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趣的散文
关于情趣的散文(精选9篇)
情趣盎然话灯联
文/聂顺荣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元宵节除了赏花灯、猜灯谜之外,民间还流行一种灯联,即用红纸贴一副对联在彩灯之上,供人们赏玩。古往今来,不但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一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是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相传宋朝有一个读书人,自恃才高,元宵节之时,在彩灯上抒写了一句上联,令家人高挂大门之外,以求下联。联云:“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出声声慢。”此联难度在于用了三个词牌名,又是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具体形象和动作。三年过去,彩灯换了好几种式样,却无人能够对出下联,这个读书人不免有些沾沾自喜,愈加睥睨一切。直至三年后的一个元宵节,一个姑娘经过门前,偶然抬头看到灯联,不假思索,即索来红纸,写出一联贴于彩灯右边。读书人观之大惊,只见姑娘对的是:“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读书人不得不放下架子,连忙向姑娘请教。姑娘一指脚下穿的红绣鞋,自我介绍道:“我本就姓虞。”读书人一拍额头,真是妙句天成。从此之后,读书人再不敢骄狂,潜心苦读,还与姑娘结为秦晋之好。因灯联而成就佳偶,想来自是一件浪漫的事。
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着名“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皆为饱学之士,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上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天性聪颖,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元宵节欢庆场景跃然纸上。
相传,民国时期,有一年是闰八月之年,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俗称“两头春”。那一年某学社举办了一场元宵节灯联比赛,许多学子慕名前来,欲一试身手。内有一灯联引起了众人的注目,联为:“一岁二春又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上联简明扼要,数字用得自然,一时无人能够应对。不想在此看门的一个老者经过,向主办方索要纸笔。众人见是一个貌不惊人的花甲老头,顿时哄然取笑,老者不理会众人,挥毫写道:“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旧时纪年用“甲子”,即以天干地支排列,周而复始。“花甲”为六十,“再周天”即六十一,自然是“重逢甲子”。此联一出,众人大为叹服,称为绝对。
在为数众多的民间元宵灯联故事中,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当数北宋时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恰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到了京城,恰逢主考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得知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王安石巧妙地拿两处的联来应征,居然促成了他人生中的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灯联的确算是佳联妙对。
不忘小情趣
文/史连永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普普通通的人很有情趣、很快乐。
一家临街小店,处于市场之中。简易板材搭起的小店很精致,干干净净,经营一些副食调料。以我看来,这家店的利润也就抵得一个人的工资。在小店外侧的一角,摆放着一张简单别致的小地桌。地桌旁边放着一把小凳子,凳子和桌子的间隔很紧凑,刚好容下一个人。有限的空间经店主人巧妙摆放,倒生出许多情趣。更诱人的是,在桌子上摆放着浸满绿色茶水的杯子。店家生意淡时会坐在这儿,品茗喝茶,忙碌中偷得悠闲时光。
我上班的路上,经过一段林阴路,骑行爱好者往来穿梭。我经常在这段路见到一位穿着不讲究的小伙子,骑一辆近乎报废的自行车。从行头上看,这位骑行爱好者,经济条件窥见一斑,不敢恭维。可是,他独特之处是那套音响设备装置在车子上。他戴着耳麦,边骑行边大声自我陶醉地歌唱。一个落魄的文艺青年,当他驶过,路人哑然失笑:一个“疯子”。但他失意不忘情致,不忘生活,路人是不会体验到的。
邻居是位教师,假期多,工资不高。似乎清贫的生活,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生活,他爱好书法,每天练书法是必修的功课。20年如一日,刻苦练习。他的欧体,已经练出名堂,小有名气。求字的人大有人在,他还经常为邻里好友,书写婚联春联,分文不取。忙碌中他总是乐呵呵,精神饱满。平淡中的雅致,情趣装点着人生。
很多人收入不高,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可生活得却有滋有味。他们为自己精心创造了小情趣,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黄昏情趣
文/关华
晚饭后常去东环生态园散步。出门便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向东走不远便来到了园中。耳边的喧嚣渐渐淡去,宁静顷刻而至。
生态园很大,种满各种果树和花草。园内有人工湖,环湖有路,沿路绕行,别有一番趣味。湖边筑有高高的土丘,丘上栽上了许多雪松,清秀却不张扬。土丘上爬满了茂盛的植物,不知名的闲花野草,天光云影和花影,倒映水中,旖旎生姿,便是一幅动态的画儿。土丘不大,却很陡峭,一步步踏实,抓住灌丛的枝条,小心翼翼爬上去已是气喘吁吁,薄汗微微。站在土丘上远望,长空广袤,落日醺醺,云缕轻盈,像炊烟袅袅流动,又似古装少女裙带摇曳飞扬。归鸟掠过沉沉暮色,只见远处烟树深浓,田野无边,像是泼在纸上的大片墨色。
我喃喃自语,真美啊!云儿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心境,竟随着风的韵律翩翩舞动,袅袅的炊烟瞬间幻化成扬蹄奔跑的马儿,摇曳的裙带幻化成绚丽的花朵,我的身心也幻化成轻云,冉冉飞上九天!
