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的文章
关于山水的文章(精选10篇)
观龙泉山水 赏杜鹃花色
文/唐光程
游山玩水,游的是山,玩的是水。对丹寨县龙泉山来说,虽然没有可玩的水,但有可玩的花——杜鹃花。没有水的滋润就不会有花的盛开,龙泉山的杜鹃花之所以开得如此火红、青春和壮观,说明这里的“水”有着自己独特的底蕴,也是值得玩味的。
游山玩水的意义和境界就在于观赏,不会游玩的人,观的是现时的景,赏的是现时的色;会游玩的人,观的是历史的景,赏的是文化的色。一个人,观到的景色如何固然重要,能够让人触景生情、心旷神怡、失忧失虑、乐不思蜀;赏到的历史文化如何才最重要,能够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心智顿启。景色的美丽是暂时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是永远的。一个缺少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只能是昙花一现,来了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美丽的景色加上厚重的历史文化是相得益彰、众星拱月,来了一次就会想来第二次。历史文化是水,由这样的水浇灌孕育的花即景点才是最美和永恒的。古城北京、西安等与现代化都市上海、深圳等相比,差异即在于此。
山水,山和水不可分离,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会养出一方的花。龙泉山杜鹃花特点:一是从半山到海拔1400多米的最高点,越往上越是茂盛,而从半山到坡脚,越往下越是稀少;二是群聚性集中连片,数座山坡都是,相比其它乔灌木花卉植物十分稀少;三是红色的清纯火热,除了被掩蔽的杂草就是杜鹃花,除了边缘几株黄色的杜鹃花,再无其他杂色;四是生长历史的悠久,粗如小孩大腿,高在3米左右,少说也有数十年,在其他地方很是少见。“人在花径走,花香无尽时;云雾裹红装,天色羞无光”。豁然间,心里忽然咏出一首童谣:“龙泉山,开红花,戴红帽,既好玩,又好看!”
杜鹃花为什么总是生长在半坡以上的山顶?按理说,一座山从坡脚到山顶可谓是两重天、两种气候,越是往上,海拔越高,水源越稀少,土壤越贫瘠,风越大,雷电越骤急,气温越低,越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一般的山顶都是光秃的,水土流失严重,难有高大乔木及花卉生长。唯有这里的杜鹃花与“众花”不同,“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爱山下的温暖、风平浪静,只爱山顶上的搏击、登高望远。科学地解释,杜鹃花这一个性的形成,与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有关,长处是喜阳而耐旱耐寒,短处是灌木而生长缓慢。在半山以下,各种乔草灌植物因条件优越而竞争异常激烈,杜鹃花刚冒新芽便可能被那些生长迅速的植物所超越而被遮盖,处于底层又缺少阳光,除了垂死挣扎,难以出人头地的。竞争的结果,只有那些位于高处没有被其它植物遮盖的杜鹃花才有含苞绽放的机会,而且越往山顶迁移,阳光越充足,竞争者越少,成功的几率越大。看来,植物间的竞争也有着自己的“孙子兵法”,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其中,杜鹃花堪称佼佼者。
每到花季,龙泉山便会游人如织,堪称“江山如此之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这里,龙泉山“舞”的虽然不是“银蛇”而是“红色”,但一样具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2016年,我曾在凯里市炉山镇的龙王山看到过一片杜鹃花,其海拔、面积与龙泉山相比不相上下,只是生长历史短而较细小。据当地一位中年农民说,龙王山本来没有杜鹃花,自从有一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山火后,第二年便长出了杜鹃花,而且每年都越长越多,直到现在的规模。事实上,杜鹃花确实不怕火,具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禀性,不屈不挠和不畏痛苦的精神与草原上的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许,这正是杜鹃花能够独占鳌头在山顶生存并怒放的原因,难怪关于杜鹃花的传说会那么久远,古今诗人为它留下那么多的诗,连堪称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成语殿堂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龙泉山,长吐清泉为润山;龙王山,居山为王为护山,一个在丹寨,一个在炉山,一字之差,都有着龙的传说,都生长着万亩连片的杜鹃花,说明什么?“英雄爱美女,美女爱英雄”,龙爱杜鹃,杜鹃爱龙。中国龙,杜鹃红,红色中国。
