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情的散文
关于多情的散文(精选11篇)
多情的土地
文/朱金华
真正让家里脱掉缺粮户帽子,粮食装满瓦缸木柜,人前说得起硬气话,还是承包了门前那几亩土地之后的事。在那个饥馑岁月里,有一把粮食吃,哪怕打赤脚片子身上穿得稀巴烂,也会将饱足日子唱着过。
那时正念高中,退休赋闲在家的父亲与仰仗土地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的母亲商量着承包下生产队十多亩耕地,除却后梁和对门山洼几亩薄壳壳土地外,要数门前那弯耕地整装,六个坝档子从公路边沟直延伸到院墙外自留地,土夯的地埂子,不见一块儿石头,是农业学大寨修梯田平整出来的样板田,肥沃,保墒。收获苞谷的季节,适逢周末,回家看到过道那间屋黄橙橙苞谷穗子自地面堆积得挨到木楼板,一家人笑呵呵充满欢乐。待到掌灯时节,满屋子苞谷背走所剩无几,光那个游手好闲满脸胡茬子的陈矬子背走足有十几背篓苞谷,我避开父母撵上去问个究竟,他理由十足说是与另外几家为生产队外出拉架子车跑运输烧砖砖瓦窑七古八杂搞副业挣收入按规定该得的粮食,我默然。
苞谷,小麦,黄豆,绿豆,红薯,洋芋,虽说留下的五谷杂粮没那些个搞副业闲杂人等背走的多,自这一年起,吃食上还是打了翻身儿仗,从此不再吃上顿熬煎下顿。劳力所限,超负荷劳作让父母力不从心,咬咬牙退还了承包的大部分土地,只留下两亩多责任田种植着,直到那年随着进城热托关系将户口迁移县城才彻底清退这块土地。
末后才打听清楚,给我饱足的这弯子土地称作“朱家湾”,不光因了居住着我们两家朱姓缘故。虽说祖上不是财主,但手头活到,那弯子地是爷爷手上花银子买的,这便是我家成分“下中农”的来由。
无论是我家耕种,还是退还集体别人承包,我始终关注着这弯土地。移民搬迁建盖房屋占去好大一溜子,屋下手那个石岩嘴子也消去一大截。地里边我家曾经风光着的四合院早已残垣断壁。每当回到故土,总要望一望这一弯子渐渐缩小的土地。以往观念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着,当父母去了另一个世界只能在梦境里重逢的时候,牵挂思绪的是一院子沧桑,还有院墙石坝下几亩土地。
前几年贵阳之行曾给我留下美好记忆,那美好不是响水声雷的瀑布,不是风情万种千家苗寨,而是城市里依山而建的屋宇,推窗伸一伸手就可抚摸竹叶树梢,决策者保护自然珍惜自然的理念令人敬仰,我是看到身边众多土地在消亡,随处听到隆隆机声开山填壑之后才有的悲叹。早拟好题目《别了,大山》,以行将消失的山体呼号呐喊,多次提笔放下,放下提起,在矛盾中煎熬悲情中折磨,至今未能成文……
又一次回到故乡。给我苞谷杆清甜记忆,让全家摆脱饥饿苦难那弯土地,杂草丛生着,有几棚竹竿搭架塑料盖顶的香菇长势正盛,却没能看到庄稼地原有的蓬勃生机。
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愿天下每一寸土地永不消逝。无论身在何处,会留意门前那弯土地的变迁,哪怕屋下手那个石岩嘴儿因挖掘破坏了风水失却护手作用我也将振兴家园修复老屋,让子孙一代一代守护着这方土地。
自古多情江南雨,蘸雨为墨写心意
文/谈笑在指尖
江南的雨,总是迷蒙在一片化不开的烟雾里。
雾蒙蒙,雨淅淅,好像让整个天地都处在一场永远也下不完的雨水中。雨掠过草间、树林,蔓延到整座城市,雨点落在瓦砾上,屋角边,像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缓急。江南的雨仿佛存有灵性,能将天地染满一层乳白色的雨雾,到处呈现着流动的浮云。
文人说起雨,总要提到江南的雨。梨花带雨,柳袅斜烟,江南雨带着几分古典,几分氤氲,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神来之笔抒发着对江南雨的一片情。他们把雨比作牛毛,比作细针,比作飞絮……他们又把雨分为细雨、烟雨、疏雨、霖雨……他们写雨,叙雨,画雨。“霪雨霏霏”“点滴到天明”……提笔写的无一不是雨。在江南,这里的雨,不是暴雨,不是中雨,是烟雨。是轻轻的丝雨,是绵绵的细雨,是濛濛的烟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南的雨,像乐雨,如音如乐,悦人心耳。“沾衣欲湿杏花雨”,江南的雨,是花雨,有花香,有花艳,有花情。“天街小雨润如酥”,江南的雨,也是滋润之雨,它滋润着泥土,滋润着生命,滋润着万物。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熟稔的风景颇能让日子在不经意间慢慢地老去,而永远不会老去的也许只有江南的雨了。
