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散文文章
优美的散文文章(精选16篇)
沐浴在七月相聚的日子
文/桔乡诗雨
七月,氤氲一场文字奇缘,五湖四海于京华相聚,绽放的微笑掩埋陌生,握手言谈诗歌散文的一路心得,彼此间的问候其乐融融相逢的歌中,为第二届诗歌散文邀请赛写序。
大巴载着喜悦行驶在银杏、花草的大街,太阳爬上窗玻火热的与我紧张跳动的心律一路陪伴抵达钓鱼台。青翠的松树、湖边的垂柳、绽放的花朵、嫩绿的竹,神笔轻落古朴典雅大气中,欢迎一群执着文字中的华夏儿女。喷泉边,一张大合影精彩记录文学梦开的笑颜,雄壮的国歌振奋起激动澎拜的思绪,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自豪。
慈祥的笑容,温和亲切的声音,简短的问语,凝聚着专家,老师们的鼓励祝贺;热烈的掌声抒写盛会高潮,剖析有力的讲座纵横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聆听中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沐浴在北京大学论坛讲座里,陶醉从古至今的墨韵精彩,阅读的理念在一点点剥开,前方的灯光那般的明亮,牵引着起步的我向前。
酒杯里盛满相聚的喜悦,热情洋溢在芍园的上空,知了唱个不停,似乎在为这一场文学酒会举杯助兴的歌唱。温馨快乐中似曾相识,久违的感叹围绕圆桌亲和畅谈,无论是来自何方?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抒写亲情篇章。
行走在灿烂文化历史的走廊,从古代陶器到景德镇到盛世唐朝,智慧的先人形象无意中走进思想,赞叹之余无不为走进亲临目睹了解中华悠久历史而兴奋不已。
烟雾弥漫的战场,雪花飘舞的雪地,趴伏的战士,激烈的战斗,一幕幕上演;城墙的弹孔、留下的残墙、陈旧不堪的衣帽……无数墙壁上镌刻的先烈名字,湿润眼睛,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中,缅怀先烈的同时,笔尖更有一种凝聚的正气喷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执笔;与我们的母亲一道并肩抵制任何名义上侵害我们领土民族利益的侵犯而万众一心。
联欢晚会上,歌声、笛音、舞蹈、大冒险的活动,展示着老、中、青各代的精彩,笑声,掌声,缭绕京燕的夜空,难忘今宵的歌声,一直在耳畔萦绕,仿佛未曾离开相聚的日子。
清晨的风清凉的送着来自海内外的文朋诗友,拥抱中的姐妹情缘泪花闪烁,一声声再见散落在北京的街道,随着地铁一路带着珍重消失在模糊中。我们带着久违后的思念,在火热的七月,质朴一首相逢的诗歌。
有人说我这么大的年岁还假装学习写作,如今的学者满街皆是,我能踢起什么土来。我不赞同周围人的看法和说辞,我们的生活要在不断学习追求中体现自我完善自我修养的品德中去。忘不了颁奖现场石祥老师的鼓励话语,乃至高尔基的学习永远不晚;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生活,如散文
文/美妙印象
生活,如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言志,或写意。
前一阶段,什么也不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忙于工作和家务,疲于应付生活。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年龄,感觉未老先衰的特征很明显,心理疲惫、慵懒。于是,上班时完成任务后就想着回家,回到家还有女儿的学习需要烦心,很累得上床,连电视也不想看了。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大人是最大的骗子。”这话是小孩说的,似乎在总结所有的大人行为,是这样吗?不说别人,就说自己,反思一下,也是,在孩子面前坐着,似乎自己真的很勤奋、敬业,其实懒惰、懈怠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叫孩子别看电视,临睡觉了还要拿着遥控器不停地调台。想想很可笑,我虚伪地做着孩子的榜样,实不知孩子整天不知疲倦地学习时,还要责怪她怎么不知累,到晚上十点还不想睡觉?其实,孩子在做着我的榜样。这样的生活,感觉写得有点虚。
到了结婚纪念日,老公很愿意跟我探讨如何过得有意义。可是我却因为女儿的学习没心思想这些,“就这样过,正常上班,正常吃饭,不必费心思。”干干的话儿当然是打退了老公的积极性。于是,在该纪念的日子里,日子就平淡地过去了,没有鲜花,没有美味,没有了纪念的回味。现在想来,有点后悔,毕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而且老公还喜滋滋告诉我:是水晶婚。我当时还回了他一句:“那你给我买水晶来。”其实水晶很容易买来,我会稀罕要?只不过是一个纪念品,而我错过了。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懂得什么叫浪漫,写出的散文有点平淡得没味了。
有点挂念大学时候的生活,跳舞、逛街、看电影、上晚自习,去扫雪,晨跑,一顿晚饭能吃三个肉包子。现在回忆起,想着如果放在今天,我还会去做吗?也曾经有过一年的回到大学再学习的机会,就再也没有这样美好的青春回忆了。内心有点失落。是的,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心已开始衰老。我的沉稳和一定的阅历阻挡了我的激情和浪漫,尽管内心还会时时涌出,只不过是心动而已。
记得去年有一部大片上映,我和老公很想到影院去看,就趁着女儿上学的时候,买了票进去。刚一进影院,就有一种不好意思的心理,因为四周走动的大都是年轻人。幸好影院里光线较暗,于是很仓促地找了位置坐下来,好像跟老公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到快要结束时,就催着老公赶快走,怕被熟人看见。很奇怪这样的感觉不自觉地就会出现,总以为年轻人的圈子我们已经不好再踏入了。于是,灰色的生活里没有了笑声,我甚至不知道我在什么时候肆无忌惮地大笑过,要有,也是矜持的,或者微微的。这样的散文,估计没人看了,孤芳自赏时也觉得自己活进了象牙塔里。
有时候也想我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会这样沉静在自己的生活里?
其实我还是那个我,单纯的生活,从学校到学校的命运,也决定了我的生活就是单调的,单纯的,一直到平淡无奇、波澜不惊。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散文,不精彩,但现实;不浪漫,但存在。
散文有许多种,我的只是其中一种,平淡而真实。
文字的灵魂
文/喜闻乐见
早春2月,淅淅沥沥的冷雨把窗外的那棵香樟树清洗得更加干净,站成一排的松柏显得郁郁葱葱,枝头布满着春的暖意。
打开散文网、散文吧、必读社的网页,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优美散文、情感散文、故事、诗歌、杂谈、随笔、游记、小小说、日志等一条条文章目录映入眼帘。
坐在电脑桌旁,将鼠标轻轻一点,读着一篇篇美文,就像打开一扇在岁月中成长的烦恼,堆砌封闭自我的心墙,放眼辽阔的心窗。
溪水叮咚,小草生长、露珠凝光,生动有趣的语言,引领我们把在日常生活中的沉淀,能够感觉到日子的闪亮。
文字硧实神奇,可以将干瘪的人物变得丰满,将尘封已久浩如烟海的历史案卷复活,将支离破碎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件及其细微末节串连起来。
总结生活,对他们赋予血肉,投以情感,把时光存储在永恒的文字里,多情的文字让作品有了灵魂。有了喜怒哀乐,有了得失成败和感恩,有了沉稳与张扬,有了 儿女情长!
