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滋味的散文

2023/02/18经典文章

关于滋味的散文(精选11篇)

最爱茶滋味

文/周紫红

人生中初次品尝的那杯茶是佛手茶。那时,我还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那个春日清晨,有喝早茶习惯的父亲给站在旁边的我倒了一杯刚沏好的茶,说:“喝吧,这是佛手茶。”我也便听话地喝下了那杯茶,那杯茶究竟是什么味,如今的我早已忘了。

后来,每天早晨,等我们刷牙洗脸后,父亲总会唤我们喝杯热茶再去读书。父亲说,茶可提神,还可润喉。茶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种提神醒脑,润喉生津的饮品,那时的我还不解茶滋味。

长大后,我从父亲的口中得知了佛手茶的名字由来——永春佛手茶叶形酷似佛手柑叶,其茶香又恰似佛手柑所特有的香气,“佛手”之名便因此而得。到郊外爬山时,在父亲的指点下,我懂得了分辨各种茶树,甚至还知道了制作茶叶的工序,我开始惊异于小小的一片茶叶,居然包含着这么多的学问。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味甘爽的佛手茶。佛手茶汤色橙黄明澈、清气幽沁,啜饮一小口,喉吻生津,茶韵醇厚,喝下一杯,五脏六腑便了无尘埃。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迷恋上了茶这种充满禅趣的饮品,我迷恋上了喝茶,成了不可一日无茶的“茶仙”。而所喝的茶叶除了最爱的佛手,还有安溪铁观音,漳平水仙,台湾高山茶等乌龙茶。此外,还有诸多品种的红茶、绿茶、白茶和黑茶。在不知不觉中,我和茶结下了牢不可分的缘分。在心浮气躁或是愁绪难解之时,只要香茶一杯在握,便可使人忘却万丈红尘中之种种烦忧。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才是“人间清欢”?苏轼说是“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而对于我来说,能够随时静心泡杯茶,静心品杯茶,这就是人间清欢。一杯清茶一本书,有此二物,人生便不会空虚寥落寡淡无味。

近年来茶道盛行,不少人醉心于茶艺小姐姿态优雅、动作娴熟的茶艺表演。但我拒绝茶道。我并不是拒绝茶文化的精髓和茶道的宗旨。我只是觉得喝茶不必流于形式上的表演。虽然,品茶需要有优雅恬静的环境,但更需要有高雅、澹然的心境。真正懂得喝茶的人不是茶艺表演精湛的人,更不是只会欣赏茶艺表演的人,而是真正能够用心品茶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用心品茶,他便也得到了喝茶的真谛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只要安下心来喝茶,那么,又何必拘于种种复杂且烦琐的形式呢?!

中国茶、酒文化历史渊源久远。酒源于水——所以,酒从水旁,茶则源于草木——茶为草头,下有木。于丹曾经诗意地称“茶是人行草木间”。啜饮一口清茶,仿佛是置身于萋萋芳草间、阴阴嘉木下,这或许亦算是天人合一了。

冬天的滋味

文/秋水嫣然

已入深冬,愈发迷人,我说的是心情。

遗憾的是昆明没有雪,前几天降温,小雨夹雪,象征性地飘了点点雪花,没多时就停了,渴望着白雪皑皑的冬却没有惊艳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昆明冬天的滋味真让人不是滋味,少了茫茫白雪的美景和跺脚哈手取暖的乐趣,天依旧蓝蓝,风依旧清清,冬天痛彻心扉的冷,对于昆明人来说,没有记忆,没有感悟。一个暖冬给予我的是阳光下的慵懒,在这样的一个深冬,我总是会忘记自己每天该做些什么,温暖的太阳晒着一颗闲闲的心,时间疏忽流失,日子疏忽流失,来不及回头,来不及回首,一轮清澈的明月又高高地挂在凄清的夜空,一如清明的心。

也会惶恐,在梦里,梦里花落知多少,有了期待,在意着日子,时间好像又是好慢好缓,像低沉反复的大提琴回旋曲,心底的无聊与忧伤被映衬得吱吱作响,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或许是太闷了,一颗关在门的心,让人好不无可奈何。