你在山水之间
我喜欢山山水水,我喜欢沐浴在风中,感受着风的芳香;我喜欢水,我喜欢水轻抚着我敏感的肌肤;但是我怕风,它是那么的难以捉摸,我不断的追逐着风的脚步,却只能摇头叹息。我喜欢水带给我的感觉,但是我害怕那种窒息感,如果水是一位王,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使我深深的恐惧,我害怕它会把我吞噬,让我无从逃脱。
山水本无情,但是人世间处处有情。人们赋予了它们太多的感情,以至于人们不明白到底是山水的情还是自己的情。山啊,如果你知道的话请告诉我,你为谁青,你又为谁世世代代的威严挺立。水啊,如果你听懂了我的心声,那么你就当我的口吧,让我的心可以开口讲话,告诉世上所有的人,千万不要告诉哪一个人,那一个人。
我在沉默,我在等待,我在等待山再一次开满紫薇花,我在等待覆水东流,大雁回巢。
我殷红的双眸等待你的亲吻,等待你的抚摸,等待与你携手白头。
曾是惊鸿照影来
文/杨林
在古人眼中,山水是有灵性的,情满于山,意溢于海,讲的是人与山水的互动,山水的灵韵需在安静中把玩,登临的情思,也在淡淡清欢中触碰。
沿西山浓阴满地的山路前行,乜斜路旁飞檐走角、红黑相间的凉亭。亭子正额“九曲亭”三个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打眼。凉亭呈开放式结构,九根柱子托举亭顶,顶部深色的琉璃瓦多已泛白。亭子正中的屏风上,苏辙的《九曲亭记》,和亭内苏轼的《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记樊山》《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三篇诗文呼应。凉亭小坐,山风轻拂,绿波蠕涌,草木的幽香弥漫开来,心也在这一刻柔软起来。
拉开时光的帷幔,九百多年前,四月的一天,暖阳正好,草木微熏,苏轼在樊口,买了一些酒,乘船前往西山踏春。这是文人的例行功课,此行他留下了“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的佳句。
苏轼生性聪敏,不喜沉静,政治上屡屡率言,为此半生流离。乌台诗案,对他的打击颇大。政坛失意,辗转黄州的苏轼,转而寻找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黄州对面的武昌樊山,是个不错的选择。
谪居黄州的几年,苏轼数次游樊山,究竟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态,无从探究,也无须探究。“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友人都累了,沉沉睡去了,诗人仍兴致不减,顿衣策杖,独自一人登上吴王台。此时的吴王台,尚不是他的超然台。自古登台多寂寥,天高地阔恍惚之间,悠悠生死转眼已是数年。在北望的叹息声里,落日低黄埃。乌台诗案的暗影,在诗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好在苏轼找到了一条自我突围的道路,寄情山水,看淡功名,属意自己的“水云间”。
不敢说,西山的云水荡涤了苏轼心中的蒙尘,西山的积翠让诗人心目放飞。但西山的流风雅韵,让苏轼在步步跋涉中,看得人生几许清明。
九曲亭往右,是古灵泉寺。远望,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灵泉寺,一身淡黄装扮,它默默矗立着,栉风沐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年建寺的慧远大师自荆州而来,弘法于西山,旋又风尘仆仆奔赴庐山东林寺传教。那个道法高超的僧人早已远去,但他的佛法真经还迹留于此。
灵泉寺旁,洗墨池的水一片碧绿,鱼儿三三两两,不时跃出水面,啄食槐树掉入池中的落英,唼喋声响,给寂静的山林平添一份生机。
春波又绿,照影的惊鸿许是重来了吧!