散文网、散文吧、必读社的作者风格各异,在同一历史时期文苑舞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在相互契合而又矛盾中完成了他们的创作。为读者留下了诸多智慧和可以评说的话题。
我们的情感随着作者的思想而起伏,时而欣喜,时而唏嘘。
作者来到读者中间,让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他们促膝谈心,交流人生感悟,探讨国家兴衰,总结生活经验。以文字为亲情,以文学为血脉,文字成了代表友情与忠诚的中介,共同煮字,共同探讨世界和人生的奥秘。
读书使人明智,我便觉得聪明起来,走出狭隘的生活圈子,来到开阔视野的生活广角。
我不知道文学是如何形成的。只觉得自有人类以来,冥冥中有一个灵魂在地球上站在大众之中,身同感受,将这里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开始编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用纸笔将曾经的现实进行再创造,于是便有了诸子百家,有了纬书经学,有了史记汉书、四库全书以及历代史稿、四大文学巨著等垂名之作。
让历史凝固在一扎扎简策尺素、让文学印在一页页蔡侯纸张之中。文学的灵魂便是这般不断地延续下去。
人类的文明智慧大部份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累叠起来的,推动历史进步,建树人类文明,影响社会发展靠的是文化。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身边最近的顾问,是饥渴心灵的甘泉,是身心大脑的养料。多读书,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散文网,散文吧,必读社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苑阵地上,有很多好文章可读,吸引了许多读者。抛开工作压力的烦恼,辞去一些不必要的应酬,静下心来座在家里读电子书,让枯燥的生活凭添一点味道。就像在吃一顿满汉全席大餐。
我突然感到文学的力量,文字的魅力就像樽酒的可贵和岁月的永恒,在黄金白银中让社会繁荣,时代进步。
爱好文字的人把自己的灵魂融入文字的灵魂。进行“形气转续,变化而嬗”的蜕变。由个体灵魂羽化成文字的灵魂,涅槃闪光。
这就是文字的灵魂!
留白是一种境界
文/屈绍龙
宜居之地,是当今人们关注的话题。居城市,交通、噪声、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像道道绳索捆绑着你、束缚着你、包裹着你,让你得不到施展,像生活在一个囚笼,又好似活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盒子里。居乡村,已不是往日的山青水秀之地,无节制的开采,无节制的滥伐,无节制的毁田,山不再是绿色,水不再有声响。
偶尔,闲暇在门前凝望发呆,葱绿的麦苗上,早已蒙上一层细微的粉尘,逶迤连绵的凫山系,伏在地面,像一只难以飞翔的凫。看上去,是那样的疾首;看上去,是那样的痛心;看上去,是那样的撕肝裂肺。
山系日渐萎缩,像老人的血管,在干瘪,在枯萎,在缺少往日的弹性。
自从开通微信后,圈子里有几位好友,有的爱好书法,有的爱好绘画,他们的作品,时常在微信上更新,书法作品,风格迥异,绘画作品,色彩鲜艳。
好友秋寒,一位工笔画家。她的山水画,就像大地上山川秀水,房屋几舍,房檐高低有致;人物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仕女画,姿态各异,婀娜多姿;牡丹画,富贵吉祥,妙若仙子。在工作小憩之时,我凝视片刻,一种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激情,在不停地流动,仿佛看到山的绿,听到水的响,闻到人的语,嗅到花的香。
对于绘画,我是一个门外汉,但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好者。她每有新作展示,我第一时间,欣赏、赞叹。
我,对于散文也是从一种喜爱开始,而今,到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程度。
从稚嫩的零星散文,到一点一点的零乱散文,到现如今的散文,走过一步又一步的流逝岁月。是喜爱,陪伴我一路走来,有哭,也有笑;有失败,也有成功;有过放弃,也有过不舍。磕磕绊绊,二十几年,有过艰难,也有过坎坷;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有过喜悦,也有过失望。
一路悲欢,有人鼓励,也有人嘲笑;有人鞭策,也有人讥讽;有人相信,也有人怀疑。而自己,是一个爱走黑路的人,在黑夜中摸索,在黑夜中寻找,在黑夜中探索一丝光亮,哪怕是一点点的微光,也不放弃,像田野间的蓝色磷火,我也没有害怕的感觉。
妻子睡下,儿子不在闹了的黑夜,一个人,静静地,在油灯下,爬格子。一种清贫,一种寂寞,一种悲伤,一种孤独,一种说不清的感受,溢满心中,溢满方格稿纸之上,我也曾无数次叩问自己,成功,在何方?成功,在何处?有过徘徊,也有过彷徨。
在乡村,坚守着这个阵地的人,似乎微乎其微,只有我在孤军奋战,曾经血流不止,也曾经泪水涟涟;曾经茶水不思,也曾经饭难下咽;曾经像个异类,也曾经像个神经病,在苦苦追寻。
当然,我如今依然是一个散文写作者,依然在追寻,依然在迷茫。人们常说世间有三个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高境界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深深感到,现如今,我依然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依然没有感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多年来,我写散文,却不像我做事那样实实在在,而是,在多处文段中,含蓄行文,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给人留下一双想象的翅膀。
如我的散文《月光不锈》中开头就这样描写:“在冬日,月光显得格外皎洁,也显得格外明亮。树木在秋天时落光了头发,田野在秋天时失掉了青绿的衣裳,河流已经冰封,山丘冷得发黑。大雪飘飞的时候,他们都高兴了。树木的枝干白白胖胖,田野成了纯净的地毯,河水盖着被子偷偷地流动,山丘有神秘的盖头。在月的布光之下,每一片雪花的落地,都是一个音符,连同遥远犬吠,树木折枝,容器冻裂,合成一段深远的音乐。
古代的寺庙是一个容纳游子过客的驿站。大雪之日,这些漂泊的人们终于停下来,在一片雪光与月光的朦胧中,开始想念故乡和母亲,写一些伤感的诗歌,狂欢地饮酒,然后醉醺醺地将诗句题于壁上……”
对于散文的写作,我正如好友秋寒绘画那样投入,投入精力,投入情感,她曾对我说:“画起来就难以控制,画起来就要命。”她的话语,也道出我的心声,绘画,与写作有很多相通之处,我们都称之为艺术,当然也包括书法,同样也是艺术,同样要有张力,同样要有空间。
我在《月光不锈》临近结尾处,这样写道:“乡村像一个熟睡的孩子,在月光里安详地睡着,春天的月光下,乡村有萌动的梦;夏日的月光下,乡村有成长的梦;秋日的月光下,乡村有成熟的梦;冬日的月光下,乡村有温馨的梦。”
梦本身就是虚幻的,是飘渺的,是有想象空间的,是可以伸展的,而乡村的梦,在我的字里行间,显得有温度,又有热度,也有可信度,更有信任度。
显然,是我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正像好友秋寒留白一样,正因为她善于留白,她的画才能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其实,留白是一种境界。
