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奶奶的散文
关于老奶奶的散文(精选10篇)
老奶奶,请你原谅我
文/缪欢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一直教育着我。
那天,我和朋友一起去赶集,当我拎着买的豆芽往回走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路边有两张一元的钞票,我的心里一阵窃喜,迅速地捡起了钱,仔细一看却发现是假钞,虽然有点懊丧,我仍若无其事地拿着钞票继续往前走。突然,阵阵叫卖声吸引了我,我立刻跑到小摊前,原来是位老奶奶在卖洋娃娃。我挑了一个最喜欢的问道:“这个怎么卖?”老奶奶说:“两元一个,买一个吧?”我“嗯”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把假钞递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接过钱随手放进了装钱的塑料袋里。我心里一阵狂喜,转身就走,可没走几步,就听见老奶奶在叫我,我吓了一跳,以为老奶奶发现了假钞,只能缓缓地回过头去,却见老奶奶手里拎着我刚买的豆芽,原来因为紧张,我把豆芽菜给忘了。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本以为妈妈会夸赞我一番,可妈妈听了,立刻板起脸:“你得到了洋娃娃很开心,是吗?可被你骗的老奶奶呢?她那么大年纪多不容易!你也忍心骗她?”听了妈妈的教训,我难过极了。就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我明天就去找老奶奶道歉,把钱给她。”
第二天,我早早地到昨天的地方等老奶奶,却没有等到,而且之后一连好多天都没有再见到老奶奶。
虽然这件事令我后悔不已,但也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教育,提醒我要诚实做人。
让座
文/胡杰
真善美就是真实善良和美好的意思,说到真善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道。
有的人只把见义勇为,与歹徒作斗争等大事看作是真善美。其实很多小事常常也能体现真善美。不管这事多么的小,多么的微不足道,这在被你帮助过的人心中也是伟大的。
一次,我就亲眼目睹、感受了真善美。那天,我坐公共汽车去老师家上画画课,因为我乘车的时间是下班高峰期,所以车上十分的拥挤,我乘的是一般的小巴士,车内人很多,空气也不流通,十分的闷,我都想吐了,可我要到的地方还有好些个站,我站在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中间,我艰难地呼吸着,我的左边是一个老奶奶,从她的表情上看出她也不好受。我的右边是一个坐着的阿姨,这时我真想阿姨将座位让给我呀,可我又一想:阿姨自己还要坐,怎么可能让给我嘛!这时到解放路了,我清楚地听见车上的广播说:请大家给老弱病残者让座,不知阿姨是不是受了广播的感染,她起身对我说:“小朋友来这里坐。”我高兴极了,赶紧上前坐,但是我刚一坐下,就想起老奶奶还站着的,我正想让座,但心中的“小我”对我说:“你好不容易才坐下就要让给别人了,你甘心吗?而且给老奶奶让了座又得不到什么奖励。”这时我心中的“大我”说:“你看看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这么累,帮助别人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美德,你不是想做乖孩子吗?你就让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让座。我起身微笑着对老奶奶说:“老奶奶,你坐吧。”老奶奶一直对我笑个不停,还说我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小姑娘。我的心情整天都特别好,心里比吃了蜜糖还甜。
卖烤山芋的老奶奶
文/毛桉娴
在学校叉路口的一个角落,有一个不起眼的老奶奶,每一次放学,我都能看到她。她是那么苍老。每一个人从她眼前走过。她都是叫着“卖烤山芋喽!卖烤山芋喽!”