我要快乐,我可以快乐。“我要快乐”,这是对自我需求的自我认知,“我可以快乐”这是对自我实现能力的自我认知。看了上述的话语,心豁然,原来,这样,原来,如此,每个人都需要快乐,为什么老纠结在“要”上面呢,我们都“可以”啊,都可以用心来发现、体会自己的快乐。有一个快乐的想法一定就有一个快乐的画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就像我心中冬天的滋味,悠闲慵懒,散发着阳光的味道,没有白雪一样特别,没有寒冷才更加珍惜温暖的感觉,不是很好嘛?怎么快乐就怎么去想,想冬天原来是这个样儿,这或许就是冬天的滋味。

梅园寻梦

文/戴益民

春寒料峭,姗姗迟到的梅就要开了。哦,梅园,早已等不及的我,匆匆寻梦而来。

人生有很多梦,对于追梦者而言,梦就是一种飞翔和跨越,一种眷恋与寄托。今生今世,在最深的红尘里与你相遇,注定了我将用一生的相思,来赴这场真情的心灵之约。

俏梅争春,那是一种超凡绝俗的美,高洁、清纯、淡雅,无妖冶之色,无轻佻之态,有着天然的率真和洒脱,如同灵性的写作,守望一方净土,不惟任何功利所动,只为懂你的人绽放。黄的纯净,红的热烈,白的素雅,只须那一点点吐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竹林的静谧,落叶的散漫,水杉的恬淡,将脚步和背影写意成远离尘世的童话。此刻,只须一个凝眸、一个微笑、一声温柔的低语,便让我所有的付出都觉得无怨无悔。

一份尘缘,一世眷恋。诗人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境纵然令人心驰神往,但“独梅隆冬、杏林春暖”的对白亦让人倍感温馨。是的,幸福从来就不是穿着华丽外衣的道具,而是实实在在沉淀在心底里的希望和甜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想念一个人的滋味,就是抛开对任何事物的感念,一心一意的想着恋着,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

不经意的回眸,喜欢的心跳,突然便有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闯入生命中,毫无征兆,猝不及防,陌生而惊奇,羞涩而惊悸,慌乱而惊喜。于是,深深浅浅的思念,便都只为你蔓延,释放满怀的柔情,演绎温柔的眷恋。“我们在风雨中相偎,幻化的平凡最珍贵;我的脸颊滑过眼泪,分享我们幸福的滋味。”尘世是什么?是有牵挂的人的地方。爱上一个人也许只需一分钟,而要忘记一个人可能是一辈子。且用这恬淡的歌声诉说幸福的滋味,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情怀回应与共鸣。

“多想就这样,永远地沉醉,好像童话一样不断轮回。”这个世界之所以让人心存感激,是因为有些人舍不得用一生去忘记。我愿意倾注生命的激情,为你敲击那些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让那些泪珠和感动化成的文字汇集成一本书,书名叫《我守望你一生一世》。

少年滋味

文/张国玺

广袖揽和风,飘花入酒樽。春花秋月,夏星冬雪,原都是人生的美事,而少年,则是人生的春季。在人生的春季里,少年们却往往匆匆而过,忙着长大,忙着走在去学校或者回家的路上,任春花飘落,夏星寂寂,秋月独沉,冬雪默默。偶尔停驻脚步时,蓦然回首,已然错过了。