当雨天的晚上,趴在窗旁时,真有一种“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感受,有着追寻“梧桐更兼细雨”的缠绵,更有一种体验“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把自己置身闲暇的静谧中,泡一杯清茶,平心静气的,能品得到雨中的一种真意。这雨声如歌般在唱,如诗般细腻,好似行云流水,给人的感觉无比的清新。当听着雨点敲打在树叶上,“砰砰”声中透出几分绵软;雨点敲打在玻璃上,“啪啪”声里感到里面透出几分刚毅;雨点拍打在窗棂上,“叮叮”声音显得异常的清脆,能感到雨声里有种欢快的笑意。随着风力和雨势的变化,雨也忽而潇潇朦朦,忽而噼沥哗啦,变幻无穷,令人产生无比的惬意。
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我总觉得江南的雨是有温度和感情的。多少古人也曾用不一样的心境去体验过滴滴答答的江南雨,获得了不一样的心灵感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杜牧梦想中的江南应是烟雨迷蒙,烟雨缭绕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灯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蒋捷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到寄居僧庐、鬓发星疏,三重境界,有不一样的感受,虽“一任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哟!这江南的雨呀,怎么就下的这么的美,会这么的让人动情呢?
水总是和江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蒸腾而起雾霭,总是会在风的指引下,在巷子里,在街道上绕成流岚。在这里匆匆赶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缓步慢行,才能静静地感受到这一片永恒的静谧。假如要用一个字代表江南的话,我想到的便是雨了,因为在江南,最多的就是雨,即使没有下雨,天也总是湿哒哒的,身上总是沾着未干的水。
我喜欢江南,更喜欢江南的雨。自古多情江南雨,蘸雨为墨写心意,我真不知,是江南的雨浸润了我如雨的心情,还是我的心情本来就如这江南的雨呢?
六月,雨霖铃?
文/姜月霞
下雨,一个人的房子里,是很安静的,很适合把自己窝在被子里看书,安意如的文字也很适合下雨的时候读,清淡,疏离,带着女子特有的细腻,虽然某些句子也有些偏执,但是不妨碍我当成一杯消磨时光的茶。
人生若只如初见,还有一丝的明媚,即便是春日残阳,也还是暖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便真的只剩下一帘秋雨了,淋湿了身上的单薄的衣裳,独立花阴,抬头,才知道花已落尽,即便是叶子,也早已萧萧。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飘零。纳兰词中断肠句,处处皆是,俯首捡起,一朵花,一片叶,哪怕是一阵风,一片雪,都是字字情深似海,句句杜宇啼血。安意如说,在纳兰的词里,人人都可以把牵挂去寻找,人人都可以把前生寄取,这个句子很是喜欢,虽然对她的文字,一直是当清风过处,不留片痕,但是这个句子却颇有些无奈却惹人的味道的。人生当中,是有些际遇的,我一直相信,就像那个疏淡的男子,即便是锦衣玉食,也难免在心里的存了断肠的念,即便是有如花美眷,依然是难以细数流年,那年的江南,那年的女子,那年的断肠处,只是没有光阴的陪伴,只能是埋在记忆深处,偶尔想起,便安慰自己说,那是一个旧梦,一个萦绕了魂魄一生的旧梦,是不须记的。而今真个悔多情?聪慧如斯,也在欺骗自己,你是我心口的那粒朱砂痣,早已生在肉里刻在骨中。悔多情,其实是不悔呵,一生的苍凉寂寞,一辈子的漂泊寻觅,唯有在这个回忆里,还会寻到一丝温暖的慰藉,即便你早已红颜消逝,即便你早已成为茫茫洪荒中的一粒尘埃,于我,却都是整个世界,如何去悔?如何能悔?罢了罢了,断肠回首处,依然泪飘零。仿佛看到,青衫的男子,静默如水的面上,一双静若寒潭的眸子,望穿沧海,望穿白云苍狗,望穿秋水残阳,映衬出的,依然是那年春衫单薄的女子轻笑的眼,只想问,我的泪,可打湿了你肩上的此去经年。
