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社会的文章

2023/02/02经典文章

关于社会的文章(精选10篇)

家乡的小吃

昨天的午后,来上课的孩子异常的少。大部分都以各种理由请假了。在这样的情境下,上课的动力顿时减少了,于是,将自己原本设定的影片欣赏时间无限期延长了。《求求你表扬我》,范伟,搞笑而又带点思考,这样的片子正合适。

虽然早先已经看过,但课堂的气氛带给我的肃穆感逼迫着自己又看了一遍。对于片头的那段对话,记忆犹新。但一旦回身到自己生活的时代,似乎回答起来又变得艰难。幸福是什么?

的确,如同电影里叙述的那般。当下的语境错综复杂,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很多时候的我们不得不或是自觉地忘记了真正的自我,只剩下盲从的适应。那样的窘迫虽然提起来会是伤害,但却是真切地存在着。

这是一个物质极为丰硕精神极为贫瘠的时代,每个人肩上好似都有着庞大的责任,都在为一种可以预见的“幸福”努力着。这种可以预见的“幸福”,就是在城市里扎根,拥有房子车子和票子。为了追寻这些,社会的大环境也在要求我们一路狂奔,快点得到那所谓的“幸福”。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我们在追寻这样的幸福过程中会失去什么?大众眼里的“幸福”就一定是你的幸福吗?

在我看来,回答是游移的——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饮食起居,虽然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大抵相同,但一种人一种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就其现实的个人诉求来说,当然追求的东西本是不尽相同的。但是现在却是一种怪态,大家都在追寻一种目标。现在社会标准中的“幸福”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但是所有人都在为之努力。有很大一批人只是盲从,别人认为好的,认为值的,在努力,他们也觉得好,跟着努力。但是这部分人根本没有想过这种“幸福”是否适合他们自己。追寻这种幸福的过程,他们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许超越了成长本身的价值,甚至会失去生活原有的意义。

幸福本身是有不同的标准,因人而异。而现在幸福的却已经被标准化了、具体化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错误的衡量标准。幸福就如同人饮水,冷暖自知,外在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参与其中。但是我们的社会强加给了一代人。

作为个体,我无力改变他人,也无力改变社会大的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自我,坚持心灵。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但是我想我会走下去。现在的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简单而又统一,就像一种社会气候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地方和人群,为了适应这种气候,所有的人都在变得雷同而又相似,逐渐失去个性,失去自我。最可悲的是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全被一种气候同化,没有一点异样的声音。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是一种社会的退步。

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在向城市涌入,都想在城市寻求一席之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加速了这种涌入。大家都想在城市立足,寻找一份工作,然后在这个城市成家落户。很少有人再愿意回到自已以前的村落生活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城市好,生活好。在中国传统的意识、价值观念里城市就是比农村好,所以我们趋之若鹜。但是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是否也能改变呢?整天喊着解放思想,难道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再解放一点?看看中国目前有多少消逝的农村?十年二十年之后,还会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吗?

的确,所谓的城镇化,急剧的改变着城市的机构,一种存于形式的改变,真的是一种进步吗?所有的城市都在不断的加紧建设,高楼大厦林立,灯红酒绿繁荣。即使你身在不同的城市却是一样的感觉,大同小异的城市建设,同样的高楼、同样的水泥路,辨不清自己是在那座城市,那时候你是否会怀念已经逝去的农村呢?

想起那天回家时在路上改的QQ签名——告别城市的喧嚣,迎来乡野的虫闹。而今,再次回到都市的混杂,我会在各种念想中游荡。论文的压力带给的是紧迫,而回味的绵长则是快乐的短暂。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也终于回到那我正在想念的故土?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我也不例外。

喷薄的思想里,希望更多纯粹的呼吸。

祝福 那你呢?

文/爱叶子

祝福 那你呢?

祝福是一首歌,一首来自天堂的歌。但是在这里却多了一份心酸,那股酸充斥着我的心,我教不会怎样遗忘!