穿行黑河山水
文/黄阿忠
在东北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比如沈阳、长春、哈尔滨,还有大连、丹东、四平、延吉、牡丹江等等,还可以列举很多,那都是有名且叫得响的。而黑河却好像没什么名气,排列也一定在后。然而当你走进这座边陲小城,穿行黑河如画的山水之后,就会让你对这片土地留存一种眷恋之情,并生出许多感怀。
探寻黑河这个地名,我想,早先这里应该有“黑土”和“水”。我当然没去细考,不过,如今黑土依旧存在,而黑龙江也流经此地,叫上“黑河”也顺理成章。沿江边散步,一边是水,悠悠地流动,浇灌着黑沃的土地;一边是整洁的街道,以及体量很大的建筑。黑龙江宽不过六七百米,对面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小城清晰可见,如遇冬季结了厚厚的冰,步行十几分钟便能跨到俄罗斯。隔岸相望,那里的大楼、工厂、建筑隐在团簇的树丛中,忽有几个圆顶闪出,从而又增加了俄罗斯的味道。其右岸是我们的黑河,这里楼很高,顶端有不少俄罗斯样式的圆顶,也夹杂了一些蓝的、灰的、土红的和黑白相间的尖顶,都受到了俄罗斯风格的影响。水边和街旁的树在风中摇动,时时有黄叶飘荡,像是撒下了灵性般的穿越在城市之中。
往山里走,风光与城里截然不同。车行林中之路,掠过的秋风已有寒意,然尚存盎然之气。风带着天赐的盎然,把坡上,溪边的白桦、柞木、杨树等等吹成了一片金黄,让田野中的大豆,玉米,向日葵及杂草,灌木等品出了耐人寻味的诗情和美意。黑河周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或有大片平坦田野荡入眼帘,或而矗立排排山岭。平坦的原野种植了大豆、小麦、玉米因为秋风的萧瑟成了“五色”;连绵的岭上之杂树,灌草由于秋霜的覆打,山便被染为“五花”。“五色”加上“五花”,秋赋予了黑河山水十分的色彩。我忽然想到,热情好客的黑河人的酒醉人,而黑河的美景更为醉人。
白桦是这里另一道独特的风景,如若一二枝横亘黑松林前有其风姿的话,那么成片的白桦在一起,就汇集了大自然所造就的金黄、灰白、淡紫之五光十色。那是一种具有审美的色彩组合,也是一幅幅能够打动观者的绘画。白桦的紫灰、白灰和中黄、淡黄在一起产生了高雅的视觉享受,那分明是一幅让人心爽的油画;那飘动的白云,浑然的黑土以及远处的“五花”山所构成的气韵和洒脱,就一定是使之流连忘返的水彩。或许,白桦又是鄂伦春人心中的“图腾”。包括鹿、犭罕、狍、熊等等,也是生活的“图腾”。它们和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共存在这块土地上。鄂伦春人对白桦情有独钟,白桦不仅是他们生活可依,同时又成了他们审美的提炼。在他们的居所到处可以看到白桦做的图案,木栅、柱子、门椽等等,都有白桦的影子。若从路旁和门厅穿行,始终会觉得有一只只“眼睛”正“眨巴眨巴”地瞅着我,好像在告诉我们,他们也是黑河山水的一部分。
黑河的大片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绘画资源。高高的山岭,绵长的河水,金黄的桦叶,无垠的雪野,遍地的牛羊和飘散的炊烟,到处都充满了无尽的诗情,透出了动人的画意。这是绘画的题材,也是艺术的源泉。我想起俄罗斯风景画家列维坦,他一辈子画他生活的土地、田野、溪流、树木、村庄和教堂;我又想起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一生大多数时间在画他收藏的瓶瓶罐罐,生活是他们成为一代大师的源泉。
穿行黑河的山山水水,黑沃的土地蕴含了缤纷的色彩,同时亦给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我想,黑河人依托黑河的山水,也必将造就出黑河的艺术。
小城来信
文/李梅