天凉好读书
文/王永清
喜欢在秋天里读书,不冷不热,微凉的秋风袭身,心情自然明净。秋天还是个收获的季节,读一本好书,无异于将大师的智慧收获入仓。
在秋天里,无俗事烦心,无寒热扰人,读书是最好的享受。在阳光很好的慵懒午后,在花园宁静的长椅上,在弥漫着清澈深远气息的郊外,都能享受着那份读书带给你的睿智和充实。
要读,就选一本薄薄的散文吧,散文之妙在于一个“散”字,散中见行云流水,见清风徐来,见春华秋实。我喜欢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在一个无人之处,静静品味书中的世界。比如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余秋雨的《霜冷长河》……小小天地,任思绪飘远,自是风光无限。
秋天里,菊花黄,芦花白,枫叶红……也适宜读诗。里尔克在《秋日》里说:“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那种直击灵魂的色彩,绝美得不可抵挡;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读起来真切感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句“故园无此声”,多少话儿尽在不言中……
温馨恬适的秋夜,也是读书的好辰光,一卷在手,一杯绿茶,芬芳馥郁。拧亮一盏台灯,或坐于窗前,或斜倚床头,那淡淡的书香便弥漫满屋。这时,月儿弯弯像姑娘微微上翘的嘴角,洒下梦幻般的光,弥散在轻轻的夜风里。朦胧之中,有虫唱如银铃迎风,如星星散落,高音婉转,低音切切,悠长而又凄美。在这种境界里,书中的文字便鲜活了起来,如一池秋水,将心濯洗得澄澈透明。
迟子建喜欢去山野读书,而且爱大声朗诵。她说:“到离家极近的山上对着树木溪水、野草飞鸟朗诵。大自然的清风、鸟语和流水声,为我的朗诵做了最好的伴奏。”秋日进山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或静坐默读,或大声吟诵,都可以率性而为。此时山野曲径通幽,层林尽染,古树清泉,含蓄秀美。读着自己喜欢的书,享受着秋的美景,愿人生的时光就这样悄然而去。
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如芳醇的美酒,不饮自醉。在秋天里读书,伴着沁人心脾的清凉,让心灵徜徉纷飞,是一件多么快意的事……
素影流年,岁月沉香
文/肖娴
在这个快餐式的微阅读时代,各类体裁的文学创作,早已被网络时代的洪流,冲刷到了社会的边缘。文学仅仅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或寂寥之时打发时间的一种工具。于是,许多热衷于文学创作的人沉寂了,又变换着另一种姿势去追赶经济的潮头。但还有一些人却一直坚守在文学,这一片圣神的土地上,虔诚地用文字的犁铧,耕耘着心中的这一亩二分地。王新瑛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坚守者。她将自己对生活、人生、生命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诉诸笔端,在这个无雪的冬天里,又为我们捧出了她的第三本散文集《素影流年》。一如这本书素净雅洁的封面,在我所在的这个文学圈里,落下了第一场让人感慨而又欣喜的雪。
这本文集共分四个小辑,收录了王新瑛近两年来创作的六十三篇散文。无论是叙事追忆、借景抒情、还是在异国他乡旅途中的感怀,较之于她前期出版的那两本散文集,从抒写的娴熟到所写篇章思想的深度上,都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收录在第一辑记忆乡愁中的《生活的琴弦》,是以陇南山区的农村,在春节来临之前制作手工挂面的场景,为整篇文章的切入点,写出了那个特定的年代,包含在一把挂面里质朴的乡俗、浓浓的乡情。以及她在孩提时代,父亲做挂面时的那份身与心的投入。王新瑛这样写道:“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也被一把把、一根根挂面连接起来。这样的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平时难得走动的亲戚得以围着炉火嘘长问短,问候老人,闲聊收成,或者议论一年中家里是否添家进口,是否养了牲畜,是否盖了新房……”。在作家细腻而又质朴的描写中,陇南特定地域中的乡俗、民情、文化,便在乡村浓浓的年味里呈现出了它特有的祥和与温馨。这其实已经不是平常的走亲戚串门子,而是村与村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欢会。写到这里王新瑛又笔锋一转,回忆起了父亲在每年的腊月里,做挂面的情景:“等面揉得既劲道又软硬适中时,给和好的面盖上厚厚的棉被,这种发酵的过程就叫醒面。同常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擦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坐下来煮上一罐茶,一边烤火,一边喝茶抽烟。”读到这里不由得让人会心而笑。当父亲细心地作完做挂面的这些前期工作后,开始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抽烟时,一个农人的生活智慧、对小日子所感到的、一如他喝的那罐茶一样的滋润,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做挂面在我们陇南山区,称得上是一门乡村手艺,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我们常常会在一所农村人家的小院里,看到宛若琴弦的挂面,但是这种乡村手艺却在现今的农村正在慢慢地失传,但这篇《生活的琴弦》,却给读者带来了艰辛岁月里,生命的另一种回甘。《摘瓢子》同样是一篇乡村特有的美好物事,但它不同于劳作,在王新瑛的笔下,农村夏日的山野其实是孩子的伊甸园,在山野里摘瓢子成了农村孩子放羊、扯猪草时放飞飞心情的又一种娱乐方式:“那密密麻麻簇生着瓢子的山坡,成了孩子们的伊甸园。大家先是边摘边吃,吃饱了,顺手摘一片荷包叶,两头对折,用一节蒿杆儿固定两片叶子,就形成一个杯状的容器,一手掌着荷包叶,一手摘瓢子,很快荷包叶装满了,把荷包叶里的瓢子倒入篮子,再继续采摘,小伙伴们像展开比赛一般,谁都不服输。”多么美好而又富有野趣的童年,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乡村的孩子是正真属于大自然的,他们就像随意地徜徉在山坡上的小马驹,这种粗放式的童年生活,使乡村的孩子正真体验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王新瑛并没有把她手中的笔停留在,对乡村童年美好的回忆里,她在结尾这样写道:“就在人们满心欢喜地晃着日益发福的身体去减肥、去锻炼时,哪些属于大自然的孩子们,正在忍受这扒皮抽经的疼痛,或许,它们的家庭还来不及繁衍生息,就已悄悄走向了消亡。”看到这里我不觉心中一疼,是的,若干年后我们的生态却在遭受着人为的破坏,摘瓢子、吃圈圈馍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已经退到了时代的另一个角落。就像她所写道的成了“生命中的精神呓语”。随着作家的笔触我们好像听到了大自然,疼痛的呻吟,也由此使我们滋生出了对大自然深深的忧患意识。以及保护自然的忧患意识。