她,怎样说这个女人呢?在那个世界她被践踏,被愚弄,命运这种当代人随口即来的词却是她可能一辈子不曾思考过的。自己的终生幸福任人摆布,她有过反抗,但那反抗的伤口却成了中年时众人饭前茶后的笑柄。我停住了鼠标向下滑落,那是一种莫名的伤感。我不懂为什么那个时代会那么黑暗,人与人之间那温存在哪里?

坚持,是一个人掌握命运的重要步骤。

说来大家会想明明明她反抗了,为什么上天给了她那么悲惨的际遇?她是反抗了,但最终她屈服了,面对重人五花大绑进洞房,她只能有血液染尽红盖头,在那一刻,没有谁的红盖头会比她的更鲜艳。这是一种血淋淋的比较,在我看来她血淋淋的洞房暗示了她悲剧般演绎的人生。

社会,没了它,我想坚持到了最后换来不过是那瞬间的幸福。

儿子被狼无情的吃了,她便像诸子百家般四处游说,是在显示她命运的悲哀吗?但是又有谁会真正的同情呢?最多不过是那迎面的泪和无情的离去罢了。在那个社会,她既然选择捐门槛,那她就该意识到这个社会的本质。何必在众人面前企图得到什么安慰呢,并非痛斥她的无知,只是在悲叹她的人生。一个活生生的人,竟然问出有没有灵魂,地狱这一说。这不仅对于我这个21世纪的新生代来说是个惊异,她的说法已超越了空间,连“我”都在惊讶。

或许我的理解很肤浅,但我不理解她的行为。可能我未尝经受过她的苦痛吧,她的选择是无奈,在旁人的说说中她听信了所谓死后,要被两个死男人瓜分。神鬼之说在这个封建女人面前成了一座大山,无知更加重了分量,赎罪这两个字烙印在她那脑海中,挥之不去。她更恐惧旁人三五之说会降临在她身上,她选择了无奈,捐出了门槛,还付出了一年的工钱,我心痛…

曾经主家的祭祀全全交于她负责,但是在她重返主家后,她的际遇在主家看来是晦气,祖先不会吃祀品,于是她便寂寞的坐在无人的灶头的火堆前。我无法感知她是以何种心情坐在火堆前,往事回忆会不会趁虚而入呢?一切我不得而知。

在人们互相祝福时,她“穷死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面对不幸,我并不觉得逆来顺受是个好方法,我们更需要坚持,不能一蹴而就,请持之以恒,当代社会,我想它不需要我们来批判,现在命运真正地在于自己,不要再沉沦了,不要再迷茫了,不要再犹豫了,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祝福,不再虚渺,它,触手可及,不要畏惧,拿起你心的坚强和坚持。

祝福?那你呢? 你懂了吗?

说家风 道国格

文/汤云明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有国格,家有家风”,其实,“家规”也就是家风的主要内容,或者说制度化、格式化了的家风。

而家庭、家族又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所以说,家风虽小,但它影响着国家这个大风、大气候,也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特质。

家风,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从氏族、家庭的出现一直走来,每时每刻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它融入一个个家族的血脉,成为一种精神特质和细胞。

不同的人家,家风的影响可大可小,会强会弱,凝聚成家庭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作为尺度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就会有怎样的子孙后代。

从某种程度上说,你现在的形象,可能就是子女以后的样子。你现在的所作所为,都会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言行。祖先的荣誉和成就,始终是子子孙孙的楷模和榜样。你现在怎样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你的子女长大后也会这样去做。

我国古代有“三代四翰林”、“一门五进士”、“满门忠烈”的家族。现在身边也有连续几代当“惯偷”的世家,或者“子承父业”当地痞流氓危害社会的家庭,甚至也有因吸毒贩毒导致父母或兄弟姐妹几个轮流进牢房的。可见,有什么样的家风习气,肯定会影响这个家族、家庭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做人的标准,也就决定这个家族、家庭的兴衰、命运和前程。

家风的形成和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当不同家庭成长起来的人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家庭时,也就是两种家风融合、提炼成一种家风的过程。当优势互补,就形成了更优良、更稳固的家风。但要是“吃喝嫖赌”、“好逸恶劳”等不好的风气和习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或占了上风,那就可能让这个家庭从此走向衰败或平凡。

