望,情怀依旧。

饭后,锅碗杯盘姑且搁置不管,趁着暖阳热情未减,我们来到灞河边,此时的灞河正值枯水期,一大段干涸的河床裸露了出来,中间只剩有涓涓细流。我们在观景台稍作停留后就来到有拦堤的蓄水河段。阳光照耀下的河岸小广场,有姑娘小伙子在跳动感十足的街舞,有大姐大妈在跳妩媚柔和的新疆舞,有一家三口在打着随心所欲的羽毛球,有一群孩子们在草坪上踢着憨笨裹足不前的足球,还有大哥大叔透过护栏放着长线钓大鱼……暖阳下,这一切零零碎碎里面尽展现着生活的可爱……

又是一年冬至到

文/素波银涛

又是一年冬至到,穹顶之下霾沉沉。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古人对于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于是,又想起了十多年前一家三口去登封游玩的事来。那是一个五一假期,而且是在登封的大学室友陪伴下,当然也去了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八大景区之一,是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观星台内,有一“测景台”,它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的,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周在灭商之后,建立了周王朝,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周王朝因此要在中原建都,也就是现在的洛阳,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为了寻求营建东都洛阳的准确天文依据,周公姬旦修建了“测景台”。中国传统节气的划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正是周公姬旦通过在测景台的实地观测划定的,从此便有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划分。“测景台”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可见先人智慧的卓越。

冬至过后,白天则一天天地变长,“过一腊八,长一杈把,过一年,长一椽”;“冬至暖,烤火到小满”;“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这些都是儿时常听大人们说的。

冬至,意谓着最冷的时刻来临,刚刚泼出去的洗脸水,为一片土壤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护肤霜,钟情的池塘怜爱地凝结成冰为鱼儿挡住了刺骨的寒风。

面对同样的寒冬,出现不一样的命运。古时的富户人家常常是“朱门酒肉臭”,而穷苦百姓则是“路有冻死骨”。至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那应算是幸福人家的生活了。

而一些士大夫们则常常搞一些所谓的消寒活动,最雅致的当数九九消寒图中的九体对联了。上联“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不知细心的你是否读懂了这幅对联?该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添一笔,从冬至日开始至九九八十一天结束,可谓是“创作”时间最长的对联了。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古人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地记录了气象的变化。回顾世间诸多语言,除了我华厦的方块汉字,谁能为之?

而我童年的寒冬呢?

小时候,在那些呵气成冰的日子里,一群小伙伴总是不惧寒冷,在外面蹦蹦跳跳,嘴里还念叨着“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等一些民谣农谚。男娃子们玩洋火枪、滚铁环、打纸包、抽陀螺、顶拐架、冰上打出溜,女娃子们则是玩跳绳、跳圈、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老鹰抓小鸡,男女共同玩的要算是囚在屋檐下挤油了……一切都是为了运动,一切都是为了袪寒。孩子们经常玩得忘了吃饭,大人一遍一遍地喊,那些还玩在兴头上的伙伴们依依不舍地离队回家。有时,傍晚前玩累了,倒头便睡,连衣服也懒得脱,朦胧中,被父母揽在怀里,脱去棉衣棉裤,旋即进入梦乡。

次日一睁眼,窗户玻璃上开满了美丽的冰花。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一丛丛密实的青纱,一块块成熟的稻谷,一处处粼粼的水塘,好像朵朵白云,犹如剔透菊花,又似细腻雾凇,美妙别致,巧夺天工。有时,等不得融化,便将嘴巴对准一处呵气,直到融出一块透亮的“天窗”,借着这“天窗”,了望外面的世界,看冬日清晨的安详。

那时,乡村的冬天,冷得纯粹,道路都冻裂了口子,过了夜的水桶里,常有冰坨子可以玩耍。老屋里的柴火炕,厚实而温暖,带有烟火味的饭菜,寡淡却不失温馨,着实让人记忆犹新。

冬至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无论是以前就已度过,还是现在方才明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寒冬摧垮不了意志,心中的意念便拥有一切。

如今,夜深独自静坐在电脑的旁边,透过窗户遥望那浩渺的夜空,给回忆打分,任心灵松绑。儿时真好,尘世的所有喜乐哀愁都与己无关。在父母的庇护下,感觉天空永远都是蓝蓝的,没有别样的异彩,每天总是洋溢着一张初访尘世的笑脸。那个时候,总是无法逃脱与邻家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愉悦,现在想起,那也许是己世间最美最纯的一段记忆吧!