除了这些富有深意的叙事追忆文章,王新瑛还善于用她灵动的文笔去扑捉,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其实却能让人心生静气、引发共鸣、产生哲思的那些美好或无奈的场面。《茶缘》是收录在本书的第二辑,素日闲笔里的一篇散文。王新瑛先写父亲喝茶,再写自己由于参加工作后,因为认识了几个懂茶道的朋友,蹭朋友茶的机会多了,自己开始对茶也略知一二。一次去异地看一个朋友,五个朋友聚在一起喝茶的场景:“淡淡的茶香萦绕在房间里,有人扯起什么话题,也不急着回答,偶尔想起了,便不紧不慢地回应一句。时光仿佛凝固在那一束斜进来的阳光中,用两指尖衔起一盅茶,轻轻抿、慢慢饮,便觉满嘴生香,全身上下筋络通畅……”在现代人忙碌而又紧张的生活间隙,一杯茶使时光突然慢了下来。岁月如幕,心中的浮躁、尘世的欲望,也犹如渐渐落入杯底茶叶,沉到了心灵的某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充盈在心头的那份宁静。王新瑛笔下这篇看似信手拈来的《茶缘》,却让我们品出了时光的禅味、生活的静美。《寻找春天》也是一篇非常娴熟的、描写在季节的变换中去寻找春景的一篇散文。几年前王新瑛在金城有过一段时间的栖居,金城的春天是迟到的,但是迟到的春天却总是无法阻挡寻春的脚步。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王新瑛和朋友来到滨河北路的河边,想在这里寻到金城最早的春色,然而下了车后却发现,河滩的杂草像患了皮肤病一样,心中怀带着的那一丝美好的渴望,突然就被眼前的苍凉击碎了。然而在她曲折迂回的文字里我们却读出春天的柳暗花明:“然而,当我无意中转身时,突然看见一坨烧黑的草丛中有星星点点的浅绿,我飞快地走近了蹲下来仔细观察,原来是一丛新生的马莲。那娇嫩的新芽在烧焦的母本中刚刚探出头来,玉色的翠芽带着出生的羞涩,似乎想再探探头。但仿佛又害怕耳边呼呼的风声。”在王新瑛,细腻从容的抒写中,一段用她独到的文笔刻画出的不经意的一点悬念,使春之希望虽然星星点点,却给我们带来春天的安慰。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她散文抒写中,细节勾画中不容忽视的深厚功力。
在我近几年对王新瑛散文的阅读经验里,她的叙事写物散文和风景游记散文,皆有独到之处,都能让人体察出在她文字的不断成熟中,她散文中的思想性也上升到了一个不可小窥的高度。第四辑浮光掠影里,共收录了王新瑛的八篇游记散文。王新瑛除了是一个文学的坚守者,她还是一个勤奋的摄影人,近几年她除过寻访祖国的山山水水,她的脚步还曾跨出过国门,收录在这辑中的最后一篇散文《西欧日记》是她游历罗马、米兰,等国家的所见所闻,像她的许多游记散文一样,她没有把她的笔墨的重点放在,异国他乡那些美丽的风景、神奇的建筑上,而是以她扎实的历史知识、敏锐的思维、以把她来自另一个国度里生命个体,深重的忧思也写进了这篇厚实的散文中。
王国维在《人间话语》里说到:“散文易学而难工”。一篇好的散文,除了文字的流利、抒写的娴熟、细节的细腻外,一个作家的思想深度、对生命体悟程度的高低,是决定一篇好散文的真实的标杆。正因为王新瑛的这本《素影流年》里有着这些散文最根本的元素,所以我们才能从她的这本集子里,读出了她文字所带来的精微和奇妙。素影流年、岁月沉香,正因为这样她的散文之路才走得如此的宽阔与从容。
我与大哥
文/忧伤如诉
十二月的天很冷,清瘦的我身上没有一点脂肪,所有的冷都是熬过去的。喜欢冬天里温暖的事物,比如火苗、热水,比如那些静悄悄占满心房的感动。庆幸生命里多出一个大哥,隔着冰冷的手机屏幕,他暖暖的,一直走向我。
三年前的一次投稿,我接触到了《新锐散文》,这是一个优秀又不失水准和档次的散文平台,也因此汲取了很多来自于文学的熏陶和影响。读到那些灵魂与情感碰撞的文字,我沉默的喜欢,将孤僻的自己远离喧嚣。我在文字里游走,也在文字中相遇。
在众多刊登的散文里,透过充满生活和深情的文字,我注意到了新锐散文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字像一条涓涓细流温润着尘世的心,他侃侃述说着烟火岁月,他把暗淡无光的生命活得熠熠生辉,他的文字不做作、不牵强,他对世界充满感动和感恩。我记住了作家的名字——李东辉,廊坊师院教师,中国作协会员,盲人。发表小说散文三百余篇,百余万字。散文随笔集《黑暗中的触摸》获全国盲人优秀文学奖,廊坊市第七届“文艺繁荣奖”,散文集《在看不见的世界中》获浩然文学奖,廊坊市第九届“文艺繁荣奖”特等奖。多篇作品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征文比赛一等奖、河北省第一届散文大赛第一名。其作品被一些省份选编初中语文辅助教材,被选为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他是黑暗中用心书写的作家,他让我充满敬慕。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悲悯着世事沧桑。忽然生出一些冲动,我有话想对那双二十三岁就看不见的眼睛说,我想把真诚的问候和祝福给他。酝酿的心绪推到笔尖,一篇《看见》成文了,我写下来了结心愿,算是不辜负曾遇见他。热心的主编刘莉老师亲自把此文转给了李东辉,一切发生在意料之外。
我记得那是一年前秋天的深夜,刘莉老师转来李东辉的微信原文,他真诚致谢,没有一丁点疏远和冷漠。他像记忆里熟悉的故交老友,他加了我这个最平凡的小粉丝。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偶尔有交集。
上个月是女儿的十六岁生日,由于工作和时间冲突,我没能给她准备生日礼物,作为母亲我是遗憾的。十天前趁着休息日,我去了新华书店,想给女儿补上迟到的生日礼物。书店的书实在太多,向工作人员咨询却不如人意,她们推荐的书要么女儿已经读过,要么已经添置在家。两层楼的书店竟不知道该买什么?忽然灵光乍现,不如问问李东辉老师。是的,相识以来我一直这么叫他。消息发出去,却并不抱希望他能回复,也许我的信息早被他的众多书友淹没,也许他并不能想起我,也许此刻他还在午休,也许我有些唐突和冒昧。算了吧,我继续在书架前寻找,首先选定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的书其实我没读过,但曾在李东辉老师的朋友圈浏览过,我下意识的记住了他多次提到的史铁生。
手机的提示灯闪了,李东辉老师很快给来回复。“雅心,方便语音吗?”我礼节的回过去:“可以,我听您说。”语音通话的铃声想起来,接通时听见了他真实的嗓音,那声音很温和,让我提起来的忐忑和不安慢慢缓下来,老师说:“很难得有人喜欢到书店买书,无论你是给女儿还是自己挑选,我都非常乐意推荐,我们先聊书吧……”从史铁生到余秋雨,再到卡尔维诺,我们聊书、聊写作、聊生活。老师没有一点儿架子,我告诉他女儿并不信我,不信我能认识一名真正的作家,他在电话里笑得很爽朗,他说下次出书时一定亲自署名给我寄来,那样可以向女儿最好的证明。他还说认识我并不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我们该是千万人中没有错过的缘分。如果我不曾注意过他的文字,不曾留心一个盲人,如果我没有写那篇《看见》,如果刘莉老师不曾转给他,如果他没能及时的读到,如果还存在很多变数,我们都将无法相遇。当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在我眼里真不像一个作家。我相信人格的魅力,像此刻我们该是相互吸引的,这种情愫干净而圣洁。东辉老师提了一个要求,他希望我们可以兄妹相称,喊出“大哥”的时候他已经是我一辈子的兄长。哥说过几天是他新书的作品研讨会,会上的发言只想说一件事“我的写作无关名利……”。忽然想起曾读过他的一段文字:“真正的写作,是内心的呢喃,是心魂的投奔,是自我修炼的过程,自我修炼的过程不是昂首挺胸,勇往直前,而是在左右苍茫间拨开迷雾,为生命的行走明确一个方向;真正的写作,是在虚无与绝望中给生命找出活下去的理由,是在现实与梦想,黑暗与光明,怀疑与信仰之间为自己寻出一条路来……”是的,我坚信,命运蒙上了他的眼睛,却赋予他格外通透的内心。
