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寒冬的散文

2023/02/18经典文章

关于寒冬的散文(精选11篇)

红薯暖寒冬

文/杨丽琴

记忆里的冬天刺骨的冷,但香香甜甜的红薯却温暖着整个寒冬。

我的家乡,红薯是主粮又是杂粮,可作主食也可作菜。那时,村里每家每户都种红薯。入冬以后,母亲一垄一垄挖回家。储存红薯,要相当小心的。在厢屋的角落挖一个小窖,挑选一些不大不小、模样周正、无疤无结的红薯,很小心地放进去,再盖上一捆干稻草,留作来年育种苗。再挖一个大窖,剔去有伤的,全部窖藏起来。

每天早晚煮稀饭,母亲拣几个大红薯放竹篮里,去村头的水塘清洗,再用刀切成小块,放水米里一起煮,红薯稀饭,香甜软面,稀饭也如加了糖,甜津津的;中午做干饭,母亲洗半篮小红薯,饭锅里支一个锅叉,摆上小红薯,饭好红薯熟,干蒸红薯软香绵甜。

记得中午放学到家,闻到红薯的甜香,不觉咽了咽口水,肚子里也好似几天没吃饭,“咕噜咕噜”翻腾起来,我和弟弟伸出冰凉的手,抓起红薯就往嘴里送。母亲总是提醒我们:红薯烫,慢慢吃,别烫坏了胃。待红薯稍冷一些,我一点一点撕去外面的皮,鼓起嘴巴使劲吹两口,再咬一大口。绵甜的红薯滑过喉头,进入肚子里。一个红薯入肚,胃热乎了,整个人也热乎了。若用辣椒炒红薯丝,或者大蒜炒红薯丝,也是做一盘可口下饭的菜。

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红薯饼和红薯片。做红薯饼有些麻烦,但母亲做得津津有味。她将红薯洗净,削皮,倒锅里煮熟。去皮后捣烂,加入白糖和糯米粉,一起揉成面团,再搓成一个一个小圆团,压扁。菜油倒锅里,烧热,下入红薯饼,炸至金黄,即可捞出食用。红薯片相对简单,红薯削皮,切成片,放清水里冲洗一下,去除淀粉。放进篮子里沥干水份。再一片一片下热油锅里,小火炸至曲卷金黄。家里有一个零食筒,母亲每次都要炸一整筒。酥酥脆脆的红薯片,好吃好玩,更甜润了我们的心。

赶上父亲闲时,烧午饭时,父亲选三四个红薯,用火钳夹进锅灶里,继续烧火。

吃过中饭,父亲扒开草灰,掏出红薯。吹了吹外面的黑灰,剥去黑皮,里面黄乎乎热腾腾的薯肉跳入眼前,缕缕热气夹着甜甜的香味扑鼻而来。弟弟迫不急待吧嗒一下嘴,父亲随手递给弟弟,嘱咐一声,慢慢吃,又剥一个给我。烤红薯软面绵甜,令人回味悠长。如此美味,父亲总是等我们吃足了,才会自己吃。

上小学时,我已经学会了烧火煮饭。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在锅灶里烤红薯,可总是没有父亲弄得好。不是半生半熟,就是烧成了一堆黑炭,但我们依旧吃得香甜。有时,吃得手、嘴、身都是黑,像非洲难民一般。我和弟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指出对方,忍不住放声大笑,笑声震动着整个屋子,赶走了冬日的寒冷。

后来,父亲手把手地教我,要根据火候大小时间。其实,做什么事没有个讲究呢?!

红薯也可以生吃,用清水洗净了,直接啃着吃,或者,切成薄薄的片,用手拈着吃,翘起的手指如戏里花旦的兰花指,口感也是独有的,甜、脆、嫩,堪比今天的水果。

天气晴朗时,母亲拿出家里的镰刀,绑在长板凳头上,刀口和板凳间留一条缝隙,这是做红薯片了。母亲洗一筐红薯,放板凳边,自己坐在板凳另一边,侧着身体,手拿一个红薯,贴到镰刀口上,手往前一推,一块红薯片顺缝隙而下。做好的红薯片挑到村前的大塘埂铺晒,晒干后,收入柜子里。煮稀饭时,放一把红薯干,又是不一样的口感。

每年,我家还要做红薯粉。父亲和母亲合作着做。父亲洗刷磨子,母亲淘洗红薯,剁碎。父亲推磨,磨杆一推一拉,母亲往磨心添薯渣和水。磨盘“吱吱咯咯”,痛苦地旋转,旋转,薯浆和着水顺着磨盘流进大木盆里。淡淡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空气里浸着甜甜的温馨。

