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贵的文章
关于高贵的文章(精选5篇)
岁月给女人的高贵
岁月塑造了女人,女人又装扮了岁月。平凡的日子荡涤了青春的妩媚,流水的时光洗劫了张扬的光芒,但那如歌的岁月却把女人磨砺得一点点的高贵了起来、儒雅了起来、淡定了起来、从容了起来。女人随着岁月的流失,从一种美走向另一种美的拐点。当青春不在的时候,女人靠气质成全了品位。
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收获,每一次挫折都是感悟。懂得了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的形形色色,把人生当做艺术来享受。知道宁静与安详是生命的最好馈赠,也体味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奈。正是这些,注定了女人那份独有的成熟。成熟是灿烂之后的平静,是盛开之后的内敛。
尽管花会谢,叶会黄,可岁月的红尘依然锁不住女人高贵的气质。不需要浓妆艳抹,不需要奇装异服,不需要新潮的发式,不需要发嗲的声音,只需把岁月沉淀的阅历和日月赋予的灵性展现,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这是一种踏实的质感,是经久不忘的一种风情,是默默无语的一种那个风韵。岁月的年轮沉淀在中年女人的脸上,慢慢散发出淡淡幽远的清香,宛如大痛后的平静和梦醒后的大悟。
中年女人已经不在去抱怨红颜易老青春不再了,而是将生活看成人生的盛宴,懂得怎样去调配佳肴配置灯光营造气氛,懂得怎样将物资消费变成一种精神的享受,懂得怎样将生存的辛苦平淡调理得意味深长。在拥挤的人群中,一眼就会发现那个品味高贵、举止儒雅的中年女人,他不是喧闹的、张狂的、暴怒的,而是和谐美的使者。
中年女人的品味还在于智慧。外貌的美是一种会凋谢的美,慧中的美才是永恒的美。中年女人的美正是一股从内在的智慧折射出的令人欣赏的隐形的吸引力,是含笑不语却深悟其道的聪慧。智慧使中年女人具有时代的敏感,不盲目追逐,但也不刻意拒绝潮流的的变迁。中年女人活的自信积极而乐观,智慧给予了她们不尽的韵味和光芒。
中年女人,在欣赏自己褪去稚嫩走向成熟、隐却凡俗走向高贵的时候,在困惑与不惑的冲击不时袭来的时候,学会了抛开年龄的羁绊来欣赏自己,用心体会平凡日子里的精彩吧。
起点不决定终点
文/洛克菲勒
亲爱的约翰:
你希望我能永远同你一起出航,这听起来很不错,但我不是你永远的船长。上帝为我们创造双脚,是要让我们靠自己的双脚走路。
也许你尚未做好独自前行的准备,但你需要知道,我所置身的那个充满挑战与神奇的商业世界,是你新生活的出发地,你将从那里开始参加你不曾享用而又关乎你未来的人生盛宴。至于你如何使用摆放在你生命面前的刀叉,和如何品味命运天使奉上的每一道菜肴,那完全要靠你自己。
当然,我期望你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卓尔不群,并胜我一筹。而我决定将你留在我身边,无非是想把你带到你事业生涯的高起点,让你无须艰难攀爬便可享有迅速腾达的机会。
这当然没有什么值得你庆幸和炫耀的,更无须你感激。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信念是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是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想想看,我们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顶上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在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其人生结果也不同。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富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败世袭之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就像你所知道的那样,在我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记得我刚上中学时所用的书本都是好心的邻居为我买的,我的人生开始时也只是一个周薪只有5元钱的簿记员,但经由不懈的奋斗我却建立了一个令人艳羡的石油王国。在他人眼里这似乎是个传奇,我却认为这是对我持之以恒、积极奋斗的回报,是命运之神对我艰苦付出的奖赏。
约翰,机会永远都会不平等,但结果却可能平等。在历史上,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商界,尤其在商界,白手起家的事例俯拾皆是,他们都曾因贫穷而少有机会,他们却都因奋斗而功成名就。然而,历史上也充斥着富家子弟拥有所有优势,却走向失败的事例。一项统计数字说,十七个有钱人的孩子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富翁。
而在很久以前,社会上便流传着一个讽刺富家子弟无能的故事,说在费城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客人谈起某位百万富翁,说:“他是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是啊,”旁边一位比较精明的先生回答说:“他继承了两千万,然后他把这笔钱变成了一百万。”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但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富家子弟正处在一种不进则退的窘境之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注定要受人同情和怜悯,甚至要下地狱。
家族的荣耀与成功的历史,不能保证其子孙后代的未来将会美好。我承认早期的优势的确大有帮助,但它不能保证最后会赢得胜利。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这个对富家子弟而言带有悲哀性的问题,我似乎觉得,富家子弟开始承担了优势,却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和发展生存所需要的技巧。而出身卑微的人因迫切需要解救自身,便会积极发挥创意和能力,且珍视和抢占各种机会。我还观察到,富家子弟缺乏贫困之人的那种要拯救自己的野心,也只得祈祷上帝赐予他成就了。