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其实也正是没有把握好家风、家教的问题,有的人因机遇或手段,甚至通过非法所得,一下子成了暴发户。但他没有把持和运用好这些财产的能力,再或者他们的子女因贪图安逸、享乐而不思进取,成了名符其实的败家子。一个没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即使有幸富裕了,也只不过是过往烟云的“土豪”。

当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好的家风会逐渐被淘汰或替代,从而失传。优良的家风始终是社会正能量,是社会进步促进剂,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家风也就从人格魅力上升为国格力量、民族精神,从而引领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和方向。

时光如水

文/走错了的木公

时光如水过,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我就这么一天天的变老。

再也不能以小孩自居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用一个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你。

好多时候,你再也没有了退缩的理由。

年龄越大,遗憾越多,你会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你一个错误的决定,铸成了今天的不可弥补的错误。你那个时候不会觉得这是一个错,只是随着时光的推移,你变了,变得越来越功利,然后,你会觉得你当年太傻太天真。

有些事情总是错。

渐渐地我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也明白了有些人为什么不喜欢写东西,因为知道的越多,才越发发现自己的无知。进入社会之后,我才发现了自己的所知基本上都是过去的,都是历史上的,都是书本上的。我对于这个社会的所知,基本上算是一片空白了。我有知识分子的敏感,但是社会经验的确太少,我不是不喜欢写东西了,而是害怕自己的浅薄会被别人笑话。以前那只能算是无知者无畏罢了。

忽而我又鼓足了勇气,只是因为我不想放弃我幼稚的想法,在这个越来越物质的世界,一个变得越来越物质的我,仍然需要自己标榜的一片净土。活着不能只是为了钱,也要为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姑且把它称为理想。

我想说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希望你不会发笑。

宅心可老

文/何诚斌

画家一苇说,人老了,不要说心不老,心跟人一起老才正常。一苇自己尚未老,他是针对一些忙于圈内圈外活动、装萌扮嫩、逢人便说“心不老”的人而有此番感慨。

我随即想起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刀锋》中的一个醉心于欧洲交际社会的美国人艾略特·谈波登。他是交际场上斫轮老手,可是随着老相识的不断衰老死去,他越来越势穷日蹙。老态龙钟,本可以退出社交场,但因势利的恋情与世俗的虚荣,他不敢面对现实,仍是寻找机会跻身上流社会,结果因一家宴会没邀请他参加,绝望得“大滴大滴的眼泪从他消瘦的面颊上滚下来”,伤心得像个受委屈的孩子一样……

人未老心先老,当然不好。人已老心不老,如果是天然的心理年龄决定的,倒也未必是坏事,至少有利于健康。如果卖弄“心不老”及执著于“心不老”,就大有可能计较于被人嫌弃,身心不爽,失去“中心位置”,被边缘化而悲观难受。我发现一些文化学者,退休后到处赶场子,几乎天天抛头露面于公众场合,显得非常活跃,而其内在原因是怕被社会离弃,被人们忘记。这些不甘于寂寞的“心不老”的人,常常比在职时更敢于批评,亮明观点。是人老心不老,率然任性吗?我看不完全是。心理作用于“退休”二字,逆反、背叛,或是一种自我强制的缓冲行为。若用悲悯的眼光来看,他们也属正常,可以理解。人的孤独感,来自于社会参与度、认可度的高低。

心不老的人,忽略实际年龄,与年轻人平等相处,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他们,那是善德。“老当益壮”不是自我评价,而是由晚辈称赞。竞争社会,不老的心受名利驱使,“老夫聊发少年狂”,结果年轻人倒下一大片。孔子认为,老年血气已衰,戒得。现代社会,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劝勉老人“心不老”。真正做到心不老的,却是那些有社会活动资源,有平台,有背景的老人。他们一方面希望中青年尊重老人(老艺术家),一方面却挡住了中青年的路,占据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一苇说:“我要是老了,就隐居起来,不抢年轻人的饭碗,不占年轻人的机会。”我笑道:“我也像你一样。可是,我们现在还没老,故有此言。当我们老了,害怕冷落,向热闹处扎堆,心就未必服老。”一苇说:“我不是讨厌老人,而是认为,人啊,什么年纪就该是什么心,人老,心也老。你看那些枯木,真的是因为心不老,才逢春焕发生机吗?每个人都会老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所谓生命的长度和厚度,由精神向度决定。热爱生活和人生,并非由不老的心决定,何况年轻的心,有抑郁、有浮躁、有见异思迁等毛病。人老了,心淡定了,不汲汲于名利,无忧无虑,乐观自在,更有利于修养和艺术境界的提升。”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更要戒中青年的种种“心病”。据说,有一位叫李庆远的人享年257岁,他曾告诫人们:“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其长寿之道也。”这种心念,恰恰老年人更容易拥有。