薯浆磨好。父亲在梁下悬挂纱布兜;母亲往纱布兜里舀薯浆。薯浆从纱布眼里过滤,滴进盆子里,沉淀,待粉与水分离,小心地别去水,晒干,即成红薯芡粉。如果在薯粉汁里加入适量水,搅和成糊状,舀进盆里,放水里熬划成条状,即成了红薯粉丝。芡粉、红薯粉丝,可做菜,可煮食。纯正的口感让我们身子暖暖的,心也暖暖的。

如今,大米白面和各种美味佳肴成了餐桌上的主角。走在城市的街头,偶尔,能碰见烤红薯的身影,那熟悉的甜香一如往常,诱惑着我的味蕾。每每,总有一种别样的安暖在心头漾起……

寒冬正浓

文/匣子

我的冬天,被寒冷裹挟,找不到温暖的记忆。

冬至,我出生在冰天雪地的祁连山脚下。于是,寒冷记住了我。冬天,不论我抱着火炉,还是守着暖气,寒冷却轻易就找到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的手脚冻透,总让我有光着手,赤着脚走在雪地里的感觉。我常常觉得鸟儿在冬天会被冻死,它们的爪子上没有厚厚的皮毛,在冰天雪地里,在寒风冷彻之时,走几步,就要把爪子缩进肚腹下的绒毛里暖和一下,那么冷,能暖和过来吗?但是,似乎我的担心总是多余,鸟儿却总能走出冬天。走不出冬天的,是人。

踩着厚厚的积雪去上学,到教室外跺跺脚,布棉鞋上的雪吸附了很多,纠结着总也不愿下来。教室里的炉子正冒着浓烟,呛得同学们顾不上寒风的侵袭,纷纷打开门窗,不一会儿,教室里也冷飕飕地像雪地里一般。上了两节课,炉子总算不冒烟了,关紧门窗后,教室里也有了热乎气。脚丫子在鞋子里浸得湿漉漉的,鞋子上的雪化了。下课后,炉子被一帮男同学围得水泄不通,我的座位离炉子远,总也挤不到炉子跟前,鞋子湿漉漉地透着寒气,脚冰冷冰冷地缩在鞋子里。放学后,重新踩着积雪回家,鞋子结了冰,脚就像被禁锢在一个冰壳子里,怎么也走不出寒冷的围攻。

如果做鸟,我宁愿做一只永远追寻温暖的候鸟,哪怕追寻的路途上有千难万险,甚至会把命丢在半路,但温暖在前方招手,怀着对温暖的渴望和憧憬死去,心也透着暖意。可惜,我只是一直北方的小麻雀,在冰冷的雪地里,光着脚丫子,缩手缩脚地寻找着过冬的麦粒,守着寒冷,数着春天到来的日子。

更多时候,人甚至还没有一只麻雀得到的温暖多。在冷冬,它们会挤在一起,互相汲取一些温暖来过冬。而人虽然也属于群居物种,但是贪婪和私欲,清高与孤傲,已把人内心不多的温暖挤走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争吵和冷漠,那是比寒冬更冷的一种侵袭。

冬天,许多人被冻透了,彻底被冬天留住了。

楼下持续吹吹打打鞭炮不绝于耳的丧事已经结束了,那不紧不慢如老翁呢喃的诵经声消逝了,那曾经在耳边悲悲戚戚的哭声也被寒风吹走了。逝者曾经是一所高中的校长,刚刚度过了六十个春秋,他的胃被寒冷攫住了,没有走出这个冬天。生前家门若市人流如织,死后也热热闹闹了几天,大车小车拥堵住了路口,重重叠叠的花圈顺墙一溜儿铺展,儿女们为争夺他的财产大打出手。今晨,逝者已然化作了一堆尘土,在某个向阳的山坡建立了新家,静静地等候其他亲人来地下团聚。是的,去地下团聚,不管你是荣耀一生还是颓废惨淡一季,最终都会变成一粒尘埃,或漂浮或潜行,没有一丝重量地随风而动,渺小的微不足道。

我知道,每个人都会被冬天攫住,冻透在某一个寒冷的凌晨,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阳光。每一个生命都会经历自己的寒冬,孤独地慢慢僵冷,谁也帮不了谁。