人道多情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从悔到不,从有到无,看似绝情,实是痛到极致。情深转薄,情深到无,还要加上一个“真个”来告诉自己,我是真的,真的不去想不去念了。“愁多翻自笑,欢极却含啼”,什么时候会言不由衷,什么时候会让反语装饰自己早已痛彻心扉的影子?奈何奈何奈何,反语一旦明了,倒更是凄绝的断人肠!无奈,便自己沉入一片再无阳光的幽冥之地,把你的过往生成我这棵树上唯一的花朵,你不凋零,我就不会消亡。长亭短亭,别难行,相较那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更多了几分柔肠百转的凄苦,长亭短亭,终有尽时,鹧鸪声里,终究是好梦易醒,鸟儿尚知道离别苦,更何况这个千古难寻的伤心人。
多情,无情,真情,绝情,这一切到底归结到一个了字上去,既然一切未了,那就是际遇,读了这样多的句子,突然有些兴味索然了,关上窗子,把那些恼人的雨声关在外面,睡觉吧,或许,一帘清梦才是最安稳的。
春天是一颗多情的种子
文/许荣波
一
岁月轮转,大地回春。
春刚到,便早早下了一场雨,颤悠悠地浸润着大地。春天是雨的季节,从春的最初发轫,雨,便为春天繁盛作了铺垫。
经过一个冬天蛰伏,在雨水的润泽之后,草木开始复苏。高高低低的树枝透出了浅绿嫩黄,长出了枝枝蔓蔓,不少花儿争相在各自的枝头亮相。有的开得灿烂,有的开得羞涩,有的开得跋扈……一串串,一嘟噜,站在早春的枝头,是那样浓烈、那么鲜艳。连风都夹杂着一阵阵花草树木的清香,那香气渐次递进的,乍入鼻子,鲜鲜的,爽爽的,一丝丝,一缕缕,似有若无。深呼吸一口,便潜入心肺,心中满是醉人的香。
为了不负春光,我将凡尘俗事放在一旁,驱车到了市民公园,赶了一次早春。
市民公园建在郊外,是远离闹市的一个僻静处。原以为自己是一个孤独赏客。出乎意料,比我早的还大有人在。只见湖畔堤岸有了三三两两的游人。或一家人老少,或情侣双双。
我很喜欢这个湖,从容恬静,宛如处子。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到处是氤氲的水气,而处在烟波中的堤岸垂柳,隐隐约约,弥漫着朦胧的意境。初春的柳条最先透露春的讯息。“岸柳开眼泛鹅黄,幼芽粒粒如糯米。”那些米粒样毛茸茸的嫩芽,介乎鹅黄与鸭绿之间,乖巧地伏在柔软的枝条上,密密匝匝。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微微泛着绿,那种嫩绿是一种极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每逢冬春季节,最先出现在柳树旁边的是燕子。那些蓝背黑羽的燕子总是履约而至,它们或于树旁盘转,或于湖面低旋,颉颃春风。尖尖的翅尾,恰似一把剪刀,仿佛这满园绿色,都是这些“剪刀”剪出来的。
太阳渐升,雾霭慢慢飘散。薄雾中,湖岸笼纱,柳色青青,恰如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此时,倘若湖上有舟,桴槎其上,则有说不出的舒心、适意。
二
草木枯荣,四时更替。
春为一岁之首,当春风迎面吹来之时,最能让人感受春天的气息。“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地上蜂飞蝶绕,花红柳绿,天上云朵儿那轻盈多姿,充满了诗意,让人陶醉。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里远离闹市,所以在树林间,可以看到小鸟扑棱着翅膀在枝叶间上下翻飞,不时还伴着一阵阵啁啾之声。这时我才惊觉,啁啾鸟鸣之声竟久违了整整一个冬季。那一声声鸟啼,婉转清越,纯乎天籁。静静听去,还真有点“鸟鸣山逾静”的意境。它们优游闲适,不怕行人,在山坡之上,草丛中,树木间,衔枝结巢,展翅追逐。