在山水小城商城,早晨起来,淡雾若隐,不久云开。安静了一夜的小城,呼吸微甜,犹如昨晚饮过的大山茶,些许回甘。我们沿灌河逆流而上,两侧山影,如水墨濡染的层次,时近时远;灌河之流,随山势深入,忽左忽右,哦,我们已在大别山腹地了。
典型的江南丘陵状貌,层叠的青峰翠峦之间,忽而会现出一面湖水;翻越陡峭之后,也会有偌大的湿地,我们惊喜地停下来,如牛背鹭,散落在此处,与野花、水草、云的倒影、日光的倒影、鱼、翠鸟、白鹭,还有小野鸭子接近,绿植、树影、水流和远山一层层铺开,白色小羊和棕色黄牛悠然,身影照在水里;阳光缕缕,万物相生如调和的油彩。湿地是自然的牛背,我们好似回到儿时,做了牧童。
就在那时,我想起沈从文先生写给张兆和的信:“山水美得很,我想你一同来坐在舱里,从窗口望那点紫色的小山。”沈从文是在船上,山水流动,心便柔软。而我们是在车上,群山迎面而来,不断撤换,一幕幕,如翻看山水册页,有浓淡,有干湿,有远近,有苍浑和细微。
在好的山水里,人会变得单纯、诚挚,轻盈如羽,会想到远方的友人和亲人。念想即生,便是在好的山水里相逢了。但我依然想在这山水间写一封信,递一枝黄柏山的深谷幽兰、溪竹新笋、林中花枝,还有峡谷、花溪、石阶、杂树,诉说这春天的繁华与山水的不同,等你在忙碌之余打开,未必问我这是哪里,只要你有一丝惊异,在那里长久地想一会儿,再想一会儿,我只是忍着,不告诉你。山水之间,天真若此。
在商城的728条河流之间,在大别山主峰的山间,我的心里一次次地涌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句子,不免夸张,但这豫南山水,却一样的望峰息心,一样的泉水激石。我假想自己穿越时空,清兴忽来,豪情一往,随时写封信寄给远方,阔谈山水,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可见山之势、山中景、山之音、山中味,收件人虽远隔千里万里,想象山依傍,水有痕,暗自确定前往的日程,描摹相见的情景。尤喜古时写信的讲究,如信笺,并不大,三四寸余,有本色的木纹,有印画。如我在这小城给你写信,必选山水画笺作纸,天然造化、质地精美、纹理细腻、墨意融合,才可以传递这里的美好。
唐人染笺曾用浣花溪水,名曰“浣花笺”,若在黄柏山的天池呢,可否取其湖水染笺,名曰“滴翠笺”。这天池,原就叫滴翠湖。水绿,绿得藏起心事,又想要告诉你一切。雾时,湖面宣纸一般,泛着哑光,密集而交错的树枝,成为山水抽象的艺术;半晌,山便揭去面纱,山石和林木倒影其中,都是浓墨和重彩。倘水面拂来淡淡的花香,那定是天池之畔大别山的山茶、忍冬和蕙兰了。
山水优雅,需信札文雅,也要心境的风雅。身处信息化时代,一切变得直接而便利,即时拍摄,即时传送,现场直播,少了那份憧憬、蕴藉之美。
想到北宋名士谢景初,一代贤官不说,诗文俱佳,还制笺有名,创造了十色笺。如果为商城制笺呢,首选应是大别山映山红的绯红。大山厚重,转过一道山弯,见到一枝或一丛映山红,红得恣意,让人怀想先烈的英勇;其次是界巴冲生态林一枚叶子的绿。手绘般的人工林,笔直的水杉,均匀、正直,俊朗、优雅,以轩邈的姿态诉说着一种高度;也可以是狮子峰的深黛色或万丈崖瀑布的千堆雪,也可以是山杏的白、桃花的粉、樱花的紫……
十色信笺显然是不够的,还有法眼寺前的无念湖呢,薄雾之上,小亭悠然;而蓝色水纹舒缓在素宣上,让人想起小城随处可见的河流,一条是陶家河吗?更有黄柏山林场前千年古银杏的深浓、里罗城漫山遍野的乌桕飞翠、红军林旁桐花的细碎淡粉、河湖库塘的接天莲叶、映日荷花。
但愿,信笺里藏有微缩山水,折叠收藏,经年数月,想起那年遇见和寄怀之人,便可随手取信来读。如此,黄柏山、金刚台、江淮岭、红土地,小城山水有壮美,我想寄给你;古银杏、红杉树、楠竹林、油茶园,小城山水有丰美,我想寄给你;西河、天池、温泉、花溪,小城山水有柔美,我想寄给你,而我更想寄给你我此时所在的黄柏山顶老林场,老林场四代护林人的不老传奇,还有展馆照片中那个女护林员青春的剪影……这才发现,古人的信笺过于雅致,丝帛的绵薄、小巧和清雅,兴许能载起这诗情画意里的山水,却无论如何也载不动这苍茫山水里的岁月和现实!
