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鸡蛋的散文

2023/02/14经典文章

关于鸡蛋的散文(精选12篇)

悠悠情思话双山

文/花香满衣

2006年,我刚来张家港工作,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无论是村庄还是社区及周边的景点,在我眼中都像一个蒙着盖头的新娘,只有等掀起她的红盖头,我才能发现她沉鱼落雁的美。

当朋友告诉我,在张家港除了暨阳湖生态园、梁丰生态园和东渡苑这些江南水乡画卷,还有又好玩又好吃的地方。我急切地问在哪里,朋友大笑道,去双山岛呀,那里好玩的多着呢,码头、江堤、高尔夫球场、双山训练基地、长江日出、长江落日、田园山庄。好吃有双山牌大米、长江三鲜、草鸡蛋、茭白、蟛蜞、青虾、鳜鱼、鸭蛋,那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朋友一席话让我兴致大发。然,忙工作、忙孩子,双山虽不远,但对我来说一时难近芳泽。

恰巧,2009年公司要举办员工拓展训练,地点选在双山岛。作为学员我是第一批报名者,终可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走进双山,既是工作又是圆梦。

双山岛坐落于长江中,是钟灵毓秀的江心岛,有长江之水环绕,形似寿桃。岛上万亩沃野,5000亩碧水,一万二千亩滩涂,无工业之扰,无污染之源,留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后一方净土。双山岛是自然风光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相结合,曾有诗写道:芦笋生时刀鱼肥,红楼竹影天鹅飞,千家灯火映江红,万民欢歌春色美。

双山训练两天,结束后,已是下午四点多。大家纷纷打道回府,我与冰儿决定晚登渡船,去村里寻找草鸡蛋。

正值五月初夏,走在乡间小径,花香随风迎面吹来,长江的落日剪影落在我们的身上,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让我们想留在双山,成为这里的住户。春天,我们徜徉在桃花杏花中,以春雨洗头、桃花杏花染面,做一对春天丽人;夏天我们愿做双山满塘的菱叶,开着洁白的花,结着甜美的菱角,成为恋人的歌谣;秋天我们是不老的香樟树,身姿挺拔,碧叶长青,美丽着双山的长堤;冬天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冬天我们就做岸边的荻花吧,歌萦绕、舞翩跹,成为双山永远的风景。

冰儿笑着、跳着走向被一棵枇杷树掩盖的白墙黑瓦的人家,门前的小河流水潺潺,鸭子在流水中摇摇摆摆走上岸,小楼中的老婆婆清爽硬朗,冰儿说,阿婆,你有草鸡蛋要卖吗?阿婆对着我们笑道,有、有、有,细娘你们来巧了,明天正想去码头卖呢。说着就提出一篮子新鲜的鸡蛋,谈好价,付了钱,比起在市场买的还便宜。阿婆看我们无法拿走鸡蛋,慷慨地把装鸡蛋的竹篮送给我们。还送了我们两把茭白,并告知做法。看着慈眉善目的阿婆,问起老人的年龄,她已是八十高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双山的水土让老人精神矍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福的。

与双山再度有缘,是今年五月,我随市作协一行去双山采风,双山的庐山面目才在我眼前被一页页地揭开。双山是一本厚重的书,翻开每一页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圩”与“岸”、月坞、摆渡、墩子上及水筒兴衰,都述说着勤劳双山人不畏艰难战胜自然的精神。灭龙漕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双山的来由,大山、小山劈篾做笼和恶龙浴血奋战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双山,你厚重的历史让我感叹。

如今的双山,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丽的江堤、雄伟的码头、迷人的芦苇荡、快乐的高尔夫球场、可爱的校园、鸟的乐园,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风光,还有那些绿色食品让人回味无穷,双山,你多姿多彩的神韵是人们写不完的话题……