当然,春天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花朵。
树有万种,花有千色。花是因了时序,以亘古不改的方式次第展开,绽放在各自的枝头,缀以些红、黄、蓝、紫、白诸般颜色,世界也因了这纷繁的色彩刹那间变得格外好看。一直甘居配角的小草已经吐出新绿了,它对生存的环境适应性极强,冬天的时候,它们或许枯黄了,奄奄一息,而这会儿,一茬又一茬地生长起来,经过气候和水分的滋养,那份鲜嫩、水灵,气韵十足地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姿态。树木也是一样,经冬时也有枯枝败絮,但在接受风雨的侵扰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份柔韧的劲道,一到春天便携着清新姿容展现在人们眼前,枝头绽满新绿,翡翠般碧绿幽深,像重新染过一样,鲜得可爱,绿得纯粹,美得含蓄,透着油一般的光泽,葱葱茏茏堆满绿意,葳蕊得如同拥住了整个春天。
明代李东阳有“过烟披雨见蒙茸,平野高原望不穷。同是一般春色里,年年各自领东风”的诗句,与眼下所见颇为吻合。
三
绕过湖来,是一座拱桥。这里原本是没有桥的,只是为了与附近的水洼连到一块,便挖出了一道河沟,于是两个水洼便成了一个整体,这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桥。湖是因形而挖,坡也是依势而堆,桥飞架湖上,横跨两岸,桥也因此成了一道景致。
从桥上望过去,静静的湖水水色清明透彻,如一块凝翠的玉,连对面的湖岸,连凉亭、回廊全都清晰地倒影在水中。
春天的湖,已没有冬天的冷浸,颇像略施粉黛的女娘,鲜亮得让人动心。和煦的风从远处吹来,清凉熨帖。湖水轻舔着岸,不远处有一群小鱼儿在附近游荡、唼喋,于是,湖面上便有了纷乱的光影,整个湖也顿时鲜活起来。
湖边有一片苇草和一丛丛柔柔韧韧的蒲草,尽管长得疏朗,不成气候,却是一种不错的点缀。加上一片云,一阵风,也让这湖一下子就多了些辽阔与苍茫。
我在水边悄立,望着远处树木的倒影,心境空明澄净。这里山环水绕,水韵流芳。抬头远望,天看上去很蓝,映衬出湖水的洁净。尽管这湖光水色并非出自天然,有着人工的雕琢成份,然而并不妨碍它的自然简约的美态。
四
春天是一颗多情的种子,染绿了山川、河流,缠绵了大地。头顶上的天空也被擦拭得纤尘不染,瓦蓝瓦蓝……
在青山绿水间徜徉,山光水色撩人心性,因势赋形,这些全不似辟造出来的。想不到这方寸之地,一经雕琢,竟会有如此怡人的景致。
我在这方息壤一站半天,几乎站成了一个静止的符号。静默中,我竭力想写一首诗来回馈春天,但忙乎半天,搜刮枯肠也没能挤出一句半句。对于春天,人们从来不吝溢美之词。这时,我倒是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这句诗倒是非常的贴切。这山这坡,草也绿了,树上的花也开了,满树满枝的浅黄嫩白,开在了枝头,开在春风里,连景物都幻化了,洇染着这山,这水……
西湖多情誉中外
文/江跃华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今年才入夏,我随着贵州省散文学会一行乘车赶赴杭州,尽情浏览了绚丽多采的西湖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山围湖、湖映山,“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格局中,长堤卧波以及岛屿镶嵌、苏堤春晓、曲院风荷、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让来此旅游的客人流连忘返。让喜好西湖人文的客人,忍不住去追寻。
我坐在西湖边上的西泠桥旁,眼前这湖水,成就了许仙和白娘子、粱山伯与祝英台。断桥仍在,书台依然。这两个千古一叹的爱情,成就了杭州。生于西湖边的西泠桥边的歌伎苏小小风骨清高,美艳如花,才情盖世。如果没有一次与宰相之子阮郁的邂逅,苏小小的命运似乎不会那么悲惨。但,偏偏邂逅了。“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但一个歌伎何以走进宫宦之家?这个故事一开始便是一个悲剧。之后,苏小小不会笑了。