那个冷冬,父亲扶着骨瘦如柴的二叔,在雪地里挨家挨户给全村的老少爷们拜年,每一家每一户的神龛下,都要挣扎着磕头。连路都走不稳的二叔,每磕完一个头,就握住男主人的手,摇两下,含着泪说:“我来给您拜年了。看来这个冬天,我是过不去了……等我走了,你们都来帮忙料理一下。以后多照看一下我的两个娃娃,他们都还太小,拜托了……”

一向坚强的父亲,在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寒夜里翻来覆去,唉声叹气。一天早晨,父亲埋头洗脸,捧起水捂着脸嚎啕大哭,那是父亲今生唯一的痛哭,肝肠寸断,声声悲咽,无法遏制的伤痛,击垮了父亲。父亲整夜整夜地守护着二叔,不断地宽慰二叔,帮二叔翻身,听二叔不停地呻吟。几层松软的棉被之上,二叔的骨头也咯的疼,疼极了,父亲就找来大烟土,让二叔吸上些减轻疼痛。那个冬天太漫长,寒气太重,二叔的骨头被冻透了,父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看着二叔吃不进一点东西,看着二叔越来越瘦,42岁的二叔最终没能走出那个冷冬。

冬天,寒风冷彻,被冻透的,不光是那些被永远留在寒冬的人,还有一些活着却找不到温暖的人。冬天会冻透人心,被寒冷包裹的心,是捂不热的。小妹用十年时间,也没有捂热一个男人的心。他扔下小妹和两个幼小的孩子,自己走进了寒冬,也把更深的寒冷留给了小妹。

小妹常常一个人在深夜浇水,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养活两个孩子,还要谨防别人的闲言碎语,孤苦无依。帮婆家哥哥收完了秋天,等自己的九亩玉米要收获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婆家人来帮忙。父亲开着拖拉机,拉着病体羸弱的母亲,去帮妹妹掰玉米。六十多岁的老父亲,刚刚掰完自己十几亩地的玉米,看到小女儿的窘况,又累又急,等叫来几个女儿,帮妹妹把玉米收完,父亲也病倒了。

这个冬天,一向连感冒也没有的父亲,大病了一场。浑身疼痛,打针吊瓶子,在炕上睡了一个月。我去看望父亲的时候,父亲憨笑着说,好了,没事了。可我看到父亲有些浮肿的脸,不时被咳嗽拉弯的腰。夜里,虽然鼾声依然如雷,却会在半夜惊醒时,看到父亲披衣坐着,双手交错环抱在胸前,拥着被子低头闭目打着瞌睡。“爹,你怎么不躺着睡呀?”“胳膊疼得厉害,只有坐起来,这样抱着胳膊,才不怎么疼了。”我知道,寒风已经侵入了父亲的胳膊,父亲这一辈人的冬天已经来临,而作为女儿的我,却无能为力地看着父亲在寒冬里挣扎。

这个冬天,我用文字把寒冷锁住。但愿每一个儿女,都是父母怀中的一个小火炉,能给寒冬里的父母遮挡住一些寒气,带来丝丝温暖。

拥抱春天

文/苏顿-suddon

北方早已是大雪纷飞,南方的道路两边的树叶仍然泛着绿意。一阵冷雨,偶尔有三两片黄叶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风中飘落,冬天已经悄无声息地逼近了。

曾经,父亲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活着。

曾经,公司也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尽情地绿着,茁壮地成长着。

曾经,我们也像一片片叶子一样,欢乐地和公司一起“成长”。

那时候,我们每天高高兴兴地上班下班,日子一天天平淡无奇的重复着,这温室一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了2015年——行业的冬天来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我们自己的冬天也不知不觉地来了。

谁的人生总是一帆风顺?谁的人生没有经历过寒冬期?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寒冬或者春天,酸甜或者苦辣谁没有品尝过?

在寒冬时节,有的人会被冬天攫住,冻僵在某一个寒冷的夜里,再也看不到第二天黎明的阳光。但是,有的人却在暗暗地积蓄力量,等待着“山花烂漫时”。

因为,春天也许会姗姗来迟,但是,春天总会来到。

现在,我们已经别无选择。有时候,没有选择,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既然已经没有了多少退路,我们只有选择更坚强地活下去。

困难没有最高级,也许可能会有更困难事情的发生。不管有多难,我们都要紧咬牙关挺着,齐心协力,一起使劲向前冲。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明天的希望和向往!