闲寂中漫无目的地想起,郑重而沉默的时光里,那没能表白过的人,那些没有给她看过的诗句,为她作却没能给她弹过的琴曲。

想过和她一起,走在书院门的古玩长街上。

想过和她一起,看新年的烟花。

想过和她一起,插花,练剑。

甚至想过和她一起,过着平淡的日子,你切菜,我刮土豆皮。

而这一切,在春风和煦的木廊下,在满目红翠的花园里,那些没有开过就已经谢了的感情,被和风携着花香,从容地带向了远方。

少年给不了承诺,因为父母之命,因为肩负的责任,因为师长的期望。于是远树烟云,空山雪月,白鹤双双,剑客昂昂的豪情,只存在于书斋的小说里。

但错过的人,教会我们成长。

从此以后,就算是一个人,也会偶尔走过书院门的古玩长街。

从此以后,就算是一个人,也会看烟花,看花灯,也或许在灯火阑珊处,偶尔想起她。

从此以后,就算是一个人,也会插花,练剑,也会过平凡的日子,帮家人洗菜,洗衣服。

春花过罢,还有夏星。沧海一粟,且随浮生与时共乘,俯仰间唯求顶天立地,无愧于心。

当小组长的滋味

文/彭彬鑫

今天我当上了小组长,即激动又高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刚上任就感到当组长的压力很大。

今天是第一天上课,觉得时间过得非常的快,既要帮老师发作业又要收作业,第二节课是我们新的语文老师—杨老师的课,在昨天杨老师要我们背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课文是由七小节组成的诗。老师要求我们会背,检查背书的任务就落在我们小组长的身上。刚下课,组员就来找我背书。正好数学老师也给我们布置了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我同时做着两件事,不断地有组员来找我背书。虽然他们叫我边听他们背书边写作业,可是我担心我做得入迷的时候,他们蒙混过关,到了下午五点半才检查完,六点钟才回到家。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给我的感受是当组长虽然累,但很锻炼,感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我会努力的!

有味

文/刘洁颖

“桔子有很多瓣是为了让大家一起分享,而苹果没有瓣则是为了完整地奉献出去”。那天,妈妈这样对我说。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从前那些有味的记忆里……

四岁,母亲是那驾驶糖果列车的司机,驶入我心灵的车站。对于孩子来说,最甜的味道无疑是那糖果。那时,我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天,我画画得了一百分,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后给妈妈看,妈妈除了像往常一样拍着我的头夸奖我,还给了我一包糖果。我不解地问:“我今天没有好好吃饭,为什么还给我奖励?”妈妈笑了笑,我也在一旁傻傻地笑开了。那时的味道,是糖果香甜的滋味。

八岁,父亲用双手为我打造了一片无雨的天空。那是夏秋交替的季节,时常下雨,我不听爸爸的劝告,丢下雨伞就去上学了。快到放学的时候,这老天爷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时已是阴云密布,一会儿便下起了雨。我开始后悔没听父亲的劝告,走到学校门口,看见爸爸就在门口。我走过去,用一种参杂着羞愧和无助的眼神望着爸爸,他递给我一把伞,有些严肃地说:“你要记住这个教训。”我明白,这不是过分的溺爱,也不是冷漠的听之任之,而是味,是深沉的关怀滋味。

十二岁,老师用苦心鞭策着我进步。那时的我有些骄傲,总满足于一时的成绩,上课时常讲小话,不爱听讲。有一次,我讲话声音极大,老师忍不住了,收起了往常的笑脸,用意味深长的目光望了我一眼。虽然她的动作是那样不易察觉,但却让我无地自容。不久后的一次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发试卷时,老师又给了我一个会心的微笑,我心领神会,满心感激。那分滋味,是老师无声胜有声付出的温馨滋味。

十四岁,母亲的唠叨提醒着我努力向前。初三的生活如同单脚站立在紧绷的弦上,苟且并忘乎所以地活。在晚自习时做好了作业,回到家,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正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走过来说:“作业做完了没?”“完了。”我漫不经心地答道。“那买给你的那些教辅书看了没?到初三了要学会复习,今天学了些什么要巩固知识……”。听完,我只好回到房间,耐心地看文学常识,认真复习几何题。那滋味,是母亲不厌其烦唠叨的辛苦滋味。

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果园,那里有许多“苹果”和“橘子”。我看到了身边同样享受幸福的孩子。他们也和我一样,享受着满满的味。