有一次放学,我路过她的摊子,她满怀希望热情地问:“小朋友,要不要吃个山芋,可好吃啦!”我听了红着脸尴尬地说:“不用了。”因为我口袋里没有半毛钱!看着她失望的样子,我很难过,其实,我很想吃山芋,不仅为了吃,也为了帮奶奶。
今天,机会终于来了,在放学的路上,我迫不及待地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山芋!”妈妈苦着脸说:“脏死了,回家我弄给你吃!”我一直坚持要吃,又哭又闹,最后,妈妈终于勉强答应了。我们来到老奶奶的摊子面前,老奶奶还是那句话:“小朋友,吃山芋吗?”我使劲地点了点头,老奶奶又高兴又利落地从炉子中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山芋给我。她拿给我的时候,我一眼看见她的手上刻着许多皱纹,皮肤的颜色和烤山芋是一个色。这时,妈妈说:“太大了,给她换一个小的,怕她吃不完,又浪费了。”老奶奶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给我换了一个小的。我连忙说:“不用了,我吃得掉!”老奶奶也说:“是呀,大的好吃!”妈妈看见我那么开心,也没有说什么了。正当我要回家时,我说:“妈妈,我们再给爷爷、奶奶、爸爸……都买一个吧!”妈妈听了不高兴地说:“买这么多,吃得掉吗?”我听了,眼里闪烁着泪花。老奶奶见了着急地说:“难得这个孩子有孝心,你就再给她买几个呗!”妈妈无奈,又给我多买了几个。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头看了老奶奶一眼,她似乎在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我顿时觉得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
老奶奶馒头铺
文/李英 李付志
古岘镇的风味面点花样繁多,远近闻名,有八角火烧、黍米汤圆、一里水煎包等等。其中,“老奶奶馒头铺”的原味大馒头,更是享誉四乡八屯。
“老奶奶馒头铺”座落在古岘镇驻地六里村的桥东头。老远,便望见大红灯笼映照下的古朴店面,青砖粉墙,黛瓦朱门,漆亮的横匾上六个烫金大字,着实醒目。这个历经二百年的老铺子,在秋日暖阳的沐浴下,越发显得充裕又祥和。
馒头铺主人史永萍,是六里村村民李旭平的媳妇,也是该店的掌门。起初,馒头铺的创始人是史永萍的老婆婆,人称李戴氏。古岘镇本乃千年老镇,是胶东地区有名的旱码头,南来北往的商贾颇多,街市相当繁荣。有利的地理条件,使当时的一部分庄户人也学着做起买卖来。李戴氏心巧脑灵,做得一手好面食,便和丈夫李登增一起在村边桥头的老屋里开起馒头铺。两口子起早恋晚,精心经营,童叟无欺,生意红红火火。
抗日战争时期,开国将军许世友曾驻军古岘。李戴氏感念共产党的救国忧民情怀,便每天送来热气腾腾的大馒头慰劳八路军,鼓励战士们多打鬼子,早日赶走侵略者。许世友将军在品尝了馒头后赞不绝口,连呼“老奶奶的大馒头真好吃啊,感觉到家了!”六里桥头馒头铺由此出名,当地人也亲切地称其为“老奶奶馒头铺”了。
抗战胜利后,老奶奶李戴氏经常自豪地向儿孙们炫耀:“咱家的大馒头也为杀鬼子出过力呢。”过了几年,李戴氏无疾仙逝了。临终前,老太太给后辈留下规矩:馒头铺当家人传长不传幼,传女不传男,传媳不传女。于是,“老奶奶馒头铺”历时三辈子,就到了长孙媳史永萍这一代上。
史永萍秉承了“老奶奶大馒头”的传统制作方法:老面发酵,手工揉面,铁锅麦草盛放,木柴炭火燃蒸。基于这四个特点,所做的馒头既暄腾又筋道,一丝丝一层层,麦香味十足,倍受乡亲们青睐,每天来取馒头的人络绎不绝。要想吃到“老奶奶”大馒头,须得提前预订才行呢。
“老奶奶馒头铺”的馒头分好多种类,有婚嫁用的,有百岁用的,有寿庆用的,还有年节日及做白事用的等等,不一而足;形状上有寿桃、长穗(岁)、龙凤、圣虫、刺猬、春燕、鲤鱼、巧饼、糖角,还有开花馒头和盘花馒头,真是满满的吉祥如意,浓浓的乡土气息。
因为讲究,所以恒久。“老奶奶馒头铺”沿袭老辈风格,严格选用本地优质石磨小麦粉,不添加任何增白剂增香剂,用老面做“引子”,从和面发面揉面醒面,到团搓成型,每一步都要求认真细致,不容马虎。尤其在揉面这道工序上,保证达到面团温润绵软又有嚼头,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口感好,味道纯,真正的原汁原味。
新出锅的大馒头,晶亮圆润,光洁饱满,散发着麦草儿特有的清芳,送进嘴里那叫一个甜香啊,令人仿佛一下子就回到奶奶温暖的怀抱里,回到童年金麦浪翻滚的田野上……
难忘的一件事
文/杨艳