多心多事

文/童其君

有时候,你难免多心多事。心眼一多,对许多小事就跟着神经过敏。于是,别人多看你一眼,你便觉得他对你有敌意;别人少看你一眼,你又认定是他故意对你冷落。

多心多事的人注定活得累,因为情绪太容易被别人的一言一行所左右。多心多事的人总东想西想,胡思乱想,结果是困在一团思绪的乱麻中,动弹不得。我的一位朋友经常很委屈。他做事仔细,生活中也很认真,但恰恰就是这些优点让他苦不堪言。就像严顺开演的小品《张三其人》:那个可怜的张三在替别人看守鸡蛋时煮自己的鸡蛋吃,正煮着,鸡蛋的主人回来了。张三为了不让人家误会就不厌其烦地解释,还主动帮人家数鸡蛋,结果偏偏就差一只……张三浑身有嘴说不清,解释到最后,索性把自己的鸡蛋送给人家,还被讥为“神经病”。

有时候,与其多心多事,不如“少根筋”单纯一点。

一件难忘的事

文/施晨泽

让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不是畅游欢乐谷,不是去人间仙境“桂林”,而是第一次煎蛋。

有一天,我正闲着没事干,妈妈看见了就对我说:“儿子,不要这么悠哉,你可以帮我做点事呀!”我肯定地说了一声:“好!那我要煎鸡蛋。”妈妈说:“好!”

首先,我来到厨房打开液化气,再把油倒进锅里,油娃娃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嗞嗞”声,在油锅里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妈妈对我说可以放鸡蛋了,我把鸡蛋敲进去后,蛋就慢慢地变了色,好似一只变色龙。油娃娃不停地在锅里蹦来蹦去,还时不时调皮地溅到我的身上,我“呀”地大叫一声,立刻跳开几米远。

蛋开始缓慢地变熟,妈妈告诉我这时候该撒盐了。我用勺子舀了一大勺盐撒进去,还撒了一大堆味精。放到盘里后,我尝了一口,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哎呀,这鸡蛋也太咸了吧!”刚刚还在一旁暗笑的妈妈说话了:“事实上你根本不用放那么多盐。”我点了点头,第二次,我把盐撒得正好,可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我把鸡蛋煎焦了,看着黑黑的鸡蛋,我皱着眉头尝了一口,这未免也太苦了吧,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小声地对妈妈说:“我还是不要做了吧,这样只会浪费鸡蛋和时间。”妈妈放心地说:“没事的,你经历了两次失败,就是在获取经验呀!只要肯花时间,肯下功夫,铁杵也能磨成针,况且只要煎一分钟就行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燃信心,继续开始做,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和教训,这次我煎了不到一分钟就铲起来了,盐也放得正好。总算煎好了,看着碗里金黄金黄的荷包蛋,像一颗微笑的小太阳一样,尝一口,不苦不咸,真美味,我高兴得一下子就抱住妈妈,兴奋地说:“我会煎鸡蛋啦!我会煎鸡蛋啦!”妈妈也给我竖了一个大拇指。

第一次做小厨师的感觉真令人难忘啊!

夏日薄荷香

文/徐学平

母亲特意回了一趟老家,没想到她冒着酷暑只是为了采摘些薄荷叶回来。望着那一堆嫩绿的叶片,打小就在城市长大的妻子自是满脸困惑,而我知道那些薄荷经过母亲的一番料理后可以做出不少消暑的美食。

薄荷,味辛,性凉,喜湿,多生长在靠近水域的阴凉处。每到盛夏时分,老家的河道沟渠边便会疯长出许多野生的薄荷,零星地散落在杂草之间。儿时的我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摘薄荷,薄荷是很好识别的,它椭圆形叶片的边缘是呈锯齿状的,更主要的是你一旦走近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清香。

回家后,母亲将薄荷叶洗净晾干就可以备用了。用薄荷泡茶算得上是一种最为简朴的吃法了,取几片薄荷叶放入透明的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是白砂糖,然后用滚开的沸水徐徐浇入,叶片打着转儿随水漂浮,最后缓缓沉入杯底,仿佛是一池春水中醒着几片绿绿的生命。待到茶水慢慢冷却下来,我不自觉地呷着杯里的茶,忽而,一丝淡淡的清凉立即萦绕着整个身心,再呷一口,直觉得口齿留香,宛若轻风拂面而来,让人顿感心清神怡。