我把这湖和丘叫做“丘水长天”,天气转凉后,一弯湖水更显得分外碧绿清澄,初秋的天空比起夏空高旷许多,漫天金红的霞光铺满水面,如锦如绣,不时有鸟影从天空飞过,还有草木的影子,一一落在水里,真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啊!
湖的外围是成片的果树,有梨子,苹果,桃子,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风里携带着一缕缕醉人的果香迎面扑来。田里,还有花生,地瓜,正悄悄长大,最惹眼的是那溜圆的西瓜躺在田里,像一只只胖胖的小猪正在酣睡,可爱极了。
我独喜欢这丘水长天,闲来无事时常坐在这儿,看云,看水,看水中小舟,也看土丘上的雪松,看烂漫的野草闲花怎样在天底下自由自在地生长,摇摆,盛开。这时,天边的晚霞映衬着翠绿的湖面,微风吹动,湖水波光粼粼,泛起一圈圈涟漪。不禁脱下鞋子,把脚浸在清凉的水中,不一会儿便有小鱼游过来。它们在远一点的地方用惊奇地目光看着我,然后小心翼翼地靠近我,近一点,再近一点,小鱼调皮地吐着泡泡,好像在等待时机与我亲近。我一动不动,微笑着和它们打招呼,它们逐渐大胆起来,有几条围拢过来,竟然用小嘴轻轻的蹭蹭我的脚丫,然后快速游走,见没什么危险降临,过了一会再游过来,轻轻在我脚趾上狠狠咂上几口,咂得我痒痒的,接着快速离开。如此往复,乐此不疲。它们像找到了一种好玩的游戏一样,快乐地走近离开,离开走近,看着小鱼们淘气的样子,我禁不住笑出声来。
暮色一点点浓了,空气有点清凉。我惬意地闭上眼睛,顺势躺在草丛里。耳边是小虫子的啾啾清鸣,鼻端是青草泥土的清香,每每这时心就像被打开了一般,一种满足和幸福的感觉即刻充满身心。这里,没有尘世的倾轧、远离世俗尘埃,守住自己的一寸净土,心灵馨香!
蓦地,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悠扬的口琴声,打破这宁静,开始是抑扬热烈,后来踯躅摇摆,再后来变得舒缓深沉,不知不觉中我的心也随着琴声砰砰跳动,萦绕,徘徊,直至琴音渐渺,渐无声,随风而逝。
人生便也如这旋律吧,有时低吟长诵,有时犹豫徘徊,有时大气豪迈——一曲琴音袅袅,让喧嚣的心灵归于平静,慢慢沉淀,清新优雅,一如晨露。
等我回过神来,坐起身,弯弯的石子路上,那吹琴的人儿正翩然远去,长身玉立,微风吹动她如瀑的长发,裙边飘舞,身影动人。游园的人很少,四周寂静,小鱼浮上水面,窥探,张望,“咕噜咕噜”吐一串泡泡,又潜入水底。只有风声,从果林和田野里,忽忽漫卷过来。我揉了揉眼睛,定一定神,还是一阵恍惚,是真是幻?是仙是人?
摄魂的琴声和远去的女子,让我疑在做梦,而不是刚刚发生过的事!我们每天生活在尘世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忧伤,让心远离尘世喧嚣,寻一份清静淡然,以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尘世的风雨,以良知品评一切!