文人的秋思

文/艾里香

自古以来,文人就有说不尽的秋思。秋日里,天空变得澄澈而高远,金黄的粮食酿成了酒,这酒的滋味便是秋的味道,醇厚而又凛冽。舌尖的千般滋味,如同文人心底里千回百转的情绪,他们在秋天令人微醺的空气里陶醉,说不尽层层叠叠的心意。

郁达夫先生万里赶去北平,只是要尝一尝那故都的秋味。“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北国的秋,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就连最平常的事物如牵牛花、槐树、训鸽和蝉声,在北平高远碧绿的天色之下,也别有意趣。在这篇《故都的秋》中,郁达夫以己推人,觉得“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而读书中的诗词文章,让他感慨“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

“悲载,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之后的楚国诗人宋玉在《九辩》一开篇就发出这样的感慨,秋的肃杀与诗人心中的感伤和忧虑契合,“悲秋”也就成了中国文人一脉相承的情感基调。“秋场点兵”,“秋后问斩”,古人把最残酷的战争与杀戮放在秋天,因此这个季节便于恐惧、痛苦和悲伤联系在了一起。寒风始来之时,人们怎么能不黯然神伤,悲从心生?那新征的徭役,秋天又开始了。于是思念之情、生离之痛、死别之痛,都凝结在了秋天,望穿秋水也只是无尽的思念和等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秋思就好像在秋风中满天飞舞的落叶,不经意落在哪个人的肩上,就将忧伤植在他的心里。曹丕在《燕歌行》里咏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相似的景象也出现在范仲淹的《苏幕遮》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而王实甫将这秋景借来放在他的杂剧里,却惹来了缠绵的相思:“碧云天,黄花地,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一连串萧索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傍晚的图画,浸染着天涯断肠人在羁旅途中的孤独和疲惫。而在辛弃疾的《奴丑儿》中,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至“如今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那浓浓的愁意全都凝结在一句“天凉好个秋”里了。

面对萧索的秋景,有些诗人心头激荡的却是另一番情感,那是对江山社稷的忧虑,更为深沉和迫切。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饱含了诗人老病孤独之时仍伤时忧国,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陆游说得更是直白和痛切:“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当然,秋思也并不全是悲戚的。秋天毕竟是成熟和丰收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比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欢快的笔调写出了秋天爽朗的一面,也表现出了刘禹锡乐观和豁达的性格。此外还有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甚至胜过春天里的花———那是怎样一种热烈与美艳啊,叫人忘却了忧愁,深深沉醉在纯粹的美之中。

一季又一季,总是说不完的秋天,断不了的秋的思绪。

读书的滋味

文/王景瑞

小时候,我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读书。虽然长辈们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多学点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上了小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让我对读书有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每次放学回家,我总会扑在书桌上看书,不停地写写画画。初中,我迷上了写作,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别人常常说我快成“书呆子”了。

在文学的天空中,有我如云如烟如雾的情愫;在书籍的海洋里,有我似梦似痴似狂的迷醉。到了高中,我交了好多“书虫”好友,更让我高兴的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后来上了大学,我仍酷爱读书写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超凡脱俗的隐居生活,让我向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种浩然澎湃的坦荡胸怀,让我膜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那种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让我扼腕。读杜少陵、白居易,我明白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陆放翁、辛弃疾,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参加工作后,我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人生。

后来,我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南窗外栽了几棵樟树,从窗口望出去,郁郁葱葱。在孤寂的光阴里,每一个早晨,每一个黄昏,每一个夜晚,我总是默默地趴在书桌上,读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徐志摩的《落叶》、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德莱塞的《珍妮姑娘……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孔子说:“仁者寿。”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书寿长于人寿。”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首几十年的读书生活,好像是“恋书”三部曲:孩童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少年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青年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夏天的滋味

文/刘付山

1

遥遥说想吃油焗手撕鸡。我带遥遥一起,冒着下午炎炎的烈日去买鸡。她非要和我一起去。多热啊,一出到外面,就觉得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整个人像被浮在蒸笼里一样,动作都小心翼翼,连气都提不上来。遥遥挥汗如雨,汗水顺着她圆鼓鼓的小脸蛋滑下来,嘴唇的柔软的小绒毛也沾满了晶莹的小汗珠。偏偏我又忘记带小毛巾了,只能抄起她衣服的前襟帮她擦汗。

