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老年的散文

2023/02/10经典文章

关于老年的散文(精选7篇)

美丽在身边

文/舒罗兰

年轻人会说初恋是美丽的;成年人会说工作是美丽的;老年人会说泡上一杯浓茶、听听音乐是美丽的;而我却选择了到老年大学学习摄影。我要说摄影是美丽的。

“第三只眼”,使我无时不感受到这所学校、这些摄友、这小小的匣子留给我的记忆、带给我的惬意,美丽定格在瞬间。

自从2012年,在老年大学学习了摄影后,我就慢慢玩起了相机。一开始用的是智能卡片机,我称它“小傻瓜”。它伴随我一年多,为我记录下了好多美丽的景色,让美丽时时刻刻围绕着我。后来又添置了微单相机,我昵称它为——“小家伙”。我走到哪里,“小家伙”就跟我到哪里。

社区志愿者活动、老年大学学员表演、一朵盛开的花、、一片嫩绿的叶,甚至是那凋零的花瓣,都由“第三只眼”了记录下来。题材丰富的图片给我带来了太多的美丽、遐想和对未知的期待。它让我感到了退休后生活的充实。摄影伴随着我,它带给了我乐趣、带给了我美丽,美丽在我身边。

别人眼中的风景,别人脚下穿过的小径,别人遇到的事情和生活……本来无从得知的一切,现在我能透过这个小小镜头得以共享。

因为摄影,我看到了社会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自然的多彩,我亲吻着美丽。

摄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结交朋友,还能提高自身修养。在老年大学里,有一支红颜白发的松散型摄影队伍。是2年多的摄影情趣,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踏青拍摄、花季拍摄、活动拍摄;皖南行、宝岛行,一群爱好摄影的老年人一同出去采风,一路欢声笑语,无不透视着他们的开心、知足。在游玩散心的同时又带回了不少的佳作,让人心旷神怡,让美丽在身边围绕。

在市里各种活动场合也能看到这支红颜白发的队伍,神采奕奕地行进着,非常引人注目。他们在许多摄影参赛项目中还频频得奖。我品味着大家的优秀作品,让美丽感染着我。

大家来到老年大学给人生最后四分之一的路程充一次电,让这段路程走得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老年大学学摄影,迎来人生新天地,学习休闲两相宜,美丽永远在身边。

老来乐

文/金克木

六十整岁望七十岁如攀高山。不料七十岁居然过了。又想八十岁是难于上青天,可望而不可及了。岂知八十岁又过了。老汉今年八十有三矣。这是照传统算法,务虚不务实。现在不是提倡尊重传统吗?

老年多半能悟道。孔子说“天下有道”。老子说“道可道”。佛教说“邪魔外道”。我老了,不免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自觉悟出一条真理:老年是广阔天地,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七十岁开始可以诸事不做而拿退休金,不愁没有一碗饭吃,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要看书可以随便乱翻。金庸、梁羽生、克里斯蒂、松本清张,从前哪能拜读?现在可以了。随看随忘,便扔在一边。无忧无虑,无人打扰,不必出门而自有天地。真是无限风光在老年。

偶尔有人来,不论男女老少认识不认识,天南地北,天上地下,天文地理,谈天说地,百无禁忌。我的话匣子一开,激光磁盘便响个不停,滔滔不绝。无奈我闲人忙,听众逐渐稀少,终于门庭冷落,只剩一屋子广阔天地,任我独往独来,随意挥洒。

打开电视,又是一番新气象。古今中外,赤道南极,变幻莫测,真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忽而庄严说教,忽而插科打诨。帝王将相,牛鬼蛇神,无不具备,应有尽有。忽而高歌一曲,忽而舞步翩翩,场场不同。

这正是:小屋之中天地阔,老来无事是忙人。

曾经的羡慕

文/杨宜勤

星期天,家人团聚,儿子拿来两瓶外地酒,我正看酒盒上的酒精度和产地时,外孙拿出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瞬间就告诉我,这酒168元一瓶。看看外孙功能齐全的iPhone5s, 望望我那只能接打电话的“老年手机”,久违的羡慕油然而生。

细细想来,许多行为的选择,都源于羡慕。羡慕,犹如心中荡起的道道涟漪,难以忘怀。

孩提时,我曾羡慕邻居家的孩子夏天吃冰棍,撕开带花纹的白色包装纸,上下来回吮吸,心想,咽到肚里一定是甜甜的透心凉。家庭条件所限不能买,为此,每当看到有人背着冰棍箱子叫卖“冰棍,3分钱一支”时,就迅速转身离去,把涌到口腔的唾液咽到肚子里。