短短的82分钟语音通话结束了,哥说他此刻正在书房,天气晴朗,阳光暖暖的。挂电话时哥说了最后一句:“世间最美的线条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流淌出来的……”我琢磨着,哥何尝不是那根生命流淌出来的线条?我又忘了刚才他推荐的书名,他说一会儿重新发来,想着暗示他发语音,他却大咧咧说发文字也不麻烦。这通电话打破了我们之间所有的疏离,我眼里的他没有作家的光环,他只是我的大哥,一个眼盲心亮的人。
情爱散文:唯有你留住记忆
文/单眼老表
才歌枫林透红欢,又说银杏叶翩跹,
唱不尽春秋风云曲,道不完日月轮回迁。――题记
我爱银杏,是因为银杏是我童年的欢乐和梦境。
记得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银杏,它高高大大的与后院中的腊梅遥相呼应。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一夜之间,银杏树光秃秃的枝桠上似有若无地缀满了不易察觉的新绿,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嫩叶渐渐地绽放。许是大地的寒气也喜欢上了这嫩叶,悄悄地凝起露珠,晶莹地挂在银杏的叶尖上。
打银杏叶像鸭掌一样张开时,我总是望着银杏树问爷爷:“爷爷,它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啊?”爷爷也总是摸着他的白胡子说:“哈哈,小馋虫!你做梦的时候它就开花了,等你睁开眼啊,那花就飞到太阳公公那里去了。”“那为什么不让我看呀?”“它要把你的好梦告诉太阳爷爷。”“嗯……,我没有梦呢?”“那银杏花一定是晚上跳舞跳累了,和太阳爷爷睡觉去了……。”反正,直到现在我也没见过银杏花的模样,所以,一直就把爷爷的话当真。
五月里,在初夏的阳光中,密匝匝的银杏叶间开始现出了一咕嘟一咕嘟的绿色果实,奶奶 说:“白果要是熟了,就会自己落下来,到了冬天,你就有炸白果吃了。”不知道为什么老家人把银杏果叫白果,但是白果却成了我们儿时的玩具。那时我们女孩子谁的口袋里都会鼓鼓囊囊地装着胖呼呼的白果,三五成群玩抓子游戏。玩时,每人出五颗白果,用石头、剪刀、布来确定谁抓子,抓子的人,把大家的白果一把洒在桌上,然后把一个小沙袋高高抛起,在小沙袋落下的一瞬间,用小手抓扫一下桌上的白果,还要准确无误地接住小沙袋,于是,抓在手中的白果就成了战利品,接不住沙袋,手中的白果洒回桌上,再用石头、剪刀、布确定抓子的人。这个游戏成了我们儿时的最爱,在白果成熟的季节,使得老家小院中响彻了“石头、剪刀、布”的欢叫声。
伴着秋风的口哨,秋虫的呢喃,天高了,云淡了,秋季如约而至。院中的银杏树,那翠绿的叶片,也渐渐地变成金黄。先是叶的边儿镶上了黄色,那黄色由暗到明,由点及面,慢慢地覆盖了所有的绿色,此刻的银杏树现出了它最美丽的容颜。这时,我会从树上摘下最大最漂亮的叶片,在奶奶的帮助下,用薄薄的稀面糊将它粘到旧布上,再放在厅堂的过道中风干。奶奶会把风干后的布块按银杏叶的模样仔细地剪下,教我穿上美丽的丝线沿着银杏叶边锁边,几个小时后,一枚枚漂亮的银杏叶书签就做好了,这些书签一直陪伴我到小学三年级。
当初冬的寒风呼啸而过时,银杏叶似天女散花,像蝴蝶飞舞,飘飘洒洒,无怨无悔地扑向大地,密密的在地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好似碎金般的地毯。这时,我们家的花猫喜欢躺在银杏叶上晒太阳,我也喜欢躺在上面,随手举起一枚叶片透过阳光看经络。有小伙伴来家玩时,我们会在银杏树下,捧起一捧捧的银杏叶洒向空中,让金黄的叶片飘得满身都是,嘻嘻哈哈的笑声,赶得初冬的萧瑟不见了踪影。
等到满树金黄色的叶片落完时,一个真正的冬天就到了。冬天的银杏树全是光秃秃的枝干,干干净净,阳光一泻到地。这时,我会拥在奶奶的怀中,看奶奶在炭火盆上炸白果。奶奶在一个铁丝编成的小笼子里放上一把白果,烤上一小会儿,就抖一抖小笼子,直到听到劈劈叭叭的炸裂声,白果就飘出了银杏特有的清香。这时,我会咽着口水和奶奶讨价还价,想多讨几颗白果吃,奶奶始终坚持原则,每天只给六颗,从不多给,她说:“白果有小毒,吃多了是祸害。”她还告诉我:“这棵银杏是爷爷的爸爸种的,要不然现在还没有果子吃呢。”一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奶奶其实道出了银杏古老的结果秘密,怪不得银杏也叫“公孙”树,那意思就是爷爷种树,孙子才有银杏果吃!
随着我们的长大,爷爷奶奶的故去,老家的院子清寂荒芜了,只有这棵银杏依旧挺拔傲立,每年洒下金黄的叶片,每年落下成熟的果子,似乎固执地等着我们归来。今年,堂弟回到了老家,深秋时,他在电话里邀请我:“姐姐,你回扬州看看吧,我把老家的房子修好了,那棵银杏树依旧蓬勃,好像还记得我们儿时的笑声呢……”
是啊,是要回去看看啰,去看看银杏,看看有着吉祥称号的菩缇,相信,当皓月当空,所有的欢乐会在菩缇的脚下聚会!
感悟: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所需的不只是爱情,更是一起愿意奋斗坚守的心态。但爱情面临现实,往往都是脆弱不堪的。当你对你结交到的男人还不是非常了解的时候,迅速了解他的方式,就是仔细地观察他的父亲,在他父亲身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当然这样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都会出现在你想交往的这个男性的身上,但至少这些问题都是有可能会出现在他身上的,并且有可能影响他的思维方式。
深秋的一天
文/木棉花
心情欢呼雀语的,像是迎春爆蕊,竟难得沉下来写点儿东西。这一天,真是过得美美的。
上午,和老公一起去某单位办事。去的早了些,原本百无聊赖,却发现对面就是护城河的老东门段。好久没去那里了,便拉了老公一起走走。
已是深秋了,这个上午却出奇的暖和。阳光很淡,没有风。顺着河边的木制栈道走着,想起了青岛的那片沿海栈道。城市里的秋天,素来来得要晚一些。护城河两边,还是碧水荡漾,杨柳依依。人工的大风车与亭子依河而立,平添几分画作的色彩。有几位闲适的老人在拉二胡,咿咿呀呀,唱着的是人间悲欢么?是工作日,又是上班的时间段,难能遇见几个年轻人。不远处喧嚣的柏油路上,是堵成了长龙的私家车。隐约,还能听见公交车报站的声音。可是这里,却又这么一隅,宁静、温柔、与世无争。一直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心情没有因等待而多一点儿烦躁,反而莫名地好,觉得这个上午的遇见,甚美。
下午在单位上班,受到样刊,一篇散文发表了。每年都会写很多题材的文章,包括讲话稿、经验材料、科研等,可是,唯有散文,仍动我心。说起这篇散文,其实是几个月以前了吧。女儿的幼儿园开展征文活动,时间紧迫,便用一个下午的时间顺手写了一篇。后来,想着好不容易写的,也别浪费了,就投稿了。感觉一定会发表,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吧。开心得不得了。有朋友建议回家读给女儿听,我却想着,写的有关她的文章,样刊我都会放在书架上,等到她上了小学,初中,等到她接触作文与阅读,她自己一定会读到的。
今天是21号,女儿四周岁十一个月了。也就是说,丫丫期盼着的生日,进入了最后30天的倒计时了。而我,也要认真地考虑一些,怎么为女儿庆祝这个五周岁生日啦。
今晚,有位姐姐请客聚餐,有那么多阿姨陪伴,有小哥哥一起玩,想来女儿的这个夜晚,会很开心的。你开心,我便觉得幸福。
散文是尘土里开出的花
文/武志强
生活是这样艰难沉重,这样现实,这样无奈,这样平凡,美好愿望的破灭常常就让人心灰意冷。我知道自己肩膀上的负担,必须这样每天劳作才能生活下去,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每天都要艰难的为生存而拉着纤绳,这是个人逃离不了的宿命。