她倒是安之若素,泰然处之,小脸蛋一副平静的表情,似乎这是个宜人的春天一样。每次看到她平静的表情,我总是深深的迷恋,自己作为母亲,却常常浮躁急躁,怨天尤人,真是自叹不如啊。孩子,你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灵魂的天使。

我忍不住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

以前,我蹲下来拥抱她时,她的小脑袋刚好可以搁在我的肩膀上。现在,我的脑袋居然只抵到她的胸口,我要撅起腰,才够得着她的小脸蛋啦。

不知不觉,我的宝贝就慢慢地长大啦。宝贝爸爸这短时间常常强行抱她,说:“再不抱,长大了,就抱不起啦。”以前,她要求我抱,我总说:“自己走,好孩子要自己走的。”现在我也常常忍不住抱起她来,嗯,很沉啦。她却挣扎着要下来。

宝贝去跳舞时,穿上跳舞裙,小屁股翘翘的,站在那里,婷婷玉立,我不禁也有一点惆怅。以前总希望她长快一点,现在却希望她能慢一点,慢一点,还是那个依恋妈妈的小宝贝。被人依恋总是很幸福的。孩子长大了,就有了自己的世界。有时看着她和她的死党们叽叽喳喳地讲着话,我只能微笑地远远地望着她,觉得离她的世界远远的。可是,父母总不能霸占她一辈子。呵呵,想开一点吧。

2

等待杀鸡的时候,我们去嘉豪轩买面包。

门口总有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坐在地上。

去年冬天,我就发现她了。她目光痴呆,有时闭着眼睛打瞌睡。风大时,就裹一件旧塑料布。每次,我去买面包,总给她几个。她总是迅速地接过去,但从不吭声,偶尔抬起浑浊的眼睛看我一眼,有时点一点头。她的脸上布满尘土,看不出年纪,但,显而易见的,这个女人正在枯萎。她从来不向任何人伸手,她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着。或许,是连等待都没有。第一次将面包递给她时,我还不能确定她是不是个乞丐,我疑心她是旁边水果摊的小贩,我担心她会拒绝。我无法推测她的人生,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悲剧人生。我不忍推测。她能活多久,我也不忍预测。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心理的落差。我想是的。当你对外界的事物抱着同情态度的同时,你就会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深深地感恩。

我买馒头。另外包了四个最大的给她。

离开后,遥遥问:“妈妈,你为什么要给馒头那个阿姨?”

“她很穷,没钱买东西吃呀。”

“她家里的人呢?”她仰起小脸蛋,奇怪地问。

“我也不知道呀,可能不在她身边了吧。”

“那,她的孩子呢?”也许,在遥遥的心目中,孩子,总应该在妈妈身边吧,就像她一样,可以每天让妈妈亲着,疼着,每天,有亲爱的妈妈问,宝贝,今天想吃什么菜?她觉得她正在享受的一切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理所当然。她是个备受宠爱的孩子,不仅是父母,连两边的老人姑妈舅舅,都视她为珍宝。因为她的美丽,她的乖巧。有人说,受宠的孩子心地善良。她认为全天下的孩子都会像她一样,被爱滋润着。可是,我的孩子,还有多少的孩子,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啊,还有多少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甚至,连父母在那里都不知道啊。

所以,我的孩子,你要学会感恩啊。

可是,现在对她说这些,她会明白吗?她会相信吗?