在困难的日子里,希望和向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在照亮指引着我们前行。但愿这次危机就像是这个寒冬带给公司的一场“感冒”,公司不仅增强了免疫力,而且涅盘重生,再铸辉煌。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曾如是说。我们在寒冬里,努力着,盼望着,等待着春天的早一天来临,去拥抱春天。

情系梅花,爱葬寒冬

文/@珍旎@

情系梅花,泪汇墨海,爱葬寒冬,缘系三生。

喜欢上梅花是在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到同学家玩,看到小花园里,有好多种花,有的凋零,有的枯萎,唯有一棵三尺高的棕色枝上,缀满了一簇簇含苞欲放的黄色花蕾,近前闻一闻,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这时我才算真正认识了梅花,也从心里喜欢上你。之前,只是在唐诗宋词以及其它的文章里,读过一些描写梅花的诗句:“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还有很多很多记不清了。尽管冬天很冷,但心里却是暧暧的。或许是爱屋及乌吧,从此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听说梅花是在春天栽植,如果管护好的话,到了冬天就会开花。所以,冰冷的寒冬刚过,我就去买梅花。跑遍了大街小巷总算买到了,一棵是黄梅,一棵是红梅,我用手扒开松软的泥土,小心翼翼地把两棵梅花栽好,精心管护,从不懈怠,静等花开的季节。

幸运的很,当落叶纷纷,繁花飘尽时,我的梅花从棕色的枝体里,伸出了小小的、微红的、微黄的脑袋。微红的,像少女羞涩的脸;微黄的,像刚出蛋壳的鹅;更有那掩盖不住的缕缕清香在弥漫。此刻,多希望你能陪我一起欣赏梅花绽放的全过程,再一次醉倒在寒冬独有的纯香里啊!

喜欢梅花,恋上雪花,饱含泪花。梅花、雪花是冬天里相依为命的精灵。梅花多彩、傲骨、清香、幽雅;雪花多姿、飘逸、晶莹、洁白,雪花是梅花失落的泪。而泪花多愁、善感、咸涩、深情,是人以及所有动植物对情的最佳表达。就是这些花,它们缠绵与共,为这个凛冽的寒冬奏出一曲绝恋之歌。

时光悄悄滑过我的指尖,留下的只是一季梅香的回忆。而我倾情于梅花的心从未改变。每到春天的时候,我会给它施肥、剪枝,在干旱的时节,我会及时浇水,盼望它在严冬及时盛开。每当花要开时,我就会独自欣赏那一簇一簇、一朵一朵小花次第绽放。我喜欢雨后的梅花,晶莹剔透;我更喜欢雪后的梅花,在阳光照射下,那洁白的晶体,融化成一滴一滴水珠滑落,每当这时,我的泪就禁不住随着水滴,一同洒落在梅树的根部,期待下一个寒冬,梅花开得更灿然、更幽香。

有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而我的梅花香自真情的等待,香自真心的呼唤,香自清泪的浇灌。没有你的日子,我的心里是一片荒芜,思念像梅花一瓣一瓣肆意飘落,飘过季节的变换,轮回在岁月的时空。

沧海桑田,梅开梅谢,我的爱化蝶成茧。不是说蝶恋花吗?怎么梅开的时候没有蝶来采呢?是因为梅花的香味不够浓吗?还是因为梅花的形象不够美?原来是上帝偏心,把蝶安排在其它季节了。如果蝶能恋上梅花,我愿破茧成蝶与你翩翩飞舞在每一个季节。

都说梅花铁骨铮铮,傲雪怒放,是坚贞不屈的象征。莫非你的性格和梅花一样,纵使千千柔情,也不能感化你的心灵;纵使泪流成海,也不能滋润你的心田。就像革命英雄刘胡兰、江姐在敌人的利诱下从未屈服过。可我不是敌人,你也不是英雄,为什么就不能息息相通,琴瑟相和呢?是缘分,都是缘分惹的祸!