晚霞散去,夜幕四合。给心灵插上一对翅膀,在薄亮透明的夜色里,自由飞翔。一轮月上来,满地落下霜色,冷银泛白,秋虫唧唧。我知道,这一段段琉璃般清澈的好时光啊,是岁月予我的丰厚馈赠。
荷园行
文/陈美彬
我的家乡宝应地处苏北里下河,是着名的“中国荷藕之乡”。这里新开辟了国家级旅游景区——荷园,每到夏天莲叶田田,荷花盛开,粉白嫣红,清香飘溢,宛如天宫瑶池仙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赏荷。我虽然对“荷园”早已心向往之,但因为工作忙,多年来一直未能成行。去年初夏的一天,远方的老同学慕名而来,我陪同游览,终于一偿夙愿。
我们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公路向东驱车60多华里,到达了目的地——荷园。进入风景区,只见一块巨大的奇石上镌刻着“荷园”二字,旁边矗立着崭新的标志牌“荷仙故里,旅游胜地”。从木栅栏围成的园门走进去,沿着水滨土道向前走,两边垂柳依依,丛草离离,景色迷人。步行不多远是一座草亭,我们一边在草亭里休息拍照,一边等待游船的到来。不一会儿一艘精美的画舫停靠在草亭边,大家鱼贯进入船舱,刚刚坐稳,就听船夫响亮地吆喝了一声:“开船啰!”随即拉动了螺旋桨,于是载着一船欢声笑语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观光。这里是一大片滩涂湿地,满眼都是碧绿的景致,荷藕、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遍布其间,清风徐来,水波荡漾,煞是好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面对眼前绿莲红荷挤挤挨挨交相辉映的景致,恐怕非宋人杨万里这一耳熟能详的诗句不能表达吧。
我们的画舫穿行在滩涂河道之间,划出了一道道细细的波纹,打破了这里宁静的气氛,那鱼儿也许是受了感染顿时兴奋了起来,竞相在船沿周围打着旋儿,有几条还调皮地跃起水面展示它们俊美的身段,给这优美的荷塘平添了几份热闹。久处闹市,身在职场,内心早已疲倦,而今偷得暂时休闲,紧张麻木的神经竟一下子松弛开来,平素那烦恼忧愁、功名利禄也随之烟消云散。
坐船赏玩之后,我们上岸沿着湿地缓缓步行。曲曲折折的莲花栈道,精巧别致的莲珠亭,典雅美观的荷仙桥,古朴悠远的农耕园,情趣盎然的水上游乐场……徜徉荷园之中,你感受到的无不是清新宜人的景象和妙趣横生的农家特色,不由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从此,我喜欢上了家乡一日游。每到节假日,我便或邀上三五好友,或携妻带子,或唤上几个学生到处逛逛,逛遍了宝应又走向了邻近县市。在扬州,我游览过瘦西湖,参观过朱自清故居;在高邮,我登临过文游台,拜访过汪曾祺亲友;在淮安,我寻访过韩信遗迹,瞻仰过周恩来纪念馆……“走在路上”的感觉真好,旅游归来写写游记的感觉更好。正是由于“走出去,写下来”,去年春天我出版了一部散文集,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身在职场,我们或许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消闲,或许没有大把的金钱用来挥霍,我们去不了“天涯海角”,也难得有缘游山玩水,但我们疲惫的身心却需要放牧,那么不妨抽一些时间短途旅行吧,至少它可以让你的生活增加点情趣。平常的生活原本有些单调,单调的生活更需要高雅的情趣点缀和充实。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负重的心灵会得到暂时的释放,慢慢地你会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豁达,你的生活甚至会因此而有滋有味、阳光灿烂。
联中赏荷情趣浓
文/钟芳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时逢炎夏,荷花盛开,亭亭玉立,高雅素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令人赏心悦目。倘若再品赏一些脍炙人口的咏荷佳联,则更添雅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西洞门两旁挂着的一幅对联。此联由清代大书法家铁保书写,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畔柳、荷、湖、山辉映一体的独特风光。盛夏的大明湖畔,一湖烟水,鸢飞鱼跃,柳荫蔽空,佛山倒影,碧波间全是碧绿碧绿的荷叶,荷花仙子从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茎,她们以各种姿态展现着自己的个性,有的打着花骨朵儿,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尽情地舒展开美丽的身姿,粉的似霞,白的如雪,微风拂过,朵朵荷花在荷叶间摇摆起来,宛如一位位穿着绿色裙子的仙女在翩翩起舞。游客漫步其中,就像是在水墨画中游赏,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倾倒。