另外,在炎炎夏日里煮上一锅可口的薄荷粥也应该是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母亲煮薄荷粥时总爱先把薄荷放入水中用文火慢熬,直到薄荷汁液煎尽后方用勺子捞出残渣,然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绿豆和粳米继续烧煮,等到粥即将煮好时再加入适量的冰糖,最后用猛火再次烧沸即可。每当我揭开锅盖时,豆香、米香夹杂着薄荷的清香一起扑面而来,薄荷粥甜而不腻,而粥汤不知何时也染上了那沁人心脾的绿,看后总会叫人食欲大增的。

而用薄荷做上一道美味的靓汤那算得上是母亲的一手绝活了。母亲先往汤锅里注入清水,待水烧沸后,她会麻利地将鸡蛋在灶台上打开,任其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直入锅中,这一切母亲总能一气呵成。鸡蛋稍微断生后便可放入薄荷,用勺子搅开,然后放入食盐和鸡精即可起锅了。薄荷经沸水一烫,颜色碧绿如玉,再加上鸡蛋黄白相间的点缀,光那模样儿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夏日里那股浅浅的薄荷清香曾经一度陪伴着我的成长,如今事过多年了,没想到母亲至今尚还恋恋不忘。不管这个夏天如何酷热,但我相信,在我的心底早已有了一丝无法挥去的淡淡清凉。

饮食男女

文/曹含清.

我总是想起一家名叫“饮食男女”的餐馆,它像是一座房屋矗立在我的心灵深处,贮满色彩斑斓的回忆。

那是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与四五个同学为了练习英语口语,初春的周末约外教去郊游。外教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二十四五岁的样子,身材颀长,头发卷曲,一双大大的眼睛闪耀着蓝光。那是他来中国的第三个月,对环境还很陌生。他接到我们的预约后欣然同意,还诙谐地说我们陪他游玩,他就不必花钱请导游了。

我们陪着外教到城郊踏青、放风筝,还在公园的河水中划船。我们玩得很尽兴,在嬉笑交谈间学到零零碎碎的口语。临近中午我饥肠辘辘,便问外教午饭想吃什么。他爽快地说想吃饺子或者面条。一个同学建议说去学校附近的“饮食男女”吃饭,说那家餐馆干净雅致。我们匆匆乘坐出租车去那里。

那家餐馆在我们学校西门的斜对面,门头上嵌着“饮食男女”几个字。我跟着同学们走进里面,只见紧临门口摆放着收银台,内侧是厨房,可以望到厨师在氤氲的油烟中忙碌的身影。外侧摆放着几排原木桌椅,几个顾客在吃着饭,玻璃窗映出来来往往的车辆。通向二楼的楼梯铺着一层红色地毯。餐馆的老板是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秃顶,塌鼻,脖颈上挂着一串金链子。他满脸微笑,将我们引导到二楼的雅间。

当饭菜上桌的时候,外教看着面前热腾腾的一大碗鸡蛋面哭笑不得。他握着两根筷子如重千钧,笨手笨脚地向嘴里一根根挑面条。他一不小心面条坠落到桌子上,大家纷纷拈着筷子,摆出姿势教他怎么使用筷子。那天他吃了很多面条,打了个饱嗝儿。

那里的鸡蛋面汤浓味美,飘着蒜香,面条色泽光润,嚼起来柔中有韧。很多年过去了,我的英语口语忘得一干二净,但我总忘不了那里鸡蛋面的味道。

我到大三的时候决心考研究生,天天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宿舍隔壁有一个叫王昆仑的同学。他身材短胖,面色黝黑。有一天他对我说他也想考研究生,以后要和我一块上自习室学习。我每天独来独往,有这样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作伴自然十分乐意,便和他紧握着手说:“兄弟,以后咱俩一起努力,有书同看,有饭同吃,相信咱俩都会考上研究生的。”

我们每天一起到自习室学习,一起回宿舍楼,一起到操场跑步。我们的关系亲如手足。一天王昆仑说他吃腻了学校餐厅的饭菜,我就带他到“饮食男女”那家餐馆去。我们坐在靠近玻璃窗的位置,点了两碗鸡蛋面就着大蒜吃。吃完之后我们口中的蒜味熏人,却对鸡蛋面赞不绝口,以后我们几乎每天都到那里吃饭,每次都点两碗鸡蛋面。很多时候我们走进餐馆的时候还没有开口点饭,老板便说:“你们还是点两碗鸡蛋面吗?”见我们点头默认,便高声向厨房喊道:“哎,伙计,做两碗鸡蛋面!”