于是想,在这小城给你写信,山水为笺,也只寄其一角,余下的,你自己来读。
春日的思绪
文/锦官城外牧马山
早春二月,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先是星星点点,继而是一簇一簇、一小片一小片油绿的嫩黄,斑驳地点缀在已经蓬勃碧绿的田园上,继而像国画的晕染一般,每天一点一点地润展开来,很快就溶接成长长的画轴,铺满了四周的田野。那崭新、稚嫩、起初略带绿意后逐渐明丽起来的黄,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春天记忆,啊,春天的感觉又回来了!
春节回老家,又经历了一场大雪,刚刚从严寒的北方返回,面对窗外这醉人心扉的田间的第一抹黄,内心深处也温暖起来,我忽然明白,春天,是当人的心底出现温暖的感觉时,才真正来临的!每当我站在窗前,极目眺望田野里一片一片的渐渐和煦的黄,和渐渐青翠的绿,春的暖流也渐渐在身体内涌动得澎湃起来。
山东老家的春天并不太美,主要是地处华北平原的缘故,冬春风沙太大,弥漫的风沙把人们从严寒中劫余过来的一点点期盼春天的希冀往往给破坏殆尽。我真正领略到春天的美丽是2008年在山西万荣,学校处在黄土高原的旷野外,视野很好,远处的山峦和田园尽收眼底,虽地处黄土高原南麓,但却没有漫天的黄沙。每当春光明媚的日子,登上四层的教学楼,那层层叠叠的、深深浅浅的、浓浓淡淡的、晕晕渍渍的嫩黄、油绿、浅黄、粉红、青白等斑斓的色彩铺陈的有条有序,不由得你的心田不潮润、不浸出一种温馨,不由不生发出一种慈悲宽容情怀。
成都的春日,景象又有不同,春天的气息,是从那一派朦胧的深绿中绽出第一支黄黄的油菜花感受到的!一方山水,自有一方山水的灵性,几个月来,在大江南北行走的我们,经受成都潮湿的空气滋润,和川蜀大地特有的雾蕴笼罩之下的山水画卷的濡染,已经不知不觉被“蜀”化了,这倒是从来没有过的,几年打工生涯,无论到哪里,身在异乡的感觉都很明晰、很清醒,然而到成都后,竟有了点把他乡作故乡的认同感,是因为儿子在这里呢,还是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与之有了呼应?