所以,在你和你的姐姐们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不让你们知道你们的父亲是个富人,我向你们灌输最多的是诸如节俭、个人奋斗等价值观念,因为我知道给人带来伤害最快捷的途径就是给钱,它可以让人腐化堕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乐。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的果实的无能者。
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能够享受他的创造的人。那些像海绵一样,只取不予的人,只会失去快乐。
我相信没有不渴望过上快乐、高贵生活的人,但真正懂得高贵快乐生活从何而来的人却不多。在我看来,高贵快乐的生活,不是来自高贵的血统,也不是来自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来自高贵的品格——自立精神,看看那些赢得世人尊重、处处施展魅力的高贵的人,我们就知道自立的可贵。
约翰,你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成为我的挂念。但与这种挂念相比,我更对你充满信心,相信你优异的品格——比世界上任何财富都更有价值的品格,将帮助你铺设出一条美好的前程,并将助你拥有成功而又充实的人生。
但你需要强化这样的信念:起点可能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手段、经验和运气之类的因素,在人生和商业世界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你的人生刚刚开始,但一场人生之战就在你面前。我能深切地感觉到你想成为这场战争的胜者,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追求胜利的意志,只有决心做好准备的人才会赢得胜利。
我的儿子,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找到自己的路,上帝就会帮你!
爱你的父亲
给自己一个高贵的笑脸
微笑,就算是给自己
不知道,周围的人是从多久开始有了成长的坏习惯,什么事情总是保留自己的看法,什么事情总是没有做就有了猜测,什么时候开始会觉得自己早以痛苦不堪,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合格孤独患者。
我好讨厌这样的成长病
我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的这样的毛病,发短信发扣扣,总是你发一句我发一句,然后你不发我不发,好像是某种约定好的行为准则一样,在激动也要忍着,等待无所谓的回答。
我好烦这样的,真的,我就喜欢一大丢丢发过去,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好久的没有回答,会让我一下子就觉得跌入孤独的深渊一样。
真的,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傻。
但是不得不说,现实嘛,不仅仅这样,好多时候,都是悲伤逆袭,其实一直以来早以认清楚,自己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就是自己。
别人真的不算什么,不是还有自己是拜托不掉的唯一时时刻刻的最佳伴侣。
其实真的是痛了。
也许我们对爱情那么迷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是不可思议的两个人。
仅仅是多了一个人,就让我们觉得像传说一样,是种美好的仙境。
我们要的很多又很少。
只是现在一个人没有办法强求这样的仙境,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微笑,期待,就好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反正一个人能快乐的活下去也是一种魔法呢。
生命依旧珊珊可爱。
高贵的善良
文/张勇
遇人急难,慷慨解囊,委屈维持,这是一种合乎“道”、契乎“义”的自然反应,自己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而不应该存一个获报的心、有求的心,这是一个懂得为人之道者的天职和本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唯其难,才愈显可贵,在这可贵之中,更有尤为可贵者。
1920年,林语堂获得官费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机会,他答应胡适先生学成回国后,到北大任教。不料到了美国后,由于官费没有按时汇去,林语堂一时陷入困境,急忙打电报向国内告急。不久,他就收到两千美元汇款,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回到北京后,林语堂专程向北大校长蒋梦麟面谢汇款之事,不料蒋竟莫名其妙。原来汇钱去的不是别人,正是胡适先生。这笔钱少算也合今天人民币十六万元,以如此巨款救人于困,却不留姓名,先生的慷慨之情令人感佩,后来林语堂先生一直念念不忘。
历史学家劳干早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傅斯年一直是他的上司,1949年,劳干去了台湾,仍在史语所任职,傅斯年因病去世后,他参加了傅斯年遗稿的整理工作,有一天,他在傅斯年留下的一本书中看到一张便条,是陈寅恪写给傅斯年的,便条的内容是陈寅恪向傅斯年推荐劳干,劳干看了这张便条后,感慨万分,因为此前,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与陈寅恪交往多年,陈寅恪也从来没向他提起过,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发现,他永远也不会知道陈寅恪曾经默默地帮助过自己,他因此对陈寅恪更加充满了敬意。
施恩不图回报是一种境界,“图”回报则是另一种境界。一天,当诗人海涅正在家里构思一篇长诗时,保姆带着一位年轻人走进来,年轻人说:“先生,您还认得我吗?”海涅看了一脸茫然。年轻人说:“先生,您还记得两年前,您为一位穷学生垫付药费的事吗?”海涅想了想,然后一拍脑门:“哦,我想起来了,就是你吗?”年轻人欣喜地点点头:“是我,是我!今天我是来感谢您的。”年轻人从衣兜里掏出钱,递给海涅。海涅数了数,然后从中抽出几张来:“这些就够了。”再把多余的钱递还给年轻人。年轻人见海涅收了钱,满心欢喜地离去。年轻人走后,保姆问海涅:“先生,当年您既然施了善心,今天为何还要收他的钱?”海涅笑了笑说:“济人于困,是为善,但不是大善。年轻人今天来还钱,是因为他始终觉得欠我一个人情。如果因为我的一个善念,而使他惴惴不安,那这种善就变成了一种桎梏。所以,我收下他的钱,让他觉得不再欠我什么,他也从此心安了。”
