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书籍的散文

2023/02/12经典文章

关于书籍的散文(精选10篇)

唯愿与书相伴

文/王霞

常常忆起儿时,岁月冲淡了曾经的艰难,留存的是温暖。

我家房子不大,房子的东山头,爸爸盖了一个小棚子,很矮很矮。进门处是灶台,往里走,再拐弯是储藏室,存放着家里的杂物。我本胆小,可偏爱往黑黢黢的小棚里钻。那儿吸引我的是两大箱子的旧书。大哥爱书,文革破四旧,一把火烧了他绝大多数的收藏,这些书是他偷偷藏起来的。哥把小窗堵得严严实实,在里面偷偷看书。我也常摸进去,翻找自己喜欢的,在昏黄的小灯下,津津有味地读,连吃饭都能忘记。

之后的颠沛岁月里,经历了丧父、失学等诸多的磨难,却因为有书相伴,有母亲柔弱却坚韧的护佑,内心依然笃定安稳。

激流三部曲走进我的生活是80年代中期。缘于爱读书,我又重新走入校园。彼时,昔日的同学、好友嫁的嫁娶的娶,我的个人问题就成了母亲的心事。看着我如鸵鸟样躲进书堆逃避追逐,曾经的欣慰变成了焦灼。不是生性冷漠,而是父亲早亡,慈母垂垂老矣。兄姐远在他乡,我不舍不肯独自高飞。

那是一段艰难、尴尬却也无比沉实的日子,因为有书为我撑起一方自由而广阔的天地。

激流三部曲是我反复读的,特别是《家》。那是因为觉新,他的儒雅与稳重,他对梅芬的爱恋与情重,他对瑞珏的怜惜与呵护,他对家庭的责任与牺牲,让我不可理喻地产生了共鸣。

每天晚饭后陪着母亲散过步,我就躲进房间。温暖的灯光下,所有喧扰都不复存在了,世界是深远、丰富、宁静的。当女伴们恋爱逛街,用爱情和美服打扮自己的时候,我用文字滋养着自己,并用深深浅浅的墨痕,在稿纸上留住自己的心情。

常常,母亲会送来洗净的水果或是一杯热茶。我也会搁下书笔,陪母亲说会话。只要母亲话头一转,我立刻捧起书,母亲就偃旗息鼓。母亲年少时聪颖异常,却因外祖父的固执保守,没能求学。但她通过自学达到识文断字,可以流畅无阻地读报看书。于是,那些浸润着书香的夜晚便丛生出翰墨之花,点缀了我的心灵,永生不败。

时光无情地流逝。曾经的华服美颜早已黯淡了颜色,甚至灰飞。回首凝眸时,唯见我那一段书籍构筑的幸福日子,傲然屹立。

那几年除了文学书籍,我还读了大量的哲学、美学,甚至是心理学的书。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到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从泰戈尔的新月飞鸟到唐宋篇章。有哲学深沉的思辨,也有诗词歌赋的瑰丽旖旎。这些书籍洇染了我的思想,严谨了我的言行,塑造了一颗朴素却脱俗的心灵。

如今,岁月洗白了人生的浮彩,于是愿意亲近质朴。我常在夜静时依坐床头,信手翻开巴老的《随想录》,从任意一篇随意读起。曾无数次细读《愿化泥土》,老人在文中说“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我想,这必是因为他所爱的人,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了。其实,你和我又何尝不是呢?

时时翻阅,就像和老人在淡淡地拉着家常。话语时长时短,心情无悲无喜,但你却能把每一句都深深地刻在心里。

阖上书,凝视封面上巴老的面部雕塑。我知道,此后我将继续缘书而行,我愿陶冶出如他般澄明的心境。

静书房

文/完美

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这样的想法一直徘徊在心里很多年不肯散去。它不需要太大的面积,不在乎红木的书柜里摆放多少精装藏书,也不必非要墙上挂有书画大家的字画。我只要七八平米的斗室,一套简单桌椅,桌上一盏老式台灯,还有木架上堆放的凌乱书籍。我不属于知识分子的行列,我也算不上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我只是个爱读书的人。至今我仍然或躺在卧室的床上看书或窝在客厅的沙发里默读,父亲对我的概括很是恰到——没正型。大概源于我这样的读书习惯,才没有苛求自己非要拥有那样一个“规矩”的书房。我的“没正型”让我充分享受到了精神和身体双重放松的愉悦感。对于我而言,书在哪里,哪里就是书房。