我对一苇说,许多画家都很高寿。他说不一定,最近身边就有几个画家没活过60岁。我想,他们没能高寿,因素很多。孔子用手杖敲原壤的小腿,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什么?跟原壤“心不老”有很大关系。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他清洗棺木,他却咚咚地敲击着棺木说:“我很久没唱歌抒怀了。”他接着唱道:“斑白的狸猫之首,牵着你柔软的手。”这种人是心不老吗?是可爱的“老顽童”吗?显然不是。“心不老”与“童心”不是一回事。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近年来,我接触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总体印象个性缺乏,派头十足。他们多为中青年,当今世俗社会之种种心,到了人老之后,会归于平淡吗?

我非常喜欢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包括文章;我更喜欢吴老正直、真诚的人品。吴老82岁的时候说过这番话:“有人问我有什么苦恼?我想,有一些老人,他们心态很平和,他们不搞什么创作,老了也去散一散步,走一走,坐一坐,而我的苦恼是,我都老了,却感情不老,性格不老,我就苦在这里。”这是一种源于“童心”的反省精神,追问精神,明白于艺术生命绕不开人体生理的衰老。老了就老了,随之改变性格和精神,否则就会痛苦。

在作家当中,我接触最多的老人是《孔雀东南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智海。他宅心仁厚,被无数比他年轻的人爱戴,而他从不自居心不老,也没有故做心不老,可谓德高望重!先生再过三年就80岁了,他的一颗“老心”,容纳大慈大悲大爱大善,常荐举晚辈,为年轻人引路。他偶尔写点东西,总是那么谦虚,说写得不好,要我给他校对一下,把把关。在李智海身上,我看到了,心老如海,无限智慧,赢得更多真挚的尊敬!

冰山一角的我

凌晨已过,依旧是躺在床上,想起昨下午看网络版中国好声音,我用不比嫉妒的眼神看着刘欢他们反坐晃脑听选手的状态。

嗨,享受生活的感觉真好,曾和我爸说我现在是我这个年龄的价值观,不否定将来的变迁,但一次次的考验,它变得越来越坚硬。

我爱我家,社会环境决定曾经父母的决定,虽然我现在不是那么得情愿,除了这个,我可能出去会饿死。

我必须接受,我想我应该是幸运中的底层吧……

我想改变,却无从下手,这是我的错。

我在挣扎,却风平浪静,这是……我归咎于社会的私欲。

看似温暖的保护层又像是一把剑刃抹杀了我强突的思想。

我们是江河中的一叶扁舟,我坐在船里抽烟,这烟真难抽。

当有一天,灵魂被渐渐同化

社会环境,就像是个反复而令人身心疲惫的牢笼,当有一天你不再反抗,你学会了不以为然和习惯,当学会了中规中矩,你会发现当初的挣扎消失的是如此之快,融合社会是一门艺术,反抗是一种个性,对于敢于作为,而不被社会的框架洗染的人们,难得可贵。社会,的确教会了我们生存之道,但也将我们的棱角磨得光滑无比,失去了人生应有过的天真,我们从厌恶到精疲力尽,最后再到慢慢适应,我们开始变得不再是以前的自己,我们开始寻觅不到曾经,是否还会怀念学生时代的傲睨一世与不知天高地厚的豪情,当时的我们高高在上,没有束缚,没有太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的压力,我们不必循规蹈矩,我们只能举步维艰,在爬行与探索中渐渐忘记原来的真实。