每当我看到街边有人在乞讨,总会想起那么一件事,它就像树上熟透了的果子一样,令我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县城玩。我们来到一家超市门前,刚要走进去的时候,一个人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她上身穿一件破旧的白色衬衫,下身穿一条灰褐色的裤子,满头银发遮住了她苍老的脸庞,却依然能够模模糊糊地看到那无情的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几道深深的皱纹。她一动不动地跪在超市门口,在她的面前有一只破旧的铁腕,里面依依稀稀地装着几张纸币,上面落满了灰尘,像是已经在那儿放了很久了。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空空如也的衣袋,哎呀,出门时走得太急了,我竟零花钱都没带。“算了吧!”我心想着转身要走进超市,却感觉自己的右手怎么也拽不动,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正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奶奶,像是被钉住了一样。过了一会儿,爸爸从包里掏出了五块钱,转手递给了我,我似乎读懂了爸爸的意思,飞快地跑到老奶奶跟前,小心翼翼地将钱放入了碗中。老奶奶没有抬头,而是用她嘶哑的声音模模糊糊地说了句“谢谢”,却可以从中听出她喜悦的心情,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给予别人的快乐。
至今,老奶奶那一句“谢谢”仍在我的脑海中飘荡……
留钥匙的邻居
文/刘永红
周末,我一个人在家打扫卫生,当把一篓子垃圾送到垃圾箱,回转时发现,家门已经被一阵风关上了。我一下子懵了,老婆出差,儿子的学校离家较远。还好口袋里有几块零钱,我直接打车去了朋友家。
我把自己的遭遇通过电话告诉了远在家乡的母亲,母亲没有埋怨,只是不住地叹息,一个劲儿地说我们交际能力太差。没过几天,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说下午要来县城买点东西,顺便在我家住几天。因为妈妈没有我家的钥匙,那天上午,我和妻已经买好了车票准备出去旅游。不得已,我敲开了邻居的家门。邻居是一对老夫妇,我们经常在电梯里相遇,但从来没有说过话,也从未敲开过他们的家门。
“小伙子,有事吗?”老奶奶问我,很显然她对我的面孔很熟悉。
“哦,我想把家里的钥匙放在您家,我妈妈明天要来我们家住些日子,但是我和妻子要去旅游。”我直接就把钥匙递给了老奶奶,也没有问她愿不愿意,“明天,我让妈妈上您这取钥匙,好吗?”
她先是一愣,转而又微笑着说:“好啊,好啊。”
妈妈来了,给老奶奶送了些家乡特产,还和老奶奶一起到院子里坐坐,才几天工夫,老奶奶和母亲成了好朋友。后来,我把那把钥匙长久留在了邻居家,以备不时之需。再后来,邻居老奶奶也留了一把钥匙在我家。他儿子、儿媳妇经常回来找我取钥匙。就这样,我们两家成了“互通有无”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吃饭,一起结伴出行,再也不怕出门忘了带钥匙,也不会把远道而来的亲朋锁在门外了。在这偌大的城市中,能有一位好邻居,绝对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小时候,村里人相伴而居,母亲总会在邻居家留一把院门的钥匙,不管放学回家,还是远行归来,我从不担心母亲不在家。老家的院子隔鸡隔鸭,但不隔人心。久居都市,在高高的楼宇间,宽宽的防盗门,已经隔断了邻里情,“邻居”成了一个空洞的名词,没有一丝的暖意。
在邻里关系日渐冷漠的城市里,留给邻居的钥匙,不仅能打开一扇扇家门,还能打开一扇扇心门。
襄阳因我们而更美
文/张紫凝
“创建文明襄阳,争当文明使者”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小小志愿者的我们,当然也要尽自己的力量,使襄阳更美,更文明。
星期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去诸葛亮广场玩。终于等来了公交车,上车一看,嘿!人不多,今天运气真好。我和妈妈各找了一个位子坐下,真舒服。过了几站,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有的人都站不住了,不得不抓住扶手控制身体的平衡。“爱心卡”刷过,上来一位老奶奶,只见她拄着拐杖,颤颤悠悠地往车厢里走去,好几次险些摔倒。老奶奶经过我面前时,我再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奶奶,快来,您坐这儿!”