后来渐渐地长大了,逐渐经历着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那些成分,儿时的梦想依旧丰满,只是现实太过骨感。就这样一天天地与平常的日子为伴,几乎没有故事的发生,所以也注定了多年以后的自己,极为普通,极为平淡。

很是遗憾,红尘一遭,聆听的都是别人的故事,自己从来不曾认真地去追逐一份过分的东西,或许注定自己只是一颗没有色彩的流星,即使长空划过,也未留下美丽的痕迹。这些,是否都是因为自己太过平凡?

已届不惑,回望岁月。来时的路上,一点一滴都让自己相信世事的难料,也就坦然地去接受和面对人生的悲欢。生活因为美好而存在,也因其变化莫测而令人遐想。

回望岁月,感谢岁月给自己的磨砺;回望岁月,感谢岁月给自己的成长。

又是一年冬至到,究竟是朱颜辞镜?还是孕育新生?

冬至漫笔

又到年末了,内心有着千丝万缕的祝福,想对你说。却,还是放于心中。

自从结婚,生女后,似乎渐渐对许多事情都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从前不懂的,现在也开始渐渐懂了……今天上午接到xl的电话,通知下午约几个朋友吃火锅,说过两天就是冬至了,因为大家都忙,只能今天!

冬至?天啊,我这才意识到,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年也就走到尾声!生活总是在继续着,每天迎接着我们从来就不是一样的内容,每天都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值得回味,值得念叨。

忙碌了一年,虽然在金钱上没有很大的收获。但看着女儿已长大成人,也越来越懂事,心里也就觉得,这或许是最大的收获,没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幸福。

女儿下午正好也有应酬,我可以轻松前往了。打开门,桌上已经摆满了各色各样的食物。锅内,汤底,也已沸腾。呵呵,还有两大盘饺子,我最爱吃的!大家围坐在一起,有欢笑,有泪水,更多的是快乐。喝着红酒,畅谈各自生活的点滴。

听着你讲述着小时候生活的点滴,谈不上特别的精彩,但与我们达成了共鸣。因为,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那时候,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我也与你相同,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由于爸爸妈妈总有干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而我,在家排行老大,小小年纪就要扛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下课后,要买菜,做饭。

当然还要给他们烧水,洗澡,洗衣服。夜里,他们吵着闹着还要我这个当姐姐的给他们讲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安徒生的童话,虽然也有些故事是根据自己看的书编出来的,但他们也不难哄,只要你讲,他们就听,且是很认真的听。听着,听着,也就睡着了。

那段时光,虽然辛苦,但,却很幸福。现在每每想起,都觉得格外珍贵,也极其怀念。只是,现在弟妹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离得也远,似乎现在能相聚在一起,也都显得格外困难。干杯,干杯!一阵阵碰杯声收回了我的心猿意马。

这次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很压抑的聚会,上司与下属。但是,真正坐在一起才发现,原来很轻松。你讲时,我们听。偶尔换我们讲,你也听的有滋有味。犹如兄弟姐妹,欢聚一起,有回忆,也有期望。

你跟我碰杯,本来有着许许多多的祝福想要送出,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我想,认识了这么多年,你应该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你说要有点节目,比如讲个笑话,大家轮流,有红包抽取。第一个,说了个脑筋急转弯。轮到我,沉默了。平时不看笑话,即使看了也不牢记笑话的我,瞬间还真是找不到笑话可讲。你说唱歌也行,甚至宽容的让我到网上去查询。我很感激你的宽容,你的善解人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越发的成熟,及稳重。因为这种种,也就更加值得我尊敬,及感激。

冬至,就在这样的欢笑声中渡过。很快乐,很温馨,也很感激。带着感恩的心在这里,我很快乐。

最后,衷心地祝福搜狐博客的博友们,冬至快乐,别忘记吃饺子哟!