尘土是不起眼的,是要被无数的脚步所践踏的,一旦沦落为尘,也就只有这样的运命,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尘土,默默无闻,受尽人世间的欺凌屈辱,被生活无情践踏,却又无能抗争,只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难道生活就是这样的令人绝望吗?难道生活就再也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吗?而我个人的出路又在哪里?我因此常常望着天空发呆,不知道未来究竟是在哪里,内心有无奈,更有不甘心,不屈服,难道未来就是这样一步三尺之外的令人灰心失望吗?难道就这样平庸的度过一生吗?难道走过这一生不为世界留下一点什么吗?难道经历了这么多的人生磨难和坎坎坷坷就这样平淡的过去吗?难道就不能让自己平庸的生命开出一些花和结出一些果实吗?哪怕是些不起眼的野花,哪怕是些并不甘美的果实。我这样想,这样思考,我是应该为自己弄清生命是什么了,不能白白的就把生命当作一次空空的过场,应该留下点什么。
这个时候,就在你看不到任何一点希望和可能的时候,散文出来了,散文成为那些命运中不起眼的尘土里看出的花朵,是一些可爱的花,你也可以看作是一簇簇野花,但是它美丽快乐,在微风中摇曳,在阳光中微笑,给你生命的希望和光明,给你心灵的温暖和幸福。
所以,要感谢散文,给我生命的暖和爱,也要感谢尘土,感谢这尘土一样的人世,让我能够看到这些尘土里看出的花,出自我手,流着我的火热的情感,是心灵滴血的结果,是我对世界的渴求和呼唤,是我对命运不甘心的一种抗争。
热爱散文,热爱散文写作,其实就是热爱我自己,热爱我所局促的生活一隅,热爱我卑微不足道的生命,热爱我平凡的一生。我在这里进行着微弱的抗争,完成自己生命的舞蹈。生命就是一场不懈燃烧的过程,而这个燃烧的过程就几乎是全部呈现在我的散文写作里了。
最后,要感谢命运,感谢命运有这样的安排,这样的尘土,有这样灰烬一般的散文,这里聚集了我全部对生命和生活的爱,聚集了我的灵魂和精神的精华。是散文使我成为这样子的,我因此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着这些美丽朴素的花,拥有着这样由花朵所簇拥和所装饰的生命。
情爱散文:你我像是情侣
文/单眼老表
“我等你”三个字,组成了世界上最揪心的一句话。
有人默默于心,有人脱口而出。“我可以等你。”等你幡然醒悟,等你说服自己,等你卸下伪装,等你收拾好心情,背上行囊来找我。
可全世界没有人在等。一等百花将落,别了景致;二等雪花飘零,失了方向;再等物是人非,再也不见美丽的容颜。
全世界都不知道谁在等谁。
而林夕在等心月。
2016年元旦,我大醉,想起自己抱着一堆馍,坐在汽车的后排,紧张地注视着路况,林夕含情脉脉地看着心月嘘寒问暖,心月认真地回答着,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像是情侣。林夕是我在海恒的一位同事,我们都觉得他是一个酒迷子。
冬天,天气很冷,压根睡不着。
林夕冷得受不了,便烫了一壶酒,斜斜地躺在床上,吹着牛,喝着热乎乎地小吊酒。好一个爽字了得,他幸福地睡着了。
我们好意思打搅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后,便也睡下。第二天早上林夕醒来,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满脸诧异,又摸了摸大叫道,“我了个去,谁扒光了我的衣服?”
林夕说,他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但身上的文艺气息不够,所以要多看书,来充实自己。
一天他激动地将他买的书放在我面前,我震惊,随意翻了翻,有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他问我,这些书怎么样?我沉默一会,点点头说:“只要你能坚持,或许可以一试。
后来,他真的从我的世界“消失”了。我打电话给他,“在干嘛呢?”
“在看千字文呢。”
我无语。
又一次,我问,“在干嘛呢?”
“在看百家姓呢。”
我再次无语。
“在干嘛呢?
“在看幼学琼林。”
“在看......”
“在看.....”
......
“在看金瓶梅呢。”
我大惊失色,心想,真是日了狗了。
林夕终于还是放弃了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的梦想。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本阳光,安静并不适合我。”
是的,林夕的确是一个阳光的人,有他的地方就有欢声,就有笑语,他就是我们的开心果、诙谐王。
但是他也有失落的时候。
他喜欢上了和他同一批次的一位叫心月的小姑娘,却不敢表白。
作为好兄弟,我非常不理解,只能硬着头皮帮他约,虽然事出无奈,但想想还可以蹭饭,心情也就随之美丽起来。
林夕说:“其实我一直在给她暗示。”
我大惊,问:“何时?何地?何事?”
林夕说:“每一次点菜,我都会点双数,难道她看不出,这寓意着成双成对?”
我沉默,心想着:你大爷的暗示,你大爷的成双成对。
那时候我们还住集体宿舍,每次睡觉前,任晓宇都会跟他女朋友打电话,他躺在床上,扭动着身躯,不时发出,“嘿嘿、呵呵”的笑声,真是甜蜜。
林夕很烦躁,他没有人可以打电话,他决定打给心月。
电话那头,心月说:“我们以后就不要联系了吧,我们不合适,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
林夕沮丧了一个晚上。我安慰他说:“你也不是一点成就没有,至少你让她明白了你的心意。”
从第二天开始,我便很少见到林夕的笑容,他也渐渐地淡出我们的圈子。我不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能改变另一个人,但心里终归有些难受。
我问林夕:“忘不掉吗?”
他说:“忘不掉个毛毛球,我是那样的人吗?”
我说:“那为什么你……”
他说:“要考试了,我想再试试。”
林夕考上了,也如愿以偿地去了心月所在的单位。走的那天,我们在一起喝了很多酒,正酣时,林夕抱着酒瓶献上了一首《一定要爱你》,虽然我没听过这首歌,但是我知道,这一定是为心月而唱的。
我趁着醉意问林夕:“还是忘不掉吧?”
他沉默,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说:“我的世界真的很小,小到只有她。”
是这样的,在两个人的世界里,终归要有一个人要先付出,因为有爱,所以才不畏惧前路的漫长,才不担心落日后的暗黑。
林夕走后不久,我也离开了海恒。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也很少打电话,上微信的时候,偶尔会简单的聊几句。
寒暄过后,我问他:“你和心月怎么样了?”
他发了一个大哭的表情,然后说:“像是情侣。”
我给他发了一个疑问的表情,他没有再回。
一个月前,我们一起回到海恒,聊着往事,笑成一团。我们都能够感觉的到时间在我们脸上留下的岁月的痕迹,尽管如此,再次相聚,却并不陌生,因为那铭刻在彼此记忆中的剪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林夕突然对我说:“我们出去散散心吧。”
我说:“好!去哪里?”
他说:“去东泉吧,听说那里的人都能喝,我想醉一场。”
我说:“我代表我八辈祖宗感谢你!哦,不!我感谢你八辈祖宗!”
我们驱车从梅江出发,一路向东,先后抵达太平、阳州,再北上到焦岗,最后斜斜插入东泉。我们忽而大呼小叫,忽而在路旁小憩,忽而隐身于闹市,忽而伫立在乡里田间,但一路却无甚风景。
林夕说:“心情遗失的时候,走到哪里都觉得一片荒凉。”
我说:“今晚你想怎么喝?”