千回百转,红尘再遇,依然是痴梦一场,清泪两行,愁绪满腔,弦断三千的结局。

然而,我酷爱梅花,精心管护梅花的心,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从未改变过,即使思念成殇,即使泪汇墨海。如今,两棵梅花俨然像两个威武雄壮的战士,守卫在冰天雪地。而我的容颜,在经年的等待中苍老无光;我的心在再一次相遇中绝望地死去。

梅香飘韵,泪汇墨海,情断西楼,爱葬寒冬,只能缘系三生。凄冷的寒夜我绻缩着身体,悄悄地把爱连同我的灵魂埋葬,就葬在我的梅花脚下,让我的梅花守护着我死不了的灵魂。如果可以,请许我变成梅花仙子,让你在下一个轮回里不得不爱上我;或者许你变成美丽多情的雪花,飘落在我的梅花上,一落钟情。

寒冬

文/矜持的风筝

气温跌破了常规,而阳光却似有似无、半睡半醒,没有想像中的鹅毛大雪,也没有儿时灿烂的暖阳,雾霾依然存在,城市限号也还在继续。学生、上班族都躲进带有轮子的小房子里,又急急的奔向一个个被钢筋水泥修筑的带有暖气、空调的大房子里,为分数、为生计而忙碌。

公交行驶在上班的途中,看着窗外的景象,脑海中却跳出来儿时的画面,广袤的关中平原,冬季的麦田一经冬灌,结着一层厚厚的冰,这个天然的溜冰场最多的主人是小孩子。三五成群相约去上学的孩子们,三人一组,中间一人微蹲,两边同学各拉一只小手,最原始的溜冰搭档组成,不一会,田间变洋溢起孩子们嬉戏时快乐的笑声,麦田的冰层很厚,孩子们嬉笑打闹也不会破,玩呀闹呀,觉得快要迟到了,一溜小跑奔向学校,善良的老师也是用疼爱的眼神命令他们,赶快早读了。

孩子们上学去了,父母们也依然要为生计忙碌,勤劳的主妇已将自家前后庭院打扫的干净整洁,井台边虽已结了冰,也要挑满自家的水缸,好满足一天的涮洗之用。

随着村子里袅袅炊烟的升起,那冬天带着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村庄,人们依着墙根,有老人吸着旱烟袋的,有中年人端着一碗包谷糁就着咸菜的,有女人手里纳着鞋底的,大家扎堆闲聊。

冬天是一年中农活最闲的季节,利用空闲,这家筹划着为孩子娶媳妇,那家谋划着来年开春再新盖几间厦子房,随着暖阳的余晖渐渐散去,村子里家家户户烧起热炕,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燃烧过柴草的味道,一天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公交没有几站就到了。根据专家研判预报,困扰在小城的雾霾也将随着气温的骤降而扩散,限行也会随之取消。

寒冷的冬天是大自然轮回交替产生的,雾霾也是这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必然产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由人工控制,春夏秋冬四季自然交替,风雨雪温度适宜的的环境中,全人类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许,它就不远了。

熊熊炉火暖寒冬

文/王雄

一到冬天,我就会想起曾经的岁月,想起寒冬里那一炉温暖的炉火。

记忆中的故乡,冬天异常寒冷,北风拥着雪花笼罩着村庄,大人们都躲进屋里取暖,只有我们这些孩童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玩耍,冻得手指通红,鼻涕直流。这时,祖母斥骂着把我拽进屋里,一进屋子,就是另一个世界。屋外寒风刺骨,屋里温暖如春,灶头的炉火烧得正旺,祖父把我拉近身边,阵阵暖流迎面扑来,寒冬里的一炉火,热烈欢快,传递着亘古不变的热量,温暖着整个世界。

在严冬,生一炉熊熊的炭火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大事。家乡有句俗语:“有呷冇呷,要堆火铗。”意思是说,不论有没有吃的,首先要有一堆火烤,就算穷得家徒四壁也要生一炉炭火。炉灶是神圣的地方,主宰着一家的饮食,象征着家族的繁衍生息,也传递着良好的家风。寒冬腊月,有乡亲来串门时,必让客人坐在炉火旁烤暖身子,母亲忙着沏茶,端上自家种的花生瓜子,热情招呼着。那个年代,日子虽然清苦,礼数却不能少。大家围炉而坐,说着庄稼收成,谈着家长里短,浓浓的亲情在炉火边漫延。

冬夜漫长,窗外寒风呼啸,屋里炉火熊熊。那时没有电视,一家人烤着炉火,唠着家常,悠闲地梳理着冬夜的时光。母亲在织毛衣,祖母烤着红薯干,祖父盘算着开春之后的耕种,憧憬着来年有一个好收成,而我却围着炉火来回打转,把童年的幸福时光丢进温暖的冬夜。炉火熊熊的冬夜,简单的幸福在慢慢流淌。

清晨,村庄在炊烟袅袅中醒来,炉火在炊烟中升腾。烟火生起来,日子就焕发着蓬勃生机。炊烟是村庄的符号,炉火是农家的希望。日子虽然清苦,只要烧旺了炉火,生活就有了盼头,日子就过得红火。只要炉火不熄,日子就过得悠长。