上学时,我曾羡慕同桌的书包,是他外地工作的舅舅买的。浅黄色的帆布料,中间还有个夹层,一侧有两根2厘米宽的带子,与书包另一侧的黑色金属环系上,背带的长短还可以伸缩。我的书包是母亲缝制的,由多块布料拼接,上下长左右宽,像个半成品的布口袋。对同桌书包的羡慕,一直心底藏着。

毕业后,做了一名教师,学校有的老师戴上了手表,有人问“几点了”,人家会潇洒地抬起手腕作答。那时,买手表不仅要经济条件允许,还须千方百计弄张购表的票证。初登讲台的我,上课有时讲练都完成了,下课铃声还不响;又有时为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被迫拖堂。我想,如果有手表,这些现象就不会发生了。于是省吃俭用,从31.5元工资中每月省出几块钱,一年后,托人在县城买了一块30元南京产“钟山牌”手表,羡慕变成了现实。

住上了新房,可时间不长,就羡慕同事买的房子面积大,大客厅、宽阳台,还有书房。后来,换了面积大的,方便了许多。可没住几年,又觉得城区的住房不如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房子环境好,空气清新,羡慕又一次产生。

其实,羡慕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回忆那些曾经的羡慕让我产生许多思考与启迪。曾经的羡慕锻炼增加了我的自控能力;曾经的羡慕让我努力地学习与工作;曾经的羡慕让我勤俭节约发奋图强。羡慕可以产生动力,让你自强不息,它不仅是人生历程一段段难忘的回忆,也是人生阅历中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耳顺之年开始,似乎羡慕心少了淡了,比如,那些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经济能力可信手拈来,可现代文盲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头几年,想买一辆老年代步车,从交警队退休的一位老同学听说后,专程来我家给我做工作,权衡利弊后放弃了这个念头。出行就靠公交公司发的“老年卡”,既方便又不花一分钱。

近期,常想起活到90多岁的郑逸梅先生说的一句话:“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老年了,还是少一些羡慕,“不比为贵”的好。

重拾梦想

文/何红雨

周末去看望父亲,却没有见到他。

母亲说:“你爸爸上课去啦!”

“上课?”我愕然地问道。

后来,才终于明了,原来,父亲是去老年大学上课了。

近期,父亲报名去老年大学学习油画。

而去年,父亲才刚刚在老年大学参加完摄影专业的学习。

退休后的父亲,与大多数“闲不住”的老人一样,一直都没有放弃学习。读书、写字……但这些仍远远不够,他又去老年大学开始学习摄影和油画。

坐在父亲书房的沙发上看书,却很想给他打个电话。然而,电话即将拨出的那刻,我又放弃了。是呀,这个电话不能拨打,也许父亲正在上课,正学着画一幅油画呢。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父亲和几个年老的学生都在老师的辅导下作画。画布上,父亲画下了一幅金秋图。——几只白鹭分外愉悦地栖息在金黄色的田野上,草地上有蓝色的小野花,粉红色的打碗碗花开成了一片。果园中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石榴树上的石榴也已然咧开了嘴巴。几个农人在采摘苹果……

父亲画得十分投入。因为长久地站立作画,他显然有些疲倦了,但他却仍旧没有放下画笔。只是略微休息了片刻,就又开始涂色了。

一位中年老师静静地站在父亲身后,他是父亲老年油画班的指导老师。从他欣慰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对父亲画作的赞赏。

时间一分分地走过,太阳渐渐隐进了云层,天色微暗了下来。然而,教室里,大家依然还在静静地作画……

“吃晚饭啦!”母亲过来唤我吃饭的时候,我方从想象中回过神来。

“你爸爸年轻时就喜欢艺术,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去老年大学学习摄影和油画,我虽然很担心他的身体会吃不消,但是一想到他年轻时因为没有条件去学习艺术,也就支持他去老年大学了……”母亲话语中对父亲的理解、赞许和疼惜让我分外感动。

离开父母家时,已是傍晚时分,但父亲还是没有回来。母亲见我还想继续等待,而天色却已渐黑,便说:“回去吧,天黑开车不安全。你爸爸下课晚……”

一路开车返回的路上,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关于梦想,每个人大约都是有过的。然而,年轻时的我们,或许也曾努力过、奋斗过,但后来,也许梦想仍旧未能实现。荏苒时光中,心中的梦想渐次地被现实蚕食与消融,我们渐渐地被生活打磨得异常现实。身上的锋芒以及对梦想的期待也消失不见,庸常生活中的我们,于梦想,大约也唯独剩下了分外的不屑。