林夕说:“去你的吊石炮,喝死一熊。”
我……
那一晚,人不多,酒也不多,但我们都喝醉了,我已记不清醉过之后发生了什么,只依稀地听见林夕说,“其实我很努力了,可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却始终无法走进她的内心。”
第二天返程,高速很堵,我经不住心里的疑问,终于憋不住问:“你和心月到底怎么样了?”
林夕沉默了很久,像是在自言自语道,“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一处风景使你流连忘返;总有那么一件事你终生不敢忘记;总有那么一首歌能够扣动你的心弦;也总有那么一个人,自第一眼起,你就确定,那是一辈子。所以,我等她!”
是这样的,“我等你”三个字,组成世界上最揪心的一句话。
有人默默于心,有人脱口而出。“我可以等你。”等你幡然醒悟,等你说服自己,等你卸下伪装,等你收拾好心情,背上行囊来找我。
可全世界没有人在等。一等百花将落,别了景致;二等雪花飘零,失了方向;再等物是人非,再也不见美丽的容颜。
全世界都不知道谁在等谁。
而林夕在等心月。
到达太平后,我见到了心月,我心想,林夕是不是故意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线,兜了一个大圈,最后还是绕回了心月身边。
心月上车,我抱着一堆馍,坐在汽车的后排,紧张地注视着路况,林夕含情脉脉地看着心月嘘寒问暖,心月认真地回答着,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像是情侣。
文/独赏烟花笑
感悟: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当你爱上了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系一段情缘。只是缘深缘浅,任谁都无从把握,聚散无由,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相待。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当你孤独地行走在红尘陌上,是否会觉得,肩上的背囊被人间故事填满,而内心却更加地空落。此时,我们则需要依靠一些回忆来喂养寂寥,典当一些日子来滋润情怀。
夏日赏荷
文/小如
夏日,是赏荷花的季节。
7月中旬出梅后,上海就算进入了盛夏。老公要找盛夏的题材,非荷花莫属。于是,和老公去了趟位于上海西北郊嘉定南翔的江南名园“古漪园”赏荷花。
我对摄影是外行,从来没兴趣做他的跟班和他一起外出拍照。新西兰我都没跟他去,为什么这次要和他去古漪园呢?说来难为情,对南翔的认识,我是只知道小笼包,不知道古漪园的。听说去的是南翔,我是冲着小笼包去的,不是冲着荷花去的。
网上有署名李盛仙的文言同名散文《夏日赏荷》如下: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很想知道李盛仙的来历。可是除了这篇散文,网上并没有他的个人资料。但仅凭文字判断,此人不会是清朝以前人。也许是民国时期人,也许现在还活着。因为我读文言文是要找翻译的,否则看不懂。而这个文言文除了把“余”改成“我”需要古文常识之外,读上去和白话文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因此,怕他是当代人,要告我侵权。所以,我就先把他的散文拿来闲扯一通,为的还是这个题目。其实,余以为这篇散文并不具有多大的文学价值,搞不懂怎么会上了百度词条?
好啦。现在我声明:本文标题不是原创,是剽窃自李盛仙的散文《夏日赏荷》。至于赏花照片嘛,我也不写文字了。因为李盛仙的文字也根本对不上号。
山重水复疑无路
文/化佛刀客
去年底,韩小惠哭丧着个脸说:“散文创作的颓势,来了。”
看完我就泪奔了。作为千千万万散文爱好者之一,作为爱韩小惠的“亲们”之一,这真不是个好消息。小心脏有些受伤!
从2005年起我买作协创研部的散文年选,至今刚好十年。坚持下来真不容易。我感觉韩小惠对散文创作现状并不满意。她有时说“七八个星天外”,就是说散文好的太少了;有时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说,还有几篇有点创意的;今年却说“遭遇又一次失望”,连文章标题都懒得了,一个“跋”字了之。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并不知道这种“王小二过年”的格局,经她一说,顿感秋风萧瑟,风雨凄凄。
我不认为“颓势”是近年才开始的,从苏轼就开始了。或者干脆说,子成就没有出现过散文的高峰时代。伟大的散文作品,需要语言大师、思想大师才能生成。像《赤壁赋》《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之类的伟大作品和作家,大概几百年才有一个吧。所以不必失望。有了以上两个条件,也未来必有伟大作品留下来。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林语堂等人,到现代余光中、余秋雨、史铁生等人,都具有上述两个特征,但都没有伟大的传世作品,至少我能背出来的篇章没有。原因呢?不清楚。伟大作品需要时间来淘洗,需要不同时期不同思想的人的认同,这一点太难了。新时期30年散文有过高峰吗?我在思考中。韩小惠说,没有出现过像“我与地坛”那样的经典作品,她用的是“经典”这个词。是的,没有。
我还顽固地认为,十年来没有什么经典散文。但也不必气馁,小名家的小精品还是如群星璀璨,足以满足如我这样的没吃过多少好东西的人。至于有的年头好一点,有的年头差一点,完全是正常的。这正如农民种的“雷响田”,雨水好的年头多收点,干旱的年头少收点。不必计较——淡定。
近年关于散文的理论问题,也争吵不休。甚至说,散文“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没有章法”,是吗?我在思考中。“形散神聚”之说,是60年代提出来的,并进入中学教材,至今未变。它影响了多少啊,我们自觉不自学地用它来指导阅读和写作。我个人认同这个观点。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写好散文吗?不是吧。可以继续争论,使之完备。这个可以有。但不能把它说成是没有经典散文的原罪。
颓势的原因,韩小惠也说得很清楚,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我感觉到,和政治靠得太近,和时代热点挨得太近,怕就难有伟大作品甚至难有经典作品了。经典作品需要对社会、人生作哲学的思考。还要文质兼美。所以不可能随时产生。
我读韩小惠的“年选”十年,也只挑着读。先读她推荐的,然后再读其它,我认为好的再读一读。也有很多都没有读过,太浪费了。感觉这个“年选”,太考虑时政因素了。有的散文,读起来不顺畅,语言没有那种荡气回肠,令人齿颊生香之感,思想也没有很高的普世价值,尽管它们是很优秀的。
所以,“柳暗花明”那一天会来的。现在唯有等待,唯有坚守、坚守、坚守!
散文 是不是春天来了?
文/鬼谷云梦
关掉手机,关住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这个日子,我只想静静地读一些东西,思考一些东西,回味一些东西,消化一些东西。浪漫已经属于久远的相思,激情已经化作温存的过去,我像午后的骄阳,虽然热烈,但少了些轻狂,只想轻轻地滑动,并不想惊动已经疲惫的飞鸟和树叶。
今年冬天,雪来得又晚又短。没有雪,冬天留下的记忆是那样淡薄。记得下雪那个下午,我急急地跑出屋子,来到旷野,来到山边。虽无“原驰蜡像”,也不见“山舞银蛇”,但苍苍天色,点点片白,还是让我找到了一点儿时的感觉。
对于自然界的爱恋与日俱增。除了秋冬之风,挟沙土搅黄天日,无不欢喜造物之丰富。犹其喜爱清澈之碧水,藏空之白云,太行之嶙岣,广茂之树林。
每当夏季,当水流经眼前,都有一种要跳进水中的冲动。这是想拴住岁月,还是想唤回童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美好总是越来越少,过去并不懂得怜惜的东西,如今竟是这样主贵。
年轻的时候,我不大理会亲情。总觉得亲情就像家中的老屋,在那摆着,什么时候去她都会接纳你,容忍你,为你挡风遮雨。并不知道,老屋其实也会在风雨中老去,并且还会透风漏雨。原来,老屋也是需要修补的!很多东西,你总觉得是你的,并不急于去抓住她,但是,这种忽视,或者这种习惯性的为我所有,到头来却是一种错误。
每当想起风烛残年的父母,我脆弱的眼泪都会刷刷流出来。几十年来,他们给予我的太多,而我却没能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享受到有尊严的生活。
人这一生,就是活个尊严。伤心也是为了尊严的失去,痛苦还是为了尊严的远离。尊严与温饱与衣着并不相等。尊严其实是一种价值,是一种认可,是一种目光。父母这一生,一直在为找到尊严而奋斗。他们找到了吗?