如今,岁月深处的炉灶早已坼除,现在的冬天,烤火用的是电烤炉,虽然热气腾腾,却找不到往日那份质朴和温暖。若然在故乡的老屋有一炉熊熊的炉火在等我,那么,再冷的冬天也会让我热血沸腾。冬天里那炉温暖的炉火在心底熊熊燃烧,成为记忆中难忘的珍藏。

雪之韵

文/hqg_1968

又是一个冬天。

北风呼啸,花木凋零,白鸟迁徙,滴水成冰。

仿佛将我带进了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然而当天际飘落下来的白雪覆盖整个大地的时候,我忽然感受到,原来寒冬也有如此的娇柔,如此的深情……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鬼斧神工的创造了初春的风,盛夏的雨,晚秋的霜,还有寒冬的雪。让世间变幻无穷,风情万种。

在一年四季中,我最深爱的就是寒冬的雪。洁白而又清凉,一片片飘落在我的脸上,让我陶醉,使我遐想……

我想起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起格林的诗“像白雪一样的殿堂”;想起鲁迅先生笔下堆雪“罗汉”的模样……这些不朽的名作,不就是对冬雪诗情画意的倾注吗?

冬雪的美丽在于它把杂乱的世界披上了统一的银装。晶莹剔透的雪花纷纷的飘落下来,覆盖了整个大地,是人间充满了纯洁,宁静与安详。

雪的精灵以千变万化的舞姿飞临。性急的舞出一番热烈,柔媚的舞出一片轻盈。天地是它生命的旅程,桀骜是它不羁的品性。寒时它以冰之清相迎,暖时它又以水之媚相敬。让人永远的为它而留恋,为它而动情……

站在那漫天飞舞的白雪中,望着那银装素裹的世界,我的心让雪震撼,与雪交融。忘掉所有的悲伤,痛苦和失落吧,洁白的大地,正等待着我们印上新的足迹,奔向新的征程。

那些年这样抵御寒冬

文/张丽

小时候的冬天,风吼雪飘,寒冷刺骨,我的手、脚、耳朵总会红肿冻烂。怎么御寒,穿什么才不那么冷,成了我每天绞尽脑汁应对的大问题。

我姐弟5个,一件棉袄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依次轮到老五。一直穿到领口袖口补丁加补丁,棉絮成了死疙瘩。记得我读三年级的一个腊月天,寒风呼啸,气温零下几度。见我要上学,母亲在我的袄子里面加了件卫衣,依然冻得我清鼻涕直流。我背着书包迎着风拼命跑,风直往脖子里灌。在村子拐角处,遇到了婆婆。她颠着小脚喊我站住,一只手给我擦鼻涕,一只手从棉围裙里提出个火坛说:“带到学校去吧,暖和。”火坛是泥烧成的釉罐,有个提把手,里面盛着锯木屑或粗米糠,用灶里刚烧透还没有熄灭的火灰引燃,不起火苗,温度却很高,农村都用它烤火。怕风把火灰吹走,婆婆把围裙解下来罩住火坛。我抱着火坛走在路上,手是暖的,胸口也暖烘烘的。

学校前面有个山坡,长着茂密的松树,

我刚走上坡,就闻见焦糊的味道。蹲下看火坛,围裙不知道啥时候烧着了,正在冒火。我赶忙扯下围裙一把扔掉。哪知道风大,围裙引燃了地上的枯草,火苗呼啦啦蔓延。很快,火从山坡爬向田野,爬上树林,到处是“哔哔啵啵”的响声。风一阵赶一阵怒吼着助威,火势越来越大,几个火球滚到松树上了,火光冲天。我吓得大哭大叫:“来人啦,打火啊!”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由于松树高,火苗跳得也高,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看见后及时赶来,一场火灾才避免酿成。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用火坛烤火,只能变着法往身上加衣服。

家里棉衣都穿在身上,到哪里再找衣服呢?我在衣柜里打主意,一股樟脑味扑面而来。我刚翻找了一下,就看见母亲的中长呢子。绿色的呢子好软和。我把脸贴上去,受凉塞了几天的鼻子猛地打了个喷嚏,通畅了。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把呢子穿在身上,还好没拖到地上。我穿着衣服在房间走来走去,感觉周身的血液在沸腾,暖意一阵阵袭来。不觉溜到堂屋,瞅着没人,走到大门口。母亲还没有回来,干脆穿到学校去。我在学校出足了风头,回家自然免不了一场狠揍。那呢子是武汉小姨送给妈妈的,妈舍不得,走亲戚才穿了几回,被我当外套糟蹋,不打才怪。