大明湖湖中东南隅有一名叫“历下亭”的小岛,岛上绿柳环合,亭阁掩映,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前来乘凉赏荷,饮酒赋诗,留下许多咏荷诗联。其中厅前楹柱上悬挂着着名文学家郭沫若题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上联写了大好春光下的美满生活,下联写了月下荷塘的诗情画意。你看,那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秀丽得让人心醉,典雅得令人肃然,把人带入一个清澈纯净的世界。
莲花也称芙蓉,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有一楹联云:“千里波涛一天湖水;万朵芙蓉三湘琼楼。”描绘了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洞庭湖旖旎风光。正是荷花飘香时节,层层叠叠的荷叶掩映着曼妙摇曳的荷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等各色莲花争奇斗艳,交错铺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与岸边飘扬的柳树和湖中摇荡的小船共同勾勒出如水墨一般的醉人意境。此时泛舟湖上,那更是妙极了。轻轻呼吸,满鼻子都是荷香,满湖翠影,点点荷红,让人流连忘返。“三面湖光四周山色,一帘松翠十里荷花。”这是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咏荷联,全联用了四个数字,把三潭印月的三面、四围、一帘和十里外的湖光、山色、松翠、荷香,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给人以十分清新的感觉。步行之处,各色各样的荷花满湖争艳,风姿飘逸,扶摇在浩渺的湖波之上,远远望去,碧叶翠郁,红花映日,俨然就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画卷,一曲美妙动听的音乐……
“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这是苏州闲吟亭上的一副对联。此联运用白描手法,似无半句渲染,但作者有意创造了意境,亭亭出水的荷花,一朵朵,一瓣瓣,一层层,一重重,满目红翠,花枝摇曳,沁人心脾。约上三五好友来此相聚,一片莲池,一弯明月,一杯清茶,一碗荷叶粥,倾听古典清韵最是风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微风中感受荷花的风韵,无比惬意。
月光曾打动我
文/樊思嘉-烦烦
月亮,是美的。它散发出的光儿,是柔和的,清凉的。你伸出手感觉它,觉得月光就宛若一层薄薄的轻纱在你手中,此时觉得月亮上站着的,仿佛就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触景生情,透过那层朦胧的月光,记忆再次倒流到我的青岛之行。
也是惭愧,我去市里的次数屈指可数,县城里的旅游景点我一年中也几乎没有去。我虽爱游玩,但又怕累,异乡的情趣,都会让自己的身心在感到新鲜刺激的同时,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感,我无奈----我又不会透彻的去了解它们。只是我到过最远的地方--青岛,那里的海、沙滩、远处航行的船、海上飞翔的海鸟,包括我那融在月光里的童趣,都留在记忆中。再次去旅行,沿途的种种都让我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与喜爱。
第一次去青岛,还是孩提时代的事情,记忆已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偏爱那一面小小的瓷镜,缠着姨姨为我买了它。那天晚上,我开心地睡不着觉。便拿着镜子来到旅馆的窗台边,仔细地端详。就在这时,我望见了月光以及月光下的大海。月光凉凉的,为夏夜海边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平添了一分清凉。抬头望向一弯月牙儿般的新月,竟幻想自己乘坐着小船儿悠悠在海中航行,又如一片叶子落入河水,随波逐流。这种微妙感觉,一时让我忘记了手中心爱的瓷镜。或许,我就是从那时起明白,载着月光及梦想的漂流瓶只有在海中放去才具有浪漫的诗意吧。风起,我蹑手蹑脚地回到床上,久久凝视着那一缕月光,沉沉在它的怀抱中睡去。