想拥有一个书房,其实是想给自己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情绪渲染促进阅读欲望。近一年来,我每天不是坐在电脑前,就是捧着智能手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已经将我与纸质书籍的阅读越拉越远,我像个吸食大烟的瘾君子,一边痛恨着一边不由自己。渐渐的读书已变得近乎是强迫自己,而不再是一种习惯。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心中的那份烦躁不安,只有书籍才可安抚。如今看来,拥有一间书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那么迫切,我迫切地渴望为自己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氛围这时显得是那么的重要。比如茶道,其实喝茶说简单也简单,沏水泡茶一饮解渴罢了,为何非要经过洗茶、淋罐、烫杯、洒茶等诸多繁琐的功夫之道,才用嘴唇清酌一口,这时叫品茶而不是叫喝茶,不渴也会频频端杯,这时候品的不是茶水而是茶文化。还有抚琴,我见过清雅之人抚琴前要先净手燃香,再拨弦而动,先不管他人何感,已自醉其中。读书喜静,所以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再被四壁的书籍包围着,情绪就蔓延开来了。“没有一个好的读书氛围,为此远离了阅读”,我为这样的借口而羞愧不已。我知道对于好读书之人,环境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心境。在闹市中读书,置喧闹于身外,充耳不闻,彰显的是对书的沉迷。旅行中读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浪漫情怀。病床上读书,是抚慰心灵的精神良药。

而我的心此时像一粒尘埃,始终悬浮在空气中,追随着气流的影子,上下浮沉、左右翻滚,无法落定。这样的轻浮心气,不知道就算是坐在书房里,会得到我想要的安宁吗?为了安抚自己,又看了一遍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想找到一点孤独的感觉,那是来自心灵的孤独吟颂,读书、写作都需要在孤独中进行,只为能让自己沉淀下来。谁知,一本书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星期,感觉没找到,只有怎么也拼凑不完整的纷乱思绪。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看来我已经在网络的潮水里庸俗的漂流了。静静反省,似有所悟,“心”不静,连一本书也读不进去,即使坐在寂静的书房里。那个能感染我读书的氛围不在书房,而在心房。

前几日,整理房间中各个角落的零散书籍,翻出一本竖版繁体字《西游记》,一时欣喜若狂,可惜缺失了封面和前几页,看不出哪年出版的。更是想不起来,从何时压在了我家的箱底,焦黄的书页不敢翻阅,似有飞灰烟灭的危险。顿时,心生焦虑,爱书之心油然而生。也许在别人眼里,它只是一本破烂不堪的旧书,而在我眼里,每一本纸质书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曾涤荡和愉悦了多少读书人的心灵。每一本纸质书籍,都是弥足珍贵的。这时,我才知道,自己今生是离不开书籍的。手里捧着这本旧书,浮躁的心已经回归了本质,我在自己的内心建造了一间书房,坚定的走进去,坐稳静心酣畅阅读,我用自己的名字冠以那读书一隅——“静”书房。

书腰,拽不住的尴尬

文/傅彩霞

忙里偷闲,回到安静的书桌,香茗一杯,青灯一盏,欲开卷一读为快。眼前三本设计精美、装帧华丽的新书,每本都有里外两层不同风格的封面,再加一个腰封包裹着,仿佛男人缠绕的腰带,女人缱绻的裙带。端详摆弄,似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无非是吊起读者胃口,粉饰封面,补充不足。

腰封缠书,阅读时一遍遍地滑下,自我妨碍,多有不便,解下来,又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处置。这多余的装饰品,犹如暴发户脖子上那根金光闪闪的项链,招摇过市,也有些画蛇添足,驱散了书籍原本该有的淡泊宁静之气。想起小时候给新课本包书皮,为的是在不断翻阅使用的岁月里,少磨损,不损伤。如今的腰封显然不是为了保护书籍。你的风情,我真的不懂。

看过钱钟书先生两个版本的《围城》,均无多余的腰封。书握手中,端庄厚重,好拿好读好存。我所收藏的四大名着,设计也极为简朴,堪称“素颜”,却依然是读书人心目中的珍品。事实上,也正是真正的经典名着,根本无须借助精美的包装和浩大的声势来提升其价值。