十九岁,香魂化烟,正是风华绝代的好时光。苏小小生前,仰慕之人无数,滑州刺史鲍仁即其一,得知苏小小死讯,鲍仁素衣着身哭奔而来,安葬后又凄言说:“若不为民作主,吾将厮守墓侧。”鲍仁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一个贫穷的书生。当她出资送这个书生上京赶考,书生许诺如果取得功名,就会回来叩谢。而这个书生真的成为刺史的时候,他只能出现在苏小小的葬礼上,抱着棺椁中的她恸哭。远眺青山,依稀可见美人舞袖断肠桥头。
苏小小,被西湖揽在怀里抚慰着。从此,所谓杭州美人,即是苏小小一人了。难怪台湾着名作家李敖在杭州欣赏了富春山居图后,曾发表感言:“希望杭州以后能给我一座坟,就在苏小小旁边;或者现在给我一间书屋,我可以把我的藏书搬过来,以后可以成为李敖故居。”
缅怀完美人,我来到三潭印月。鲁班大叔做的一只巨鼎,倒过来扣住了一只万恶的黑鱼,现在水面只露出这大鼎的三只脚。这里远远的可看见雷峰塔,据人介绍,这里就是鲁迅先生欢呼过的倒掉的老雷峰塔。走上苏堤,想到东坡先生当年用湖中淤泥构筑的大堤,如今却成了旅游胜景,也算是变废为宝了。绿杨把苏堤打扮得郁郁葱葱,租上一辆自行车,穿梭其间,自得其乐。我忍不住感慨:千年历史,只不过是把车马小轿,变成了二轮自行车,莺莺燕燕的男男女女,却是一般无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子湖畔楼外楼最值一游。“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孙中山、鲁迅、郁达夫、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赵朴初等都光临过,更有周恩来总理十上楼外楼,清风廉洁,被传为佳话。“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楼外楼西湖醋鱼、排面、叫化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番茄锅巴、火腿蚕豆、火踵神仙鸭、鱼头汤、西湖莼菜汤是杭州有名的美食。
西湖山水,江流襟带,山色藏幽。一千多年前,着名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之后,曾用《忆江南》词来描绘西湖之美,并表达出重游的愿望:“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首名词,也道出了我们此时的心境。
多情浪漫的二月
文/晋文
多情浪漫的二月,你悄然地来了!你携带着浓浓的寒意,携带着隆冬的雨雪,让人们惧怕你冰一般的冷;风嗖嗖的刺骨切肤,穿透身体,穿透心灵。雪域的高寒冰封了山川河流,寒冷的二月啊,你用冰凉浇灌世界。
飞雪悠然,腊梅点点,一片银装素裹却又是那么纯净美丽。银装的二月用心打扮着大地,愿世界充满善与美!像白雪一样那样清纯无暇,像腊梅一样磬香心灵。
多情的二月,你是温暖的。因为你用日子团聚了所有想家的人。春节,过年。是天下的亲人们最向往的日子。有情人期盼拥抱的幸福和快乐,二月啊,你把爱与情撒向人间,施爱与人间,让世界一片温暖祥和,欢乐如蜜。
有多少爱在你的怀抱温暖,有多少情在你的季节里浪漫。我爱你,这多情浪漫的二月!我愿早春的二月播下爱的种子,我想在春暖花开的春天里收获幸福的硕果!
我写你,只是因为我喜爱你二月的季节。玲子言暖心语和你一起看那雪飞飘舞的美丽!
伞
文/毅春
多情的季节里,你是我能够记住的风景,把你的微笑谱写成慢三步,柔柔地踩着你一脉深情。
多情的季节里,你送来左顾右盼的心事,你说你要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旅程,没有整理的心情,无法找到一个永恒,是没有注意呢?或是一直在寻找,发生在生命里的思绪,此时竟无言地看着你。
多雨的季节里,你要我为你寻一片葱郁,你说你要去书写一个饱满的情节,你说,你必须去做,为了生命。
在多雨的时候,你有一把伞,你说是为风雨准备的。你说做人千万不要湿了艰难中筑起的信仰,你还说我也应该有一把,为自己为别人为行路,俩人同用一把伞,你说有点挤,是挤了点。
我寻一把伞,在雨中,将真情写进无言的期望,此时,较冷的心忽然想到了你:你在雨中带伞吗?