遗憾的是那年我们都没有考上研究生。那天晚上我们又到那家餐馆吃饭。我们走进之后,老板如往常一样说:“你们还是点两碗鸡蛋面吗?”我神情沮丧地说:“不,来两瓶二锅头,再点两盘热菜。”老板听后露出惊讶的表情。那天晚上我们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我们摇摇晃晃走出餐馆,摸着墙脚回到宿舍楼。次日我们背着行李离开学校,各奔东西找工作去了。我和王昆仑工作之后疏于联系,偶然会打一通电话,问问近况,叙叙往事。我们还会谈起“饮食男女”那家餐馆,流着口水回想鸡蛋面的味道。

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喜欢上一个叫姗姗的女生。那是一个温柔而静美的春夜,我约她到“饮食男女”吃饭。那晚店里的顾客寥寥,有些冷清。我们在靠近玻璃窗的桌子前落座。她身高一米七二,穿着一件银灰色的长款针织衫,披散着乌黑秀亮的头发,看上去优雅漂亮。餐馆内杏黄色的灯光抹在她娴静的脸庞上,像是覆了一层薄薄的面膜。

她微微低下头瞧着菜单说:“我晚上吃得少,只点一道菜——可乐鸡翅,再来一碗汤,有三鲜汤、豆腐汤、排骨汤……你喜欢喝什么?”

我随口说:“我喜欢喝凤凰玉米羹。”

她莞尔一笑说:“那就点玉米羹。”然后她把菜单递给我,我点了煎藕饼、滑溜鱼片,又狠狠心,点了一道价格昂贵的炖牛肉。我假装还要点菜的样子,目光仍然停在菜单上。她低声说:“别点了,这就够多了。我们吃不完要兜着走的!”

我们吃饭的时候谈到大学毕业后的打算。

她说:“我打算毕业后回到村子里当个老师。我六岁那年,我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妈妈为了我吃苦受累,平时孤苦伶仃,我想回家多陪陪她。”

我叹了一口气说:“你回到农村发展前景堪忧,还是跟我一起去大城市闯荡吧。”

她认真地说:“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我不想为你放弃我的想法。”

那顿晚饭我们吃得并不愉快。匆匆吃过饭我去结账,我们离开餐馆,刚走出餐馆门口她非要递给我钱。

她冷冷地说:“之前我们一起吃饭都是你付钱,以后要AA制,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学毕业之后,她回到农村老家,我独自在城市沉浮。我们渐渐相忘于江湖,至今已经不通音讯。

每当想起“饮食男女”那家餐馆,我便想起我的外教,想起我大学的兄弟,想起我曾经的恋人,想起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舌尖上的春天

文/李红霞

春江水暖。寻条山溪,用笊篱将那河鱼捞进箩筐。借着清洌的溪水,仔细将小鱼挨个儿收拾干净;拎回厨房,拌上生抽、盐,腌制入味。取少量面粉,加水,搅入打匀的鸡蛋,洒上细碎的葱花,搅拌至刚可拉丝,这炸鱼的面糊便准备妥当了。将河鱼裹了面糊,慢慢放入滚热的油锅,但见油花绽放,小鱼由白变黄,浓郁的香味弥散四周。迫不及待地掐起一条,送入口中,外酥里嫩,鲜美无比。