书籍是精神产品。一本好书,真正比拼的是文字的质地、主题的深邃、内容的丰盈。很多徒有虚名和外表的图书,鱼龙混杂,犹如傻里傻气的花瓶美人,简单模仿,假冒风雅,甚至错字连篇,惨不忍睹。若能客观介绍、理性评价尚可,许多腰封上的标榜之辞可谓“语不雷人誓不休”,显然是出版社千方百计夺人眼球,绞尽脑汁抢占市场的营销利器。与其对书籍进行过度包装,不如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文章的筛选,对文字的把关,这是提升书籍分量的唯一途径。尤其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一本质朴大气、质量上乘的书籍,更能让我们凝心静气,回归阅读最原初的快乐。

评论家朱白曾公开表示对腰封的反感,他直指自己的失望“并不在于作品有多差,而源自阅读这本书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厌烦——明明是肥皂剧的本质,却要打着好莱坞史诗的招牌来卖,不厚道”。一位朋友传授“秘籍”:“我早已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将所有像恶俗裤带一样的腰封,直接扔进垃圾筐,‘裸体’收藏也无妨。”是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真正的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打开书橱,横七竖八的封腰,犹如一堆找不到主人的弃婴,我也将它们收拢起来,夹在了一堆废旧报刊里。你的腰带是我拽不住的尴尬,弃之也罢,无羁无绊才是真正的逍遥。

带一本书去旅行

文/马国福

书籍原本就是一脉秀美山水,或俊秀,或伟岸,或浓墨重彩,或恬淡轻灵。只是这山水是静止的,藏在文字背后,随着岁月滋养我们的心灵。

每次外出旅行,我总会带上几本书。一路上与书为伴,心就有了寄托,不觉孤单。带一本或者几本书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浅层次意义上打发时光,消除寂寞,更是一种心与景、心与人的融和对视。长途旅行宜读小说;短途旅行宜读散文;游山水美景宜读性灵美文;览古刹亭台宜读文史;观人文古迹宜读地理。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旅馆里,一卷卷书籍就是我们最轻便的行李、最交心的知己。

古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徜徉在旖旎风景,那些文字就有了色彩,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苍茫,欣赏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意境,赞叹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大气;体会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雅致情趣,沉思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迷茫感慨,领悟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落寞寂寥,感慨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醒曼妙,书卷中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风景名胜起起伏伏,闪着波光,历史因此厚重清晰,情感随之丰富翻腾。

在高山亭台楼榭登高望远,在船舷河流上把酒临风,在先贤古迹前追古思今,在人文景观处仰望思索,这一卷卷山水,一个个台阶,一棵棵草木,一块块牌匾就是一本本被岁月的风雨从容浣洗的典籍。阅读山水,阅读书籍,山水书籍合一,交相辉映,没有车马喧哗,得天独大,何其自在!行囊里的书籍如清风,给我们阵阵凉意;似甘露,给我们丝丝甘甜;像明月给我们缕缕诗意。

走出尘世,背着书籍去旅行,融入自然,没有世俗牵绊,胸怀因此宽广空灵轻盈。所有的凡尘烦恼了无踪影。在山水风光间,困了睡去,醒来手持诗书,卧看床前风云,静听山涧瀑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漫长的旅程有了书卷不再寂寥;疲惫的脚步,有了书籍的支撑不再沉重。与山水对话,同书卷对视,和自然拥抱,问候一只飞鸟的飞翔,打量一眼清泉的双眸,丈量历史长河的深浅,爱恋一帧风景坦露的胸怀,漫漫旅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说山水景观是自然的恩赐,那么旅程中随身携带的书籍就是良师诤友持续的相伴,无偿的恩泽,缩短我们的寂寞,延长旅途的快乐。

旅途中的阅读是一门艺术,只有那些深谐心灵之道的人,才能隔绝尘世的喧闹在其中找到风景之外的另一层美妙和恬静,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旅途中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浅层意义上的消遣,更是一种通过文字,深入自然,综合了解作家、社会、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的有效方式,它让我们借助旅行这有限的时间,贴近生活的最深刻的本质,这样的方式让心灵的成色多了一份光彩,让身心的放松成为双倍的欢乐和拥有。

书卷多情似故人

文/李玉霞

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已两年有余,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书籍,成了我最贴心的朋友。它们和我朝夕相处,就像我的贴心伴侣,一直陪伴着我。

身在大都市,时时想念家乡山清水秀的小城。每当我一个人走在都市街头,看见那些高楼大厦、急匆匆的行人,内心常感一片茫然。只有坐在书桌前,捧起书籍,品读那些散发墨香的文字,才渐渐将迷茫的心安顿下来。

游离的时光,寸步不停。春去夏来,朝来暮往。人至中年,多少困惑,让人欲语还休;多少负重,让人欲弃不能!当夜色渐浓,漂浮的思绪沉浸于书中,躁动的心才安稳下来。

夜深人静,伫立窗前,望着月影划过树梢,想起月是故乡明,家是故乡亲,不禁黯然。此时此刻,唯有书,才能安顿我的灵魂;唯有书,才是我心灵安稳的栖息地。

由此,我像着了魔一样,一边努力经营生活,一边读书写作。房间里,床头边、窗台上、电脑旁,堆着各种书籍,经史子集、唐诗宋词、现代经典……既感受流传千古的古风之韵,又体悟现代名家的精华之美!