也许,这是一种成长的必然,也许,这是一段无奈而绝望的偏离,每个人都在选择,每个人都在绘制不朽的蓝图。

懂得变通的人学会了世故圆滑,安于现状的人变为了习以为常,稚嫩坚持的人呢?又会怎么样?是独特还是排挤?是城府还是逃避?是无奈还是豪情?当笃定了某种生存方式,是否能够安然把握我们仅有的生存权利?我想,没有人能够决定。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有些琳琅炫目的色彩和豪华奢侈的境地,令人心旷神怡,也同时令人畏惧和充满贪念。物欲横流的生活氛围,竞争激烈从而不择手段的求同存异方式,对于初出的年轻人,是否教会了他们一些必要的手段,或者说是一滩污水洗去他们纯洁的心灵?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社会抹去了我们应有的纯真,也造就了我们涉世的淡然。

多少年后,不知是否可以去怀疑眼前的我们还是不是我们自己?究竟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心灵上的倒退?如果说这是一种方式,一种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一种途径,那么必然的结果又是什么?我们是该感叹到底是社会造就了我们?还是社会磨灭了纯净?

人的一生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目标越高远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这是一种信念与意志。然而,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涉水已深,已无退路。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扭曲的形态,企望太阳光来赐予正直,那是徒劳的,一切掌握的是我们自己,未来,是我们努力的一种坚定。然而,社会也让我们品尝了酸甜苦辣,它也留过我们灿烂的笑脸与喜悦。它的双面性,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我们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淡然面对,真诚以待。如果社会是个深渊,或者是个深邃的谷底,那么,我们就是挣扎在悬崖边的人们,然后一点点的下坠,但仍不放弃用执着的目光遥望远方,那映红了天边的太阳,正在一点一点的缩减它的余光,其实万物什么都没有变化,只是我们越陷越深罢了,把美好的希望抛在了天上。

奋勇的人们,最终会游刃有余,然后一点一点的攀登上去,因为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曾经的那些时光,那些儿时的梦想,那些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已经根深蒂固的成为了他们的支撑。尽管周边的世界离他们越来越远,但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到最初的原点,然后笑看日出日落,倾听晨钟暮鼓。至少,不会终有一天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为,在走过的岁月里,我们经历过美好的韶华。

为自己奋斗,为家人打拼,为精彩的生活勾勒希望,在社会这个虚幻而又真实的词汇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当有一天,灵魂不再被同化,我们会发觉,那是属于我们的完完整整的21克的深度。

女童走后感

文/乔木

为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的离去,感到伤心。为这么多的讨论者感到揪心。为总是出现问题再找问题感到痛心。其实谁都知道的,心里都很清楚的,只是出现问题后,大家只顾着伤心和讨论了,却全然不知,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不是第一个问题,也不是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吧!

我想,我没有资格去评论什么,因为我没有救她。而那些事情一出就炮轰过路人“可耻”的人。试想你们的道德又何在呢?德,善,美是一种修养。就像走在大马路上一样,我们都知道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东西,要有素质,可我经常能见到乱扔的,而且还是从车上往下扔东西的。道德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没有道德的事情也太多了,我们改变不了什么,社会在前进,我们也只能紧跟其后!生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讲道理的人少了,这年头,还讲道理,多幼稚啊!有权有钱就是硬道理!更何况是道德之类的!……

我一直追求的是和平与自由,人人平等的生活。理想是这样的,社会的口号也是这样的,可现实的意义不是如此!人生是在走一个永无止境的慢慢学习之路,我也在虚心的学习着德,善,美。思想品德是一个值得去感化的东西,去带动的东西。而相反,往往是一些社会的现实在覆盖着这些个真理!……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走在街上,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摔到了,我赶忙跑着,朋友却拉住了我!说我的社会经验太少了。“几天前人家就是像你这样,结果现在还在打官司。”朋友这样说。起初我还不信,回去在网上一查,确有此事。到现在为止,我在想,人嘛!绝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只是被这种坏的社会风气带坏了,如果救人的人被陷害的话,法律也不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考虑的话,我想没人“赶”去救人!而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去学习好的东西!道德是一种人性美的体现,也是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高尚情操。并不是强制性的。如果强制的话,那就不叫道德了!