边城瑞丽
文/柏拉图
边城瑞丽,山水多情,雾多情,人也多情,在你的扉页上煨烫着我的青春印迹,因为有你,可以让我在余生静静的品味你——题记
边城瑞丽,神奇而美丽,是我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因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而家喻户晓,从此走进大江南北的视野。边城瑞丽地处西南边陲,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洲所辖,此岸是中国,彼岸是异邦缅甸。
边城瑞丽,傣族逐水而居,民风纯朴,笃信小乘佛教,说话轻声细语,常显温文尔雅。生长在热带雨林环境中的傣家少女(卜哨),自幼便有束身的习惯,身材娇好,天生一副花容月貌。长年脚屐产自缅甸的十字橡胶拖鞋走在乡间小路上,一色的紧身小褂刚好露出肚脐,佩上长及脚裸筒裙的鲜丽,娓娓而行,仅露出豆蔻染红的脚指;高高的发髻上插着鹅黄色的缅桂,雾珠晶莹的点缀,清香怡人;个个臀肥腰瘦,搭配上一付编织精巧的傣家竹箩,娇柔造作地扭动着细细软软地腰肢摇曳穿行在雾中,带着鸟语花香的韵味,带着优雅、婀娜多姿的风采,带着身姿的妙嫚,随雾飘逸,将虚幻的飘渺与人生的真实融汇贯通、宛如芙蓉出水的娇艳,落鱼沉雁的俏丽。
景颇、德昂、栗粟、阿昌等山地民族分散在勐秀山麓的热带雨林中,半耕半牧,刀耕火种,性格坦荡、粗放不羁。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步入社会主义,被称之为“直过(直接过渡)”的少数民族。
瑞丽江畔的瑞丽,古称“勐卯”,傣语之意为“雾朦胧的地方”。岁月沐浴在雾中,常来常往,无惧风雨,无畏烈日;无论浓与淡,阴与晴,还是寒与暑,总是在其中描绘着人世间的百态;在光与明之间变化着时代的脚步;在长和短之间培植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的依赖。朦胧中或许隐藏着人类无法破解的密码;或许是朦胧中令人心醉的失态?或许是万千气象中的卿卿我我?或许是傣家少女沉鱼落雁的羞涩?或许是热带雨林在浓郁中的唯美再现……
清晨,大雾笼罩在瑞丽江上,天茫茫,地茫茫,水茫茫,人亦茫茫。傣寨隐约,竹林娓娓,宛若神秘之境。那种在云雾间穿越带出的飘飘欲仙的感觉,那种不可言传的超凡脱俗的人生体验,那种“不识不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妙不可言的沉溺,只有亲历其景,方可意会。
江边渡口,大雁悄然于朦胧中卿卿我我,竹伐轻漾在雾间来来往往,望眼欲穿,不见从对岸缅甸而来的卜哨(傣族少女)的身影。直到八、九点钟时,雾幔才轻轻撩开朦胧中的一角,一叶竹筏满载着从异邦缅甸木姐市方向来赶摆的傣家卜哨(少女),登上安来,个个肢体窈窕,一身风流妖娆的打扮、宛若天女下凡,惊艳了瑞丽江畔,也惊艳了边城瑞丽的山山水水。雾潇潇的来,洒洒的去,丝丝缕,飘在大青树上,宛若如挂上洁白的哈达,轻轻拂过,又从凤尾竹梢上柔柔的滑落到冬日的田间地头,牵挂着千里之外的游子。农闲时节的天间地头,牧童悠闲的骑在牛背上,一边吹着葫芦笙,一边放牛,狗,小牛陪伴左右,乡间原野一派“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冬日景致,让李可染先生的水墨丹青传世之作《牧童》也心生妒忌。良田万顷相伴,傣寨竹楼抒情的掩映在一片婆婆娑娑的凤尾竹中,舒适恬淡。甘蔗,橡胶树,菠萝、香蕉、芒果,菠萝蜜,瓜果飘香,丰衣足食,无忧无虑,更有第七十一号界碑点缀在中缅两国的边境线上,将傣寨银井分成两地,井的这边是中国,井的那边是缅甸。
高山之巅,直抒一览众山小的情怀。眺望边城瑞丽,雾在悄然间抹去中缅两国之间的分界线,模糊了勐秀山的青山绿水,也模糊了瑞丽江畔的瑞丽。热带雨林中的边城瑞丽,万木葱笼,层林尽染,古树森然,叠涧深豁回旋跌宕,百鸟争鸣,远望发源于高黎贡山腾冲县境内地自北向南而来,瑞丽江畔,攀枝花树(木棉树),火红色的花蕾,即便没有绿叶作陪衬,依然如火如荼的绽放;山上山下,竹林娓娓,犹如孔雀开屏;银沙灿烂,一叶竹伐轻漾在碧水翠微的瑞丽江上,小卜哨(傣家少女)用竹竿挑起一缕缠绵的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山也多情,水也多情。晚霞留给瑞丽江一片玫瑰色的波光掠影,映衬着江边傣女浣洗的丽影,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月光下的凤尾竹,人也妩媚,水也妩媚,处处漾溢着“秋水文章不染尘”的纯意。边城瑞丽,朝也多情,暮也多情。因为有你,我可以在余生静静的用心品味这片山水多情的土地!