站在窗前欣赏川蜀大地明媚的春色,每次都会浮现出父母白发苍苍的头颅和布满岁月沧桑的脸庞,温馨的心田里就不由生出一丝酸楚。父母的人生春天已经过去了,他们正日复一日的苍老,他们在老家还在经受每年冬日严寒的风雪冰霜,他们还能享受到川蜀大地美丽的春光吗?我当机立断地于春节前敦促儿子赶紧买房,就是想在这片温暖之地建一个叫做“家”的温暖舒适的巢,好把二老接来,以躲避那朔风刺骨的北方寒冷,也能使已然耋耄之年的父母能享受到一点点来得太迟的儿孙的孝敬。此次买房,虽又向小妹借债数万,但对于我来说却义无反顾,我想给父母奉上一点晚年的春天的温暖!这是我现在能够实现的一点点心愿!我这一生,随性随情,淡泊于世,没有太看重过金钱,但此时也沉甸甸的觉出了钱的用处。好在,我还可以继续打工,还能挣些钱;好在,我的小妹一直都理解我、支持我,不会向我催促还债……
窗外田间的油菜花越来越亮丽了。
安家山水间
文/张亚玲
2010年“五一”节,我们喜迁新居,小区西边是西小河,西小河流入北边的洛河。我们也是临水而居。
初到此地,我觉得和家乡农村没啥区别。也许是城郊,洛河岸边都是庄稼,并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美好。我埋怨爱人当初不跟我商量,就在这里买了房。
第二年,西小河上开始建桥。一年后,桥建成了,横跨东西,站在桥上眺望,西小河的水欢快地从南边的锦屏山口蹦跳而出,一路欢歌,汇入洛河。洛河西来,滔滔东去,水光潋滟。
桥建起来了,紧接着桥西开始修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渐渐地,河堤整修好了,一盏盏带有诗歌的灯柱安装上了;路基铺好了,不停向前,一直延伸到灵山;路两边的土堆平整了,园林工人们忙着栽树、种花……
八年过去,一天天看着原来的田野变成了美丽的滨河公园,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现在,每天我都要到河边散步,曲径通幽处,草木皆有情。洛河蓄水之时,如“高峡出平湖”,伫立河边,常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以前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坐在公园里,望望南边不远处的锦屏山,心里很踏实。山像屏障,把县城揽在胸前。锦屏十二峰,峰峰有胜景。女皇武则天赐名“锦屏”,并亲笔题写“锦屏奇观”四个大字,刻碑立于最高的玉柱峰之上,可惜后被雷击毁,今仅存一“奇”字残碑,字大如斗,笔力雄健。如今的锦屏山,正被建设成生态园,绿意葱茏,鸟语花香,每天登山之人络绎不绝。
南有锦屏可依,北听洛河涛声,“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们非圣贤,但自有山水相依,“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生活于此,其乐悠悠!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感、获得感。
爱人问还后悔在这里买房吗?我嗔怪地白他一眼,心里却乐:在这里安家,值!
桂林山水甲天下
文/王敬礼
去桂林旅游,常听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美丽的漓江就在阳朔,游漓江一定要乘游船才能看到沿江靓丽的山水美景。
从杨堤码头坐上游船,沿漓江前行,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甲板上放眼望去,所见之景无一不是天然的山水画。桂林的山与水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不能把山与水分开来欣赏。否则就不够完美,桂林的山水,山是小巧的,水是轻灵的,正如古人云“山如碧玉簪,水如青罗带”,。
人们常说,秋游北京、雾游重庆、雨游桂林。那天我们游漓江,正遇天降小雨,山间云雾缭绕,船行江上,人在画中,简直就是一幅优美的中国传统水墨画。这里的山不像别处的山,连绵起伏,而是平地而起单独矗立,每座山都郁郁葱葱,长满了绿色灌木,极具活性。从近处山峰间,会露出远处别的山峰, 还能看到更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每个山峰都有其独特的形状,有的像戴着官帽的古代官员、有的像历经沧桑的老者、还有的像猴、像象,惟妙惟肖,沿江而立。是在向游者招手 ,还是向游者展现他们的风采?