我告诉她:“也许,她没有孩子吧。”

“噢!”她顿时释然。

我用力握了握她肉乎乎的小手。

我想起她第一年读中班时,有一天晚上我帮她洗澡。她坐在椭圆形的澡盆里,一边玩她的玩具,一边自顾自地唱了起来:“路边开满野菊花,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不游戏也不玩耍,她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小乌鸦衔来虫,一口一口喂妈妈。多么乖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呆住了。多美的旋律,多美的意境,多乖的小乌鸦。这首歌从遥遥的小嘴里悠悠然的唱出来,用她那清脆的嗓音,美好的嗓音,我几乎流出泪来。我心中一片感怀。我眼前出现一幅温馨的画面。小乌鸦拍动着稚嫩的翅膀,专心致志的一心一意地往家里飞,因为家里有年老的妈妈在等待。

鸟尤如此,人何以堪?

宝贝,你长大后,会像小乌鸦一样关爱你的妈妈吗?我相信你会的,你一定会的,就像***妈对大大和麻麻一样。

你一定不是白眼狼。

感谢这首歌的作者。感谢善良的幼儿园的老师。

3

宝贝爱吃我做的油焗鸡。

配料和做法都很简单。香葱、芫茜整条,沙姜、蒜头捣碎,适量的盐、油、老抽、生抽,再放适量的糖和一两滴米酒,将这些配料放在洗干净的脸盆里,搓揉,将葱和芫茜揉软。整只鸡,先将配料抹在鸡的外面,使其上色,然后,将所有的配料全部放进鸡肚子里。腌上半个小时。在沙锅底抹上一层清油,将鸡放进去,小火慢慢地加热。

很快,你就可以闻到令你垂涎欲滴的香味啦,那是葱姜米酒和鸡肉进行化学反应后散发出来的高密度的香味。我自以为是地评价是本市着名品牌海马鸡的香味的二十倍。还有化州香油鸡,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哈哈。

二十分钟后,将鸡翻过来,再二十分钟,就有香喷喷的自制油焗鸡吃啦。

遥遥将其称为手撕鸡的原因是,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整只鸡一起端上桌的,然后一家人五爪金龙地抢吃。

遥遥霸占了两只鸡爪,两只鸡尖翅,还有我硬塞给她的一只鸡腿。一般情况下,鸡腿是剩下来嘀,最后被宝贝爸爸裹进其啤酒肚里。遥遥还爱吃鸡胸肉。这真令人惊讶,因为我总觉得鸡胸肉不嫩,一点都不好吃。她抓起来,用她细细的糯米牙撕成一丝丝的,细嚼慢咽地吃,吃得有滋有味。

她吃东西很顽固,像极了她舅舅。只要认定这样东西好吃,就会一直吃,每天吃有不会厌烦。像她舅舅吃鸡蛋粥做早餐,一吃就吃了三年高中,给他点做其他的花样,他坚决拒绝。遥遥也一样,专吃鸡肾,青菜呢,冬天只吃菜心,夏天只吃通菜。其他青菜一律不吃。肉类也只爱吃鸡,以前是盐焗鸡,现在是油焗手撕鸡。五年不变。

浪费了我的一手好厨艺。唉……

她像我一样,不爱吃青菜,我只能给她煮红枣糖水,逼她吃各种各样的水果来补充一下,还要准备成长快乐。这个她爱吃,说是朱古力味道的,好吃。

哦,无穷无尽的快乐滋味、烦恼的滋味啊……

中年的乡愁

乡愁是分年龄的,年龄越大,乡愁越浓。对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乡愁,即使想家,也只是想念母亲的怀抱,想念亲人的眷顾。青年人的乡愁也淡的很,他们整天有做不完的事谈不完的情,没有时间来想家,也就没有时间来拨弄乡愁。只有到了中年和老年,有了闲暇时间,也就有了大把的培育乡愁的悠闲时光。乡愁是个奢侈品,不是从心里一闪而过的念头,而是久久占据在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这种情愫一旦发芽生长,就会永久地茁壮,永久地生长。

对于中年人来说,记忆力正在渐渐消退,故乡的印象开始变得模糊,那里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都如一部老电影,有时清晰无比,有时模糊不清。但记忆犹如退潮的潮水,缓缓褪去表面的浮华,乡愁如同一块礁石显露出来。有人至此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多年总是无法在人生的海洋中畅游,原来有这么大的暗礁存在,虽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却总是让自己放不开手脚。有很多存在于心里的东西自己并不知道,就如这浓浓的乡愁,当人生的目标悄悄改变,不再去追名逐利,不再戴着假面具在世事里浮沉,乡愁就慢慢冒出来,就主导了一个人独处时的内心世界。