冬之夜梦雪飞

文/赵凤宝

天上飘着白云,地上北风凄厉,北风吹乱了我的头发,我向远方眺望,能否听到她的歌唱。

瑞雪飘摇落下,染白了我的双肩与乱发,思念随着雪花飞舞,叫我怎能不想她。

如银的月光恋着海洋,深蓝的海洋环抱着月光,这般蜜意柔情之夜,叫我如何不想她。

密集的雪花,义无反顾地扑向大海,水中的鱼儿张嘴亲吻雪花,风中的海鸥,你说些什么话,叫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曳,野火在暮色中燃烧,西边的晚霞,听我诉说,瑞雪纷飞在何地,叫我如何不想她……

在这冬至前凄凉的寒冬,我梦中的雪花,你却翩跹唯舞。款款而落。阴霾已竭,而那惨淡的星辰,却也茫然而逝。

在这冬至前凛冽的寒夜,我梦中的雪花,你却翩跹唯舞。于是,大地一片苍茫,那阴冷的夜空却不再灰蒙。

而你那洁白晶莹的花朵,闪烁着耀眼的光环,而这个光环却照亮整个世界,也照亮了我的心田。

一片片雪花,如同是洁白的玉蝶,在炫彩的光环下,闪烁着最神圣的光斑。

你来自九天广寒,在寒夜冷风中,在烟波浩渺中飞翔,结晶出最贞洁的灵魂。

经过千锤百炼,你那六棱花瓣,雕塑成晶莹剔透清澈的圣灵,你那玉树琼花,绽放了最美的芳华。

啊,圣洁的雪花。你质朴无华,你傲骨圣洁,正气凛然。

冬至,是一个伤感的季节,你把你的情愫洒落在圣洁的大地,装点着这个苍茫的冬季。也许你是在告诉我,那是你袒露的襟怀。

在这寒冷萧瑟的拂晓,天空悬挂着皎洁的残月,一场可怕的北风,把你的光环吹的细碎。

圣洁的雪花,你絮絮绵绵,纷纷飏飏,你把满腹的思念,满腔的爱恋,无私地洒向人间。

在这百花殆尽的冬至之晨,你酣畅淋漓地为人类折射出曜眼的光彩。

纷飞飏飏的雪花,如叙如诉,而我怅然若渴的思绪,恰似这漫天纷飞的飘雪,在那银白皎洁的天地间,尽情舒袖,欣然挥笔,写下最美的思绪……

又是一年

文/翟冬梅

冬至10天阳历年。小时候母亲在冬至前后经常唠叨这句话。那时,只知是快到元旦了,却不太相信母亲所说的每一年冬至距离元旦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后来专门留意观察并查阅了资料,果然是。每年的冬至都是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很神奇。

冬至后10天左右就是新年的开始。小时候,冬至过后一个美好的新年向往就悄悄地在心中产生了。

逐渐长大后,慢慢减弱了对新年的向往,才知过去的时光已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了。

生命于不觉中已进入中年。每每到年末,除了稍有对元旦假期的期待外,更多的是剩下些紧巴巴和心慌慌了。时光太过匆匆,总是来不及对新的一年有什么展望和非分之想,日子日复一日地重复,平凡、单调。不免在一日日多生的华发里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新年到来前的冬季时常雾霾重重,阴冷、抑郁、烦闷,天地间灰蒙蒙一片。多么盼望一场东北风刮过,风来霾散。而在过去,自己是最不喜欢冬天刮大风的。北风呼啸、寒风凛冽,想想就冷得刺骨。此刻,刮大风却是对付雾霾的有力武器。

多日的雾霾被一场狂风吹散后,太阳犹如蓝天中的一把火,把心里照得暖暖的、亮亮的。有阳光就能驱散阴霾,冬日的暖阳真好,冬日的大风真好!

人的愿望是会改变的,随年龄、随时间、随心境、随现实状况。一个人年岁渐长后,能握在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想拥有的只不过是一些最简单、最原始的东西罢了,这些东西往往又是以前不太看重的。比如蓝天,比如健康,比如时间,比如在冬季的雾霾天里刮起的东北风。

人生如行路,一程又一程,一年又一年,一生一世而已。凡尘俗世里活不出真实的性情,一天天过去,一天天老去,如此而已。细想想谁人不是如此呢?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尽力做些喜欢的事情,爱些该爱的人。人间有爱,或许就是对人生最有力的一个注脚!