暖暖的春日午后,已略显燥热,想起了清爽的菠菜粉丝。拔几株菠菜,择掉毛根,洗净切断;拿一根胡萝卜、几个土豆,削皮切丝;均放在开水中焯一下,装盆。将发好的粉丝敷上,配以蒜末、葱花、陈醋等调料拌匀;最后炸一勺花椒油,猛地泼入盆中,盖盖儿。片刻,揭开,扑鼻的香味直冲上来。绿黄白相间的鲜亮色彩,煞是好看。不禁挑起一口品尝,脆生生、酸溜溜,大呼过瘾。

春韭青青。春韭炒鸡蛋是首选美味。韭菜择好洗净,切碎放入碗中;敲几个鸡蛋,加入盐和味精,搅拌成糊。待油锅已热,将糊儿均匀地摊在锅底;伴着嗞嗞的声响,那糊儿便慢慢厚实起来,即可出锅。嫩黄缀绿,色鲜;韭郁蛋香,味美。

炸“香椿鱼儿”喽!把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洗净、码齐、腌制,备好鸡蛋面糊;烧开油,将裹了面糊的香椿放入锅中,“嗞啦”一声,香椿面糊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出锅,便可在灶边大快朵颐了,酥脆香嫩,真是享受。

杨柳青青吃香椿

文/钱国宏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每当杨柳泛青时节,我总要携妻将雏回到农村老家,去吃母亲做的香椿炒鸡蛋。面对窗外满山的翠绿,嗅着椿芽脉脉的幽香,再吃一口香椿炒鸡蛋,这才觉得:无限春光撞入胸襟!

老家的山岗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香椿树。每年紫燕呢喃、冰消雪融时,它们便满山遍岗地吐出一树红绿相间的嫩芽来,幽香的气息,随着下午的阳光,弥漫在岗上岗下,醉了春光,醉了蜂蝶,也醉了下地整田的农人。这时节,村子里会涌出很多身影,去岗上采香椿芽。嫩嫩的香椿芽积蓄了一冬的营养,在春光里迫不及待地挺茎摇英,等待人们去轻轻地抚摸、轻轻地采摘;绿叶红边,如玛瑙、似翡翠,香味浓郁——每一柱香椿芽都像一个美丽而透明的梦,镶嵌在春天的扉页,洋溢着五彩斑斓的美好。香椿芽采摘下来拎回家后,用清水洗净,码在筐里、盘中,那香椿芽经此一遭,仿佛脱胎换骨,直出落得水灵灵,翠莹莹,红彤彤。此时入馔,恰到好处:或炒或拌,或盐渍或调汤,都是无法形容的美味。“三月三,吃椿芽”,从古至今,春吃香椿的习俗一度延续不断,宋代《图经本草》中载有“椿木实而叶香,可噉”;明代《农政全书》认为香椿“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甘,生熟盐腌皆可茹。”“质地脆软,食后无渣,鲜嫩可口,齿缝留香”——这是古今美食家对香椿的一致评价。“门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今人在古人的基础之上,又以香椿为食材,开发出了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香椿芽炒蛋、椿头拌豆腐、椿芽煎蛋、炸香椿鱼、香椿蛋炒饭、香椿炝豆……令人目不暇接,垂涎三尺。母亲做的香椿炒鸡蛋是我每年“吃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盘香椿炒鸡蛋黄绿相间,油花浮泛,赏心悦目,勾人馋涎:仿佛青青杨柳托举着喷薄而出的朝阳,又仿佛千山万壑簇拥着莽莽苍苍的松柏!甭说吃,瞧着,都带着春阳的那种温情和亲切。古人所谓“食不厌精”、“脍炙人口”,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

民谚云:“三月八,吃椿芽。”香椿芽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呢!祖国医学认为,香椿芽味苦性温,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血、健胃理气、固精壮阳等功效。《唐本草》载:“椿芽煎水洗治疮疥。”《本草纲目》中载:“取椿叶心捣汁涂之,可以治白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香椿香椿嗔勿哗,儿童攀摘来上茶,嚼之竟日香齿牙。”聆听着春天的脚步,沐浴着温和的春阳,品着香椿的鲜美,这次第,怎一个“醉”字了得!