乡愁是什么滋味,如酒。酒是水的艳遇,没有滋味的水遇到发酵的粮食就成了酒,乡愁也是。一天天平淡如水的日子悄悄过去,突然有一天遇到一个契机,有了一个想家的念头,产生一种思念家乡的情绪,于是就酿了一杯名叫乡愁的酒,如同真酒一样浓烈一样香醇一样让人醉。酒会让人上瘾,人生戒酒很难,乡愁也是,它会如影随形深入骨髓,几乎没有人能够戒了它。

乡愁也如茶。记忆这个东西,本是一枚树叶,被时间抽去了水分,放在内心深处,可一旦用思念的清泉将其泡开,就成了一壶清冽香浓的茶。茶的滋味就是树叶的故事,叶子在水中复苏升腾,那起起伏伏的状态像极了每个人的人生。茶的滋味或淡或浓,就像每个阶段的乡愁,也是浓淡相间,就看你品尝的心态。中年人喝茶与青年人老年人都不一样,青年人不喜欢茶的苦涩,老年人味蕾淡化,总觉得茶的滋味太淡,只有中年人能喝出片片叶子的喜怒哀乐,就像心中的乡愁,自然也有妙到毫巅的滋味。

乡愁是中年人的游戏,是一个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旁观者无法窥得其中之奥妙,也无法体会其带来的啮心蚀骨的难忘滋味。当各种电子游戏通过电脑通过手机来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中年人往往不为所动,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这个名叫乡愁的游戏。一个人的游戏,没有成败得失,没有懊恼愤恨,没有惊险刺激,但给人带来喜怒哀乐的细细情感,真实得仿佛又活了一次又一次。这个游戏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人都是胜者,即使没有战胜心中涌来涌去的乡愁,也会战胜与生俱来的自我遗忘能力,从而找到故乡的印记,从而最终战胜自己。

其实,中年的乡愁触碰不得,一碰就易老。

世间滋味尝遍无过菜根香

文/李金荣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离开工作岗位快30年了。静静地想一想过去,对名利、家庭和老年生活的些许感悟,是人生精神的渐进提炼和灵魂回归。

先说名利。今天,我们活着的人,已是够幸福的了。没有理由在名誉地位、物资待遇问题上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谦逊和蔼,应如秋天的风,淡淡地使人凉爽。对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更应执着于俭朴无华。你不时地想起“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书厨房门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虽然这是他日常素食生活的写照,但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是一个警悟。佛学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一首《宽心谣》中有这样耐人寻味的句子:“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这些纯朴亲切、至情至理的语言,可谓智者之言,贤者之言,深感受益。你常想到一粥一饱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再说家庭,它既是你生活的驿站,也是你肩上负荷的重担。为工作勤学苦读,摸爬滚打,回到家就要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从成家立业,到养儿育女,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你很知足,很幸福。在家这个宁静的港湾里,享受了人生最美好的天伦之乐,妻贤子孝。风雨几十年,累了、苦了、烦了、病了……回到家里就好了。

时间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摩挲老眼从头看,只有青山无古今。”只有那大自然的苍翠青山,无分古今,永不改变。人老感怀,不是年轻时那种强健体魄,早锻炼时不再急如追风登山越岭,而是“漫道赏花观山景,晨起山径吸晓风”。人到暮年时,离岗退休,看似人生进入了秋季,但是细想起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诗人于谦在《观书》诗句中云:“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古人云:“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遍无过菜根香”。这时读书应该是和少时读书完全不同的体会了。

以乐观、豁达、进取的心态走进退休生活,宁静淡泊、知足常乐比什么都好。应倾心体味那“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豪迈,岂不应陶醉在那“满目青山夕照明”的金色晚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