我现在倒是真正睡不着了。不仅仅是因为卧铺机车轰隆隆的响声,更是车厢内寂静的沉默。同行的旅客似乎因为一天的劳累都沉沉睡去。而我却望向车窗外,看一排排的树木向后飞逝。再次踏上旅途,我已十四岁。时间的流逝使我变得更加的成熟,再旅行,就是为了找回童真。但是,就如那树木往后移动,看似都是一样的树,其实本已不是那原来的树了。攸然,什么在我脸上洒下了一片清凉。抬望眼,惊喜地将要坐起来,竟然是月光。
月光还是一样的月光,和家中阳台上望见的月光没什么两样。但,在此情此景中,我留下的有惆怅,也有一丝丝的希望。我已长大,未来的道路需要我自己去寻找。可是,我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呢!我还没有尽情的玩,努力的学呢!我怎么能这样就进入青少年时期?但是时光是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月光轻轻告诉我。
或许天生就多愁善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的寂寞。“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李煜的悲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我此刻的感受。人生如流水,一刻也不曾停留的。现在的月光虽还是月光,却已不是原来的月光了。现在的情趣虽然也是情趣,但已不是原来的童趣了。既然时间选择了我们,世界选择了人类,那这短暂的一生,我便也不会抱怨。此行,寻回童真,感受童真。归去,向未来招手,从现在起,先前行。
马背情趣
文/耿学仁
人到中年,往往喜欢怀旧。永远铭刻在我心坎上的一种美好记忆,那就是马背情趣。
在“抢工分”的年月里,我家人口多、劳动力少,父亲是全家的脊梁,母亲是主要劳力。他们辛辛苦苦,一年只挣得中等劳力工分。年底生产队算盘一响,我家仍摘不掉亏户帽子。队长怜悯我们,将队里的一匹枣红马以5分的工分交给爷爷饲养。爷爷接受养马后,把马牵到大房子的边间饲养,惟恐马得了伤风感冒。我家兄妹5人,唯我是男孩,每每收马时,爷爷总喜欢叫着我与他同去。教我小把小把拔草喂马,久而久之,我们爷孙俩与枣红马产生了感情,只要听到爷爷的咳嗽和我的脚步声,枣红马就会发出“哄哄……”的叫声,以示亲热。放牧时,爷爷总把我抱到马背上,让它驮着我到田头地角牧草丰厚的地方来个“短平快”。马背上虽没有牧童的短笛声,但那悠然自得的神态,惹得村里的小孩和过往行人投以羡慕的目光。此时,在我内心感觉到一种自豪,一种快慰,真是托了爷爷和马的福。
伴着春韵,爷爷鼓励我骑马兜风,以显示“咸阳游侠多少年”的豪气。我生性胆怯,不敢上马,爷爷便再三鼓励说:“当男子汉,不要怕,骑上几次就可以把马驯服了!”爷爷连讲带比鼓励我遛马,我鼓足了勇气说:“行!让我试试”。爷爷把我扶上马背,把缰绳交到我稚嫩的手里,我两脚夹紧马背,大喝一声,想不到平常十分温驯的枣红马,顿时性子大发起来。我没经验,在奔出不到十米之外即从马背上跌了下来。手腕被划破了皮,爷孙俩受到了惊吓。但是,我没有气馁,牵着枣红马来到村头的矮墙下,借此上马,试着慢骑,然后小跑,再是奔跑,我感到十分神气。随着时间的推移,爷爷已故,枣红马也交由生产队管理。可爷爷的鼓励常常浮过我的脑海,回味那些沐浴着午后阳光的日子,心板上铭刻着马背给我带来的情趣。四十年过去了,由于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使我失去了骑马、遛马的机会,有时想起来,心中难免泛起丝丝遗憾。
去年冬天,来到了被誉为佛教圣地的鸡足山,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金顶,深感这座山的巍峨高大与莽苍。此地距金顶还有3公里的山间小道。不用说,骑马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了。平台上有大群马匹任凭来自各方游客挑选。我对枣红马情有独钟,左挑右选,终于如愿的挑选了一匹十分壮实的枣红马。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跃上马,手执缰绳,吆喝着随马帮朝着密林深处艰难地往上进发。在马背上,我环视四周,沉浸在绿的世界、歌的海洋里,感到心旷神怡,尽兴极了。
当我们终于登上金顶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枣红马的脖颈,在心里深情地对它说:“谢谢!”