看到那个视频心很痛, 希望她在天堂一路走好!也或许天堂不会有车来车往!

当然,不排除有那种见死不救的,见义勇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种事情是需要带动的。现在这个社会我不敢去想象,我找不到社会的真理,不过,还好,我还有自己的思想。假如我摔倒了,不知道是否还有人去伸出援助之手?如果meiti只关注出事,我想,那么多的安全隐患都是潜在的事故,谁该去关注呢?引人深思啊!

话,谁都会说,民众要的,只是行动,不需要舆论。因为做出什么样的行动,给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什么,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像明知道一些地方或是某件事情存在问题,民众都知道,该做出行动的人却不知道!一旦出事就是铺天盖地的舆论!责任谁都有,万事万物利弊杂居其中,能够权衡利弊之多少,事物之好坏,反映着一些人的知识水平!思想品德也是一门学问,谁都需要去学习!去感化……

大学=小社会

没上大学之前,一直在老师的诉说下憧憬着大学的美好,可是现在,我看到了越来越多,大学里不美好的一面,让我感觉到我已经踏入了一个小小的社会

辅导员怕麻烦不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会里的某些人总是利用职权做些见不得人的事

到处都有人在费尽心思巴结有权利的人,也许有人会说,你不要在这里抱怨,大学你学你的就好了,

可是我真的也受到了牵连。

因为班里在学习部工作的学生会部长在考试时偷看了试卷,并且在考试时我亲眼看见他把答案传的满天飞,现在导致我因为成绩排在他们所谓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后面而不得奖学金。

所以,原谅我在这里悲哀一下下我的“美好”大学吧!

真心祝愿你们的大学是名副其实的美好。

漂流与人生、社会

文/庄学

多次漂流,也有多点体会。如果以漂流与人生、社会种种相比,倒也有几分相仿呢。

漂流,是满足人们探险猎奇的心理需求,在可控的范围内寻求刺激,自然要经历一些险滩,经历一些跌宕。炎炎夏日,水中的这些游戏,让身心皆得到了满足。漂流的河道蜿蜒曲折,依山势而为,全程的整个落差在近百米,就好像从一座近百米高的小山的山顶俯冲到山底。最近我们来到恐龙谷靳河漂流,再次感受到了漂流的惊险与刺激。在与我们同行漂流的几只漂流筏,落水者若干,翻船者若干,失物者若干,我所在的漂流筏经历了种种刺激惊险和屡屡惊叫后,得以平安漂到目的地,细想起来,有体会若干:

高调与低调。在漂流中,凡是落水者,大多是坐得太高,突然遇到跌宕或者筏与筏、筏与石头的碰撞,猝不及防,被抛下水。如果调低身段,就能够较好地保护自己。由此想到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须高调的时候要高调,能够审时度势低调行事则是做人的基础和智慧,也是一个人的素质和品行体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概就包含有这一层的意思吧。

失衡与平衡。漂流中翻船,除了激流险滩的环境,还在于漂流筏的整体平衡,其中如果个别成员慌乱失措失去了平衡,漂流筏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出现翻船的危险。那么,对一个社会来讲,每个社会成员首先都要做好自己的“平衡”,进而实现社会这个“漂流筏”的稳定和谐。平衡当然是多方面的,个人“失衡”了,就会被过激的情绪所左右;社会“失衡”了,就会充满戾气,会“翻船”。

混乱与秩序。在一处出口,许多漂流筏聚在一起,争先往前,谁也不让谁,为了达到自己的漂流筏先走的目的,后面的拉住了前面的,左边的拉住了右边的,都想借力前行,往往是你的筏子到了出口处,却又被旁边的或者后面的拉远离了。就这样,数十只漂流筏相互拥挤相互拉扯,结果谁也到不了前面……从这一侧面,深刻地折射出了人的劣根性,都想利己,不想利人。在没有秩序没有规定(制度)面前,谁都想争先,互相绊连,却谁也不能够顺利地到达终点。红绿灯可以保证交通有序,而一个社会的制度法规则是保证社会的公正公平所在。所以,秩序与制度非常重要,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从个人哲学来讲,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是也。再延伸出去,想得更多,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