山峰下,漓江欢快地流淌着,江水清澈见底, 山峰倒影水中 幻化出种种美妙的画面。山体的裸露部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白描画面, 有的像“鲤鱼挂壁”,有的像像“童子拜观音” ,最出名的就是“九马画山”了,据说当年周总理游漓江时,三分钟能构勒出九匹马,而陈毅副总理也能看出八匹。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看也找不出几匹马。那只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了。 其实桂林的山水纯粹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用不着按自己的想法为其取名 ,像什么不像什么 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将自己的心情融入这美好的山水,从而亲近自然,感恩自然,也就足够了。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又乘竹排游览了遇龙河、乘乌篷船游览了世外桃源景区,所到之处都是山水相伴,山清水秀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感叹祖国的太平盛世,我们才有机会到此游玩,感谢生活的富足,我们才有条件游览祖国的美好山河。
桂林的美景不仅是桂林的,不仅是中国的,而且属于全世界的,因为在成千上万的游客中,外国人也不在少数。
梦里故乡……
文/青山遇水
花开花落的季节,梦里梦外的故乡,在久久酝酿,反复斟酌的诗意里,山水的故乡,在笺纸上弥漫,遥远又亲切的故乡,藏在血液里,流动在热烈中,在一次次憧憬中,在年轮的缝隙里咀嚼回味。
人的脚步可以无所不至,心灵也可以高飞,久远的离别,能添补心灵的空白就是对那片山水的记忆,我总在梦幻般的情思里驰骋,总想在那永恒的山水间,把美丽的华章一一读遍,收集在记忆的长河里。
行走的脚步,被时间逐渐的模糊,一句句乡愁浓郁的诗句,追逐着旅居异地的愁思,辗转反复,在内心深处娓娓倾诉,渐至清晰,会让人在想象中醉意阑珊,用心去体会有关故乡的琐碎记忆和美丽。
不会懂得,不会回忆,不会欢喜,不会珍藏,那决不是我。
我总是扯着耳朵倾听,听家乡随云朵飘来的美妙旋律,这一份难以抗拒的吸引,在生命的清唱里,此起彼伏,噙梦的芳香,结满了相思的繁茂。
我只是个与山水有缘的过客吗?匆匆十几年,生活过的美丽边疆,却让我恋的这么真,这么深,这么缠绵。从不否认我来自青山绿水之间,羡慕山的胸怀,水的长远,云的飘逸,也痴恋那一片片的青草地和白雪皑皑的纯粹。目光极处,总是层峦叠起的雄壮。
我着实自己能用一草一木的深情来表达,仿佛能感受到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头柔柔的抚摸脸庞的温暖,还有桅子花扯起年少的悸动,那都是心向往的模样,我可以无所顾忌,理所当然地醉在山的怀抱里。
行走的思念中,我总是放缓它的进度,细细的想象那满山的枝叶、花草、果儿。它们紧密地围绕在群山的裙角,丰润洁白的云和山融为一体,游移变幻,低眉含笑,伴着群山铺展着连绵不断的浩瀚。日月清明,霜月当空,松涛如吼,高低起伏,薄雾如纱般覆盖着山林,白桦林的落叶划出一束闪亮的耀眼,掠过眼前的一片灿烂,悦目之间,总能领会山水的歌唱。
灵动的山泉甘露,洗净润泽了山石的沧桑,磨白了它的棱角,甜甜的河水净化了心思的尘埃,每一次叮咚,每一根花草,每一片落叶,依着心中的这一份缠绵,我的心意,就是风的来意。回响的回声,响彻山谷,相长相知,随手拽一缕夕阳的柔美,炫舞的彩霞一同兴奋的久久不眠。
记忆的斑驳,如白桦林落叶的忧伤,碰到心疼。而记忆入了小河流水的叮咚梦里,手边新写的诗词,刚从缱绻的时光循环回来,思念正浓,恍惚中,天空向我露出一抹温和湛蓝的微笑,那是捎来故乡的云彩做片刻的停留。我的心情,云儿是否也能感觉到,不在乎有这一刻的分别,抵达极致的回忆,总会有些许温暖渗入到疲惫的心里,我的笑容会借助你的呼唤洒落在走过的每一条小路上,再把梦里的烛光点在星星上,为你祝福。
梦里的故乡,有青草的纯味,有木头的清味,有奶茶的香味,还有在晨起那丰足的露水里浸湿的满心的晶莹。
看到的一次次花开花落,梦到的梦里梦外的故乡。于是,想象的一切在故乡山水如画,百卉芬芳的景象里,用生命中最隆重的礼节,噙着满眼的守望把自己的影子镶在故乡的风景里。
山水册页
文/蒙荣荣
似乎是特意要让我百看不厌,这深冬的山水册页之地,竟然可以展示出这般绿的亮丽色彩。
在一个阳光朗照的深冬日午后,沿高速公路前行,大巴车一进入册亨境内,那一碧如洗的天空,那悬浮着的朵朵亮白的云彩,就一直跟着我们,如影随形,在朗照我们头顶的同时,也使得一座座青山更加碧绿青翠,更加葳蕤生姿。极目青山绿水,顿生一种莫名的兴奋。那伸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那满山遍野的翠绿,让我心旌摇荡,目光不敢游离片刻。也使我浮想联翩,涛涛北盘江,源出涓涓细流。它一路纳溪成河,汇聚江河,终孕育出了册亨这一个美丽多情的土地。
册亨县的似水年华,被各种植树造林规划以及付诸于行动的各个绿色山坡演绎得具体而又鲜活。