一碗鸡蛋羹

文/王志强

大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大姐夫订婚的,那时大姐夫是市机务段工人。在我们一家人眼里,大姐能找个有工作的对象,可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故而每次大姐夫来家做客,一家人特别是妈妈都很高兴。

那时农村生活何其艰难,姐夫一来二去,妈妈虽然高兴,也渐生愁绪:如何款待好这位姑爷呢?好在那时我们家养了十多只鸡,妈妈除了变着戏法为姐夫做各式各样的蔬菜外,偶尔还可用鸡蛋做菜换换口味。但要是赶上鸡歇伏不下蛋或是闹病,鸡蛋就吃紧了。

那天就赶上了这种情况。吃完早饭后,见姐夫去了院里,妈妈就和大姐在厨房商量起做菜的事来,当说到要蒸碗鸡蛋羹时,因家里的鸡蛋不够,妈妈的声音就小了许多,我明显感到大姐也压低嗓门商量着……

吃饭时,端上桌的菜里就有一大碗满满的鸡蛋羹。那时我虽然已是半大个子,但每逢这种情况都尽量少吃菜,好让姐夫多吃点。我用汤匙去舀鸡蛋羹时,总是只舀一个很小的面积,可当快舀到碗底时,明显感觉下面的鸡蛋羹不如上面的软嫩,放到嘴里一尝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只是,我怕姐夫知道没声张,见他那边快舀到碗底时,我眼疾手快提前把碗底那层鸡蛋羹舀过来吃了。姐夫看我调皮一笑,也跟着乐了。

事后姐告诉我说,那是咱妈在碗底掺了些白面打个底,因鸡蛋不够了,并让我保守秘密。我点头称是,并说自己提前吃出来了,并给妈打了“掩护”,姐笑着夸我真懂事。这以后姐夫再来时,如有鸡蛋羹,我就倍加小心,准备时刻为家人“解围”。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我们早把那碗鸡蛋羹的事淡忘了。

前年春天,大姐夫和大姐带着一家三代又来我家做客。吃晚饭时,爱人建议蒸一碗鸡蛋羹给姐夫他们吃,因为那是她的拿手菜。可一顿饭吃完,那碗鸡蛋羹才吃了一点儿,也许是生活好过多了的缘故。

看着被端下去的鸡蛋羹,忽然想起几十年前妈妈为姐夫蒸那碗鸡蛋羹的过往,心中顿生感慨。于是将那次原委告诉了姐夫。

姐夫说:“咱妈也是,实在不够一碗,就蒸半碗不也一样嘛。”

姐接过话茬笑着说:“那时你不是新姑爷子嘛,半碗咋往桌上端啊?”

接着,又聊起这几年他们回来玩嫌我们种的农产品沉而不愿意拿的事,对比起咱妈在世的时候,他们拿高粱、大豆、花生和鸡蛋什么都不敢说拿不动,而主要原因是因为那是妈妈的心情。

一时间,母亲为子女的用意,母爱的厚重深沉,让我们陷入对辞世经年的母亲的深深怀念之中!

老鼠偷鸡蛋

文/杨丽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谁见过老鼠偷鸡蛋的全过程?下面写的,是笔者在饲料厂工作值夜时目睹的实景。

那是1997年秋,普宁养殖业形势一片大好,饲料厂产销两旺。当时,我在普宁饲料厂任职,一天,厂长临下班时嘱咐我说,值夜班一定要查明是谁偷食堂鸡蛋,外壳有针头、牙签大的洞,蛋白蛋黄都没了,只剩一个看似完好的空壳。

当晚十二时,生产停止后,工人离去,我仔细地检查全厂的每个角落。灯大部熄后,步行至食堂,发现一老鼠爬进厨房的碗柜里进行破坏活动,以四脚朝天的姿势紧抱一个鸡蛋。后面有第二、第三只跟进来。第二只老鼠用嘴咬住头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又咬住第二只老鼠的尾巴,慢慢地拖至五米外的地方。它们吹了哨声(鼠集合时的言语),众鼠赶来集合,把蛋用鼠牙碰撞一小洞,然后每只老鼠吸一口。大约有十分钟,干掉好几个蛋,饱食后散去。

厂长却误为人为盗窃,由此我悟出道理:鼠为生存,盗食蛋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简单呀!