有天,或许我们还会偶然地想起自己的梦想。也许,在想起来的那刻,仍会泪湿眼眶。又或许,还会心有不甘。但是,即便如此,也许我们仍会选择继续我们的放弃,对梦想的彻底放弃。

父亲今年已经76岁了,然而,他却选择去老年大学学习油画。在这之前,他才刚从老年大学的摄影专业毕业。

已是古稀之年的父亲,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年迈的岁月里,他重拾自己早年的梦想,拿起相机,更拿起了画笔……

父亲仍旧不忘学习,更重拾年轻时期的梦想,不仅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梦想,更让我想到了我们的“中国梦”。一位老人在已逾古稀之年去学习什么似乎是个人兴趣或爱好,或者是他们养老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追求还是令我非常感动。我想,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能像老年大学的那些老人一样,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共同建设一个学习的社会、有教养的社会,那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就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的老年大学生活

文/杜连明

读书使人明理增智,与圣人为友,与高人对话,不亦乐乎!

我读书是为了圆儿时的大学梦。儿时,家里穷,读不起书。然而光阴似箭,当我有时间、有能力读书时,我已由少女变成了奶奶,我也从偏僻的小山村搬到了南充城。儿女都在工作,每当闲暇之时,我就读读书,看看报。但儿时的读书梦,总在我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起老年大学的事儿,我心动了。然而却听到不少反对声,人都老了,还去上什么大学,又不拿文凭,得奖金,何必自找苦头吃?

然而,我却高高兴兴地到老年大学报了名,参加了“诗词班”的学习。学校专门为我们老年朋友开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老年朋友们便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去选择,弥补自己在生活中的缺项。比如我以前不会使用电脑,我就选择“电脑班”。老年大学可好啦,有辅导老师专门为我们讲授课程,手把手教我们学习。老年大学就是我们的家,我把上老年大学看作人生的第二次转折。我不认老,不服老,我要把儿时丢失了的时光追回来!

时光一天天过去,我的知识也一天天增长。我用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的烹调技术,给家人做出了可口的三鲜汤,一家老小吃得有滋有味;我用在“电脑班”里学到的知识,不时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孙子们发短讯,送上祝福和平安,表达奶奶对儿孙们的想念。我还把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的保健知识教给邻里,大家都夸我是热心肠人,是“百事通”。渐渐,和我一起到老年大学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我还被评上了“模范学员”,我学写的诗词也常常在校刊上发表,还被省市老干局评选为“最佳”学员。

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文/罗立志

6月27日早晨,我正在邵东县昭阳公园健走时,被一阵浑厚、嘹亮的歌声吸引,不由自主地来到了贺绿汀音乐广场,发现是我的老同学唐定妍正在录音。

唐定妍是我32年前在娄底师范45班的同学,退休后在邵东老年大学专修“声乐”。听老同学介绍,她参加的是“昭阳公园‘春花秋月’歌唱队”,成立于2013年,队员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队长叫王荣华,是原邵东钢铁厂退休的工人,他是邵东老年大学声乐一班的班长。

廉桥镇中心学校82岁的退休老师刘灵志与王荣华搭档排练节目,她扮演母亲,王荣华扮演儿子,独唱《一壶老酒》。老人排练了两次,真情投入,声情并茂,吸引了众多观众欣赏。

还有一位老人,就是今年78岁的李大希老师。他与一位女队员合唱《美丽的邵阳》,音调音高把握准确,音色音质浑厚宽广,富有磁性。

最让我感怀的是欧阳太平大哥,今年七十的他是一位老帅哥,一把二胡拉得悠扬动听,韵味无穷。

活到老,学到老。看看这些老年人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我也要向他们学习,退休之后到老年大学去“深造”,培养一技之长。

我的老年梦

文/陈安雄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生活,如何安度晚年。

闲在家里,浪费光阴,未免可惜,甚至可悲。想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箴言,顿时心中激起从头起步,再开新局的波浪。

我把旅游与写作作为老年梦的目标。退休之后,我跑遍11个省、市、自治区。每到一处,都会坚持写一篇日记,作一首小诗,拍一张留影。通过旅游,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活动筋骨,愉悦身心。

视写作为伴侣,我把笔耕当食粮。退休十二年来,我陆续出版了《长歌晚唱》、《闲暇漫笔》、《烈女传奇》等十本着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点滴精神粮食,为文学园地增添了几片花瓣、几株小草。

因为这些,我的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果称之“老有所为”,其实难负;要说“老有所乐”,倒是心悦而诚服。

古诗云:“莫道桑愉晚,为霞尚满天”。作为老年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时刻胸怀梦想、与时俱进,光阴就不会虚度,梦想就会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