读书淘洗着我的情怀,云淡,天蓝,赋予了生活芬芳之色,就连肌肤也像着了书香之气。喜欢沉浸在文字里,寻找生活的情趣,将炊烟升腾起的杂陈五味、人生悲喜编写成文章释放抒怀。

两年来,我的文字被诸多的报刊、新媒体发表,得到读者的关注,还有诗歌作品在全国性征文比赛中幸运获奖!感念之心,无法言表!

我的爱书情结与日俱增。不再幽怨,而是为有书籍温润情怀暗暗为自己庆幸。回望来路,是书籍让我心智渐渐清明,是书籍打开了我人生另一扇窗,让我找到了更好的自我!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是的,书是我最好的朋友,任何时候,任何理由我都不会抛弃它。

就如2017年我在做家政服务时,因忙完手里的活计就匆匆去翻书而遭遇冷眼,我宁愿丢弃工作也不肯改变读书的习惯。还有回家赶最后那趟火车时,因为行李过多,遭遇不让上车的尴尬,我宁愿扔掉刚买不久的新行李,也不忍丢下一本书。当我提着满满几袋子“宝贝”,匆忙登上火车时,我看到周围那么多诧异的目光,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女人,包里为什么不是五彩缤纷的服饰,而是那么多沉重的书籍?我无心理会,虽然想着刚才的一幕,泪在眼眶里转,但我努力克制着自己,掏出那本还未看完的《老人与海》,渐渐地,思绪被拉到无际的海上,我全神注视着那个竭尽全力拉着渔网的老人……

书犹药也,它能治愈痛苦和忧伤。我慢慢地品味着它,幸福时,它增加了我的快乐;痛苦时,它给我慰藉。

今年春季,受疫情所困,人们只能“宅”在家里,很多人耐不住寂寞,觉得生活无聊无味,而对于我来说,这却是最好的安逸时光。因为有大把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书。

书是有温度的,它能温润枯燥的时光,它能开启心灵,擦亮双眼,它让我真正看见那些在生与死面前,奋不顾身的白衣天使、无名英雄的情怀,以及他们心念苍生的仁德大爱!

书籍能养心悦目。“饭可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书籍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保持年轻最有效的化妆品!

俯首朝夕,置身书海,品味文字的魅力。打开心扉,以浓浓的墨香,沉淀浑浊的灵魂。人生不易,将过往中或深或浅的时光记忆,凝聚笔端,让心灵与笔尖的对话跃然纸上,那一刻,心中的悲喜境界,犹如在月光里流动,其情可感可悟,既亲切又清晰。

“书卷多情似故人”,书籍是我生命中的有情人,我爱它,有它相伴的日子,无论何时何地,无关月缺月圆,我都不会孤单。

读书有感

文/周国宇

我读过很多书籍,比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福尔摩斯》《查理九世》等等。其中的人物让我魂牵梦绕: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狡诈阴险的曹操、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聪明绝顶的福尔摩斯、幽默机灵的查理……这些人物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

书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当我伤心难过时,只要捧起书,所有的烦恼就会立刻烟消云散;当我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只要捧起书,我就会变得踌躇满志,充满勇气;当我得意忘形、沾沾自喜时,只要捧起书,就会有一股清凉的泉水从头淋下,让我变得异常清醒……书是一叶小舟,我常常坐在书舟里漫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首奇丽的小诗,洗涤着我的心灵。书是一只雄健的苍鹰,时常把我从狭小的空间“拯救”出来。

书籍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在书的世界中游历而不愿离去。我常常像一棵刚发芽的小树苗,贪婪地从书本的土壤中汲取养料,我总是如饥似渴地寻找着一切能读的书,享受着书籍给我带来的快感。书籍,不但使我的思想在进步,还让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朋友,希望你也爱书上吧!让我们共同到书的肥沃土壤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为我们共同的“中国梦”集聚能量吧!