多情书卷是亲人
文/史运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是一度月白风清,我迫不及待地走向书房,与我的书籍亲人们约会。
多彩书卷是亲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乱翻闲书的过程,就是与亲人相守的过程,轻松、休闲、温馨、自在。我喜欢在每一个紧张工作后的夜晚,静坐书房,远离喧嚣,在缓慢抒情的音乐里,拿起本书随意乱翻。在阅读里,休息疲惫的身体,修复臃肿的心灵。
坐拥书屋,意醉神迷。那些亲人,有的挺括崭新,有的却颜色发黄,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旧物了。新也好,旧也罢,对它们的款款深情却是一样的。
散文、随笔和古典诗词,是眉清目秀的翩翩书生吧?那里,有清泉石上流,有明月松间照,有落花人独立,有微雨燕双飞。一册在手,总觉千古的流云雅韵,将我浸染,片刻工夫,便神清气爽,俗气顿消,感觉自己飘然若仙。
小说和历史,是长着长长白胡子的睿智老人吧?淡泊、大气,气定神闲捻着胡须,笑微微地注视着我。从小说里,我嚼出浓酽的世相百态,曾经经历的,让我会心一笑,未曾经历的,让我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别人的故事和经历里,引以为鉴,修正自己的步伐。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历史,让我站得高看得远,跳出自己的小框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谢我的书籍亲人们,和它们的朝夕相处,赐予了我百家的灵气和智慧,让我拥有了慧眼慧心,观察人事时,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剥去浮华外表,直达本质。它们也让我成熟,让我智慧,让我不卑不亢,不媚不俗,心境平和,淡定傲然。
和书籍亲人们的朝夕相处,更让我体味到了四季阅读的不同美好况味。
冬夜读书,雪映书窗,围炉小读,倍添情味。此季,心思澄明,宜读历史、哲学和小说。阅读时,哲学消减了晦涩,历史不再板着面孔,小说也不再是市声尘嚣、喧闹不止。
春季宜读山水游记小品文,这些文章,或汪洋恣肆,或韵调优美,充满了山水的灵动秀逸之美,虽足不出户,却可神游八荒,思接千载。
炎夏读书,最好读散文或诗词。一册在手,可消暑热,清风扑面,荡涤混沌,人在其中洗礼,其乐何极!
秋季呢,月在中天,花映疏窗,咖啡浓酽,音乐轻淌,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吧,家长里短慢咀嚼,流年碎影共蹁跹,喜怒哀乐共品味。
书籍,我永远的亲人,人生路上有你一路书香相伴,是我今生最大的福分。
烟雨江南
文/张丽华
立于树边的草坪,脸庞感受飘过的一份清凉,仿若江南。
迷恋江南,就如水雾般的清晨,飘飘渺渺,朦朦胧胧,像远山上采茶女儿的那一抹身影;又如江边雨伞下窈窕淑女的一点惆怅;宛若诗词歌赋中飘来的空谷幽香。这样的雨季,这样的天,总是让人忍不住的暇思,忍不住的畅想,忍不住的向往……
凭窗而望,绿色在小雨滴落的雾气中蒙上一层面纱,恍惚着行人的目光,续写着真实而略有浪漫的故事。林中的小鸟收起了欢快的歌舞,转瞬隐藏在高大的树冠上,小草在雨雾里越发葱翠,与间获的小花一起妆点着苍茫的大地,灵动着这片热土。
爱江南,是溪边浣纱女儿的多情;爱江南是软语哝哝的娇容;爱江南是才子笔下的风流;爱江南是山水笔墨的幽静。江南是温柔的,如缥缈的雨雾轻轻亲吻你的额头;江南是多情的,如诗画卷悄悄悸动着你的心;江南是鲜活的,婉约灵动的少女,静静地走进你的梦,在千年一梦的道场,演绎生死相依的真情。江南是小资的,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温软如玉,淡雅如菊,缥缈如烟,轻灵如梦。爱江南爱的深沉,是骨子里不容剔除的文化。