还有一种高贵的善良,就是甘当恶人。王力先生在《怀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曾特别提到一件事:朱先生不再兼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前夜,断然辞退了一位职员。他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在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自己铁定离去,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做“好人”,让继任者去做“恶人”。到这时候要“充好人”很容易,一般来说也不会受到什么批评,但朱先生不是这样的人,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为人的风骨、为政的准则。
与人为善,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善良,是温暖在流转,是爱在延续,施及别人,惠泽自身。润物无声地施善,让受者更安心,让自己更轻松。
门槛最低的高贵
文/王金锋
做人容易,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易。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呢?读书。正如高尔基所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它能让人类走进知识的海洋,使人类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快乐。
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的骄傲。通过读和写,人类才逐渐脱离了原始状态,从愚昧走向文明。书,是人类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从书中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和技术,减少了人类大量的重复劳动,并从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苏轼从童蒙的学习自觉着眼,曾提出读书要“自达”“自得”“自胜”。所谓自达,即是启发读书的自觉性。所谓自得,即是人读书时,要保持自我,多思多悟,方能有所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方是真正所得。所谓自胜,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破除蒙蔽正心的故我,善正其心,展现自觉读书的新我,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
人从出生到死亡,起点和终点都是共同的,但所走的路却有千万条,每一个人选择的人生路都是不同的。借鉴和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
杨绛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这句话讲得深刻,不仅富有诗意,关键是抓住了读书的要义。然而,在现实社会里,许多人读书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比如有些官员、大款、暴发户,他们的内心对读书毫无兴趣,但为了装潢门面,给自己弄个豪华书房,有模有样地码上几柜子书,上面像垒积木一样垒满了中外经典名着,但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显示学问,这其实是对书的亵渎,这些书被戴上了华丽的枷锁,孤苦伶仃,这是书的悲哀啊!
读书是一种心境,每晚我从外面散步回家,不管早晚,总习惯坐在书房沙发上,手捧一本书读。灯光洒在书上,没有任何动静,唯有沙沙的翻书声,那一刻,正是我与书的悄悄对话,也是我每天最愉快的时刻。我究竟什么时候与书结缘,自己也记不清了。小的时候,父亲爱给我讲“凿壁偷光”“映雪夜读”“聚萤取光”和“头悬梁”“锥刺股”的古人读书的故事,让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从上学识字后,我就效仿古人,晚上在煤油灯下,看家中的小人书,慢慢地看上了瘾,就去一个家有藏书的大伯家借书看,书上的精彩故事更加吸引了我,让我对书更加入迷,吃饭睡觉都不离书本,一读一天一夜。读书让我感到温暖如春、如梦如幻、妙不可言,比吃了美味佳肴还香。读书使我圆了当初的梦想,先后出版了《滴石集》《龟志》《书蠹菁华》等9本专着,500多万字。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在寒冷的冬天能感到温暖,在炎热的夏季能感到凉爽;在痛苦的日子能得到安慰,在欢乐的时候能听到笑声。
阅读,向来是一个人的事,与看电影或欣赏音乐相比,当然自由了许多,也自在了许多。阅读快慢因人而异,自由选择。可如今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人看书养成了快习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读后很快遗忘,等于没读,更无法体会书中精妙之处。
读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只不过有的人停留在了其中的某个阶段,而有的人最终拥有了书卷气,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自然会发现书中的风景美不胜收。它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道彩虹,它是黑夜里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它是乌云散去装点西天的一抹晚霞,其人生自然幸福无比。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人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浊俗变为清雅,奢华变为淡泊,狭隘变为宽广,偏激变为柔和,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