家有“懒妻”情趣多
文/温乃鹏
妻子刚刚四十多岁,却不知不觉变“懒”了。过去摆设家具、打扫房间、下厨房炒菜做饭是她最得意的事,如今,这些活她却懒得做了。
对于她在家里的变化,开始我一直以为是她身体不适所致。可时间长了,我便问:“你怎么不像以前那么勤快了,妻子的大眼睛一闪一闪地瞅着我说:“你懂个啥?我对生活制定了一个新的原则:不求精致美观,但求舒适方便。”
妻子过去最烦我下厨房,说我碍手碍脚,可如今,特别鼓励我下厨房,她喜欢当二传手。什么剥葱递佐料了,什么端盆端碗了等等。最近妻子又买了电磁炉、豆浆机、榨汁机等等,并说什么:“这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厨房。至于红烧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各种馅的速冻饺子、汤圆等多种快餐成品或半成品更是应有尽有,常买常新,并说什么:这既快捷又方便。
吃完晚饭后,妻子一改旧观。过去她总是把餐桌收拾得干干静静才做其他事情,如今却立马打开电视机看新闻或电视剧,待到播广告时,她才收拾餐桌,并说什么:这叫对时间巧安排。
睡觉前,妻子不知从哪学来的这个习惯:给我和她自己各沏上一杯热茶,让我和她边喝茶边听音乐,并说什么:这叫情趣。
妻子的确变“懒”了,可我越来越觉得她懒出了品位,懒出了格调,细细想起来,她变得热爱生活,更确切地说,她学会了享受生活。
儿时夏日情趣
文/胡兆喜
记忆中,儿时的夏季,是从午后开始的。烈日炎炎的午后,为防止我溜去河塘游泳,祖母总是拿出一张狗皮褥子,让我睡卧在门前那棵老槐树的浓荫下,而她则一直坐在旁边看着我。可是,那些藏在绿荫里的乡蝉此起彼伏的呼唤,以及栖息在灌木枝丛上五颜六色的蜻蜓,常常挠得一颗童心酥酥的痒。怎奈,祖母寸步不离,想溜,得动一番脑筋才行。
卧在狗皮褥子上的我不再辗转反侧,还发出夸张的鼾声。半天,睁眼偷觑,哈哈,祖母一只手支着下巴,正“坐而假寐”呢。小心翼翼地爬将起来,蹑手蹑足地向着蝉声嘹亮的方向快速移动……得赶在祖母醒来前回到我的狗皮褥子之上,否则麻烦可大了。所以,每一次看到猛然醒来的祖母慌里慌张地看向我时,总是忍不住地偷偷乐。
相对中午,夏季的晚上,则是孩子们最惬意的时光了。吃罢晚饭,洗了澡,老少爷们纷纷来到打谷场上谈天纳凉。一个麦季下来,打谷场平整而空旷,除去横七竖八的石碾子,剩下的只有那南来北往的清风,正是夏夜纳凉的好去处。
大人们一般都自带凳子,而那些石碾子则成了孩子们的“宝座”。一开始是没啥故事的,抽烟喝茶的大人们,你一言他一语说一些无主题的话。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便疯野起来,分派厮杀,藏猫猫,要么撵着飘忽闪烁的萤火虫喊着叫着……
“讲古喽讲古喽——”一个孩子突然兴奋地大喊起来。呼啦啦,我们就像夜飞的鸟涌入人群中,抢占各自的“营盘”。
会讲古的就是村中那么几个人,翻来覆去的无外乎“说岳”“三国”和“水浒”。
可是,能喝断石板桥的张飞也无力拉开我们打架的眼皮,尽管打瞌睡的我们从石碾子上跌落下地,但也不肯回家去睡觉。有时迷迷糊糊正做梦,屁股上就重重地挨了两下,朦胧中就听大人们吼:睡,半夜狼来把你叼了去!……
如今,祖母已逝,故乡昔日的人事和儿时的夏日情趣,早已成为漂泊在故乡之外的我一份奢侈的记忆,偶尓会在暑气渐消的夏夜,漫出记忆的闸门,伴着清风鸣蝉,清凉一片怀旧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