这些闹剧只是那些年抵御寒冬的花絮。冬天是漫长的,最靠谱的保暖方式还是罩衣。别看薄薄的罩衣,套在棉袄外面既能保护袄子不脏不受磨损,又紧俏挡风。罩衣有领子,样子和衬衣差不多,多选花色,穿上暖和又抬人(养眼)。即使再穷的人家,过年做不起棉袄,也要做一件罩衣。老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穿多少年都行,用罩衣罩住破烂,走出去体面。这就像大姑娘小伙子穿的毛线裤子,尽管是自家纺的棉线织成,只在裤脚处织了点毛线,也自豪地叫毛裤。哪管城里人讥笑:“农村娃们真爱俏,棉线裤子毛线脚”,自个快乐就是。

如今,想起那温饱都成问题的过去,感觉恍惚而遥远。当70岁的姨妈给我送来自己种的棉花打的新棉絮,我仿佛又听见婆婆说:千加万加,抵不上个絮疙瘩。那些和寒冷较劲的日子,苦中寻乐,冷暖自知,令人回味。

寒冬赏读取暖诗

文/聂难

冬至过后,严寒紧逼而来,此时,电热空调、暖风机、采暖地板等现代设备,立刻为我们送上温暖。而古代没有现代化的采暖设备,人们大多靠火炉、火炕燃煤取暖。历代文人墨客也因此留下了不少以取暖为题材的诗作,细细赏读,使人产生读诗生暖之感,别有一番情趣。

“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薄夜迎新节,当炉却晚寒。故香分细雾,石炭捣轻执。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这是南朝陈政治家、文学家徐陵《春情》中的句子。描述的是人们在阴历年末岁首围炉取暖、辞旧迎新的情景。诗中特别提到,把“石炭”捣成粉末,用“轻纵”(细致薄绸)筛去杂质,掺入香料做成发香煤饼入炉燃烧。不难想见,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这温暖飘香的室内,无疑愈发衬托出节日的热烈气氛。

金代文学家赵秉文钟爱暖炕,他在《夜卧暖炕》诗中写道:“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斗粟换束薪,掉背不肯酬。近山富黑瑿,有金不难谋。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诗中描述了金代中都(今北京),寒冬时节柴米昂贵,富裕之家不惜重金到近山处购买“黑瑿”(即煤炭)烧炕取暖。尽管门外雪深三尺,寒冷彻骨,但室内仍温暖如春,人们可以伸展两脚安然入睡,而且鼾声连连。如此绘影绘声的描写,读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诗人安卧暖炕悠然自得的熟睡图。

“十月都人家旨蓄。霜菘雪韭冰芦菔。暖炕煤炉香豆熟。燔獐鹿。高昌家赛羊头福。”这是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渔家傲·南词》的上阕。词中描述了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富户,在阴历十月入冬季以后,纷纷储存白菜、韭花、萝卜等菜蔬;室内煤炉烹煮香豆,熏烤獐鹿,并利用煤火余热烘炕取暖,过着温馨优裕生活的情景。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诗人方元鵾对炕有独特的感受,写有一首《暖炕》诗:“北人炕寝意非古,床不以木乃以土,寝床寝地古有云,地与土炕疑不分。因思床炕本异制,北人自为御寒计。石炭通红隔宿温,门外雪霜不入门。室中有炕炕有炉,羹釜茶铫与酒壶……”全诗语言通俗、比喻新颖,笔调诙谐,通过睡炕、睡床生动描绘了北方人和南方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也不相同。

最生动有趣的取暖诗,当推清人方朔的《暖炕诗》:“燕山之寒南所无,十月重袭已拥狐。白日乘风面似割,夜气一肃尤彻肤。欲卧又畏衾似铁,独坐往往依红炉。主人慰予勿复尔,有炕胡不生火乎……石炭布满木炭引,焰一发处光腾舒……三入三出热已偏,美哉衾枕皆温如……”此诗描写了诗人初到“燕山”,对冬天的寒冷十分不习惯,白天冷风割面,夜晚寒气刺骨,想睡觉怕衾被冷似铁,只好“依红炉”独坐。但是主人告诉他,尽管天气很冷,但困难很好解决,你只要把煤火燃烧起来就解决了。在主人的指导帮助下,地炉点起来了。过了一小会儿,火炕就烧热了。不论是枕头还是衾被,都是温暖宜人。这样一来,诗人不仅没有被寒风所冻,反而在暖和如春的火炕上睡个好觉,又做了个好梦,真是舒服极了。