书香缕缕

书是涓涓溪流的滴滴水珠,汇出心灵的浪花,书是蒙蒙春雨的点点光华,迸发博爱的力量……

--题记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我们曾经一起拥抱着阳光,沐浴着雨露,体验着快乐,享受着幸福。但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吧,生活中伴随着欢笑的同时,也往往夹杂着烦恼,掺和着忧愁甚至是痛苦。

唯有那犹如天女散花,为人间留下楚楚芳香的文字,它成为我们倾斜喜怒哀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为心灵筑成了一座座“温室”。

书,它似一首诗,拥有着欢喜和忧愁,像母亲的怀抱给予孩子的呵护,让你情感的风帆游乐彼岸;它似一幅画,烙印着朝霞与阳光。像春天的雨露机遇大地的滋润,让快乐的种子在你心田萌芽;它似一杯茶,充溢了苦涩和清甜,像青涩的果子融入山泉的甘醇,让你的天空划下别样的色彩……

听,知了的鸣叫为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看,所有的生灵正孜孜不倦地享受充裕的阳光,滋润的雨露……无论何时,在这美丽而又多彩的世界,天之涯,海之角每个地方都总在我们心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书籍则记载下这震撼心灵的每一个瞬间。

书籍使我原本稚嫩的文笔变得绚烂。书籍陪伴我的日子,是快乐而又深邃的;书籍陪伴我的日子,又是宁静而又致远的。看着蓝天,看着白云,看着绿树,看着红花,再看看书籍----它用文字描绘着我们独特的生活,诠释着我们另类的童年。

我最亲密的朋友——书

文/田维维

一提起“书”,人们的反应截然不同。爱读书的学者总是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字不识的农民伯伯却一脸茫然。而我,自从认识几个字后,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书”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

记得我七岁那年的一天中午,在不经意间看到爸爸珍藏的《雷锋的故事》一书,我便悄悄的取出来,好奇地、小心地打开。泛黄的页面、模糊的插图、薄薄的纸页,似乎一不小心就会四分五裂。我小心翼翼地翻到第一页,一页、两页,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但雷锋小时候悲惨的遭遇,让我浮想联翩、落泪如珠、念念不忘。我读完一遍,再读一遍,虽然我这样反复地诵读,却百读不厌,反而因为看书忘了吃、忘了睡。

自从有了这本心爱的书,我就没完没了地看,妈妈还说我这是在炫耀自己,我很不服气。哥哥还会时常嬉皮笑脸地凑过来故意打扰我看书,有一次,他跟我抢书,我们俩把书扯来扯去,这样持续了一分多钟,结果“咔嚓”一声被扯成了两半,哥哥拔腿就跑了,我紧追上去,一边追一边哭一边骂,可他毕竟比我大,我怎么也追不上。大概十分钟后,我气喘吁吁实在跑不动了,干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哥哥看到情况不妙就着急地跑过来哄我,但我就是不听,直到他说,他向爸爸请求买一本新的还给我,此时我突然破涕而笑了。

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书籍。平日积攒下来的零花钱用来买书。在学校课间十分之钟也会看书,在家里边煮饭边看书。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一个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她的用功是不言而喻的,我从阅读过的书籍中积累了许多的好词佳句,想象力也随之丰富了,因此我的作文常常是全班之冠。我的梦想是将来当一名女作家,终身和书交朋友。

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哪个朋友对你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伴随我成长的好朋友——书”。

农家书屋

文/李珍文

村里的陈列着各种书籍,有文学类、法律类、科技类、天文地理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每逢假日或劳作之余,农家书屋便“高朋满座”。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那洋溢其间的智慧与灵气,无不给人以启示和享受。村民们沉醉在这方天地里,对生活增添了一份自信和希望,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好处与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有一对小两口,结婚已十余年,上有年近七旬的老父母,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生计,夫妻俩曾背井离乡,虽然勤扒苦做,但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一年到头,口袋里还是所剩无几。在谋生的路上,他们辛酸又困惑。要让家庭致富,路在何方?