冬至硬朗

文/张华梅

冬至仿若一位临风而立的硬汉,满脸疲倦而坚毅,目光里透着斗志,零乱的胡茬上挂着些许雪花。不管天再寒,不管风再猛,不管雪再大,冬至没有半点的踌躇和退缩,勇敢地支撑着冬天的最高点,让人们能够在寒冷中尽量活得舒服些。

的确,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最硬朗的节气,假如把二十四个节气排成一支军队,那么冬至必定是一员猛将,很像张飞之于刘备,怒目圆睁,勇猛刚强,铮铮铁骨令敌人胆寒。冬至之所以如此勇猛,这与它所处的时间点有关。交冬数九,过了冬至,便迎来了最寒冷的时节,因而冬至使出所有的力量,看守着冬天这扇大门。冬至喜欢阳光喜欢白云,但也不排斥寒风和雪花,就像一个真正的男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享受生活,又不能逃避困难。

冬至有着最长的黑夜和最短的白天,似乎命中注定它是一个悲剧的英雄。冬至严酷,不苟言笑,从来不会轻声慢语地说出温情的话语,甚至受它庇佑的人类和动物也不是特别喜欢它,但是没有办法,冬至就是这样一个硬朗的性格。虽然冬至是一员武将,但也会能将雪花和枯叶写成文字,这并不是风花雪月的文章,而是针砭时弊的利器,它用干枯的树枝来衬托,用旋转的寒风来点题,以冰封的河面来总结,将现实的严酷和理想的美好形成对比,让人们知道,尽管冬至并不美好,但是过了这一天,白天会越来越长,黑夜会越来越短,人们所期待的春天就在不远处。

冬至也有温柔的时刻,尤其在北方,每家每户都在忙碌,慈祥的母亲亲手包着饺子,那热气腾腾的温馨场面,可以令所有人想家。冬至还是人们上坟缅怀先祖的日子,尽管天寒地冻,那被烧化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一只只黑色的蝴蝶飞舞而去,足以令所有人动容。

冬至夜的思念

今天是冬至,可是却没有了往昔的感觉,心里涩涩的,忍不住想提笔写点什么……

我的祖籍是广东汕头,在潮汕地区,冬至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人都要尽量赶回来(除非是在外地的),长辈们准备了好多丰盛的菜肴,要吃甜丸子,年幼的我们那个时候欢乐的围着桌子转、嬉戏……那个时候冬至是甜蜜的、快乐的……

那个时候,年幼的我,父母远离身边,依偎在爷爷身边,我的一切都是充足的。一年纪的我考试只有八十多分,常年在外的妈妈回上海,看着这样的成绩焦急万分,爷爷一边挡住妈妈的训斥,一边安慰我:“这个成绩蛮好的,以后还会更好的”。在这样宽松环境下,我一直开心的享受着快乐,也越发自信起来。当我最后考进了重点大学,爷爷更是高兴的独自坐车1个小时来学校看我……

可是,去年的冬至,最疼爱我的爷爷则长眠在了嘉定,那个靠近国际汽车城的地方……这个时候冬至是苦涩的、悲伤的……

捧一杯热茶,靠在窗台,抬头努力寻找最亮的星星,是不是最亮的就是亲人的眼睛?泪渐渐充满眼眶,今天的冬至夜充满了思念……

缤纷岁月系列之冬至

文/吕树国

冬至,顾名思义是冬天到了。但事实上这样解释等于是废话——冬天到没到谁还能不知道?我想古人设置了这么个日子,是某个时间的节点,有继往开来的意味,毕竟过日子过的是以后,而不是过去。设置某个节日是对过去的总结,为以后的日子做好准备。似乎所有的节日都有这么个意义。故而,民间把冬至也作为个节日。

中国的节日基本上都与吃有关。常听人说,这个节您咋过?人家回答:哦,买个猪头炖炖。一说到吃,必想到娘,因为只有娘做出的菜最好吃。倒不是说当娘的都是优秀厨师,而是娘烧的菜有亲人的味道。凡事一掺上感情的因素,味道就丰富啦!而且,娘烧菜吃饭的日子,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的日子,热闹。