次日上班,我立即向厂长汇报此事,并对工厂的工作运行提出具体意见:各部门,生产、化验、销售、财务应该同心同德,精诚合作。此建议得到采纳实施,大家互相协助合作,工作有了更大的起色。

忙碌的早晨

文/徐可依

“丁零零、丁零零……”这个该死的闹钟,每天都会在早上6点30分准时响起,好像在喊:“懒虫起床啦!懒虫起床啦……”听了都烦。

我在“母老虎”的叫喊声中起床。这时,爸爸已经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地忙开了。“哗啦啦”的流水声从厨房里传来,这是爸爸在洗锅和碗,准备给我炒鸡蛋呢!耳边又传来“哧哧哧……”高压锅里粥烧开的声音。

爸爸给我炒鸡蛋了。他先把鸡蛋“当”的一声磕在桌台上,鸡蛋敲破了,裂开了一条缝,金黄的汁流到碗里,筷子和碗立刻发出了“叮叮叮”的碰击声,原来爸爸在搅鸡蛋呢!“啪”的一声,爸爸拧出煤气灶开关,蓝黄色的火焰冒了出来。随即爸爸放上锅,等锅烧热后,他又迅速倒上油。只见爸爸两手一挥,鸡蛋下锅了,顿时耳边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响声。“当、当、当”,随着铲子和锅的亲密接触,金黄的鸡蛋出锅了。爸爸给金灿灿的鸡蛋倒上番茄汁,一盘可口的炒鸡蛋就完成了。吃着爸爸亲手做的炒鸡蛋,我顿时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的。

吃完丰盛的早餐,我“咕噜咕噜”喝下一杯牛奶,背上书包,“砰”的一声关上了门。就在这时,忙碌的早晨结束了。

暮春三月

文/寇玺

都说洛阳的春天很短,可不是嘛!农历三月,还有个名字叫“暮春”,代表春季进入尾声了。

这个时节虽短暂,却是一年中最有生机的时候。唐代诗人韩愈在《晚春》中描写了这样的画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不就是洛阳的景象吗?牡丹花、樱花、桃花等争奇斗艳,杨絮、柳絮漫天飞舞,其实它们都是想留住春天吧!

农历三月的开头,有个对洛阳人很重要的日子——三月三,在洛阳自古是修禊(xì)消灾的日子,也称为“禊日”“上巳节”。西晋时,这天人们盛装到洛水边,用水洗脸、洗手,以祛除疾病或灾害。洛阳民间流传着这一天在河边围坐一圈传递酒杯的习俗,文人雅士会借着美酒赋诗抒怀。

《诗经》中就记载有周代“上巳节”时,人们在河边聚会的场景:大地回春,青年男女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踏青嬉戏。这个画面,被称为《诗经》中的“情人节”。至唐代,“三月三”虽保有少许修禊消灾的原始意义,但游乐已经变为主要内容。

暮春的第一个节气是清明。它不仅是一个节气,代表时令变化,也是传统节日,有固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扫墓、踏青、插柳等都是自古至今清明节的风俗活动。因此,清明时节不仅有扫墓时对祖先的敬畏之心,也有踏青游玩时的欢声笑语。

据《洛阳市志》记载,明清至民国时的老城有个旧俗“抬城隍”。清明这天是府城隍、县城隍出巡的日子,当城隍庙举行仪式时,民间的社火团均会参与其中。上午,人们轮流抬着放有城隍神像的轿子,将府城隍、县城隍送至北关的北坛,称为“送城隍”;下午抬回来,称为“接城隍”。

趁着清明这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洛阳农民多会在这一天种瓜点豆,为将来的丰收留下好兆头。

偃师市、汝阳县、伊川县等地则有“三月三”吃煮鸡蛋的习俗,全家老少都要吃,个数根据家境而定。据《伊川县志》记载,鸡蛋要和荠荠菜一起煮。一些人还会选择这天在棉花地里吃鸡蛋,盼望棉桃结得像鸡蛋一样大。在偃师市,老百姓这天吃煮鸡蛋则是为了祭祀保护家宅的“上仙”。