江南,是水墨丹青,镌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的豪情;江南是写意诗,抒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江南更有湘竹斑斑,琴声幽咽多情女儿的春梦。白衣胜雪,青丝垂肩,烟波缥缈,一梦千年,江南深刻在心目中,倾尽才华追求繁花一梦。
书卷多情似故人
文/李玉霞
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已两年有余,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书籍,成了我最贴心的朋友。它们和我朝夕相处,就像我的贴心伴侣,一直陪伴着我。
身在大都市,时时想念家乡山清水秀的小城。每当我一个人走在都市街头,看见那些高楼大厦、急匆匆的行人,内心常感一片茫然。只有坐在书桌前,捧起书籍,品读那些散发墨香的文字,才渐渐将迷茫的心安顿下来。
游离的时光,寸步不停。春去夏来,朝来暮往。人至中年,多少困惑,让人欲语还休;多少负重,让人欲弃不能!当夜色渐浓,漂浮的思绪沉浸于书中,躁动的心才安稳下来。
夜深人静,伫立窗前,望着月影划过树梢,想起月是故乡明,家是故乡亲,不禁黯然。此时此刻,唯有书,才能安顿我的灵魂;唯有书,才是我心灵安稳的栖息地。
由此,我像着了魔一样,一边努力经营生活,一边读书写作。房间里,床头边、窗台上、电脑旁,堆着各种书籍,经史子集、唐诗宋词、现代经典……既感受流传千古的古风之韵,又体悟现代名家的精华之美!
读书淘洗着我的情怀,云淡,天蓝,赋予了生活芬芳之色,就连肌肤也像着了书香之气。喜欢沉浸在文字里,寻找生活的情趣,将炊烟升腾起的杂陈五味、人生悲喜编写成文章释放抒怀。
两年来,我的文字被诸多的报刊、新媒体发表,得到读者的关注,还有诗歌作品在全国性征文比赛中幸运获奖!感念之心,无法言表!
我的爱书情结与日俱增。不再幽怨,而是为有书籍温润情怀暗暗为自己庆幸。回望来路,是书籍让我心智渐渐清明,是书籍打开了我人生另一扇窗,让我找到了更好的自我!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是的,书是我最好的朋友,任何时候,任何理由我都不会抛弃它。
就如2017年我在做家政服务时,因忙完手里的活计就匆匆去翻书而遭遇冷眼,我宁愿丢弃工作也不肯改变读书的习惯。还有回家赶最后那趟火车时,因为行李过多,遭遇不让上车的尴尬,我宁愿扔掉刚买不久的新行李,也不忍丢下一本书。当我提着满满几袋子“宝贝”,匆忙登上火车时,我看到周围那么多诧异的目光,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女人,包里为什么不是五彩缤纷的服饰,而是那么多沉重的书籍?我无心理会,虽然想着刚才的一幕,泪在眼眶里转,但我努力克制着自己,掏出那本还未看完的《老人与海》,渐渐地,思绪被拉到无际的海上,我全神注视着那个竭尽全力拉着渔网的老人……
书犹药也,它能治愈痛苦和忧伤。我慢慢地品味着它,幸福时,它增加了我的快乐;痛苦时,它给我慰藉。
今年春季,受疫情所困,人们只能“宅”在家里,很多人耐不住寂寞,觉得生活无聊无味,而对于我来说,这却是最好的安逸时光。因为有大把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书。
书是有温度的,它能温润枯燥的时光,它能开启心灵,擦亮双眼,它让我真正看见那些在生与死面前,奋不顾身的白衣天使、无名英雄的情怀,以及他们心念苍生的仁德大爱!
书籍能养心悦目。“饭可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书籍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保持年轻最有效的化妆品!
俯首朝夕,置身书海,品味文字的魅力。打开心扉,以浓浓的墨香,沉淀浑浊的灵魂。人生不易,将过往中或深或浅的时光记忆,凝聚笔端,让心灵与笔尖的对话跃然纸上,那一刻,心中的悲喜境界,犹如在月光里流动,其情可感可悟,既亲切又清晰。
“书卷多情似故人”,书籍是我生命中的有情人,我爱它,有它相伴的日子,无论何时何地,无关月缺月圆,我都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