小时候喜欢过节,哪怕农历六月初六长工节(俗称大锹把节)也过的不亦乐乎,虽然大锹把节是旧社会的产物。过这个节不是缅怀过去,更不是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而是这一天,餐桌上会多出一盘肉,娘的烩肉那叫一个香!肉是真肉,亮汪汪的大肥肉片子,一咬一口油,过瘾。哪像现在的肉,简直没有肉味!连这个节日都不放过,冬至节当然也跑不掉。清楚地记得,冬至那天一大早,三星偏西,娘就把我们叫起来了。我穿衣服的当儿,娘已经揉好了面,爹往锅灶里添火,火光照的他的额头亮晶晶的。娘往锅里倒进半壶油,慢慢的地油冒了泡,娘把做好的面饼、油条放进锅里,刺啦一声,这声音真美妙,更美妙的是飘来的一股股香味。娘捞起,放进竹篮里,下面还放一个瓦罐,控油,接着喊:吃啦。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动作奇快,嘘溜嘘溜吃上了,大概是烫,嘴巴直歪。我慌得破棉袄的扣子都扣错了位,老棉裤的布带子也没有系,一只手提着,就那样提溜打挂地伸出一只手来抢。娘照我的手就敲了一筷子,说,去,把爪子洗洗再吃!妹妹嘻嘻地笑,那种幸灾乐祸地笑。

吃着油条的时候,爹开始卖弄他从刘兰芳《说岳全传》里听来的故事:油条又叫油炸鬼,油炸鬼指的是秦桧,秦桧是奸臣,害死了岳飞,后人为了表达对他的痛恨,就把他捏成了面人,油炸了吃。我很纳闷,就问:油条不像个人嘛!爹说,就那个意思。此时外面的风呜呜地刮着,房间里烟气和香气缭绕,暖洋洋的,我们也都晕乎乎的,似乎是吃醉了。

后来,我们纷纷有了自己的家,娘和爹住在了乡下,冬至节这样的小节也不再怎么费心巴力地过了。吃已经不是过节的向往,节不节的好像都无所谓了。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上了洋节,中国年轻人很有创意,所有的洋节都被他们过成了情人节,动不动就咖啡馆西餐厅的,浪漫,也浪费。倒不是羡慕,就是有些遗憾,总觉得,我们小时候的节日才叫过节。

温情冬至

文/梁永刚

时间的脚步真快,桌上厚厚的一本台历已翻去大半。不经意间,冬至款款而来,漫过一切寒冷和萧瑟。流年似水,四季更替,冬至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点,也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日子,一顿香喷喷的饺子在冬至的记忆里,飘荡着节气的清香,氤氲着亲情的味道,牵动着游子的情怀……

“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这是古人对冬至的说法。常言道:“冬至大似年。”冬至,古代亦称“至日”,是我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历来被人们极为看重。古时候,冬至这天皇帝要祭天,百姓要祭祖,还有贺冬、迎神、辟邪、食饺子等诸多民俗。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太阳急匆匆来又慌忙忙去,老辈人传下一句谚语:“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一到,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也就是 “交九”。民间习惯于自冬至之日起数九,从冬至这天算起,每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也就是八十一天后,便迎来了春暖花开。小时候,父亲教会了我许多与数九相关的乡谚俚语,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杏花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值得庆贺。《后汉书》《晋书》等史籍中都有“冬至贺冬”的记载。老家地处豫中平原,在乡亲们的心目中,冬至是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广泛流传着“冬至扁食夏至面”的习俗。扁食是农人对饺子的别称,顾名思义就是捏扁的面食。在老家,冬至这天中午,穷也好富也罢,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过节,即便在生活极其艰难的年代,哪怕是用红薯面擀皮、野菜团做馅也要包上一顿饺子。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宁穷一年,不穷一节”,饺子作为每年进入数九寒冬后的第一顿美餐,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冬至的记忆之门:窗外寒风呼叫滴水成冰,堂屋里炉火烧得正旺,我们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着饺子,其乐融融,一碗寻常的饺子胜似山珍海味。如今想来,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拮据,但那种温暖的氛围,就像这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让我们兄妹三个感受到了最实在的幸福。

冬至是孕育新春的驿站,是季节更替的片段。白驹过隙,时过境迁,曾经难得一见的饺子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吃饺子迎接冬至的古老习俗却历久弥新,无关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