说完,我让出自己的位子,靠在老奶奶旁边站着。老奶奶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啦,我这腿脚不方便,坐着好多了!要不我们一起坐,好吗?”“不用了,奶奶,我们小孩子多站站,俗话说‘多站多走长得高’!”我故意做了个摇头晃脑和踮脚的动作,很多乘客被我的幽默感染了,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有人说:“这个小朋友真有礼貌,知道尊老爱幼。”还有人说:“小朋友真是活雷锋!”听了这些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用自己的微小行动证明:文明襄阳,有我的一份努力和付出,尊老爱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
无声的风景
文/任三林
我住的楼的侧面与另一栋楼的侧面之间有一块园地,园地由一个圆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草坪组成。园中种植了十棵枇杷树、三棵梅花树、两棵海棠树、三圈低矮的映山红,我称之为枇杷园。园子位于小区一隅,幽静,少人。
一年四季,园中景色各异。我尤爱春天,春风一吹,梅花先醉,醉倒梅花,醉海棠,粉红的花朵风中羞答答地笑。等到海棠花谢花飞,映山红接力笑春风,枇杷树则静立一旁,一边笑看繁花,一茬一茬,一边默默地孕育着果实。
与园子一路一墙之隔的是一所学校,每天早上,书声琅琅。学校清脆的铃声一响,我也习惯性地到园中活动活动,或跑步,或做操,或赏花,或看果,或读书。有时,我的读书声和着教室里的读书声,让我有一种时空上的错觉,仿佛我也坐在他们中间。
常在我活动时,有一对70岁左右的老年夫妻时不时地从园外小径缓慢走过。老奶奶瘦高,微驼,少笑,她的腿脚不好,估计是中风后遗症,拄着三角拐杖,走路一瘸一瘸的。老爷子比老奶奶矮,衣着整洁,神态有种阅尽沧桑后的平和,他忽而双手背后,忽而交叉胸前,在前面悠悠地走,走几步,停一下,回头看看老奶奶有没有跟上。有一次,我跑步从他们身边经过,拐弯处,有一辆送快递的车驶来,就见老爷子疾步转身,快速地走到老奶奶身边,把女人护在他的身后。送快递的车一过,他们又恢复了原样,一前一后,慢慢悠悠。
两人一路上甚少交谈,但是言行举止却很默契。他们走一会儿,就到亭子里歇一会儿。老奶奶坐在轮椅上,老爷子坐在轮椅边的小凳子上,为老奶奶揉腿。
春风花草香,鸟儿也欢唱。我在园中闻着花草香,他们在亭子里倾听着雏鸟的鸣叫,偶尔,他们的目光也会追寻着飞翔的小鸟,望向远方……尽管,我们常在园中小径上相遇,彼此也会点头微笑,但却从未交谈过。我们成了陌生的熟悉人,出来溜达时,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搜寻着对方,看到对方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一笑,然后,各自安好。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冬去春来,只要不下雨,早上或晚上,我们都能看到彼此熟悉的身影,希望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更希望有一天老奶奶能正常行走,开心地笑,那时的我们会愉快地交谈吗?
身边最美的风景
文/董雨辰
走过喧闹城市、走过乡村田垄,走过名山大川、走过湖海江泊。但那个捡垃圾的老奶奶饱经沧桑的脸,却如同烙印般印在我的内心深处。思绪如同秋叶般款款落下,再被微风轻拂着吹向那年花开的季节。迫于父亲的“威逼”,满眼疲惫的我拖着极不情愿的步伐“蹒跚”地进行着晨练。当我跑过街心公园时,看到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奶奶。那一幕,不得不让我驻停脚步。
那是怎样一个老奶奶哟!深灰色的围巾把她的后脑勺层层围裹着,露出来一缕花白色的头发,身穿一套破旧不堪的藏青色衣裤,和她破旧的穿着一比,她的脸显得更为粗糙和饱经沧桑。在她准备去捡垃圾筒旁那个沾满污物的饮料瓶时,那伸出的手如冬天的枯树叶一样,指甲缝里满是污垢。但收获的喜悦依然令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漾起了笑容。老奶奶哆哆嗦嗦地从这个垃圾筒转战到另一个垃圾筒,同样的动作重复了不知多少次。
我这才发现,老奶奶的背是驼的。她每次的下蹲、起立显得更为扎眼,也更为吃力,在这一个个弯下又站起来的动作中,她的背也就显得更加弯曲,就如同英文字母“G”似的,让人看了都心酸。我不禁感慨,老奶奶自强不息、勤劳自立的品德,不正是最美丽的风景吗?