快看!前面就是纳福街道办了。纳福,三面青山环绕,坐落在狭长的者楼河岸。漫山翠竹和树林将两岸抹成一片一片的碧绿。清冽冽的河水欢歌而过。河两岸,一幢幢别致的农家别墅和周围的山色、水景融为一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是无数人信奉的生存法则,这样的法则在册亨县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该县大规模植树造林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贵州十大林业县之一,四十年来,先后实施了“速丰林”“世行林”“珠防林”“退耕还林”“桉树基地林”“油茶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全县把种树变成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把植树造林摆在实现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机遇,精心组织,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强力建设生态文明县,打造册亨绿色品牌。在纳福街道办,提出了“把城市融入自然森林,让册亨形成有山有水、有森林有乡村、有都市的城镇化格局,把册亨打造成山水一体化、森城一体化、城景一体化的山水森林城市。
册亨的美景不用吆喝,自有客人来。前来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正在向“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靠近。
车下高速,进入者楼河流域。路两旁都是蔗浪翻滚的田园,有一些甘蔗砍了,旁边还有一堆堆已经捆绑扎实等待搬走的甘蔗;还有一些甘蔗立在田里,那碧绿的蔗叶,密密匝匝地铺展在一片蓝天白云之下,铺展在青山绿水之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蔗香的田野间,满眼都是闪亮的绿。远处是收割的人们在欢快地劳作,偶尔的笑语从甘蔗林的深处轻巧传来,让人浮想联翩;近处是三三两两的老牛安静躺在蔗田里,慢慢吃着甘蔗叶,偶尔微微扬起巨大的头颅,嘴巴有滋有味地反刍着;公路边的蔗田下,是低矮的灌木丛,绿油油地生长着,丛林间是哗哗流淌的清清河水,不知从何处汇聚而来,只知流进者楼河里,流进北盘江里……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突然想起,中华布依第一县册亨县,这片广袤的大地,原来就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啊!对这样的山水册页之地,到底用哪一个词语来送给它更为合适?是浅绿?深绿?是碧蓝?是翠绿?抑或全部都是?
下午,我们随意在者楼河畔找了一家农家饭庄就餐。抬眼窗外,一片竹林树影婆娑。透过竹林梢头,但见山峰耸立,白云缭绕。一杯茶还没有喝完,满满一桌富有布依族特色的丰盛菜肴就做好了,色香味俱佳。大家一边品尝,一边给每道菜排列名次:土鸡、酸笋鱼并列第一。
得到客人的赞誉,厨师谦虚地说,没有加什么作料,那一些生姜、大蒜、西红柿、辣椒等调味品,都是在纳福的泥土里栽种出来的。
我非常羡慕纳福的人。他们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氧吧里,呼吸的是清新空气,享受的是纯天然的美味佳肴。纳福人是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纳福人有纳不完的福!
册亨是一个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地方。
册亨文化馆根据册亨县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独特的布依族民风民俗,编排了歌舞剧《音画布依》。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境内群峰耸立,山水相间,杉林密布,自然生态良好,以布依情歌对唱、歌舞艺术为载体,以布依人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为主线,将布依族民俗、服饰、民间传说故事等融入到音乐、舞蹈当中,在布依族原生态艺术的基础上开创出舞台艺术的新画卷,歌颂了布依人的善良与勤劳,是布依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十年,于奔腾的北盘江而言,只是它飞溅的一朵浪花。而在《音画布依》中,它却如此的丰富和具体: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民俗,不同的人物。这是一群人四十年的生活变迁史,也是文化艺术同一各民族命运的交接史。
四十年来,册亨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被用艺术的形式保存下来。
盛世华年,国脉和文脉相承。
作别纳福,作别册亨,天色已晚,灯光亮了。我在感动她巨大的变化时,也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