冥思苦索中,他们来到了农家书屋,一叠“科技致富”的书籍,吸引了夫妻俩的眼球。寻寻觅觅,找到一本《黄鳝养殖技术指南》,认真品读,刻苦钻研,有了理论基础,便有了行动指南。夫妻俩从书中得到启发,去找村支书承包了二十亩鱼池,养殖了黄鳝、龙虾、草鱼等。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净赚了人民币二十万元。妻子深有感触地说:“书里到底有黄金,农家书屋是我家的财神爷。”是呀,书籍传授了知识,知识创造了财富,财富美化了生活。如今小两口的家庭焕然一新,高档电器琳琅满目,漂亮家具应有尽有,听说还计划两年之内购买小车呢。

书中自有颜如玉。川子是村里的“小混混”,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年近而立,但至今还是“光杆司令”一个。亲友劝他不听,年迈的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为此,热心肠的老村长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改变川子这小混蛋?前年春天,村里建了“农家书屋”,老村长认为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带川子去读书,读唐诗宋词、读现代文学、读科技书籍,让他受到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熏陶,体悟纯朴的民情风俗和人世温情。

老村长的良苦用心、农家书屋的有效指点,为川子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后来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家境也随之好转。在热心人的撮合下,今年春节,川子与村里的小芳姑娘喜结良缘。在新婚庆典上,川子满怀感激地说:“我今天的幸福是村长大叔给的,我的新娘是农家书屋给的,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读书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文明和友谊。彼此之间懂得了真诚待人、宽厚包容、乐善好施,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沉醉在农家书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还真是其乐无穷呢!

人生乐事是读书

文/看云卷云舒

少年时的记忆里,书籍是一种奢侈品。第一次接触到的课外书籍是小学生作文,那是家里给大姐定的,所以每次都是大姐看过之后我们才能够阅读。那时的书籍特别缺乏,这少有的几本书成为我们的宝贝,每次都爱不释手,贪婪的读着,如饥似渴。而街坊邻舍家的旧报纸也是难得的读物,每次都会当宝贝似的认真地翻来覆去的看,如果偶尔能够得到几本旧杂志那更是稀罕物了,哪怕是上面的广告也会一字不落的看完。也许是得益于此,上小学时,我从未被作文所烦恼,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还每每得到老师的好评,这也使我对文字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时至今日,每看到一本好书,总是爱不释手,往往耽误了做饭,引起老公和儿子的不满。

虽然现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信息很多,但是最喜欢的还是读书,遇到喜欢的好书,电视节目再精彩我也会熟视无睹。读书可以使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可以沉下心来细细地深入的思考,可以平等的与哲人对话,可以随作者去四处漂泊游荡。寂静深夜,沏一杯清茶,伴着缕缕的茶香,嗅着淡淡的书香,沐浴着如水的月光,聆听着夜莺的低吟,何其惬意悠哉!

而淘书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记得那是一个赶集的日子,正好礼拜天,于是信步来到集市。而浏览旧书摊是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这次也毫不例外。忽然,前面的一个书摊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书摊以前从未见过,而且摆的书非常干净,仔细向前观看,竟发现其中有几本我早就想买的书,而且价格便宜,无论什么书都是5元。问其原因,说是处理库存书。仔细观看书的质量,印刷清晰,纸张也很好,翻了一下,也没有发现错别字,不像盗版书籍,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20本,好像捡了很大的便宜,其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回家之后,老公看到我买了那么多书很奇怪,待我说明原因后他决定也去看看,结果是他也淘了不少回来,当然其中也有儿子看的书,你瞧我们这一家子!

每次外出,只要时间允许,必去书店一游,这已成为我们家的习惯。在我和老公的影响下,儿子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小孩。床头橱上,沙发上总是放着书,闲暇时随时可以拿过来看看,让人觉得心灵不再空虚,而是有所依托。上小学的儿子每学期都会订快乐作文和小学生作文,每次一拿到书都会躲到书房去一睹为快,作业姑且放在一边,吃饭时都叫不出来,这时候我和老公也只好顺其自然,等他看到告一段落自己主动出来。

自从学会网购,我们家买书又多了一个途径,那就是上网购书。有时在书店看到心仪的书籍,但价格偏贵,于是认真记下书名或者用手机拍下照片以便上网购买一饱眼福。如果碰巧网上搞活动,真是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书籍。有一次在家中上网,无意中发现淘宝聚划算上有一套书籍比较适合儿子阅读,于是让儿子过来决定是否购买,儿子一看马上同意购买,结果一套《中学生实用文摘》共8本,只花了40元就买到手了,而且第二天书就到了,看到儿子聚精会神阅读的样子,其中的快乐比中了大奖还舒服。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事就会在我们家上演一次,虽然有时因为读书不免耽误了做家务,好在老公很谅解,于是我也乐此不疲,尽情享受着读书这人生第一好事!也享受着这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