儿时的大杂院
文/天上雪莲
儿时的我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大杂院是典型的前苏联结构,原主人回了前苏联,小院就被政府接手管理。院里住着八户人家,都是些居民户(社区居民),他们中有善良的维吾尔族大妈、乐于助人的回族阿姨、能歌善舞的回族小帅哥、会做各式美食的天津老奶奶。大杂院就像一部电视剧,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故事一 会做各式美食的的天津老奶奶
我家的隔壁住着一户天津人家,他们是这大杂院里搬来最早的一户,他家住的房子也是这院里的正房,雕花的门窗,依稀可见当时主人的气派。天津老奶奶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我搬到这个大杂院时,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听老奶奶说,她家是天津杨柳青人,天津人善于做美食是出了名的,老奶奶也是跟着上一辈人学做了好多种美食。在八十年代,我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可老奶奶却能将普通的蔬菜做成好吃的美味。记得那时我还小,每次老奶奶做饭,我都会凑在锅灶前看她做菜,尤其对她做的千层饼,一层一层、酥酥的,那味道真是棒极了,我至今也没吃到过如此的美味。那时的我一直羡慕,我要是有这样一位会做饭的奶奶那该多好呀。
时隔二十多年,很偶然的机会,我又见到了老奶奶,她以快九十岁了,头发已全白了,可身体还是那么硬朗。我说起她做的饭菜有多么得香,她笑着说,早就做不动了。我又问她
,近来身体还好吧。她说还行,只是老伴早就去世了,现在和小儿子在一起。这次是由家人陪着专程到女儿家,趁现在还能走动,就到处走走,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我随即说,像您身体这么好,一定能活一百岁。她笑的非常的爽朗,但愿吧,她说。
故事二 能歌善舞的回族“小帅哥”
回族小帅哥的名字叫“努”,他也只比小两岁。帅气的脸上,是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这和他的家庭有关。他的家庭很复杂,父母离异,他和他的大姐,跟着母亲一起生活,但母亲又嫁给了他的堂哥。堂哥比他的母亲整整小二十岁,和他的大姐相差无几,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他一直都很自卑。母亲嫁给自己的堂哥后,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虽然对母亲有怨恨,但他还是悉心照顾两个弟妹。小帅哥,虽然自卑,但他一唱起歌来,俨然一个帅气的少年,每次吃过晚饭后,我都会看见他抱着吉他唱着动听的歌,歌声悠扬,充斥着整个小院。很多年后,我搬离了那个小院,再后来,听说他死了,死于一次触电事故。我为他的死而惋惜,为这个早早逝去的年轻生命。
故事三 童年回忆
小时候,院里有好多的小伙伴,那时候我们幼稚、童趣、轻狂以及无知,而我们每天总有使不完的劲,一遍又一遍的玩着‘过家家’和‘丢沙包’的游戏,不知厌烦,却乐此不彼,那时候我们才是最快乐的。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够赶快长大,那样我们就能够光明正大的在老师的眼皮下逃课,每天不用再去拿着方格本练字,不需要再去做那些烦人的数学题和背颂那些拗口的古文,当然更不需要再去为了那张没有填满的作业而白白的受老师罚站。那时我们最羡慕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好像每天都是那么的悠闲,除了指挥着我们却不需要再去做任何事,他们也不需要像我们一样每天去学上着无聊的课,在我们的眼里,他们就如那些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一样,而我们却只能慢慢的幻想着,却从来没有逃过一节课。
夏天里的我们总是起的那么早,而父母好像总是知道我们的心思,一副严肃威严的表情,一遍遍的叮嘱着我们不要去河边玩。那时候我们一致认为家长都很唠叨,悄悄的相邀几个玩伴,不顾家长的嘱咐,一起领着渔网和瓶瓶罐罐说笑着就偷偷出发了。夏季的太阳都很毒,可是那时我们都出奇的能晒,个个满脸通红的样子,一边捉鱼一边洗澡,相互间打得甚是高兴。那时我们总是有一副年少轻狂的感觉,总是要玩到深夜再回家,然后趁着天黑悄悄的藏好自己的战利品,好像自己从未出去过一样。但是家长好像永远都有对付我们的办法,趁着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使劲的在我们的身上划上一道,这时,我们就算再想伪装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等待着我们的将是父亲严厉的跪罚,虽然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但是当我们犯错时,心里的惊吓多少还希望有点侥幸能够出现,可是那样的侥幸却永远也没有惠及到我们。而我们却一直是在争吵与嬉笑声度过了很长时间。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时候的我们会在街上和玩伴为了一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妥协,直到各自的父母来调停为止;我们会拿着一毛钱的雪糕在玩伴面前不停的炫耀;甚至我们会以穿上回力鞋而高人一等。可是现在,这些已经随着时间慢慢的流走了,而我们的童年也这样消逝在了岁月的长河里,那些仅留的快乐现在也成为了我们永远的遗憾。
后记:
如今已过了三十多年,大杂院也已面目全非,大杂院里的人也早已搬离,各奔东西,只有大杂院那斑驳的雕花门楼
依然矗立在夕阳下,似乎在述说着那久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