寒气袭人的隆冬时节,捧读这些诗作,不知不觉间,仿佛与诗人一块儿走进温暖的世界,心头不禁泛起丝丝暖意。

寒冬读书正当时

文/张小六

四季当中,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天干燥,冬天寒冷。有人以为,最不适合读书的季节便是冬天了,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人在寒冷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太方便,其实不然。

冬天虽然天气寒冷,可是环境却并不糟糕,天冷更容易让人精力集中,在城市里,冷天出门的人也少,街道往往比平时要冷清,此时读书,不必担忧被周围的嘈杂所干扰,因为大家都在家里,周围的环境当然也就要安静许多。

冬天读书其实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如果心情不错,完全可以在冬天里好好地读一把书。下雪天,找出自己喜欢的书籍,搬一把藤椅往院子中一坐,不管是有太阳还是没有太阳,都不必介意,因为心思全在书中,此时读书,因为有雪为伴,感觉非常特别,收获也自然不小。

冬天最适合读书,或者说读书最佳的时候当属夜晚,冬天的夜晚,格外寒冷,然而,这种寒冷对于读书其实一点影响也没有;不但没有影响,反而还有可能提高读书的质量,因为寒冷,所以许多人早早睡觉进入了梦乡,此时,万籁俱静,你只要喜欢,完全可以在此时过一过读书瘾,拿出自己热爱的图书,躺在床上,或者坐在书桌旁,生一炭火或者小电炉,然后,静静地品读,此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寒冷有时让人讨厌,可有时也会让人喜爱,比如冬天的寒冷,尤其是对于一个喜欢冬天读书的人来说,寒冷也是令人感到亲切的。

冬天最适合读书,冬天正是读书时。

枫叶,赶在寒冬来临之前点燃秋天

文/剑胆琴心

我只是一片小小的枫叶,我只求能够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彻底地燃烧一回,让我出窍的火光照亮你的心灵。

泛红的季节,我曾无数次对自己说:你是那棵老树上最后飘零的一枚绿叶,也是那棵不知名姓的大树最后的青春记忆。你曾说:我是这个秋天最心事重重的浪子,也是这个季节最后的一句诺言……

然而,我看见你,在我身后悄然掠过。你看到我,眼中竟然饱含缱绻的泪水。冥冥中,你曾阻止我追寻你的脚步,因为你说:冬天就要来了,枫叶的爱情无论多么清纯,无论多么艳丽,都有可能被萧瑟的风雪吞噬……

这个季节的夜晚,常常看不见月亮,但有成片的流星把夜色渲染成翡翠般蓝。我们的心底都埋藏着最深沉的情愫,那一刻,却只能选择擦肩,却只能选择相望,选择在咫尺天涯的两岸默默无言。

我长久地伫立门前,让思绪融化成连绵不绝的山影……

你知道吗?枫叶是秋天最灿烂的生命,抑或说枫叶就是秋天沸腾的血液,那些耀眼的星辰也许正是枫叶孤独的眼睛。

这个秋天,你妩媚的一笑,和你那袅娜的身姿,被永远定格在了一段洁白的走廊,还有那芳草萋萋的小花园里。你的眼睛是多么柔美,你的微笑是多么婉转,午后阳光绽放出的温度沐浴了我落寞的灵魂。

你说你喜欢听雨,喜欢在雨里放纵自己的思想、放飞自己的夙愿。轻盈的掬捧,调皮的摇曳,把抒情诗的境界锻造得剔透玲珑。啊,小雨来的正是时候!我也喜欢听雨,我也喜欢看雨,在这浓情似火的秋天,因为雨中有氤氲的禅意,因为雨中有善良温存的你。

没有承诺,并不是为了等待什么时机;没有忧郁,并不是无奈的人忘却了现在和未来。我们的心里其实时刻都明白:我们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足以安顿好我们自己的魂灵和我们爱的图腾。至于身外的世界,哼,我们并不在乎可不可以更改所谓的命运!

啊,爱到深秋,忠诚的人儿已经放弃了言语,我们只期待用充满爱意的动作和神情清晰地告诉对方:真爱——多深多浓,真爱——净善净美,真爱——无私无畏!