谷雨节气是“夏姑娘”到来前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温度蹭蹭往上升,已经有点儿夏天的味道了。

有古籍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听名字这个气节就和农作物有密切联系。俗话说:“雨生百谷。”越冬和春播的农作物正值成苗期,期盼着雨水的滋润。农民这时要对庄稼实行定苗、锄草,保证庄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这段时间,果树嫁接、养蚕进入关键时期,棉花、红薯和花生也到了合适的种植日子。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天暖和了,害虫繁衍迅速,农民们在播种的同时,还得注意防虫害。他们会在田间灭虫,也会张贴谷雨贴驱凶纳吉。谷雨贴,其实就是一种年画,上面是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场景。

春将去,幸好甲天下的洛阳牡丹盛放依旧,幸好留有满眼郁郁葱葱的青枝绿叶……

鸡年说鸡

文/梁征

送走猴年,迎来鸡年。鸡年到了,说一说“五有”鸡。

有故事的鸡。鸡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鸡作为唯一家禽被纳入生肖属相的动物。为何那么多的家禽独独把鸡编入生肖属相呢?据说玉帝册封生肖只考虑对人类有功劳的畜兽,鸡并没有机会。多亏已被封为生肖的马告诉鸡,一定要对人类有所贡献才能被入选。鸡王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在黎明时分唤醒沉睡的人们,人们对鸡王十分感激。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是不要飞禽。鸡为此事飞上天宫,在玉帝面前哭诉。玉帝看在鸡每天打鸣的份上,摘了朵红花儿嘉奖鸡。鸡王便有机会参与生肖席位的竞争。

有争议的鸡。“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人们一直喜欢争论这个问题,好像永远也说不清。据史料记载,鸡是7000年前被人类驯养,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鸡已经成为地球上效率最高的“产肉机器”。同时,鸡是人类最佳的营养食物。鸡肉性温味甘,有益五脏、补虚损、健脾胃及强筋骨的功用。最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产后及月经不调的孕妇食用。

有情趣的鸡。想着儿时的时候,住在农村,有了鸡鸣狗叫,就有欢乐。鸡成了农家的“小银行”,手头紧了,用鸡蛋换点零花钱;谁家生孩子“坐月子”,送一篮鸡蛋;谁家人生病了,杀一只老母鸡做成鲜鸡汤,补补虚弱的身体……现在,生活好了,隔三差五,煎鸡蛋,小鸡炖蘑菇,已是家常菜。的确,鸡成了人们的美食。古语有“无鸡不成宴,无鸡不成欢”。鸡鸭鱼肉,鸡居首位。

有励志的鸡。鸡鸣让人励志。晋朝时,祖逖、刘琨两人平时同居一室,互相砥砺,研究学问,都想找机会为国效力。一天清晨,大地一片凄清沉静,突然响起一阵嘹亮的鸡啼。祖逖从梦中惊醒,把刘琨也叫醒说:“你听,那鸡啼声多清脆悦耳,它引吭高歌,不正是要唤醒有为青年发愤图强吗?”“是呀,我们再不能贪睡了!”两人披衣下床,来到院中,只感到阵阵寒意,战栗得安不下心来读书,便取出剑来挥舞。只觉得越舞越有精神,越有力量,直到东方既白。这就是“闻鸡起舞”的典故,古往今来,不知激励多少仁人志士。

有学问的鸡。鸡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关于鸡的成语也就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杀鸡取卵”、“杀鸡焉用牛刀”、“呆若木鸡”、“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等等。从日常小事到社会大事,鸡的成语应有尽有。鸡与“吉”谐音,于是,鸡与吉相联。“吉日良辰”、“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等关于吉的成语应运而生,用来表示吉祥、欢乐、美好、诸事遂心的祝福之意。

鸡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时逢鸡年,让我们站在鸡形的国土上,拥抱“中国梦”,向着世界,歌唱充满自信、活力和幸福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