我想到孩子,想到他们的未来。孩子出生这个多情的日子。他注定与这个日子一起,成为爱的空气,爱的河流。但是,我给予孩子的又是什么?
我的工作在平静和艰难中走过。这个时候,可能理解就是尊严。我感谢理解我的人们,我感谢所有的理解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事业在没有长成大树的时候,已快枯萎。这是一个人最为遗憾的事情。我知道我需要做的还很多。但是时间却在让我又是紧迫,又是迷茫。有时,我竟然没有了方向。我感到很害怕。我怎么了?
阳光在窗外洒得遍地都是。突然觉得,是不是春天来了?
久违了,我的挚爱
文/1131799829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或许你不曾知道,其实你一直荡漾在我的心海里,依偎在我不知疲倦的梦中,奔腾在我流动的热血里,深植与我的灵魂中,任谁都无法动摇我对你的情有独钟,挚爱真情。
忙碌的日子,带着一天的疲惫,与夜晚枕着你的名字,拥着你的温馨入眠,带着美好与惬意,轻轻地走进你的世界,我心灵的家园,徜徉在你海洋般的怀抱中,缠缠绵绵或忧忧怨怨,情思切切或爱恨交融,激情豪迈或柔肠百结,青山碧水,美景如画,深深的令我陶醉其中,一份痴心,一抹情怀,尽情的感受着你带给我一份心的愉悦,精神的乐土,休憩的港湾,心灵的世外桃源。
然,我却不能与你天天为伴,时时与你为舞,而你带给我的温馨时光,如梦如幻般的优美境界,真真切切的萦绕在我的心怀,挥之不去,更无法放下对你的痴恋。于此时思念在心间再次泛起,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时间,不得不执笔倾诉衷肠,我的散文,我的挚爱,我真的好想你!想你,独坐海边,远离城市的喧嚣,世俗的纷扰,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静静的依偎在你的怀抱,任思绪飘飞,醉梦般聆听着心的独白。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或许喜欢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而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与你一见钟情,就这样痴恋于你文字的海洋中,沉醉于你如画的境界里,痴痴怨怨,婉约优美,如丝如缕的心意,诗意浪漫的情怀。爱你,把你深植与我的心灵深处,悄悄的为你抒写我的一己情怀,一帘幽梦,或喜或悲,或苦或甜,生活里的五味杂陈,生命中的人生百态。我没有唐宋散文家的笔势雄健,风格独特,内涵深广以及精炼生动,耐人寻味,也没有当代散文家的从容与睿智,细致与考究,温厚与朴实,以及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可我就是喜欢这样静静的守望着你,守望着你的未来,我的梦想,耕耘着属于我唯一的快乐,守护着我的心灵家园,精神的乐土!
我喜欢你,喜欢你丰富的内涵,蕴含的博大精深。喜欢你优美的境界,奇思妙想。喜欢你似潺潺流水,鸟语花香,令人浮想联翩。喜欢你胸怀广阔,使人温馨如醉。你如一缕和熙的春风,融化我心底冰冷的温柔。你如夏日清凉的细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你如秋天的落英缤纷,满载我的思念,时时呢喃在我的耳畔,弥漫于我的心间。你如冬日的一缕暖阳,明媚我每个日出日落。
落寞的日子里,一抹心事,任泪水涟涟,与你相伴,一纸笔墨,任愁肠百结,倾诉与你。闲暇的日子中,一笔素笺,任思绪满盈,抒写着人生的感悟心得。我不在乎与你一起能飞得多高,我只想在我生命的余年里,与你相伴同行,珍惜与你相知的每时每刻。亲爱的!谅解我最近缺席的无奈,理解我迟到少去的问候,我的挚爱,感谢有你陪伴的日子,那些温馨美丽的时光,丰富了我的生活,愉悦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以及知识写作的提升。是你带我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如一面镜子,让我时刻能看到自己多方面的不足与瑕疵。同时,也令我感受到文友们的真挚和温暖。我的散文,我的挚爱,感谢有你,如一道彩虹将生活染饰得五彩斑斓。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静溢的夜,空气中弥漫着思念的味道,满屋积满了想你心事。独坐屏前,轻轻的走近你,看着你的名字,感受着你的气息,一缕芬芳溢满心间,一份感动回荡在心田。键盘声声,敲击着我对你的思念。只是因为在书海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有一天能与你长相伴,从此我开始孤单痴恋,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相遇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人在江南
文/他山石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公路、铁路停运,城乡严防严控,小区居家隔离,各省派出医疗救援队迅速奔赴千湖之省的湖北,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大战。
在隔离的日子里,是刘敬堂先生发给我的散文集《人在江南》(后更名为《幽兰若故人》)电子稿,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段寒冬阴冷的时光。
我和先生结识已久,私交颇笃。因他出生在“海上第一仙山”崂山的南麓,于是“崂子”便成了他的笔名。他当年住的房子,推开窗子就能看到前海琴岛的灯塔和伸向大海的栈桥;他读书的青岛三中,就在胶州湾之滨。他在海滩上挖过蛤蜊,在退潮时赶过海,在波浪中学会了游泳。他认为大海是有生命的,每天的潮涨潮退就是大海的呼吸。他的第一部散文集是《海之恋》。
当年我在修改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时,他在基地文艺办公室工作,我们住在同一个招待所里,朝夕相处,一起谈军旅生活,也谈文艺话题。他的创作颇有成就,小说、诗歌常见于军内外的报刊。他对人真诚热情,在他的建议和推荐下,我调进了文工团创作室工作。
当他的人生在大海中扬帆航行时,因青梅竹马的夫人家庭出身问题,他的命运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妥协,要么坚持。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我和朋友们在为他惋惜的同时,也为他留下的浪漫故事所感动。
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离开了大海,也告别了崂山,千里迢迢去了江南的一座古城。他心胸坦荡,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当成了人生的阅历,在那里生活了57个春秋,并将那里视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于是便有了第二部散文集《西山采灵芝》。
巍峨的崂山和大海的波涛,成了他难以化解的乡愁,而江南沉淀的文化已成了他血脉中的因子。两种情感的碰撞,便成了这部散文集的全部内容。
他一直坚持手写,前期以诗歌、中短篇小说为主。1966年后,他偏重长篇历史小说的写作,只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顺着他的笔尖流淌在纸页上,散见于报刊中。因疏于保存,不少作品和手稿已难以收集。幸好他将部分手稿和作品赠送给了市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也收藏了他的部分作品和手稿。
从这一部散文集中,能依稀看到他84年的人生轨迹。
我曾去江南的那座古城看望过他。他也如同候鸟一般,退休后每年的冬夏两季回到家乡,与老友们相聚。
来势汹汹的疫情已被三月的春风扫荡而去,小区里的白玉兰和桃、李、杏、梨依次开花,已是春深如海。我似乎闻到了一种久违了的芬芳,也许,江南的幽兰已经吐蕾绽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